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587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齿环压制定型后,退模非常麻烦,在退模过程中常常导致无法退模,而损害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脱模装置,能够自动退模,提高退模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相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体,所述上模体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活动安装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顶块,所述第一顶杆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螺纹相连,所述第一通孔中部安装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套在第一顶杆上,所述上模体靠近边缘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开设有弹簧腔,所述第二通孔内活动安装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中部开设有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顶块上方的第二顶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第二顶块位于弹簧腔内,所述第二顶杆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顶块和第一夹具螺纹相连,所述上模体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下方开设有第一定位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体,所述下模体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模体上部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下方螺纹连接有第三固定环,所述第三固定环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二定位管。

所述第一定位管和第二通孔之间的上模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定位管和第二定位管为中空钢管。

所述第三固定环和下模体之间留有缝隙。

所述弹簧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自动脱模装置,能够自动退模,提高退模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脱模装置,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相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体1,所述上模体1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所述第一通孔2内活动安装有第一顶杆3,所述第一顶杆3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顶块4,所述第一顶杆3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夹具5和第二夹具6,所述第一夹具5和第二夹具6螺纹相连,所述第一通孔2中部安装有定位套7,所述定位套7套在第一顶杆3上,所述上模体1靠近边缘处开设有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通孔8内开设有弹簧腔9,所述第二通孔8内活动安装有第二顶杆20,所述第二顶杆20中部开设有第二顶块10,所述第二顶块10上方的第二顶杆20上套设有弹簧11,所述第二顶块10位于弹簧腔9内,所述第二顶杆20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三顶块12,所述第三顶块12和第一夹具5螺纹相连,所述上模体1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环13,所述固定环13下方开设有第一定位管14,所述下模包括下模体15,所述下模体15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所述下模体15上部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环16,所述第二固定环16下方螺纹连接有第三固定环17,所述第三固定环17边缘螺纹连接有第二定位管18。

所述第一定位管14和第二通孔8之间的上模体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9。

所述第一定位管14和第二定位管18为中空钢管。

所述第三固定环17和下模体15之间留有缝隙。

所述弹簧腔9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8的直径。

上模体1固定在气缸的输出轴上,下模体15固定在机床上,使用时,用第一夹具5和第二夹具6固定住需要压模的齿环,气缸的输出轴输出动力给上模体1,使上模体1运动,和下模体15接触,压制好以后,气缸的输出轴回程,弹簧11在弹性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顶杆20运动,第二顶杆20运动带动第三顶块12,实现自动退模,定位套7定位第一顶杆3,第一定位管14和第二定位管18定位齿环,上模和下模均采用模具钢制成。

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脱模装置,能够自动退模,提高退模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