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三轮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9374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三轮车车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三轮车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轮车体积大、笨拙、占用空间大,不便存放与捎带,针对前述问题,部分技术人员设计了可折叠的三轮车,但现有的折叠三轮车零部件众多、折叠部件结构复杂,成本高,折叠或打开时费时费力,影响使用者的快速使用,由于结构复杂、折叠操作不易,不太适合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人群使用,推广范围受限,极大地限制折叠三轮车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方便快速折叠从而减小三轮车车体占用体积的折叠式三轮车车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前后铰装连接在一起的前架、中架和后架,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前架包括用于安装前叉的头管,所述头管的后侧部设有铰装部;所述中架包括前端部与铰装部铰装在一起、后端部则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中梁,所述中梁的后端设有左右延伸的横梁,所述中架的后部设有车座;所述后架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横梁两端部上的套管,两个套管上分别设有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后梁,两根后梁的后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后车轮的安装部;所述铰装部的下侧设有前铰装耳板,所述两个套管上分别设有后铰装耳板,所述前铰装耳板与两个后铰装耳板之间铰装连接有当摆动前架或后架时可实现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进行同步折叠或者展开的连杆装置;所述折叠式三轮车车架上还设有可将车架固定在展开状态或者折叠状态的锁止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前架、中架和后架为前后铰装连接在一起,并且将中架向前上方摆动一定角度后、后架向前下方摆动一定角度后可实现车架折叠,反之,当中架与后架分别反向摆动复位后则实现车架展开,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架与后架之间设置连杆装置,因此,可仅摆动前架或者后架任一架体即可实现前架与后架联动动作,因此实现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进行同步折叠或者展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车架的快速折叠或者展开。

为了实现连杆装置的第一种结构,所述连杆装置包括上端铰装在中梁上、下端部可前后摆动的摆臂,所述摆臂的中部与前铰装耳板之间铰装连接有前连杆,所述摆臂的外伸端部与两个后铰装耳板之间分别铰装连接有后连杆。

为了实现车架的自动折叠或展开,位于摆臂后方的中梁上铰装有可驱动摆臂摆动从而实现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进行自动折叠或者展开的伸缩缸体。

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向前方倾斜一定角度,两根后连杆分别通过球头连接件铰装连接在摆臂和后铰装耳板之间。

为了实现连杆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结构,所述连杆装置包括前端铰装在前铰装耳板上、后端部则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主杆体,所述主杆体的后端设有两根分别伸向后铰装耳板的副杆体,两根副杆体的后端部分别与同侧的后铰装耳板铰装连接在一起。

为了实现车架的自动折叠或展开,位于主杆体后方的中梁上设有伸向两根副杆体之间的缸体安装座,所述缸体安装座与主杆体的后端部之间铰装有伸缩缸体。

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向前方倾斜一定角度,两根副杆体为前端固接在主杆体上、后端部可进行左右弹性摆动从而调节两者之间夹角角度的弹性板体,两根弹性板体的后端部分别通过球头连接件与同侧后铰装耳板铰装连接在一起。

为了实现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铰装在横梁中部的翻盖,所述翻盖的左右两侧设有分别伸向同侧套管的锁止块,所述套管上设有当中架与后架折叠后或者展开后可供锁止块分别卡入其中的折叠卡槽和展开卡槽。

为了增大翻盖锁止套管时的稳定性,所述翻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伸向同侧套管的遮护部,所述遮护部设有可贴靠在套管外周面上并与套管外径相等的内弧面,相应一侧的锁止块位于同侧遮护部的内弧面上。

为了提高中架与后架展开时的载重强度,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外周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套管上设有供同侧限位块向外伸出且当后架相对中架展开后可限制限位块继续转动的限位弧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手动摆动前架或者后架即可实现车架整体折叠或者展开,另外还可以通过自动折叠方式进行车架折叠或者展开,从而可减小三轮车车体的占用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带有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架与后架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3中A向的局部向视图;

图6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套管与后梁连接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图7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在图1的基础上安装伸缩缸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安装有伸缩缸体且带有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连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折叠式三轮车车架包括依次前后铰装连接在一起的前架、中架和后架;该前架包括头管1,该头管1为现有技术,该头管1用于安装前叉,相应的,前叉的下端可安装有前车轮,前叉的顶部可安装有车把;其次,头管1的后侧部设有铰装部2,铰装部2上设有左右贯通的主铰装孔,当然,为了方便铰装中架,如图1所示,优选在头管1的后侧部固接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前斜梁,该铰装部2则设置在前斜梁的后端部上。如图1-图2所示,该中架包括前端部与铰装部2铰装在一起、后端部则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中梁3,为了方便中梁3与铰装部2进行铰接,该中梁3的前端固接有铰装座,铰装座上设有铰装槽及左右贯穿铰装座和铰装槽的副铰装孔,因此,该铰装部2通过穿过副铰装孔和主铰装孔的铰轴铰装连接在铰装槽中,另外,中梁3的后端设有左右延伸并用于铰装后架的横梁4,其次,该中梁3的后端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铰装有上翻时可压靠在固定座顶部从而进行使用、下翻时可与中梁3贴靠在一起从而减小车架占用空间的车座5。如图1-图5所示,该后架则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横梁4两端部上的套管6,两个套管6上分别设有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后梁7,因此,后架可在横梁4两端部的支撑作用下进行摆动,另外,两根后梁7的后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后车轮的安装部,因此,在两根后梁7的后端部安装后车轮和在前叉的下端安装前车轮从而组装成三轮车;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实现横梁4与两个套管6之间的轴向定位连接,该横梁4的两端面中心设有螺纹孔,而套管6的管腔中固接有固定板26,固定板26的中心设有中心孔,其次,每侧的套管6与同侧的横梁4端部之间设有穿过中心孔并螺装在螺纹孔中的定位螺栓27,因此,定位螺栓的螺帽可将固定板26压靠在横梁4的端面上,从而对套管6进行轴向定位,而为了避免定位螺栓拧紧时将固定板26也压紧在横梁4的端面上,该定位螺栓的螺杆上设有位于中心孔内的定位轴段28,定位轴段28的长度稍大于中心孔的长度,其次,定位轴段28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孔径,因此,当即使拧紧定位螺栓27时,固定板26也可以自由转动,当然,该定位轴段28可以采用多个垫片套装在定位螺栓27的螺杆上实现;另外,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定位螺栓27的螺帽外露,固定板26的外侧面与套管6的外端面间隔设置一段距离;当然,套管6在横梁4上的轴向定位结构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因此,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将中架向前上方摆动一定角度后、后架向前下方摆动一定角度后可实现车架折叠,反之,当中架与后架分别反向摆动复位后则实现车架展开。如图1-图5所示,当后架与中架折叠后,后架中的两根后梁7分别折叠在中架的左右两侧位置从而可充分减少车架折叠后的前后占用空间;另外,中架采用在后端设置横梁4,并通过在横梁4的两端部分别安装后梁7的车架结构,可增大三轮车车架的载重强度和支撑稳定性;另外,如图4所示,为了增大两根后梁7后端部的分开距离,从而实现两个待安装后车轮具有较宽的轮距,横梁4的两端部优选分别向前方倾斜一定角度,因此,当后架安装在横梁4的两端部上时,两根后梁7的后端部可自然分开,当然,为了使两根后梁7的后端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大,如图4所示,后梁7也可以与同侧的套管6之间具有相应倾斜角度a,倾斜角度a优选大于90度的钝角。

综上所述,为了能通过摆动前架或者后架其中一个架体即可实现车架整体折叠或者展开,如图1-图9所示,在铰装部2的下侧固接向后下方倾斜延伸一定长度的前铰装耳板8,在两个套管6上则分别固接有后铰装耳板9,该前铰装耳板8与两个后铰装耳板9之间铰装连接有当摆动前架或后架时可实现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进行同步折叠或者同步展开的连杆装置,该连杆装置可通过如下两种主要的实施方式实现。

如图1-图9所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杆装置包括上端铰装在中梁3上、下端部可前后摆动的摆臂10,摆臂10的中部与前铰装耳板8之间铰装连接有前连杆11,摆臂10的外伸端部与两个后铰装耳板9之间分别铰装连接有后连杆12,因此,当摆动后架进行折叠时,后架通过后连杆12推动摆臂10向前摆动,摆臂10再通过前连杆11推动前架进行折叠摆动,因此实现车架折叠;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前架与中架之间的夹角角度小于中架与后架之间的夹角角度,因此,通过将前连杆11铰装在摆臂10的大致中部、将后连杆12铰装在摆臂10的外伸端部上,从而实现在中架与后架之间具有较大的摆动角度,而在前架与中架之间具有较小的摆动角度,继而实现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能摆动一定角度后达到完全展开或者完全折叠;另外,如图6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横梁4的两端部优选分别向前方倾斜一定角度,因此,为了避免后连杆12与摆动过程中的后铰装耳板9发生运动干涉,两根后连杆12分别通过球头连接件铰装连接在摆臂10和后铰装耳板9之间,该球头连接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另外,如图9所示,为了实现车架的自动折叠或展开,位于摆臂10后方的中梁3上固接有缸体安装座16,缸体安装座16上铰装有伸缩缸体13,该伸缩缸体13优选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的伸出杆端部与摆臂10铰装连接,因此,通过该伸缩缸体13推动摆臂10摆动继而实现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进行自动折叠或者展开。

当然,该连杆装置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如图10至图13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连杆装置包括前端铰装在前铰装耳板8上、后端部则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主杆体14,主杆体14的后端设有两根分别伸向后铰装耳板9的副杆体15,两根副杆体15的后端部分别与同侧的后铰装耳板9铰装连接在一起;另外,当横梁4为一根直杆状梁体时,两根副杆体15可以为与主杆体14固接在一起且不易变形的杆体,但是,本实用新型优选横梁4的两端部分别向前方倾斜一定角度,因此,也为了避免两根副杆体15与转动过程中的后铰装耳板9发生运动干涉,该两根副杆体15为前端固接在主杆体14上、后端部可进行左右弹性摆动从而能调节两者之间夹角角度的弹性板体,相应的,两根弹性板体的后端部分别通过球头连接件与同侧后铰装耳板9铰装连接在一起,如图12所示,为了实现主杆体14与副杆体15的结构,可通过用金属板材弯折而成的一根槽状钣金件实现,该槽状钣金件包括槽侧壁和槽底壁,如图12所示,该槽底壁仅大致为槽状钣金件长度的一半且仅位于槽状钣金件的前半部,因此,具有槽底壁的槽状钣金件前半部即构成主杆体14,相应的,将槽状钣金件后半部分的槽侧壁分别向两侧弯折一定角度从而形成上述的两个副杆体15。另外,为了实现车架的自动折叠或展开,在位于主杆体14后方的中梁3上设有伸向两根副杆体15之间的缸体安装座16,并在缸体安装座16与主杆体14的后端部之间铰装有伸缩缸体13,从而实现车架的自动折叠和展开;当然,为了实现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在折叠至设定角度或者展开至设定角度时能自动控制伸缩缸体停止工作,可在前架与中架之间或者中架与后架之间还可设有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为现有技术且在图中未示出;另外,如图14-图15所示,为了控制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进行单独折叠或者展开,也可以在中梁3的大致中间位置安装缸体安装座16,并在缸体安装座16与前铰装耳板8之间铰装前伸缩缸体24,在缸体安装座16与后铰装耳板9之间铰装后伸缩缸体25,因此,通过前伸缩缸体24和后伸缩缸体25可分别驱动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进行自动折叠或自动展开。

继续参照附图,为了将车架固定在展开状态或者折叠状态,中架与后架之间还设有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包括铰装在横梁4中部的翻盖17,翻盖1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伸向同侧套管6的遮护部21,遮护部21设有可贴靠在套管6外周面上并与套管6外径相等的内弧面,内弧面上设有外凸的锁止块18,同时,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套管6的外周壁上还设有当中架与后架进行折叠或者展开后可供锁止块18分别卡入其中的折叠卡槽19和展开卡槽20;如图7和图8所示,该折叠卡槽19和展开卡槽20为凹槽,当然,该折叠卡槽19和展开卡槽20也可以为贯通套管6管壁的通孔,因此,当翻盖17的遮护部21贴靠在套管6外周面上时,锁止块18可卡入相应的折叠卡槽19或展开卡槽20内,此时,后架不能进行摆动,但是,当向外翻动翻盖17时,锁止块18也随即从相应的折叠卡槽19或展开卡槽20内拉出,此时,后架可进行摆动;如上所述,具有内弧面的遮护部21是为了提高锁止块18与翻盖17的连接强度及增大锁止块18卡入折叠卡槽19或展开卡槽20内的锁止强度和锁止稳定性,当然,该锁止块18也可直接焊接在翻盖17的两侧,从而省去遮护部21。

如图1-图3和图7-图8所示,为了增大中架与后架展开时的载重强度,横梁4两端部的外周面上还设有外凸的限位块22,套管6上设有供同侧限位块22向外伸出且当后架相对中架展开后可限制限位块22继续转动的限位弧口23,如图7所示,该限位弧口23设置在套管6的内侧端部上,如图2所示,当后架相对中架展开后,限位弧口23的上侧边将顶靠在限位块22的上侧面上,因此可限制中架继续摆动,并与翻盖17上的锁止块18相配合从而实现中架与后架展开时具有较大的载重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所有这些变化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