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及其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57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及其车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及其车门。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问题已成为当今汽车工程领域三大具有重要社会、经济意义的研究热点,汽车安全要求汽车的车身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汽车的节能环保间接要求汽车重量的轻量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汽车设计时,以较轻的车身重量,最大限度的提高车身结构刚度和强度。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结构的变形和冲击可能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严重时威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给驾乘人员提供一个星级安全的环境,目前汽车侧门通常采用的是内部布置防撞杆或防撞板,最大限度的减小侧门因撞击后对驾乘人员造成伤 害。但很多车型在开发的时候,防撞板或防撞杆的设计受到很多条件,如重量、成本、布置空间、加工方式、强度和刚度性能要求等等的约束,使得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板或防撞杆不能很好地协调重量、强度和刚度等性能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了汽车安全和汽车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板重量大、强度和刚度不足、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种汽车车门防撞板,防撞板(3)设置在车门内板(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是一长形结构,所述防撞板(3)的主截面形状为多个波浪形结构。进一步,所述防撞板(3)的多个波浪形结构具体为双“几”字型结构,任何一个“几”字型的拉延深度H > 27mm。进一步,定位孔(31)设置在所述防撞板(3)的两端。进一步,所述防撞板(3)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车门内板(I)上,所述防撞板(3)前端、车门铰链加强板(2)、所述车门内板(I)三者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板(3)后端与所述车门内板(I)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防撞板(3)前端与所述车门铰链加强板(2)、所述车门内板(I)点焊连接或铆接或螺接,所述防撞板(3)后端与所述车门内板(I)点焊连接或铆接或螺接。一种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车门上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板。本实用新型防撞板的加工工艺是采用热成型工艺,实现方式为将热成型板材加热到900°C左右的奥氏体区进行冲压成形,在金属模具中冷却淬火,成型后的防撞板抗拉强度达到1300MPa以上,同样性能的情况下,比普通高强度钢板重量减轻30%以上。拉延深度H不小于27_。该汽车车门防撞板及其车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4](I)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防撞板结构简单、重量轻。(2)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防撞板采用特有的热成型工艺,使得防撞板刚度和强度大大提高,侧面碰撞时极大的减小了门变形和侵入量,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安全性、可靠性高。(3)本实用新型定位孔设置在防撞板的前后两端,进一步保证了防撞板的强度,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4)本实用新型中,防撞板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车门内板上,前端与车门铰链加强板、所述车门内板三层固定连接,后端与所述车门内板两层固定连接,防撞板与车门边框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这种布置方式最优的保证了在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中防撞板传递和吸收碰撞冲击的能力,同时在侧面碰撞时极大的减小了门变形和侵入量。
图I :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防撞板在车门上的布置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防撞板的主视图;图3 :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 :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防撞板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车门内板;2—车门铰链加强板;3—防撞板;31—定位孔;H—拉延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I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I示出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在车门上的布置安装结构示意图,防撞板3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车门内板上,前端与车门铰链加强板2、车门内板I三层点焊连接,后端与车门内板I两层点焊连接。防撞板3的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防撞板3采用双几字型截面结构,如图3示,具有良好的纵向抗弯刚度和强度,拉延深度H可深达27mm以上,较深的拉延深度H进一步增加了防撞板的抗变形能力;防撞板3的两端由双几字型截面结构逐渐过渡到单几字型截面结构再逐渐过渡到平面结构,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基础上减轻防撞板3的重量,定位孔31布置在防撞板3的前后两端,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因开孔对驾乘人员区域的安全性能影响。采用该种布置方式和该结构的防撞板3在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中能较好的实现能量的传递和吸收;侧碰时,部分能量通过防撞板3向车身传递,一端向车门铰链加强板2的位置传递,一端向门后侧和侧围接触处传递,最大限度的减小了门的变形和侵入量,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防撞板3的加工工艺是采用热成型工艺,实现方式为将热成型板材加热到900°C左右的奥氏体区进行冲压成形,在金属模具中冷却淬火,成型后的防撞板3抗拉强度达到1300MPa以上,同样性能的情况下,比普通高强度钢板重量减轻30%以上。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防撞板(3)设置在车门内板(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是一长形结构,所述防撞板(3)的主截面形状为多个波浪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的多个波浪形结构具体为双“几”字型结构,任何一个“几”字型的拉延深度H ^ 27mm。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定位孔(31)设置在所述防撞板(3)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车门内板(I)上,所述防撞板(3)前端、车门铰链加强板(2)、所述车门内板(I)三者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板(3)后端与所述车门内板(I)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前端与所述车门铰链加强板(2)、所述车门内板(I)点焊连接或铆接或螺接,所述防撞板(3)后端与所述车门内板(I)点焊连接或铆接或螺接。
6.一种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车门上设置有权利要求I至5任一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板及其车门,防撞板(3)前高后低的布置在车门内板(1)上,前端与车门铰链加强板(2)、所述车门内板(1)三层固定连接,后端与所述车门内板(1)两层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3)的主截面形状为双“几”字型结构;所述防撞板(3)采用热成型加工工艺,即将热成型板材加热到900℃左右的奥氏体区进行冲压成形,再在金属模具中冷却淬火;所述防撞板(3)的拉延深度H达27mm以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E06B5/10GK202706844SQ20122024166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牛亚杰, 王磊, 周伟, 马保林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