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类凝血酶基因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76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的类凝血酶基因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类凝血酶Thrombin-like enzyme(TLE)和编码该蛋白的基因tle,以及该蛋白在制备治疗静脉血栓、脑血栓等血管栓塞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尖吻蝮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Gunther,1888),属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尖吻蝮属(Agkistrodon)唯一种,也叫五步蛇、百步蛇、蓟蛇等,民间流传如被它咬到以后走不到一百步就会死掉。是我国特有的蛇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福建、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的广大山区。
人们很早就把尖吻蝮蛇作为一种贵重药材,用它制成的蛇干有舒筋活络,解痉攻毒等功效。具有长而大的管牙,主要含血循环毒。伤人时毒液注入量大,毒性猛烈,伤口剧痛,全身会起血泡。由于尖吻蝮蛇是我国特有蛇种,所以有关尖吻蝮蛇的各种研究工作也主要集中在中国(含台湾省)。对尖吻蝮蛇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也是如此,从文献上看,虽有一小部分是日本学者的研究报道,但大部分对尖吻蝮蛇蛇毒类凝血酶的研究报道,都集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国内有关尖吻蝮蛇蛇毒的研究,最早多以探索蛇毒毒理以及寻找治疗咬伤的解毒药物为目的。对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并逐步研制出了具有抗凝、去纤和溶栓等作用的,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及心绞痛等病的降纤酶(及其各种前身)。时至今日,降纤酶仍然作为安全高效的优秀国产药物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国内对有关尖吻蝮蛇类凝血酶促凝组分的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且多数研究都不够全面和深入。刘广芬等用DEAE-Sephadex A-50对福建产尖吻蝮蛇蛇毒进行了初步的柱层析分析和活性分析。张洪基等用二乙氨乙基纤维素柱层析法将尖吻蝮蛇蛇毒分成15个组分,并对各组分的酶活力、凝血活性、纤溶活性、出血毒及毒性等进行了测定,发现尖吻蝮蛇蛇毒含有具精氨酸酯酶活性、纤溶活性及凝血活性的组分。滕国强等用DEAE-纤维素DA22柱层析法分离皖南山区的尖吻蝮蛇蛇毒,得15个蛋白峰,并分别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关酶的活性及其与促凝、抗凝、纤溶、溶血、出血等生理活性的关系,并认为促凝血作用是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并伴有精氨酸酯酶活性;作者同时研究了其中类凝血酶类的一些酶学活性,发现其能专一性地作用于纤维蛋白原而使血浆凝固,不需其它凝血因子的参与,也不受肝素的抑制。王晴川等[58]研究了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三种同工酶的混合物对血小板集聚功能的影响,发现其对人、狗或家兔的血小板悬液的凝集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朱龙祥等研究了用ELASA微量测定尖吻蝮蛇类凝血酶,并用此方法作为检测技术进行了该品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周素芳等[58]研究了尖吻蝮蛇类凝血酶诱导的体外全血浆与吸附血浆的凝固时间,不同理化条件对尖吻蝮蛇类凝血酶及凝血酶诱导的体外全血浆的凝固时间(thrombintime,T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jn time,PT)的影响。刘广芬等还进行了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长期毒性与连续给药后的药理效应的研究。以上研究虽为我们认识尖吻蝮蛇蛇毒类凝血酶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料,但这些研究多停留在对分离出来的各个组分进行酶活力的测定和一般性的研究上,缺乏对其结构及特性的深入研究;而且所使用的分离技术也较为简单,不能得到单一组分的纯品,或未给出样品的纯化工艺与特性;另外,仅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也无法判定这些组分在药理上到底是起抗栓抗凝作用的组分,还是促凝止血作用的组分。
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所的Y.ZHANG等与中国科技大学的钱亚雯等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法从尖吻蝮蛇蛇毒中得到七个含凝血活性的蛋白峰,然后用毛细管电泳对该七个峰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分离,再用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质谱法(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monitoring,LDIM)检测各组分的分子量,得出七个峰的主要蛋白的分子量。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在一定分子量范围内的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分子量包含在上述列出的各峰中主要与次要蛋白的分子量中。
张贵平等从湖南产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出了一个分子量为15.1KD的类凝血酶,并对其理化与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该组分能迅速使人血浆凝固,并可加强凝血酶的作用,使凝血酶时间缩短,故可能有止血效应。自1988年开始,肖昌华等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较为详细的了解到对尖吻蝮蛇类凝血酶促凝组分的研究脉络。肖昌华等分别用DEAE-sephadex A-50柱、DEAE-cellulose DE52柱、QAE-sephadex A-25柱、SephadexG-25柱四步层析法对尖吻蝮蛇蛇毒进行了分离与纯化,得到了四个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的电泳纯的单一蛋白,说明尖吻蝮蛇蛇毒内有四种类凝血酶组分。何丽芬等[43]进一步研究了上述组分的体内止血效应,采用家兔颈动脉及家犬中等动脉损伤喷射性出血止血实验、家兔肝实质器官止血实验及家犬断离后肢止血实验,得出其对家兔及家犬实验性创伤出血有止血作用。但遗憾的是上述实验是将30KD与19.5KD两组分按比例混合后作为样品而用,对其单一组分的分别研究未见报导。
国外有关蛇毒类凝血酶的各种研究可谓极其广泛与深入。国内目前广泛使用的进口药东菱克栓酶与立止血就是蛇毒类凝血酶在抗栓与止血两个应用方面的代表,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也非常深入。但对于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关于促凝与止血的研究,国外和国内一样非常薄弱。境外主要研究者为台湾和日本学者。早在1957年,台湾学者Ouyang就发现台湾产尖吻蝮蛇中含有类凝血酶成分,并且证实该类凝血酶的活性在体外具有高剂量下的促凝活性和低剂量下的抗凝活性。Cheng.H等探讨了不同的分离方法对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分离效果,测定了不同色谱峰的一些酶学活性,并研究了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促凝作用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并证实类凝血酶活性就是自然界中的酯酶作用。Ouyang.C等在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出了一种分子量为24.1K的类凝血酶,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纤原溶解酶活性和酪蛋白溶解活性,并证实其纤溶活性是特异性的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的α(A)链,而对β(B)链及γ链不起作用。同样,杉原久义等也从台湾产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52K的类凝血酶,该促凝组分含碳水化合物,可水解精氨酸酯,如TAEE或TAME,但不消化酪蛋白。该促凝与精氨酸酯酶活性可被DFP及抗血清抑制,但不被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EDTA,半胱氨酸,肝素或对氯汞基苯甲酸(PCMB)等所抑制。
但是有关尖吻蝮蛇类凝血酶作为止血药的生产与使用情况均未见文献报道。
尖吻蝮蛇中含有大量的血液毒素和酶类资源,但是,传统的生化提取方法生产成本高、产品纯度低,加上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带来的蛇资源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蛇毒中各种酶成分的研究利用。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Thrombin-like enzyme的发明,是在尖吻蝮蛇这一物种的创新性发现,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药物候选物,对于防治人类的静脉血栓和脑血栓等血管栓塞性疾病是非常有益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类凝血酶Thrombin-like enzyme和编码该蛋白的基因tle。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蛋白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该蛋白在制备治疗静脉血栓、脑血栓等血管栓塞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用RT-PCR的方法从尖吻蝮蛇毒腺总RNA中分离得到的类凝血酶基因tle,其DNA序列如序列表中<400>1序列所示。
本发明所述基因编码的蛋白Thrombin-like enzyme,其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400>2序列所示。分子量为26kD.
该蛋白可以通过重组酵母以分泌的形式表达。
该蛋白特异地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的Aα链上,具有凝血活性。
本发明所选择的尖吻蝮蛇采自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尖吻蝮蛇毒腺cDNA文库的构建首先将尖吻蝮蛇断头,快速解剖分离出新鲜的毒腺组织,提取总RNA。反转录为一链cDNA后合成双链cDNA,双链cDNA与pcDNA3.0载体连接后转化E.coli,并保存每个重组克隆。
本发明通过对以上重组文库克隆进行大规模随机序列测定,从中得到了一个编码类凝血酶的克隆,命名为Thrombin-like enzyme(简称TLE),(其DNA序列如序列表中<400>1序列所示)。新基因编码236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其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400>2序列所示),分子量为26kDa,具有典型的类凝血酶特点。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编码一种新的类凝血酶。它含有与保守的丝氨酸蛋白酶催化三联结构(H57,D102,S195),并且在催化三联体的三个氨基酸附近的序列也高度保守。
本发明通过设计一对引物,将编码类凝血酶的新基因tle用PCR方法从pcDNA3.0载体上扩增出来,克隆到甲醇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构建成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化毕赤酵母GS115。此表达载体以PAOX1为启动子,采用分泌表达的形式将重组蛋白分泌到发酵上清中。通过对培养时间,诱导时间,甲醇浓度等条件的摸索和优化,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可达到1mg/L。
本发明还摸索和优化了重组类凝血酶的纯化条件,发酵上清经Q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可得到纯度在95%以上的成熟重组类凝血酶Thermbin-like enzyme(TLE)。
本发明获得的重组类凝血酶Thermbin-enzyme like具有生物活性。该重组类凝血酶特异的作用在纤维蛋白原的Aa链上,具有凝血活性。
由本发明的含有Thermbin-like enzyme成熟肽编码序列的表达质粒pPICZαA经XhoI/Not I双酶切,可得到780bp左右的片段,即为尖吻蝮蛇毒腺类凝血酶Thermbin-likeenzyme成熟肽编码序列。
本发明的表达质粒的复制方法参照Sambrook(Sambrook,et al.1989,Molecular cloingCold Spring Harbor Labroratory Press.USA)方法,按CaCl2法在E.coli.DH5α菌株中转化质粒,用含氨苄青霉素(100μg/mL)的LB培养基转化细菌,碱法提取质粒。


图1为本发明的尖吻蝮蛇毒腺类凝血酶Thermbin-like enzyme与其它几个同源类凝血酶的比对结果。破折号(-)代表相同的氨基酸,加号(+)代表缺失的氨基酸。tle1是尖吻蝮蛇毒腺类凝血酶;halys来自Gloydius halys(giAF015727.1);Trimeresurus来自Trimeresurus gramineus(gi2114123);Acutase,又名Acuthrombin,来自Deinagkistrodonacutus(gi8567982);Agkistrodon和Dav-KN及Dav-PA都是来自Deinagkistrodon acutus[];ussuriensis和ussuriensis2来自Gloydius ussuriensis(gi2407644);Macrovipera来自Macrovipera lebetina(gi6562943);Protobothrops来自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gi602601);图2为尖吻蝮蛇毒腺总RNA电泳结果。
图3为尖吻蝮蛇毒腺类凝血酶tle基因的RT-PCR电泳结果。11kb DNA marker;2PCR目的条带。
图4为含基因tle的表达质粒pPICZoA-tlePCR鉴定图。11kb DNA marker;2Nativecontrol。3、4Positive transformants。
图5为含基因tle的重组表达质粒pPICZoA-tle构建图。
图6为类凝血酶的发表表达与纯化SDS-PAGE银染结果图。1-5为不同时段的发酵上清5为诱导后12hr,1为24hr,2为36hr,3为36hr,4为72hr,6为空载体转化酵母菌后表达对照(72hr)。8为经Benzamidine纯化后的结果。
图7为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检测酶活。ATLE Benzamidine纯化后所形成的浑浊斑。B纯化后的TLE稀释10倍后形成的活性斑。C纯化后的TLE稀释50倍后形成的活性斑。
图8为类凝血酶对底物特异性的研究。1,阴性对照,不加入酶反应液;2-13,分别为在TLE作用0.5min,1min,10min,60min,2hr,4hr,6hr,8hr,10hr,12hr,14hr,16hr中止反应;14,为国产降纤酶作用2min后;15为立止血作用2min后。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尖吻蝮蛇毒腺总RNA的提取和RT-PCR扩增总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采用一步热酚法提取尖吻蝮蛇毒腺总RNA,抽提去除蛋白质。获得总RNA浓度为3.9μg/μl,其A260/A280=1.9,经1%琼脂糖电泳检测可见清晰的18s和28s两条带,(见图2),表明总RNA完整性良好。取1ug总RNA以SMART IIIolignuclotide(5′-AAGCAGTGGTATCAACGCAGAGTGGCCATTATGGCCGGG-3′)和CDSIII/3′PCR引物(5′-ATTCTAGAGGCCGAGGCGGCCGACATG-d(T)30N-1N-3′)各1ul进行逆转录合成第一链,得到10μl cDNA第一链产物。2μl第一链产物以5’PCR primer(5’-AAGCAGTGGTATCAACGCAGAGT-3’),CDS III/3’PCR primer(5’-ATTCTAGAGGCCGAGGCGGCCGACATGd(T)30N-1N-3’)进行第二链扩增。将第二链蛋白酶K消化并纯化后进行Sfi I切割,连接入同样Sfi I酶切处理过的pcDNA3.0文库载体上。随机测序获得类凝血酶基因的EST,经软件分析发现该EST为全长。
实施例2尖吻蝮蛇毒腺类凝血酶基因的序列分析Blast同源分析表明,该尖吻蝮蛇毒腺类凝血酶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一种印度竹叶青(Trimeresurus gramineus)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和中国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的stejnobin序列具有87%的同源性,与美洲矛头蝮(Bathrops jararaca)有86%的同源性。TLE的蛋白序列与中国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的stejnobin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最高的同源性(72%),有趣的是,该TLE基因与本是来自尖吻蝮蛇的已报道类凝血酶基因的同源性不是最高,在已报道的尖吻蝮蛇13个类凝血酶基因中,它与Acutobin precursor(Acuthrombin/Acutase)具有最高的同源性(68%)。该TLE氨基酸序列具有与其它蛇毒的类凝血酶的典型特点,含有丝氨酸蛋白酶保守的催化三联体His67,Asp112,Ser206。通过序列比较,证明,TLE是一种新的类凝血酶基因,tle基因的ORF全长为780bp,以酶原形式翻译成260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有18个氨基酸,前肽区域有6个氨基酸,成熟肽含有236个氨基酸。它的成熟肽分子量(不含糖基)为26kD。它含有12个半胱氨酸,形成6对二硫键。
实施例3尖吻蝮蛇类凝血酶酵母分泌表达质粒的构建依据tle基因的两端序列合成一对引物,上游引物含Xho I切割位点,下游引物含NotI切割位点。
上游引物(B1)-CCGCTCGAGAAAAGAGAGGCTGAAGCTGTCATTGGAGGTAATGAATGTAAC-Xho I 3’end ofα-Factor signal sequence Mature TLE下游引物(B2)-TGCTCTAGATAACTTCTTCAAAAGTTTTCACGG以含tle基因的pcDNA3.0质粒为模板,B1、B2为引物PCR扩增,得到特异扩增的单一条带,产物大小在122bp左右(图3)。PCR在800bp左右,扩增产物经Xho I/NotI酶切克隆到毕氏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tle(其构建过程如图5所示)。表达载体经PCR鉴定(见图4)正确。表达载体pPICZαA-tle中的外源基因经测序鉴定正确。
实施例4尖吻蝮蛇重组类凝血酶的表达将pPICZαA-tle电击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得到重组酵母基因工程菌。该重组酵母菌株经甲醇诱导表达后,其发酵上清液用Tricine/Tris 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菌体经诱导后有明显的特异表达产物带,其分子量(28kD)比预测的理论值(26kD)稍大,推测是酵母表达过程中糖基化的结果(图6)。。
经过对培养基pH值、甲醇诱导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的摸索,确定了培养基pH5.5,诱导时间3天的表达条件。
实施例5尖吻蝮蛇重组类凝血酶的纯化实施例5所得的含有尖吻蝮蛇重组类凝血酶的发酵上清液,经Sephadex G-25柱换成平衡缓冲液(20mM Tris-HCl,150mM NaCl pH8.0)后,上同样缓冲液平衡过的Benzamidine柱子,再用该缓冲液冲洗柱子到穿过峰降为0,用500mM NaAc,500mMNaCl(pH3.0)直接洗脱,收集洗脱峰,立即用500mM的Tris-Hcl(pH8.0)中和洗脱至中性pH。洗脱峰经SDS-PAGE检测后为TLE(图6)。
实施例6重组表达的类凝血酶活性检测采用纤维蛋白原平板法[Stocker K]改进50mg agarose溶于5ml生理盐水中,加热到90℃使溶解,冷却到45℃,加入5ml预热到45℃的0.4%的牛纤维蛋白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制),混匀,快速倒板。冷却后,在平板上打孔,每孔加入10μl待测样品,正置37℃湿润环境中过夜,观测有无浑浊斑出现。结果见图7,重组表达的类凝血酶有浑浊斑出现。
实施例7重组类凝血酶的低物特异性检测采用SDS-PAGE法牛纤维蛋白原溶于无菌0.02mol/L pH8.0的Tris-HCl溶液或生理盐水中(20mg/ml),取200μl转移到玻璃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酶液,37℃温浴,在不同时段终止反应,取样处理进行SDS-PAGE。结果见图8,重组表达的类凝血酶与降纤酶和立止血一样,都是特异性的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的Aα链上。
序列表<110>中山大学<120>一种新的类凝血酶基因及其应用<160>2<210>1<211>711<212>DNA<213>尖吻蝮蛇(Hippocampus kuda Bleeker)<220>
<221>mat peptide<222>(1)…(711)<400>11 GTC ATT GGA GGT AAT GAA TGT AAC ATA AAT GAA CAT CGT TTC CTT GTA GCC TTG TAT GAC 611 V I G G N E C N I N E H R F L V A L Y D2061 AAT TTG ACT GGG ACT TTG GAC TGC GGT GGG ACT TTG ATC AAT CAG GAA TGG GTG CTC AGC 12121 N L T G T L D C G G T L I N Q E W V L S40121 GCT GCA CAC TGC GAC AGG ACA AGT GTG GTC ATA TAC CTT GGT ATG CAT AAC AAA AGT GTA 18141 A A H C D R T S V V I Y L G M H N K S V60181 AAC AAT GAC GAT CAG CAG AGA AGA TCC CCA AAG GAG AAG TAC TTT TTT AAC TGT AGC AAT 24161 N N D D Q Q R R S P K E K Y F F N C S N80241 AGC TTT ACC CAA CTG GAA AAG GAC ATC ATG TTG ATC AGG CTG GAC AGT CCT GTT AAC AAC 30181 S F T Q L E K D l M L I R L D S P V N N 100301 AGT ACA CAC ATC GCG CCT CTC AGC TTG CCT TCC AGC CCT CCC AGT ATG GAC TCA GTT TGC 361101 S T H I A P L S L P S S P P S M D S V C 120
361 CGT GTT ATG GGA TGG GGC GCA ATC ACA TCT CCT AAA GAG ACT TTT CCC GAG GTC CCT CGT 421121 R V M G W G A I T S P K E T F P E V P R 140421 TGT GCT AAC ATT AAC CTG TTC GAT TAT ACG GTG TGT CGT GGA GCT TTC TCA AGG TTG CCA 481141 C A N I N L F D Y T V C R G A F S R L P 160482 GAG ACA AGA AGA ATA TTG TGT GCA GGT GTC ATG GAA GGA GGC ATA GAT ACA TGT AAT CAT 541161 E T R R I L C A G V M E G G I D T C N H 180542 GAC TCT GGG GGA CCT CTC ATC TGT GAT GGA CAA TTC CAG GGC ATT GTA TCT TGG GGA CCC 601181 D S G G P L I C D G Q F Q G I V S W G P 200602 TAT CCT TGT GCC CAA CCA CGT AAG CCT GCC CTT TAC ACC AAT GTC TTC AAT TAT AAT GGT 661201 Y P C A Q P R K P A L Y T N V F N Y N G 220662 TGG ATC CGG AGC ATT ATT GCC GGA AAT ATC GAT GCG GCT TGC CCC CCG TGA 709/711221 W I R S I I A G N I D A A C P P * 236<210>2<211>236<212>PRT<213>尖吻蝮蛇(Hippocampus kuda Bleeker)<220>
<221>mat peptide<222>(1)…(236)<400>21 VIGGNECNINEHRFLVALYD2021 NLTGTLDCGGTLINQEWVLS4041 AAHCDRTSVVIYLGMHNKSV6061 NNDDQQRRSPKEKYFFNCSN8081 SFTQLEKDIMLIRLDSPVNN100101 S THIAPLSLPSSPPSMDSVC120
121 RVMGWGAITSPKETFPEVPR140141 CANINLFDYTVCRGAFSRLP160161 ETRRILCAGVMEGGIDTCNH180181 DSGGPLICDGQFQGIVSWGP200201 YPCAQPRKPALYTNVFNYNG220221 WIRSIIAGNIDAACPP* 23权利要求
1.用RT-PCR的方法,从尖吻蝮蛇总RNA中分离得到的类凝血酶基因tle,其DNA序列如序列表<400>1序列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基因编码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400>2序列所示;该蛋白分子量为28kD。
3.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白,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tle克隆到甲醇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tle(2)将pPICZαA-tle电击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得到重组酵母基因工程菌;(3)在pH5.5的培养基,以浓度为1%的甲醇,对上述的重组酵母基因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6天;(4)发酵上清液经Q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纯化的重组类凝血酶TLE。
4.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白在制备用于治疗静脉血栓、脑血栓等血管栓塞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类凝血酶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RT-PCR的方法,从尖吻蝮蛇毒腺总RNA中筛选得到类凝血酶基因tle,其DNA序列如序列表中<400>1序列所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TLE,Thrombin-like enzyme),其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400>2序列所示。本发明的重组类凝血酶具有凝血和止血活性,可用于制备治疗静脉血栓、脑血栓等血管栓塞性疾病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K38/43GK1782083SQ200510036960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日
发明者徐安龙, 刘钰山, 王磊, 任宇锋, 赖春娥, 陈尚武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