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026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车辆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充气轮胎中具有在轮胎的胎侧部具备所谓的锯齿部(serration)的轮胎,所述锯齿部是以较短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由较小的线状凸部或者凹部构成的隆起的部分。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在胎侧部的表面具备圆环状装饰体的充气轮胎,所述圆环状装饰体包括在周向隔开5_左右以下的较小间隔而设置的高度为2_左右以下的多个较小隆起。另外,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该圆环状装饰体由相对于子午线方向以70°以上且小于90°的较大角度倾斜的细带状的分割帯状区域在周向分割为多个半月状装饰体,该隆起在同一半月状装饰体中互相大致平行地延伸,在相邻的半 月状装饰体中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3645358号公报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所示,在轮胎的胎侧部形成由多个隆起构成的锯齿部,因而能够提高轮胎的外观不良。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也具有下述的情况轮胎的胎侧部的凹凸具体地说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的掩饰(camouflage)变得不够充分,外观品质的提高变得不够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同时也能够提高轮胎外观的品质的充气轮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达成目的,本发明是ー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其特征在干所述胎侧部在轮胎径向的一定区域具有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连续配置有2个以上装饰部的装饰区域,所述装饰部在所述轮胎周向上相邻地配置有向外表面凸的多个隆起;所述隆起在同一所述装饰部在轮胎径向的内侧端边缘处与所述装饰区域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即隆起排列角度相同,角度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相差20°以上且160°以下;所述装饰部,在所述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其所述轮胎径向的至少一方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重叠;第I假想边界线与第2假想边界线从所述轮胎径向的内侧端部延伸到外侧端部为止,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与所述第2假想边界线的距离不足1mm,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连结所述隆起的在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附近侧的端部,所述第2假想边界线连结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所述隆起的在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的附近侧的端部。充气轮胎在胎侧部设置装饰区域,因而能够更适当地掩饰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进而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由此,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同时也提高轮胎外观的品质。在这里,优选所述装饰部其隆起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隆起分离。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裂纹,能够提高耐久性。
另外,优选所述装饰区域具有所述隆起排列角度不同的3种以上且9种以下的所述装饰部。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掩饰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进而也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另外,优选所述装饰区域中,在所述轮胎周向上以所述隆起排列角度阶梯性増加的顺序或者減少的顺序配置有多个所述装饰部。由此,也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另外,优选所述装饰区域中,所述装饰部的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的所述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的所述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所成的角为10°以下。能够更适当地掩饰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进而也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另外,优选所述装饰区域至少具备I个排列间距与所述装饰部所含的所述隆起的排列间距不同的所述装饰部。能够更适当地掩饰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进而也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
本发明中的充气轮胎起到下述的效果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同时也能够提高轮胎外观的品质。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的说明图。图3是放大表示锯齿部的装饰区域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装饰部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放大表示装饰部与装饰部的边界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装饰部与装饰部的边界附近的其他例子放大侧视图。图7是放大表示装饰部与装饰部的边界附近的其他例子放大侧视图。图8是表示充气轮胎的锯齿部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符号说明I :充气轮胎2 :胎面部3 :胎侧部4 :胎圈部5 :锯齿部51 :隆起52 :外环53:内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包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并且容易置換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在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自明的范围内能够任意组合。
在下面的说明中,另外,所谓轮胎宽度方向指的是与充气轮胎I的旋转轴(未图示)平行的方向,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指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的ー侧。所谓轮胎周向是以旋转轴为中心轴的周向。另外,所谓轮胎径向指的是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所谓轮胎径向内侧指的是在轮胎径向上朝向旋转轴ー侧,所谓轮胎径向外侧指的是在轮胎径向上远离旋转轴的ー侧。另外,所谓轮胎赤道面是与旋转轴正交并且通过充气轮胎I的轮胎宽度的中心的平面。另外,轮胎宽度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彼此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即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距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另外,所谓轮胎赤道线指的是在轮胎赤道面上沿充气轮胎I的周向的线。在这里,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的说明图。图3是放大表示锯齿部的装饰区域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装饰部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放大表示装饰部与装饰部的边界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充气轮胎I如图I所示,包括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2 ;在将该充气轮胎I组装于轮辋6并安装于车辆时能够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观察到的胎侧部3 ;和在组装于轮辋6时与该轮辋6嵌合的胎圈部4。 胎侧部3如图I以及图2所示,在其表面具有锯齿部5。锯齿部5形成为在胎侧部3的轮胎径向的预定范围内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形状、即圆环状。锯齿部5基本在轮胎径向的预定区域设置于包含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位置、形成充气轮胎I的骨骼的胎体(未图示)在胎圈部4折回后的端部(胎体卷起部)的位置以及胎体重叠的部分(胎体重叠部)的区域。锯齿部5如图2所示,在由外环52与内环53包围的圆环状的区域中具有第I装饰区域10、第2装饰区域12、标记形成区域14和单独装饰部16a、16b、16c、16d。外环52与内环53是以充气轮胎I的径向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另外,外环52是直径比内环53大的圆。构成锯齿部5的第I装饰区域10、第2装饰区域12、标记形成区域14和単独装饰部16a、16b、16c、16d形成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具体地说,锯齿部5在轮胎周向上,在图2中顺时针按照第I装饰区域10、标记形成区域14、单独装饰部16a、单独装饰部16b、第2装饰区域12、单独装饰部16c、单独装饰部16d的顺序配置。另外,锯齿部5中,在单独装饰部16d的轮胎周向上顺时针位置配置有第I装饰区域10。第I装饰区域10如图3所示,具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配置的多个装饰部22、24、26、28。另外,在图3中,在构成第I装饰区域10的装饰部中仅对装饰部22、24、26、28付与了符号,但装饰部为4个以上。构成第I装饰区域10的装饰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具备2个以上装饰部即可,优选具备3个以上装饰部。装饰部22是由假想边界线30与假想边界线32包围的区域。假想边界线30与假想边界线32是一方的端部位于外环52、另一方的端部位于内环53的、即从第I装饰区域10的径向的端部延伸到端部为止的曲线。装饰部22具有多个隆起23。隆起23是向轮胎宽度方向突出的突起,向轮胎表面的任意ー个方向延伸。装饰部22中多个隆起23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按列状排列。另外,隆起23,在其直线的延长线与内环53的交点(下面也称为“隆起起始点”)处,直线与内环53的切线所成的角(下面也称为“隆起排列角度”)成为相同的角度。此外,假想边界线30、32只要是表示装饰部22端部的假想的线即可,不必以能够目视的状态形成于实际的装饰部22。此外,假想边界线30、32是连接形成于对应的装饰部22中的隆起23的端部(一方的端部彼此或者另一方的端部彼此)而成的线。另夕卜,装饰部22与内环53相交部分的弧的中心角,即连结假想边界线30的内环53侧的端部和锯齿部5的中心的线与连结假想边界线32的内环53侧的端部和锯齿部5的中心的线所成的角为3。装饰部24是由假想边界线32与假想边界线34包围的区域。假想边界线34与假想边界线30、32同样,也是从第I装饰区域10的径向的端部延伸到端部为止的曲线。在装饰部24中也与装饰部22中同样按列状配置有多个隆起25。另外,隆起25的隆起排列角度成为与隆起23的隆起排列角度不同的角度。另外,装饰部24与内环53相交部分的弧的中心角P与装饰部22与内环53相交部分的弧的中心角P为相同角度。装饰部26是由假想边界线34与假想边界线36包围的区域。假想边界线36与假想边界线30、32、34同样,也是从第I装饰区域10的径向的端部延伸到端部为止的曲线。在装饰部26中也与装饰部22、24中同样按列状配置有多个隆起27。另外,隆起27的隆起排 列角度成为与隆起25的隆起排列角度不同的角度。另外,装饰部26与内环53相交部分的弧的中心角P与装饰部22与内环53相交部分的弧的中心角P为相同角度。装饰部28是由假想边界线36与假想边界线38包围的区域。假想边界线38与假想边界线30、32、34、36同样,也是从第I装饰区域10的径向的端部延伸到端部为止的曲线。在装饰部28中也与装饰部22、24、26中同样按列状配置有多个隆起29。另外,隆起29的隆起排列角度成为与隆起27的隆起排列角度不同的角度。另外,装饰部28与内环53相交部分的弧的中心角P与装饰部22与内环53相交部分的弧的中心角P为相同角度。接下来,使用图4对装饰部的隆起进行说明。此外,形成于装饰部的隆起仅形成角度不同,结构基本相同,所以下面作为代表对形成于装饰部28的隆起29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隆起29,在成为与内环53的交点的隆起起始点,与内环53的切线所成的角度(隆起排列角度)为角度a。因此,隆起起始点处的与内环53切线所成的角度依隆起29的形成位置而变化,所以隆起29形成为随着从内环53朝向外环52、与相邻的隆起29的距离变宽的形状。隆起29以隆起起始点与相邻于该隆起29的隆起29的隆起起始点的距离(排列间距)P为一定距离的间隔配置。另外,图4所示的隆起29作为延长到与内环53相交的位置为止的隆起,但在隆起29的内环53侧的端部不与内环53相交的情况下,具体地说在端部与假想边界线相交的情况下,只要隆起29的延长线满足隆起排列角度a与排列间距p的关系即可。在这里,隆起的排列间距p优选设定为0. 5mm以上且5. Omm以下。将隆起的排列间距P设定为上述范围,因而能够在装饰区域中以适当的间隔配置隆起。接下来,使用图5对假想边界线附近的隆起进行说明。此外,相邻的2个装饰部的隆起在假想边界线附近的关系为同样的关系,所以下面作为代表对在假想边界线32相邻的装饰部22的隆起23与装饰部24的隆起25的关系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装饰部22的隆起23的一方的端部延伸到假想边界线32为止。另外,装饰部24的隆起25的另一方的端部延伸到假想边界线32为止。即,假想边界线32是连结装饰部22的隆起23的一方的端部而成的线,是连结装饰部24的隆起25的另一方的端部而成的线。如图5所示,装饰部22的隆起23形成于与装饰部24的隆起25不重叠的位置。具体地说,装饰部22的隆起23形成干与装饰部24的隆起25不同的位置,虽然端部都位于假想边界线32上,但与装饰部24的隆起25的另一方的端部不重叠。第I装饰区域10的各装饰部为上述那样的结构。另外,装饰部如上所述隆起排列角度a是与相邻的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不同的角度。具体地说,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是与相邻的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相差20°以上且160°以下的角度。另外,第I装饰区域10为如下形成在轮胎径向上切断的情况下、除了将轮胎周向的端部的装饰部切断的情况外,在切断面上具有2个以上装饰部。即,装饰部在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与轮胎径向的至少一方相邻的装饰部重叠。换而言之,第I装饰区域10在轮胎周向的任何位置都配置有至少I根假想边界线。返回到图2,继续进行锯齿部5各部分的结构的说明。第2装饰区域12中,与第I装饰区域10中同样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形成有多个装饰部。第2装饰区域12为如下形成装饰部的个数、各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各装饰部的隆起的排列间距p等与第I装饰区域10的不同,但与相邻的装饰部的相对关系满足与第I装饰区域10同样的条件。标记形成区域14是形成有用于识别轮胎的文字、商品名等的区域。形成于标记形成区域14的文字等只要以形成于胎侧部3的突起的形状和/或凹部的形状来表现文字即可。此外,形成于胎侧部3的突起的形状和/或凹部也可以设为并列形成有如上述的隆起那样向ー个方向延伸的突起的形状,调整隆起的长度而表现文字。单独装饰部16a、16b、16c、16d为与上述第I装饰区域10以及第2装饰区域12的装饰部同样的结构。单独装饰部16a、16b、16c、16d是由边界线与边界线包围的区域。单独装饰部16a、16b、16c、16d的边界线与假想边界线同样,是一方的端部位于外环52而另一方的端部位于内环53的、即从第I装饰区域10的径向的端部延伸到端部为止的直线。単独装饰部16a、16b、16c、16d分别具有多个隆起。隆起是向轮胎宽度方向突出的突起,向轮胎表面的任意ー个方向延伸。装饰部22中多个隆起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按列状排列。另外,形成于同一単独装饰部16a、16b、16c、16d的隆起的隆起排列角度a成为同一角度。在这里,边界线是成为単独装饰部16a、16b、16c、16d与其他区域的边界的线。即它是成为形成有隆起的区域与未形成隆起的区域的边界的线。这样,单独装饰部16a、16b、16c、16d是以下述的状态形成的装饰部与上述的第I装饰区域10以及第2装饰区域12的装饰部同样,装饰部与其他的装饰部不接触。 充气轮胎I为上面那样的结构,在包含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位置、形成充气轮胎I的骨骼的胎体(未图示)在胎圈部4折回后的端部(胎体卷起部)的位置以及胎体重叠的部分(胎体重叠部)的区域设置锯齿部5,因而通过装饰区域10、12,能够改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胎侧部3)的外观,同时使胎体卷起部以及胎体重叠部的胎侧部3的表面上的隆起不显眼。进而,充气轮胎1,在锯齿部5设置将满足上述条件的装饰部多个连续而形成的第I装饰区域10与第2装饰区域12,因而能够更好地得到上述的使胎体卷起部以及胎体重叠部的胎侧部3的表面上的隆起不显眼的效果。进而,充气轮胎1,在锯齿部5设置第I装饰区域10与第2装饰区域12,因而也能够使胎侧部3的立体外观更良好。具体地说,充气轮胎I分别通过多个装饰部构成第I装饰区域10与第2装饰区域12,将装饰部配置成在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与轮胎径向的至少一方相邻的装饰部重叠,进而将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与相邻的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的角度差设定为20°以上且160°以下、将隆起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设为不同的角度,由此能够在第I装饰区域10与第2装饰区域12使光的反射产生变化,能够掩饰由胎侧部3的胎体卷起部和/或胎体重叠部引起的凹凸,能够使其不显眼。另外,充气轮胎I将装饰部在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与轮胎径向的至少一方相邻的装饰部重叠,即,设为在轮胎周向的任何位置都配置有多个装饰部的结构,由此能够使轮胎看起来更立体。另外,充气轮胎I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设为假想边界线重叠的结构,由此能够更好地掩饰胎侧部3的凹凸,能够进ー步提高立体效果。此外,装饰部的假想边界线与相邻的装饰部的假想边界线也可以不重叠。图6以及图7分别是放大表示装饰部与装饰部的边界附近的其他例子放大侧视图。图6所示的第I装饰区域10中,连结装饰部22的隆起23a的一方的端部而成的假想边界线32a与连结装饰部24的隆起25a的一方的端部而成的假想边界线32b远离距离1卩图6所示的第I装饰区域10为在假想边界线32a与假想边界线32b之间没有形成隆起的状态。接下来,图7所示的第I装饰区域10中,连结装饰部22的隆起23b的一方的端部而 成的假想边界线32c与连结装饰部24的隆起25b的一方的端部而成的假想边界线32d远离距离I2。图7所示的第I装饰区域10为在假想边界线32c与假想边界线32d之间形成有隆起23b与隆起25b双方的状态,即隆起重叠的状态。充气轮胎1,在连结装饰部的隆起的装饰部的附近侧的端部而成的第I假想边界线与连结相邻的装饰部的隆起的第I假想边界线附近侧的端部而成的第2假想边界线如图6所示那样远离的情况下、与如图7所示那样重叠的情况下,都将第I假想边界线与第2假想边界线的距离(即距离I1、距离I2)设定为不足1mm,由此能够得到上述效果。另外,充气轮胎I如本实施方式所示,成为相邻的装饰部的隆起端部彼此不相连的形状,由此能够抑制隆起的凹部处的裂纹的产生和/或成长,能够提高耐久性。充气轮胎I能够得到上述效果,因此虽然优选将与装饰部的隆起相邻的装饰部的隆起设为分离了的形状,但也可以设为相连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将假想边界线32、34、36、38设为从外环52延伸到内环53为止的曲线,但并不限定于此。成为装饰部的边界的假想边界线只要是从外环52延伸到内环53为止即从锯齿部5(第I装饰区域10、第2装饰区域12)的径向的端部延伸到端部为止的线即可,也可以是直线、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中,在锯齿部5设置有第I装饰区域10与第2装饰区域12这2个装饰区域,但装饰区域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锯齿部5只要具备至少I个装饰区域即可,也可以具备3个以上装饰区域。另外,充气轮胎I可以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不将装饰区域设置于轮胎周向的整个圆周,但也可以设置于整个圆周。在这里,锯齿部5的装饰区域(第I装饰区域10以及第2装饰区域12的至少ー方),优选具有隆起排列角度a不同的3种以上且9种以下的装饰部。即,装饰区域优选设为将隆起排列角度a3种以上9种以下的装饰部组合而成的结构。通过这样将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设为3种以上且9种以下,能够提高胎侧部3的凹凸的掩饰效果。另外,锯齿部5的装饰区域(第I装饰区域10以及第2装饰区域12的至少ー方),优选在轮胎周向上以隆起排列角度a阶段性增加的顺序或者减少的顺序配置多个装饰部。即,优选以隆起排列角度a阶段性増加的顺序或者減少的顺序配置装饰部。通过这样使隆起排列角度a阶段性变化,能够使轮胎看起来更立体。另外,锯齿部5的装饰区域(第I装饰区域10以及第2装饰区域12的至少ー方),优选将装饰部的第I假想边界线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相邻的装饰部的第I边界线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所成的角、即上述的所成的角(装饰部与内环相交部分的弧的中心角,连结一方的假想边界线的内环侧的端部与锯齿部5的中心的线与连结另一方的假想边界线的内环侧的端部与锯齿部5的中心的线所成的角)P设为10°以下。通过这样将所成的角P设为10°以下,能够提高胎侧部3的凹凸的掩饰效果。另外,所成的角P更优选设为I。以上且5°以下。通过将所成的角P设为上述范围,能够进ー步提高胎侧部3的凹凸的掩饰效果。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将假想边界线的端部与假想边界线的端部所成的角P在装饰区域设为相同的角度,但也可以设为不同的角度。即,装饰区域也可以依装饰部而使径向的宽度变化。
锯齿部5的装饰区域(第I装饰区域10以及第2装饰区域12的至少一方),优选具备至少I个排列间距P与装饰部所含的隆起的排列间距P不同的装饰部。即,锯齿部5的装饰区域优选在装饰区域内具有不同的隆起排列间距p的装饰部。锯齿部5的装饰区域具备隆起排列间距P不同的装饰部,因而能够更合适地产生光的反射的变化,能够提高胎侧部3的凹凸的掩饰效果。锯齿部5的装饰区域优选配置成隆起排列间距p不同的装饰部在轮胎周向上重复。由此,能够使轮胎看起来更立体。接下来,使用试验例,更详细地对充气轮胎进行说明。在这里,图8是表示充气轮胎的锯齿部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在本试验例中,使用轮胎尺寸205/55R16 91V轮辋尺寸16X6. 5JJ的充气轮胎。在上述大小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的与第I装饰区域10、第2装饰区域12相当的区域,形成以往例、比较例、实施例的成为装饰区域的隆起,进行各种评价项目的评价。以往例的充气轮胎如图8所示那样为在锯齿部105的第I装饰区域110形成有多个隆起110a、在第2装饰区域112形成有多个隆起112a的结构。另外,形成于第I装饰区域110的多个隆起IlOa为隆起排列角度a为90°即隆起IlOa的直线与内环的切线正交的形状(隆起IlOa的延长线通过轮胎中心的形状)。另外,形成于第2装饰区域112的多个隆起112a也同样。另外,以往例为在第I装饰区域110、第2装饰区域112并列配置有相同形状的隆起110a、112a的结构,所以装饰部变为I种。另外,在本试验例中,作为比较例,对比较例I到比较例3的充气轮胎进行评价。比较例I的充气轮胎中,将装饰部的种类设为3种,将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差(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与相邻的隆起排列角度a的角度的差)设为15°。具体地说,设置有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分别为90°、75。、60°的3种装饰部,排列这3种装饰部。将在径向上不同装饰部的种类数即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装饰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相同位置)的数设为2种。相邻装饰部的隆起的关系设为隆起彼此不相连的形状。相邻边界线(假想边界线)起端所成的角即所成的角P设为5°。隆起的排列间距p不同的装饰部不存在,即,所有装饰部的排列间距P都设为相同的间距。比较例2的充气轮胎中,将装饰部的种类设为3种,将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差设为30°。具体地说,设置有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分别为90°、60°、30°的3种装饰部,排列这3种装饰部。将在径向上不同装饰部的种类数即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装饰部的数设为I种,即,将装饰部的形状设为具有在径向上不与其他装饰部重叠的部分的形状。相邻装饰部的隆起的关系设为隆起彼此不相连的形状。相邻边界线起端所成的角即所成的角@设为5°。隆起的排列间距p不同的装饰部不存在。比较例3的充气轮胎中,将装饰部的种类设为12种,将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差设为15°。具体地说,设置有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分别为0°、15°、30°、45°、60。、75。、90。,105° ,120° ,135° ,150° ,165° 的 12种装饰部,排列这 12 种装饰部。将在径向上不同的装饰部的种类数即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装饰部的数设为2种。相邻的装饰部的隆起的关系设为隆起彼此不相连的形状。相邻的边界线起端所成的角即所成的角3设为5°。隆起的排列间距p不同的装饰部不存在。另外,在本试验例中,作为实施例,对实施例I到实施例7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评价。实施例I的充气轮胎将装饰部的种类设为3种,将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差设为30°。具体地说,设置有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分别为90°、60°、30°的3种装饰部,排列这 3种装饰部。将在径向上不同的装饰部的种类数即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装饰部的数设为2种。相邻装饰部的隆起的关系设为隆起彼此不相连的形状。相邻边界线起端所成的角即所成的角P设为5°。隆起的排列间距p不同的装饰部不存在。实施例2的充气轮胎将装饰部的种类设为3种,将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差设为20°。具体地说,设置有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分别为90°、70°、50°的3种装饰部,排列这3种装饰部。另外,其他的条件与实施例I的充气轮胎相同。实施例3的充气轮胎将装饰部的种类设为2种,将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差设为90°。具体地说,设置有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分别为45°、135°的2种装饰部,排列这2种装饰部交替。另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I的充气轮胎相同。实施例4的充气轮胎将装饰部的种类设为2种,将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差设为90°。具体地说,设置有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分别为45°、135°的2种装饰部,排列这2种装饰部交替。相邻装饰部的隆起的关系设为隆起彼此相连的形状。另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I的充气轮胎相同。即,实施例4的充气轮胎将实施例3的充气轮胎的相邻的隆起相连。实施例5的充气轮胎将装饰部的种类设为9种,将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差设为20°。具体地说,设计将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a分别为0°、20°、40°、60°、80°、100°、120°、140°、160°的9种装饰部,排列这9种装饰部交替。另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I的充气轮胎相同。实施例6的充气轮胎将相邻的边界线起端所成的角即所成的角0设为10°。另夕卜,其他条件与实施例I的充气轮胎相同。实施例7的充气轮胎将相邻的边界线起端所成的角即所成的角0设为10°。设为具有隆起的排列间距p不同的装饰部。另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I的充气轮胎相同。在本试验例中,对于上述的以往例、比较例、实施例的各自的充气轮胎,评价了外观(胎体重叠部)、外观(胎体卷起部)、外观(立体感)、耐久性这4个项目。外观(胎体重叠部)通过目视评价胎侧部的与胎体重叠部相对应的区域显眼到何种程度。评价结果通过将以往例的充气轮胎设为100的指数值计算。数字越大,表示胎体重叠部的对应的胎侧部的外观越优异。外观(胎体卷起部)通过目视评价胎侧部的与胎体卷起部相对应的区域显眼到何种程度。评价结果通过将以往例的充气轮胎设为100的指数值计算。数字越大,表示胎体卷起部的对应的胎侧部的外观越优异。外观(立体感)通过目视评价胎侧隆起设计看起来多么立体。评价结果通过将以往例的充气轮胎设为100的指数值计算。数字越大,表示立体外观越优异。耐久性是装饰区域相对于裂纹的耐久性。在本试验例中,在轮胎的圆周上的4处(等间隔)隆起之间的凹部分别形成了深度I. 5mm、长度5. Omm的切ロ。向这样形成有切ロ的充气轮胎填充120kPa的空气压,通过室内滚筒试验机,附加与轮胎最大负载能力的88%相当的载荷,以81km/h的速度连续行驶62小时,对于行驶后的各充气轮胎分别测定评价切ロ的成长率。评价结果通过将以往例的充气轮胎设为100的指数值计算。数字越大,表示耐久性越优异,具体地说,表示更能够抑制裂纹成长。此外,在这些性能试验中,只要评价为104以上则判断为具有优异性,评价在97 103的范围内判定为同等。将对于上述4个项目进行试验的结果表示于下述表I到表3。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侧部在轮胎径向的一定区域具有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连续配置有2个以上装饰部的装饰区域,所述装饰部在所述轮胎周向上相邻地配置有向外表面凸的多个隆起; 所述隆起在同一所述装饰部在轮胎径向的内侧端边缘处与所述装饰区域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即隆起排列角度相同,角度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相差20°以上且160°以下; 所述装饰部,在所述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其所述轮胎径向的至少一方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重叠; 第I假想边界线与第2假想边界线从所述轮胎径向的内侧端部延伸到外侧端部为止,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与所述第2假想边界线的距离不足1mm,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连结所述隆起的在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附近侧的端部,所述第2假想边界线连结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所述隆起的在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的附近侧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其隆起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隆起分离。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区域具有所述隆起排列角度不同的3种以上且9种以下的所述装饰部。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区域中,在所述轮胎周向上以所述隆起排列角度阶梯性增加的顺序或者减少的顺序配置有多个所述装饰部。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区域中,所述装饰部的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的所述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所述 第I假想边界线的所述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所成的角为10°以下。
6.如权利要求I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区域至少具备I个排列间距与所述装饰部所含的所述隆起的排列间距不同的所述装饰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同时也能够提高轮胎的外观的品质的充气轮胎。胎侧部在轮胎径向的一定区域具有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连续配置有2个以上装饰部的装饰区域,装饰部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配置有向外表面凸的多个隆起;隆起在同一所述装饰部,隆起排列角度相同,角度与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相差20°以上且160°以下;装饰部,在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其轮胎径向的至少一方与相邻的装饰部重叠;第1假想边界线与第2假想边界线的距离不足1mm。
文档编号B60C13/02GK102848861SQ20121007657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石田昌宏 申请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