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712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三通或者
多通管道的内抽芯结构。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三通或者多通管道产品,其分流口内壁多为直角结构,不但使产品壁厚不均匀,产品表面产生凹陷等缺陷,而且严重影响了液体的流动性能。将分流口内壁改为圆角过渡以后,产品的性能显著提高,但是对应的模具结构就会变得非常复杂。[0003] 因此,如何设计结构简单易行、性能稳定可靠的模具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模具设计方法,实现大批量的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滑动型芯(1)、主滑块(2)、辅助滑块(4)、滑动杆(5)以及工字槽(9)等。当模具主分型面打开以后,辅助滑块(4)已经与产品脱离,产品留在动模(10)侧。此时,第一组液压缸首先带动滑动杆(5)后退,在工字槽(9)的作用下,两边主滑块(2)沿产品径向移动并靠近,与产品脱离。然后,另一组液压缸拉动滑动型芯(l),直至拉出产品轮廓。产品在顶块(11)的作用下,顺利实现脱模。[0005] 所述滑动型芯(1)端部安装有端盖(8)。所述端盖(8)端面有数个螺丝孔和2个圆孔,用于拉杆(7)通过。 所述主滑块(2)靠近滑动杆(5) —侧为斜面,其余各面为直面。 所述辅助滑块(4)为镶拼结构。辅助滑块(4)与辅助滑块镶件(3)镶拼后用螺栓
连接为一整体。 所述滑动杆(5)为中空封闭腔体,前部左右两侧各有一斜面。其内部连接有一组密封的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上面加工有一组进油孔和一组出油孔,构成第一组液压缸。滑动杆(5)连接有2根个拉杆(7)。 所述工字槽(9) 一面与滑动杆(5)的斜面用螺栓连接为一整体,一面与所述主滑块(2)的斜面连接,实现导向和滑动。 所述主滑块(2)、滑动杆(5)、活塞杆(6)、工字槽(9)都位于滑动型芯(1)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置液压缸抽动滑动杆(5),以此带动主滑块(2)向沿产品径向
移动,实现产品内部凹陷处与模具脱离。另一组液压油缸抽动滑动型芯(1)至产品外部,由
顶块(11)将产品顶出,最终实现分离。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三通或者多通管道产品分流口内
壁圆弧过渡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俯视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左视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前视方向的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内抽芯模具结构,主要包括滑动型芯(1)、主滑块
(2)、辅助滑块(4)、滑动杆(5)以及工字槽(9)等。 如图(1)所示,辅助滑块(4)位于主滑块(2)的外侧。[0019] 如图(1)所示,主滑块(2)通过工字槽(9)与滑动杆(5)连接。[0020] 如图(1)所示,滑动杆(5)连接两根拉杆(7)。 如图(1)所示,活塞杆(6)位于滑动杆(5)的内部,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0022] 如图(1)所示,活塞杆(6)上有一进一出两组油孔。 如图(1)所示,主滑块(2)、滑动杆(5)、活塞杆(6)、工字槽(9)都位于滑动型芯(1)的内部。 如图(1)所示,当模具主分型面打开以后,辅助滑块(4)已经与产品脱离,产品留在动模(10)侧。此时,第一组液压缸首先带动滑动杆(5)后退,在工字槽(9)的作用下,两边主滑块(2)沿产品径向移动并靠近,与产品脱离。然后,另一组液压缸拉动滑动型芯(1),直至拉出产品轮廓。产品在顶块(11)的作用下,顺利实现脱模。 上述实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制于本使用新型。 一切由本实用新型做的等效的变化,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包括滑动型芯(1)、主滑块(2)、辅助滑块(4)、滑动杆(5)以及工字槽(9)等;其特征在于滑动杆(5)和工字槽(9)连接为一个整体;主滑块(2)、滑动杆(5)、活塞杆(6)、工字槽(9)在油缸的作用下滑动型芯(1)的内部运动。
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滑动型芯(1)端部安装有端盖(8);所述端盖(8)端面有数个螺丝孔和2个圆孔。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主滑块(2)靠近滑动杆(5)一侧为斜面,其余各面为直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辅助滑块(4)为镶拼结构;辅助滑块(4)与辅助滑块镶件(3)镶拼后用螺栓连接为一整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滑动杆(5)为中空封闭腔体,前部左右两侧各有一斜面;其内部连接有一组密封的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上面加工有一组进油孔和一组出油孔。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5)连接有2根拉杆(7)。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工字槽(9) 一面与滑动杆(5)用螺栓连接为一整体,一面与所述主滑块(2)的斜面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主滑块(2)、滑动杆(5)、活塞杆(6)、工字槽(9)位于滑动型芯(1)的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包括滑动型芯(1)、主滑块(2)、辅助滑块(4)、滑动杆(5)以及工字槽(9)等。其特征在于当模具主分型面打开以后,辅助滑块(4)已经与产品脱离,产品留在动模(10)侧。此时,第一组液压缸首先带动滑动杆(5)后退,在工字槽(9)的作用下,两边主滑块(2)沿产品径向移动并靠近,与产品脱离。然后,另一组液压缸拉动滑动型芯(1),直至拉出产品轮廓。产品在顶块(11)的作用下,顺利实现脱模。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1525108SQ20092012822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9日
发明者叶林 申请人:重庆瑞奇兰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