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376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具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
技术背景目前,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家电以及通信等产品中,70%-90%的零部件 需要模具成型制造,模具已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设备。如图7所示,为一种传统的注塑成型模具定位结构7,该模具定位结构7包括一上模具单 元71以及与该上模具单元71相对应的一下模具单元72。该上模具单元71包括一上模座711、 两个上模仁712 (图中仅示出其中一个)以及一上固定座713,该上模座711上设有两个定位 孔715以及两个上模穴714,该两个上模仁712分别由上而下装设于该两个上模穴714中,该上 固定座713设于该上模座711的顶部,以用于将上模仁712轴向定位于上模座711的上模穴714 内。同样,该下模具单元72包括一下模座721、两个下模仁722 (图中仅示出其中一个)以及 一下固定座723,该下模座721上设有两个下模穴724以及两个向外凸出的定位销725,该两个 下模仁722分别由下而上装设于该两个下模穴724中,该两个定位销725分别固设于该上模具 单元71的上模座711上的两个定位孔715内,以用于将上模仁712与下模仁722准确定位,该下 固定座723设于该下模座721的底部,其用于将下模仁722轴向定位于下模座721的下模穴724 内。然而,上述定位销725与定位孔715的结构虽然能将上模仁712与下模仁722定位,但每一 定位销725与定位孔715仍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错位,约在0.01mm左右,且不同定位销725与 定位孔715的错位程度与错位方向均不同,因此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特别是在非球面光学 镜片模具定位结构中,其对于错位的需求必须在0.005mm以下。另外,上述模具定位结构7中 ,由于上模座711、下模座721上的其中一个模穴714、 724有损伤而出现不良品时,则需要将 整个模座拆下进行修复或更换,这就导致模具定位结构的加工成本大大增加。因此,需加以 改进。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成型产品品质的模具定位结构。一种模具定位结构,包括一第一模具单元以及一第二模具单元,该第一模具单元包括一 第一模座以及一第一模仁,该第二模具单元包括一第二模座以及一第二模仁,该第一模座与该第二模座贴合,该第一、第二模仁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成型腔,该第一、第二模具单元至 少其中之一上设有浇道,该浇道与成型腔连通,该第一、第二模具单元还分别包括一第一、 第二模仁套筒,该第一、第二模仁套筒上均设有沿轴向延伸以分别收容第一、第二模仁的模 穴,该第一模仁套筒上设有一结合槽,该第二模仁套筒上设有一结合凸起,该结合凸起的形 状与该结合槽的形状相匹配,该结合凸起对准并结合于该结合槽内,该第一、第二模座上均 设有一安装孔,该第一、第二模仁套筒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该第一、第二模座的安装孔内。一种模具定位结构,包括相互结合的两个模具单元,每一模具单元包括一模座以及一模 仁,所述模仁上设有一成型腔,所述模具单元上设有浇道,所述浇道与所述成型腔连通,每 一模具单元还包括一模仁套筒,所述模仁套筒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一模穴,所述模仁收容于 所述模穴内,其中一模具单元的模仁套筒上设有一结合槽,另一模具单元的模仁套筒上设有 一结合凸起,所述结合凸起的形状与所述结合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结合凸起对准并结合于 所述结合槽内,每一模具单元的模座上设有一安装孔,所述模仁套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 装孔内。上述模具定位结构中,该第二模仁套筒的结合凸起对准并结合于该第一模仁套筒的结合 槽内,即可利用第一、第二模仁套筒相互嵌合实现模具定位结构的准确定位,因此可提高成 型产品的品质。另外,上述模具定位结构中,该第一、第二模仁套筒其中一个上的模穴有损 伤时,则只需将受损伤的模仁套筒自其对应的模座抽出进行修复或更换即可,从而可降低模 具定位结构的成本。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l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具定位结构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1所示模具定位结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该模具定位结构的下模具单元处于 分解状态。图3为图2所示模具定位结构中的下模仁套筒的立体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模具定位结构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图,该模具定位结构的上模具单元 处于分解状态。图5是图4所示模具定位结构中的上模仁套筒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模具定位结构沿VI-VI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7为传统的注塑成型模具定位结构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模具定位结构l,该模具定位结构l包括一上模具 单元10以及与该上模具单元10相对应的一下模具单元20。请同时参阅图2,该下模具单元20包括一下模座21、两个下模仁套筒22、两个下模仁23 以及一下固定座24。该下模座21呈方块状,其具有一结合面211以及一安装面212,该结合面211与该安装面 212相对设置,该下模座21内设有轴向延伸的两个安装孔213,每个安装孔213为圆柱状的通 孔,其贯通下模座21的结合面211与安装面212,这些安装孔213均匀分布在该下模座21上, 用以收容相应的下模仁套筒22。该下模座21在该结合面211上设有向下凹进的一分流道215, 该分流道215连通该两个安装孔213 。请一并参照图3,所述下模仁套筒22为母模仁套筒,每一下模仁套筒22为圆柱体状,其 外径略大于下模座21上的安装孔213的孔径,以与安装孔213形成紧密配合。每一下模仁套筒 22具有一第一端面221以及一第二端面222,该第一端面221与该第二端面222相对设置,其分 别设于该下模仁套筒22的上、下两端。每一下模仁套筒22位于第一端面221处还设有向内凹 进的一入料槽223,该入料槽223的形状、尺寸与该下模座21的分流道215的形状、尺寸相匹 配。当下模仁套筒22安装于该安装孔213内时,该第一端面221与第二端面222分别与下模座 21的结合面211以及安装面212相平齐,且所述入料槽223与该下模座21的分流道215连通(如 图6所示)。每一下模仁套筒22内设有轴向延伸的一模穴224以及一结合槽225,每一模穴 224包括一第一腔体226以及一第二腔体227,该第二腔体227与该第一腔体226同轴心设置且 相互连通,该第二腔体227形成于靠近第二端面222的一端,该第一腔体226形成于靠近第一 端面221的一端,该第一、第二腔体226、 227均为圆柱孔,其中,该第一腔体226的孔径小于 该第二腔体227的孔径。该结合槽225形成于靠近第一端面221的一端,该结合槽225与该模穴 224同轴心设置,且相互连通以共同形成一贯通第一、第二端面221、 222的通孔,该结合槽 225的外径大于该模穴224的第一腔体226的外径,以于该结合槽225的底端形成一分模面228 。该结合槽225还与第一端面221处的入料槽223连通,且该结合槽225的深度与该入料槽223 的深度相等,即该分模面228与该入料槽223的最低点位于同一平面上。请继续参照图2,该下模仁23可收容于该下模仁套筒22的模穴224内,该下模仁23整体呈 阶梯柱状,其包括一本体231、由该本体231向上一体延伸的一成型体232。该成型体232以及 该本体231的形状、尺寸分别与该模穴224的第一、第二腔体226、 227的形状、尺寸相匹配。 该成型体232的顶端向下凹陷形成一成型腔234,以供成型欲模制的产品。可以理解地,该成 型腔234可根据成型产品的需要设置成不同的形状。该下固定座24也呈方块状,其固设于该下模座21的安装面212上(如图6所示),以用于 将下模仁23与下模仁套筒22轴向定位于下模座21的模穴224内。请同时参阅图4,该上模具单元10的结构与下模具单元2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包括一上 模座ll、两个上模仁套筒12、两个上模仁13以及一上固定座14。所述上模座ll、上模仁套筒 12、上模仁13以及上固定座14与该下模具单元20的下模座21、下模仁套筒22、下模仁23以及 下固定座24分别对应。该上模座ll也具有一结合面lll、 一安装面112、两个安装孔113以及一分流道115,所述 结合面lll、安装面112、安装孔113以及分流道115的结构与下模座21的结合面211、安装面 212、安装孔213以及分流道215的结构均相同,而该上模座11的结构与下模座21的结构不同 的是该上模座11内还设有轴向延伸的一主流道114,该主流道114设于两个安装孔113之间 ,且贯通该结合面111与安装面112,同时与该分流道115连通,该主流道114的横截面积大于 分流道115的横截面积。所述上模仁套筒12为公模仁套筒,以与该下模仁套筒22相配合。每一上模仁套筒12也具 有一第一端面121以及一第二端面122,该第一端面121与该第二端面122相对设置,其分别设 于该上模仁套筒12的上、下两端(从图4的视角看),该第一端面121与下模仁套筒22的第一 端面221相对应。当上模仁套筒12安装于该安装孔113内时,该第一端面121与第二端面122分 别与上模座11的结合面111以及安装面112相平齐(如图6所示)。请一并参照图5,每一上模仁套筒12设有一结合凸起125以及轴向延伸并贯通该上模仁套 筒12 (包括结合凸起125)的一模穴124。该结合凸起125设于上模仁套筒12的第一端面121上 ,其与该下模仁套筒22的结合槽225相匹配,该结合凸起125的高度与该下模仁套筒22的结合 槽225的深度相同,该结合凸起125的顶端也形成一分模面128,该分模面128与该下模仁套筒 22的分模面228相对应。该结合凸起125在该分模面128上设有向内凹进的一入料口123,该入 料口123与该上模仁套筒12的模穴124连通,该入料口123的宽度与深度由模穴124向外增大, 从而使入料口 123的口径由外向模穴124减小,以满足成型产品,特别是塑胶镜片的入料口较 小的设计需求,使模具定位结构l在开模时,其成型产品较易与入料口123以及分流道115等 流道中的废料脱离。可以理解地,该入料口123的宽度与深度只需其中之一由模穴124向外增 大即可。每一模穴124也包括一第一腔体126以及一第二腔体127,该第二腔体127与该第一腔体 126同轴心设置且相互连通,该第二腔体127形成于靠近第二端面122的一端,该第一腔体 126形成于靠近第一端面121的一端,且与第一端面121处的入料口123连通,该第一腔体126的孔径小于该第二腔体127的孔径。
请继续参照图4,该上模仁13的结构与该下模具单元20的下模仁23的结构基本相同,该 上模仁13可收容于上模仁套筒12的模穴124内,其也包括一本体131以及一成型体132,该成 型体132以及该本体131的形状、尺寸分别与模穴124的第一、第二腔体126、 127的形状、尺 寸相匹配。该成型体132的顶端也向下凹陷形成一成型腔134,该成型腔134的形状可根据成 型产品的形状自由设计。
该上固定座14的结构与该下模具单元20的下固定座24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该上 固定座14内设有轴向延伸且贯通该上固定座14上下的一进料道144,该进料道144与上模座 11的主流道l 14对应,以供成型产品的原料即熔融的塑料进入。
请参照图6,先组装下模具单元20,将各下模仁套筒22对应装入下模座21的安装孔213内 ,形成紧密配合,同时使该下模仁套筒22的第一端面221与该下模座21的结合面211相平齐, 并使该下模仁套筒22的入料槽223与该下模座21的分流道215连通;将下模仁23由下朝上装设 于下模仁套筒22的模穴224中,并将下固定座24固设于下模座21的安装面212,从而对下模仁 23进一步轴向定位。同样,按照组装下模具单元20的方式组装上模具单元10。将该上模具单 元10与下模具单元20合模,各上模仁套筒12的结合凸起125分别对准并插入各下模仁套筒22 的结合槽225,此时该上模座ll的结合面lll、上模仁套筒12的第一端面121以及分模面128分 别与该下模座21的结合面211、下模仁套筒22的第一端面221以及分模面228贴合,该上模仁 13的成型腔134也与该下模仁23的成型腔234对应,以共同形成欲成型产品的成型腔,同时使 该上模仁套筒12的入料口123、该上模座11的分流道115与该下模仁套筒22的入料槽223、该 下模座21的分流道215连通,所述入料口123、分流道115、分流道215、入料槽223、上模座 11内的主流道114以及该上固定座14的进料道144共同形成该模具定位结构1的浇道,以供熔 融的塑料由此进入成型腔,从而顺利成型产品。
上述模具定位结构l中,各上模仁套筒12的结合凸起125分别对准并插入至各下模仁套筒 22的结合槽225,即可利用上、下模仁套筒21、 22相互嵌合实现模具定位结构1的准确定位, 减少因模具定位结构的错位而造成成型产品偏心的误差,同时上述模具定位结构l中,每一 模穴的对应的模仁套筒还可各自定位,各自成型产品,并不会使现有模具定位结构中因不同 定位销与定位孔的错位程度与错位方向不同,而导致成型产品不精确的现象出现,因此可提 高成型产品的品质。另外,上述模具定位结构l中,该上、下模仁套筒12、 22其中一个上的 模穴有损伤时,则只需将受损伤的模仁套筒自模座抽出进行修复或更换即可,而无需将上、 下模座ll、 21拆下进行修复或更换整个模座,从而降低模具定位结构l的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模仁13、 23以及上、下模仁套筒12、 22均为圆柱形且数量均为 两个,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模仁13、 23以及上、下模仁套筒12、 22的形 状、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并不限于所列举的范围内,例如,上、下模仁13、 23以及上、下模仁 套筒12、 22的数量也可同为四个、八个或仅为一个,其排布方式也可以为环形排列。此外, 上、下模仁13、 23以及上、下模仁套筒12、 22的形状也可为长方体、其他多边形柱体或不规 则柱体。另外,该上、下模仁13、 23均设有成型腔134、 234,实际上只需其中之一上设有成 型腔即可。再者,该上模仁套筒12的入料口123、该上模座11的分流道115、主流道114、该 下模仁套筒22的入料槽223、该下模座21的分流道215以及该上固定座14的进料道144共同形 成该模具定位结构l的浇道,而实际上该模具定位结构l的浇道可更为简单,即只需设于该第 一、第二模具单元至少其中之一上即可,其中该浇道与成型腔连通。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模具定位结构,包括一第一模具单元以及一第二模具单元,该第一模具单元包括一第一模座以及一第一模仁,该第二模具单元包括一第二模座以及一第二模仁,该第一模座与该第二模座贴合,该第一、第二模仁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成型腔,该第一、第二模具单元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浇道,该浇道与成型腔连通,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模具单元还分别包括一第一、第二模仁套筒,该第一、第二模仁套筒上均设有沿轴向延伸以分别收容第一、第二模仁的模穴,该第一模仁套筒上设有一结合槽,该第二模仁套筒上设有一结合凸起,该结合凸起的形状与该结合槽的形状相匹配,该结合凸起对准并结合于该结合槽内,该第一、第二模座上均设有一安装孔,该第一、第二模仁套筒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该第一、第二模座的安装孔内。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仁套筒 的模穴贯穿该第一模仁套筒并与该结合槽连通,该第二模仁套筒的模穴贯穿该第二模仁套筒 以及该结合凸起。
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模仁 套筒上的模穴包括互相连通的一第一腔体以及一第二腔体,该第一腔体的孔径小于该第二腔 体的孔径,该第一模仁套筒的第一、第二腔体与该结合槽同轴心设置,该第二模仁套筒的第 一、第二腔体与该结合凸起同轴心设置,该第一、第二模仁均包括与该第一腔体相配合的一 成型体以及与该第二腔体相配合的一本体。
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仁套筒 上设有一入料槽,该入料槽与该结合槽以及该第一模仁套筒的模穴连通,该第二模仁套筒的 结合凸起上设有一入料口,该入料口与该第二模仁套筒的模穴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模仁套筒 上的入料口的深度与宽度至少其中之一由第二模仁套筒的模穴向外增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座上设 有一分流道,该第二模座上设有一分流道以及一主流道,该第一模座上的分流道、入料槽、该第二模座上的分流道、主流道、入料口相互连通共同形成模具定位结构的浇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模座上分别安装第一、第二固定座,该第二固定座上设有贯穿上下的一进料道,该进料道与该 第二模座上的主流道连通。
8.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仁套筒 的外径大于该第一模座上的安装孔的孔径,该第一模仁套筒以紧配合的方式安装至第一模座 上的安装孔内,该第二模仁套筒的外径大于该第二模座上的安装孔的孔径,该第二模仁套筒 以紧配合的方式安装至第二模座上的安装孔内。
9.如权利要求1至8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模具单元、第一模座、第一模仁套筒、第一模仁分别为下模具单元、下模座、下模 仁套筒、下模仁,该第二模具单元、第二模座、第二模仁套筒、第二模仁分别为上模具单元 、上模座、上模仁套筒、上模仁。
10. 一种模具定位结构,包括相互结合的两个模具单元,每一模具单 元包括一模座以及一模仁,所述模仁上设有一成型腔,所述模具单元上设有浇道,所述浇道 与所述成型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每一模具单元还包括一模仁套筒,所述模仁套筒上设有沿 轴向延伸的一模穴,所述模仁收容于所述模穴内,其中一模具单元的模仁套筒上设有一结合 槽,另一模具单元的模仁套筒上设有一结合凸起,所述结合凸起的形状与所述结合槽的形状 相匹配,所述结合凸起对准并结合于所述结合槽内,每一模具单元的模座上设有一安装孔, 所述模仁套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全文摘要
一种模具定位结构,包括一上模具单元以及一下模具单元,该下模具单元包括一下模座以及一下模仁,该上模具单元包括一上模座以及一上模仁,该下模座与该上模座贴合,该下、上模仁上均设有成型腔,该下、上模具单元上设有浇道,该浇道与成型腔连通,该下、上模具单元还分别包括一下、上模仁套筒,该下、上模仁套筒上均设有沿轴向延伸以分别收容下、上模仁的模穴,该下模仁套筒上设有一结合槽,该上模仁套筒上设有一结合凸起,该结合凸起的形状与该结合槽的形状相匹配,该结合凸起对准并结合于该结合槽内,该下、上模座上均设有一安装孔,该下、上模仁套筒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该下、上模座的安装孔内。
文档编号B29C45/27GK101544034SQ200810300750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张耕铭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