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29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汽车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后驱(或四驱)的汽车后副车架。



背景技术:

副车架为悬架系统的核心部件,连接悬架各杆系、车身、动力总成及其附件等,在满足整车操控性要求的同时,增加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一般来说,框架式后副车架多用于采用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中高级车型,主要由前横梁总成,后横梁总成,左、右管梁总成组成。这四部分之间通过焊接互相搭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

目前,由于后驱(或四驱)车后悬架需要布置驱动半轴,故左、右管梁总成结构设计时需要向上或向下弯曲来避让驱动轴的摆动范围,为兼顾控制臂的连接,必须加长部分控制臂的连接支架,导致支架本体刚度下降,连接支架与管梁焊接处受力情况恶化,进而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后副车架,采用上、下管梁双层布置,使得控制臂支架位置的自由度更高,从而提高悬架系统几何架构的自由度,同时支架长度大幅缩短,有利于提高控制臂连接点的刚度和强度,进而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应用于后驱(或四驱)汽车的多连杆独立后悬架系统,包括后横梁总成1、前横梁总成4、一对上管梁总成2及一对下管梁总成3;上横梁总成2前端向下弯折并焊接在下横梁总成3上,焊接位置为距离下横梁总成3前部1/3总管长处;两个下管梁总成3的后部穿过后横梁总成1本体上的两个开孔并焊接固定,开孔位置为后横梁总成1横向长度的1/4及3/4处(左右对称),上下方向1/2位置处;上管梁总成2后部与后横梁总成1左右两侧上方圆弧位置配合并焊接固定,前横梁总成4两端搭接在上管梁总成2的前端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管梁总成2上焊接有上控制臂固定支架、下管梁总成3上焊接有前束臂支架、下臂前支架、后横梁总成1本体上集成下臂后支架,所有支架负责螺栓连接固定悬架控制臂类零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采用上、下管梁双层布置,使得控制臂支架设计位置的自由度更高,从而提高悬架系统几何架构的设计自由度,同时支架长度大幅缩短,有利于提高控制臂连接点的刚度和强度,进一步有利于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

2、将下管梁总成焊接固定在后横梁总成的中部,解决了后横梁总成高度方向落差大、强度差的问题,从而提高后横梁总成1的强度和副车架的整体侧向刚度。

3、由于上管梁总成、下管梁总成、前横梁总成采用内高压管梁工艺,截面形状设计自由度较高,有利于上管梁总成与下管梁总成、前横梁总成与上管梁总成的焊接匹配,使得搭接处的焊缝更长、更均匀,零件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汽车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汽车后副车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汽车后副车架的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汽车后副车架的主视图;

图中:后横梁总成1、上管梁总成2、下管梁总成3、前横梁总成4、上控制臂连接点a、下控制臂后连接点b、下控制臂前连接点c、前束控制臂连接点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应用于后驱(或四驱)汽车的多连杆独立后悬架系统,包括后横梁总成1、前横梁总成4、一对上管梁总成2及一对下管梁总成3;上横梁总成2前端向下弯折并焊接在下横梁总成3 上,焊接位置为距离下横梁总成3前部1/3总管长处;两个下管梁总成3的后部穿过后横梁总成1本体上的两个开孔并焊接固定,开孔位置为后横梁总成1横向长度的1/4及3/4处(左右对称),上下方向1/2位置处;上管梁总成2后部与后横梁总成1两侧上方圆弧位置配合并焊接固定,从图1可以看出,与下管梁总成3一起构成框架式中空结构;前横梁总成4两端搭接在上管梁总成2的前端位置,从图2的俯视图可以看出,与后横梁总成1、上管梁总成2构成矩形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管梁总成2上焊接有上控制臂固定支架、下管梁总成3上焊接有前束臂固定支架、下臂前固定支架、后横梁总成1本体上集成下臂后固定支架,所有支架负责螺栓连接固定悬架控制臂类零件。

其中,上控制臂固定支架两侧冲孔的中间点为上控制臂内侧硬点,即上控制臂连接点a;

下臂后固定支架两侧冲孔的中间点为下控制臂内后侧硬点,即下控制臂后连接点b;

下臂前固定支架两侧冲孔的中间点为下控制臂内前侧硬点,即下控制臂前连接点c;

前束臂固定支架两侧冲孔的中间点为前束控制臂内侧硬点,即前束控制臂连接点d。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