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0954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车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车门。



背景技术:

汽车轻量化是降低汽车油耗和排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车门是汽车车身设计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在车门设计中其安全性尤为重要, 它必须保证在车辆发生碰撞时, 尽可能地减少对行人和乘员造成的伤害, 因此必须要求车门外覆盖件表面光洁、有韧性;车门刚度对汽车的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若车门刚度不足,会导致车门局部区域变形过大,引起车门卡死、关闭力增大、密封不严并导致漏风、渗水以及内设脱落的现象,并随之产生车门振动和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达到满足车门刚度前提下使车门质量最小的目标,可以有效的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降低排放量的轻量化车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量化车门,包括外板,与外板相互连接的内板,所述内板的中间设置凹孔,所述内板和外板均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凹孔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为中间开设有孔的矩形块,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的上平面不高于内板的上平面,凹孔的中间横向设置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呈中空的梯形,加强梁的中间横向设置加固梁,加强梁和加固梁组合呈“+”形,加强梁的下底面设置第一固定块,加强梁的上底面设置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位于第一固定夹内,第二固定块位于第二固定夹内,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固定夹之间、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夹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呈矩形,第一固定块的面积小于第二固定块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凹孔的内底面与内板的板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凹孔的内底面向外凸出。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梁、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梁、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外壁上均设置一圈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轻量化车门,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内板和外板均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成型,比重轻、易加工成型,力学性能良好,而且便于回收利用;内板的凹孔内设置组合呈“+”形的加强梁和加固梁,对车门进行加固,使车门在挤压过程中,不易产生破坏现象,提高了车门刚度,加强梁为中空结构,不会增加车门整体质量,虽然内板上设置凹孔,但是其抵抗外部物体的能力并没有下降, 橡胶层的设置可以保证加强梁和加固梁等部件与内板接触时不易出现磨损,本实用新型在达到满足车门刚度前提下,使车门质量变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车门的加强梁、加固梁、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车门的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1为外板,2为内板,3为加强梁,4为第一固定夹,5为第二固定夹,6为加固梁,7为凹孔,8为橡胶层,9为第一固定块,10为第二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轻量化车门,包括外板1,与外板1相互连接的内板2,所述内板2的中间设置凹孔7,所述内板2和外板1均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凹孔7的内底面与内板2的板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凹孔7的内底面向外凸出,凹孔7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所述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为中间开设有孔的矩形块,第一固定夹4和第二固定夹5的上平面不高于内板的上平面,凹孔7的中间横向设置加强梁3,所述加强梁3呈中空的梯形,加强梁3的中间横向设置加固梁6,加强梁3和加固梁6组合呈“+”形,加强梁3的下底面设置第一固定块9,加强梁3的上底面设置第二固定块10,第一固定块9位于第一固定夹4内,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均呈矩形,第一固定块9的面积小于第二固定块10的面积,第二固定块10位于第二固定夹5内,第一固定块9和第一固定夹4之间、第二固定块10和第二固定夹5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加强梁3、第一固定夹4、第二固定夹5、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为模压热塑性复合材料,加强梁3、第一固定夹4、第二固定夹5、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的外壁上均设置一圈橡胶层8。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和改进等,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