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纤维及包含它们的物品的防火涂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71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素纤维及包含它们的物品的防火涂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通过在水相中用氰尿酰氯衍生物处理纤维素纤维来获得该纤维的永久防火涂装(permanent flameproof finishing)的方法。本发明还包括经涂装的(finished)纤维素纤维及它们应用于其中的物品如纱线(yarn)、纤维网(fleece)和织物(textile fabric)。
背景技术
已知多种方法可用于纤维素纤维尤其是棉纤维的永久、即耐洗涂装以及非永久涂装。使用这种经涂装的纤维制成的防火织物可用于防护服装、童装、窗帘及室内装潢。防火涂饰剂(flameproof finish)经常采用可任选与有机含氮碱结合的无机盐如磷酸氢铵、硫酸铵、硼砂和硼酸。特别地,含磷耐火剂和磷—氮耐火剂被用于永久防火涂装。它们或可吸附在纤维上或作为单体或预缩合物被施用并以聚合物的形式在纤维上得以硬化。例如四羟甲基氢氧化鏻和尿素的预缩合物可被施用至纤维,接着用氨、再用过氧化氢处理(Melliand Texilberichte 3219-224(1990))。该法及类似方法成本高且产品相对坚硬。就棉而言,使用二烷基膦酰基羧酸酰胺和三聚氰胺树脂也可实现良好的防火涂装。然而,这会导致撕裂强度大幅降低。
各种氨基-1,3,5-三嗪化合物由于可用于棉的永久涂装因此也变得闻名,它们通过羟甲基结合到纤维素纤维上。据Schanz(Textile ResearchJournal,418-422(1977年6月))所述,四羟甲基-2,4-二氨基-6-(3,3,3-三溴-1-丙基)-1,3,5-三嗪可起耐火剂作用。该物质是以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的形式施用并于升温下在纤维上聚合。该方法使用二甲基甲酰胺的重大缺点在Moreau等(American Dyestuff Reporter,7-38(1970年5月))的方法中通过在甲醛水溶液中使用2-氨基-4,6-双-二乙氧基-氧膦基-1,3,5-三嗪或2,4-二氨基-6-二乙氧基-氧膦基-1,3,5-三嗪而避免。Sello等(Textilveredelung 5391-399(1970))教导了基于含有N-羟甲基氨基和膦酸酯基的1,3,5-三嗪化合物的其它耐火剂。所有这些方法均记载通过N-羟甲基与纤维素纤维结合的化合物。除了撕裂强度损失外,其缺点是使用甲醛或甲醛源。
已知纤维素可与氰尿酰氯或2-氨基-4,6-二氯-1,3,5-三嗪在碱存在下进行反应,且反应产物可随后与染料反应(U.S.1,886,480;U.S.2,025,660;Rauh,Melliand Textilberichte 101195-1200(1971))。然而,这些文献未提示可通过与二氯三嗪基胺或类似化合物反应对棉进行防火处理。含有磺酸基的二氯三嗪基胺化合物(见例如WO 97/49856)以及基于每个三嗪环上带有一个氯原子的双三嗪基胺的季化合物(见例如Evans,JSDC 100304-314(1984年10月))可用作使纤维素改性的辅助织剂(auxiliary textileagent)以提高其染色亲合力。
在防火涂装中成功应用反应性三嗪衍生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在该三嗪衍生物与纤维素材料反应期间能获得高取代度。就材料的染色性能而言,经验显示用所述三嗪衍生物对纤维素材料进行均匀的轻微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为获得耐火效果或自熄性能,必须施用大量化合物,这将导致工艺成本升高。
理想的防火涂装方法应能在经济上可接受的条件下使纤维素材料得以高度取代,并可避免使用甲醛或释放甲醛的物质。此外,用纺织作业常用的设备来实施该方法应该是切实可行的,特别是应避免使用昂贵的氨蒸发设备(ammonia vaporization plant)。最后,该方法应能够实施纤维素纤维的永久防火或自熄并使其LOI值(根据ASTM D2863-77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4或27和更高,而对撕裂强度没有显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具有先前已知的各种方法的缺点的防火涂装方法。它包括将纤维素纤维或包含它们的物品暴露在碱性条件下以使纤维溶胀,然后在碱性水相中用氰尿酰氯衍生物处理它们。该氰尿酰氯衍生物为式I或II的4,6-二氯-1,3,5-三嗪-2-基胺 其中R1和R2为相同或不同,且选自H、(C1-C6)烷基、苄基、苯基、ω-氨基(C2-C6)烷基、ω-羟基(C2-C6)烷基、其中m为1或2的(CH2)mSO2-OH或-(CH2)m-COOH及它们的酰胺,其中n=1、2或3及R′=H、CH3或C2H5的(CH2)n-P(O)(OR′)2,o-、m-或p-C6H4SO2NH2,及o-、m-或p-C6H4-N(CH3)3;或R1和R2一起形成亚乙基、1,3-亚丙基或双亚甲基亚氨基(bismethylene imino group);式II中的R3选自对或间亚苯基,1,4-、1,3-或2,6-亚萘基,(C2-C6)亚烷基、-C2H4-NH-C2H4-、C2H4-NH-C2H4-NH-C2H4-、C2H4-O-C2H4-和C6H4-NHCONH-C6H4-;R4选自H、(C1-C3)烷基、氨基乙基和氨基丙基;或两个R4一同形成亚乙基或亚丙基。
本发明方法可实施纤维素纤维和包含它们的物品如纱线、纤维网、片状物品如织物(fabric)、编织物(knit good)和针织品(knitwear)的永久防火涂装。经涂装的纤维含有通过醚桥与纤维素的葡萄糖单元相连的氨基-s-三嗪化合物。该经永久涂装的纤维素包含式III或IV所示的结构 式III和IV中,基团R1、R2、R3和R4具有与式I和II中相同的定义;R5代表Cl、OH、O元(O cell)、OR6或NHR6,其中R6代表染料基团(dyegroup)、“元(cell)”代表纤维素的葡糖酐单元、q代表取代度。q可为大于0到3范围内的任意值。尽管在该方法的第一阶段,R5一般仍为氯,但它能通过进一步与纤维素的葡萄糖单元反应转化为O元或通过与染料反应转化为OR6或NHR6。
永久防火涂装由该衍生物与纤维素的化学反应产生。可将这种涂装与聚合物嵌于纤维之中并交联的先前的防火涂装相对比。在本发明方法中,活性物质与纤维的共价连接不会导致片状材料撕裂强度或握持性能(gripping quality)的明显损失。
概念“防火涂装”可理解为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它的物品与未经涂装的纤维或含有它的物品相比更不易燃和/或在火源移除之后自身熄灭得更快。防火涂装的一种度量方法为如ASTM D2863-77所述的LOI值。LOI指在织物在其中仍能从上向下燃烧的氧/氮气氛中的氧体积分数的极限值。LOI值越高防火涂装越好。LIO大于24表明具有阻燃性,LOI值为27和更高表明具有自熄性能。
防火涂装的性能是由活性耐火成分、以及相对于纤维重量的用量决定的。从本领域技术易知,含氮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可起防火作用。本发明所用的氰尿酰氯衍生物使将纤维素的氮含量调整至可产生耐火或自熄性能的值成为可能。如在棉纤维或棉制品中N含量约为3%时可预期具有自熄性能。在使用含磷耐火剂时在P含量约为2.2%时可预期具有自熄性能。两种成分可以互换;通过结合两种成分通常可以获得协同效果。
本发明的氰尿酰氯衍生物与纤维素的OH基经反应连接。理论上,每个葡糖酐单元有三个羟基可用于反应,因此可产生的取代度的最大值为3。纤维素要么只在均相反应中,或者在非均相反应中仅在纤维素纤维被事先溶胀时才可能获得该高取代度。此外,通常仅很少的非极性取代基可以达到完全取代(如三甲基纤维素、三甲基甲硅烷基纤维素)。对于空间要求严格的取代基如三嗪衍生物,以及那些在水溶液中施用的取代基而言,即使在剧烈的反应条件下通常仍仅能得到小得多的取代度。进而可以推测,假定用活性染料(如二氯-或单氯-活性锚固染料)进行均匀深度的染色,则在每二十至五十个葡糖酐单元中仅在一个上发生取代。
作为防火涂装的前提(见氮含量),为得到更高的取代度,本发明中应用的氰尿酰氯是在碱性水溶液中预先溶胀纤维素材料后才得以施用。根据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纤维素每个葡糖单元使用至少0.05摩尔式I的氰尿酰氯衍生物或至少0.025摩尔式II的衍生物。该氰尿酰氯衍生物优选以使取代度q在约0.1至1的范围内的量使用。视氰尿酰氯衍生物的结构而定,所得经涂装的纤维素的氮含量将不相同。式I或II的二氯三嗪基衍生物优选以能使经涂装的纤维素的氮含量至少为2重量%、优选为3至10重量%的量施用。本发明的氰尿酰氯衍生物优选以10至100重量%、优选为20至80重量%的量使用。


图1显示了LOI值对经防火涂装的棉制品的氮含量的依赖性。使用2-氨基-4,6-二氯三嗪实施该涂装。该图包括源自实施例1和2的测定。
在本发明涂装之前、期间或之后,可用含磷的耐火剂处理纤维素纤维。这种处理将使含磷耐火剂以缩聚物的形式包住纤维素纤维,或优选地该含磷耐火剂将与纤维发生反应。该含磷耐火剂或其它耐火剂以能使经涂装的纤维素的磷含量至少为1重量%、优选为至少2重量%的量使用。
将进行永久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尤其是棉纤维,溶液法纤维素纤维如天丝(loycell),或再生纤维如粘胶纤维或氨基甲酸酯纤维。这些纤维素纤维可以绒屑、纤维网、织物、编织物或针织品或其它片状物品的形式应用。也可使用基本由纤维素纤维组成的纱线。含有除纤维素外的纤维的纱线和片状物品通常只应在该其它纤维以类似于纤维素纤维的方式与氰尿酰氯衍生物形成化学键的情况下才可以用于该方法中。当然,根据本发明涂装的纤维素纤维能与其它任选地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防火涂装的纤维相结合,并转化为纱线和织物。
为了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纤维素纤维或包含它的物品通常在碱性水相中与氰尿酰氯衍生物反应。当使用棉或棉制品时,该处理可按照以下方式有利地进行首先以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棉在此期间膨胀。当挤压至残余水分低于100%时,使以该方式碱化的纤维素与式I或II的氰尿酰氯衍生物的水溶液或悬浮液接触。该接触过程可以在常用织剂如分散剂存在或不存在下实施。该处理可在纺织品加工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仪器如染色机内实施。可在室温下实施处理,但优选地使用适度升高的温度,优选为在30℃至80℃范围内,更优选在50℃至70℃范围内。处理时间可为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
所需量的氰尿酰氯衍生物可在一步或若干步中施用于纤维。在实际处理后,用水、优选为沸水洗除未反应性地结合的氰尿酰氯衍生物及过量的碱。在该后处理中,依然存在于氰尿酰氯上的氯原子被羟基取代。用氰尿酰氯衍生物处理纤维素纤维后,将所得产物在后处理之前或之后用常用的纤维素染料染色。在染色程序之前,只要经涂装的纤维素在氰尿酰氯上还存在反应性氯原子,染料即可反应性地结合于其上。作为选择,本发明的防火涂装可以在完全或部分染色的纤维素纤维或包含它的物品上实施。
以氰尿酰氯衍生物处理纤维素及其后处理或固定是纺织品领域常用的方法步骤。现有技术中易知的程序和技术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用于本发明的式I的二氯三嗪基胺或式II的双(二氯三嗪基)二胺的氰尿酰氯衍生物中,特别优选下列化合物2-氨基-4,6-二氯三嗪、2-氨基乙基氨基-2,4-二氯三嗪、2-(对-苯磺酰胺-氨基)-4,6-二氯三嗪、一种尤其是2-(对三甲基铵-苯-氨基)-4,6-二氯三嗪的卤化物的盐、双-N,N′-(4,6-二氯-三嗪-2-基)-对-亚苯基二胺、双-N,N′-(4,6-二氯三嗪-2-基)-(C2-C4)烯烃二胺和双-(4,6-二氯-三嗪-2-基)-氨基乙基膦酸酯。
如果除上述氰尿酰氯衍生物外还有含磷物质用于防火涂装,则其可以采取单一物质的形式,即本发明的含磷三嗪衍生物。然而,也可通过进一步处理将含磷耐火剂施用于纤维上,例如通过以选自二烷基膦酰基羧酸酰胺及其羟甲基化合物、膦酸盐/酯和/或四羟甲基鏻盐的耐火剂处理纤维。
根据本发明生产的优选的纤维素纤维或包含它们的物品在如式III或IV所示的结构单元中包含基团R1、R2、R3及R4。R5优选代表OH和/或O元。使用本发明的二氯三嗪基化合物或双(二氯三嗪基)化合物可使纤维素发生一定程度的交联。该交联的结果使在导致防火涂装(flameproof finish)的同时获得抗皱涂装(crease-resistant finish)。与防火涂装所述的方式相似,该耐皱涂装取决于所用二氯三嗪化合物的量及反应性以及另外还取决于处理期间以及后处理过程中所用的条件如温度、pH及浓度。
该方法的优点包括能以简单的方式实施处理、适合用作耐火剂的氰尿酰氯衍生物容易获得以及其耐火所必需的氮的含量高。耐火程度可基于所用氰尿酰氯衍生物的量以及使用含磷耐火剂来调节。可容易地获得大于25的LOI值。另一优点为在增加抗皱性的同时,撕裂强度的减小很少。使用阳离子氰尿酰氯衍生物使得在随后的染色步骤中能获得更高的上染率。这样就可获得强度更高的染色。
以下以非限制性的实施例阐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在700ml氢氧化钠溶液(300g/l)中将棉布条(16g,经洗涤、漂白,136g/m2)溶胀3分钟。随后将其挤压至残余水分为80%。将该布条松散地卷绕置入优质钢桶中并与含有0.2g分散剂(萘磺酸盐)的氨基二氯三嗪(4g,165g/mol,0.024mol)在50ml水中的悬浮液调和(compound)。于实验室染色机(瑞士Ahiba公司的Polymat)中将其加热至65℃并于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然后用沸水洗除未反应的氨基二氯三嗪及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获得3%的氮含量。经涂装的织物的LOI值为21.6,相比而言,未处理的棉布的LOI值为17。依据DIN 53859所述的试验测定未处理织物的撕裂强度为7.3N(Fagent),而以氨基二氯三嗪处理的织物的撕裂强度为7.2N。因此降低的程度可忽略。通过处理,湿皱恢复角从66°增加到110°(完全恢复为180°)。
实施例2在700ml氢氧化钠溶液(300g/l)中将棉布条(16g,经洗涤、漂白,136g/m2)溶胀3分钟。然后将其挤压至残余水分为80%。将该布条在包含0.2g分散剂(萘磺酸盐)的氨基二氯三嗪(4g,165g/mol,0.024mol)在50ml水中的悬浮液中浸渍。随后将该布条绕在辊上,气密包裹并搅拌24小时(冷轧堆染色法(cold pad-batch dyeing process))。然后用沸水洗除未反应的氨基二氯三嗪及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获得1.6%的氮含量。织物的LOI值为19.1。
实施例3在700ml氢氧化钠溶液(300g/l)中将棉布条(16g,经洗涤、漂白,136g/m2)溶胀3分钟。然后将其挤压至残余水分为80%。加入碳酸钠将2-(对-苯磺酰胺-氨基)-4,6-二氯三嗪(8g)溶于50ml水中。将该碱化的棉条与该溶液一同置于优质钢桶中。将该制备混合物于实验室染色机中加热至65℃并于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然后用沸水洗除未反应的2-(对-苯磺酰胺-氨基)-4,6-二氯三嗪及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获得2.4%的氮含量。织物的LOI值为22。
实施例4在700ml氢氧化钠溶液(300g/l)中将棉布条(16g,经洗涤、漂白,136g/m2)溶胀3分钟。随后将其挤压至残余水分为80%。加入0.2g分散剂(Avolan IS)将双-N,N′-(4,6-二氯-2-氨基-三嗪基)-对-亚苯基二胺(4g,404g/mol,0.01mol)悬浮于50ml水中。将该碱化的棉条与该溶液于优质钢桶中调和。将该制备混合物于实验室染色机中加热至65℃并于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然后用沸水洗除未反应的双-N,N′-(4,6-二氯-2-氨基-三嗪基)-对-亚苯基二胺及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获得4.6%的氮含量。织物的LOI值为23。
实施例5在700ml氢氧化钠溶液(300g/l)中将棉布条(16g,经洗涤、漂白,136g/m2)溶胀3分钟。随后将其挤压至残余水分为80%。将2,4-二氯-6-(间-三甲基铵-苯氨基)-三嗪碘化物(8g,426g/mol,0.019mol)溶于50ml水中。将该碱化的棉条与该溶液于优质钢桶中调和。将其于实验室染色机中加热至65℃并于该温度下搅拌1小时。然后用沸水洗除未反应的2,4-二氯-6-(间-三甲基铵-苯氨基)-三嗪及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获得1.3%的氮含量。织物的LOI值为18.5。
实施例6将以氨基二氯三嗪(8g,氮含量2.2%)处理过的棉布条浸渍于13g磷酸二氢钠在100ml水中的溶液内。拧干至残余水分为80%,并于60℃将该布条干燥。
获得9.8%的附加涂层重量。织物的LOI值从20升至27.2。
实施例7将以氨基二氯三嗪(8g,氮含量3%)处理过的棉布条浸渍于60g二烷基膦酰基羧酸酰胺(Aflammit KWB,Thor-Chemie)溶液、3.5g磷酸以及40ml水的混合物中。将该棉布条拧干至残余水分为80%,并在实验室干燥器(Mathis AG,瑞士)中于100℃干燥1分钟。然后将该布条于150℃固定在相同的装置中5分钟。将棉布条热洗,然后冷洗若干次。
获得2.5%的磷含量和32的LOI值。该涂装(finish)的耐洗性与其中涂装浴(finishing bath)含有交联剂的未处理织物一样优良。
实施例8将以氨基二氯三嗪(8g,氮含量3%)处理过的棉布条浸渍于16g单甲基亚磷酸铵与8g尿素在24ml水中的溶液内。将该布条拧干至残余水分为80%,并在实验室干燥器中于100℃干燥1分钟。然后将该布条于150℃固定在相同的装置中5分钟。将该布条热洗及冷洗。
获得3%的磷含量和38的LOI值。涂装可耐受五次60℃洗涤。
实施例9加入1.35ml 60%乙酸、1.8g乙酸钠、9g硫酸钠,用阳离子染料(碱性蓝4;溶液体积比1∶50下4%染色)将以氨基二氯三嗪(1.8g,氮含量2.2%)处理过的棉布条在85℃下染色45分钟。然后将该布条洗涤若干次。
染色的吸色率从30%(未处理的织物)上升至41%(以AdCT预处理的织物)。很显然更多的染料固定在织物上;K/S值从2.1升为11.2。
实施例10加入50g/l硫酸钠、15g/l碳酸钠以及1.5ml/l氢氧化钠溶液(32.5%),将以2,4-二氯-6-(间-三甲基铵-苯氨基)-三嗪碘化物(1.8g,氮含量1.7%)处理过的棉布条用活性染料(活性黑5;溶液体积比1∶20下5%染色)于60℃染色1小时。然后将布条热洗及冷洗若干次。
染色的吸色率从58%(未处理的织物)上升至65%(经预处理的织物)。很显然更多的染料固定在织物上;K/S值从23上升为26.1。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素纤维和包含纤维素纤维的物品的永久防火涂装方法,其包括在碱性条件下处理所述纤维素纤维或所述包含纤维素纤维的物品,其间纤维发生溶胀,然后在碱性水相中用氰尿酰氯衍生物处理经溶胀的纤维,其中式I或式II的4,6-二氯-1,3,5-三嗪-2-基胺被用作所述氰尿酰氯衍生物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选自以下组中H、(C1-C6)烷基、苄基、苯基、ω-氨基(C2-C6)烷基、ω-羟基(C2-C6)烷基,其中m为1或2的(CH2)mSO2-OH或-(CH2)m-COOH及它们的酰胺,其中n=1、2或3且R′=H、CH3或C2H5的-(CH2)n-P(O)(OR′)2,o-、m-或p-C6H4-SO2NH2,以及o-、m-或p-C6H4-N(CH3)3;或R1和R2一起形成亚乙基、1,3-亚丙基或双亚甲基亚氨基;式II中的R3选自以下组中对或间亚苯基,1,4-、1,3-或2,6-亚萘基、(C2-C6)亚烷基、-C2H4-NH-C2H4-、C2H4-NH-C2H4-NH-C2H4-、C2H4-O-C2H4-以及C6H4-NHCONH-C6H4-;R4选自以下组中H、(C1-C3)烷基、氨基乙基、及氨基丙基,或两个R4相连形成亚乙基或亚丙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4,6-二氯-1,3,5-三嗪-2-基胺选自以下组中2-氨基-4,6-二氯三嗪、2-氨基乙基氨基-2,4-二氯三嗪、2-(对-苯磺酰胺-氨基)-4,6-二氯三嗪、一种尤其是2-(对三甲基铵-苯-氨基)-4,6-二氯三嗪卤化物的盐、双-N,N′-(4,6-二氯-三嗪-2-基)-对-亚苯基二胺、双-N,N′-(4,6-二氯三嗪-2-基)-(C2-C4)烯烃二胺、以及双-(4,6-二氯三嗪-2-基)-氨基乙基膦酸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该纤维素纤维为棉或粘胶纤维,且为绒屑、纱线、织物或纤维网的形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4,6-二氯三嗪基胺化合物的用量相对于纤维素为20至80重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至少一种4,6-二氯三嗪基胺化合物以相对于经涂装纤维素氮含量至少为2重量%的量使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4,6-二氯三嗪基胺化合物得用量相对于经涂装纤维素为3至7重量%。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用二氯三嗪基胺化合物进行防火涂装之前、期间或之后,还用含磷化合物对所述纤维素进行涂装,其中在该附加涂装过程中,磷含量相对于所述纤维素至少为1重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磷化合物选自以下组中二烷基膦酰基羧酸酰胺及其N-羟甲基化合物、膦酸盐、四羟甲基鏻盐、磷酸盐、磷酸氢盐以及含磷三嗪基氨基化合物,其中所述含磷化合物单独或在尿素或甲醛源存在下结合到纤维素上。
9.以永久耐火方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以及包含这些纤维素纤维的物品,其特征为氨基-s-三嗪化合物通过醚桥结合到纤维素的葡萄糖单元上,且其结构如式III或IV所示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选自以下组中H、(C1-C6)烷基、苄基、苯基、ω-氨基(C2-C6)烷基、ω-羟基(C2-C6)烷基,其中m为1或2的-(CH2)mSO2-OH或-(CH2)m-COOH及它们的酰胺,其中n=1、2或3且R′=H、CH3或C2H5的-(CH2)n-P(O)(OR′)2,o-、m-或p-C6H4-SO2NH2,以及o-、m-或p-C6H4-N(CH3)3;或R1和R2一起形成亚乙基、1,3-亚丙基或双亚甲基亚氨基;式IV中的R3选自以下组中对或间亚苯基,1,4-、1,3-或2,6-亚萘基、(C2-C6)亚烷基、-C2H4-NH-C2H4-、C2H4-NH-C2H4-NH-C2H4-、C2H4-O-C2H4-以及C6H4-NHCONH-C6H4-;R4选自以下组中H、(C1-C3)烷基、氨基乙基和氨基丙基,或两个R4基一同形成亚乙基或亚丙基;式III与IV中的R5选自以下组中Cl、OH、其中元为葡糖酐单元的O元、以及其中R6代表染料基团的OR6或NHR6;且其中q为每个葡萄糖单元的平均取代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其中q为1-3。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处于选自纱线、纤维网、片状物中的物品之中。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的氮含量至少为1重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的氮含量为2至7重量%。
14.如权利要求9、12或13之一所述的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其中所述纤维素纤维还包含结合的含磷化合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为所述纤维的氮含量为1至7重量%以及磷含量为1至7重量%。
16.如权利要求9、12或13之一所述的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其特征为LOI值至少为22。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经涂装的纤维素纤维,其中所述LOI值大于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纤维素纤维及包含它们的物品的永久防火涂装的方法。该防火涂装是使用4,6-二氯-1,3,5-三嗪-2-基胺化合物实施。
文档编号D06M101/02GK1908292SQ200510088290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日
发明者克里斯蒂安·克里格, 弗兰克·加埃尔 申请人:德古萨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