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侧抽芯的活塞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6034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侧抽芯的活塞盖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侧抽芯的活塞盖模具。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常常可分为:金属、非金属两大类,压铸模工作时先合模,将熔融合金液倒入压室内,以高速充填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压力下凝固,进行压铸,然后开模取出成型槽产品。一般压铸的产品中有侧孔或者侧槽时,需要使用到侧抽芯结构。

现有的侧抽芯结构是在模具中设置斜导柱、滑块来完成侧孔或者侧槽的抽芯,开模时,由斜导柱驱动滑块,使滑块作平移动作从倒扣中抽出,这种机构虽动作可靠,但是对于有壁厚极薄的侧孔产品,通过侧抽芯结构将产品中的抽芯直接抽出,容易将拉伤或拉断,导致制品报废。并且在压铸时,如果模具内的排气不足,会造成加工件表面轮廓不清、填充困难或者局部飞边,严重时在表面产生焦痕,并且会降低充模速度,延长成型周期、降低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侧抽芯时避免薄壁处被拉伤或拉断,并且排气效果好又不影响排气速率的压铸模具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侧抽芯的活塞盖模具,它在侧抽芯时可以避免薄壁处被拉伤或拉断,并且排气速度快,结构稳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良侧抽芯的活塞盖模具,包括动模以及与动模适配的定模,动模上端面一侧端从上至下设贯穿置有进料口,定模上端面对应进料口位置处设置有与进料口适配的进料台,进料台连通有主流道,主流道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型腔,动模设置有与型腔适配的型芯,定模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与型腔两侧相通的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第一滑槽设置于相邻的型腔之间,该第一滑槽内分别滑动设置有与型腔相通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设置有延伸入型腔内的抽芯,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与型腔相通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设置有延伸入型腔内的抽芯,该第二滑块的抽芯与第一滑块的抽芯适配接触,抽芯的一侧端面倾斜设置,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的上端面从上至下贯穿设有斜契孔,动模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与斜契孔适配的斜契杆。

作为优选方案,抽芯侧端面的斜度设置为1°~5°。

作为优选方案,动模下端面对应第一滑槽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定位槽形成用于固定第一滑块的固定空间;该动模下端面对应第二滑槽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定位槽形成用于固定第二滑块的固定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定模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与型腔两侧相通的集气道,集气道汇合连通有集气块,集气块设置有波浪形槽。

作为优选方案,动模设置有与集气块适配的集气凸块。

作为优选方案,集气道两侧连通有若干储料道,储料道设置于型腔旁,该储料道与集气道呈90°连接;储料道连通有储料槽,储料槽向气体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的下端面设置有耐磨块。

作为优选方案,主流道两侧设置有凹槽,动模下端面设置有与凹槽适配的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过将第一滑块设置有延伸入型腔内的抽芯与第二滑块设置有延伸入型腔内的抽芯适配,并且抽芯的一侧端面为倾斜设置,因为型腔内的通孔通过两个滑块的抽芯配合完成,缩短了抽芯在抽出时的抽出时间,并且抽芯设置有倾斜的一侧端面,在抽芯抽出时减少了抽芯与薄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了薄壁处被拉伤或拉断。

第二、通过在定模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与型腔两侧相通的集气道,集气道汇合连通有集气块,提高了排气效率,并且集气道两侧连通有若干储料道,储料道连通有储料槽,储料槽向气体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因为型腔内排出的带有熔融液的气体,在气体的挤压下,将气体内的熔融液挤入储料道内,再通过储料道挤入储料槽内,又因为储料槽为气体排出方向的反方向设置,避免了挤入储料槽内的熔融液回流,避免了排气时的飞边。

第三、通过在动模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在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内设置有与滑块适配的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因为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在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内对滑块进行固定,提高了模具闭合时,滑块在模具内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模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模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模的结构图。

图中:动模1、进料口11、型芯12、定模2、进料台21、主流道22、型腔23、第一滑槽3、第一滑块31、抽芯32、第二滑槽4、第二滑块41、斜契孔5、斜契杆51、第一定位槽6、第一定位块61、第二定位槽7、第二定位块71、集气道8、集气块81、集气凸块82、储料道83、储料槽84、耐磨块9、凸块91、凹槽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

一种改良侧抽芯的活塞盖模具,包括动模1以及与动模1适配的定模2,动模1上端面一侧端从上至下设贯穿置有进料口11,定模2上端面对应进料口11位置处设置有与进料口11适配的进料台21,进料台21连通有主流道22,主流道22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型腔23,动模1设置有与型腔23适配的型芯12,其特征在于:定模2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与型腔23两侧相通的第一滑槽3以及第二滑槽4,第一滑槽3设置于相邻的型腔23之间,该第一滑槽3内分别滑动设置有与型腔23相通的第一滑块31,第一滑块31设置有延伸入型腔23内的抽芯32,第二滑槽4内滑动设置有与型腔23相通的第二滑块41,第二滑块41设置有延伸入型腔23内的抽芯32,该第二滑块41的抽芯32与第一滑块31的抽芯32适配接触,抽芯32的一侧端面为倾斜设置,第一滑块31以及第二滑块41的上端面从上至下贯穿设有斜契孔5,动模1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与斜契孔5适配的斜契杆51。

为避免侧抽芯时,抽芯32将侧孔的薄壁处拉伤或拉断,抽芯32侧端面的斜度设置为1°~5°。

为了提高了模具闭合时,滑块在模具内的稳固性,动模1下端面对应第一滑槽3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定位槽6,第一定位槽6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块61,第一定位块61与第一定位槽6形成用于固定第一滑块31的固定空间;该动模1下端面对应第二滑槽4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定位槽7,第二定位槽7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块71,第二定位块71与第二定位槽7形成用于固定第二滑块41的固定空间。

为了提高滑块的使用寿命,第一滑槽3以及第二滑槽4的下端面设置有耐磨块9。

参照图4、图5所示:为保证型腔内气体的排出,并且避免排气时的飞边,定模2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与型腔23两侧相通的集气道8,集气道8汇合连通有集气块81,集气块81设置有波浪形槽;动模1设置有与集气块81适配的集气凸块82;集气道8两侧连通有若干储料道83,储料道83设置于型腔23旁,该储料道83与集气道8呈90°连接,储料道83连通有储料槽84,储料槽84向气体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为了提升模具闭合时的稳固性,主流道22两侧设置有凹槽92,动模1下端面设置有与凹槽92适配的凸块91。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过程为:

动模1下压与定模2合模,定模2的第一滑槽3以及第二滑槽4内的第一滑块31以及第二滑块41在动模1设置的斜契杆51的引导下滑动,向型腔23方向推进,当模具闭合时,第一滑块31的抽芯32与第二滑块41的抽芯32在型腔23内适配接触,同时,动模1下端面的第一定位槽6与第一定位块61形成的固定空间对第一滑块31固定,相应的,第二定位槽7与第二定位块71形成的固定空间对第二滑块41固定,与此同时动模1下端面设置的凸块91压入主流道22两侧的凹槽92内,然后浇注液由进料口11通过主流道22注入两侧的型腔23内,型腔23内的气体在浇注液的注入下将型腔23内的气体挤压入集气道8内,挤入集气道8内带浇注液的气体在气体的挤压下,将气体内的熔融液挤入与集气道8连接的储料道83内,熔融液通过储料道83流入排气方向相反延伸的储料槽84内,避免熔融液回流入集气道8内,对集气道8堵塞,因为储料道83与集气道8呈90°连接,与气体的排出方向错开,避免了对气体排出的影响,经过储料道83过滤后的气体再因为集气块81的波浪形槽过滤,避免了排气时的飞边压铸成型后,动模1上升,斜契杆51使滑块的抽芯32同时从型腔23内抽出,因此相对于从一个方向进行抽出,减少了抽出时间,并且由于抽芯32设置有倾斜的一侧端面,在抽芯32抽出时减少了抽芯32与薄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了薄壁处被拉伤或拉断。

上述实施例仅是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