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679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在胎面表面设置有用于补充完善初始性能的细槽的充气轮胎,该轮胎能够容易地确认由于表皮的剥离而发挥轮胎本来性能的时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未使用的充气轮胎,在其胎面表面上残留有在硫化工序中为了取得良好的与金属模具之间的脱模性而涂敷的脱模剂,所以在使用开始时不能充分发挥充气轮胎本来的性能。因此,通过一定距离的磨合行驶来使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磨损,露出本来的胎面橡胶从而发挥出充气轮胎的本来性能。为了补充上述磨合行驶中的轮胎性能,在专利文献l中提出了下述方案,即,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上平行形成深度为0.1~0.8mm、宽度为0.1~0.8mm、间距为0.5~2.0mm、且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倾斜42。~60。的多个细槽,由此补充表皮部磨损为止的期间内的制动/驱动性能。但是,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磨损的进展在整个接地面上不均匀,所以即便设置上述那样的较浅的细槽,也存在一般的驾驶者难以判断是否达到了能够发挥轮胎本来性能的状态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卯3号7>净艮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胎面部的表面设置有用于补充完善初始性能的细槽、能够容易地确认轮胎本来性能的发挥时期的充气轮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上划分出由块状花紋或条状花紋构成的多个陆部,在这些陆部的胎面上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成42。~60。角地设置有深度为0.1~0.8mm、宽度为0.1~0.8mm、间距为0.52.0mm的多个细槽,其中,使上述细槽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相互反向。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使设置在胎面部的陆部上的细槽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相对于轮胎赤道相互反向,由此能够使接地胎面所受的摩擦力相对于轮胎赤道的两侧的陆部没有不均而均匀,使各细槽均匀磨损。伴随于此,驾驶者能够通过目视简单地判断是否达到可发挥出轮胎本来性能的状态。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一个例子的展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l的中央部,设置有一对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主槽2、2,分别设置有从该主槽2向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延伸的多条横槽3、和从其中途向相反方向倾斜弯曲成"^"字形的横槽3,。通过这些主槽2、2以及横槽3、3,,划分出由位于中央的条形花紋5和位于其两侧的两列多个块状花紋4、4,构成的陆部。其中,在轮胎内侧的排成两列的块状花紋4的胎面上设置有以细微间距排列的多条细槽6。细槽6的槽深为0.1~0.8mm,槽宽为0.1~0.8mm,间距为0.5~2.0mm,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成42°~60。的倾斜角。细槽6借助边缘效应起到补充完善因新轮胎时的胎面覆盖膜而损失的制动/驱动性。图l所示的胎面花紋,以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稍微偏置的状态相对于轮胎赤道CL呈线对称。并且,设置在块状花紋4的表面上的多条细槽6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方向夹着轮胎赤道CL相互反向。通过这样使细槽6的倾斜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CL相互反向,能够在两个块状花紋列中均匀地进行细槽6之间的凸部的磨损。另外,通过使胎面花紋相对于轮胎赤道CL稍微偏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均匀磨损效果。在本发明中,当在胎面部的陆部上平行地表面加工有多个细槽的情况下,在摩擦力作用在与细槽垂直的方向上时,细槽之间的凸部容易磨损,而在摩擦力作用在与细槽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时,细槽之间的凸部难以磨损。这是因为,细槽之间的凸部的刚性在与细槽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极小,在与细槽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极大。因此,当将细槽的加工方向限定为一个方向时,容易磨损的方向和难以磨损的方向就会极端不平衡地存在。因此,接地陆部表面的磨损会产生不均,难以均匀地磨损。在本发明中,将形成在胎面部的陆部上的细槽的倾斜方向形成为夹着轮胎赤道CL相互反向,所以通过接地胎面从更广阔的作用方向受到的摩擦力,能够使形成有细槽的陆部没有不均而均匀地磨损。这些细槽6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2°~60。,优选为45°~55°。当细槽的倾斜角度不到42°时,存在转弯时细槽之间的凸部难以磨损的倾向,当超过60。时,存在制动/驱动时细槽间的凸部难以磨损的倾向,故不优选。另夕卜,细槽6的深度为0.1~0.8mm,优选为0.3~0.5mm。当细槽的深度不到O.lmm时,存在难以在视觉上确认细槽的磨损的倾向,当超过0.8mm时,操控稳定性可能会恶化,故不优选。细槽6的宽度为0.1~0.8mm,优选为0.3~0.5mm。当细槽的宽度不到O.lmm时,存在难以在视觉上确认细槽的磨损的倾向,当超过0.8mm时,操控稳定性可能会恶化,故不优选。进而,细槽6的间距为0.5~2.0mm,优选为0.8~1.8mm。当细槽的间距不到0.5mm时,操控稳定性可能会恶化,当超过2.0mm时,存在细槽间的凸部的磨损难以进行、磨合行驶过长的倾向,故不优选。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优选将块状花紋4配置成相对于轮胎赤道CL成线对称,在配置在胎面部的中夬区域的块状花紋4的表面上,以相对于轮胎赤道CL成线对称的方式、倾斜于轮胎圆周方向地形成多条细槽6。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块状花紋4以与块状花紋4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将细槽6配置成相对于轮胎赤道CL成线对称,其中该块状花紋4被配置成相对于轮胎赤道CL对称。这样,能够通过作用角度更广阔的摩擦力使形成有细槽6的陆部均匀磨损。进而,在本发明中,更优选将由块状花紋和条状花紋构成的陆部配置成方向性花紋。通过配置为方向性花紋的陆部并且设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相互反向地倾斜的细槽,能够没有不均而均匀地使接地陆部磨损,故更优选。在本发明中,还优选将细槽形成为其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在轮胎赤道两侧互不相同。另外,还优选将形成在陆部上的细槽形成为其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所成的倾斜角度在轮胎赤道CL的单侧混合存在至少2个角度。例如,在轮胎赤道CL的单侧,以相对于圆周方向所成的倾斜角度为45。及60。这两个角度形成左低右高的细槽,在轮胎赤道CL的相反侧,形成相对于圆周方向所成的倾斜角度为42。的左高右低的细槽。在轮胎赤道CL的单侧,所形成的细槽可以在每个块状花紋中倾斜角度都不相同,也可以在一个块状花紋内使细槽在中途弯曲、改变倾斜角度。通过这样形成在轮胎赤道CL的两侧具有互不相同的倾斜角度的细槽,能够利用更加广阔角度的摩擦力使细槽间的凸部磨损,能够均匀地进行胎面表面的磨损。另外,形成在陆部上的细槽6的倾斜角度,优选在赤道CL的每个单侧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例如,形成在轮胎赤道CL的左侧的细槽左高右低地倾斜,只要为左高右低,可以有好几种角度,形成在轮胎赤道CL的右侧的细槽为相反的左低右高的倾斜,只要为左低右高,可以有好几种角度。同样地,形成在轮胎赤道CL的左侧的细槽只要为左低右高,其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混合存在多种,轮胎赤道CL的右侧的细槽为相反的左高右低,其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有好几种。这样,通过使细槽的倾斜在轮胎赤道CL的各单侧一致,具有能够使制动/驱动时、左右转弯时的磨损形态均匀的效果,故优选。形成有细槽的陆部是胎面部上划分出的陆部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也可以在所有接地陆部上形成细槽。对于形成有细槽的陆部,为了补充完善初始的充气轮胎的制动/驱动性能,优选在更广阔的区域上形成细槽。另夕卜,利用细槽的磨损,能够在判断磨合行驶的完成时视觉辨认更广范围的接地陆部的表面状态,故优选。在本发明中,细槽可以相对于陆部接地的宽度,仅形成在划分于中央区域的陆部上。即,在充气轮胎像转向轮那样胎面部的胎肩区域容易磨损的情况下,通过仅在中央区域的陆部上形成细槽,能够提高细槽的磨损的均匀性,故优选。另外,划分在中央区域的陆部优选是距轮胎赤道为胎面接地宽度的±40%的内侧的区域。在本发明中,细槽可以相对于陆部接地的宽度,仅形成在划分于周边区域的陆部上。即,在充气轮胎像驱动轮那样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容易发生磨损的情况下,通过仅在周边区域的陆部上形成细槽,能够提高细槽间的凸部的磨损的均勾性,故优选。另外,划分在周边区域的陆部优选是距轮胎赤道超过胎面接地宽度的±40%的外侧的区域。在此,胎面接地宽度是将充气轮胎安装在JATMA年鉴(2003年版)所规定的测定轮辋上,在试验空气压力为180kPa、最大载荷能力的88%时的接地宽度。在本发明中,将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安装在后轮驱动车上的方法,优选将仅在中央区域的陆部上形成有细槽的充气轮胎安装在前轮,将仅在周边区域的陆部上形成有细槽的充气轮胎安装在后轮。相反,安装在前轮驱动车上的方法优选将仅在中央区域的陆部上形成有细槽的充气轮胎安装在后轮,将仅在周边区域的陆部上形成有细槽的充气轮胎安装在前轮。进行了这种轮胎安装方法的机动车,在磨合行驶中,既具有补充完善初始的充气轮胎的制动/驱动性的性能,又能够没有不均而均匀地使形成有细槽的陆部的表面磨损。另外,驾驶者能够容易视觉辨认形成在陆部上的细槽的磨损,能够正确判断磨合行^^的完成时期。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准备轮胎尺寸295/45R20、轮辋尺寸20x10J的充气轮胎,将试验空气压力调整到260kPa,安装在排气量为4700cc的全轮驱动(AWD)车上,在试验道路(一周2km)上行驶,每行驶一周观察轮胎的胎面部。判断胎面部陆部的磨损状态(剥皮状态),目视确认所有细槽消失时的胎面橡胶表面的粗糙度,用下面5个等级进行评价。1:没有剥皮2:以表面积的50%左右的程度剥皮了的偏磨损状态3:以表面积的75%左右的程度剥皮4:以表面积的90%左右的程度剥皮5:以表面积的100%左右的程度剥皮实施例1在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对称的胎面部的形状陆部的整个接地区域,以相对于轮胎赤道对称的方式形成细槽。制造充气轮胎,其中,将细槽形成为细槽的相对于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50°,细槽的深度为0.4mm,宽度为0.4mm,间if巨为1.3mm。用上述的方法对所得到的充气轮胎进行磨合行驶,评价胎面陆部的磨损状态。将评价结果显示在表l中。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实施例2除了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对称的胎面部形状,并且夹着赤道面在圆周方向上偏置胎面部间距的大约25%地配置陆部之外,与实施例l相同地制作充气轮胎,并进行与实施例l相同的磨合行驶及评价。将评价结果显示在表1中。明确可知,胎面部的陆部的磨损均匀性、细槽磨损的视觉辨认性等与实施例1相同,并且可知行驶噪音降低。实施例3除了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胎面部形状,并且将细槽形成为轮胎赤道的左侧(安装在车体上时的内侧)的倾斜为45°、右侧(安装在车体上时的外侧)的倾斜为60°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充气轮胎,并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磨合行驶和评价。将评价结果显示在表1中。实施例4除了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胎面部形状,并且仅在存在于距轮胎赤道为胎面接地宽度的±40%的内侧的中央部的独立胎面花紋上,以相对于轮胎赤道成对称的倾斜角度的方式形成细槽之外,与实施例l相同地制造充气轮胎,并进行与实施例l相同的磨合行驶和评价。将评价结果显示在表l中。实施例5除了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胎面部形状,并且仅在存在于距轮胎赤道超过胎面接地宽度的±40%的外侧的周边区域的独立块状花紋上,以相对于轮胎赤道成对称的倾斜角度的方式形成细槽之外,与实施例l相同地制造充气轮胎,并进行与实施例l相同的磨合行驶和评价。将评价结果显示在表1中。实施例6除了将与实施例4相同的充气轮胎安装在前轮上,将与实施例5相同的充气轮胎安装在后轮上之外,与实施例l相同地安装充气轮胎,并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磨合行驶和评价。将评价结果显示在表1中。实施例7除了胎面部的形状是方向性花紋,并且将细槽的角度形成为从轮胎内侧的中央部向外侧的周边区域、在45°~60°的范围内逐渐变化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充气轮胎,并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磨合行驶和评价。将评价结果显示在表l中。比较例1安装除没有形成细槽之外、具有与实施例l相同的胎面部形状的充气轮胎,并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磨合行驶和评价。将评价结果显示在表l中。比较例2制造除将细槽形成为在轮胎赤道的两侧均左高右低地倾斜之外、具有与实施例l相同的胎面部形状的充气轮胎,进行与实施例l相同的磨合行驶和评价。将评价结果显示在表l中。从表l中明确可知,在胎面部的陆部上没有细槽的充气轮胎(比较例1),其胎面表面的磨损(剥皮)难以进行,而仅在一个方向上形成有细槽的充气轮胎(比较例2),其胎面部的表面在磨损范围内存在不均(偏磨损)。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以倾斜方向在轮胎赤道的两侧反向的方式形成细槽,所以可认定能够没有不均而均勻地使胎面部的陆部磨损。而且,可以认定,陆部上形成的细槽的磨损的视觉辨认性良好,能够容易地辨别磨合行驶的完成时期。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上划分出由块状花纹或条状花纹构成的多个陆部,在这些陆部的胎面上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成42°~60°角地设置有深度为0.1~0.8mm、宽度为0.1~0.8mm、间距为0.5~2.0mm的多个细槽,其中,使上述细槽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相互反向。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将上述多个陆部配置成方向性花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使上述多个陆部的配置相对于轮胎赤道呈线对称,并且使上述陆部的排列在轮胎赤道的两侧在圆周方向上偏置。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使上述细槽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在轮胎赤道的两侧互不相同。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使上述细槽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在轮胎赤道的单侧混合存在至少两种不同角度。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仅在划分于中央区域的陆部形成上述细槽,该中央区域处于距轮胎赤道为胎面接地宽度的±40%的内侧。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仅在划分于周边区域的陆部形成上述细槽,该周边区域处于距轮胎赤道超过胎面接地宽度的±40%的外侧。8.—种机动车,其中,在其前轮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在其后轮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轮胎在胎面部上划分出由块状花纹(4)或条状花纹(5)构成的多个陆部,在这些陆部的胎面上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呈42°~60°的角地设置有深度为0.1~0.8mm、宽度为0.1~0.8mm、间距为0.5~2.0mm的多个细槽(6),其中,使细槽(6)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CL)相互反向。文档编号B60C11/12GK101193762SQ20068002055公开日2008年6月4日申请日期2006年6月6日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发明者海老子正洋申请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