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药物组方及其制备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85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白癜风的药物组方及其制备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具体说是由花椒、花椒与补骨脂配伍经提取 制备而成的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背景技术
白癜风是一种后发性的局限性皮肤色素脱失症,是由于皮肤局部色素障碍、 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减退,使表皮明显缺少黑色素细胞, 致使皮肤色素脱失而致。白癜风虽然不影响患者的健康,也无痛苦的症状,但由 于它常发生在面部等暴露部位,而影响美观,使患者常感苦恼,严重时可遍及全 身,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白癜风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无明确定 论,较多学者倾向于白癜风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原发皮肤色素脱失症,是由 于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减退、丧失而引起的。具体分为
以下几种学说。(l)遗传学说各地报道有3%~40%患者有阳性家族使。1992 年Bhatta等对白癜风的遗传性质的研究,提示该病的多基因性质。1993年 Majumder等报道了白癜风的家族凑集模式,提出遗传因素对本病的产生起着 必定的作用。1994年Nath等进行白癜风遗传模式的风行病学研究,认为系多 条染色体上不持续的多位点隐性等到位基因的相互上位作用(即不同位点基 因的相互作用,使得一个遗传性状因另一个遗传性状在其上面的迭合而未浮 现)。(2)神经因子学说白癜风皮损可在精力紧张时产生或扩大,提示神经 因子在发病中起作用。实验研究证实,去甲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 碱、褪黑激素等在体外能使两栖类和鱼类的黑素细胞变白。有人推测,黑素 细胞产生黑素能力减退,是由于其周围神经化学物质增长,使酪氨酸酶活性 减低的成果。神经组织学研究证明,白斑皮肤神经末梢有退行性变更,组织 化学检査白斑皮肤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也有实验证实皮损处皮肤胆碱能活性 增长而肾上腺素能活性不足。临床见到的节段型白癜风的皮损沿神经呈节段 性散布,白癜风病人常伴发植物神经功效率乱和白斑部皮肤出汗异常现象, 均符合神经化学因子学说。交感神经高兴性增高,可能导致退黑激素等介质 的释放增长,使黑素合成减少。早期白癜风皮损Merkel细胞消散也支撑神经因素的作用。(3)免疫学说白癜风患者常产生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甲状腺
功效亢进、甲状腺炎、糖尿病、恶性贫血、Addison病、斑禿、晕痣、溃疡性 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但有学者经统计分析认为均与甲状腺 疾病有关。白癜风病人存在着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不同实验证实白癜 风皮损中D3+、 CD4+、 CD8+T细胞明显增长,而外周血TH细胞减少,TS细胞 增长。患者血清中可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国外有报告一半以上病人血中可测 到一种以上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及抗核抗体等。但 最直接的证据是抗黑素细胞的循环抗体。患者血清中可测到特异性抗黑素细 胞抗体,阳性率达50%~93%,且其滴度与病情相干。
白癜风在中医文献中又称"白癜",或"白驳风"。早在帛书《五十二 病方》中即有对本病的描述,并将它形容为"白毋腠"。《素问.风论篇》曰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久而血瘀,皮肤失养变白而成此
病。《诸病源侯论》谓"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血色不同,
亦不痒痛,谓之白癜"此亦是由"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明确 阐明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外科真铨》也有"白驳风......,其色驳白,形如云
片,亦无痛痒"的记载。《医学金鉴.外科心法》指出"此症自面及颈项,肉
色忽然变白,状类癍点,并不痒痛。若因循日久,甚至延及全身。由风邪相 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近代医家在继承其学说的同时,又有了新发展,提
出了本病发病的三大看法 一是肝郁致病论;二是血瘀致病论;三是脏腑功 能失调病论。
中医学一般认为白癜风的发病机理在于体内风邪炽盛,发之于表而生。 白癜风的病机在于风邪内袭,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血瘀则脏腑 功能失调;加之其风邪炽盛,易生寒邪,寒凝血脉,血不养肤,以上病机导 致皮肤失荣、失养,终致此病,欲愈,须扶正也。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 的白斑,色白如瓷,与周围皮肤黑白分明,极其难看。有时白斑静止不动, 有时又突然发作,迅速增多,变化莫测。此即中医学所谓"风善行而数变" 也。
白癜风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对于这种顽固性疾病,中医中药有很大优势,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补骨脂为代表的呋喃香豆素是目前常用的光敏剂,其 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主要是(1)吸收290mn 380nm紫外线,这种光敏反应破 坏了皮肤中巯基化合物,解除其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激活酪氨酸激酶,催化黑 色素生成;(2)刺激色质形成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作用于促黑素细胞生长因子,使表皮或毛囊中剩余的黑素细胞增殖;(3)消除黑素细胞膜上的白癜风相关黑素 细胞抗体的表达,消除减少表皮的郎格罕细胞,阻断对黑素细胞的细胞毒反应。 白癜风虽然是一种皮肤病,但无论是西医学,还是中医学,都认为白癜风的 发病机理在于体内。西医学认为,白癜风与遗传有关,属于多基因遗传,即 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非常复杂,是否发病与外界环境刺激有密切关 系。事实上,临床上白癜风的发病正是如此。
用补骨脂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国外主要用药有敏白灵片,由法国康密迪加 大药厂生产,主要成分为补骨脂提取物8-M0P,总有效率为70.4%左右,该剂有 胃肠道反应及暂时性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国内主要采用补骨脂单药制剂,或补 骨脂配伍其他中药制成的酊剂使用,如补骨脂酊由30g补骨脂加100ml75X的酒精 配置而成;复方卡力孜然酊由补骨脂、驱虫斑鸠菊、何首乌、当归等配制而成。 也有用中药加口服皮质激素或外用激素治疗,它们疗效均欠理想,毒副作用较明 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而且应用范 围广泛的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治疗白癜风的二首配方, 一是花椒单味,称重量
后用纱布袋膨松装好置专用浸渍缸或罐中,加50%-90%医用乙醇淹没,加盖密封, 浸渍1周,收集渗滤液;用乙醇调整渗滤液至50% (按克/100毫升计),分装于喷 雾瓶中,密封,即得花椒酊剂成品。二是花椒和补骨脂复方,按重量比分别取花 椒1. 5份和补骨脂1份,将花椒和补骨脂混匀并膨松装入纱布袋置专用浸渍缸或 罐中,加50%-90%医用乙醇淹没,加盖密封,浸渍1周,收集渗滤液;用乙醇调整 渗滤液至50% (按克/100毫升计),分装于喷雾瓶中,密封,即得花椒复方酊剂成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 Zucc.或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肾 经。花椒是重要的食用香辛料,其果实、叶子中均含有精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 料之一,花椒也属于中国传统的有较高价值的中药,其用药历史悠久,历代本草 均有记载。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载,花椒"味辛、温,主治风邪 气,温中,除寒痹,坚齿明目,逐下气"。《本草纲目》云"椒,纯阳之物, 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症"。从这些记载可知,花椒主要具 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目前,在中医临床研究及应用中用于脘腹冷痛, 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用治湿疹瘙痒。
具体实施方案
一是花椒单味,称重量后用纱布袋膨松装好置专用浸渍缸或罐中,加50%-90% 医用乙醇淹没,加盖密封,浸渍1周,收集渗滤液;用乙醇调整渗滤液至50% (按 克/100毫升计),分装于喷雾瓶中,密封,即得花椒酊剂成品。二是花椒和补骨脂 复方,按重量比分别取花椒1.5份和补骨脂1份,将花椒和补骨脂混匀并膨松装 入纱布袋置专用浸渍缸或罐中,加50%-90%医用乙醇淹没,加盖密封,浸渍1周, 收集渗滤液;用乙醇调整渗滤液至50% (按克/100毫升计),分装于喷雾瓶中,密 封,即得花椒复方酊剂成品。以上两种酊剂都可以很好地治疗白癜风,且对正常 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作用,无致敏性,使用安全可靠。且酊剂直接涂抹于患处, 直接作用于靶部位,使其更有效地进行光敏作用,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
附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白癜风疗效资料 1 动物实验研究
1.1局部刺激试验对豚鼠局部一次或多次使用本发明后,观察皮肤对制剂刺激 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 一次用药后l、 12、 24、 48、 72小时对正常和破损皮肤的 刺激分值均<0.5,证明本品对正常和破损皮肤无刺激作用,与空白液无统计学差 别,证明本药物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对正常和破损皮肤多次用药(7天),于末次 用药后的l、 12、 24、 48小时观察用药局部的反应,观察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 出现刺激作用,各组刺激评分强度分值均<0.5,即无刺激性。 1.2皮肤过敏试验将白色豚鼠分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本发明花椒组、花椒 +补骨脂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通过其皮肤接触本酊剂后,观察动物 局部皮肤。空白组、花椒组和花椒+补骨脂组在激发接触完整皮肤6小时后,即刻 观察24、 48、 72小时均无红斑和水肿发生,动物表现正常,无烦躁不安,抓鼻等 症状。阳性对照组则在激发接触完整皮肤6小时后,即刻观察24、 48、 72小时均出 现了红斑和水肿发生,动物时有烦躁不安,抓鼻等症状。 结果表明本试药无致敏性,使用安全可靠。2 临床试验
2.1临床资料181例患者,均为我校附属医院门诊就诊者,且确诊为白癜风患者。
男112例,女69例;平均年龄38岁U4 72岁),平均病程3. 5年(1个月 21年)。 181例中局限型108例,散发型53例,节段型20例;病情处于静止期133例,进行期 48例。所有患者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系统治疗,2周内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紫外 线以及其他外用药治疗。18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和白斑面积大小分为对照组56例, 花椒酊剂试验组64例和花椒复方酊剂61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皮损 面积方面具有可比性。
2.2用药方法及疗程试验组每日早晚净肤后外涂本发明酊剂,连续四周为一疗 程,连续用药2-3个疗程;对照组每日早上使用1%吡美莫司乳膏(商品名爱宁达), 按照说明书使用。3个月判定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如治疗中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则即刻终止试验。
2.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文献制定。 白癜风疗效标准判定标准如下。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色。
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50%。 有效白斑部分縮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50%。
无效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 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
2.4结果见表l。
表l两组白癜风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P*
对照组56218171966. 1
花椒酊剂64525231182.8<0. 05
花椒复方61622231083. 6<0. 05
'说明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
经临床随机对照治疗观察,本试药对白癜风的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总有效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证明本试药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用药期间未 发现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
1、两种治疗白癜风的药物,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提取制剂而成,其特征是该药物由单味花椒、花椒和补骨脂组成复方配置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其特征是采用常规工艺方法制成酊剂。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药及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花椒单味,称重量后用纱布袋膨松装好置专用浸渍缸或罐中,加50%-90%医用乙醇淹没,加盖密封,浸 渍1周,收集渗滤液;用乙醇调整渗滤液至50% (按克/100毫升计),分装于喷雾瓶中, 密封,即得花椒酊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花椒和补骨脂复方,按重量比分别取花椒1. 5份和补骨脂1份,将花椒和补骨脂混匀并膨松装入纱布袋置专用 浸渍缸或罐中,加50%-90%医用乙醇淹没,加盖密封,浸渍1周,收集渗滤液;用乙醇调 整渗滤液至50% (按克/100毫升计),分装于喷雾瓶中,密封,即得花椒复方酊剂成品;。
5、 根据权利2、 3、 4所述方法,制得酊剂用于治疗白癜风,其使用方法为局部涂抹, 一日 l-2次,四周为一疗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治疗白癜风的药物组方及其制备技术,属于中药制备工艺领域。由天然中药为原料提取制备而成,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是花椒单味,称重量后用纱布袋膨松装好置专用浸渍缸或罐中,加50%-90%医用乙醇淹没,加盖密封,浸渍1周,收集渗滤液;用乙醇调整渗滤液至50%(按克/100毫升计),分装于喷雾瓶中,密封,即得花椒酊剂成品。二是花椒和补骨脂复方,按重量比分别取花椒1.5份和补骨脂1份,将花椒和补骨脂混匀并膨松装入纱布袋置专用浸渍缸或罐中,加50%-90%医用乙醇淹没,加盖密封,浸渍1周,收集渗滤液;用乙醇调整渗滤液至50%,分装密封,即得花椒复方酊剂成品。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试药具有治疗轻中度白癜风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K36/758GK101485770SQ200910021199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9日
发明者孙纪元, 倩 杨, 王四旺, 谢艳华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