不对称双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545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不对称双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对称双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半胱氨酸(cys)、高半胱氨酸(hcy)和谷胱甘肽(gsh)同属于细胞内活性含巯基氨基酸,参与了细胞内生物催化、转录修饰、解毒等多种生物化学作用,在生命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细胞内cys缺乏时会引起很多并发症,如儿童生长缓慢、肝损伤、水肿、皮肤衰老等;而当cys含量过高则会引起老年痴呆症、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综合症等一系列生理疾病。因此,有效检测或监控生物样品或环境样品中的cys已成为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检测cys的方法主要依靠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检测、光学分析、质谱鉴定等,这些方法操作繁琐、成本昂贵,并且只能实现体外检测。荧光探针的方法由于其操作灵敏便捷、成本低廉、选择性好、检测下限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大多数已报道的荧光探针都无法选择性的区分cys、hcy、gsh等三种含巯基氨基酸,使其在实际应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开发一种能够专一性检测cys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对称双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用途。所述不对称双磺酰胺类化合物为式i所示化合物(详见说明书)。经实验发现,所述不对称双磺酰胺类化合物与cys反应后紫外吸收光谱会发生100nm的红移,577nm处荧光会发生显著增强,同时伴随着溶液荧光由蓝变黄,而其它氨基酸、含硫化合物以及常见阴阳离子均不会造成干扰。此外,不同ph溶液中的响应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在ph=5-12范围内都能选择性的检测cys。因此,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可作为检测cys的荧光探针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对称双磺酰胺类化合物,其为式i所述化合物(简记为化合物i,下同):

化合物i的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化合物ii、iii、v均为市售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揭示上述不对称双磺酰胺类化合物(式i所述化合物)的一种用途,即式i所述化合物作为检测cys的荧光探针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在cys(750μm)存在条件下,化合物i(15μm)的紫外吸收光谱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2在hcy(750μm)存在条件下,化合物i(15μm)的紫外吸收光谱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在gsh(750μm)存在条件下,化合物i(15μm)的紫外吸收光谱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在430nm激法波长下,化合物i(5μm)的荧光发射光谱随cys(0-250μm)浓度变化曲线;

图5化合物i(5μm)对系列干扰化合物(250μm)的选择性图;

图6化合物i(5μm)与cys、hcy、gsh反应的动力学曲线;

图7化合物i(5μm)与cys(250μm)在不同ph溶液中的响应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在氮气保护下,准确称取哌嗪iii(189mg,2.20mmol),三乙胺(222mg,2.20mmol),溶解在10ml二氯甲烷中,再用恒压滴液漏斗向混合液中滴加丹酰氯ii(269mg,1.00mmol)二氯甲烷溶液10ml的,边滴加边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并用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浅绿色产物(化合物iv)304mg,产率95.5%。1hnmr(400mhz,cdcl3)δ8.56(d,j=8.0hz,1h),8.43(d,j=8.0hz,1h),8.19(d,j=4.0hz,1h),7.53(t,j=8.0hz,2h),7.18(t,j=8.0hz,1h),3.15(t,j=8.0hz,4h),2.86-2.88(m,10h);13cnmr(100mhz,cdcl3)δ151.7,132.5,130.7,130.6,130.5,130.1,128.0,123.2,119.8,115.2,46.4,45.5,45.4.

实施例2

在氮气保护下,准确称取化合物iv(200mg,0.63mmol),三乙胺(76mg,0.75mmol),溶解在10ml二氯甲烷中,再用恒压滴液漏斗向混合液中滴加化合物v(155mg,0.63mmol)二氯甲烷溶液10ml的,边滴加边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并用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黄色产物(化合物i)323mg,产率96%。1hnmr(400mhz,cdcl3)δ8.50(d,j=8.0hz,1h),8.15(d,j=8.0hz,1h),8.08(d,j=8.0hz,1h),7.98(d,j=4.0hz,1h),7.89(d,j=4.0hz,1h),7.64(t,j=8.0hz,1h),7.55(t,j=8.0hz,1h),7.23(d,j=4.0hz,1h),3.24(s,8h),2.83(s,6h);13cnmr(100mhz,cdcl3)δ151.9,149.5,146.4,136.7,133.3,131.0,130.9,130.2,129.8,129.6,128.7,126.7,124.6,124.1,119.1,115.7,45.6,45.5;hr-esi-msm/z:[m]+calcd.for536.0824found536.0817.

将实施例中制备的化合物i应用于cys的检测,其具体操作方法及结果如下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1

向1cm×1cm×4cm的比色皿中依次加入3mlpbs缓冲溶液,9μl5mm化合物ⅰ的dmso溶液,制备浓度为15μm的化合物ⅰ溶液。依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750μm的cys溶液,并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随时间变化曲线(图1)。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333nm处的紫外吸收峰逐渐减弱,同时,396nm处紫外吸收峰的增强,在356nm处出现等吸收点;随后,396nm处紫外吸收峰又会减弱,伴随着433nm处紫外吸收峰的增强,在414nm处出现等吸收点。说明cys能够使化合物i的紫外光谱发生红移,分两个过程进行,两个过程分别为cys中的巯基取代化合物i中的cl原子,随后cys的氨基又发生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而hcy、gsh均只发生过程一反应(图2、图3),从而化合物i可用于选择性检测cys。

应用实例2

向1cm×1cm×4cm的比色皿中依次加入3mlpbs缓冲溶液,3μl5mm化合物ⅰ的dmso溶液,制备浓度为5μm的化合物ⅰ溶液。依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0-250μm的cys溶液。在430nm激发波长下,测定其荧光发射光谱变化曲线(图4)。从图4可以看出,在加入cys前,化合物i在496nm附近有一荧光发射峰,峰值较小,溶液呈现较弱的蓝色荧光;随着体系中cys浓度的增加,577nm处的荧光发射峰逐渐增强,并具备较好的浓度依赖关系,此时溶液呈现亮黄色荧光,说明577nm处的荧光变化可以作为特征发射峰实现cys的定量检测。

应用实例3

分别向浓度为5μm的化合物ⅰ溶液中加入250μm的天冬氨酸(asp)、甲硫氨酸(met)、色氨酸(trp)、组氨酸(his)、苏氨酸(thr)、甘氨酸(gly)、亮氨酸(leu)、丙氨酸(ala)、脯氨酸(pro)、精氨酸(arg)、丝氨酸(ser)、苯丙氨酸(phe)、抗环血酸(vc)、cys、hcy、gsh、h2o2、hclo、no2-、no32-、s2o32-、s2-、so42-、oac-、na+、k+、ca2+、cu2+、fe3+、fe2+、zn2+,并测定其荧光光谱曲线。图5所示为上述氨基酸、活性小分子及常见阴阳离子的选择性柱状图(从左往右:1代表空白化合物i,2-32依次代表上述系列干扰物质),化合物i与cys响应特别强烈,hcy、gsh会引起很弱的荧光变化,其他物质均不产生干扰,说明化合物i对cys具备高选择性。图6所示结果为化合物i与cys、hcy、gsh反应的动力学曲线,进一步排除了hcy、gsh对检测cys的干扰。

应用实例4

分别向3mlph=2-12的溶液中加入3μl5mm化合物ⅰ的dmso溶液,制备浓度为5μm的不同ph的化合物ⅰ溶液。然后分别测定其荧光光谱曲线;随后分别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50μm的cys,再次测定各溶液荧光光谱曲线。取577nm处荧光强度值作点线图,如图7所示。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在ph=5-12范围内都能与cys发生反应并引起荧光强度发生变化。因此,本发明所述化合物i可作为检测cys的荧光探针的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