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4828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接收多个输入信号,生成并输出第一栅极信号;调制单元,包括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栅极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调制信号,所述控制端接收控制信号,所述输出端输出第二栅极信号;所述调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选择是否通过所述调制信号对所述第一栅极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所述第二栅极信号,以减小所述自容的负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栅极驱动电路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减小了所述面板或者装置的寄生电容对其造成的影响,提高其性能。
【专利说明】—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及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在显示面板领域中,带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已经越来越成为主流显示产品,出现了各种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的集成方式,可谓种类繁多,例如内嵌式(incell)、盒外式(oncell)以及外挂式。另一方面,若从工作原理上来进行分类,带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又可以大致分为电容式、电阻式、红外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又主要包括自电容式和互电容式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触控显示面板都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例如,基于自电容的内嵌式显示面板通常将用于触控的电极设置在显示面板外层基板的内部,因而,整体厚度较小,更轻薄。
[0003]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触控电极被设置在显示面板内。因此触控电极与显示面板内的其他电极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也就是说,触控电极与其他电极(例如栅极)之间产生的不必要的寄生电容也因此变大了。通常,为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将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如图1所示,公共电极层被分割成多个小块,当需要实现触控功能时,每个小块通过走线接收或者发送触控信号,实现触控功能;当需要实现公共电极层时,每个小块根据需求接收公共电压,作为公共电极层。因此,触控电极(也即公共电极)与其它电极(例如栅极)之间的寄生电容增大,相当于自电容的负载电容增加了,影响触控电极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能够减小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自电容负载且不增加工艺步骤。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接收多个输入信号,生成并输出第一栅极信号;调制单元,包括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栅极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调制信号,所述控制端接收控制信号,所述输出端输出第二栅极信号;所述调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选择是否通过所述调制信号对所述第一栅极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第二栅极信号,以减小所述自容的负载。
[0006]优选的,所述调制单元在所述控制信号有效时,将所述调制信号输出到所述调制单元的输出端,作为第二栅极信号。
[0007]优选的,所述调制单元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调制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调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至所述调制单元的输出端。
[0008]优选的,所述调制单元包括选通电路和加法电路,所述选通电路通过所述调制单元的控制端接收所述控制信号,通过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调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有效时将所述调制信号输出给所述加法电路;所述加法电路通过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栅极信号,并将所述选通电路输出的调制信号与所述第一栅极信号进行叠加,并通过所述调制单元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二栅极信号。
[0009]优选的,所述选通电路为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调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至所述加法电路的一个信号输入端。
[00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上述任一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栅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栅极形成寄生电容。
[0011]优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层是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含多个独立的公共电极块,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块通过与其电连接的走线接收或发送触控信号。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是TFT阵列基板,所述显示面板沿透光方向依次包括:栅极层,所述栅极层包括所述TFT的栅极和与其电连接的栅极线;有源层;源漏极层,所述源漏极层包含所述TFT的源极和漏极,以及与所述源极电连接的数据线;绝缘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平坦化层;以及像素电极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所述TFT的漏极与一个像素电极电连接。
[0013]优选的,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的一帧时间周期包含显示期间和触控期间,其中:
[0014]在所述显示期间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输出所述第二栅极信号,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所述控制信号无效;
[0015]在所述触控期间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输出所述第二栅极信号,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所述控制信号有效。
[0016]优选的,在所述触控期间内,所述第二栅极信号与所述触控信号一致。
[00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0018]采用本发明的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在不增加工艺步骤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自电容负载(寄生电容),使得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性能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一种公共电极层作为触控电极的示意图;
[0020]图2是自电容的等效电路图;
[00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栅极驱动电路示意图;
[0022]图4是所述触控信号和第二栅极信号的时序图;
[0023]图5是实施例二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0024]图6a和图6b是实施例三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0026]图8a是实施例四的显不面板的俯视等效不意图;
[0027]图8b是图8a中圈出部分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8]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一栅极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现有技术中为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自电容一种负载,即减小触控电极(公共电极)与栅极形成的寄生电容,通常会从公共电极的位置、膜层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一般技术方法是通过在公共电极与栅极之间形成特定的结构来解决公共电极和栅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过大的问题。有时,也会通过合并工艺步骤或者共同某个特定膜层结构来达到不增加一道光罩工艺的前提下,减小公共电极和栅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业界对于这样一个技术问题,通常采取的技术角度都是局限在电极的结构或者工艺制成的本身。
[0032]发明人经过了深思,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和业界的惯性思维,独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以期解决该技术问题。该入手点本身摆脱了传统技术人员的惯性思维,具有创新性。
[0033]在自电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可以通过检测触控电极(公共电极层)的自电容(也即对地电容)是否改变,来判断当前位置是否有触摸。但是实际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存在各种寄生电容,其中比较主要的寄生电容便是触控电极(公共电极)与栅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图2是其等效原理图,图2中,公共电极com与地GND之间形成了自电容C,同时公共电极com也会和栅极gate之间形成寄生电容Cjs,而此寄生电容Cjs无疑对自电容C形成了噪音。发明人研究后认为,如果寄生电容Cjs的两极A和B的电势一致,那么所述寄生电容Cjs就可以等效视为不存在,如此就能在不额外添加一层有机膜层的情况下,有效减小公共电极com对栅极gate的寄生电容,也即减小触控电极的负载电容。
[0034]具体的,可以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时间周期内,给所述栅极gate施加一个和与触控电极承载的触控信号一样的电信号,使得所述寄生电容Cjs的两极A和B的电势一样,即能使得在实现所述触控功能的时间周期内,所述寄生电容Cjs等效视为不存在,从而减小自电容的负载。因此,需要给相应的栅极驱动电路(例如ASG,amorphoussiIicongate)施加一个电信号,在实现触控功能的时间周期内,让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输出与所述触控信号同样的电信号。
[0035]下面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0036]实施例一
[003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单元11,用于接收多个输入信号Sin,生成并输出第一栅极信号
SI;调制单元12,包括控制端120、第一输入端121、第二输入端122和输出端123 ;其中,第一输入端121接收第一栅极信号SI,第二输入端122接收调制信号Sa,控制端120接收控制信号Sc,输出端123输出第二栅极信号S2。调制单元12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Sc选择是否通过调制信号Sc对第一栅极信号SI进行调制,并输出第二栅极信号S2,以减小所述自容的负载。
[0038]其中,第一栅极信号SI是根据栅极驱动电路接收到的各种信号生成的原始栅极驱动信号,在没有集成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栅极信号Si可以直接用于驱动各条栅极线。第二栅极信号S2可以与所述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给出的触控信号一致,这里所述的“一致”包括这两个信号具有相同的波形、频率、幅值、相位。也可以理解为在所述显示面板实现所述触控功能的时间内,任意时刻,这两个信号的电压(包括电压大小、电压相位等)都相同。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需要实现触控功能的时间内,如图4所示,所述栅极线的驱动周期可以分为第一期间Tl和第二期间T2,在第一期间Tl内,所述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中的触控电极发出驱动信号,所述触控电极被充电;在第二期间T2内,所述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中的触控电极接收检测信号,所述触控电极进行放电。于是相应的,在所述第一期间内,第二栅极信号S2可以与所述触控信号Stp在第一期间Tl内的波形、幅值等一致,例如为高电平;在所述第二期间T2内,第二栅极信号S2也与所述触控信号Stp在第二期间T2内的波形、幅值等一致,例如为低电平。
[0039]这样,由于所述显示面板内的栅极上的电压和所述触控电极上的电压一致,因此在所述寄生电容的两级电势相等,那么所述寄生电容可以等效视为不存在,从而减小了自电容的负载,使得所述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的性能更佳。此外,现有技术为了减小自电容的负载,通常采取在栅极和触控电极之间增加一层有机膜层,而本发明实施例使得所述显示面板的寄生电容的影响大大减小了,因此即使不额外增加这层有机膜层也没有关系,从而简化了工艺复杂度。
[004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控制信号Sc和调制信号Sa具体是什么信号,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在控制信号Sc有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制信号Sa使得调制单元12能够输出与所述触控信号Stp —致的第二栅极信号S2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掌握的技术知识,相应采取特定的电路以实现所述调制单元的功能。关于第二栅极信号S2与所述触控信号Stp “一致”的理解,参考前文论述。
[0041]可选的,调制单元12在所述控制信号Sc有效时,可以直接将调制信号Sa输出到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作为第二栅极信号S2。
[0042]实施例二
[0043]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的一种细化。
[0044]具体的,如图5所示,调制单元12可以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124,调制单元12的控制端120为薄膜晶体管124的栅极,调制单元12的第一输入端121耦接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调制单元12的第二输入端122为薄膜晶体管124的第一极,薄膜晶体管124的第二极耦接至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其中,耦接既可以表示直接电连接,也可以表示间接电连接。
[0045]这里,薄膜晶体管124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是其源极和漏极,具体哪个是源极哪个是漏极取决于薄膜晶体管124的类型是P型还是N型,在此不做限定。因此,对于N型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而言,当控制信号Sc为高电平时,Sc是有效信号,薄膜晶体管124打开,调制信号Sa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124传入至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 ;当控制信号Sc为低电平时,Sc为无效信号,薄膜晶体管124关断,调制信号Sa无法传入至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同理,对于P型薄膜晶体管而言,当控制信号Sc为低电平时,Sc是有效信号,薄膜晶体管124打开,调制信号Sa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124传入至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 ;当控制信号Sc为高电平时,Sc为无效信号,薄膜晶体管124关断,调制信号Sa无法传入至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
[0046]当控制信号Sc无效时,薄膜晶体管124是关断的,此时第一栅极信号SI进入调制单元12的第一输入端121后可以直接通过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输出,成为第二栅极信号S2,从而驱动所述栅极线,使所述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能正常的实现显示功能。当调制单元12的控制信号Sc有效时,可以直接将调制信号Sa输出到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作为第二栅极信号S2,此时由于第二栅极信号S2与所述触控电极上的触控信号Stp一致,因此可以使得图2中的寄生电容Cjs等效视为不存在,从而减小了自电容的负载。
[0047]由此可知,调制信号Sa将通过薄膜晶体管124输出到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与第一栅极信号SI共同作用,形成第二栅极信号S2。因此可以根据想要得到的第二栅极信号S2的波形、频率、幅值、相位等参数,设定调制信号Sa的波形、频率、幅值、相位等各参数,以确保在实现触控功能的任意时刻。例如,在实现触控功能的时间内,某一时刻,第一栅极信号SI的输出电压为-10V,而此时需要输出的第二栅极信号S2的电压为-6V,那么就可以设定该时刻的调制信号Sa输出的电压为4V。当然,这里仅是以电压信号来举例,实际上电流信号等其他电信号都可以用于生成所需的第二栅极信号S2,在此对其具体工作方式、数值等不做限定。
[0048]实施例三
[0049]本实施例也是对实施例一的一种具体细化。
[0050]如图6a所示,调制单元12可以进一步具体包括选通电路125和加法电路126,选通电路125通过调制单元12的控制端120接收控制信号Sc,并通过调制单元12的第二输入端122接收调制信号Sa,并在控制信号Sc有效时将调制信号Sa输出给加法电路126。加法电路126通过调制单元12的第一输入端121接收第一栅极信号SI,并将选通电路12输出的调制信号Sa与第一栅极信号SI进行叠加,并通过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输出第二栅极信号S2。
[0051]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调制单元12的可选的结构,以实现在所述显示面板需要实现触控功能时,对第一栅极信号SI进行调制,以输出符合需要的第二栅极信号S2,从而减小自电容的负载。具体的效果与实施例二的效果相似,可以借鉴理解。
[0052]优选的,选通电路125可以为薄膜晶体管,如图6b所示,薄膜晶体管125的栅极为调制单元12的控制端120,薄膜晶体管125的第一极为调制单元12的第二输入端122,薄膜晶体管125的第二极耦接至加法电路126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加法电路126通过叠加接收到的第一栅极信号SI和来自薄膜晶体管125的调制信号Sa,输出第二栅极信号S2至输出端123,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实现触控功能的时间内,给相应的栅极一个电信号,使得图2中所不的寄生电容Cjs等效为不存在,从而减小自电容的负载。
[005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根据各种输入信号生成第一栅极信号SI,所述驱动单元可以是ASG电路。图7给出了一种ASG电路的具体结构,可见所述驱动单元可以包含多个输入信号,例如第一时钟信号CLK、第二时钟信号CLKB、起始电平STV、复位信号Reset、第一信号DIR1、第二信号DIR2等,这些输入信号在上述实施例中统一由输入信号Sin进行表示;并且,所述驱动单元的具体结构也没有在以上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描述,图7给出了一种9T1C(T表示晶体管,C表示电容)的ASG电路连接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容易获悉7T1C、7T2C、8T1C、8T2C……ASG电路的具体结构。由于ASG电路作为驱动单元不是本发明所要详细论述的重点,因此本发明对所述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理解,图7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而给出的一种示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
[0054]实施例四
[0055]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8a、图8b所示,其中图8b是图8a的等效电路中用椭圆圈出部分的一种具体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21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2,其中第一基板21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211以及栅极212,栅极驱动电路211输出的第二栅极信号S2加载到栅极212上。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21或者第二基板22上的触控电极层213,触控电极层213与栅极21之间形成寄生电容,所述寄生电容即所述自容的负载。
[005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仍以公共电极层作为触控电极层213,也就是说,触控功能是由公共电极通过接收或者发送所述触控信号实现的,公共电极本身可以作为所述触控电极使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共电极层213位于第一基板21上,但是公共电极层也可以位于第二基板22上,它也同样会与位于第一基板21上的栅极212形成寄生电容,成为所述自容的负载。
[0057]具体的,所述触控电极层(公共电极层)213,可以包含多个独立的公共电极块,如图1中所示,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块可以通过与其电连接的走线接收或发送所述触控信号,从而实现所述触控电极的功能。这里的“独立”,是指所述公共电极层被分割成一个个互相隔断的小块,每个小块与相邻的小块间都没有物理上的连接或者接触,每个小块通过与其电连接的走线各自接收或者发送所述触控信号,在没有施加任何信号的时候,这些小块之间可以视为互相电性绝缘的。
[0058]必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述公共电极层(触控电极层)213可以被分割成多个小块,从而实现所述触控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但是作为触控电极层本身而言,所述触控电极的形状、布局、位置、电极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只是其中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并且无论公共电极层213(触控电极层)中的电极如何布设,所述触控电极都会和栅极212形成寄生电容,造成对所述自容的负载,因此,不应以本实施例中具体列举的触控电极层213的结构作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图8a中触控电极层(公共电极层)213被分为多个独立的小块,除去外围区域,每个小块都覆盖4个栅极,但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个小块具体对应覆盖几个栅极并不做限定,不应以图8a显示的具体数量为限。
[0059]进一步具体的,如图Sb所示,所述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基板可以是TFT阵列基板,所述显示面板沿透光方向可以依次包括:栅极层,所述栅极层包括所述TFT的栅极212和与栅极212电连接的栅极线(图Sb中未示出);有源层214,有源层214也即半导体层,一般可由非晶硅或低温多晶硅,或者氧化物半导体等制得,且有源层214需与所述栅极层电性绝缘(在图Sb中以一起到绝缘作用的膜层示意性的表示);源漏极层215,源漏极层215包含所述TFT的源极和漏极,以及与所述源极电连接的数据线(图Sb中未示出);绝缘层216 ;所述公共电极层213。也即触控电极层;平坦化层217 ;以及像素电极层218,像素电极层218包括多个像素电极,且每个所述TFT的漏极与一个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
[0060]所述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此时,第二基板22是彩膜(color filter, CF)基板,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还夹杂着液晶,形成液晶层(图8b中未示出)ο
[0061]所述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的工作周期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用于实现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相应的,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的一帧时间周期T也包含显示期间tl和触控期间t2,其中,显示期间tl内,所述显示面板实现显示功能,触控期间t2内,所述显示面板实现触控功能。
[0062]如图9所示,在显示期间tl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第二栅极信号S2,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此时,结合参阅图3,调制单元12接收到的控制信号Sc应该为无效,因此驱动单元11生成的第一栅极信号SI将直接通过调制单元12的输出端123输出,作为第二栅极信号S2,发送给与该条栅极线电连接的栅极上,从而实现显示功能。图9中以低电平表示控制信号Sc是无效的,此时间内,栅极线上接收到的第一栅极信号SI有一个方波,该方波的高电平时间段内与所述栅极线电连接的所有TFT将打开,接收各自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
[0063]在触控期间t2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第二栅极信号S2,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此时,控制信号Sc有效。结合参阅图3,调制单元12接收到的控制信号Sc为有效(暂以高电平表示控制信号Sc有效),因此调制单元12将通过调制信号Sa对接收到的第一栅极信号SI进行调制,例如叠加第一栅极信号SI和调制信号Sa,然后输出第二栅极信号S2,发送到与该条栅极线电连接的栅极上,从而在所述显示面板实现触控功能的时间内,使由栅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形成的寄生电容的两极电势相等,来减小所述寄生电容带来的影响。在此t2期间内,所述栅极线上承载的第二栅极信号S2需要和所述触控电极(公共电极)上施加的触控信号一致(关于“一致”的理解,请参照前文),也可以经历如图4所示的充放电的过程,但需注意栅极线上所施加的信号的大小,确保不影响所述显示面板的图像,例如所述第二栅极信号S2(或者触控信号)为低电平或者负电压,这样不会使得与对应的栅极线电连接的TFT打开,从而影响显示画面的图像。如前说述,具体的调制信号Sa的波形、幅值、频率、相位等参数可以根据第二栅极信号S2和第一栅极信号SI来设定,在此也不再赘述。
[0064]进一步的,当调制单元12为薄膜晶体管124时(如图5所示),或者当选通单元125是薄膜晶体管时(如图6b所示),可以根据薄膜晶体管的类型来确定控制信号Sc何时是有效的。当薄膜晶体管124或者薄膜晶体管125是N型TFT时,控制信号Sc为高电平的时间内,控制信号Sc有效,其余时间内无效;当薄膜晶体管124或者薄膜晶体管125是P型TFT时,控制信号Sc为低电平的时间内,控制信号Sc有效,其余时间无效。
[006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或者包含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在不额外增加结构、不增加一道工艺的情况下,减小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的寄生电容对所述显示面板的影响,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的性能。
[006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可以互相借鉴、综合使用。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带自容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接收多个输入信号,生成并输出第一栅极信号; 调制单元,包括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栅极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调制信号,所述控制端接收控制信号,所述输出端输出第二栅极信号; 所述调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选择是否通过所述调制信号对所述第一栅极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所述第二栅极信号,以减小所述自容的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单元在所述控制信号有效时,将所述调制信号输出到所述调制单元的输出端,作为第二栅极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单元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调制单元的控制端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调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至所述调制单元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单元包括选通电路和加法电路,所述选通电路通过所述调制单元的控制端接收所述控制信号,通过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调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有效时将所述调制信 号输出给所述加法电路; 所述加法电路通过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栅极信号,并将所述选通电路输出的调制信号与所述第一栅极信号进行叠加,并通过所述调制单元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二栅极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电路为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为所述调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为所述调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至所述加法电路的一个信号输入端。
6.—种显不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栅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上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栅极形成寄生电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是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含多个独立的公共电极块,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块通过与其电连接的走线接收或发送触控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是TFT阵列基板,所述显示面板沿透光方向依次包括: 栅极层,所述栅极层包括所述TFT的栅极和与其电连接的栅极线; 有源层; 源漏极层,所述源漏极层包含所述TFT的源极和漏极,以及与所述源极电连接的数据线.绝缘层; 所述公共电极层; 平坦化层,以及 像素电极层,包括多个像素电极,所述TFT的漏极与一个像素电极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的一帧时间周期包含显示期间和触控期间,其中: 在所述显示期间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输出所述第二栅极信号,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所述控制信号无效; 在所述触控期间内,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输出所述第二栅极信号,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所述控制信号有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期间内,所述第二栅极信号与所述触控信号一致。
11.一种显不装 置,包括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显不面板。
【文档编号】G09G3/36GK104077996SQ201410322865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8日
【发明者】符鞠建, 李嘉灵, 马从华 申请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