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004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灭菌装置、微生物反应器、矿物回收装置,所述微生物反应器内按菌藻比1:1000~1:50装入集胞藻和芽孢杆菌以形成共生体系,所述集胞藻的起始浓度为0.16×109个/ml~0.64×109个/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反应器内按菌藻比1:100装入集胞藻和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所述集胞藻的起始浓度为0.35×109个/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反应器包括透明结构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光源灯,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透明结构的连通器(2),所述壳体(1)内装有接种有集胞藻的BG-11培养基,所述壳体(1)内竖直的设有筒状的反应柱(3),所述反应柱(3)的内腔中填充有包埋芽孢杆菌的海藻酸钠胶囊(4),所述反应箱的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有机玻璃结构的圆柱形壳体(1),所述反应柱(3)为有机玻璃筒体结构,所述光源灯为LED灯,所述曝气装置(5)包括用于充入灭菌气体的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外端设有进气阀门,所述进气管(6)上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的顶部设有曝气孔(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装置包括灭菌箱(9),所述灭菌箱(9)内安装有用于高温灭菌的石棉加热板,所诉灭菌箱(9)的顶部设有进液口(10),所述灭菌箱(9)与微生物反应器之间安装有流量控制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箱(9)内设有若干个水平的分层隔板(11),所述分层隔板(11)与灭菌箱(9)的截面相对应,所述灭菌箱(9)的一端设有缺口(19),相邻所述分层隔板(11)的缺口(19)错位设置,所述分层隔板(11)上设有若干个竖直的挡板(12),所述挡板(12)交错设置形成蛇形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斗(13),所述回收斗(13)的顶部设有与微生物反应器相连通的卸料通道(14),所述回收斗(13)侧壁的顶部设有废液排放口(20),所述卸料通道(14)上安装有卸料阀门,所述回收斗(13)的底面为锥形坡面,所述回收斗(13)内居中的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中轴(15),所述中轴(15)的下部设有桁架(16),所述桁架(16)的底侧设有与回收斗(13)相配合的刮料板(17),所述回收斗(13)的底面居中的设有出料口(18),所述出料口(18)上安装有出料阀门。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所述微生物反应器中装入芽孢杆菌和集胞藻后,保持微生物反应器内温度为20~28℃,使用光照强度为4000~6000lx,进行10~14小时光照和10~14小时黑暗的交替光照连续培养5~7天;

步骤2:将已经经过沉淀过滤、去碳酸化处理得到的城市生活污水注入灭菌装置,在0.05~0.2MPa条件下进行110~130℃加热灭菌处理20min以上后进入微生物反应器,与集胞藻-芽孢杆菌共生体系在光照强度4000~6000lx下恒温20~28℃反应20~28天,得到废液和矿物沉淀;

步骤3:打开矿物回收装置使所述废液和矿物沉淀进入,并收集矿物沉淀,即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集胞藻-芽孢杆菌共混体系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为:所述微生物反应器中装入芽孢杆菌和集胞藻后,保持微生物反应器内温度为25℃,使用光照强度为5000lx,进行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的交替光照连续培养7天;所述步骤2为:将已经经过沉淀过滤、去碳酸化处理得到的城市生活污水注入灭菌装置,在0.15MPa条件下进行120℃加热灭菌处理20min以上后进入微生物反应器,与集胞藻-芽孢杆菌共生体系在光照强度5000lx下恒温25℃反应20~28天,得到废液和矿物沉淀。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