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操纵软轴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14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操纵软轴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操纵软轴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某些特定型号的变速箱卧式安装时,变速箱与底盘大梁之间空间狭小,若使用变速箱侧面常规固定孔,易造成软轴与周围梁等结构件干涉,且不利软轴走向布置。同时在侧面安装时,由于空间局限,所形成的支架结构挠度较大,软轴拉动时,易摆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操纵软轴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可克服变速箱侧面安装空间狭小的不足,同时使软轴走向更加顺畅合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与变速箱连接且呈铅垂方向布置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端设有用于固定选挡软轴且呈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部设有用于固定换挡软轴且垂直于第一安装板的第三安装板。

所述的第二安装板上设有沿选挡软轴轴向布置的多组第一安装孔,每组第一安装孔包含与选挡软轴U型夹相配合的两个孔位。

所述的第三安装板上设有沿换挡软轴轴向布置的多组第二安装孔,每组第二安装孔包含与换挡软轴U型夹相配合的两个孔位。

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上设有与变速箱相配合固定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的第三安装孔设置三个,且三个第三安装孔分别与变速箱端面的螺栓孔位置相吻合。

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板面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一加强板。

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内侧板面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二加强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板面向下开设有半圆形的避让孔,所述的避让孔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下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板及第三安装板分别用来固定选挡软轴及换挡软轴,并通过与第二安装板及第三安装板相连的第一安装板与变速箱端面的连接固定,避免了变速箱侧面安装空间狭小的不足,同时也使得变速箱操纵软轴的布置走向更加顺畅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变速操纵软轴固定支架,包括与变速箱连接且呈铅垂方向布置的第一安装板1,第一安装板1的上端设有用于固定选挡软轴10且呈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二安装板2,第一安装板1的侧部设有用于固定换挡软轴20且垂直于第一安装板1的第三安装板3。

进一步的,第二安装板2上设有沿选挡软轴10轴向布置的多组第一安装孔21,每组第一安装孔21包含与选挡软轴U型夹30相配合的两个孔位。本实用新型优选地设置三组第一安装孔,即一共设置六个孔位,两两一组,共三组,用于与不同型号的选挡软轴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第三安装板3上设有沿换挡软轴20轴向布置的多组第二安装孔31,每组第二安装孔31包含与换挡软轴U型夹40相配合的两个孔位。本实用新型优选地设置三组第二安装孔,即一共设置六个孔位,两两一组,共三组,用于与不同型号的换挡软轴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板1上设有与变速箱相配合固定的第三安装孔11,第三安装孔11设置三个,且三个第三安装孔11分别与变速箱端面的螺栓孔位置相吻合。也就是第三安装孔与变速箱端面现有的三个螺栓孔位置相同,借用第三安装孔实现整个固定支架与变速箱端面的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安装板2的下板面与第一安装板1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一加强板4。

进一步的,第三安装板3的内侧板面与第一安装板1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二加强板5。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板1的上板面向下开设有半圆形的避让孔12,避让孔12位于第一安装孔21的下方。即避让孔12的位置在第一安装孔的孔位下方,避让孔12是为了给螺栓安装时预留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4、图5所示,先将整个固定支架与变速箱端面实现连接,即将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三安装孔与变速箱上端盖的固定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再分别将选挡软轴及换挡软轴与变速箱端的选换挡摇臂连接,再根据选挡软轴及换挡软轴的固定长度,使用匹配的选挡软轴U型夹和换挡软轴U型夹将选挡软轴及换挡软轴固定在第二安装板及第三安装板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