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结构和微通道,两种细胞分别固定在各自特定的细胞培养区域,细胞培养沾满培养区域后,加入药物,在显微镜下可以直观地研究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的对药物的反应,为大规模的药物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药物筛选等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克服药物筛选对实验者的损伤,科研工作者努力建立更类似于体内环境的培养体系,尽可能使体外环境与体内环境相吻合,从而使细胞间能相互沟通信息,相互支撑生长增殖,在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细胞共培养技术。细胞共培养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共同培养于同一环境中,由于其具有更好地反映体内环境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药物筛选研究中。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细胞培养逐渐成为研究人员实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其载体工具培养皿/培养瓶也逐步被大家所认可,成为了一种常规的实验耗材。虽然到目前为止,很多科学家认为培养皿/培养瓶的这种体外培养条件与体内生长环境有着显著的不同,但是由于没有更好的培养载体来改变这个现状,所以生物学家们也只能退而求次的默认这种情况的存在。常规的细胞培养皿很难完成多种细胞的共培养,因此,发展一种便捷、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多细胞培养技术,是药物筛选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已成为分析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其中最活跃的一支,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应用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检测平台,具有高通量、集成化、多重平行分析、便携式、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已经在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采用微流控芯片,在其表面制备微结构和微通道,依靠微通道中多层液体之间的层流效应驱动样品微流体,同时完成多种细胞的植入技术,目前在多种细胞共培养的应用领域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多种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能将多种细胞共同培养于同一环境中,能更真实地反映人体组织细胞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实验者加入新型药物,从而研究这种药物对细胞的影响,也有利于快速筛选新药的疗效和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结构和微通道,两种细胞分别固定在各自特定的细胞培养区域,细胞培养沾满培养区域后,加入药物,在显微镜下可以直观地研究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的对药物的反应,为大规模的药物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药物筛选等相关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操作步骤(I)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和绘制微流控芯片中各层芯片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图形。(2)通过微加工技术在各层微流控芯片基材表面和粘性薄膜上加工所需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包括样品池、废液池、微孔和微通道。(3)利用双层粘性薄膜,将各层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对齐、粘合、加压封合,组成两种细胞共培养的微流控芯片。(4)将细胞溶液从样品池加入,控制微流体的层流速度,将细胞植入到微流控芯片中的主微通道中。(5)完成细胞在微通道中的植入后,进行细胞的培养。(6)加入新型药物,研究药物对细胞的作用与影响。本发明中,研究细胞间作用的微流控芯片的芯片基材可以是PMMA、PC、PVC、C0C、铜、铝、不锈钢、硅片、玻璃圆片,也可是市售的各类普通CD光盘。本发明中,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的芯片和粘性薄膜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可以通过数控铣刻、激光刻蚀、LIGA技术、模塑法、热压法、化学腐蚀制备,也可用软刻蚀技术制备。本发明中,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是由两层芯片组成,各层芯片之间用粘性薄膜贴合,粘性薄膜可以是双层力致粘性薄膜,也可是普通双面胶薄膜。本发明中,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上样品溶液的驱动依靠液差产生的重力。本发明中,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的细胞植入是依靠微通道中多液流之间的层流现象完成的。本发明中,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在BSA蛋白表面修饰固定的微通道表面进行原位细胞固定与培养。本发明提出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实现了细胞的原位培养,降低了试剂与样品的用量,简化了细胞植入过程,高效地进行药物筛选,具有便携、经济、快速、高效的特点,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药物筛选等相关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1.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a.正常细胞溶液,b.生物试剂溶液,c.肿瘤细胞溶液,d.药物与细胞作用区域,e.废液孔。
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和绘制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的两层芯片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图形。利用数控CNC系统加工制备两层圆片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芯片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分别用自来水、蒸馏水清洗各层芯片,并用乙醇擦拭芯片表面残留的指纹、油溃等污溃。在双面胶薄膜上,用刻字机加工制备所需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将两层芯片小心对齐、粘合、加压封合,制成两种细胞共培养的微流控芯片。从左侧样品注入孔和右侧样品注入孔分别加入含正常细胞的细胞培养液,从中间样品注入孔中加入细胞培养液,控制左、中、右侧样品注入孔与废液池的液差高度,从而控制层流速度,使细胞溶液缓慢流经微通道,细胞因此吸附在用BSA蛋白修饰固定的微通道表面,从而完成两种细胞的同时植入,每隔12小时更换一次细胞培养液,待细胞培养布满培养区域后,从中间样品注入孔中加入药物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在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实施例2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和绘制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的两层芯片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图形。利用数控CNC系统加工制备两层圆片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芯片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分别用自来水、蒸馏水清洗各层芯片,并用乙醇擦拭芯片表面残留的指纹、油溃等污溃。在双面胶薄膜上,用刻字机加工制备所需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将两层芯片小心对齐、粘合、加压封合,制成多细胞共培养的微流控芯片。从左侧样品注入孔和右侧样品注入孔加入含正常细胞的细胞培养液,从中间样品注入孔中加入细胞培养液,控制左、中、右侧样品注入孔与废液池的液差高度,从而控制层流速度,使细胞溶液缓慢流经微通道,细胞因此吸附在用BSA蛋白修饰固定的微通道表面,从而完成两种细胞的同时植入,每隔12小时更换一次细胞培养液,待细胞培养布满培养区域后,从中间样品注入孔中加入药物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在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权利要求
1.ー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结构和微通道,两种细胞分别固定在各自特定的细胞培养区域,细胞培养沾满培养区域后,加入药物,在显微镜下可以直观地研究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的对药物的反应,为大規模的药物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药物筛选等相关领域。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作步骤如下 (1)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和绘制微流控芯片中各层芯片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图形。
(2)通过微加工技术在各层微流控芯片基材表面和粘性薄膜上加工所需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包括样品池、废液池、微孔和微通道。
(3)利用双层粘性薄膜,将各层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对齐、粘合、加压封合,组成两种细胞共培养的微流控芯片。
(4)将细胞溶液从样品池加入,控制微流体的层流速度,将细胞植入到微流控芯片中的主微通道中。
(5)完成细胞在微通道中的植入后,进行细胞的培养。
(6)加入新型药物,研究药物对细胞的作用与影响。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的核心功能器件是微流控芯片,此芯片以液差产生的重力作为样品微流体流动的驱动力,可以批量生产、多次利用、灵活设计与组装。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干,这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上的微结构和微通道是通过数控铣刻、激光刻蚀、LIGA技术、模塑法、热压法、化学腐蚀、软刻蚀技术的微加工方法在芯片基材表面制备,尺寸在微米级别。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是由两层芯片叠加而成,构成三维立体的微结构和微通道网络。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可以在ー块芯片上制作多组微结构和微通道,构成多组细胞培养单元,可同时进行多种药物的筛选,提高了単位时间的平行筛选能力。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在微通道表面进行BSA蛋白表面修饰后完成细胞的原位植入。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适合大規模的高效的药物筛选。
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可以直观地研究药物对细胞的作用与影响。
1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干,这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便于观察、设备简单、直接采样、样品和试剂用量小,平行筛选能力高、易与检测器连接、样品无需转移、样品交叉污染几率小,能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对人体组织细胞的作用与影响,有利于快速筛选新药的疗效和毒性,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药物筛选等相关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药物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结构和微通道,两种细胞分别固定在各自特定的细胞培养区域,细胞培养沾满培养区域后,加入药物,在显微镜下可以直观地研究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的对药物的反应,为大规模的药物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研究技术,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药物筛选等相关领域。该微流控芯片操作简单,实现了细胞的原位培养,降低了试剂与样品的用量,简化了细胞植入过程,高效地进行药物筛选,具有便携、经济、快速、高效的特点,为大规模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技术。
文档编号B01L3/00GK103041878SQ20121058707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沙俊 申请人: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