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0947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用于诸如卡车和公共汽车等的重载 车辆的充气轮胎。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在偏行角施加于轮胎时增大作用于轮胎的 侧向力来使得能够实现改善的操作稳定性的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伴随着车辆的高性能化,主要为了改善轮胎的侧向刚性,已开发了扁平化 的轮胎。另一方面,轮胎的扁平率的降低使得负荷转动时的轮胎的直径增大,并且诱使轮胎 带束的端部处开始分离,因而降低了轮胎的耐久性。
[0003] 对于用于抑制轮胎的直径增大的技术,已知提供了通过利用橡胶包覆大致沿胎面 周向延伸的帘线而得到的一个或多个周向带束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 这里,周向带束层在抑制归因于轮胎的内压或转动而导致在轮胎径向上突出的方面具有环 箍效应(hoopingeffect),这抑制了轮胎直径的增大,因此改善了轮胎的耐久性。
[0004] 进行了增大周向带束层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的尝试,从而通过增大胎面的刚 性来防止轮胎的偏磨耗,以及通过抑制胎面的接地端侧的区域的直径增大来进一步改善轮 胎的耐久性(分别参加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0005] -般地,轮胎的胎面表面设置有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肩部侧陆部划分 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周向槽与胎面接地端之间。
[0006]因此,如上所述地,在周向带束层的宽度增大的充气轮胎中,周向带束层的轮胎宽 度方向最外端经常延伸到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设置肩部侧陆部的位置。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62411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84371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263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3] 这里,图5示出了周向带束层的宽度增大的充气轮胎的半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截 面。
[0014] 对于此充气轮胎Γ,周向带束层的宽度增大,这增大了胎面的刚性并且增大了归 因于对轮胎施加偏行角而作用在整个轮胎上的侧向力。
[0015]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对轮胎施加偏行角的情况下,当肩部侧陆部50'上的负 荷增加时,肩部侧陆部50'的在负荷正下方的一部分被在具有高刚性的周向带束层6'与胎 面表面2'之间局部地压塌。随着肩部侧陆部50'沿轮胎宽度方向鼓出,在肩部侧陆部50' 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部分51'和轮胎赤道侧部分52'中产生剪切应变。在这种情况下,沿 轮胎宽度方向的力(以下称为"挤压力(crushingforce)")作用在陆部50'上。
[0016] 注意,一般地,挤压力由陆部的变形与陆部的刚性的乘积表示。
[0017] 这里,尤其是在肩部侧陆部的轮胎赤道侧部分52'中,挤压力沿与作用在轮胎的上 述侧向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使得侧向力被部分抵消。
[0018] 因此,对于归因于周向带束层的宽度增大而引起的周向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 外端延伸到设置了胎面的肩部侧陆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位置的上述轮胎,无法如期望的提高 侧向力以及无法充分地改善使用本轮胎实现的操纵稳定性。
[0019]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轮胎的耐久性并能够改善操纵稳 定性的充气轮胎。
[002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1] 本发明人深入研究了在确保轮胎的耐久性的同时改善使用充气轮胎实现的操纵 稳定性的方法。该研究使得想到了优化周向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与肩部侧陆部的 轮胎赤道侧端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相对位置的技术,如此得到了本发明的充气轮胎。
[0022] 本发明提供了 :
[0023] -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在轮胎的胎面上包括: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所述至 少一个倾斜带束层通过利用橡胶包覆相对于胎面周向倾斜地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配置的多 个帘线而得到;以及至少一个周向带束层,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带束层通过利用橡胶包覆沿 胎面周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配置的多个帘线而得到,所述周向带束层位于该倾斜带束层的 轮胎径向内侧,并且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表面包括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和划分于 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该周向槽(以下被称为"宽度方向最外侧周向槽")与胎面接地端之 间的肩部侧陆部。其中胎面表面的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以下,还被 称为"周向带束层宽度方向最外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肩部侧陆部内,并且所述周向带 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与所述肩部侧陆部的轮胎赤道侧端(以下还被称为"肩部侧陆 部赤道侧端")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是所述周向带束层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 的一半的12%以上且22%以下。
[0024] 在周向带束层宽度方向最外端与肩部侧陆部的赤道侧端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 的距离是周向带束层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的一半的12%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改善与剪 切应变相关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刚性,换言之,能够增大作用在轮胎上的侧向力,从而改善 使用该轮胎实现的操纵稳定性。此外,能够通过防止偏磨耗和抑制直径增大来实现导致轮 胎的耐久性进一步改善而增大周向带束层的宽度的效果。因而,能够确保轮胎的耐久性。
[0025] 同时,在上述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是周向带束层的宽度的一半的22%以下的情 况下,能够减小沿与作用在肩部侧陆部的轮胎赤道侧的侧向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的挤 压力的区域的面积,并能够增大归因于带束和胎面的相对位移而沿侧向力方向产生剪切力 的区域的面积。因此,作用在轮胎上的侧向力增大,从而改善了使用该轮胎实现的操纵稳定 性。
[0026] 注意"胎面接地端"指的是胎面表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端。这里,"胎面表面"指的 是在安装于适用轮辋、填充预定空气压力并且以静止状态竖直地载置于平板上的情况下当 对轮胎施加与预定负荷对应的负荷时轮胎与平板接触的接触面。在这方面,"适用轮辋"指 的是由制造轮胎和使用轮胎的区域有效的工业标准所固定的轮胎,上述工业标准的示例包 括:日本的JATMA(日本机动车轮胎制造者协会)年鉴、欧洲的ETRTO(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 织)标准手册和美国的TRA(轮胎轮辋协会)年鉴等;"预定负荷"指的是JATMA等前述标 准中规定的最大轮胎负荷;"预定空气压力"指的是与基于轮胎尺寸的预定负荷对应的空气 压力(最大空气压力)。
[0027] 更进一步,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尺寸是在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且 充填预定空气压力的无负荷状态下测量的。
[0028] 对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所述胎面接地端与轮胎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相对于轮 胎赤道与所述轮胎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的减少率优选为大于〇%且1. 5%以下。
[0029] 利用上述结构,胎面表面能够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能够增大作用在轮胎上 的侧向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使用本轮胎实现的操纵稳定性。
[0030]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还包括划分于所述周向槽之间的陆部。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 中,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所述周向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槽壁相对于延伸通过所述肩 部侧陆部的轮胎赤道侧端并且与胎面表面正交的假想线的倾角大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 的所述周向槽的轮胎赤道侧的槽壁相对于延伸通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肩部侧陆部 相邻的陆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端并且与胎面表面正交的假想线的倾角。
[0031] 如上述,对于周向槽,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槽壁的倾角大于轮胎赤道侧的槽壁 的倾角的情况下,能够在肩部侧陆部减少沿与侧向力相反方向作用在肩部侧陆部的轮胎赤 道侧的挤压力。因此,能够进一步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