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底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818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底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底架总成,包括:滑轨组件、减震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一减震下框,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一升降上框,所述减震下框与升降上框之间通过尼龙柔性带相连接;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上滑动杆、下滑动杆、上铰接杆、下铰接杆和两组减震交叉臂,所述减震交叉臂包括相互铰接的内支杆和外支杆,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一对应端分别连接在上、下滑动杆上,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二对应端分别连接在上、下铰接杆上,所述上、下铰接杆均为实心轴,所述上铰接杆的两端装配卡簧,所述下铰接杆的两端装配卡簧。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整体具有限高功能,另外上、下铰接杆的两端采用卡簧来限制轴向运动,不易脱落。
【专利说明】汽车座椅底架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底架总成。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汽车座椅是汽车中一个重要的、直接与驾乘人员相关联的部件。汽车座椅的舒适度是汽车座椅设计过程中较为关键的因素。
[0003]目前,一些高档汽车的座椅底部均安装有底架总成,底架总成包括滑轨组件、减震组件和升降组件,滑轨组件用来调节座椅的前后距离,减震组件用来缓解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震动给驾乘人员带来的不适感,升降组件用来调节座椅的高度,通过这三种组件可以使得座椅具有最佳的舒适度。
[0004]减震组件中具有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上、下铰接杆均与减震组件的框架相铰接,可以做旋转运动,以往均是在铰接杆的端部采用螺栓连接,来限制铰接杆的轴向运动,螺栓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震动容易产生松脱。
[0005]另外,现有的底架总成不具备限高功能,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底架总成,结构简单合理,整体具有限高功能,另外上、下铰接杆的两端采用卡簧来限制轴向运动,不易脱落。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底架总成,包括:
[0008]滑轨组件、装配在滑轨组件上方的减震组件和装配在减震组件上方的升降组件;
[0009]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一减震下框,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一升降上框,所述减震下框的后端部与升降上框的后端部之间通过一尼龙柔性带相连接;
[0010]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上滑动杆、下滑动杆、上铰接杆、下铰接杆和两组减震交叉臂,所述减震交叉臂包括相互铰接的内支杆和外支杆,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一对应端分别连接在上滑动杆和下滑动杆上,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二对应端分别连接在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上,所述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均为实心轴,所述上铰接杆的两端均装配有卡簧,所述下铰接杆的两端均装配有卡簧。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一对应端上均制有通孔,所述上滑动杆、下滑动杆均贯穿对应的通孔且在通孔处采用封闭焊接方式连接;
[0012]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二对应端上均制有通孔,所述上铰接杆、下铰接杆均贯穿对应的通孔且在通孔处采用封闭焊接方式连接。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块状解锁结构,所述块状解锁结构包括解锁齿板和块状齿头。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在减震下框和升降上框之间连接一尼龙柔性带,可以对底架整体的高度变化进行限制;
[0016]2、行驶过程中遇到强烈颠簸时,上、下滑动杆的滑动距离会急剧增大,可能会与减震组件的框架之间产生强烈的撞击,而尼龙柔性带的设置可以限制上、下滑动杆的滑动距离过大,避免这种强烈撞击;
[0017]3、上、下铰接杆的两端采用卡簧来限制轴向运动,不易脱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底架总成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减震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 ] 图3是所述块状解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滑轨组件,2、减震组件,3、升降组件,4、减震下框,5、减震上框,6、上滑动杆,7、下滑动杆,8、上铰接杆,9、下铰接杆,10、内支杆,11、外支杆,12、卡簧,13、升降上框,14、尼龙柔性带,15、解锁齿板,16、块状齿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25]一种汽车座椅底架总成,包括:
[0026]滑轨组件1、装配在滑轨组件1上方的减震组件2和装配在减震组件2上方的升降组件3 ;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减震下框4、减震上框5、上滑动杆6、下滑动杆7、上铰接杆8、下铰接杆9和两组减震交叉臂,所述上、下滑动杆分别与减震上框、减震下框滑动连接,上、下铰接杆分别与减震上框、减震下框铰接,上述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具体连接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0027]所述减震交叉臂包括相互铰接的内支杆10和外支杆11,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一对应端分别连接在上滑动杆6和下滑动杆7上,具体的,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一对应端上均制有通孔,所述上滑动杆6、下滑动杆7均贯穿对应的通孔且在通孔处采用封闭焊接方式连接,该连接结构使得交叉臂与滑动杆之间连接稳固,不易剥离,交叉臂不易断裂。
[0028]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二对应端分别连接在上铰接杆8和下铰接杆9上,具体的,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二对应端上均制有通孔,所述上铰接杆8、下铰接杆9均贯穿对应的通孔且在通孔处采用封闭焊接方式连接,该连接结构使得交叉臂与铰接杆之间连接稳固,不易剥离,交叉臂不易断裂。
[0029]所述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均为实心轴,所述上铰接杆的两端均装配有卡簧12,所述下铰接杆的两端均装配有卡簧12,上、下铰接杆的两端均采用卡簧来限制上、下铰接杆的轴向移动,不易脱落。
[0030]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一升降上框13,所述减震下框4的后端部与升降上框13的后端部之间通过一尼龙柔性带14相连接,该尼龙柔性带14可以对底架整体的高度变化进行限制。
[0031]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块状解锁结构,所述块状解锁结构包括解锁齿板15和块状齿头16,该结构锁止强度高。
[003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1、通过在减震下框和升降上框之间连接一尼龙柔性带,可以对底架整体的高度变化进行限制;
[0034]2、行驶过程中遇到强烈颠簸时,上、下滑动杆的滑动距离会急剧增大,可能会与减震组件的框架之间产生强烈的撞击,而尼龙柔性带的设置可以限制上、下滑动杆的滑动距离过大,避免这种强烈撞击。
[0035]3、上、下铰接杆的两端采用卡簧来限制轴向运动,不易脱落。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座椅底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轨组件、装配在滑轨组件上方的减震组件和装配在减震组件上方的升降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一减震下框,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一升降上框,所述减震下框的后端部与升降上框的后端部之间通过一尼龙柔性带相连接; 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上滑动杆、下滑动杆、上铰接杆、下铰接杆和两组减震交叉臂,所述减震交叉臂包括相互铰接的内支杆和外支杆,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一对应端分别连接在上滑动杆和下滑动杆上,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二对应端分别连接在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上,所述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均为实心轴,所述上铰接杆的两端均装配有卡簧,所述下铰接杆的两端均装配有卡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底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一对应端上均制有通孔,所述上滑动杆、下滑动杆均贯穿对应的通孔且在通孔处采用封闭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内、外支杆的第二对应端上均制有通孔,所述上铰接杆、下铰接杆均贯穿对应的通孔且在通孔处采用封闭焊接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底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块状解锁结构,所述块状解锁结构包括解锁齿板和块状齿头。
【文档编号】B60N2/07GK204037382SQ20142042677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岳逸阳 申请人:常州华阳万联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