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及其栅极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257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位寄存器及其栅极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栅极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液晶显示器 的移位寄存器及其栅极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和耗电小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手机、显示器、电视机等装置中。
为了显示图像,TFT-LCD用mxn点排列的逐行扫描矩阵显示。TFT-LCD 驱动器主要包括栅极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数据驱动器将输入的显示数据及 时钟信号定时顺序锁存,转换成模拟信号后输入到液晶面板的数据线,栅极 驱动器将输入的时钟信号通过移位寄存器转换,切换成开启/关断电压,顺 次施加到液晶面板的栅线上。在有源矩阵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雄 TFT-LCD)中,栅极驱动器中的移位寄存器用于产生扫描栅线的扫描信号,数 据驱动器中的移位寄存器用于选择数据线模块。
在现有技术移位寄存器中,移位寄存器由数级(stage)连接构成,第 一级中起始信号接于输入端,根据各级的输出信号,按顺序选择数个栅线。 移位寄存器工作中,要求其各级在有效Unable)状态以外的其它全部时间 均保持无效(di sab 1 e )状态,但现有技术移位寄存器使栅线漂浮(floating), 同时受噪声电压影响,移位寄存器的各级不能保持无效状态,导致错误操 作。图4为现有技术移位寄存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四个薄膜晶体管,其中 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漏极连接时钟信号输出端CKV,栅极与源极之间设置电 容Cb,源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且与本级输出端OUTn连接; 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源极与电源负端VSS连接,栅极与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且与下一级输出端0UTn+l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源极与 电源负端VSS连接,漏极分别与第一薄膜晶体管Ml的栅极和第四薄膜晶体管 M4的源极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漏极与其栅极连接,且与上一级输出 端0UTn-l连接。如图4所示,在第一薄膜晶体管Ml和第二薄膜晶体管M2 为关闭的无效状态时,栅线会出现漂浮,因此,受到与栅线相连的其它噪声 电压的影响,移位寄存器不能保持无效状态,并导致错误操作。
现有技术为了保持移位寄存器各级的无效状态防止错误操作, 一般采用 增加额外供电电路的方法,但该方法直接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栅极驱动装置,有效克服现有 移位寄存器栅极漂浮导致错误操作等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直接沉积在 阵列基板上的六个薄膜晶体管,其中六个薄膜晶体管分别为
第一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源极之间设置电容,其漏极与第一时钟信号 输出端连接,其源极与本级输出端连接;
第二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下一级输出端连接,其漏极与本级输出端连 接,其源极与电源负端连接;
第三薄膜晶体管,其栅极分别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下一级输出端 连接,其漏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源极与电源负端连接;
第四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其漏极连接,其漏极与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
或上一级输出端连接,其源极分别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薄膜晶体 管的漏极连接;
第五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其漏极分别与第 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连接,其源极与本级输出端连接;
第六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其漏极与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本级输出端连接,其源极与电源负端vss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装置,包括移位起 始信号输出端和五个移位寄存器,其中五个移位寄存器分别与电源负端、第 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五个移位寄存器中,
第一移位寄存器与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连接,具有第一输出端;第二移位寄 存器与第 一移位寄存器的第 一输出端连接,其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 一移位寄 存器连接;第三移位寄存器与第二移位寄存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其第三输 出端与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连接;第四移位寄存器与第三移位寄存器的第三 输出端连接,其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移位寄存器连接;第五移位寄存器与 第四移位寄存器的第四输出端连接,具有第五输出端。
本发明提出了 一种直接沉积在阵列基板上的移位寄存器和栅极驱动装 置,通过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依次输出的高电平有效 保持了本级输出端的无效状态,栅线不会出现漂浮,也不会受到与栅线相连 的其它噪声电压的影响,移位寄存器可靠地保持无效状态,不会导致错误 操作。与现有技术为了防止错误操作采用增加额外供电电路的技术方案相比, 本发明不需增加额外供电电路,具有成本低等特点。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la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一种结构的等效电路图; 图lb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另一种结构的等效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的工作时序图; 图3为本发明4册才及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移位寄存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la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一种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图lb为本发明移位 寄存器另一种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如图la、图lb所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 的主体结构包括六个薄膜晶体管和相应的输入输出端,六个薄膜晶体管分别 为第一薄膜晶体管Tl、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四薄膜 晶体管T4、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输入输出端分别为本 级输出端0UTn、上一级输出端OUTn-l、下一级输出端0UTn+l、第一时钟信 号输出端CKV1、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STV和电源 负端VSS。
具体地,第一薄膜晶体管Tl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设置电容Cb,其漏极与第 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连接,其源极与本级输出端OUTn连接;第二薄膜晶 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并连接下一级输出端 0UTn+l,其漏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并连接本级输出端OUTn, 其源极与电源负端VSS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 T2的栅极连接,并连接下一级输出端OUTn+l,其漏极分别与第一薄膜晶体管 Tl的栅极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连接,其源极与电源负端VSS连接; 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与其漏极连接,其漏极分别与第五薄膜晶体管T5 的漏极连接,并连接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STV或上一级输出端OUTn-l,其源 极分别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l的栅极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连接;第五 薄膜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连接,其漏极分别与第四 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和漏极连接,其源极与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漏极连接, 并连接本级输出端OUTn;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 CKV2连接,其漏极与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源极连接,并连接本级输出端0UTn, 其源极与电源负端VSS连接。由于本发明上述薄膜晶体管直接沉积在阵列基 板上,因此上述源极和漏极是相对的,实际使用中可以将相应的源极设置成 漏极,将相应的漏极设置成源极。
图2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的工作时序图。如图la和图2所示,对于位于第一个位置的移位寄存器,首先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输出高电平(第二 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为低电平),由于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4册极与第一时 钟信号输出端CKV1连接,所以第五薄膜晶体管T5启动,第五薄膜晶体管T5 的源极与漏极导通;由于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漏极与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 STV连接,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源极与本级输出端0UTn连接,而此时移位 起始信号输出端STV的输出为低电平,所以本级输出端OUTn也为低电平,保 持无效状态。此过程中,由于下一级输出端0UTn+l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 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处于截止状态;由于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为 低电平,第六薄膜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
随后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输出高电平(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 为低电平),由于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连 接,所以第六薄膜晶体管T6启动,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源极与漏极导通; 由于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漏极与本级输出端OUTn连接,第六薄膜晶体管T6 的源极与电源负端VSS连接,所以本级输出端OUTn也为低电平,保持无效状 态。此过程中,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STV的输出为高电平,由于第四薄膜晶 体管T4的栅极与其漏极连接,所以第四薄膜晶体管T4则启动,第四薄膜晶 体管T4的源极与漏极导通,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也为高电平,由于此 时本级输出端OUTn为低电平,所以处于高电平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 与低电平的本级输出端OUTn之间的电容Cb充电。由于下一级输出端0UTn+l 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处于截止状态。
随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输出高电平(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 和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STV为低电平),则第五薄膜晶体管T5处于导通状态, 第四薄膜晶体管T4处于截止状态,电容Cb积累的电荷使第一薄膜晶体管Tl 的栅极处于高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l则启动,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 与漏极导通,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输出的高电平由本级输出端OUTn输 出。此过程中,由于下一级输出端0UTn+l为低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处于截止状态;由于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为低电平, 第六薄膜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
在此之后,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STV—直为低电平,第二时钟信号输出 端CKV2输出高电平(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为低电平),第六薄膜晶体 管T6启动,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源极与漏极导通;由于第六薄膜晶体管T6 的漏极与本级输出端0UTn连接,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源极与电源负端VSS 连接,所以本级输出端OUTn也为低电平,保持无效状态。此过程中,由于下 一级输出端0UTn+l为高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处于 导通状态,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与漏极导通使本级输出端0UTn与电源 负端VSS连接,进一步保证了本级输出端0UTn的低电平,第三薄膜晶体管 T3的源极与漏极导通使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与低电平的本级输出端 OUTn之间的电容Cb放电。因此,无论第一薄膜晶体管Tl和第二薄膜晶体管 T2是否处于上拉(pull -叩)或下拉(pull - down),本级输出端0UTn均 保持无效状态。
对于位于第二个位置及其以后位置的移位寄存器,其工作原理与前述过 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由于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与上一级输出端 0UTn-l连接,在上一级输出端OUTn-l输出高电平时,第四薄膜晶体管TM启 动,使处于高电平的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与低电平的本级输出端0UTn 之间的电容Cb充电,并在下一个时刻实现本级的高电平输出。
如图lb、图2所示,首先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输出高电平(第二 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为低电平),第五薄膜晶体管T5启动,其源极与漏极 导通,由于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漏极与低电平的上一级输出端连接,所以本 级输出端也为低电平,保持无效状态。此过程中,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 薄膜晶体管T3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
随后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输出高电平(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 为低电平),第六薄膜晶体管T6启动,其源极与漏极导通,由于第六薄膜体管T6的源极与电源负端VSS连接,所以本级输出端也为低电平,保持无效 状态。此过程中,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处于截止状态。
之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输出高电平(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 为低电平),第五薄膜晶体管T5启动,其源极与漏极导通,由于此时上一级 输出端输出高电平,而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漏极与上一级输出端连接,所以 上一级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由本级输出端输出。此过程中,第二薄膜晶体管 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处于截止状态。
在此之后,上一级输出端一直为低电平,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输出 高电平(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为低电平),第六薄膜晶体管T6启动, 其源极与漏极导通,本级输出端为低电平,保持无效状态。此过程中,第二 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处于导通状态,进一步保证了本级输出 端的低电平,同时使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与低电平的本级输出端之间的 电容Cb放电。因此,无论第一薄膜晶体管Tl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2是否处于 上拉(pull-up)或下拉(pull-down),本级输出端均保持无效状态。
其它位置移位寄存器的工作过程可通过如图lb所示结构和图2所示工作 时序图得出,不再赘述。
从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移位寄存器通过第一时钟信号 输出端CKV1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依次输出的高电平有效保持了输出 端的无效状态,栅线不会出现漂浮,也不会受到与栅线相连的其它噪声电压 的影响,移位寄存器可靠地保持无效状态,不会导致错误操作。
本发明移位寄存器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器阵列工艺中的5次掩膜工艺或4 次掩膜工艺来实现,通过在基板有源区域外的空余部分或基板边缘处排列薄 膜晶体管,然后将其直接沉积在阵列基板上。
图3为本发明栅极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栅极驱动装置 的主体结构包括五个移位寄存器、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STV、第一时钟信号 输出端CKV1、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和电源负端VSS,每个移位寄存器分别与电源负端VSS、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 连接,其中每个移位寄存器与电源负端VSS连接用于接收栅极关断电压,每 个移位寄存器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连接 用于接收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进一步地,第一移位寄存器SFT1与 第二移位寄存器SFT2的第二输出端0UT2连接,用于接收第二移位寄存器SFT2 的第二输出信号,同时第一移位寄存器SFT1的第一输出端0UT1与第二移位 寄存器SFT2连接,用于向第二移位寄存器SFT2输出第一输出信号。二移位 寄存器SFT2与第三移位寄存器SFT3的第三输出端0UT3连接,用于接收第三 移位寄存器SFT3的第三输出信号,同时第二移位寄存器SFT2的第二输出端 0UT2与第三移位寄存器SFT3连接,用于向第三移位寄存器SFT3输出第二输 出信号。第三移位寄存器SFT3与第四移位寄存器SFT4的第四输出端OITN连 接,用于接收第四移位寄存器SFT4的第四输出信号,同时第三移位寄存器 SFT3的第三输出端0UT3与第四移位寄存器SFT4连接,用于向第四移位寄存 器SFT4输出第三输出信号。第四移位寄存器SFT4与第五移位寄存器SFT5的 第五输出端0UT5连接,用于接收第五移位寄存器SFT5的第五输出信号,同 时第四移位寄存器SFT4的第四输出端0UT4与第五移位寄存器SFT5连接,用 于向第五移位寄存器SFT5输出第四输出信号。第五移位寄存器SFT5的第五 输出端0UT5与第四移位寄存器SFT4连接,用于向第四移位寄存器SFT4输出 第五输出信号。
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STV首先输出起始脉沖,之后第一移位寄存器SFT1 分别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接收第一时钟 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第一时钟信号为一高电平脉冲,第二时钟信号为紧接 着第一时钟信号的一高电平脉冲,具有图la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第一移位寄存 器SFT1工作,工作过程不再赘述;第一移位寄存器SFT1的第一输出端0UT1 向第二移位寄存器SFT2输出第一输出信号后,第二移位寄存器SFT2分别从 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CKV1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CKV2接收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第二时钟信号为一高电平脉沖,第一时钟信号为紧接着第二
时钟信号的一高电平脉沖,具有图lb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第二移位寄存器SFT2 工作,重复上述流程,就实现了液晶显示器的逐行扫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接沉积在阵列基板上的六个薄膜晶体管,其中六个薄膜晶体管分别为第一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源极之间设置电容,其漏极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其源极与本级输出端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下一级输出端连接,其漏极与本级输出端连接,其源极与电源负端连接;第三薄膜晶体管,其栅极分别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下一级输出端连接,其漏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源极与电源负端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其漏极连接,其漏极与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或上一级输出端连接,其源极分别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五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其漏极分别与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连接,其源极与本级输出端连接;第六薄膜晶体管,其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其漏极与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本级输出端连接,其源极与电源负端VSS连接。
2. —种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移位寄存器的栅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和五个移位寄存器,其中五个移位寄存器分别与电 源负端、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五个移 位寄存器中,第一移位寄存器与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连接,具有第一输出端; 第二移位寄存器与第一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其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连接;第三移位寄存器与第二移位寄存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其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连接;第四移位寄存器与第三移位寄存 器的第三输出端连接,其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移位寄存器连接;第五移位 寄存器与第四移位寄存器的第四输出端连接,具有第五输出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栅极驱动装置。移位寄存器包括直接沉积在阵列基板上的六个薄膜晶体管,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设置电容,其漏极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其漏极连接,其漏极与移位起始信号输出端或上一级输出端连接,其源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本发明保持了本级输出端的无效状态,栅线不会出现漂浮,也不会受到与栅线相连的其它噪声电压的影响,移位寄存器可靠地保持无效状态,不会导致错误操作。
文档编号G11C19/28GK101556830SQ20081010378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0日
发明者韩承佑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