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及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09908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及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薄膜制造技术,具体为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及采用此种工艺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薄膜是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是制作各种中高档电工电子元器件的主要绝缘材料,广泛用于电工电子行业。随着下游电子产品轻、薄、短、小及高可靠性设计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的薄膜趋向于薄型化,同时对聚酰亚胺薄膜的电、热、物理等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常规方法如下:在反应釜内以二甲基乙酰胺作为溶剂通过二酐与二胺的聚合反应制造出聚酰亚胺前驱体聚酰胺酸溶液,之后在流涎机上流涎得到具有自支撑性的聚酰胺酸薄膜,再进行纵横方向拉伸、高温亚胺化,最后热定型处理、收卷。现有工艺制造的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其电、热、物理等性能较差,特别是电气强度、模量较低,热收缩率、吸水率、热膨胀系数、介电常数较高等。为了改进聚酰亚胺薄膜的电、热、物理等性能,近年出现了一些有关聚酰亚胺薄膜制造过程中低温环化处理工艺的专利申请,如公开日为2009年10月21日、公开号为CN10156030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由聚酰胺酸溶液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低温方法”,是将聚酰胺酸溶液涂布于一基板上,在持续真空低压和低温作用下环化形成聚酰亚胺薄膜。此方法涂布得到聚酰胺酸湿膜或干膜,环化时间大于0.5小时,无法应用于连续化生产。公开日为2013年1月5日、公开号为CN10305933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增强羟丙基纤维素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低温或者冷冻只是实现纤维素微孔薄膜固化或者是成孔需要,冷冻时间大于1小时,无法应用于连续化生产。公开日为2013年6月19日、公开号为CN10315996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聚酰胺酸胶液低温稳定储存方法和冷冻液组合物”,其采用低温或者冷冻只是实现聚酰亚胺薄膜固化或者是稳定聚酰胺酸溶液。目前尚未见可显著改进聚酰亚胺薄膜电、热、物理等性能、且可用于连续化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新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所得聚酰胺酸自支撑薄膜经过冷处理后再进入拉伸工序,所制得聚酰亚胺薄膜的电、热、物理等性能明显提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设计采用了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在现有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中引入冷风箱,使制造过程中的具有自支撑性的聚酰胺酸薄膜经过冷处理后再进入拉伸工序,以提高薄膜性能。本发明设计的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为聚酰胺酸溶液流涎得到具有自支撑性的聚酰胺酸薄膜,再进行纵横方向拉伸、高温亚胺化、热定型后收卷;流涎后所得聚酰胺酸自支撑薄膜经过冷处理后再进入拉伸工序。所述流涎后所得聚酰胺酸自支撑薄膜经过冷处理的温度为-60~25℃,较佳范围为-50~-25℃,薄膜的冷处理时间为0.05~3min。本发明设计的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还包括在纵拉后、横拉后和热定型后的一处或多处的冷处理,纵拉后、和/或横拉后、和/或热定型后的薄膜经过冷处理再进入下一工序。所述流涎后、纵拉后、横拉后和热定型后的冷处理温度,随接近收卷工序按10~30%梯度递减。薄膜在各处冷处理的时间为0.05~3min。热定型后冷处理温度为-90~0℃。为实施本发明的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本发明设计了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其包括流涎机、拉伸机、高温亚胺化炉、热定型烘箱和收卷机,所述拉伸机为纵拉机在前、其后接横拉机,或者为横拉机在前、其后接纵拉机,或者为双向同步拉伸机。在流涎机后有冷风箱,流涎所得的具有自支撑性的聚酰胺酸薄膜从流涎机后的冷风箱箱内经过,再进入拉伸机。流涎机后的冷风箱箱内的温度为-60~25℃,薄膜在冷风箱内处理的时间为0.05~3min。流涎机后的冷风箱箱内的较佳温度为-50~-25℃,薄膜在冷风箱内处理的时间为0.05~3min。本发明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的拉伸机若为纵拉机在前、其后接横拉机,所述纵拉机后有冷风箱,完成纵拉的薄膜经过冷风箱,再进入横拉机;横拉机后有冷风箱,完成横拉的薄膜经过冷风箱,再进入其后的高温亚胺化炉;若为横拉机在前、其后接纵拉机,所述横拉机后有冷风箱,完成横拉的薄膜经过冷风箱,再进入纵拉机;纵拉机后有冷风箱,完成纵拉的薄膜经过冷风箱,再进入其后的高温亚胺化炉;若为双向同步拉伸机,双向同步拉伸机后有冷风箱,完成双向同步拉伸的薄膜经过冷风箱,再进入其后的高温亚胺化炉;和/或,热定型烘箱后有冷风箱,完成热定型的薄膜经过冷风箱再进入收卷机。热定型烘箱后的冷风箱箱内的温度为-90~0℃。所述流涎后的冷风箱、纵拉后的冷风箱、横拉后的冷风箱和热定型后的的冷风箱,随接近收卷机,各处冷风箱箱内的温度按10~30%梯度递减,薄膜在各冷风箱内处理的时间为0.05~3min。所述冷风箱内有2~16个相互平行的过渡辊筒,进入冷风箱的薄膜依次绕过各个过渡辊筒,在垂直于辊筒中心线的截面上薄膜的行进过程呈S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及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的优点为:1、流涎后所得的具有自支撑性的聚酰胺酸薄膜经冷处理,可防止薄膜在进入拉伸机前产生歧化、氧化、吸潮等副作用,确保聚酰胺酸薄膜质量;2、采用本冷处理工艺所得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的电气强度、拉伸强度、模量明显大幅提高,介电常数显著下降,热膨胀系数、吸水率、收缩率都大幅降低;3、经冷处理后所得薄膜纵横向拉伸均匀,一致性提高,且最终所得聚酰亚胺薄膜膜卷表面平整,性能改善;4、现有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只需要在相应的部位增设冷风箱,即可实施本发明的冷处理工艺,设施改造易于实现,只需增加对各冷风箱的控制,生产线基本按常规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冷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内标号为:1、薄膜进口,2、冷风出口,3、过渡辊筒,4、薄膜,5、冷风进口,6、薄膜出口。具体实施方式本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实施例如图1所示,从左至右各设备依次如下:流涎机、冷风箱、纵拉机、冷风箱、横拉机、冷风箱、高温亚胺化炉、热定型烘箱、冷风箱和收卷机。本例冷风箱如图2所示,箱内有7个相互平行的过渡辊筒3,进入冷风箱的薄膜4依次绕过各个过渡辊筒3,在垂直于辊筒中心线的截面上薄膜4的行进过程呈S形,薄膜4在各冷风箱内处理的时间为60秒。本例冷风箱为保温箱体,其内设置冷风进口5和冷风出口2,向箱内吹送冷风维持冷风箱内的低温,箱体内部也可采用静压箱结构对薄膜上下表面直接吹送冷风并维持冷风箱内的低温。冷风箱两端分别有薄膜进口1和薄膜出口6。各冷风箱内温度不同。流涎机后冷风箱内的温度为-50℃。纵拉机后冷风箱内的温度为-60℃。横拉机后冷风箱内的温度为-70℃。热定型烘箱后的冷风箱箱内温度为-80℃。在本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实施例上即可实施本制造聚酰亚胺薄膜的冷处理工艺。本例聚酰亚胺薄膜制造过程中流涎、纵拉、横拉、亚胺化及热定型均采用现有技术,流涎后所得具有自支撑性的聚酰胺酸薄膜溶剂含量是35%,纵向拉伸比是1.15,横向拉伸比是1.12,拉伸温度是190℃,亚胺化温度是420℃,热定型温度是260℃;生产线速度是6.0m/min。聚酰胺酸溶液流涎后所得聚酰胺酸自支撑薄膜经过冷处理的温度为-50℃,薄膜冷处理的时间为60秒。纵拉后的聚酰胺酸薄膜经过冷处理的温度为-60℃,薄膜冷处理的时间为60秒。横拉后的聚酰胺酸薄膜经过冷处理的温度为-70℃,薄膜冷处理的时间为60秒。热定型后的聚酰亚胺薄膜经过冷处理的温度为-80℃,薄膜冷处理的时间为60秒。对比例聚酰亚胺薄膜制造过程中流涎、纵拉、横拉、亚胺化及热定型的工艺参数与本实施例相同,只是没有各级的冷处理。对比例与本实施例所得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如表1所示:表1对比例和本实施例所得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比较表由表1可见本发明冷处理工艺所得聚酰亚胺薄膜与未经冷处理工艺所得聚酰亚胺薄膜相比较,电、热、物理等性能均得到较大改进。电气强度提升60KV/mm以上,介电常数下降0.5,热膨胀系数降低10%以上,收缩率仅为对比例的50%左右,吸水率则降低一倍多,拉伸强度则大幅增加60MPa,模量提高0.7GPa。聚酰亚胺薄膜质量明显提高。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发明的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