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基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536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板中,采用与实施方式I的图4中的多层基板相同的方式,设置有可挠部120。
[0062]S卩,安置在可挠部120上的布线层26在折回部37上配置在比整体呈波浪形状的可挠部120的内周侧更靠近外周侧的位置。布线层26在折回部37上配置为外周边42和布线层26之间的长度LI比内周边41和布线层26之间的长度L2小(L1〈L2)。
[0063]图8是表示图6中的多层基板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参照图8,在本变形例的多层基板中,采用与实施方式I的图5中的多层基板相同的方式,设置有可挠部120。
[0064]S卩,安置在可挠部120上的布线层26在折回部37上配置为比整体呈波浪形状的可挠部120的内周侧更靠近外周侧的位置。布线层26设置成在折回部37上的截面积比在中间部36上的截面积要大。布线层26设置成在折回部37上的宽度B3比在中间部36上的宽度B4要大(B3>B4)。
[0065]利用如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多层基板,同样能够起到实施方式I所述的效果。
[0066](实施方式3)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多层基板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基板与实施方式I的多层基板10比较,具备基本相同的结构。以下对于重复的结构不再重复该说明。
[0067]参照图9,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基板中,在层叠体12上设置有主体部110、可挠部120及焊盘部130。可挠部120从主体部110的周边呈线状伸出。焊盘部130设置在从主体部110伸出的可挠部120的前端。
[0068]此外,在图中,虽然表示可挠部120从主体部110的I个部位伸出的结构,也可以是可挠部120从主体部110的多个部位伸出的结构。
[0069]图10是表示图9中的可挠部的放大俯视图。参照图9及图10,从树脂层21的层叠方向看时,可挠部120通过使前进方向反复变化同时又作带状延伸,从而整体呈波浪形状。可挠部120的构成部位包括:折回部37,配置在前进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及中间部36,将相邻的折回部37之间连接起来。
[0070]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挠部120由弯曲状延伸的折回部37和直线状延伸的中间部36交替组合构成。沿着可挠部120的前进方向延伸的中心线106具有在折回部37弯曲状延伸而在中间部36直线状延伸的波浪形状。
[0071]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基板中,可挠部120形成为折回部37的宽度BI比中间部36的宽度B2更大。
[0072]更具体地说,在呈波浪形状的中心线106的波腹位置48处,与中心线106正交方向上的折回部37的长度BI比与中心线106正交方向上的中间部36的长度B2大。中心线106的“波腹”是指具有由折回部37的曲线和中间部36的直线组合而成的波浪形状的中心线106在其振幅方向上的波峰形状的部位。
[0073]此外,在图10中所示的范围中,在具有中心线106左右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经过中心线106的波腹位置48并与中心线106正交的直线107同折回部37和其两侧的中间部36之间的边界点46及边界点47的垂直2等分线一致。
[0074]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可挠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参照图11,本变形例中可挠部120整体呈弯曲状延伸的波浪形状。沿着可挠部120的前进方向延伸的中心线106具有在折回部37弯曲状延伸且在中间部36弯曲状延伸的波浪形状。
[0075]本变形例的多层基板中,可挠部120形成为折回部37的宽度BI比中间部36的宽度B2更大。
[0076]更具体地说,在呈波浪形状的中心线106的波腹位置48处,与中心线106正交方向上的折回部37的长度BI比与中心线106正交方向上的中间部36的长度B2大。中心线106的“波腹”是指具有由折回部37的曲线和中间部36的曲线组合而成的波浪形状的中心线106在其振幅方向上的波峰形状的部位。
[0077]利用如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多层基板,同样能够起到实施方式I所述的效果。
[0078]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内容均为举例表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而并非由上述说明来表示,本发明的范围还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工业上的实用性
[0079]本发明主要适用于具有可挠(柔性)性的多层基板。
符号说明
10多层基板 12层叠体 12a、12b 端边
21、21A、21B、21C、21D、21E 树脂层
26、26F、26G、26H、26I 布线层
27内部过孔
31、31p、31q、31r 狭缝
36中间部
37折回部
40延长线
41内周边
42外周边
46、47边界点
48位置
106 中心线
107直线
110主体部
120可挠部
130焊盘部。
【主权项】
1.一种多层基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层叠体,该层叠体具备层叠的多个树脂层、及设置在所述树脂层上的布线层, 在所述层叠体上设置有可以变形的可挠部,从所述树脂层的层叠方向看时,所述可挠部的前进方向反复变化同时又作带状延伸,从而整体呈波浪形状,所述布线层沿着该波浪形状安置, 所述可挠部包括:配置在前进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上的折回部、和连接相邻的所述折回部之间的中间部, 所述折回部的宽度比所述中间部的宽度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回部,所述布线层配置在比整体呈波浪形状的所述可挠部的内周侧更靠近外周侧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层设置为在所述折回部上的截面积比在所述中间部上的截面积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层设置为在所述折回部上的宽度比在所述中间部上的宽度更大。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基板,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可挠部的前进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呈波腹位于所述折回部的波浪形状, 在所述波腹处,与所述中心线正交方向上的所述折回部的长度比与所述中心线正交方向上的所述中间部的长度大。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部的前进方向反复反转180°同时又作带状延伸,从而整体呈蜿蜒形状, 在所述层叠体中形成有缝隙,该缝隙在所述树脂层的层叠方向上贯通所述层叠体,从所述树脂层的层叠方向看时,所述缝隙沿着所述中间部的前进方向向所述折回部延伸, 所述缝隙的延长线上的所述折回部的长度比所述缝隙间的所述中间部的长度要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折回部延伸的所述缝隙的端部规定了所述折回部的内周边,且在所述缝隙的延长线上的所述折回部的端部规定了所述折回部的外周边的情况下, 所述布线层在所述折回部配置为所述外周边和所述布线层间的长度比所述内周边和所述布线层间的长度小。
【专利摘要】多层基板具备层叠体(12),该层叠体(12)包括层叠的多个树脂层和设置在树脂层上的布线层(26)。在层叠体(12)上设置有可以变形的可挠部(120),从树脂层(21)的层叠方向看时,该可挠部的前进方向反复变化同时又作带状延伸,从而整体呈波浪形状,布线层(26)沿该波浪形状安置。可挠部(120)包括:折回部(37),配置在前进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及中间部(36),将相邻的折回部(37)之间连接起来。折回部(37)的宽度(B1)比中间部(36)的宽度(B2)大。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一种提高可挠部的耐久性的多层基板。
【IPC分类】H05K3/46, H05K1/02
【公开号】CN105309056
【申请号】CN201480033732
【发明人】大坪喜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4年8月7日
【公告号】US20160150636, WO2015033737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