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舱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356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前舱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舱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多部车型在进行碰撞试验时,车身所受到的撞击力只能通过1-2条传递路径被分散出去。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愈发重视和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进步,现有被动法规和标准不断更新,以euro-ncap为代表的安全认证机构也提高了壁障质量,并在原来前碰工况的基础上增加了前部正碰的工况,且将来还会考虑车对车的偏置碰撞情况。此外,国内又增加了汽车保险协会的考察工况,即25%的小偏置碰撞。要求前舱有完整的环状支撑结构,诱导壁障从车身侧面划过壁障,减少壁障对乘员舱及车内乘员的伤害。一言以蔽之,即对前舱车身结构的碰撞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如何克服现有车身结构对碰撞能量的吸收以及撞击力的疏导不够,难以满足现行高标准法规要求的现实,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车身安全性能的前舱车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舱车架,左、右前纵梁的前端分别与前横梁的两端相连,左、右前纵梁及前横梁的上方布置有左、右前上纵梁及前上横梁,左、右前上纵梁前端分别与前上横梁的两端相连,散热器固定框架由下部横杆和下部横杆两端立式向上延伸的立杆构成,立杆的上端与左、右前上纵梁的前端或前上横梁的两端固连,立杆的中下段杆身与左、右前纵梁的前端固连,左、右前上纵梁的后端延伸到a柱的下端、铰链柱的上端及构成流水槽的杆梁的两端并与其固连,左、右前上纵梁与左、右前纵梁的中段有固连彼此的左、右连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汽车受到正面和40%偏置撞击时,连杆的设计、左、右前上纵梁的后端与a柱的下端、铰链柱的上端及构成流水槽的杆梁的两端固连的结构设计,均有助于增加车身的受力传递路径,即让正面或侧面的撞击力沿多路连接件向后分散;当汽车受到25%小偏置撞击时,连接杆的设计、左右前上纵梁通过与前上横梁和后端a柱下端完整的弧形结构顺利诱导小壁障从车体侧方划过车身。这样可以缓解外部冲击力对乘员舱的冲击和对驾乘室内人员的伤害,提高车身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4分别是图1的左视图、右视图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前舱车架,如图1-4所示,左、右前纵梁30的前端分别与前横梁40的两端相连,其特征在于:左、右前纵梁30及前横梁40的上方布置有左、右前上纵梁10及前上横梁20,左、右前上纵梁10前端分别与前上横梁20的两端相连,散热器固定框架100由下部横杆101和下部横杆101两端立式向上延伸的立杆102构成,立杆102的上端与左、右前上纵梁10的前端或前上横梁20的两端固连,立杆102的中下段杆身与左、右前纵梁30的前端固连,左、右前上纵梁10的后端延伸到a柱50的下端、铰链柱60的上端及构成流水槽70的杆梁的两端并与其固连,左、右前上纵梁10与左、右前纵梁30的中段有固连彼此的左、右连杆80。

当汽车受到正面撞击时,撞击力先从前横梁40传递给左、右前纵梁30和散热器固定框架100。左、右前纵梁30上的撞击力即可直接传递给车身,又可通过左、右连杆80传递给左、右前上纵梁10;而散热器固定框架100立杆102上的撞击力可传递至左、右前上纵梁10。由于左、右前上纵梁10的后端与a柱50的下端、铰链柱60的上端及构成流水槽70的杆梁的两端固连,因此左、右前上纵梁10上的撞击力又可顺延着a柱50、铰链柱60和流水槽70被传递出去。由此可见,本发明设计的前舱车身结构具有多条受力传递路径,能有效提高车身的碰撞安全性能。

在25%的小偏置碰撞时,壁障与车体接触面积较少,一般情况下左、右前纵梁30与前横梁40组成的环状结构不在碰撞区域内,此时,依靠左、右前上纵梁10及前上横梁20组成的环状结构支撑,诱导壁障从车体侧面划过车身,避免壁障直接冲击乘员舱使乘员舱发生严重变形导致乘员伤害过大。

为提高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所述的左、右前上纵梁10的截面前小后大且后端呈爪掌状向a柱50的下端、铰链柱60的上端及构成流水槽70的杆梁的端部延伸。

为保证撞击力能向车身后方分散,所述左、右连杆80为筋板状,其板面与车身长度方向顺齐,所述左、右连杆80的下端靠前、上端靠后的倾斜状布置,所述左、右连杆80的位置位于车长方向的同位位置处。

为进一步缓冲撞击力对车身的伤害,所述左、右前纵梁(30)的前端和前横梁(40)的两端之间固连有吸能盒(90),散热器固定框架(100)位于吸能盒(90)的后方位置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舱车架;左、右前纵梁的前端分别与前横梁的两端相连,左、右前纵梁及前横梁的上方布置有左、右前上纵梁及前上横梁,左、右前上纵梁前端分别与前上横梁的两端相连,散热器固定框架由下部横杆和下部横杆两端立式向上延伸的立杆构成,立杆的上端与左、右前上纵梁的前端或前上横梁的两端固连,立杆的中下段杆身与左、右前纵梁的前端固连,左、右前上纵梁的后端延伸到A柱的下端、铰链柱的上端及构成流水槽的杆梁的两端并与其固连,左、右前上纵梁与左、右前纵梁的中段有固连彼此的左、右连杆;本发明提供的前舱车架能提高车身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周丹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2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