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036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设置有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不牺牲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同时具有提高的湿滑路面性能。中间陆部(12)设置有中间刀槽(15)和中间子沟槽(16)。中间刀槽(15)具有弧形的形状,使得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角度(θ1)从其内端(15i)朝向其外端(15o)逐渐地增加,轮胎在周向方向的长度(L2)处于从0.6倍的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到1.0倍的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的范围中。中间子沟槽(16)与胎肩主沟槽(10)连通,以不与胎冠主沟槽(9)连通的方式终止,并且中间子沟槽(16)具有弧形形状,该弧形形状具有从其内端(16i)朝向其外端(16o)逐渐地增加的角度(θ2)。中间子沟槽(16)的长度(L3)小于中间刀槽的长度(L2),并且相邻的中间刀槽(15)和中间子沟槽(16)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重叠。
【专利说明】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保持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湿滑路面性能(wetperformance)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提高在潮湿路面上的行驶性能,已经提出了包括各种形状的排水沟槽的充气轮胎。除了排水沟槽之外,还提出了包括具有狭窄的沟槽宽度的刀槽的充气轮胎。由于刀槽的吸水效果和边缘效果,因此后一个充气轮胎具有更优异的湿滑路面性能。
[0003]设置有刀槽的胎面部倾向于具有较低的刚性,并且这种轮胎具有较差的操纵性和耐磨性。
[0004]为了在保持高的湿滑路面性能的同时增强耐磨性和驾驶舒适性,下面提到的专利文献I公开了包括改进的周向沟槽、刀槽、以及块体的充气轮胎。然而,在这种充气轮胎中,存在在操纵稳定性方面的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0005]专利文件1: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0.2001-206020。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保持耐磨性和驾驶舒适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湿滑路面性能的充气轮胎。
[0008]在本发明中,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胎面部设置有: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槽,该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槽分别布置在轮胎赤道两侧;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槽,该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槽分别在轮胎赤道两侧布置在胎冠主沟槽的轴向外侧;以及一对中间陆部,一对中间陆部分别在轮胎赤道的两侧布置在胎冠主沟槽与胎肩主沟槽之间。中间陆部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多个中间刀槽,每个中间刀槽具有与胎冠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内端和与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外端以及中间子沟槽,中间子沟槽以不与中间刀槽相交的方式在周向相邻的中间刀槽之间延伸。中间刀槽中的每一个以弧形形状延伸,使得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方向的角度从其内端朝向其外端逐渐地增加。中间刀槽的从其外端到其内端的周向长度处于从0.6倍的中间刀槽的布置间距到1.0倍的中间刀槽的布置间距的范围中。中间子沟槽具有与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外端和以不与胎冠主沟槽连通的方式终止的轴向内端。中间子沟槽以弧形形状延伸,使得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方向的角度从其内端朝向其外端逐渐地增加。从中间子沟槽的外端到中间子沟槽的内端的周向长度小于中间刀槽的周向长度。周向相邻的中间刀槽和中间子沟槽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重叠。
[0009]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充气轮胎,其中,中间陆部在周向相邻的中间刀槽与中间子沟槽之间设置有中间辅助刀槽。中间辅助刀槽包括与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外端和相对于中间子沟槽的内端在轴向外侧终止的轴向内端。中间辅助刀槽以弧形形状延伸,使得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方向的角度从其内端朝向其外端逐渐地增加。
[0010]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充气轮胎,其中,胎肩陆部设置在胎肩主沟槽中的每一个的轴向外侧,胎肩陆部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多个胎肩侧向沟槽,每个胎肩侧向沟槽从胎面接地边缘轴向向内延伸,并且包括以不与胎肩主沟槽连通的方式终止的内端。胎肩陆部设置有多个胎肩第一部,每个胎肩第一部由周向邻接的胎肩侧向沟槽划分。胎肩第一部中的每一个设置有胎肩刀槽。胎肩刀槽包括与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内端并且以弧形形状至少延伸至胎面接地边缘,并且多个胎肩第一部中的不小于70%的胎肩第一部包括至少两个胎肩刀槽。
[0011]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充气轮胎,其中,胎肩刀槽的曲率半径小于中间刀槽的曲率半径。
[0012]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充气轮胎,其中,胎肩刀槽在其外端侧具有的刀槽深度比在其内端侧的刀槽深度更大。
[0013]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设置了充气轮胎,其中,胎肩刀槽的曲率半径处于从30mm到60mm的范围中。
[0014]本发明的效果
[0015]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在保持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湿滑路面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0017]图2是图1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18]图3是图2的胎冠陆部的放大的展开图。
[0019]图4是图2的中间陆部的放大的展开图。
[0020]图5是图2的胎肩陆部的放大的展开图。
[0021]图6是沿着图5的线A-A截取的放大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0023]图1是包括标准状态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旋转轴线的轮胎子午线横截面图。在该描述中,除非另外指出,否则轮胎部分的包括上面提到的尺寸在内的各个尺寸在如下的标准状态下测量:其中轮胎被安装在标准轮辋(未示出)上并充气至标准压力但没有加载轮胎负荷。
[0024]“标准轮辋”指的是按照包括轮胎所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由官方批准用于各个轮胎的轮辋。标准轮辋为在JATMA的情况中的“standard rim”(标准轮辋)、在TRA情况中的“Design Rim” (设计轮辋)、以及在ETRTO的情况中的“Measuring Rim” (测量轮辋)。
[0025]“标准内压”指的是按照标准由官方批准的用于各个轮胎的空气压力。“标准内压”指的是JATMA中的最大空气压力,在TRA的情况中指的是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1USCOLD INFLAT1N PRESSURES (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中所描述的最大值,以及在ETRTO的情况中指的是“INFLAT1N PRESSURE(充气压力)”。
[0026]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包括:胎体6,该胎体6从胎面部2通过侧壁部3延伸至胎圈部4的胎圈芯5 ;和带束层7,该带束层7设置在胎体6的径向外侧并且在胎面部2的内侧。在该实施方式中,轮胎实施用于客车。
[0027]胎体6例如由单个胎体帘布层6A构成。胎体帘布层6A包括主部6a和一对回折部6b,该主部6a在胎圈芯5与胎圈芯5之间延伸,该对回折部6b分别绕胎圈芯5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向外侧回折。在主部6a与回折部6b之间设置有三角胶橡胶8,三角胶橡胶8以渐缩的方式从胎圈芯5径向向外延伸。胎体帘布层6A包括胎体帘线,该胎体帘线例如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从70度至90度的角度布置。对于胎体帘线而言,可以使用诸如芳族聚酰胺和人造丝之类的有机纤维帘线。
[0028]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层7由两个带束帘布层7A和7B构成。带束帘布层7A和7B中的每一者均包括例如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从15度至45度的角度布置的带束帘线。带束帘线重叠以便彼此交叉。对于带束帘线而言,可以使用钢丝绳、芳纶、人造丝或者类似物。
[0029]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的胎面部2的展开的横截面图。如图2中所示,胎面部2设置有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槽9和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槽10,该对胎冠主沟槽9分别布置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该对胎肩主沟槽10中的每一个布置在胎冠主沟槽9的轴向外侧。
[0030]胎冠主沟槽9和胎肩主沟槽10将胎面部2划分成胎冠陆部、中间陆部12、以及胎肩陆部13,胎冠陆部位于一对胎冠主沟槽9之间,每个中间陆部12布置在胎冠主沟槽9与胎肩主沟槽10之间,每个肩陆部13设置在胎肩主沟槽10的轴向外侧。
[0031]优选地,取决于上文提到的各个沟槽和各个陆面,胎面部2具有不小于64%的陆面比率,更加优选地不小于66%的陆面比率,并且优选地不大于72%的陆面比率,更加优选地不大于70%的陆面比率。这可以为轮胎提供在干燥性能与湿润性能之间的优异的平衡。“陆面比率“指的是实际的接地面积与通过堵塞(plug up)上文提到的在胎面接地边缘Te与胎面接地边缘Te之间的全部沟槽所获得的设想的接地面积的总面积的比率。
[0032]胎面接地边缘Te指的是当轮胎以零外倾角在标准状态且被加载标准轮胎负荷的情况下接触平坦表面时轮胎轴向最外侧边缘上的接地边缘。“标准轮胎负荷”指的是按照标准由官方批准的用于各个轮胎的负荷。标准轮胎负荷在JATMA的情况中为最大负荷能力、在 TRA 的情况中为“TIRE LOAD LIMITS AT VAR1US COLD INFLAT1N PRESSURES(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中所描述的最大值、以及在ETRTO的情况中为“LoadCapacity” (负荷能力)。
[0033]胎冠主沟槽9例如以线性方式周向地延伸,以便在潮湿条件行进时从轮胎赤道C的下方排水。胎冠主沟槽9不限于这种形式,而是可以扩展为锯齿形式或波状形式。
[0034]为了提高排水性能和干燥性能,胎冠主沟槽9的沟槽宽度Wl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9%,更加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10%,并且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13%,更加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12%。胎面半宽TWh为从轮胎赤道C到一个胎面接地边缘Te的轴向距离。对于特定的示例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客车的轮胎中,沟槽宽度Wl优选地在从8mm至12mm的范围中。根据相同的观点,胎冠主沟槽9的沟槽深度dl优选地设定在从7mm到9mm的范围中。
[0035]胎肩主沟槽10同胎冠主沟槽9 一样以线性方式周向地延伸。然而,胎肩主沟槽10可以以锯齿形式或波状形式延伸。
[0036]为了提高轮胎的排水性能和转弯性能,胎肩主沟槽10的沟槽宽度W2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10%,更加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11%,并且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14%,更加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不大于13%。根据相同的观点,胎肩主沟槽10的沟槽深度d2优选地在从7mm到9mm的范围中。特别地,胎肩主沟槽10的沟槽深度W2优选地大于胎冠主沟槽9的沟槽宽度Wl。
[0037]图3是胎冠陆部11的放大的展开图。如图3中所示,胎冠陆部11定位在轮胎赤道C上。
[0038]为了提高干燥性能、湿滑路面性能、以及耐磨性,胎冠陆部11的接地表面中的侧边缘Ile与侧边缘I Ie之间的轴向宽度W3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22%,更加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24%,并且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28%,更加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26%。
[0039]胎冠陆部11包括例如从胎冠主沟槽9朝向轮胎赤道C延伸的倾斜的胎冠子沟槽
14。这可以有助于提闻排水能力,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闻湿滑路面性能。
[0040]为了保持湿滑路面性能、操纵稳定性、以及耐磨性的优异的平衡,胎冠子沟槽14的轴向沟槽长度LI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6%,更加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7%,并且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11%,更加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10%。根据相同的观点,胎冠子沟槽14的沟槽宽度优选地在从2.5mm到3.5mm的范围中,并且沟槽深度优选地在从4.5mm到6.5mm的范围中。
[0041]为了在防止胎冠陆部11的不均匀的耐磨性的同时提高湿滑路面性能,胎冠子沟槽14的周向布置间距Pl优选地不小于轮胎外直径的3%,更加优选地不小于轮胎外直径的4%,并且优选地不大于轮胎外直径的7%,更加优选地不大于轮胎外直径的6 %。
[0042]图4是中间陆部12的放大的展开图。如图4中所示,中间陆部12设置有多个中间刀槽15和多个中间子沟槽16。
[0043]中间陆部12的宽度W4优选地大于胎冠陆部11的宽度W3。这可以使得胎冠陆部11和中间陆部12的地面压力适当并且可以防止不均匀的磨损。为了以优异的平衡的方式提高干燥性能、耐磨性、以及湿滑路面性能,宽度W4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24%,更加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26%,并且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32%,更加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30%。在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客车的充气轮胎中,宽度W4优选地在从20mm至25mm的范围中。
[0044]中间刀槽P2沿轮胎的周向方向以布置间距P2布置。布置间距P2优选地在从轮胎外直径的3%至7%的范围中。
[0045]中间刀槽15包括与胎冠主沟槽9连通的轴向内端15i和与胎肩主沟槽10连通的轴向外端15ο。在潮湿条件行进的期间,这种中间刀槽15可以吸收在胎面部2与路面之间的水,并且可以将一部分水轴向向外排出。因此,可以提高轮胎的湿滑路面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中间陆部12的刚性与排水能力之间优异的平衡,中间刀槽15的刀槽宽度优选地在例如从0.6mm到1.0mm的范围中,并且沟槽深度优选地在从例如2.0mm到3.0mm的范围中。
[0046]中间刀槽15相对于轮胎的周向方向具有角度Θ 1,并且角度Θ I从内端15i朝向外端15ο逐渐地增加以便以弧形的形状弯曲。这种中间刀槽15在胎冠主沟槽9侧具有小的角度Θ I并且在胎肩主沟槽10侧具有大的角度Θ1。因此,中间陆部12在直行期间在相对大的地面压力拟作用的胎冠主沟槽9侧具有大的周向刚性,并且在转弯期间在相对大的地面压力拟作用的胎肩主沟槽10侧具有大的轴向刚性。因此,适当地保持中间陆部12的刚性,并且提高了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另外,优选的是,弧形的中间刀槽15比直的刀槽具有更长的边缘长度。
[0047]中间刀槽15的角度Θ I优选地在内端15i处在从30度到40度的范围中并且在外端15ο处在从55度到65度的范围中,以便在中间陆部12的排水性能与周向刚性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
[0048]为了在增大边缘的同时平滑地改变中间陆部12的刚性,示出中间刀槽15的曲率程度的曲率半径Rl优选地不小于30mm,并且更优选地不小于50mm,并且优选地不大于90mm,并且更优选地不大于70mm。
[0049]中间刀槽15具有的从外端15ο到内端15i的周向长度L2处于从0.6倍的布置间距P2到1.0倍的布置间距P2的范围中。这提高了中间陆部12的刚性与排水性能之间的良好的平衡,以便同时提高操纵稳定性、耐磨性以及湿滑路面性能。当长度L2小于0.6倍的布置间距P2时,湿滑路面性能可能劣化。当长度L2大于1.0倍的布置间距P2时,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可能劣化。
[0050]中间子沟槽16以不与中间刀槽15相交的方式设置在周向相邻的中间刀槽15与中间刀槽15之间。中间子沟槽16具有与胎肩主沟槽10连通的轴向外端16ο。中间子沟槽16的轴向内端16i以不与胎冠主沟槽9连通的方式终止。由于轮胎的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的提高,这种中间子沟槽16可在提高湿润性能的同时保持中间陆部12的刚性。
[0051]由于以弧形形式的曲线延伸,中间子沟槽16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角度Θ2从其内端16i朝向其外端16ο逐渐地增加。同中间刀槽15 —样,这种中间子沟槽16可以在提高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同时提高湿滑路面性能。为了平衡中间陆部12的刚性与排水能力,角度Θ 2优选地处于40度到60度的范围中。根据相同的观点,中间子沟槽16的沟槽宽度优选地设定在例如从2.0mm到4.0mm的范围中,并且沟槽深度设定在例如从4.0mm到
7.0mm的范围中。
[0052]为了在增大边缘的同时提高排水能力,示出中间子沟槽16的曲率程度的曲率半径R2优选地不小于25mm,并且更优选地不小于45mm,并且优选地不大于75mm,并且更优选地不大于55mm。
[0053]中间子沟槽16的从外端16ο到内端16i的周向长度L3小于中间刀槽15的周向长度L2。这防止由中间子沟槽16引起的中间陆部12的刚性劣化。
[0054]为了在提高湿滑路面性能的同时防止中间陆部12的刚性劣化,中间子沟槽16的长度L3优选地不小于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的50%,更加优选地不小于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的60%,并且优选地不大于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的80%,更加优选地不大于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的70%。
[0055]沿轮胎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中间刀槽15和中间子沟槽16被布置成沿轮胎的轴向方向彼此重叠。也就是说,如从图4中清楚看出的,穿过中间刀槽15的内端15i的轴向直线Xi与中间子沟槽16相交。以相同的方式,穿过中间刀槽15的外端15i的轴向直线Xo与另一中间子沟槽16相交。中间刀槽15和中间子沟槽16这种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轮胎的湿滑路面性能。
[0056]为了在充分提高湿滑路面性能的同时防止中间陆部12的刚性劣化,中间刀槽15的内端15i与中间子沟槽16的外端16ο之间的周向重叠长度L4以及中间刀槽15的外端15ο与中间子沟槽16的内端16i之间的周向重叠长度L5优选地不小于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的8%,更加优选地不小于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的10%,并且优选地不大于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的15%,更加优选地不大于中间刀槽15的布置间距P2的13%。
[0057]优选地,中间陆部12在周向相邻的中间刀槽15与中间子沟槽之间设置有中间辅助刀槽17。中间辅助刀槽17使中间陆部12的刚性均一并且进一步提高中间刀槽15和中间子沟槽16的排水性能。为了使中间陆部的刚性均一,相应地,中间辅助刀槽17的刀槽宽度优选地处于从0.6mm到1.0mm的范围中,并且刀槽深度优选地处于从2.0mm到3.0mm的范围中。
[0058]中间辅助刀槽17包括与胎肩主沟槽10连通的轴向外端17ο。中间辅助刀槽17的轴向内端m相对于中间子沟槽16的内端16i在轴向外侧终止。这种中间辅助刀槽17可以在保持中间陆部12的轮胎赤道侧的刚性的同时提高排水性能。
[0059]优选地,在中间辅助刀槽17中,由于以弧形形式延伸,相对于轮胎周向方向的角度Θ 3从内端17i到外端17ο逐渐地增加。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辅助刀槽17沿着中间刀槽15延伸。角度Θ 3优选地处于从45度到70度的范围以提高中间陆部12的刚性和排水能力。
[0060]为了在提高排水性能的同时增大边缘,中间辅助刀槽17的曲率半径R3优选地不小于30mm,更加优选地不小于50mm,并且优选地不大于90mm,更加优选地不大于70mm。
[0061 ] 在周向相邻的中间子沟槽16与中间子沟槽16之间,布置有块状的中间第一部26。至少一个中间第一部26设置有中间刀槽15和中间辅助刀槽17。更加优选地,中间第一部26均设置有中间刀槽15和中间辅助刀槽17中的每一者。另外,在轮胎中的中间第一部26中,优选地不小于70 %的中间第一部26、更加优选地不小于80 %的中间第一部26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中间刀槽15和一个中间辅助刀槽17。
[0062]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刀槽15、中间子沟槽16以及中间辅助刀槽17沿相同的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刀槽15、中间子沟槽16以及中间辅助刀槽17是弧形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凸起。这进一步使中间陆部12的刚性均一并且改进操纵稳定性和不均匀的耐磨性。
[0063]图5是胎肩陆部13的放大展开图。如图5中所示,胎肩陆部13包括多个胎肩侧向沟槽18和多个胎肩刀槽19。
[0064]胎肩陆部13的宽度W5优选地形成为大于中间陆部12的宽度W4,以便提高中间陆部12和胎肩陆部13的耐磨性。宽度W5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44%,更加优选地不小于胎面半宽TWh的46%,并且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52%,更加优选地不大于胎面半宽TWh的50%,以便以良好的平衡提高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
[0065]胎肩侧向沟槽18至少从胎面接地边缘Te沿轮胎的轴向方向向内延伸。更加优选地,为了提高涉水性能,胎肩侧向沟槽18优选地从相对于胎面接地边缘Te的轴向外侧的位置沿轮胎的轴向方向向内延伸。
[0066]优选地,胎肩侧向沟槽18包括以不与胎肩主沟槽10连通的方式终止的内端18i。因此,胎肩陆部13在轴向内侧具有高的刚性,并且提高了操纵稳定性。根据相同的观点,胎肩侧向沟槽18的沟槽宽度优选地在例如从2.0到5.0mm的范围中,并且沟槽深度优选地在从4.0mm到7.0mm的范围中。
[0067]胎肩侧向沟槽18优选地与相邻的中间胎面部12的中间子沟槽16 —样以弧形延伸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凸起。这使中间陆部12和胎肩陆部13的刚性均一并且减小不均匀的磨损。
[0068]在胎肩侧向沟槽18的内端18i与胎肩陆部13的轴向内端边缘13i之间,布置有与胎肩侧向沟槽18的内端18i和胎肩陆部13的轴向内端边缘13i两者都连通的胎肩辅助刀槽20。这进一步在保持胎肩陆部13的刚性的同时提高了胎肩主沟槽10的排水性能,还在保持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同时提高了湿滑路面性能。
[0069]胎肩刀槽19布置在沿轮胎的周向方向彼此相邻的胎肩侧向沟槽18与胎肩侧向沟槽18之间。胎肩刀槽19包括优选地与胎肩主沟槽10连通的轴向内端19i。这进一步提高了胎肩主沟槽10的排水性能。胎肩沟槽19的轴向外端19ο优选地至少定位在胎面接地边缘Te处。优选地,胎肩刀槽19的轴向外端19ο优选地相对于胎面接地边缘Te在轴向外侧定位,以便进一步提高湿滑路面性能。
[0070]胎肩陆部13被划分成多个胎肩第一部30。每个胎肩第一部30布置在周向相邻的胎肩侧向沟槽18与胎肩侧向沟槽18之间。至少一个胎肩第一部30优选地设置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胎肩沟槽19。此外,优选地不小于70%的轮胎I的胎肩第一部30、更加优选地不小于80%的轮胎I的胎肩第一部30优选地设置有至少两个胎肩沟槽19。这通过刀槽提高吸水效果和边缘效果并且进一步改进湿滑路面性能。
[0071]胎肩沟槽19优选地以弧形形式延伸。更加优选地,胎肩沟槽19与中间刀槽15 —样形成为具有沿相同方向凸起的弧形形状。这提高了在潮湿情况下行驶时的转弯性能。优选地,示出了胎肩沟槽19的曲率程度的曲率半径R4小于中间沟槽15的曲率半径Rl。这进一步产生了胎肩陆部13的上文提到的边缘效果。
[0072]曲率半径R4优选地不小于30mm,并且更优选地不小于40mm,并且优选地不大于70mm,并且更优选地不大于60mm。
[0073]图6是沿着图5中示出的胎肩刀槽19的线A-A截取的放大的截面图。如图6中所示,胎肩刀槽19优选地在外端19ο上具有的刀槽深度(do)比内端19i上的刀槽深度(di)更大。更加优选地,胎肩刀槽19包括刀槽深度从内端19i朝向外端19ο逐渐增加的一部分。这相对提高了轴向内侧的刚性并且改进了不均匀的耐磨性。
[0074]如图5中所示,在周向相邻的胎肩侧向沟槽18与胎肩侧向沟槽18之间优选地布置有胎肩子沟槽21。胎肩子沟槽21从胎肩陆部13的轴向外端边缘13ο朝向轴向内侧延伸以提高涉水性能,并且以不与胎面接地边缘Te连通的方式终止。胎肩子沟槽21的轴向长度小于胎肩侧向沟槽18的轴向长度。
[0075]尽管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不用说,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做出多种改型。
[0076]示例
[0077]具有图1中示出的基本结构和195/60R14型轮胎尺寸的充气轮胎被制造用于进行基于表I中示出的规格的测试,并测试其耐磨性和潮湿情况的制动性能。为了对比,以同样的方式对不包括中间刀槽、或者不包括中间辅助刀槽、或者不包括胎肩刀槽(对比示例I)的轮胎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0078]耐磨性测试:
[0079]测试轮胎被在用于四轮驱动的车辆(1600CC)的内压(230kPa)下安装在四轮驱动的客车轮辋(14X7J)上,并且在行驶5,OOOkm之后对胎冠主沟槽的沟槽深度进行测量。使用指数来显示评价,其中对比示例I为100。数值越大,耐磨性越优异。
[0080]操纵稳定性测试:
[0081]单个驾驶者使上述车辆在测试行程的干燥的浙青路面上行驶,在驾驶者的感觉测试中对转弯时的控制响应、刚性感、以及抓地性能进行评估。使用指数来显示评价,其中对比示例I为100。数值越大,操纵稳定性越优异。
[0082]潮湿情况的制动性能测试:
[0083]上述车辆以60km/h的速度进入具有从1.4mm到1.6mm的水膜的潮湿的浙青路面并且直到车辆完全停止时对制动距离进行测量。评价被限定为各个制动距离的倒数并且使用指数来显示,其中对比示例I为100。数值越大,潮湿情况的制动性能越优异。
[0084]
对比示示鋼I 对比示■? 2丨承例2丨#倒3 I对比示例对處承倒丨对Ifc參倒I
_^___Lj^μ^I^1......5—:—
中闻方積的周向长度丨丨
-23,5 23Jj 23,5 123,5 23,5 23,523.5
L2 C Min)jII丨j
^^1-e.?8 e.S#丨I IJO Llt β,?8 0.78
|L2/布置 _?P2丨 j I
I中闻方槽相对于轮難的丨 I1-30-SS 3?-SS 丨 31-SS |3§-SS |3f-SS 30 - SS 31- SS
I周甸方甸的角度...οι...¥s_jII___I
[0085]遂國<jt)I?I II
中阔刀槽的曲率半径
,嗎60.0 61.1I ?LiI ms #§,?ms_.◎
mHmm)I丨I
中网子沟槽相对于轮貽的闲向方向的周向长度ISJISJ ISJI ISJI ISJ I ISJ 2SJ ISJ
L.3 (mm)丨?|
中同刀槽相对管轮胎的丨I
周甸方向的角废 M 的 4?-β040-1t 40-ββ 丨4§-?8|4§-_ 4§-?β 40 -βΟ 41-?
mm(A)I丨丨中间刀槽和中间子沟槽
-存在存在 i存在丨存在存在存在不存在存在/不存在重叠 '丨j I
中间辅助刀精存在/不存在-存在存在丨存在I存在存在存在存在中W辅助刀槽相对于轮
* 的周向方向的角度-40-6tI 4β - ββI 41 - ?β 4β-? 40-?O 4β - ?O
?3的范? (度》II
胎肩刀槽存在/不存在不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丨存在存在存在在貽肩倒向沟槽之间的I1-2 2丨 2U222
艢肩刀槽的数量?丨I
*扇刀槽的曲率半径.-45J 45Ji 45.?I 4S.0 4S.145J I 45.0
R4 Cmm)I丨I II
内侧上胎肩刀槽的刀槽
-2,0 2,0丨 2.0! 2,0 I 2Μ 2.0 2.0 I
霧JU it) (mm)s丨丨錚側上蘑肩乃槽的刀槽丨丨
*3J 3JI 3JI 3J 3.?3J3.0
深度(_) (IKKXI)}II丨耐磨性(指数》丨_lie IIII 111I 107 I li3105 ? 丨 10
操级稳定性(指数》 請οno inI IiiI i? ieiw | ιι?—
嘲湿情况下的制动性能IIM1110 103111?>11 112MO105
[0086]^ I^I^I I^I I I ;
示例4 示铜S I示例6 示倒7 承例8 示倒9 示例請i示倒丨I丨中闻刀槽的ΛΛ长度丨

23.5 23.5 23.5 23.5 23.5 13,5 23.5 ! 13.5U ? Iiiia)?
中间刀褙《周向长度I

0.7? 1.71 11,71 *.7* β,78 1.7* 1.?8 ! U,781,2/布置?Λ Ρ2?j
中闻刀槽相对予轮艤I
的用Λ方向的梟度 IM 30 - 55 30 - 55 30- SS 31-SS 30-55 31-55 30- 55 I 3?.SS
(農》I
中闶刀櫝的曲率半径III

60,1) (ιβ.Ο I WJ 60.0 j WJ ΜΙ.Ο 6β.β 丨 ?U) !Rl(mm)jj?i
中间子沟槽相对于轮III
胎的周向方向的用向 15.0 15.0 WJ is.1 HJ 15.? 1S.0 ISJ长度L3 (mm)
中_刀槽相对子轮蘼I
? 爾 Λ 方向的梟度 OZ 4β-60 補-6| 41 - ?β ?W - ?I Uf -1i 41- 61 41-60 i 補-■
麵國⑷I
中间刀稽和中间子为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槽存在/不存在重叠中闲辅助刀精存在/不存在不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中闻辅助刀眷相对于I
输難讀爾_方_#| 角 - 4β -1i 41 -1l 41-?'β 49-1i 4β-?Ι 41- 60 丨 _ - ?I |
a.03 的■ _ c yII
胎肩刀稽存在/不存在存在不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存在在癩肩侧向沟槽之闻Ii?
2I32222
的雕肩刀槽的数量
[0087]貽肩刀槽的曲率半往III
45J - 4SJ 45Λ 6?Α --J 4SJ 4SJ
R4 C mm)
?镧上貽肩刀槽的刀j
2,§-2M 2M 2Λ 2Λ 3.0 JJ
播深度 ((li) (mm) I
外侧上胎肩刀槽的刀
3.0 - 3.0 3J 3.0 3.0 3.0 2.0
槽深度《do ) (111m)
耐磨性(指数、HO Ul IlI 107 IW HO HO HO
操级穗定性(指数》 no 113 112 羞_ 108 1fi 107 1_
-----------
翻鑛情现下的制动性
1S WS Wi 112 1f 108 11? HO
能(指数)
[0088]如从表I中明显看出的,可以确认的是,示例的充气轮胎在保持操纵稳定性和耐磨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湿滑路面性能。
[0089]附图标记的说明
[0090]9 胎冠主沟槽
[0091]10胎肩主沟槽
[0092]11胎冠陆部
[0093]12中间陆部
[0094]13胎肩陆部
[0095]14胎冠子沟槽
[0096]15 中间刀槽
[0097]16 中间子沟槽
[0098]17中间辅助刀槽
[0099]18胎肩侧向沟槽
[0100]19胎肩刀槽
[0101]20胎肩辅助刀槽
[0102]21胎肩子沟槽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 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槽,所述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槽分别布置在轮胎赤道的两侧;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槽,所述一对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槽分别在所述轮胎赤道两侧布置在所述胎冠主沟槽的轴向外侧;以及一对中间陆部,所述一对中间陆部分别在所述轮胎赤道的两侧布置在所述胎冠主沟槽与所述胎肩主沟槽之间, 所述中间陆部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多个中间刀槽,每个所述中间刀槽具有与所述胎冠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内端和与所述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外端,中间子沟槽以不与所述中间刀槽相交的方式在周向相邻的中间刀槽之间延伸; 所述中间刀槽中的每一个以弧形形状延伸,使得相对于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的角度从其内端朝向其外端逐渐地增加; 从所述中间刀槽的所述外端到所述中间刀槽的所述内端的周向长度处于从0.6倍的所述中间刀槽的布置间距到1.0倍的所述中间刀槽的布置间距的范围中; 所述中间子沟槽具有与所述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外端和以不与所述胎冠主沟槽连通的方式终止的轴向内端; 所述中间子沟槽以弧形形状延伸,使得相对于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的角度从其内端朝向其外端逐渐地增加; 从所述中间子沟槽的所述外端到所述中间子沟槽的所述内端的周向长度小于所述中间刀槽的所述周向长度;以及 周向相邻的所述中间刀槽和所述中间子沟槽在所述轮胎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 其中,所述中间陆部在周向相邻的所述中间刀槽与所述中间子沟槽之间设置有中间辅助刀槽, 所述中间辅助刀槽包括与所述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外端和相对于所述中间子沟槽的所述内端在轴向外侧终止的轴向内端,以及 所述中间辅助刀槽以弧形形状延伸,使得相对于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的角度从其内端朝向其外端逐渐地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 其中,胎肩陆部设置在所述胎肩主沟槽中的每一个的轴向外侧, 所述胎肩陆部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多个胎肩侧向沟槽,每个所述胎肩侧向沟槽从胎面接地边缘轴向向内延伸并且包括以不与所述胎肩主沟槽连通的方式终止的内端, 所述胎肩陆部设置有多个胎肩第一部,每个所述胎肩第一部由周向相邻的所述胎肩侧向沟槽划分, 所述胎肩第一部中的每一个设置有胎肩刀槽, 所述胎肩刀槽包括与所述胎肩主沟槽连通的轴向内端并且以弧形形状至少延伸至所述胎面接地边缘,并且 多个所述胎肩第一部中的不小于70%的胎肩第一部包括至少两个胎肩刀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 其中,所述胎肩刀槽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中间刀槽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肩刀槽在其外端侧具有的刀槽深度比在其内端侧的刀槽深度更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肩刀槽的曲率半径处于从30mm到60mm的范围中。
【文档编号】B60C11/13GK104144802SQ201380012005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宗泽吾郎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