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71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保持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并且提高冰雪路面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使用夏季轮胎在冰雪路面行驶的情况下,一般会安装轮胎链。例如在FF车的情况下,该轮胎链只安装于作为驱动轮的前轮。因此,没有安装轮胎链的后轮,无法充分地提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横向力的抓地性,因此存在容易产生打滑这样的问题。即便是这样的未安装轮胎链的夏季轮胎,为了提高在冰雪路面上的抓地性,例如也考虑减小胎面胶的橡胶硬度的技术。其中,相关文献如下(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3-12191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170147号公报然而,由于胎面胶的橡胶硬度较小的夏季轮胎,在干燥路面上胎面部的花纹块的倒塌增大,因而存在降低操纵稳定性能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设置中央胎冠主沟、和沟宽度大于该中央胎冠主沟的外侧胎冠主沟,并且将该中央胎冠主沟与外侧胎冠主沟之间的陆地部,划分为中央胎冠花纹块列、外侧胎冠花纹块列以及胎冠细花纹条,进而将各花纹块列等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相互建立关联地进行限定,从而能够保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并且提高冰雪路面性能。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条主沟,并且具有指定了向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左右非对称的胎面花纹,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胶,具有形成胎面部的踏面且橡胶硬度为60 度 75度的胎冠顶胶部,在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标准内压且无负载的标准状态下, 上述主沟包括中央胎冠主沟,该中央胎冠主沟的沟宽度为2mm 6mm且沟中心位于从轮胎赤道起向车辆内侧隔开胎面接地宽度的2% 10%的距离的位置;以及外侧胎冠主沟,该外侧胎冠主沟的沟宽度大于上述中央胎冠主沟并且沟中心位于从轮胎赤道起向车辆外侧隔开上述胎面接地宽度的15% 30%的距离的位置,在上述中央胎冠主沟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之间,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外侧胎冠陆地部,通过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形成 胎冠副沟,该胎冠副沟比轮胎赤道位于车辆外侧并沿轮胎周向延伸且沟宽度小于上述中央胎冠主沟;胎冠细沟,该胎冠细沟比上述胎冠副沟位于车辆外侧并沿轮胎周向延伸且沟宽度小于上述胎冠副沟;以及外侧胎冠横沟,该外侧胎冠横沟从上述胎冠细沟向中央胎冠主沟倾斜地延伸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由此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形成中央胎冠花纹块列, 该中央胎冠花纹块列是将由上述中央胎冠主沟、上述胎冠副沟和上述外侧胎冠横沟划分的中央胎冠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的;外侧胎冠花纹块列,该外侧胎冠花纹块列
4是将由上述胎冠副沟、上述胎冠细沟和上述外侧胎冠横沟划分的外侧胎冠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的;胎冠细花纹条,该胎冠细花纹条由上述胎冠细沟和上述外侧胎冠主沟划分且沿轮胎周向以不中断的方式延伸,上述中央胎冠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上述外侧胎冠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2以及上述胎冠细花纹条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满足以下的关系Wl 彡 W2 彡 W3。此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外侧胎冠主沟的沟深度D1、上述胎冠细沟的沟深度D2以及上述胎冠副沟的沟深度D3满足以下的关系D1>D2>D3。此外,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 上述外侧胎冠横沟的沟深度从上述中央胎冠主沟到上述胎冠细沟逐渐减小。此外,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基础上,上述外侧胎冠横沟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为30度 70度。此外,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上述中央胎冠花纹块、上述外侧胎冠花纹块以及上述胎冠细花纹条,形成有向与上述外侧胎冠横沟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刀槽花纹。此外,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冠顶胶部的损失正切tan δ为0. 05 0. 15。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确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 "Design Rim”,如果是 ETRTO 则为 “Measuring Rim”。上述“标准内压”,是指按照每个轮胎规定上述规格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如果是 TRA 则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 INFLATION PRESSURE”,但在轮胎为轿车用的情况下,一律设为180kPa。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果没有特别的限定,则轮胎各部分的尺寸是在上述标准状态下确定的值。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橡胶硬度”是指在23°C的温度下测量的基于A型橡胶硬度计的硬度。此外,损失正切tan δ为依照JIS-K6394的规定以及下述的条件使用(株)岩本制作所制成的粘弹性光谱仪测量的值。初期变形10%振幅士2%频率10Hz变形模式拉伸测量温度70°C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条主沟,并且具有指定了向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左右非对称的胎面花纹。配置于该胎面部的胎面胶具有形成胎面部的踏面且橡胶硬度为60度 75度的胎冠顶胶部。此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标准内压且无负载的标准状态下,包括中央胎冠主沟,其主沟的沟宽度为2mm 6mm且沟中心位于从轮胎赤道起向车辆内侧隔开胎面接地宽度的2% 10%的距离的位置;外侧胎冠主沟,其沟宽度大于中央胎冠主沟且沟中心位于从轮胎赤道起向车辆外侧隔开胎面接地宽度的15% 30%的距离的位置;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外侧胎冠陆地部。此外,在外侧胎冠陆地部形成有胎冠副沟,其比轮胎赤道位于车辆外侧并沿轮胎周向延伸且沟宽度小于中央胎冠主沟;胎冠细沟,其比胎冠副沟位于车辆外侧并沿轮胎周向延伸且沟宽度小于胎冠副沟;胎冠横沟,其从胎冠细沟向中央胎冠主沟倾斜地延伸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由此,在外侧胎冠陆地部形成中央胎冠花纹块列,其是将由中央胎冠主沟、胎冠副沟和胎冠横沟划分的中央胎冠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的;外侧胎冠花纹块列,其是将由胎冠副沟、胎冠细沟和胎冠横沟划分的外侧胎冠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的;胎冠细花纹条,其由胎冠细沟和外侧胎冠主沟划分且沿轮胎周向以不中断的方式延伸。这样的外侧胎冠陆地部,在从转弯时的接地压增大的轮胎赤道到车辆外侧的区域内,能够增加边缘成分。因此外侧胎冠陆地部即便不安装轮胎链,也能够在冰雪路面上提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横向力的抓地性,从而提高冰雪路面性能。此外,中央胎冠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外侧胎冠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宽度 W2以及胎冠细花纹条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满足Wl ^ W2 ^ W3的关系。由此,外侧胎冠陆地部从轮胎赤道越朝向车辆外侧,越能够较密地配置周向的边缘成分,大幅度提高抓地性, 从而有效地提高冰雪路面性能。而且,充气轮胎的胎冠顶胶部的橡胶硬度限定在60度 75 度,所以能够防止花纹块在干燥路面上过度倒塌等,从而能够抑制操纵稳定性能的降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附图标号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3A...中央胎冠主沟;3B...外侧胎冠主沟;4A...外侧胎冠陆地部;5...胎冠副沟;6...胎冠细沟;7...外侧胎冠横沟; 11A...中央胎冠花纹块列;11B...外侧胎冠花纹块列;11C...胎冠细花纹条;12A...中央胎冠花纹块;12B...外侧胎冠花纹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构成为轿车用的夏季轮胎,其具有在胎面部2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条主沟3,并且形成有指定了向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左右非对称的胎面花纹。如图2所示,配置于上述胎面部2的胎面胶2G构成为包括形成胎面部2的踏面2t的胎冠顶胶部2G1、和该胎冠顶胶部2G1径向内侧的基部橡胶部2G2。该胎冠顶胶部2G1,其橡胶硬度被设定为与一般轿车用的夏季轮胎大致相同的范围、即60度 75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顶胶部2G1的损失正切tan δ被设定在 0. 05 0. 15的范围内。这有助于提高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和燃油性能。如图1、图3所示,上述主沟3包括中央胎冠主沟3Α,其沟中心El配置在比轮胎赤道C靠车辆内侧;外侧胎冠主沟3Β,其沟中心Ε2配置在比轮胎赤道C靠车辆外侧。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主沟3还包括沟中心Ε3配置在比中央胎冠主沟3Α靠车辆内侧的内侧胎冠主沟3C,因此上述主沟3共由三条构成。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主沟3A、3B、3C的沟深度Dl均被设定为6mm 9mm左右,并且形成为沿轮胎周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直沟。这样的主沟3A、3B、3C能够提供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从而提高冰雪路面性能,并且与锯齿沟等相比能够顺畅地引导路面的水,提高排水性能。如图3所示,上述中央胎冠主沟3A,例如沟宽度W4被设定为2mm 6mm,与其他主沟3B、3C相比形成为窄宽度。此外,中央胎冠主沟3A的沟中心El位于从轮胎赤道C起向车辆内侧隔开胎面接地宽度TW(图1所示)的2% 10%的距离Ll的位置。其中,胎面接地宽度TW为上述标准状态下的接地端2i、2o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这样的中央胎冠主沟3A,在轮胎赤道C附近的接地压增大的直行行驶时,能够将路面上的水向轮胎周向顺畅地引导。而且,中央胎冠主沟3A由于宽度形成为窄宽度,所以有助于确保轮胎赤道C附近的陆地部面积,提高干燥路面上的直行安定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上述外侧胎冠主沟:3B,其沟宽度W5例如形成为大于中央胎冠主沟3A,优选设定为 8mm 15mm。此外,外侧胎冠主沟的沟中心E2位于从轮胎赤道C起向车辆外侧隔开胎面接地宽度TW(图1所示)的15% 30%的距离L2的位置。这样的外侧胎冠主沟:3B在车辆外侧的接地压增大的转弯外侧的轮胎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排水性能。上述内侧胎冠主沟3C,其沟宽度W6例如形成为大于中央胎冠主沟3A且小于外侧胎冠主沟3B,优选设定为5mm 8mm。此外,内侧胎冠主沟3C的沟中心E3优选位于从轮胎赤道C起向车辆内侧隔开胎面接地宽度TW(图1所示)的15% 30%的距离L3的位置。 这样的内侧胎冠主沟3C在车辆内侧的接地压增大的转弯内侧的轮胎中,能够提高排水性能。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由中央胎冠主沟3A、外侧胎冠主沟;3B以及内侧胎冠主沟3C,划分为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陆地部4。上述陆地部4包括由中央胎冠主沟3A和外侧胎冠主沟:3B划分的外侧胎冠陆地部 4A、由中央胎冠主沟3A和内侧胎冠主沟3C划分的内侧胎冠陆地部4B、由外侧胎冠主沟和车辆外侧的接地端2ο划分的外侧胎肩陆地部4C、以及由内侧胎冠主沟3C和车辆内侧的接地端2i划分的内侧胎肩陆地部4D。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4A形成有比轮胎赤道C位于车辆外侧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胎冠副沟5 ;比该胎冠副沟5位于车辆外侧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胎冠细沟 6 ;以及从胎冠细沟6向中央胎冠主沟3A倾斜地延伸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外侧胎冠横沟7。
7
由此,在外侧胎冠陆地部4A形成有中央胎冠花纹块列11A,其是将由中央胎冠主沟3A、胎冠副沟5和外侧胎冠横沟7划分的中央胎冠花纹块12A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的;外侧胎冠花纹块列11B,其是将由胎冠副沟5、胎冠细沟6和外侧胎冠横沟7划分的外侧胎冠花纹块12B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的;胎冠细花纹条11C,其由胎冠细沟6、外侧胎冠主沟3B划分且沿轮胎周向以不中断的方式延伸。如图3所示,上述胎冠副沟5例如形成为沿着轮胎周以直线状延伸的直沟。此外, 胎冠副沟5其沟中心E4位于从轮胎赤道C起向车辆外侧隔开胎面接地宽度TW的3% 10%的距离L4的位置。此外胎冠副沟5其沟宽度W7例如被设定为Imm 3mm左右、其沟深度D3(图2所示)例如被设定为Imm 4mm左右,均比中央胎冠主沟3A形成得小。
此外,上述胎冠细沟6也形成为沿着轮胎周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直沟,其沟中心E5 位于从轮胎赤道C起向车辆外侧隔开胎面接地宽度TW的10% 15%的距离L5的位置。此外,胎冠细沟6的沟宽度W8例如被设定为0. 5mm 2mm左右,形成为比胎冠副沟5宽度窄。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胎冠细沟6的沟深度D2 (图2所示)被设定为4mm 6mm左右,形成得比胎冠副沟5大。上述外侧胎冠横沟7在胎冠细沟6与中央胎冠主沟3A之间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 逐渐增大并且倾斜地延伸。此外,外侧胎冠横沟7的沟宽度W9大致保持恒定。这样的外侧胎冠横沟7能够将路面上的水向轮胎轴向的中央胎冠主沟3Α引导从而提高排水性能。此外,外侧胎冠横沟7借助上述的倾斜,能够在中央胎冠花纹块12Α和外侧胎冠花纹块12Β的轮胎周向的两端形成能够提高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横向力的抓地性的边缘成分。另外,为了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作用,外侧胎冠横沟7其沟宽度W9例如优选设定为2mm 6mm 左右、沟深度D4(图2所示)优选设定为4_ 8mm左右。如图1所示,上述中央胎冠花纹块12A形成为,轮胎周向的长度L7比轮胎轴向的宽度Wl大的纵长平行四边形状。这样的中央胎冠花纹块12A能够提高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从而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中央胎冠花纹块12A的宽度Wl优选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例如5% 10%左右、并且上述长度L7优选设定为宽度Wl的例如150%
500%左右。上述外侧胎冠花纹块12B与中央胎冠花纹块12A同样,形成为轮胎周向的长度L8 比轮胎轴向的宽度W2大的纵长平行四边形状。外侧胎冠花纹块12B的宽度W2优选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例如5% 10%左右、并且上述长度L8优选设定为宽度W2的例如 150% 500%左右。上述胎冠细花纹条IlC以基本保持轮胎轴向的宽度W3的状态沿轮胎周向以直线状连续地延伸。这样的胎冠细花纹条IlC也能够大幅度提高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胎冠细花纹条lie的宽度W3优选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例如3% 8%左右。此外,中央胎冠花纹块12A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外侧胎冠花纹块12B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2以及胎冠细花纹条IlC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满足以下的关系。Wl ^ W2 ^ W3由于这样的外侧胎冠陆地部4A利用中央胎冠花纹块列11A、外侧胎冠花纹块列 IlB以及胎冠细花纹条11C,形成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的边缘成分,因此能够从转弯时接地压增大的轮胎赤道C到车辆外侧有效地提高抓地性。因此,外侧胎冠陆地部4A
8即便不安装轮胎链,也能够提高冰雪路面上的抓地性,能够提高冰雪路面性能。此外,外侧胎冠陆地部4A由于中央胎冠花纹块12A的宽度W1、外侧胎冠花纹块 12B的宽度W2以及胎冠细花纹条IlC的宽度W3满足上述关系,因此从转弯时接地压增大的轮胎赤道C越朝向车辆外侧,越较密地配置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大幅度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冰雪路面性能。而且,本实施方式轮胎1即便胎冠顶胶部2G1的橡胶硬度被设定为60度 75度、 且损失正切tan δ被设定为0. 05 0. 15,也能够如上述那样提高抓地性,因此有助于保持冰雪路面性能且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和燃油性能。如图3所示,当上述中央胎冠主沟3Α的沟宽度W4小于2mm时,则有可能降低排水性能。相反,当上述沟宽度W4超过6mm时,则有可能降低干燥路面上的直行安定性和操纵稳定性能。上述沟宽度W4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3. 5mm以上,另外优选为5. 5mm以下, 更优选为5mm以下。根据同样的观点,上述外侧胎冠主沟:3B的沟宽度W5优选为8. 5mm以上,更优选为 9mm以上,另外优选为14mm以下,更优选为13mm以下。此外上述内侧胎冠主沟3C的沟宽度 W6优选为5. 5mm以上,更优选为6mm以上,另外优选为7. 5mm以下,更优选为7mm以下。此外,当上述中央胎冠主沟3A的上述距离Ll小于胎面接地宽度TW的2%,则有可能无法在轮胎轴向的整个宽范围增加边缘成分。相反,当上述距离Ll超过胎面接地宽度TW 的10%,则有可能无法在车辆外侧的接地压增大的转弯外侧的轮胎中充分地提高排水性能和冰雪路面性能的可能性。上述距离Ll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 5%以上,更优选为 3%以上,另外优选为9%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根据同样的观点,上述外侧胎冠主沟:3B的上述距离L2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 17%以上,更优选为19%以上,另外优选为以下,更优选为以下。此外,上述内侧胎冠主沟3C的上述距离L3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17%以上,更优选为19%以上,另外优选为以下,更优选为以下。当上述胎冠顶胶部2G1的橡胶硬度小于60度时,则胎冠顶胶部2G1的刚性变得过小,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可能性。相反,当上述橡胶硬度超过75度时,则胎冠顶胶部2G1的刚性变得过大,有可能降低冰雪路面上的踏面2t的追随性,无法充分地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上述橡胶硬度优选为61度以上,更优选为62度以上,另外优选为73度以下,更优选为71度以下。此外,当胎冠顶胶部2G1的损失正切tan δ小于0. 05时,则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相反,当上述损失正切tan δ大于0. 15,则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提高燃油性能。上述损失正切tan δ优选为0. 06以上,更优选为0. 07以上,另外优选为 0. 14以下,更优选为0. 13以下。如图2所示,外侧胎冠主沟:3Β的沟深度D1、胎冠细沟6的沟深度D2以及胎冠副沟 5的沟深度D3优选满足以下的关系。Dl > D2 > D3由此,外侧胎冠陆地部4Α通过与上述宽度W1、W2、W3的上述关系的协同效果,能够从中央胎冠花纹块列IlA朝向胎冠细花纹条IlC增大其挠曲量(柔软性)。这能提高冰路面上的胎冠细花纹条IlC的踏面2t的追随性,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
此外,上述外侧胎冠横沟7的沟深度D4,优选为从中央胎冠主沟3A到胎冠细沟6 逐渐减小。由此,外侧胎冠陆地部4A能够提高转弯时接地压增大的车辆外侧的刚性,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此外,外侧胎冠陆地部4A能够增大直行行驶时接地压增大的轮胎赤道C附近的沟容积,顺畅地引导路面上的水。其中,沟深度D4优选设定在上述的范围内。如图3所示,上述外侧胎冠横沟7的上述角度α 1优选为35度以上,更优选为40 度以上。如果上述角度α 1过小,则无法将路面的水向轮胎轴向顺畅地引导,从而有可能降低排水性能。相反,当上述角度α 过大时,则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减少,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角度α 优选为70度以下,更优选为65度以下。此外,优选在中央胎冠花纹块12Α、外侧胎冠花纹块12Β以及胎冠细花纹条IlC上设置刀槽花纹13,该刀槽花纹13向相对于轮胎周向与外侧胎冠横沟7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刀槽花纹13包括一端在中央胎冠主沟3Α开口并且另一端在中央胎冠花纹块12Α内形成终端的内刀槽花纹13a ;—端在胎冠细沟6开口并且另一端在外侧胎冠花纹块12B内形成终端的中刀槽花纹13b ;以及一端在胎冠细沟6开口且另一端在胎冠细花纹条IlC内形成终端的外刀槽花纹13c。此外,中刀槽花纹1 与外刀槽花纹13c隔着胎冠细沟6相向配置。这样的刀槽花纹13a、13b、13c能够在外侧胎冠陆地部4A形成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的边缘成分,并且由于向相对于轮胎周向与外侧胎冠横沟7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所以能够在所有方向上发挥边缘成分。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上述刀槽花纹13a、13b、13c例如宽度优选设定为 0. 5mm 1. 5mm左右,深度优选设定为Imm 5mm左右,轮胎轴向的长度L9优选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 5%左右。此外刀槽花纹13a、13b、13c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 2优选为45度 70度。接下来,如图1所示,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4Β形成有内侧胎冠横沟14,该内侧胎冠横沟14从内侧胎冠主沟3C向中央胎冠主沟3Α倾斜地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 由此,在内侧胎冠陆地部4Β,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有由内侧胎冠主沟3C、中央胎冠主沟3Α 和内侧胎冠横沟14划分的内侧胎冠花纹块15。如图3所示,上述内侧胎冠横沟14,从内侧胎冠主沟3C到中央胎冠主沟3Α,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 3逐渐增加并且倾斜地延伸。此外,内侧胎冠横沟14的沟宽度WlO 大致保持为恒定。这样的内侧胎冠横沟14也与外侧胎冠横沟7同样,能够提高排水性能。 内侧胎冠横沟14,其沟宽度WlO以及沟深度D5优选设定在与外侧胎冠横沟7相同的范围内。如图1所示,上述内侧胎冠花纹块15形成为,轮胎轴向的宽度Wll比轮胎周向的长度Lll稍长的横长平行四边形状。这样的内侧胎冠花纹块15能够均衡地提高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内侧胎冠花纹块15的宽度Wll优选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例如10% 20%左右,并且上述长度Lll优选设定为宽度Wll的例如100% 300%左右。这样的内侧胎冠陆地部4Β也能够借助内侧胎冠花纹块15来形成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的边缘成分。因此内侧胎冠陆地部4B能够在从轮胎赤道C到车辆内侧接地压增大的转弯内侧的轮胎中提高冰雪路面性能。如图2所示,上述内侧胎冠横沟14的沟深度D5优选为从内侧胎冠主沟3C到中央胎冠主沟3A逐渐减小。这样,通过减小内侧胎冠横沟14的位于转弯外侧的一方的沟深度, 由此能够提高内侧胎冠花纹块15的刚性,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此外,如图3所示,在内侧胎冠花纹块15也优选设置向与内侧胎冠横沟14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刀槽花纹16。上述倾斜刀槽花纹16设有一端在内侧胎冠主沟3C开口且另一端在内侧胎冠花纹块15内形成终端的内倾斜刀槽花纹16a ;—端在中央胎冠主沟3A开口且另一端在内侧胎冠花纹块15内形成终端的外倾斜刀槽花纹16b ;以及在内、外倾斜刀槽花纹16a、16b之间,一端和另一端在内侧胎冠花纹块15的内侧形成终端的中倾斜刀槽花纹16c。这样的倾斜刀槽花纹16a、16b、16c也能够在内侧胎冠花纹块15形成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的边缘成分,并且由于向相对于轮胎周向与内侧胎冠横沟14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所以能够在所有方向上发挥边缘成分。此外,在内侧胎冠花纹块15上优选设置有周向刀槽花纹17、17,该周向刀槽花纹 17,17的一端与中倾斜刀槽花纹16c的一端和另一端连结且另一端分别开口于内侧胎冠横沟14。这样的周向刀槽花纹17、17能够在内侧胎冠花纹块15上形成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 并且能够提高在冰露面上的内侧胎冠花纹块15的踏面2t的追随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如图1所示,在上述外侧胎肩陆地部4C形成有比外侧胎冠主沟;3B位于车辆外侧的位置的胎肩细沟21、和从该胎肩细沟21向车辆外侧的接地端2ο延伸的外侧胎肩横沟 22。由此,在外侧胎肩陆地部4C上形成胎肩细花纹条24,其由外侧胎冠主沟:3Β和胎肩细沟21划分且沿轮胎周向以不中断的方式延伸;外侧胎肩花纹块列沈,其是将由胎肩细沟21、车辆外侧的接地端2ο和外侧胎肩横沟22划分的外侧胎肩花纹块25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的。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肩细沟21优选形成为直沟,并且其沟宽度 W12和沟深度D6被设定在与胎冠细沟6相同的范围内。上述外侧胎肩横沟22,从胎肩细沟21到车辆外侧的接地端2ο,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 4逐渐增加并且倾斜地延伸。此外,外侧胎肩横沟22的沟宽度W13,从胎肩细沟 21到车辆外侧的接地端2ο稍稍逐渐增加。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沟22能够将路面上的水向车辆外侧的接地端2ο有效地引导从而提高排水性能。外侧胎肩横沟22的角度α 4优选设定在与内侧胎冠横沟14相同的范围内,并且其沟宽度W13优选设定在与外侧胎冠横沟7或内侧胎冠横沟14大致相同的范围内。上述胎肩细花纹条M以基本保持轮胎轴向地宽度W19的状态沿轮胎周向以直线状连续地延伸。这样的胎肩细花纹条M也能够大幅度增加轮胎周向的边缘成分。上述宽度W19优选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3% 8%左右。 上述外侧胎肩花纹块25形成为轮胎周向的长度L14大于轮胎轴向的宽度W14的横长平行四边形状。这样的外侧胎肩花纹块25能够提高轮胎轴向的刚性。因此,上述宽度 W14优选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图1所示)的例如10% 30%左右,并且上述长度L14 优选设定为宽度W14的例如80% 250%左右。这样的外侧胎肩陆地部4C也能够借助胎肩细花纹条M和外侧胎肩花纹块25,形成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的边缘成分,从而能够提高冰雪路面性能。如图2所示,上述外侧胎肩横沟22优选为包括沟深度D7在胎肩细沟21侧与胎肩细沟21大致相同的浅沟部22A ;以及从该浅沟部22A经由阶梯22C,其沟深度D8与外侧胎冠主沟3B大致相同的深沟部22B。这样的浅沟部22A能够确保胎肩细沟21附近的外侧胎肩花纹块25的刚性,防止花纹块的倒塌从而抑制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降低。此外,如图1所示,在外侧胎肩花纹块25上优选设有倾斜刀槽花纹27,该倾斜刀槽花纹27的一端在车辆外侧的接地端2ο开口且另一端在外侧胎肩花纹块25内形成终端, 并且向与外侧胎肩横沟22大致相同的方向倾斜。此外在外侧胎肩花纹块25优选设有周向刀槽花纹观,该周向刀槽花纹观的两端在倾斜刀槽花纹27、27处开口且沿轮胎周向延伸。 这样的倾斜刀槽花纹27和周向刀槽花纹观也有助于提高边缘成分,从而提高冰雪路面性能。接下来,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4D设有从内侧胎冠主沟3C向车辆内侧的接地端2i 倾斜地延伸的内侧胎肩横沟31。由此在内侧胎肩陆地部4D上,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有由内侧胎冠主沟3C、车辆内侧的接地端2i和内侧胎肩横沟31划分的内侧胎肩花纹块32。上述内侧胎肩横沟31构成为包括从内侧胎冠主沟3C向车辆内侧延伸的窄幅部 31a ;从该窄幅部31a向车辆内侧的接地端2i延伸且宽度比窄幅部31a大的宽幅部31b。该内侧胎肩横沟31隔着内侧胎冠主沟3C与内侧胎冠横沟14相向配置,并且从窄幅部31a到宽幅部31b,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 5逐渐增加并且倾斜地延伸。这样的内侧胎肩横沟31也能够将路面的水向车辆内侧的接地端2i侧引导来提高排水性能。此外,内侧胎肩横沟31优选为将其角度α 5设定在与内侧胎冠横沟14的角度 α 3大致相同的范围内,并且将其沟深度D9设定在与内侧胎冠主沟3C大致相同的范围内。 此外内侧胎肩横沟31,其窄幅部31a的沟宽度W15优选设定为2mm 6mm左右,宽幅部31b 的沟宽度W16优选设定为4mm 8mm左右。上述内侧胎肩花纹块32形成为,轮胎周向的长度L18比轮胎轴向的宽度W18大的平行四边形状。这样的内侧胎肩花纹块32能够提高轮胎轴向的刚性。上述宽度W18优选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图1所示)的例如15% 35%左右,并且上述长度L18优选设定为宽度W18的例如80% 200%左右。这样的内侧胎肩陆地部4D也能够利用内侧胎肩花纹块32形成提高相对于上述横向力的抓地性的边缘成分,从而能够提高冰雪路面性能。此外,在外侧胎肩花纹块25上优选形成一条或两条倾斜刀槽花纹34,该倾斜刀槽花纹34的一端在内侧胎冠主沟3C开口且另一端在车辆内侧的接地端2i开口,并且向与外侧胎肩横沟22大致相同的方向倾斜。这样的倾斜刀槽花纹34也有助于提高冰雪路面性能。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还可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实施例
12
制造形成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且具有表1所示的胎面部的轮胎,并评价了它们的性能。此外,作为比较,对于具有图4所示的胎面部的轮胎(比较例1),也进行同样的测试。 其中,共通规格如下。
0104]轮胎尺寸175/65R140105]轮辋尺寸14X 5.00106]胎面接地宽度TW :135mm0107]内侧胎冠主沟0108]沟宽度W6 6. 5mm0109]沟中心距轮胎赤道的距离L30110]比(L3/TW) 22%0111]刀槽花纹0112]沟宽度1mm0113]沟深度3mm0114]轮胎轴向的长度L9 :4mm0115]比(L9/TW) 3%0116]α 2 :60 度0117]内侧胎冠横沟0118]沟宽度WlO :4mm0119]沟深度D7 :4mm0120]角度α3 :60度0121]内侧胎冠花纹块0122]宽度 Wll :20mm0123]长度 Lll :30mm 45mm0124]比(W11/TW) 15%0125]比(Lll/ffll) :150% 225%0126]胎肩细沟0127]沟宽度W12 =Imm0128]沟深度D6 :5mm0129]外侧胎肩横沟0130]角度α4 :40度0131]沟宽度W13 :4mm0132]浅沟部的沟深度D7 :4mm0133]深沟部的沟深度D8 :6mm0134]胎肩细花纹条0135]宽度 W19 :5mm0136]比(W19/TW) 3. 7%0137]外侧胎肩花纹块0138]宽度 W14 :28mm0139]长度 L14 :30mm 45mm
比(W14/TW) 20. 7%
比(L14/W14) :107% 160%
内侧胎肩横沟
角度α 5 :50度
沟深度D9 :7mm
窄幅部的沟宽度Wl5 :3mm
宽幅部的沟宽度W16 :5mm
内侧胎肩花纹块
宽度 W18 :30mm
长度 L18 :30mm 45mm
比(W18/TW) 22%
比(L18/W18) :100% 150%
测试方法如下。
<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将上述测试轮胎轮辋组装于上述轮辋,填充220kPa的内压并安装于排气量为
1500cc的日本产FF车的四个轮子,并且由一位驾驶员驾车在干燥浙青路面的测试跑道上行驶,通过专业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与转弯时的方向盘响应性、刚性感以及抓地性等有关的特性。评价是以1 3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冰雪路面性能〉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只将钢链安装于前轮,并且通过专业驾驶员的感官对在冰雪路面轮胎测试跑道上以30km/h行驶时转动方向盘时后轮的举动进行了评价。评价是以1 3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滚动阻力〉使用滚动阻力试验机,将上述测试轮胎轮辋组装于上述轮辋,填充220kPa的内压,在速度80km/h、载荷35kN下测量了滚动阻力。评价是以1 3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滚动阻力越小、越好。〈排水性能〉利用上述测试车辆,一边阶段性增加速度一边进入在半径为IOOm的浙青路面上设置有水深为5mm、长度为20m的水洼的测试跑道,并测量了速度为50 80km/h时前轮的平均横向加速度。评价是以1 3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测试结果示于表1。表1:
1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条主沟,并且具有指定了向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左右非对称的胎面花纹,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胶,具有形成胎面部的踏面且橡胶硬度为60度 75度的胎冠顶胶部,在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标准内压且无负载的标准状态下,上述主沟包括 中央胎冠主沟,该中央胎冠主沟的沟宽度为2mm 6mm且沟中心位于从轮胎赤道起向车辆内侧隔开胎面接地宽度的2% 10%的距离的位置;外侧胎冠主沟,该外侧胎冠主沟的沟宽度大于上述中央胎冠主沟并且沟中心位于从轮胎赤道起向车辆外侧隔开上述胎面接地宽度的15% 30%的距离的位置,在上述中央胎冠主沟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之间,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外侧胎冠陆地部,通过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形成胎冠副沟,该胎冠副沟比轮胎赤道位于车辆外侧并沿轮胎周向延伸且沟宽度小于上述中央胎冠主沟;胎冠细沟,该胎冠细沟比上述胎冠副沟位于车辆外侧并沿轮胎周向延伸且沟宽度小于上述胎冠副沟;外侧胎冠横沟,该外侧胎冠横沟从上述胎冠细沟向中央胎冠主沟倾斜地延伸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由此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形成中央胎冠花纹块列,该中央胎冠花纹块列是将由上述中央胎冠主沟、上述胎冠副沟和上述外侧胎冠横沟划分的中央胎冠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的;外侧胎冠花纹块列,该外侧胎冠花纹块列是将由上述胎冠副沟、上述胎冠细沟和上述外侧胎冠横沟划分的外侧胎冠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而形成的;胎冠细花纹条,该胎冠细花纹条由上述胎冠细沟和上述外侧胎冠主沟划分且沿轮胎周向以不中断的方式延伸,上述中央胎冠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上述外侧胎冠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宽度 W2以及上述胎冠细花纹条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满足以下的关系 Wl ^ W2 ^ W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的沟深度Dl、上述胎冠细沟的沟深度D2以及上述胎冠副沟的沟深度D3满足以下的关系 Dl > D2 > D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胎冠横沟的沟深度从上述中央胎冠主沟到上述胎冠细沟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胎冠横沟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为30度 7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央胎冠花纹块、上述外侧胎冠花纹块以及上述胎冠细花纹条上,形成有向与上述外侧胎冠横沟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刀槽花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冠顶胶部的损失正切(tan δ )为0. 05 0. 1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充气轮胎(1)具有左右非对称的胎面花纹。胎面胶(2G)具有橡胶硬度为60~75度的胎冠顶胶部(2G1)。在外侧胎冠陆地部(4A)形成有将由中央胎冠主沟(3A)、胎冠副沟(5)和外侧胎冠横沟(7)划分的中央胎冠花纹块(12A)间隔设置的中央胎冠花纹块列(11A);将由胎冠副沟(5)、胎冠细沟(6)和外侧胎冠横沟(7)划分的外侧胎冠花纹块(12B)间隔设置的外侧胎冠花纹块列(11B);以及由胎冠细沟(6)和外侧胎冠主沟(3B)划分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冠细花纹条(11C)。中央胎冠花纹块(12A)的宽度(W1)、外侧胎冠花纹块(12B)的宽度(W2)以及胎冠细花纹条(11C)的宽度(W3)满足以下的关系W1≥W2≥W3。
文档编号B60C11/117GK102442164SQ2011103056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7日
发明者堀口卓也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