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含苯并噻唑杂环的手性α-氨基膦酸酯化合物及制备和应用_4

文档序号:927014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功_4〇)的合成 (1) (4-甲基苯并噻唑-2-基)-1-(呋喃-2-基)亚胺(3〇)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2-呋喃甲醛(0.96 g,10 mmol),反应 时间为l〇h,收率35%,熔点82-84°C。
[0037] (2)如实施例一(2)的方法和条件制备。区别在于加入24 mg(0.1 mmol的2-呋 喃基-4-甲基苯并噻挫的亚胺,展开剂为Vjem : Visi8i= 2: 1,反应6 h,得46 mg目标 化合物,产率97%;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光学纯度测试,其结果见图16,由图16可知,ee值为 98%。(色谱条件:采用手性IA柱,室温下,检测波长为254 nm,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体 积比为85%: 15%),流速为1.0mL/min;测得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StmajOT= 19.00min, tminor = 22. 75 Η??π) 实施例十六、(功-G 二苯基-1-(4-甲基苯并[?/]噻唑-2-氨基)-1-(苯并呋 喃-2-基)甲基膦酸酯(化合物编号为U)_4p)的合成 (1) (4-甲基苯并噻唑-2-基)-1-(苯并呋喃-2-基)亚胺(3p)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2-苯并呋喃甲醛(1.46 g,10 mmol), 反应时间为l〇h,收率77%,熔点142-144°C。
[0038] (2)如实施例一(2)的方法和条件制备。区别在于加入29 mg(0.1 mmol的2-苯 并呋喃基-4-甲基苯并噻唑的亚胺,展开剂为Vigsis= 2: 1,反应2 h,得51 mg 目标化合物,产率97%;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光学纯度测试,其结果见图17,由图17可知,ee 值为92%。(色谱条件:采用手性IA柱,室温下,检测波长为254 nm,流动相为正己烷/乙 醇(体积比为75%: 25%),流速为1.0 mL/min;测得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为tm_= 6. 74 min, tminor = 10. 85 min)〇
[0039] 实施例十七、(功-G 二苯基-1-(4-甲基苯并[i/]噻唑-2-氨基)-1-(噻 吩-2-基)甲基膦酸酯(化合物编号为U)_4q)的合成 (1) (4-甲基苯并噻唑-2-基)-1-(噻吩-2-基)亚胺(3q)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2-噻吩甲醛(1. 12 g,10 mmol),反应 时间为l〇h,收率37%,黄色粘稠液体。
[0040] (2)如实施例一(2)的方法和条件制备。区别在于加入26 mg(0.1 mmol的2-噻 酷-4-甲基苯并噻挫的亚胺,展开剂为V乙酸乙Jg= 3: 1,反应2 h,得47 mg目标化合 物,产率95%;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光学纯度测试,其结果见图18,由图18可知,ee值为98%。 (色谱条件:采用手性IA柱,室温下,检测波长为254 nm,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醇(体积比 为75%: 25%),流速为1.0 mL/min;测得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为1_= 7. 54 min,tminOT=8·58 min)〇
[0041] 实施例十八、U)- G 二苯基-1-(4-甲基苯并[i/]噻唑-2-氨基)-1-(苯并 噻吩-2-基)甲基膦酸酯(化合物编号为化合物编号为U)-4r)的合成 (1) (4-甲基苯并噻唑-2-基)-1-(苯并噻吩-2-基)亚胺(3r)的合成: 如实施例一(1)方法和条件合成。区别在于加入2-苯并噻吩甲醛(1. 12 g,10 mmol), 反应时间为l〇h,收率32%,熔点162-164°C。。
[0042] (2)如实施例一⑵的方法和条件制备。区别在于加入31 mg(0.1 mmol的2-苯 并噻酚-4-甲基苯并噻唑的亚胺,展开剂为V正己V乙酸2: 1,反应2 h,得52 mg目标 化合物,产率96%;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光学纯度测试,其结果见图19,由图19可知,ee值为 98%。(色谱条件:采用手性IA柱,室温下,检测波长为254 nm,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醇(体 积比为75%: 25%),流速为1.0 mL/min;测得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为乜咖=9. 20 min, tminor = 12. 35 min)〇
[0043] 采用上述方法合成相应的(5)体化合物,区别在于每个实施例中(2),将硫脲奎宁 催化剂改加入6mg硫脲奎尼丁催化剂,其余反应条件不变;采用上述方法合成相应的消旋 体化合物,区别在于每个实施例中(2),不加入手性催化剂,反应条件改为在甲苯溶剂条件 进行加热回流制备对应的消旋体化合物。对上述实施例合成的含苯并噻唑杂环的氨 基膦酸酯手性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元素分析数据如表1所示,红外光谱(IR)数据如表2所 示,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数据如表3所示,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磷谱(31P NMR)及氟 谱(19F NMR)数据如表4所示。







实施例19、目标化合物抗黄瓜花叶病毒治疗和保护活性 (1)测试方法 A.病毒提纯 采用周雪平方法(Zhou, X. P. ; Xu, Z. X. ; Xu, J. ; Li, D. B. 7; CXi/?. 办ric. 1995,16,74-79.),选取接种3周以上,CMV系统侵染寄主Nicotiana tabacum. L植株上部叶片,在磷酸缓冲液中勾衆,双层纱布过滤,8000g离心,经2次聚乙二 醇处理,再离心,沉淀用磷酸缓冲液悬浮,即得到CMV的精提液体。整个实验在4° C下进 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60nm波长的吸光度值,根据公式计算病毒浓度。
[0045] 病毒浓度(mg/mL) = (A260 X 稀释倍数)/Eo wlcm260" 其中E表示消光系数,即波长260nm时,浓度为0. 1% (lmg/mL)的悬浮液,在光程为Icm 时的光吸收值。CMV的E°_ U6tlnm是5. 0。
[0046] B.药剂对CMV侵染的活体治疗作用 药剂对CMV侵染的活体治疗作用:选长势一致的5-6叶期的苋色藜打顶,向全叶撒匀金 刚砂,用排笔蘸取病毒汁液(6Xl(T3mg/mL)全叶接种病毒,自然晾干后用清水冲洗。待叶片 干后,用毛笔在左半叶轻轻涂施药剂,右半叶涂施对应溶剂的浓度的溶剂作对照,6-7 d后 记录枯斑数,按下列公式(I)计算抑制率。
[0047] C.药剂对CMV侵染的活体保护作用 药剂对CMV侵染的活体保护作用:选长势一致的5-6叶期的心叶烟打顶,用毛笔在左半 叶轻轻涂施药剂,右半叶涂施对应溶剂的浓度的溶剂作对照。24 h后,向全叶撒匀金刚砂, 用排笔蘸取病毒汁液(6 XKT3 mg/mL)全叶接种病毒,用清水冲洗,6-7 d后记录枯斑数,按 下列公式(1)计算抑制率。
[0048] 其中,未涂施药剂半叶的平均枯斑数和涂施药剂半叶的枯斑数都采用各组三次重 复的平均数。
[0049] (2)生物测定结果
采用半叶枯斑法,以黄瓜花叶病毒(CMV)为测试对象,以宁南霉素为对照药剂,溶剂为 DMF,初筛浓度为500 mg/L,对十八对手性体化合物进行了抗植物病毒活性筛选,测试结果 见表5。由表5可知,在CMV病毒的治疗活性和保护活性两方面,18对手性σ-氨基膦酸 酯化合物中(奶体化合物的活性均高于对映体(Λ。在治疗活性方面,化合物(功_4c(Ar =O-ClC6H4),(功 _4e (Ar = O-CH3OC6H4),(Ti)-4g (Ar = p-ClC6H4), 和(功 _4o(Ar = 2-furanyl)对CMV的治疗活性分别为58%,57%,53%及55%,其治疗活性与对照药剂宁南 霉素相当(53%);相对应的(5)-4c (Ar = O-ClC6H4),⑶-4e (Ar = O-CH3OC6H4), (5)-4g (Ar =P-ClC6H4),和(5)-4o (Ar = 2-furanyl)对 CMV 的治疗活性分别为 45%,35%,37% 及 44%, 其治疗活性远低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化合物(功_4a (Ar = C6H5),(功-4b (Ar = O-FC6H4), (功 _4f(Ar = P-ClC6H4),(功 _4h(Ar = p-CH3C6H4) and (功 _4q(Ar = 2-thienyl)对 CMV 的治疗活性分别为70%,71%,64%,72%及62%,其治疗活性远高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相 当(53%);相对应的(5) -4a,(5) -4b,(5) -4f,(5) -4h和(5) -4q对CMV的治疗活性分别 为52%,64%,57%,25%及50%,其治疗活性均低于各自的对映体化合物。其中当芳基取代基 为P-CH3C6H^,(功-4h取得最好的CMV治疗活性72%,远高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且该化 合物的对映体(5) _4h对CMV治疗活性仅25%,说明此化合物对CMV治疗活性有较好的生物 选择性。在保护活性方面,目标化合物的保护活性在27-67%。上述治疗活性好的U)-4a, (功-4b,(功_4f,(功_4h和(功_4q均取得较好的保护活性,分别为56%,57%,67%,57%及 55%。其中化合物的取得最好的保护活性64%,其活性高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55%, 相应地对映体(5)-4f的保护活性为43%,低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和(功-4f。在钝化活性方 面,化合物(功_4a,(功-4e及(功-4h取得较好的钝化活性,分别为93%,92%及96%,均高于 对照药剂宁南霉素(91%)。综合化合物的治疗活性、保护活性及生物活性立体选择性考虑, 化合物(功_4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宁南霉素,具备进一步开发手性抗植物CMV病毒药剂 的候选药物及先导化合物。
[0050] 实施例20、目标化合物抗烟草病毒治疗、保护和钝化活性 (1)测试方法 A.病毒提纯 米用 Gooding 方法(Gooding G V jr, Hebert T T. A simple technique for purification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in large quantities[J]. Phytopath -ology, 1967,57,1285·),选取接种3周以上,TMV系统侵染寄主Nicotiana tabacum. L植株上部 叶片,在磷酸缓冲液中匀浆,双层纱布过滤,8000g离心,经2次聚乙二醇处理,再离心,沉淀 用磷酸缓冲液悬浮,即得到TMV的粗提液体。整个实验在4° C下进行(深见顺一,上杉康 彦〔日〕,李树正,王笃枯,焦书梅译.农药实验法一杀菌剂篇[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93-94.)。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60nm波长的吸光度值,根据公式计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