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8924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茶叶高收率地制备甜味、酽味和美味强而涩味少的茶类提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提供有将茶类饮料填充到罐或PET瓶等而成的商品,由于消费者对甜味的习惯,而得到了高度支持,产量不断增加。作为最近的趋势,正偏好美味和酽味强、涩味得到抑制的茶类饮料。在制备茶类提取物时,作为通过酶进行处理的方法,提出例如了如下方法合用原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提取茶叶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I);用鞣酸酶处理红茶叶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用果胶酶、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进行处理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浸溃于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或其混合酶的水溶液后干燥,然后于i0(Ti7(rc加热焙煎的谷茶(穀茶)制备法(参照专利文献4);通过粘结性淀粉和选自α-或β-淀粉酶、纤维素酶及蛋白酶的至少I种酶的混合物进行提取的速溶茶的制法(参照专利文献5);用鞣酸酶和至少一种细胞壁消化酶润湿红茶的叶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6);用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处理茶叶提取残渣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7);预先用鞣酸酶处理茶类的热水提取液后冷冻浓缩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8);使绿原酸酯酶作用于茶提取液从而制备浑浊少的茶类饮料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9);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蛋白酶和鞣酸酶存在下提取茶类原料(参照专利文献10);茶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含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原果胶酶的酶类,对茶叶进行酶分解提取处理(参照专利文献11);茶类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蛋白酶存在下用水提取茶叶,并进一步用蛋白酶处理制得的提取液(参照专利文献12);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茶类原料的提取时和/或提取后用葡糖淀粉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甘露聚糖酶、蔗糖酶或α-半乳糖苷酶等糖类分解酶进行酶分解处理(参照专利文献13);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绯红密孔菌iPycnoporus cocciflews)产生酶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或原果胶酶对茶类原料进行酶分解提取处理(参照专利文献14)等。但是,这新方法虽然在谋求改善甜味、酽味、美味等味觉,收率提高的目的下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茶的提取残渣中仍残存有细胞壁和蛋白质等有用成分,称不上是将其全部有效利用。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公昭46-179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公昭52-42877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公昭62-15175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昭57-47465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公平1-47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6 :日本特公平4-63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7 :日本专利第3157539号公报 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平5-328901号公报 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平11-308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10 :日本特开2003-144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11 :日本特开2003-210110号公报 专利文献12 :日本特开2008-67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13 :日本特开2008-86280号公报 专利文献14 :日本特开2008-1254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提取在现有的由茶叶进行的酶处理提取法中未完全分解、提取的源自茶叶的细胞壁成分,其结果可高收率地由茶叶制备富于甜味、酽味和美味且涩味少的茶类提取物的方法。解决课题的手段
认为茶叶中约含有43. 9%的碳水化合物(第5版食品成分表),其大半(茶叶中的约30%)为纤维素、果胶等细胞壁成分。因此,若分解该细胞壁成分,则预计可高收率地获得甜味强的茶类提取物。但是,虽然将纤维素酶或果胶酶作用于茶叶可获得某种程度的效果,但无法认为可完全利用细胞壁中的成分。因此,本发明人等进一步反复深入研究,结果此次令人惊奇地发现若向茶叶中添加淀粉酶、具有20000U/g以上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酶制剂和特定的纤维素酶(即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 I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进行提取,则源自茶叶的可溶性可溶性固体成分收率飞跃性地提高,并且生成蔗糖、纤维二糖、半乳糖醛酸等,制得的茶类提取物富于甜味、酽味、美味,从而完成本发明。因此,本发明提供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A)淀粉酶、(B)具有20000U/g以上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酶制剂和(C)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I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对茶类原料进行提取。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作为原料使用的茶类中,约40%质量 约75%质量可转换为可溶性固体成分,可使来自茶类原料的提取物收率大幅提高,制得的茶类提取物含有大量的葡萄糖、纤维二糖和半乳糖醛酸。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茶类提取物富于甜味、酽味和美味,通过添加到茶类饮料等中可赋予茶类饮料等甜味、酽味和美味或增强茶类饮料等的甜味、酽味和美味。另外,当通过茶类原料的酶处理制备本发明的茶类提取物时,随着酶处理的进行,酶处理中的粘度降低,变得松散,所以变得可容易地进行从酶处理浆中分离茶叶残渣的工序。具体而言,分离、过滤等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大幅缩短,可实现制备中的操作性的提高,由于操作时间的缩短也可获得降低制备费用的效果。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作为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用作原料的茶类,可列举出由属于茶科常绿树的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0. Kuntze)的芽、叶、莖等制得的生叶,经制茶而成的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发酵茶。作为不发酵茶,例如可列举出煎茶、粗茶、焙茶、玉露、盖茶、天茶等蒸制的不发酵茶、或嬉野茶、青柳茶、各种中国茶等釜炒茶等不发酵茶;作为半发酵茶,例如可列举出包种茶、铁观音茶、乌龙茶等;作为发酵茶,例如可列举出红茶、普洱茶、阿波粗茶、岩茶等。另外,也可使用通过花使不发酵茶或半发酵茶加香而成的茶等。其中,从可制得具有新鲜、自然的香气和甜味、美味等的茶类提取物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绿茶、乌龙茶、茉莉花茶
坐寸ο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添加㈧淀粉酶、⑶具有20000U/g以上的多聚半乳糖醒酸酶活性的酶制剂和(C)特定的纤维素酶(即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I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对茶类原料进行提取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专利申请以前已知道将茶类原料用果胶酶处理进行提取的技术、将茶类原料用纤维素酶处理进行提取的技术以及将茶叶通过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组合处理进行提取的技术。但是,根据本发明,若向如上所述的茶类原料中添加淀粉酶、优选以相对于每Ig茶类原料使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800U以上的量的具有20000U/g以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酶制剂及特定的纤维素酶(即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I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进行提取处理,贝1J意外地出现茶叶原料(干燥茶叶)中约40%质量 约75%质量可溶化的令人惊讶的现象,而且随着细胞壁成分的分解,生成蔗糖、纤维二糖和半乳糖醛酸,甜味、酽味、美味等增强,可高收率地获得富于风味的茶类提取物。在本发明中用于酶处理的淀粉酶(A)是通过水解糖苷键将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转换为葡萄糖、麦芽糖和寡糖的酶。淀粉酶包含α -淀粉酶、β -淀粉酶、葡糖淀粉酶。α-淀粉酶是不规则地切断淀粉或糖原的α-1,4键,产生多糖乃至寡糖的酶。β_淀粉酶是将淀粉或糖原分解为麦芽糖的酶。葡糖淀粉酶是分解糖链非还原末端的α-1,4键产生葡萄糖的酶。在这些淀粉酶中,优选α-淀粉酶和葡糖淀粉酶,更优选葡糖淀粉酶,进一步优选合用α-淀粉酶和葡糖淀粉酶。认为由于α -淀粉酶不规则地切断淀粉或糖原的α _1,4键,进而由分子侧链的末端分离葡萄糖,所以易产生甜味强的葡萄糖。另外,葡糖淀粉酶是分解糖链非还原末端的α-1,4键产生葡萄糖的酶,若作用于含有淀粉质的植物原料,则生成甜味强的葡萄糖,所以增强甜味的效果大。就α -淀粉酶而言,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Biozyme (匕' 才Λ )(注册商标)F10SD、A、L、淀粉酶 S “Amano ( T -r / ) ”35G (以上均为 Amano Enzyme Inc. { r ^
7工 > -f -i A 社)制),Kokulase7—K' )(注册商标)(Mitsubishi-Kagaku FoodsCorporation (三菱化学7 —文社)制),Sumizyme ( ^ ^ ^ 一 Λ )(注册商标)L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Crystase ( ^ 4 >夕一七、)(注册商标)L1、P8、SD80、T10S、-夕欠' > SD-A, ^ ^ > L (以上均为大和化成社制),Biotex (匕' 才f '乂夕7 ) L#3000、TS、
Spitase ( 7 匕。夕--tf ) HS、CP-40FG、XP-404 (以上均为 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
(t 方七夕 A 亍 '7 夕 7 社)制),Grindamyl (夕'' ')> F T ^ )(注册商标)A (DaniscoJapan Ltd.(夕'二 7 2 '7' \ >' >社)制),BAN、Fungamyl ( 7 r > ^ ^ )(注册商标)、Termamyl (夕一i ^ ^ )(注册商标)、Novamyl ( ^ ;s^ )(注册商标)、Maltogenase
(■ 卟卜 y' 于--1£ )(注册商标)、Liquozyme Supra ( 'J ^ Ψ一 7。9)、Stainzyme
{ 7- r λ > -ψ 4 A)(注册商标)、Aquazym ( 7 ^ 7 vT λ A)、Thermozyme (寸一壬吁彳Λ )(注册商标)、Duramyl ( r' Λ 7 ^ ^ )(注册商标)(以上均为 Novozymes JapanLtd. ( y -i 文' 夕\ >社)制),7夕夕S 9 —七' (注册商标)30、50、10L、液化酶
6T、液化酶、Liquifase ( 1J "i 7 r--tf ) L45 (以上均为 HBI Enzymes Inc.(工彳子
匕'4 7 4 社)制),VERON AX、GX、M4、ELS (以上均为樋口商会社制),Uniase (二二 7* —七' )(注册商标)BM-8 (Yakult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 , Ltd. ( Y 夕卟卜薬品工業社)制),9 夕夕一七'、9 夕夕一七' RCS, SVA,Magnax卞)Jff-121, Sumizyme(注册商标)A-10、AS(以上均为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Softergen {V(注
册商标)3H (Taisho Technos Co. , Ltd.(夕彳'>3 々亍夕社)制),Spezyme ( ^ ^ -Ψ yI -^ )(注册商标)AA、FRED、匕。Λ 7 夕一 OxAm、ST (以上均为 Genencor Kyowa Co.,Ltd. ( 'y' 工才、> 2 τ* 協和社)制),《 1 '7 vT λ A (注册商标)Ρ500 (Nihon SiberHegnerK. K.(日本、夕'' 于一社)制)等。另外,就葡糖淀粉酶而言,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7力々(注册商标)SG、Gluczym ( ^' A ^ ψ 4 ^ )(注册商标)AF6、Gluczym (注册商标)NL4. 2、造酒用葡糖淀粉酶“Amano”SD (以上均为 Amano Enzyme Inc.(天野工 > 开' ^ &社)制),G0D0-ANGH(合同酒精社制),Kokulase (注册商标)G2、Kokulase (注册商标)M (以上均为Mitsubishi-Kagaku Foods Corporation 制),Optidex (才 7。f 于.' '7 7 ) L (GenencorKyowa Co. , Ltd.制),Sumizyme (注册商标)、Sumizyme (注册商标)SG (以上均为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Glucozyme ( ^ ^ 一 A )(注册商标)#20000 (Nagase ChemtexCorporation 制),AMG、寸 ^ ^ 一一(以上均为 Novozymes Japan Ltd.制),Glutase (夕'A 夕一七')AN (HBI Enzymes Inc.制),Uniase (注册商标)K、Uniase (注册商标)2K、Uniase (注册商标)30、Uniase (注册商标)60F (以上均为 Yakult PharmaceuticalIndustry Co. , Ltd.制),Magnax ( ^ t 'y 9 7·)(注册商标)JW-201 (洛东化成工业社制),Grindamyl (注册商标)AG (Danisco Japan Ltd.制)等。上述淀粉酶可分别单独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另外,这些淀粉酶以茶类原料的质量为基准可在通常约O. 01%质量 约1%质量、优选约O. 1%质量 约O. 5%质量的范围内使用。另外,在遵照本发明的酶处理中,通过以相对于每Ig茶类原料使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通常800U以上、优选1000U 10000U、更优选1500U 5000U的量添加具有20000U/g以上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酶制剂(B)进行提取处理,可有效分解茶叶组织,增加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效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果胶酶的一种。通常被分类为果胶酶的酶包含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裂合酶和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为水解果胶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主链的α-1,4键的酶,果胶裂合酶为通过β_消除反应分解果胶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主链的α-1,4键的酶,果胶甲酯酶为水解果胶中的甲酯的酶。果胶酶是被定位在破坏植物组织的酶族的中心的酶,如上所述,在本专利申请前已知道将茶类原料用果胶酶处理进行提取的技术。但是,即使按照通常的添加量使用目前的例如上述专利文献等记载的果胶酶对茶类原料进行酶处理,仍无法认为能够充分进行茶类细胞组织的分解。因此,在研究果胶酶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裂合酶、果胶甲酯酶中哪一种酶对茶类细胞组织特别有效时发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在单独使用下仍有效,而且通过使用具有比目前所使用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更高的活性单位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可使细胞组织充分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是根据Somogyi-Nelson法(y 年'一才、;/ >法)(j. Biol. Chem. 153,375-380,1994 年),以多聚半乳糖醛酸水溶液为底物使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发生作用,通过采用比色法定量作为酶反应生成物的还原糖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I单位酶(IU)意味着I分钟内生成I μ mol半乳糖醛酸的酶量。作为上述果胶酶,可列举出作为市售品的例如果胶酶PL “Amano”、果胶酶G “Amano” (以上均为Amano Enzyme Inc.制),果胶酶-GODO (合同酒精社制),Sucrase
(^ 7--K' )(注册商标)A、N、S (以上均为 Mitsubishi-Kagaku Foods Corporation
制),Sumizyme (注册商标)AP-2、SPC、SPG、MC、PX、液态 Sumizyme AP-2 (以上均为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果胶酶 XP_534 (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 制),Pectinex ( 夕 f木'γ夕A )(注册商标)、Pectinex Ultra ( 夕子木'7夕7々卟卜9) SP_L、Ultrazyme(々 A 卜 9 廿 4 A )(注册商标)、Vinozym ( y Ψ - ^ )(注册商标)>Citorozym ( 卜口^ )(注册商标)、Peelzym (匕° 一 >开' ^ Λ )(注册商标)(以上均为Novo NordiskBioindustry Ltd. { J ^ r ^ 7- >7 λ 才 1 > 夕' 7 卜 1J 一社)制),Cellulosin (七> 口-> > )(注册商标)PC5、PE60, PEL、可溶性果胶酶T (以上均为HBI Enzymes Inc.制)、果胶酶 SS、果胶酶 HL (以上均为 Yakult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 , Ltd.制)等。其中,作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特别高的果胶酶,例如可列举出Sumizyme AP_2、SPC、SPG (以上均为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通常的市售果胶酶制剂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通常为500U/g 约20000U/g左右。因此,为相对于Ig的茶叶原料添加800U,必须相对于Ig的茶叶原料添加O. 04g I. 6g的大量果胶酶制剂。此时,若相对于Ig茶类原料添加O. 06g以上、特别是O. OSg以上的酶制剂量,则赋形剂或其它成分会对茶类提取液有强烈的影响,出现制得的茶类提取物的味道变淡、或赋予其不同于茶的不自然的甜味、产生杂味等对味道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因此,可直接使用具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本身就在20000U/g以上的高活性的果胶酶,但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不足20000U/g的果胶酶制剂的情况下,例如有必要通过水互溶性有机溶剂(丙酮、乙醇等)沉淀、等电点沉淀、超滤、凝胶过滤等将该酶制剂纯化,回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20000U/g以上的组分进行使用。此外,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若除添加淀粉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外,添加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 I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进行提取,则来自茶叶原料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收率飞跃性地提高,具体而言会产生在茶叶原料(干燥茶叶)中约40%质量 约75%质量可溶的令人惊讶的现象,而且可获得如下显著效果随着细胞壁成分的分解,生成大量的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和纤维二糖,随着它们的增加,美味、甜味、酽味等增强,可高收率地获得富于风味的茶类提取物。作为上述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 I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例如可列举出Cellulosin (注册商标)T3 (HBIEnzymes Inc.制),Sumizyme (注册商标)CS、C (以上均为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纤维素酶 SS (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 制)、Sucrase (注册商标)C (Mitsubishi-KagakuFoods Corporation 制)等。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的使用量由于效价等而不同,无法一概而论,但可例示出相对于每Ig茶类原料在通常约O. IlT约200U、优选约O. 5Γ约100U、更优选约1U 约50U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中,可在本妨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一步合用半纤维素酶、原果胶酶、葡糖淀粉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α -半乳糖苷酶等其它糖质分解酶。茶类原料中通常含有广3%左右的蔗糖。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由于淀粉酶的作用使所述蔗糖分解,葡萄糖增加,但此时若蔗糖通过蔗糖酶的作用被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则导致甜味略有降低。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用于酶处理的酶活性中实质上不含蔗糖酶活性。由于市售的酶制剂也含有其它酶活性,因此所使用的酶制剂中实质上是否含有蔗糖酶活性的判断可如下进行通过以蔗糖为底物使之发生作用,通过葡萄糖试纸等进行判定。另夕卜,在实际使用中也可通过提取液中是否残存蔗糖来判断。 若示出制备本发明的茶类提取物的一个实施方式,则如下所示
相对于I重量份的茶类原料,准备4质量份 40质量份的水和根据溶解有茶类原料的0. 1%质量 1%质量的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钠的溶液,向其中添加茶类原料,根据需要于约600C 约121°C杀菌约2秒 约20分钟,然后冷却。接着,添加淀粉酶、相对于每Ig茶叶为500U以上的多聚半乳糖醒酸酶和(c)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均勻混合,然后于20°C 约60°C进行约30分钟 约24小时酶处理。在酶处理后,于约60°C 约121°C进行约2秒 约20分钟的酶失活,然后冷却,采用离心分离、滤纸过滤等适宜的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由此可获得澄清的茶类提取物。制得的茶类提取物也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宜的浓缩手段制成浓缩液的形态。通过以上的酶处理提取,与完全不进行酶处理的茶类提取物相比,茶类原料的细胞组织分解,生成大量的葡萄糖、纤维二糖和半乳糖醛酸,在作为原料使用的茶类中,可将约40%质量 约75%质量转换为可溶性固体成分。根据上述方法,来自茶类原料的固体成分收率、葡萄糖收率、纤维二糖收率和半乳糖醛酸收率均增加,结果可获得以下富于甜味、酽味、美味的茶类提取物(a)葡萄糖/鞣质的质量比为0. 3^1.8, (b)半乳糖醛酸/鞣质的质量比为0.06、. 6,且(c)纤维二糖/鞣质的质量比为0. 08、. 8的茶类提取物;优选为(a)葡萄糖/鞣质的质量比为0. Π. 5,(b)半乳糖醛酸/鞣质的质量比为0. 08、. 5,且(c)纤维二糖/鞣质的质量比为0. 1(Γ0. 6的茶类提取物;更优选为(a)葡萄糖/鞣质的质量比为0. 5^1. 2,(b)半乳糖醛酸/鞣质的质量比为0.广0.4,且(c)纤维二糖/鞣质的质量比为0. IfO. 4。众所周知,匍萄糖具有良好的甜味,在对茶的甜味做出贡献的同时还具有掩蔽儿茶素等所具有的苦涩味的作用。另外,半乳糖醛酸由于具有像抹茶等高级茶那样的粘稠、清爽的酸味,所以推测其具有掩蔽苦涩味、掩蔽异臭、赋予粘稠感等作用,就本发明的茶类提取物的甜味、酽味、美味等而言,推测半乳糖醛酸的增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此外,众所周知纤维二糖除具有微弱的甜味外,还具有掩蔽酸味、掩蔽苦味、掩蔽异臭、赋予粘稠感(^ 一感)等作用,就根据本发明制得的茶类提取物的甜味、酽味、美味等而言,推测纤维二糖的增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发明的茶类提取物也可根据需要通过在填充到容器中后或填充前进行加热杀菌制成可长期保存的状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茶类提取物通常可直接以液态使用,但也可根据需要向该提取物中添加糊精、化工淀粉、环糊精、阿拉伯胶等赋形剂制成粉末状。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 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实施例参考例I多聚半乳糖醒酸酶活性的测定(Somogyi-Nelson法(y ¥—才、A 乂>法)参照 J. Biol. Chem. 153,375-380,1994 年)
向O. 9ml的含有1%多聚半乳糖醛酸的50mM醋酸缓冲液(pH4. 5)中添加O. Iml的酶溶液的适当(恰当)稀释液。于45°C使上述混合溶液反应适当(恰当)时间,然后于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使酶失活,冰冷,制成反应液。向O. 3ml的反应液中加入O. 3ml的Somogyi铜试剂,于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冰冷,加入O. 3ml的Nelson试剂,用试管混合器充分搅拌,进一步加入3ml的离子交换水,用试管混合器充分搅拌。在9000转下用离心分离机将该溶液处理3分钟,测定上清液在500nm下的吸光度(Abs.)。另一方面,使用预先将上述酶溶液的适当(恰当)稀释液加热失活得到的溶液,进行与上述完全相同的操作,作为空白吸光度。根据使用的酶浓度、酶反应时间、吸光度计算出Ig酶在I分钟内生成的半乳聚糖酸的μ mol数,作为每Ig酶的单位⑶。测定的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测定值
Cellulosin PE60 (HBI Enzymes Inc.制)20600U/g Sumizyme AP2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12400U/g Sumizyme MC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1690U/g
Sucrase N (Mitsubishi-Kagaku Foods Corporation 制)4550U/go参考例2
将IOOg的Sumizyme AP2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12400U/g)溶于IOOOg的离子交换水,用Vivaflow ( if K 7 口一)(注册商标)5OVFO5P2 (分离分子量 3O, 000 :Sartorius Co. , Ltd.(廿 > 卜1J 々 ^ 社)制)进行超滤浓缩,回收30ml的未通过部分,进一步冷冻干燥,制得参考品2 (12. Og :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86500U/g)。实施例I
向将O. 6g的抗坏血酸钠溶于900g的软水所得到的溶液中添加IOOg的乌龙茶叶(二级水仙(Y-302):用混合器将福建省产茶叶粉碎得到的原料),于80°C杀菌5分钟,冷却至45°C。向其中加入2. Og的Sumizyme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的葡糖淀粉酶)、2· 4g的参考品2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2076U)和0.25g的Sumizyme C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的源自长梗木霉的纤维素酶1500U/g),搅拌15分钟。然后,于40°C进行8小时酶处理。在酶处理后,于90°C杀菌10分钟,然后冷却至30°C,用干布除去茶叶残渣固体物,然后使用在No. 2滤纸(8cm)上预先涂布IOg纤维素粉末的奴采过滤器,在一定压力下进行抽滤(减压度13. 33KPa),得到834g的澄清的提取液(过滤所需要时间为3分21秒)。将该提取液减压浓缩,制得Bx35°的浓缩液。将该浓缩液于95°C加热杀菌30秒,填充到密闭容器中,然后迅速冷却至常温,制得本发明品I的乌龙茶提取物(157. Ig)。实施例2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2. Og的Gluczym AF6 (Amano Enzyme Inc.制的葡糖淀粉酶)代替2. Og的Sumizyme,使用O. 25g的Cellulosin (注册商标)T3 (工4 ^ ^ ^ 7 4社制的源自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2600U/g)代替O. 25g的Sumizyme C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4分03秒),制得本发明品2 (158. Sg)。实施例3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2. Og的Sumizyme AS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的α -淀粉酶)代替 2. Og 的 Sumizyme,使用 O. 25g 的纤维素酶 SS (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 制的源自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代替O. 25g的Sumizyme C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4分24秒),制得本发明品3 (154. 3g)。实施例4
除了在实施例I中添加2. Og的Crystase P8 (Amano Enzyme Inc.制的α-淀粉酶)代替2. Og的Sumizyme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4分56秒),制得本发明品4 (158. 5g)。实施例5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2. Og的Sumizyme L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的α -淀粉酶)代替 2. Og 的 Sumizyme,使用 Sucrase C (Mitsubishi-Kagaku Foods Corporation 制的源自长梗木霉的纤维素酶3000U/g)代替0. 25g的Sumizyme C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4分36秒),制得本发明品5 (156. 2g)。实施例6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2. 5g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 515U/g)的 Cellulosin PE60 (HBI Enzymes Inc.制)代替参考品 2 (2. 4g)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4分47秒),制得本发明品6(155. 7g)。实施例7
除了在实施例I中将参考品2的使用量用0. Sg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692U)代替2. 4g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4分58秒),制得本发明品7 (143. 4g)。参考例3
将150g (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醒酸酶活性1690U/g)的Sumizyme MC(新日本化学社制)溶于1500g的离子交换水,洗净,通过离心分离(4,500Xg、5分钟)回收沉淀部分,进一步冷冻干燥,制得参考品3 (9. Sg,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20770U/g)。实施例8
除了在实施例I中添加9. 7g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2015U)的参考品3代替参考品2 (2. 4g)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4分29秒),制得本发明品8 (153. 2)。参考例4
将IOOg (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醒酸酶活性4550U/g)的Sucrase N(Mitsubishi-Kagaku Foods Corporation 制)溶于 IOOOg 的离子交换水,用 Vivaflow (匕K7 口一)(注册商标)50VF05P2 (分离分子量 30,000 :Sartorius Co.,Ltd.(廿斤卜U々7社)制)进行超滤浓缩,回收25ml的未通过部分,进一步冷冻干燥,制得参考品4(10. 0g,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32,000U/g)。实施例9
除了在实施例I中添加6. 24g的参考品4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1997U/g)代替参考品2 (2. 4g)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4分45秒),制得本发明品9 (156. 7g)。实施例10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IOOg的铁观音(三级铁观音(K-103):用混合器将福建省产茶叶粉碎得到的原料)代替IOOg的乌龙茶叶(二级水仙(Y-302):用混合器将福建省产茶叶粉碎得到的原料)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3分54秒),制得本发明品10 (158. 9g)。实施例11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IOOg的绿茶叶(中国产蒸青制法)代替IOOg的乌龙茶叶(Y-302 :用混合器将福建省产茶叶粉碎得到的原料)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4分43秒),制得本发明品11 (213. 2g)。比较例I
除了在实施例I中完全不使用酶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12分13秒),制得比较品I (87. 8g)。比较例2
除了在实施例10中完全不使用酶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0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11分44秒),制得比较品2 (88. 5g)。比较例3
除了在实施例11中完全不使用酶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11分24秒),制得比较品3 (91. 4g)。比较例4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0. 25g的Cellulosin AC40 (HBI Enzymes Inc.制的源自黑曲霉的纤维素酶)代替0. 25g的Sumizyme C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7分13秒),制得比较品4 (134. Ig)。比较例5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0. 25g的纤维素酶T “Amano”4 (Amano Enzyme Inc.制)的源自绿色木霉的纤维素酶)代替0. 25g的Sumizyme C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7分26秒),制得比较品5 (137. 2g)。比较例6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0. 25g的纤维素酶XP425 (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制的源自绿色木霉的纤维素酶)代替O. 25g的Sumizyme C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7分55秒),制得比较品6 (134. 2g)。比较例7
除了在实施例 I 中使用 O. 25g 的 Cellulesnagase ( -t I- 一 ^ t 力'七)(NagaseChemtex Corporation制的源自黑曲霉的纤维素酶)代替O. 25g的Sumizyme C以夕卜,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8分13秒),制得比较品7 (129. 7g)。比较例8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O. 25g的Sumizyme AC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的源自黑曲霉的纤维素酶)代替O. 25g的Sumizyme C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7分47秒),制得比较品8 (130. 8g)。比较例9
除了在实施例I中将参考品2的使用量用O. 4g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346U)代替2. 4g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8分31秒),制得比较品9 (132. 5g)。比较例10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2. Og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33. 8U/g)的Sumizyme MC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代替参考品2 (2. 4g)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7分29秒),制得比较品10 (129. 7g)。比较例11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2. Og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 91U/g)的 Sucrase N (Mitsubishi-Kagaku Foods Corporation 制)代替参考品2 (2. 4g)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过滤所需要时间为6分47秒),制得比较品11 (138. 3g)。比较例12 14 (通过使用大量的市售果胶酶使相对于Ig茶叶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800U以上的实例)
除了在实施例I中分别使用8. Og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992U/g)的Sumizyme AP2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50· Og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845U/g)的Sumizyme MC (新日本化学工业社制)、20g (相对于Ig的茶叶,通过上述测定得到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910U/g)的 Sucrase N (Mitsubishi-Kagaku Foods Corporation 制)代替参考品 2 (2. 4g)以夕卜,进行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的操作,制得比较品12 14 (过滤所需要时间和收获量与其它测定值一同表不在下列表I中)。成分分析
对本发明品f 11和比较品f 14进行鞣质、氨基酸、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纤维二糖和蔗糖的浓度(%为质量标准)测定。测定方法
氨基酸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鞣质酒石酸铁法
葡萄糖、纤维二糖、半乳糖醛酸、蔗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本发明品f 11和比较品f 14的来自茶类原料的收获量、各成分的测定值(浓度)和过滤所需要时间如下列表I所示。[表 I]
权利要求
1.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添加㈧淀粉酶、(B)具有20000U/g以上的多聚半乳糖醒酸酶活性的酶制剂和(C)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 I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对茶类原料进行提取。
2.权利要求I的方法,其中,茶类原料为绿茶、乌龙茶或茉莉茶。
3.权利要求I或2的方法,其中,相对于茶类原料在O.01%重量 1%重量的范围内添加淀粉酶㈧。
4.权利要求Γ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以相对于每Ig茶类原料使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为800U以上的量添加具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酶制剂(B)。
5.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相对于每Ig茶类原料在O.IU 200U的范围内添加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 I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C)。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包括添加淀粉酶、具有20000U/g以上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酶制剂和源自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或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纤维素酶对茶类原料进行提取的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提取在现有的由茶叶进行的酶处理提取中未完全分解、提取的源自茶叶的细胞壁成分,其结果可高收率地制得富于甜味、酽味和美味且涩味少的茶类提取物。
文档编号A23F3/16GK102984949SQ20108000242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8日
发明者陈风雷, 川口理衣, 木野遥, 加东冴美, 长野和种, 村井弘二, 藤田怜 申请人:长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