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饱和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辐射损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饱和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辐射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子能的发展给国防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与此同时,核能辐射也给当今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或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给人类的健康及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辐射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其可以直接作用于DNA、蛋白质及酶类,引起电离激发化学键断裂,使分子变性和细胞结构破坏;也可以作用于机体内水分子,使其发生电离和激发,产生大量的具有强氧化性能的自由基,间接使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以致机体代谢紊乱,引起肠道、造血组织、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变。人体长期接受射线辐照,容易引起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心悸失眠多梦、毛发脱落、皮肤干燥、骨关节酸痛、晶状体混浊、肝脏肿大、齿龈出血和咳嗽等症状。此外,目前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以及一些良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辐射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放射治疗仍然备受限制。因此,加强核辐射损伤防护及救治研究意义重大。然而,目前的抗辐射药物研究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用于制备抗辐射损伤药物的化合物。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饱和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在制备抗辐射损伤药物中的应用。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现阶段,人们在探索人工合成化合物、天然药物和生物因子的抗辐射作用,及相应的基础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发现的辐射防护剂即抗辐射损伤药物的种类主要有多糖类、酚类、激素类、维生素类、核酸前体物质、传统药膳、有机酸类、酯类、肽类等。但是,目前的抗辐射药物研究仍有待改进。而发明人在研究工作中发现,饱和胺类化合物(代号TA01)可以促进辐射损伤的造血系统恢复,能够提高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的含量,提高骨髓中总有核细胞数,以及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CFU数和CFU-G、CFU-GM、CFU-MK数),并且对辐射损伤小鼠的肠、肝、肺组织都有很好的修复作用,能够明显提高辐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由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饱和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辐射损伤药物中的应用。从而,基于上述饱和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可以利用饱和胺类化合物(代号TAOl)制备抗辐射损伤药物,进而通过对具辐射损伤的人或动物给予该抗辐射损伤药物,能够有效修复受损细胞和组织。具体地,可以促进辐射损伤的造血系统恢复,即提高外周血中WBC、RBC、PLT的含量,骨髓中总有核细胞数,以及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CFU数和CFU-G, CFU-GM、CFU-MK数),并且能够对受损的肠、肝、肺组织进行修复。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饱和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饱和胺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分子式:
权利要求
1.饱和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辐射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胺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分子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和R2均为CH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和R2均为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为H,R2为CH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为H,R2为CH2CH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和R2均为CH2CH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剂的溶剂为pH7.5-8.5的TE缓冲液、生理盐水、PBS或灭 菌蒸馏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胺类化合物呈硫酸盐或盐酸盐形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饱和胺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在制备抗辐射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实验证明,饱和胺类化合物能够提高辐射损伤动物的外周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的含量,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造血系统的恢复,并且对辐射损伤小鼠的肠、肝、肺组织都有很好的修复作用,能明显提高辐射损伤动物的存活率。本发明为抗辐射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应用前景广阔,意义不可估量。
文档编号A61P17/16GK103110613SQ20131003053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裴雪涛, 李艳华, 王思涵, 张静, 姚海雷, 师伟, 岳 文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