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对位贴合方法_3

文档序号:8239420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2]在步骤402中,该第二影像撷取模块112撷取位于该第二载台14上的该标示膜片的影像,以产生一第三影像;其中,该第三影像具有对应该标示膜片的多个标示点的多个第三影像坐标信息。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标示点的数量至少为四个以上。
[0043]在步骤403中,该第一驱动器121及该第二驱动器122分别驱动该第一载台13及该第二载台14,以将该标示膜片由从该第二载台14的第二置物位置移动至该第一载台13的第一置物位置,使该第一影像撷取模块111撷取位于该第一载台13上的该标示膜片的影像,以产生一第四影像,其中,该第四影像具有对应该标示膜片的所述标示点的多个第四影像坐标信息。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标示膜片由该第二载台14转移至该第一载台13的细部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该第二驱动器122驱动该第二载台14移至待命位置(参阅图3,此时,该第二载台14的第二表面141吸附该标示膜片),并接着通过该第一驱动器121驱动该第一载台13移至第一贴合位置,借此驱动该压合轮142向下凸伸,将其下方的该标示膜片靠压在该第一载台13的第一表面131上,以使该标示膜片离开该第二表面141以吸附定位于该第一表面131上,最后令该第一驱动器121带动该第一载台13慢速离开该第二载台14进而移回至第一置物位置。
[0044]在步骤404中,该电子装置2的该处理单元23根据所述第三影像坐标信息及所述第四影像坐标信息,计算一影像对影像转换矩阵。其中,该影像对影像转换矩阵为一可将该第二影像撷取模块112于该第二载台14所拍摄的影像坐标空间映射至该第一影像撷取模块111于该第一载台13所拍摄的影像坐标空间,且该影像对影像转换矩阵为一 3X3齐次转换矩阵。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影像对影像转换矩阵的行列不以3X3为限,可为一 MXN齐次转换矩阵,其中M、N均为不小于三的自然数。
[0045]在步骤405中,在求得该影像对影像转换矩阵之后,接着可由该第一载台13取下该标示膜片。
[0046]对位贴合阶段
[0047]请参考图1、图7至图9,在取得该影像至空间转换矩阵及该影像对影像转换矩阵后,该贴合装置I接收由该电子装置2的该控制单元24所发出的一个用于指示一个对位贴合阶段的开始的第三开始讯号后,则执行下列步骤501?511:
[0048]在步骤501中,提供该第一待贴合膜片6及一第二待贴合膜片7,并启动该负压机构,以将该第一待贴合膜片6、该第二待贴合膜片7分别吸附定位于该第一载台13、该第二载台14。
[0049]在步骤502中,该第一影像撷取模块111及该第二影像撷取模块112分别撷取该第一待贴合膜片6及该第二待贴合膜片7的影像,分别产生一第一对位影像8及一第二对位影像9。
[0050]在步骤503中,该控制单元24通过该电子装置2提供一操作接口并以框选方式选取该第一对位影像8中两个相关于该第一待贴合膜片6的目标区域81、82,分别得到对应于所述目标区域81、82的两个第一参考点83、8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区域81、82的选取是主要相关于该第一对位影像8中具有特征的影像区域,且所述参考点为采用该影像区域中的边缘处的角点,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影像区域中的影像重心位置。
[0051]在步骤504中,该处理单元23利用一样板比对算法,以从该第二对位影像9中得到两个分别对应该第一对位影像8中的所述目标区域81、82的匹配区域91、92,并得到二分别对应于所述匹配区域91、92的第二参考点93、9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23是根据所述目标区域81、82分别于该第二对位影像9中的对应的特定搜寻范围内比对其所对应的所述匹配区域91、92,举例来说,由于该第二待贴合膜片7经由该第二载台14翻转180°后会导致该第二待贴合膜片7的相对几何位置改变,因此,假设该目标区域81位于该第一对位影像8的左上角处,则该目标区域81可利用SAD算法于该特定搜寻范围比对该第二对位影像9的右上角处与该目标区域81对应的相似区域(S卩,匹配区域91),其中,若第一参考点83、84为目标区域81、82中的角点,则对应于每一第一参考点83、84的第二参考点93、94也为匹配区域91,92中的角点。
[0052]在步骤505中,该处理单元23利用该影像对影像转换矩阵将所述第二参考点93、94进行坐标转换,以得到二分别与所述第二参考点93、94对应的映射点。
[0053]在步骤506中,该处理单元23利用该影像至空间转换矩阵计算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参考点83、84的两个第一对位点61、62。
[0054]在步骤507中,该处理单元23根据所述第一对位点61、62,分别计算出一第一中心点63及一第一角度Θ I。
[0055]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中心点63为所述第一对位点61、62之间的中心点位置,且该第一角度Θ I为所述第一对位点61、62所构成的直线与水平X轴的夹角。
[0056]在步骤508中,该处理单元23利用该影像至空间转换矩阵计算分别对应于所述映射点的两个第二对位点71、72。
[0057]在步骤509中,该处理单元23根据第二对位点71、72,分别计算出一第二中心点73及一第二角度Θ 2。
[0058]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中心点73为所述第二对位点71、72之间的中心点位置,且该第二角度Θ 2为所述第二对位点71、72所构成的直线与水平X轴的夹角。
[0059]在步骤510中,该处理单元23根据该第一中心点63及该第二中心点73计算一位置偏移量Λ d,并根据该第一角度Θ I及该第二角度Θ 2计算一角度偏移量Λ Θ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位置偏移量Δ d为该第一中心点63及该第二中心点73两者之间的坐标位置的距离,且Δ Θ = Θ 1- Θ 2。
[0060]在步骤511中,该第一驱动器121根据该位置偏移量及该角度偏移量驱动该第二载台14调整位置及角度,使得第一待贴合膜片6及第二待贴合膜片7能精准对位贴合。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若第一待贴合膜片6与第二待贴合膜片7的位置有偏差时,即会控制调整该第一载台13的角度及位置,若是无偏差或是偏差调整后,再继续进行贴合制程。
[0061]而后如图3所示,该第二驱动器122驱动该第二载台14翻转180°至待命位置(如图3中所示方向,当然其实施方向也可以改变,并不以此为限),此时,第二待贴合膜片7朝下位于该第二载台14底部,再如图4所示,令该第一驱动器121驱动该第一载台13以对位调整后的角度及位置朝该第二载台14下方移动,直到移至第一贴合位置为止,此时第一待贴合膜片6正对位于第二待贴合膜片7下方,接着驱动该压合轮142向下凸伸,将其下方的第二待贴合膜片7压合在该第一待贴合膜片6上,此时,该第二载台14是位于一第二贴合位置,最后令该第一驱动器121带动该第一载台13,往第一置物位置的方向慢速离开该第二载台14,由于该压合轮142会滚动抵压在第二待贴合膜片7与第一待贴合膜片6相互接触贴合的部位,所以当该第一载台13移动离开的过程中,第一待贴合膜片6会牵引第二待贴合膜片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