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对接件的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对接件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所有车型的设计,很多对对接插件都固定在车身A柱下方,护板以内。原来车型设计时,对于对接件的固定,只是简单的在车身开一个孔来固定或者直接不固定,这就会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异响,影响乘车人员的舒适度。还有种情况,在对接件不固定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很容易踩踏到插件,时间长了会使整车失去部分功能。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对接件的固定结构。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对接件的固定结构,通过在安装支架上左侧设置对接件固定块来固定对接件,安装支架通过软质连接头连接在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之间,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通过安装螺栓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并且在安装支架底部设置缓冲层与车声壳接触,这样可以稳定的固定对接件而又不会发生异响,并且设置防踢缓冲块防止踢到对接件,可以很好地对对接件进行固定,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对接件的固定结构,包括有车身壳,所述车身壳内侧中部分布有第一安装孔,车身壳内侧底部分布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车身壳内侧位于第一安装孔上安装有第一安装块,所述车身壳内侧位于第二安装孔上安装有第二安装块;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的内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软质连接头,第一安装块内侧的其中一个软质连接头和第二安装块内侧的其中一个软质连接头之间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左侧分布有对接件固定块。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右侧设置有防踢缓冲块。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底部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与车身壳接触。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底部均设置有安装螺栓,两个安装螺栓底端分别穿过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孔和其中一个第二安装孔从而分别将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固定在车身壳上,安装螺栓底部设置有安装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支架上左侧设置对接件固定块来固定对接件,安装支架通过软质连接头连接在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之间,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通过安装螺栓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并且在安装支架底部设置缓冲层与车声壳接触,这样可以稳定的固定对接件而又不会发生异响,并且设置防踢缓冲块防止踢到对接件,可以很好地对对接件进行固定,适用于对接件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其中:1-车身壳,2-第一安装孔,3-第二安装孔,4-第一安装块,5-第二安装块,6-软质连接头,7-安装支架,8-对接件固定块,9-防踢缓冲块,10-缓冲层,11-安装螺栓,12-安装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对接件的固定结构,包括有车身壳1,所述车身壳1内侧中部分布有第一安装孔2,车身壳1内侧底部分布有第二安装孔3;所述车身壳1内侧位于第一安装孔2上安装有第一安装块4,所述车身壳1内侧位于第二安装孔3上安装有第二安装块5;第一安装块4和第二安装块5的内侧均设置有两个软质连接头6,第一安装块4内侧的其中一个软质连接头6和第二安装块5内侧的其中一个软质连接头6之间设置有安装支架7,安装支架7上左侧分布有对接件固定块8。所述安装支架7上右侧设置有防踢缓冲块9。所述安装支架7底部设置有缓冲层10,缓冲层10与车身壳1接触。所述第一安装块4和第二安装块5底部均设置有安装螺栓11,两个安装螺栓11底端分别穿过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孔2和其中一个第二安装孔3从而分别将第一安装块4和第二安装块5固定在车身壳1上,安装螺栓11底部设置有安装螺母12。
通过在安装支架7上左侧设置对接件固定块8来固定对接件,安装支架7通过软质连接头6连接在第一安装块4和第二安装块5之间,第一安装块4和第二安装块5通过安装螺栓11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和第二安装孔3上,并且在安装支架7底部设置缓冲层10与车声壳1接触,这样可以稳定的固定对接件而又不会发生异响,并且设置防踢缓冲块9防止踢到对接件,可以很好地对对接件进行固定,适用于对接件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