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048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特别涉及在不损害其它性能的前提下改善噪音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由考虑雨天时行驶的目的,在轮胎外胎面设置花纹,又由于多数轮胎上都有沿轮胎周向和轮胎横向延伸的槽,所以外胎面上存在被称为块的突出部分。
但是,众所周知由于块的存在而导致发生花纹噪音。
关于这一点的现有技术分为两大点。
第1点为从使单一的块施加的加载在时间方向上延长的目的出发将相对于轮胎横向的花纹槽角度增大的方法。
第2点为在块的周向长度上使具有不同种类,进而因其相位在轮胎内部错位,利用与其它的块的关系令单周期内没有峰值的方法。
这些技术主要根据二维的考虑而开发的,其历史也悠久。
然而,对于近年来的众多要求安静性能的汽车,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效果显得不足,另外,,使用上述只注重噪音的方法在设计上也很难兼顾其它性能,这样就要求新技术。
特别地,对于单一的块来说,由于将相对于轮胎横向的花纹槽角度设定得很大(即,花纹设计的改变),例如,块的形状在周向上近似于细长的平行四边形,则发生块刚性的降低的同时,也违反偏摩耗性。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事实,以提供在不改变块花纹的基本设计的同时能改善噪音的充气轮胎为目的。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为在外胎面上具有由互相交叉的数条槽所划分的数个块的充气轮胎,特征为上述块的入地侧边在轮胎横向上高度不同,上述入地边上最初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是比后来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更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高地部分,上述高地部分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其轮胎横向的位置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下面对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转动,当外胎面的块与路面接触时,对于块的入地边,和之后与路面接触的部分相比更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高地部分(即,入地边中最高的部分)首先与路面接触,之后,慢慢地比高地部分更低的部分接触路面。
因此,块的入地边就相对于路面慢慢地与路面接触,由于入地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分散形成声音的加载,这样能抑制接触路面初期的噪音(主要为打击声音)的发生。
可是,当高地部分的轮胎横向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只在块的一部分上承受较大的载荷,压缩时的应力局部增大,加载的等级不能得到减小。
但是,对于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由于高地部分的轮胎横向位置在轮胎周向上变化,所以块整体运动时产生的应力能平缓地得到抑制,这样可以降低由块而产生的噪音的等级。
在本发明中,以块为其基调的外胎面花纹有确实可以降低噪音的优良效果。
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为在外胎面上具有由相互交叉的数条槽划分的数个块的充气轮胎,特征为上述块的离地边在轮胎横向上高度不同,上述离地边的从路面最后离开的部分是比先离开的部分更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高地部分,上述高地部分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其轮胎横向位置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下面,对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充气轮胎进行说明。
当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充气轮胎转动,外胎面的块从路面离开时,对于块的离地边,最初从低部分离开,之后,慢慢地高度较高的部分离开,最后高地部分(即,离地边中最高的部分)离开。
因此,块的离地边相对于路面慢慢地离开,由于离开花费时间,所以能够抑制与地接触后期的噪音。
然而,当高地部分的轮胎横向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发生变化的情况时,由于只有块的一部分承受很大的载荷,压缩时的应力局部地增大,加载等级就不能减小。
但是,对于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由于高地部分的轮胎横向位置在轮胎周向上发生变化,块整体运动时所产生的应力可以平缓地得到抑制,这样,由块所产生的噪音的等级能够得到降低。
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为在外胎面上具有由相互交叉的数条槽划分的数个块的充气轮胎,特征为上述块的入地边和离地边在轮胎横向上高度各不相同,对于上述入地边,与路面最初接触的部分是比后来接触路面的部分更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1高地部分,对于上述离地边,从路面最后离开的部分是比先离开的部分更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2高地部分,上述第1高地部分和上述第2高地部分各自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其轮胎横向位置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下面,对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对于在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充气轮胎,根据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作用和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作用的两方面作用,由块所产生的噪音的等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对于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充气轮胎,上述第1的高地部分和上述第2的高地部分的特征为在轮胎周向连续地连接着。
下面,对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由于第1高地部分和第2高地部分在轮胎周向连续地连接着,所以从块与路面接触到离开的过程中,噪音的等级能够得到降低。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至4的任意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的部分形成为随着面向块的边缘其高度逐渐降低的光滑曲面。
下面,对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比高地部分更低的部分随着面向块的边缘其高度逐渐降低,形成了光滑的曲面,这样,由于胎面慢慢地与路面接触(或离开),因此噪音的等级能够得到降低。
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至5的任意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沿着轮胎横向的断面看上述块时,对于轮胎周向位置的哪部分的断面,都存在着上述高地部分和比高地部分更低的部分。
下面,对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由于无论对于轮胎周向位置的哪部分的断面,高地部分和比高地部分更低的部分都存在着,所以在从块与路面接触到离开的过程中,噪音的等级能够得到降低。
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至6的任意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上述块的胎面上,上述高地部分上有与轮胎外轮廓形状相一致的平坦部。
下面,对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果高地部分上有与轮胎外轮廓形状相一致的平坦部,就可以防止由块表面的三维化所引起的同一载荷时的块的压缩量的增大。
即,在高地部分不是平坦的块和高地部分具有与轮胎外轮廓形状相一致的平坦部的块相比的情况下,如果从立方体的块来看高地部分不平坦的块是倒角较大的块,具有平坦部的块为倒角较小的块,而高地部不平坦的块则比具有平坦部的块体积小。
因此,在各种块上承受相同载荷的情况下,高地部分不平坦的块比具有平坦部分的块的压缩量大。向块施加载荷时块变形成桶形,在压缩量增大的情况下,块更倾向于变形成桶形,结果,在块端的槽底附近引起局部应力(或变形)的增大。
由于认识到这是加载的恶化,所以如果根据需要设计平坦部,可以抑制块的压缩量过度的增大以及与过度压缩伴随着的噪音的恶化。
技术方案8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周向的块边,上述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为3mm以上15mm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8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不足3mm,则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另一方面,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超过15mm,则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所以,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最好设为3mm以上15mm以下。
技术方案9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7或8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周向的块边,上述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为上述块边的轮胎横向尺寸的0.15倍以上0.75倍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9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不足块边的轮胎横向尺寸的0.15倍,就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另一方面,在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超过块边的轮胎横向尺寸的0.75倍,就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所以,在轮胎周向的块边,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最好设定为块边的轮胎横向尺寸的0.15倍以上0.75倍以下。
技术方案10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9的任意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周向的块边,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胎面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0.1mm以上2.5mm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10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从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胎面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不足0.1mm,就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另一方面,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从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胎面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超过2.5mm,也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所以,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胎面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最好设定为0.1mm以上2.5mm以下。
技术方案11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0的任意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周向的块边,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胎面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上述高地部分的最大高度的0.01倍以上0.25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1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从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胎面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不足高地部分的最大高度的0.01倍,就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另一方面,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上述落差尺寸超过高地部分的最大高度的0.25倍,也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所以,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从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胎面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最好设定为高地部分的最大高度的0.01倍以上0.25以下。
技术方案12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至11的任意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周向的块边,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部分的轮胎横向长度为5mm以上17mm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12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比高地部分更低部分的轮胎横向长度不足5mm,就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另一方面,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比高地部分更低部分的轮胎横向长度超过17mm,也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所以,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比高地部分更低部分的轮胎横向长度最好设定为5mm以上17mm以下。
技术方案13中记载的发明,对于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2的任意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部分的轮胎横向长度为上述块边的轮胎横向尺寸的0.25倍以上0.85倍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13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比高地部分更低部分的轮胎横向长度不足块边的轮胎横向尺寸的0.25倍,就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另一方面,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如果比高地部分更低部分的轮胎横向长度超过块边的轮胎横向尺寸的0.85倍,也不能大幅降低噪音的等级。
技术方案14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1 3的任意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对于在外胎面的轮胎赤道面上以外的地方配置的上述块的轮胎周向的块边,在轮胎赤道面侧配置了高地部分。
下面,对技术方案14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从沿着轮胎转轴的截面上看时,外胎面的外轮廓形状大致为大曲率半径的圆弧状。
例如,具有入地边的高度在轮胎横向上为一定的块的轮胎转动,配置在轮胎赤道面以外的地方与路面接触之前的块的入地边,由于轮胎赤道面侧向与路面靠近的方向上倾向着,所以入地边是从轮胎赤道面侧首先与路面接触的。
这里,在入地边的高地部分,假设配置在与轮胎赤道面侧相反侧,由于高地部分和低部分的高低差,或外胎面的凸面部的曲率半径等的影响,将发生以下情况如与地接触时的入地边与路面平行、离开时的离地边与路面平行、从入地边的低部分开始与路面接触、还有离地边的低部分最后从路面离开等,这些情况就不能降低噪音的等级。
对于技术方案14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对于在外胎面的轮胎赤道面上以外的场所配置的块的周向侧的边,由于在轮胎赤道面侧配置有高地部,所以对于在块的入地边上设置高地部和低部分的充气轮胎,能确实从块的入地边的高地部开始接触路面,另外,对于在块的离地边上设置高地部和低部分的充气轮胎,能确实从块的离地边的高地部开始离开路面。所以,能确实减低噪音的等级。
技术方案15中记载的发明为在外胎面上具有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数条周向槽和与上述周向槽相交叉的数条槽划分的数个块的充气轮胎,特征为在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轮胎赤道面的端边上,在入地侧的端边或离地侧的端边的任何一边上设置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在入地侧的端边或离地侧的端边的任何另一边上设置随着离开上述高地部块的高度缓慢降低的第1低地部,在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接地端上,均为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分。
下面,对技术方案15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最初,对于如图30所示的高度为一定的常规的肩边块100,存在由尺寸A、B所规定的接地区域102(斜线部分)(另外,符号104为接地端,箭头L方向和箭头R方向表示轮胎横向方向,箭头A方向表示轮胎转动方向。)。
这个接地区域102一直是在接地正下方附近的部分,实际上,肩边块100在接受加载以及加载释放的入地动作时,相对周向慢慢地入地和离开。
产生的噪音成分中,由于动态大幅变动的部分较大,所以在噪音降低方面,这个部分是重要的。
这时,肩边块100的胎面平坦时,由于由尺寸B所规定的肩边块100的入地侧的端边(边缘)100A受到接地形状的影响而几乎同时进行入地运动,所以具有单一的大峰值的力通过端边传给轮胎,成为振动噪音的产生源。
对于技术方案15中记载的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在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在入地侧的端边或离地侧的端边的任意另一方设置块高度慢慢降低的第1低地部分。
因此,在设置了第1低地部分那一侧的入地侧的端边或离地侧的端边上,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向轮胎横向外侧块的高度慢慢增高。
所以,当在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的入地侧设置了第1低地部分的情况下,入地时,入地边相对于路面慢慢地接触,由入地的运动所产生的力的峰值能随时间分散,因此能够降低由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所产生的噪音等级。
另外,当在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的离地侧设置了第1低地部分的情况下,离开时,离地边相对于路面慢慢地离开,由离开的运动所产生的力的峰值能随时间分散,因此能够降低由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所产生的噪音等级。
另外,对于该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由于轮胎横向最外侧的接地端的全部为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分,所以入地边或离地边的接地部的高低差可以定到最大限度,该端与地接触的时间(或离开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
另外,在这里所说的接地端为,将充气轮胎安装在JATMA YEARBOOK(日本汽车轮胎协会规格2001年度版)中规定的标准轮辋上,填充与JATMA YEAR BOOK中的适用型号·层比值分类中的最大载荷能力(内压—负荷能力对应表的粗体字荷重)相对应的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的100%的内压,负荷了最大载荷能力时的情况。
对于使用地和制造地,适用于TRA规格和ETRTO规格的情况遵从各种规格。
技术方案16中记载的发明为在外胎面上具有由互相交叉的数条槽划分的数个块的充气轮胎,特征为在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入地侧边和离地侧边上,设置了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分和第2低地部分,第2低地部分为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随着从上述高地部分离开块高度慢慢降低。
下面,对技术方案16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根据技术方案16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对于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在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设置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和第2低地部,第2低地部分为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随着从上述高地部分离开,块高度慢慢降低,所以,由入地的运动或离开的运动所产生的力的峰值能随时间分散,因此能够降低由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所产生的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17中记载的发明为在外胎面上具有由互相交叉的数条槽划分的数个块的充气轮胎,特征为在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赤道面侧的端边上,在入地侧的端边或离地边的端边的任一方上设置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分,在入地侧的端边和离地侧的端边的任一其它方上设置随着从上述高地部分离开块的高度慢慢地降低的第1低地部分,在没有设置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上,设置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分和第2低地部分,第2低地部分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随着从上述高地部分离开,块的高度慢慢降低。
下面,对技术方案1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对于技术方案1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由于在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的入地侧或离地侧的任一方上设置第1低地部分,在入地侧的端边或离地侧的端边任一方上设置第2低地部分,因入地边的运动所产生的力的峰值和因离开运动所产生的力的峰值这两方面都可以在时间方向上得到分散(即,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作用和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作用两方面。),因此可以将由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所产生的噪音等级降低到更低。
技术方案18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5或技术方案1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当设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Ha时,则Ha为0.2mm以上2.5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18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Ha为0.2mm以上2.5mm以下,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19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5、17或18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从在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上的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Ha,在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轮胎赤道面的端边上的块的高度为C时,则Ha/C为0.02以上0.25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19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Ha/C为0.02以上0.25以下,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0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或1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上述第2低地部分设置的上述入地侧边或上述离地侧边,当设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Hb时,则Hb为0.2mm以上2.5mm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20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Hb为0.2mm以上2.5mm以下,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1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17、20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上述入地侧边或上述离地侧边,当设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Hb,在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上的块高度为C时,则Hb/C为0.02以上0.25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2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Hb/C为0.02以上0.25以下,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2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5、17、18、19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从轮胎赤道侧面的端边向轮胎横向外侧所测量的尺寸为La时,则尺寸La为5mm以上。
下面,对技术方案22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a为5mm以上,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3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5、17、18、19、22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从轮胎赤道侧面的端边向轮胎横向外侧所测量的尺寸为La,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到向轮胎横向外侧测量的接地端的尺寸为B时,则La/B为0.25以上。
下面,对技术方案23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a/B为0.25以上,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4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5、17、18、19、22、23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从设置了上述入地侧边或上述离地侧边沿轮胎周向测量的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尺寸为Lb时,尺寸Lb为10mm以上。
下面,对技术方案24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b为10mm以上,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5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5、17、18、19、22、23、24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从设置了上述入地侧边或上述离地侧边沿轮胎周向测量的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尺寸为Lb,上述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的沿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为A时,则Lb/A为0.3以上。
下面,对技术方案25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b/A为0.3以上,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6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17、20、21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上述离地侧边至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从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到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沿轮胎周向方向测量的尺寸为Lc时,则尺寸Lc为2mm以上25mm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26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c为2mm以上25mm以下,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7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17、20、21、26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向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从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到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沿轮胎周向方向测量的尺寸为Lc,上述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的沿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为A时,则Lc/A为0.17以上0.83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2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c/A为0.17以上0.83以下,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8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17、20、21、26、27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当设从上述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d时,则Ld为3mm以上15mm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28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d为3mm以上15mm以下,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29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17、20、21、26、27、28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当设从上述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d,设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到接地端的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B时,则Ld/B为0.15以上0.75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29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d/B为0.15以上0.75以下,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30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17、20、21、26、27、28、29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上述离地侧边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设通过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沿轮胎周向的假想直线FL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交点为P2,从上述交点P2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e时,则Le为2mm以上15mm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30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e为2mm以上15mm以下,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31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17、20、21、26、27、28、29、30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上述离地侧边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设通过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沿轮胎周向的假想直线FL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交点为P2,从上述交点P2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e,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到向轮胎横向外侧测量的接地端的尺寸为B时,则Le/B为0.1以上0.75以下。
下面,对技术方案3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e/B为0.1以上0.75以下,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32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17、20、21、26、27、28、29、30、31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设通过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沿轮胎周向的假想直线FL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交点为P2,从上述交点P2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横向外侧端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f时,则Lf为2mm以上。
下面,对技术方案32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f为2mm以上,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33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6、17、20、21、26、27、28、29、30、31、32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设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设通过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沿轮胎周向的假想直线FL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交点为P2,从上述交点P2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横向外侧端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f,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到接地端沿轮胎横向外侧测量的尺寸为B时,则Lf/B为0.1以上。
下面,对技术方案33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因Lf/B为0.1以上,所以可充分地降低噪音等级。
技术方案34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25至33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当从沿轮胎横向截面上看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时,不论轮胎周向的哪部分截面,都存在高地部分和低地部分。
下面,对技术方案34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果将胎面的形状设置成当从沿轮胎横向截面上看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时,不论轮胎周向的哪部分截面,都存在高地部分和低地部分,则从入地开始到离地结束的过程中,可以连续地分散力的峰值,因此可将由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所产生的噪音等级抑制到更低。
技术方案35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技术方案15至34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对于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上述高地部分上有与轮胎外轮廓形状相一致的平坦部。
下面,对技术方案35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作用进行说明。
块的胎面三维化大幅度改变接地特性,改变块的特性。如果过分令胎面三维化,即,若在胎面上完全没有与轮胎外轮廓形状相一致的平坦部,反而不能降低噪音等级。


图1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块的立体图。
图2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外胎面的平面图。
图3为块的剖面图。
图4为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块的立体图。
图5为与第4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块的立体图。
图6为与第5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块的立体图。
图7为与第6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外胎面的平面图。
图8为与第6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块的立体图。
图9为与第6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块的平面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的块的立体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例2的充气轮胎的块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20的充气轮胎的块的立体图。
图13为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肩边块的立体图。
图14为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外胎面的平面图。
图15为肩边块的沿轮胎横向的剖面图。
图16为肩边块的沿轮胎周向的剖面图。
图17为与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肩边块立体图。
图18为与本发明的此外其它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肩边块立体图。
图19为与本发明的此外其它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肩边块立体图。
图20为与本发明的此外其它实施方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肩边块立体图。
图21的(A)和(B)为试验例4的结果。
图22的(A)和(B)为试验例5的结果。
图23的(A)和(B)为试验例6的结果。
图24的(A)和(B)为试验例7的结果。
图25的(A)和(B)为试验例8的结果。
图26的(A)和(B)为试验例9的结果。
图27的(A)和(B)为试验例10的结果。
图28的(A)和(B)为试验例11的结果。
图29(A)为试验例12的充气轮胎的外胎面的平面图,(B)为实施例51的轮胎肩边块的平面图。
图30为与现有技术例相关的充气轮胎的肩边块的立体图。
图31为与本发明的此外其它实施形式相关的充气轮胎的外胎面平面图。
图32为表示图31所示的块的接地压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在充气轮胎10的外胎面12上,沿轮胎周向(箭头A方向和箭头B方向)延伸的多条周向槽14,和与这些周向槽14相交且沿轮胎横向(箭头W方向)延伸的多条花纹槽16将外胎面12分割成多块矩形块。
另外,在车辆前进时,该充气轮胎10沿箭头A方向转动。
如图1所示,块18的车轮胎面20具有与轮胎(轮胎花纹)外轮廓形状相同的平坦部22(图中斜线部分)。
这里,图1中标出了符号18A为块18的入地边(边缘),符号18B为块18的离地边(边缘),充气轮胎10在路面上滚动时,相对路面块18从入地边18A接触路面,从离地边18B离开路面。
本实施方式的块18的离地边18B的高度一定(离槽底高),离地边18A的高度在轮胎横向不同。
在块18的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箭头D方向一侧)的角部,形成倒角24(也就是,图1所示的块18是图2的轮胎赤道面CL的右侧的块18。)。
如图3所示,倒角24为与平坦部22平滑连接,向轮胎外侧突出的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率半径为R的圆弧)。
如图1所示,倒角24和平坦部22的交界26位于与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端18Aa沿赤道面侧(箭头C方向侧)间距为e的点28和离地边18B的轮胎横向外侧端18Ba所连接的直线上,倒角24的高度从交界26到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端18Aa平滑地逐渐降低。即,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端18Aa为入地边18A中的最低部分。
这里,图1中的符号a为块18的轮胎横向尺寸(周向边缘,即,入地边18A及离地边18B的轮胎横向长度),符号b为块18的轮胎周向尺寸(轮胎横向边40和48的轮胎周向长度),符号h0为块18的高度(平坦部22的高度),符号e为入地边18A上倒角24的轮胎横向尺寸,符号h1为从平坦部22到倒角24的最低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胎横向外侧端18Aa)的落差高度,符号c为入地边18A上平坦部(高部)的轮胎横向尺寸。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充气轮胎10转动块18和路面接触时,对于入地边18A,首先平坦部22先接触路面,之后倒角24接触路面。而且,由于倒角24向轮胎横向外侧端高度逐渐降低,所以倒角24上的入地边18A慢慢地与路面接触。
即,由于块18的入地边18A的整体不是一下子完全地与路面接触,而是渐渐地接触路面,所以分散了产生声音的加载,在接触路面初期可以抑制噪音(主要为撞击音)的发生。
另外,由于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尺寸沿轮胎周向变化,即,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位置沿周向变化,所以能缓慢吸收块整体转动时产生的应力,这样能降低与路面接触时由块18产生的噪音等级。
但是,如果入地边18A上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尺寸c不足3mm,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另一方面,如果入地边18A上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尺寸c超过15mm,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所以,将入地边18A上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尺寸c定在3mm以上15mm以下为佳。
另外,如果尺寸c不足尺寸a的0.15倍,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另一方面,如果尺寸c超过尺寸a的0.75倍,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所以,将尺寸c定在尺寸a的0.15倍以上0.75倍以下为佳。
另外,如果落差高度h 1不足0.1mm,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另一方面,如果落差高度h1超过2.5mm,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所以,将落差高度h1定在0.1mm以上2.5mm以下为佳。
另外,对于入地边18A,如果落差h1不足平坦部22的高度h0的0.01倍,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另一方面,如果落差h1超过平坦部22的高度h0的0.25倍,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另外,如果入地边18A上的倒角24的轮胎横向尺寸e不足5mm,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另一方面,如果尺寸e超过17mm,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另外,如果尺寸e不足尺寸a的0.25倍,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另一方面,如果尺寸e超过尺寸a的0.85倍,则不能大幅度降低噪音等级。
第2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同上述的实施方式结构相同时,选用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本实施方式是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装卡于车辆时,反向相对安装到车辆上的例子(图1中的箭头B方向为车辆前进时的转动方向)。
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实施方式的入地边18A部分成为离地边,第1实施方式的离地边18B部分成为入地边。
本实施方式中,在块18的离地边从路面离开时,离地边的倒角24最先离开路面,然后离地边的平坦部22从路面离开。
所以,由于离地边不是一下子离开路面,而是慢慢地离开,这样可以降低块18从路面上离开时产生的噪音等级。
第3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同上述的实施方式结构相同时,选用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块18上,离地边18B的轮胎赤道面侧(箭头C方向侧),形成和倒角24同样的倒角30。
该倒角30和平坦部22的交界32位于从离地边18B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18Bb向轮胎横向外侧尺寸e的点34与入地边18A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18Ab所连接而成的直线上,倒角30从交界32向离地边18B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18Bb高度平滑地逐渐降低。即,离地边18B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18Bb为离地边18B中的最低部分。
即,对于本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倒角结构和第2实施方式的倒角结构相组合后得到的,能同时降低块18接触路面时和块18离开路面时产生的噪音的等级,能进一步降低轮胎的噪音等级。
第4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同上述的实施方式结构相同时,选用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块18上,在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形成倒角36,在离地边18B的轮胎横向外侧形成倒角38,并且在轮胎赤道面侧的边40形成倒角42,因此平坦部22整体上大致成圆弧状弯曲。
另外,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端点18Aa为最低点,从平坦部22和倒角36的交界37向轮胎横向外侧端点18Aa倒角36的高度平滑地逐渐降低。
同样,离地边18B的轮胎横向外侧端点18Ba为最低点,从平坦部22和倒角38的交界39向轮胎横向外侧端点18Aa倒角38的高度平滑地降低。
而且,轮胎赤道面侧的边40的较长方向中部为最低,从平坦部22和倒角42的交界43向边40的较长方向中部倒角42的高度平滑地逐渐降低。
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同时降低块18接触路面时和块18离开路面时产生的噪音的等级,能进一步降低轮胎的噪音等级。
第5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同上述的实施方式结构相同时,选用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块18上,在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形成倒角44,在离地边18B的轮胎赤道面侧形成倒角46,而且在轮胎横向外侧的边48的离地边18B侧形成倒角50,在轮胎赤道面侧的边40的入地边18A侧形成倒角52,因此平坦部22整体上大致成S字形弯曲。
另外,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端点18Aa为最低点,从平坦部22和倒角44的交界45向轮胎横向外侧端点18Aa倒角44的高度平滑地逐渐降低。
离地边18B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18Bb为最低点,从平坦部22和倒角46的交界47向轮胎赤道面侧端点18Bb倒角46的高度平滑地逐渐降低。
对于轮胎横向外侧边48,倒角50的周向中部为最低,从平坦部22和倒角50的交界51向边48的倒角50中部倒角50的高度平滑地逐渐降低。
另外,对于轮胎赤道面侧的边40,倒角52的周向中部为最低,从平坦部22和倒角52的交界53向边40的倒角52的周向中部倒角52的高度平滑的逐渐降低。
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同时降低块18接触路面时和块18离开路面时产生的噪音的等级,可进一步降低轮胎的噪音等级。
第6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同上述的实施方式结构相同时,选用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充气轮胎10的外胎面12上,沿轮胎周向(箭头A方向和箭头B方向)延伸着的数个周向槽54和从轮胎赤道面侧的周向槽54沿轮胎横向延伸且与轮胎横向成斜交的数个倾斜槽56,在轮胎赤道面CL上形成肋纹58,而在其两侧划分成数个平行四边形60。
该充气轮胎10在车辆前进时沿A方向旋转。
如图8和图9所示,块60的车轮胎面62带有同轮胎外轮廓形状一致的平坦部(图中的斜线部分)64。
这里,图中符号60A为块60的入地边(边缘),符号60B为块60的离地边(边缘)。充气轮胎10在路面上滚动时,相对路面,块60从入地边60A接触路面到离地边60B离开路面。
本实施方式的块60中,离地边60B的高度和离地边60A的高度分别在轮胎横向而不相同。
块60上,在入地边60A的轮胎横向外侧(箭头D方向一侧)的角部分,形成倒角66,在离地边60B的轮胎赤道面侧的角部分,形成倒角68。
倒角66和倒角68为与平坦部64平滑相连接的曲面。
倒角66和平坦部64的交界70是位于与入地边60A的轮胎横赤道面侧端点60Ab向横向外侧的尺寸为c的点72和离地边60B的轮胎横向外端60Ba所连接的直线上,倒角66从交界70向入地边60A的轮胎横向外端点60Aa高度平滑地逐渐降低。即,入地边60A的轮胎横向外侧端点60Aa为入地边60A中的最低点。
下面,倒角68和平坦部64的交界74位于与入地边60B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60Ba向赤道面侧的尺寸为c’的点76和离地边60A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60Ab所连接的直线上,倒角68从交界74向离地边60B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60Bb高度平滑地逐渐降低。即,离地边60B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60Bb为入地边60B中的最低点。
如图8和图9所示,符号a为块60的轮胎横向尺寸(入地边60A和离地边60B的轮胎横向尺寸),符号b为块60的轮胎横向边78和80的轮胎周向的尺寸,符号h0为块60的高,符号e为入地边60A上倒角66的轮胎横向长度,符号h1为从平坦部64到倒角66的最低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胎横向外侧端点60Aa)的落差高度,符号c为入地边60A上平坦部(高部)的轮胎横向的尺寸,符号e’为离地边60B上倒角68的轮胎横向长度,符号h2为从平坦部64到倒角68的最低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胎赤道面侧端点60Bb)的落差高度,符号c’为离地边60B上平坦部(高部)的轮胎横向的尺寸,角度θ为相对于轮胎横向的倾斜沟槽56的角度。
对于本实施方式,由于块60的入地边60A慢慢地与路面接触,块60的离地边60B慢慢地从路面离开,且平坦部64的位置沿轮胎横向而变化,这样本实施方式也可降低由块60产生的噪音的等级。
实验例1首先,准备三种现有技术例充气轮胎,使用室内鼓式试验机进行了噪音测定。实验中测定了在80km/h的速率下供实验用轮胎附近的音压(音压波形的峰值)。
现有技术例1轮胎轮胎胎面平坦(沿轮胎外轮廓),外胎面上带有无倒角的矩形块。而且,外胎面图形与图2中的图形相同。中央的三列的块的尺寸b为30mm、尺寸a为20mm、高h0为10mm,两边块的尺寸b为30mm、尺寸a为50mm、高度h0为10mm。
现有技术例2轮胎如图10所示,轮胎周向中央部分平坦(斜线部分),在周向两侧(入地边和离地边)形成倒角100的块102分布在外胎面上。倒角100上,周向的长度g为10mm,落差高度h1为0.5mm。另外,外胎面图形及块100的外形尺寸和现有技术例1相同。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
评估为,设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的音压波形的峰值最大值为指数100,该数值越小噪音等级就越低,表示噪音发生量得到了抑制。表1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象现有技术例2和现有技术例3那样只在块上进行简单倒角设置结果反而增加了噪音。
实验例2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并进行了噪音评价。
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为前面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块的外形尺寸与现有技术例1相同。而且,入地边上的倒角在轮胎横向的长度e对于中央的三列的块为17mm、对于两边的块为17mm。另外,倒角的落差高度h1为0.5mm。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2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与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相比降低了噪音等级。
实验例3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准备现有技术例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并进行了噪音评价。
实施例2的充气轮胎为前面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充气轮胎。块的外形尺寸与现有技术例1相同。而且,压出边上的倒角在轮胎横向的长度e对于中央的三列的块为17mm、对于两边的块为17mm。另外,倒角的落差高度h1为0.5mm。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3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充气轮胎与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相比降低了噪音等级。
实验例4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准备现有技术例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并进行了噪音评价。
实施方式3的充气轮胎为前面上述的实施例3的充气轮胎。块的外形尺寸与现有技术例1相同,倒角的尺寸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4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充气轮胎与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相比降低了噪音水平。另外,实施方式3的充气轮胎比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充气轮胎更能降低噪音等级。
实验例5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准备现有技术例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第4~8的实施例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并进行了噪音评价。
第4~8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如图12所示,在入地边和离地边设置各倒角,对于轮胎赤道面侧的边及轮胎横向外侧边上的平坦部的周向长度f如下表5中所记载的那样各不相同。
图形和块的外形尺寸同现有技术例1相同。另外,入地边18A上的倒角24的轮胎横向长度e对于中央的三列的块为17mm、对于两边的块为17mm。另外,倒角24的落差高度h1为0.5mm。
此外,离地边18B的倒角30的轮胎横向长度e’对于中央的三列的块为17mm、对于两边的块为17mm。另外,倒角30的落差高度h2为0.5mm。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5

如实验结果所示,轮胎赤道面侧边和轮胎横向外侧边的平坦部的周向长度f短则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
实验例6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准备现有技术例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9、10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并进行了噪音评价。另外,实施例9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参照图5),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为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参照图6)。
实施例9的充气轮胎(参照图5)倒角36的落差高度h1为0.5mm,轮胎横向外侧边48上的倒角36的周向长度j为15mm,倒角38的落差高度h2为0.5mm,轮胎横向外侧边48上的倒角38的周向长度k为15mm,倒角42的落差高度为0.5mm。
另外,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尺寸对于中央的三列的块为3mm(一定),对于两边的块为3mm(一定)。
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参照图6)倒角44的落差高度h1为0.5mm,轮胎横向外侧边48上的倒角44的周向长度m为10mm,倒角46的落差高度h2为0.5mm,轮胎赤道面侧边40上的倒角46的周向长度n为10mm,轮胎横向侧边48上的倒角50的周向长度o为20mm,轮胎赤道面侧边40上的倒角52的周向长度q为20mm,倒角50的落差高度h3为0.5mm,倒角52的落差高度h4为0.5mm。另外,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尺寸对于中央的三列的块为3mm(一定),对于两边的块为3mm(一定)。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6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9和10的充气轮胎与现有技术例的充气轮胎相比降低了噪音等级。
实验例7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1~15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并进行了噪音评价。另外,实施例11~15的充气轮胎,如图1所示,为在块18的入地侧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端侧设置了倒角24的充气轮胎,如下表7所示,入地边18A上的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尺寸c各不相同。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7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将入地边18A上的平坦部22的长度设定在3~15mm的范围内时,能够特别地减低噪音等级。
另外,下表8列出了块的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的尺寸a和入地边上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c的比率c/a与噪声等级之间的关系。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8

从表8所示结果可以发现,将入地边18A上的平坦部22的长度c设定在相对于入地边的轮胎横向尺寸a的0.15~0.75倍范围内时,能够特别地减低噪音等级。
另外,下表9列出了入地边18A上的的倒角24的轮胎横向长度e和噪音等级之间的关系。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9

从表9所示结果可以发现,将入地边18A上的倒角24的轮胎横向长度e设定在5~17mm范围内时,能够特别地减低噪音等级。
另外,下表10列出了入地边18A上的倒角24的轮胎横向的尺寸e和块的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长度a的比值与噪音等级之间的关系。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10

从表10所示结果可以发现,将比率e/a设定在0.25-0.85mm范围内时,能够特别地减低噪音等级。
实验例8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6~20的充气轮胎,以及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并进行了噪音评价。另外实施方式16~20及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如图1所示,为在块18的入地侧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端侧设置了倒角24的充气轮胎,如下表11所示倒角的落差高度h1各不相同。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11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将倒角24的落差高度设定在0.1~2.5mm的范围内时,能够特别地减低噪音等级。
另外,下表12列出了比率h1/h0和噪音等级之间的关系。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12

从表12所示结果可以发现,将比率h1/h0设定在0.01~0.25范围内时,能够特别地减低噪音等级。
实验例9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准备现有技术例4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0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并进行了噪音评价。
实施例20如图7所示,为具有方向性花纹的充气轮胎,方向性花纹设置有平行四边形的块,如图8、9所示设置有倒角66和68。
另外,肋纹58的宽度为10mm,周向槽54的槽宽为8mm,倾斜槽56的槽宽为7mm。
肋纹58侧的块60的尺寸为,轮胎横向尺寸a为25mm,轮胎横向边的轮胎周向尺寸b为30mm,高度h0为10mm,落差高度h1、h2为0.5mm,角度θ为40度,平坦部64的轮胎横向尺寸c为3mm。
另外,肩侧的块60的尺寸和肋纹58侧的块60的尺寸相同。
现有技术例4具有与实施例20的充气轮胎相同的参数,但块上无倒角。
另外,供实验用轮胎的型号均为195/65R14。表13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0的充气轮胎要比现有技术例4的充气轮胎更能减低噪音等级。
第7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4所示,充气轮胎10的外胎面12上,由沿着轮胎周向(箭头A方向和箭头A的反方向)伸长的数个周向槽14与和周向槽14相交且沿轮胎横向(箭头R方向和箭头L方向)伸长的数个花纹槽16,将外胎面12划分成多个矩形的中心块18a、第二块18b和肩边块18c。
另外,这一充气轮胎10,在车辆向前行驶时,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
如图13所示,肩边块18c的车轮胎面上具有同轮胎(外胎面)的外轮廓形状相一致的平坦部22。
在这里,图13中,符号18E为接地端,符号18A为肩边块18c的入地边(边缘),符号18B为肩边块18c的离地边(边缘),当充气轮胎10在路面上滚动时,相对路面,肩边块18c的入地边18A先与地接触,后从离地边18B离开。
在肩边块18c的入地边18A的轮胎赤道面侧的角部上,形成第1倒角24(图13所示的肩边块18c为图14中位于轮胎赤道面CL右侧的肩边块18c)。
如图15所示,第1倒角24是与平坦部22平滑连接的凸形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弧曲面)。
如图13所示,第1倒角24与平坦部22的交界26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第1倒角24从交界26向入地边18A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18Aa方向高度平滑地逐渐减少。
即,入地边18A的轮胎赤道面侧端点18Aa为与路面接触的入地边18A中最低点。
下面,在肩边块18c的离地边18B的中间部分,形成第2倒角28。
如图16所示,第2倒角28为和平坦部平滑连接的凸形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弧曲面)。
如图13所示,第2倒角28和平坦部22的交界30大致为圆弧状,第2倒角28从交界30开始向交界30的圆弧中心侧高度平滑地逐渐降低。
符号A为沿着轮胎赤道面侧的边18D的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符号B为从肩边块18c的轮胎赤道面侧的边18D向轮胎横向外侧到地接触点18E的尺寸,符号C为肩边块18c的轮胎赤道面侧边18D的块高,符号Ha为从平坦部22开始到第1倒角24的最低部(在实施方式中,为轮胎赤道面侧端点18Aa)的落差高度,符号La为从第1倒角24的轮胎赤道面侧边18D开始向轮胎横向外侧测量的尺寸,符号Lb为从第1倒角24的入地边18A开始沿轮胎周向外侧测量的尺寸,符号Hb为从平坦部22开始到第2倒角28最低部分的落差高度,符号P1为从入地边18A开始向第2倒角28的轮胎周向最远轮胎周向最外端,符号Lc为从轮胎周向最外端点P1到离地边18B沿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符号Ld为从离地边18B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到第2倒角28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P2为通过轮胎周向最外端P1且沿轮胎周向的假想直线FL与离地边18B的交点,符号Le为从交点P2到第2倒角28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符号Lf为从交点P2到第2倒角28的轮胎横向外侧端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
下面,对各个尺寸及比率的最佳范围进行说明。
尺寸Ha在0.2mm以上,2.5mm以下为佳。
比率Ha/C在0.02以上,0.25以下为佳。
尺寸Hb在0.2mm以上,2.5mm以下为佳。
比率Hb/C在0.02以上,0.25以下为佳。
尺寸La在5mm以上为佳。
比率La/B在0.25以上为佳。
尺寸Lb在10mm以上为佳。
比率Lb/A在0.3以上为佳。
尺寸Lc在2mm以上,25mm以下为佳。
比率Lc/A在0.17以上,0.83以下为佳。
尺寸Ld在3mm以上,15mm以下为佳。
比率Ld/B在0.15以上,0.75以下为佳。
尺寸Le在2mm以上,15mm以下为佳。
比率Le/B在0.1以上,0.75以下为佳。
尺寸Lf在2mm以上。
比率Lf/B在0.1以上为佳。
作用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充气轮胎10滚动肩边块18c与路面接触时,对于入地边18A,首先平坦部22接触路面,之后第1倒角24接触路面。
另外,由于第1倒角24向赤道面侧高度逐渐降低,所以第1倒角24慢慢地与路面接触。
即,由于肩边块18c的入地边18A整体不是一下子和路面接触,而是慢慢地与路面接触,所以令形成声音的过程得以分散,这样可以抑制开始接触路面时噪音(主要为撞击音)的发生。
另外,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尺寸沿轮胎周向而变化,即,由于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位置沿轮胎周向而变化,所以块整体运动时所产生的应力能被缓慢吸收,这样接触路面时因肩边块18c所产生的噪音等级可以得到降低和抑制。
而且,由于在肩边块18c上离地边18B侧形成第2倒角28,所以肩边块18c的离地边18B不是一下子离开路面,而是慢慢地离开,所以肩边块18c从路面离开时所产生的噪音能够得以抑制。
在此,当尺寸Ha,比率Ha/C,尺寸Hb,比率Hb/C,尺寸La,比率La/B,尺寸Lb,比率Lb/A,尺寸Lc,比率Lc/A,尺寸Ld,比率Ld/B,尺寸Le,比率Le/B,尺寸Lf,及比率Lf/B在上述范围之外时,噪音的产生不能得到充分地抑制。
另外,虽然在图13中第2倒角28比与地接触端18E位置更靠近轮胎赤道面侧,但如图17所示,第2倒角28一部分比与地接触端18E位置更靠近轮胎横向外侧也可以。
而且,沿轮胎横向的断面看肩边块18c时,不论是轮胎周向的哪部分断面,最好有平坦部22和第1倒角24以及第2倒角28中至少一个。
这样,从入地开始到离地结束,力的峰值可以连续地得到分散,因此由肩边块18c所产生的噪音可被抑制到更低等级。
另外,对于肩边块18c,因为是将与地接触端18E作为沿轮胎外轮廓延伸的平坦部22,可以使入地边的接触路面部分的高度达到最大限度,那一端与地接触的时间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延了。
另外,对于中间块18a、第二块18b,如图18所示,最好将与第1倒角24相同的倒角32对角配置在入地侧和离地侧。
这样,对于中间块18a、第二块18b,与肩边块18c相同可以降低和抑制由块所产生的噪音。
其它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肩边块18c上设置了第1倒角24和第2倒角28,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虽然这样效果或多或少有所降低,可以如图19所示在肩边块18c上只设置第1倒角24,也可以如图20所示在肩边块18c上只设置第2倒角28。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使充气轮胎10沿箭头A方向转动,但沿箭头A的反方向转动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中,虽然花纹槽16是沿轮胎横向延伸的,但如图31所示,花纹槽16也可以相对轮胎横向倾斜(角度θ)。
图31中所示的花纹中,和图18相同中间块18a和第2块18b中,倒角32也对角配置在入地侧和离地侧。
图32中,显示了图31花纹中的接触路面压力,轮胎胎面浓度高的部分接触路面压力高,浓度低的部分接触路面压力低。
实验例10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使用室内圆桶试验机进行了噪音测定。
实验中测定了在80km/h的速率下供实验用轮胎附近的音压(音压波形的峰值)。
在实验例1中,对具备图14所示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了实验。
实验轮胎的型号为195/65R15,块的型号为尺寸A为30mm,尺寸B为20mm,尺寸C为10mm(参照图13)。
另外,对于肩边块,接触路面领域的宽度和尺寸B(20mm)相当。
现有技术例1轮胎其肩边块的胎面是平的(沿着轮胎外轮廓的形状),且没有形成倒角。
实施例1轮胎如图19所示,在肩边块的入地侧的角部形成了倒角。另外各部分的尺寸以及比率如下表14记载所示。表14

另外,0表示该尺寸不进行加工。
评价中将现有技术例1充气轮胎的音压波形峰值大小设为指数100,该指数的数值越小噪音等级就越低,表示噪音的发生量得以降低和抑制。实验结果如下表15记载所示,可见实施例1的轮胎的噪音等级很低。表15

实验例11
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2中,与实验例1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实验,只有肩边块的形状不同。
实施例2的轮胎如图20所示,肩边块的离地边上形成倒角。另外,各部分的尺寸以及比率如下表16记载所示。表16

另外,0表示该尺寸不进行加工。
实验结果如下表17所示,可见实施例2的轮胎的噪音等级很低。表17

实验例12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0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3中,与实验例10和11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进行实验,只有肩边块的形状不同。
实施例3的轮胎如图13所示,在肩边块的入地侧角部与肩边块的离地边上形成倒角。另外,各部分的尺寸以及比率如下表18记载所示。表18

另外,0表示该尺寸不进行加工。
实验结果如下表19所示,实施例3轮胎由于设置了两个倒角,噪音等级比上述的实施例1和2更低。表19

实验例13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11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4中,与实验10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实验。
实施例4~11轮胎如图19所示,在肩边块的入地侧角部上形成倒角,将La和Lb分别固定为15mm和25mm,令尺寸Ha取不同值。
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和评价如图21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若要令噪音等级得到充分地降低,最好将Ha设为0.2~2.5mm,Ha/C设为0.02~0.25。
实验例14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2~19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0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14中,与实验10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实验。
实施例12~19轮胎如图20所示,在肩边块的离地侧形成倒角,将Lc、Ld、Le和Lf分别固定为12mm、6mm、7mm和7mm,令尺寸Hb取不同值。
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和评价如图22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若要令噪音等级得到充分地降低,最好将Hb设为0.2~2.5mm,Ha/C设为0.02~0.25。
实验例15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0~26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0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15中,与实验10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实验。
实施例20~26轮胎如图19所示,在肩边块的入地侧的角部形成倒角,将Lb和Ha分别固定为25mm、0.5mm,令尺寸La取不同值。
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和评价如图23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若要令噪音水平得到充分地降低,最好将La设为0.2~2.5mm,La/B设为0.02~0.25。
实验例16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7~30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16中,与实验10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实验。
实施例27~30轮胎如图19所示,在肩边块的入地侧的角部形成倒角,将La和Ha分别固定为15mm、0.5mm,令尺寸Lb取不同值。
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和评价如图24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见,若要令噪音等级得到充分地降低,最好将Lb设为10mm以上,Lb/A设为0.3以上。
实验例17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1~35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0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17中,与实验例10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实验。
实施例31~35轮胎如图19所示,它是在肩边块的入地侧的角部形成倒角,将Ld、Le、Lf和Hb分别固定为6mm、7mm、7mm和0.5mm,令尺寸Lc取不同值。
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和评价如图25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若要令噪音水平得到充分地降低,最好将Lc设为5mm以上25mm以下,Lc/A设为0.17以上0.83以下。
实验例18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1~35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0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18中,与实验例10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实验。
实施例36~40轮胎如图20所示,在肩边块的离地侧形成倒角,将Lc、Le、Lf和Hb分别固定为12mm、7mm、7mm和0.5mm,令尺寸Ld取不同值。
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和评价如图26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若要令噪音等级得到充分地降低,最好将Ld设为3mm以上15mm以下,Ld/B设为0.15以上0.75以下。
实验例19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1~45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0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19中,与实验例10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实验。
实施例41~45轮胎如图20所示,在肩边块的离地侧形成倒角,将Ld、Lc、Lf和Hb分别固定为6mm、12mm、7mm和0.5mm,令尺寸Le取不同值。
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和评价如图27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若要令噪音水平得到充分地降低,最好将Le设为2mm以上15mm以下,Le/B设为0.10以上0.75以下。
实验例20准备现有技术例1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6~50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0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20中,与实验10相同对具有如图14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实验。
实施例46~50轮胎如图20所示,在肩边块的离地侧形成倒角,将Ld、Lc、Le和Hb分别固定为6mm、12mm、7mm和0.5mm,令尺寸Lf取不同值。
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和评价如图28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若要令噪音水平得到充分地降低,最好将Lf设为2mm以上,Lf/B设为0.10以上。
实验例21准备现有技术例2的充气轮胎和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51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0相同的实验。
实验例21中,对于具有如图29(A)所示的外胎面花纹(单一间距)的轮胎进行了与实验例10和11相同的实验。
实验轮胎的型号为195/65R15。
块18的型号为尺寸A为30mm,尺寸B为25mm,高度为10mm。另外,对于肩边块18c,接触路面领域的宽度尺寸为B(25mm)。
花纹槽16相对于轮胎横向呈400倾斜。
另外,轮胎赤道面CL上的肋纹19的宽度D为13mm。
现有技术例2轮胎其肩边块18c的胎面为平的(沿着轮胎外轮廓形状),且在肩边块18c上没有形成倒角。
实施例51轮胎如图29(B)所示,其在肩边块18c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18D的离地侧角部上和在入地边上分别形成了第1倒角24和第2倒角28。
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和评价如图20所示。表20

实验结果如下表21所示,对于花纹槽倾斜于轮胎横向花纹的轮胎,也可发现本发明所记载的形状是有效的。表21

应用于生产的可能性总之,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适用于汽车,例如,适合于在不损害其它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轮胎的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特征为外胎面上具有由相互交叉的数个槽划分的数个块,上述块的入地侧边在轮胎横向的高度不同,上述入地边上最初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是比后来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更位于轮胎径向方向外侧的高地部分,上述高地部分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其轮胎横向位置随轮胎周向而变化。
2.一种充气轮胎,特征为外胎面上具有由相互交叉的数个槽划分的数个块,上述块的离地侧边在轮胎横向的高度不同,上述离地边上最后离开路面的部分是比先离开的部分更位于轮胎径向方向外侧的高地部分,上述高地部分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其轮胎横向位置随轮胎周向而变化。
3.一种充气轮胎,特征为外胎面上具有由相互交叉的数个槽划分的数个块,上述块的入地侧边及离地侧边在各自的轮胎横向的高度不同,上述入地边上最初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是比后来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更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1高地部分,上述离地边上最后离开路面的部分是比先离开路面的部分更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2高地部分,上述第1高地部分和上述第2高地部分分别沿轮胎周向延伸,且其轮胎横向位置随轮胎周向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上述第1高地部分和上述第2高地部分连续地连接于轮胎周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比上述高地部更低的部分是由向着块边同时高度也逐渐降低的平滑曲面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当上述块从沿着轮胎横向的截面看时,在轮胎周向位置的任何部分的截面上都存在着上述高地部分和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对于上述块的胎面,上述高地部分上具有与轮胎外轮廓相一致的平坦部。
8.根据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上述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在3mm以上和15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上述平坦部的轮胎横向尺寸为上述块边轮胎横向尺寸的0.15倍以上0.75倍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到上述胎面的最低部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0.1mm以上2.5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到上述胎面的最低部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上述高地部分最大高度的0.01倍以上0.25倍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部分的轮胎横向的长度为5mm以上17m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对于轮胎周向的块边,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部分的轮胎横向长度为上述块边的轮胎横向尺寸的0.25倍以上0.85倍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对于配置在外胎面轮胎赤道面上以外地方的上述块的轮胎周向块边,在轮胎赤道面侧配置了高地部分。
15.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外胎面上具有由沿轮胎周向方向延伸的数个周向槽和与上述周向槽交叉的数个槽划分为数个块,在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轮胎赤道面侧端边上,在入地侧端边或离地侧端边的一方上设置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分,在入地侧端边或离地侧端边的另一方上设置从上述高地部分离开的同时块高慢慢降低的第1低地部分,在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接地端,全部为沿着轮胎外轮廓高地部。
16.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外胎面上具有由相互交叉的数个槽划分的数个块,在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入地边侧边或离地侧边上设置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分和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从上述高地部分离开的同时块高度慢慢降低的第2低地部分。
17.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外胎面上具有由相互交叉的数个槽所划分的数个块,在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轮胎赤道面侧端边上,在入地侧端边或离地侧端边的一方上设置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分,在入地侧端边或离地侧端边的另一方上设置从上述高地部分离开的同时高度慢慢降低的第1低地部分,在没有设置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上述第1低地部分一方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上,设置沿轮胎外轮廓的高地部分和从比上述高地部分更低的,上述高地部分离开的同时块的高度慢慢降低的第2低地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在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Ha时,则Ha为0.2mm以上,2.5mm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或18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在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上,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第1低地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Ha,设在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上的块高度为C,则Ha/C为0.02以上0.25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在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上述入地侧边上或上述离地侧边上,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Hb,则Hb为0.2mm以上2.5mm以下。
21.根据权利要求16、17、20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在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上述入地侧边上或上述离地侧边上,从上述高地部分的最高部分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最低部分的块高度方向的落差尺寸为Hb,设在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上的块高度为C,则Hb/C为0.02以上0.25以下。
22.根据权利要求15、17、18、19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在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到轮胎横向外侧测量的尺寸为La,则La为5mm以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5、17、18、19、22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在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到轮胎横向外侧测量的尺寸为La,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到轮胎横向外侧测量的尺寸为B,则La/B为0.25以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5、17、18、19、22、23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从设置了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上述入地侧边或上述离地侧边沿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为Lb,则Lb为10mm以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5、17、18、19、22、23、24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从设置了上述第1低地部分的上述入地侧边或上述离地侧边沿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为Lb,设上述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的沿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为A,则Lb/A为0.3以上。
26.根据权利要求16、17、20、21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设距离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设从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到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沿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为Lc,则Lc为2mm以上25mm以下。
27.根据权利要求16、17、20、21、26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设距离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设从上述轮胎周向外端P1到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沿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为Lc,设上述轮胎赤道面侧的端边的沿轮胎周向测量的尺寸为A,则Lc/A为0.17以上0.83以下。
28.根据权利要求16、17、20、21、26、27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在上述设置了第2低地部分的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上,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d,则Ld为3mm以上15mm以下。
29.根据权利要求16、17、20、21、26、27和28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设在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上,从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d,设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从轮胎赤道面侧端边到接地端的沿轮胎横向侧量的尺寸为B,则Ld/B为0.15以上0.75以下。
30.根据权利要求16、17、20、21、26、27、28、29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设距离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设通过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且沿轮胎周向的假想直线FL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交点为P2,设从上述交点P2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的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e,则Le为2mm以上15mm以下。
31.根据权利要求16、17、20、21、26、27、28、29、30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设距离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设通过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且沿轮胎周向的假想直线FL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交点为P2,设从上述交点P2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赤道面侧的端部的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e,设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从轮胎赤道面侧端边向轮胎横向外侧到接地端测量的尺寸为B,则Le/B为0.1以上0.75以下。
32.根据权利要求16、17、20、21、26、27、28、29、30、31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距离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通过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沿轮胎周向的假想直线FL与设置了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交点为P2,从上述交点P2到上述第2的低地分的轮胎横向外侧端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f,则Lf为2mm以上。
33.根据权利要求16、17、20、21、26、27、28、29、30、3l和32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在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周向上,设距离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最远的轮胎周向最外端为P1,设通过上述轮胎周向最外端P1且沿轮胎周向的假想直线FL与设置了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入地侧边或离地侧边的交点为P2,设从上述交点P2到上述第2低地部分的轮胎横向外侧端的沿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Lf,设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的沿从轮胎赤道面侧端边到接地端的轮胎横向测量的尺寸为B,则Lf/B为0.1以上。
34.根据权利要求15至33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当对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块从沿轮胎横向的截面上看时,不论是在轮胎周向的哪一个部位的截面,高地部分和低地部分都存在。
35.根据权利要求15至34的任1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特征为对于上述轮胎横向最外侧的块,上述高地部分具有与轮胎外轮廓相一致的平坦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改变块的基本花纹的情况下而能改善噪音的充气轮胎。在块18的入地边18A的轮胎横向外侧端点18Aa上形成倒角24。当轮胎转动块18与路面接触时,对于入地边18A,首先平坦部22接触路面,之后倒角24接触路面。由于倒角24向轮胎横向外侧端高度逐渐降低,所以倒角24上的入地边18A慢慢地与路面接触,这使得造成声音的加载得以分散,从而能够抑制最初与地接触时的噪音(主要为打击声音)的发生。另外,因为令平坦部22的轮胎横向位置在轮胎周向上发生变化,这可使在块全部进行转动时所产生的应力得到平缓地抑制,这样能够降低在与地接触时由块18所产生的噪音等级。
文档编号B60C11/11GK1462244SQ02801588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1日
发明者高桥文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