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323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具体属于一种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一种辅助元件,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增强车轮与地面附着性能,减少因惯性力引起的车身侧倾变化,从而提 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目前,在客车悬架系统的设计中大部分减振器的固定方式是减振器的 上下端各通过一各支架分别固定在车架和车桥上,然后通过销紧固。在这种固定结构中,固 定在车桥上的支架通常需要开模,这使得零件的制作成本增加,加工工艺复杂,并且处理不 好就容易造成支架或固定销的断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 减少辅助部件的数量,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固定结构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所述减振器下端固定连接 在板簧总成上,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所述减振器下端固 定连接在板簧总成上,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上;所述减振器的下端通过下销轴固定连接在 板簧总成上;所述减振器的上端通过上销轴固定连接在车架的支架上。本实用新型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所述减振器下端固 定连接在板簧总成上,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上;所述减振器的下端通过下销轴固定连接在 板簧总成上;所述减振器的上端通过上销轴固定连接在车架的支架上;所述下销轴为台阶 销;所述减振器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吊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减振器安装方式,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因下支架 是有一定弹性的板簧,尤其在颠坡路中,能够辅助减振器吸收一定能量,迅速衰减振动,不 但延长减振器使用寿命,而且减轻减振器支架与销轴的工作强度,提高悬架系统整体可靠 性;2.本实用新型利用一小段短板簧代替传统的减振器铸件下支架,减少了辅助部件 的数量,降低了生产采购成本,并且简化了加工工艺和安装工序,节省了工时,提高了工作 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0013]其中1为减振器;2为下销轴;3为板簧总成;4为车架;5为上销轴;6为支架;7 为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如
图1、图2所示,所述减振器1下端的吊耳7 中安装有下销轴2,所述下销轴2为台阶销,减振器1下端通过该下销轴2固定连接在板簧 总成3的弯折钢板上;所述减振器1上端的吊耳7中安装有上销轴5,通过该上销轴5减振 器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4纵梁上的支架6上。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减振器1的安装方式,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因下支架是 有一定弹性的板簧总成3,尤其在颠坡路中,能够辅助减振器1吸收一定能量,迅速衰减振 动,不但延长减振器1的使用寿命,而且减轻减振器支架与销轴的工作强度,提高悬架系统 整体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利用一小段短板簧代替传统的减振器铸件下支架,减少了辅助部 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采购成本,并且简化了加工工艺和安装工序,节省了工时,提高了工 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 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下端固定连接在板簧总成(3)上,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的下端 通过下销轴(2)固定连接在板簧总成(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的上端 通过上销轴(5)固定连接在车架(4)的支架(6)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销轴(2)为台阶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 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吊耳(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减振器固定结构,减振器的下端通过下销轴固定连接在板簧总成上;减振器的上端通过上销轴固定连接在车架的支架上;所述下销轴为台阶销;所述减振器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吊耳。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减振器安装方式,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因下支架是有一定弹性的板簧,尤其在颠簸路中,能够辅助减振器吸收一定能量,迅速衰减振动,不但延长减振器使用寿命,而且减轻减振器支架与销轴的工作强度,提高悬架系统整体可靠性;利用一小段短板簧代替传统的减振器铸件下支架,减少了辅助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采购成本,并且简化了加工工艺和安装工序,节省了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60G15/02GK201646297SQ20102017474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9日
发明者李文军 申请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