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乙酰氨基葡萄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568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产乙酰氨基葡萄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乙酰氨基葡萄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属于遗传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乙酰氨基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单糖,广泛存在于细菌、酵母、霉菌、植物以及动物体内。在人体中,乙酰氨基葡萄糖是糖胺聚糖二糖单元的合成前体,其对修复和维持软骨及关节组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乙酰氨基葡萄糖被广泛作为药物和营养膳食添加来治疗和修复关节损伤。此外,乙酰氨基葡萄糖在化妆品和制药领域也具有诸多应用。目前,乙酰氨基葡萄糖主要采用酸解虾壳或蟹壳中甲壳素生产,此方法产生的废液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且得到的产品易引起过敏反应,不适宜海鲜过敏的人群服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被广泛用作食品酶制剂及重要营养化学品的生产宿主,其产品被FDA认证为“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 (GRAS)安全级别。因此,运用代谢工程手段构建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是生产食品安全级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有效途径。然而,乙酰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枯草芽孢杆菌优先利用的碳源物质,当培养基中葡萄糖耗尽后,胞外乙酰氨基葡萄糖被转运到胞内并且被分解利用,导致胞外乙酰氨基葡萄糖浓度迅速降低。为实现乙酰氨基葡萄糖的积累需要敲除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可以通过阻断乙酰氨基葡萄糖从胞外转运到胞内的过程,从而提高氨基葡萄糖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构建一种能提高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生产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重组枯草芽抱杆菌为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288C中氛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GNAl克隆到枯草芽孢杆菌,同时敲除该枯草芽孢杆菌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构建而成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所述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如NCBI-Gene ID:850529所示,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如NCBI-Gene ID:938807所示。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构建上述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敲除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 ),阻断宿主菌从胞外转运乙酰氨基葡萄糖至胞内的途径。在已敲除nagP的宿主菌内,运用表达载体PP43NMK过量表达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中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GNA1),通过改造代谢途径,实现乙酰氨基葡萄糖产量的提高。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培养及发酵种子培养基(g/L):胰蛋白胨10,酵母粉5,NaCllO。
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20,胰蛋白胨10,酵母粉5,NaC110。培养条件将37° C、200rpm下培养12h的种子以5%的接种量转入发酵培养基,于37。C、200rpm条件下培养30h。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Agilentl200,RID 检测器,NH2 柱(250X4. 6mm,5 μ m),流动相:70%乙腈,流速O. 75mL/min,柱温30。C,进样体积为10 μ L。本发明提供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在胞外积累,其浓度可达到415mg/L,为进一步代谢工程改造枯草芽孢杆菌生产氨基葡萄糖奠定了基础。本发明提供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构建方法简单,便于使用,具有很好地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敲除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根据NCBI上公布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购自美国典型微生物保藏中心,ATCCNo. 27370)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上下游序列,设计敲除框同源臂扩增引物,左臂上下游引物分别为nagP-L-F:5’ -AATGAGATGCCTGTGTCGGAATA-3’ 和 nagP-L-R 5’ -TCCTGTGTGAAATTGTTATCCGCTCATCCACTCTCCAAACGAGTTGATAC-3’ ;右臂上下游引物分别为nagP-R-F:5, -ACGTCGTGACTGGGAAAACCCTGGCCGCGGTCTTAACCGGGTTA-3,和 nagP-R-R: 5,-TACGACAACGCCCAGCTTC-3 ’。运用上述引物从枯草芽孢杆菌(Baci I Iussubtilis 168)基因组中扩增敲除框中包含的左臂和右臂。根据NCBI上公布的p7Z6质粒序列(南京农业大学,闻新博士惠赠,NCBI accession no. EU541492),设计引物,扩增博来霉素抗性基因(zeo),上下游引物分别为nagP-Z_F:5’ -GTATCAACTCGTTTGGAGAGTGGATAGCGGATAACAATTTCACACAGG-3’ 和 nagP-Z-R:5,-TAAAGATAACCCGGTTAAGACCGCGGCCAGGGTTTTCCCAGTCAC-3,。通过融合 PCR 方法,将敲除框左、右臂及抗性基因融合为敲除框。通过测序确认nagP敲除框构建成功。实施例2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构建将构建好的敲除框转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通过博来霉素抗性平板筛选、菌落PCR验证,确认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敲除成功,得到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SGNl。根据NCBI上公布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购自美国典型微生物保藏中心,编号ATCC204508)中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GNA1),设计引物 GNAl-F :5’ -GGGGTACCATTATAGGTAAGAGAGGAATGTACACATGAGCTTACCCGATGGATTTTATA-3’,GNAl-R :5’ -CCCAAGCTTCTATTTTCTAATTTGCATTTCCACG-3’。使用上述引物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基因组中扩增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GNA1)。扩增片段经KpnI和HIndIII双酶切后连接至pP43NMK表达载体(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张晓舟博士惠赠)。酶切验证并测序,确认重组质粒PP43-GNA1构建成功。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pP43-GNAl转化枯草芽孢杆菌BSGNl。采用GNAl-F及GNAl-R引物挑选转化子进行菌落PCR,出现480bp条带,验证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构建成功。
实施例3发酵生产乙酰氨基葡萄糖将37° C、200rpm下培养12h的种子以5%的接种量转入发酵培养基,于37° C、200rpm条件下培养30h。发酵30h,发酵上清液中乙酰氨基葡萄糖含量达到415mg/L。通过敲除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并且在已敲除nagP宿主中过量表达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GNA1),实现了乙酰氨基葡萄糖在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胞外产量的提闻。
权利要求
1.一种高产乙酰氨基葡萄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是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S288C中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GNAl克隆到枯草芽孢杆菌,同时敲除该枯草芽孢杆菌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构建而成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如NCBI-Gene ID:850529所示,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如NCBI-GeneID :938807 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将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P43NMK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Baci IIussubti Iisl68ο
5.权利要求I所述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敲除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 构建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敲除框,通过同源重组将敲除框中的博来霉素抗性基因zeo替代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基因组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 ; 2)构建产乙酰氨基葡萄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克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的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连接到质粒PP43NMK上;将重组质粒转化已敲除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枯草芽孢杆菌,得到产乙酰氨基葡萄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6.应用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方法,将37° C、200rpm下培养12h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以5%的接种量转入发酵培养基,于37° C、200rpm条件下发酵30h。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乙酰氨基葡萄糖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属于遗传工程领域。本发明是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8)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同源重组敲除乙酰氨基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agP),阻断了宿主菌从胞外转运乙酰氨基葡萄糖至胞内途径。在已敲除nagP的宿主菌内,过量表达来源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的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编码基因(GNA1),加强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途径,提高了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中乙酰氨基葡萄糖的产量,达到415mg/L,为进一步代谢工程改造枯草芽孢杆菌生产氨基葡萄糖奠定了基础。
文档编号C12N1/21GK102978149SQ20121057024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陈坚, 堵国成, 刘龙, 李江华, 刘延峰 申请人:江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