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317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适当地确保通电性能的基础上,改善吸收性或衰减性,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具有:非导电性的帘布层(4)、由非导电橡胶形成的胎侧橡胶(6)及由垫带橡胶(7)构成的侧部橡胶部(Sg)、以及用于将胎面部(3)的接地面和胎圈部(1)的轮辋接触部位电连接的导电通路(Ph)。侧部橡胶部(Sg)设置有在轮胎径向(RD)延伸的径向导电部(8),该径向导电部(8)由导电橡胶形成且构成导电通路(Ph)的一部分。另外,设置有从径向导电部(8)分支,向胎侧橡胶部(Sg)的厚度方向的内侧延伸,并穿过侧部橡胶部(Sg)的内部的导电分支部(9)。导电分支部(9),其配置在将侧部橡胶部(Sg)分割成轮胎径向(RD)外侧及内侧的位置,并且由硬度与侧部橡胶部(Sg)的橡胶硬度不同的导电橡胶形成。
【专利说明】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在车体或轮胎产生的静电释放到路面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以降低与耗油率性能密切相关的轮胎滚动阻力为目的,提出了将胎面橡胶等橡胶构件由以高比例混合了二氧化硅的非导电橡胶而形成的充气轮胎。但是,该橡胶构件与以高比例混合炭黑的现有产品相比电阻高,阻碍在车体或轮胎产生的静电向路面释放,因此容易产生无线电噪音等不良状况的问题。
[0003]因此,开发了如下充气轮胎:将胎面橡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的同时,设置混合有炭黑等的导电橡胶,由此能够发挥通电性能的轮胎。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了如下充气轮胎:使导电橡胶穿过由非导电橡胶形成的胎面橡胶的内部,并从胎面橡胶的接地面到侧面或底面延伸设置,由此构成用于释放静电的导电通路的轮胎。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相同方式形成导电通路的轮胎。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16107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0-115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相对于上述现有的轮胎,为进一步降低滚动阻力而提高耗油率性能,优选不仅仅将胎面橡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也将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到达至胎圈部的帘布层、在胎侧部的帘布层的外侧配置的胎侧橡胶、在胎圈部的帘布层的外侧配置的垫带橡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在该情况下,也需要与上述相同地适当地确保导电通路。
[0010]另外,为提供舒适的乘坐性,希望在越过段坡时,轮胎所产生的振动的吸收性和该振动的衰减性优异。由于称为胎侧橡胶和垫带橡胶的轮胎侧面的刚性对这些吸收性或衰减性的贡献很大,一次优选地,该部位刚性是可以容易调整的。
[001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适当地确保通电性能的基础上,可以容易调整轮胎侧面的刚性,并且改善吸收性或衰减性,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充气轮胎。
[0012]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法。即,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其具备:非导电性的帘布层,其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到达至胎圈部;胎侧橡胶,其在所述胎侧部设置于所述帘布层的外侧;垫带橡胶,其在所述胎圈部设置于所述帘布层的外侧;导电通路,其用于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面和所述胎圈部的轮辋接触部位电连接,所述胎侧橡胶或所述垫带橡胶中至少一个由非导电橡胶形成,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胎侧橡胶及所述垫带橡胶构成的侧部橡胶部中,至少在非导电部位设置有在轮胎子午线剖面向轮胎径向延伸的径向导电部,所述径向导电部由导电橡胶形成且构成所述导电通路的一部分,设置有导电分支部,其从所述径向导电部分支,向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延伸,并穿过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内部;所述导电分支部,其配置在将所述侧部橡胶部中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半的部位划分成轮胎径向外侧和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由硬度与所述侧部橡胶部的橡胶硬度不同的导电橡胶形成。
[0014]例如,若通过硬度比由胎侧橡胶及垫带橡胶构成的侧部橡胶部的硬度高的导电橡胶,侧部橡胶(side rubber )部划分为轮胎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则与未划分的情况相比,轮胎侧面的刚性提高,衰减性增大,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相反,若通过将硬度比侧部橡胶部的硬度低的导电橡胶配置在厚度方向,侧部橡胶部划分为轮胎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则与未划分的情况相比,轮胎侧面的刚性降低,吸收性增大,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在本发明中,利用上述内容,将由硬度与侧部橡胶部的橡胶硬度不同的导电橡胶形成的导电分支部,配置在将侧部橡胶部中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半部位划分成轮胎径向外侧和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仅通过配置这样的导电分支部,能够与没有导电分支部的情况相比使轮胎侧面的刚性发生变化而设定为所期望的刚性,通过设定适当的刚性,改善吸收性或衰减性,从而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0015]当然,在由胎侧橡胶及垫带橡胶构成的侧部橡胶部中至少设置于非导电部位的径向导电部,构成从胎面部的接地面到达至轮辋的导电通路的一部分,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导电性能。
[0016]为提高乘坐舒适性,优选地,所述导电分支部在轮胎径向排列有多个。通过该构造,能够适当地设定从胎面部侧到胎圈部的轮胎侧面的刚性,并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坐舒适性。
[0017]为进一步提高乘坐舒适性,所述导电分支部具有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侧部橡胶部,而分割所述侧部橡胶部的效果。通过该结构,与导电分支部的顶端在侧部橡胶部的内部形成末端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刚性的变化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坐舒适性。
[0018]为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优选地,对于所述导电分支部,其顶端在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内部形成末端。通过该结构,与导电分支部在厚度方向贯穿侧部橡胶部而分割侧部橡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导电橡胶的量,增加非导电橡胶,从而可以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
[0019]为提高耐切割性及耐候性,优选地,由导电橡胶构成的所述径向导电部,配置在包覆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外表面的位置。一般而言,与以高比例混合二氧化硅的非导电橡胶相t匕,以高比例混合炭黑的导电橡胶的耐切割性及耐候性更优异。因此,通过该结构,与径向导电部配置在侧部橡胶部的内部或内表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耐切割性及耐候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发明充气轮胎的一个例子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
[0021]图2是表示基于导电分支部的胎侧橡胶的分割部位及其周边的剖面图。
[0022]图3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案的轮胎的剖面图。
[0023]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述以外的实施方案的轮胎的剖面图。
[0024]图5是表示本发明所述以外的实施方案的轮胎的剖面图。[0025]图6是表示本发明所述以外的实施方案的轮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进行说明。
[0027]如图1所示,充气轮胎T具有,一对胎圈部I ;胎侧部2,其从各胎圈部I向轮胎径向RD的外侧延伸;胎面部3,其连接于两个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RD的外侧端。胎圈部I配置有用橡胶包覆钢线等将胎圈钢丝等集束体进行橡胶包覆而成的环状的胎圈芯la、和由硬质橡胶构成的三角胶条lb。
[0028]另外,该轮胎T具有环状帘布层4,该环状帘布层4从胎面部3经过胎侧部2到达至胎圈部I。帘布层4至少由一层的帘布层片构成,其端部经由胎圈芯Ia以被卷绕的状态卡止。帘布层片是用由非导电橡胶构成的顶覆橡胶(topping rubber)包覆帘线而形成的,其中该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大致以直角延伸。在帘布层4的内侧配置有用于保持气压的内衬橡胶4a。
[0029]进一步地,该充气轮胎T具有:胎面橡胶5,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且设置在胎面部3的帘布层4的外侧;胎侧橡胶6,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且设置在胎侧部2的帘布层4的外侧;垫带橡胶7,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且设置在胎圈部I的帘布层4的外侧。在胎面橡胶5的内侧设置有用于补强帘布层4的带束层4b,该带束层4b的外侧设置有带束层补强材料4c。
[0030]本实施方案中,采用了将胎面橡胶5的两侧端部载置于胎侧橡胶6的轮胎径向RD的外侧端而形成的胎面在胎侧上的胎侧(tread on side)结构,胎面橡胶5的侧部接合有剖面呈三角形状的胎面带5a。此外,本实施方案中,采用了胎侧结构,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将胎侧橡胶6的轮胎径向RD的外侧端放置于胎面橡胶5的两侧端部的侧胎(side ontread)结构。
[0031]此处,导电橡胶是指体积电阻率不足108Ω.cm的橡胶,例如通过在生胶中以高比例混合作为补强剂的炭黑来制作。除了炭黑以外,也可以混合公知的导电性添加材料来制得,这些公知的导电性添加材料包括:碳纤维或石墨等炭族;以及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金属薄片、及金属纤维等金属类。
[0032]另外,非导电橡胶是指体积电阻率为108Ω.cm以上的橡胶,例如通过在生胶中以高比例混合作为补强剂的二氧化硅来制作。例如,该二氧化硅以基于生胶成分100重量份计的3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二氧化硅,优选使用湿式二氧化硅(wet silica),但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作为补强材料通用的材料。除了沉淀二氧化硅或硅酸酐等二氧化硅类之外,非导电橡胶也可以混合煅烧陶土或硬质陶土、碳酸钙等来制得。
[0033]作为上述生胶,可以列举:天然橡胶、丁苯橡胶(SBR)、聚丁二烯橡胶(BR)、聚异戊二烯橡胶(IR)、及丁基橡胶(IIR)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所述生胶中也可以适当地混合硫化剂或硫化促进剂、增塑剂、及防老剂等。
[0034]如图1所示,形成有用于将胎面部3的接地面和胎圈部I的轮辋接触部位电连接的导电通路Ph。作为构成该导电通路Ph的一部分,在胎面橡胶5埋入有一端露出于接地面且另一端到达至胎侧橡胶6的导电橡胶构件Phi。
[0035]另外,作为构成导电通路Ph的一部分,设置有由导电橡胶形成的径向导电部8。包括胎侧橡胶6及垫带橡胶7称为侧部橡胶部Sg的情况下,侧部橡胶部Sg中至少在非导电部位设置径向导电部8。径向导电部8,在与轮胎圆周方向垂直相交的横截面(也叫轮胎子午线剖面)中,从轮胎径向RD的外侧向轮胎径向RD的内侧延伸而配置。在本实施方案中,胎侧橡胶6及垫带橡胶7两者均由非导电橡胶形成,因此侧部橡胶部Sg的整体形成非导电状态,径向导电部8配置在包覆该非导电部位(胎侧橡胶6及垫带橡胶7)的外表面(轮胎轴向AD外侧的面)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一般地,由于与以高比例混合二氧化硅的非导电橡胶相比,以高比例混合炭黑的导电橡胶在耐切割性及耐候性方面更优异,因此通过用径向导电部8包覆侧部橡胶部Sg的外表面来使耐切割性及耐候性提高。
[0036]就径向导电部8而言,其轮胎径向RD的外侧端部8a与露出于接地面的所述导电橡胶构件Phl相连接,并且其轮胎径向RD的内侧端部Sb露出于胎圈部I的轮辋接触区域。即,径向导电部8与所述导电橡胶构件Phl—起,构成了从胎面部3的接地面到达至胎圈部I的轮辋接触区域的导电通路Ph,并确保导电性能。
[0037]如上所述的接地面是指:将轮胎在标准轮辋进行轮辋组装,并在填充标准内压的状态下将轮胎垂直放置在平坦的路面上,并施加标准负载时与路面接触的面,其轮胎轴向AD的最外侧位置形成为接地端E。此外,标准负载和标准气压是在JISD4202 (汽车轮胎规格)等规定的最大负载(轿车用轮胎时,为设计常用负载)及与其相对应的气压,标准轮辋原则上是在JISD4202等规定的标准轮辋。
[0038]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设有导电分支部9,其从径向导电部8中的轮胎径向RD两端8a、8b之间的途中部位分支,并向侧部橡胶部Sg的厚度方向的内侧延伸,且穿过侧部橡胶部Sg的内部。导电分支部9在厚度方向贯穿侧部橡胶部,由此将侧部橡胶部Sg分割成轮胎径向RD外侧和轮胎径向RD内侧,并且由硬度与侧部橡胶部Sg的橡胶硬度不同的导电橡胶形成。在本实施方案中,导电分支部9的顶端9a与帘布层4接触。
[0039]例如,若使导电分支部9的橡胶硬度高于侧部橡胶部Sg的橡胶硬度,则轮胎侧面的刚性提高,因此衰减性提高。相反,如果使导电分支部9的橡胶硬度低于侧部橡胶部Sg的橡胶硬度,则轮胎侧面的刚性下降,因此吸收性提高。为得到这种效果,将由胎侧橡胶6及垫带橡胶7构成的侧部橡胶部Sg和导电分支部9的橡胶硬度之差设定为1°以上即可,为有效地提高轮胎衰减性或轮胎吸收性,优选具有3°以上的硬度差。此处所提及的橡胶硬度是指,按JISK6253的硬度计硬度试验(A型)的标准进行测定的硬度。
[0040]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仅仅通过配置这种导电分支部9,与没有导电分支部9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轮胎侧面的刚性发生变化而设定为所期望的刚性,通过设定适当的刚性,改善吸收性或衰减性,从而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0041]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电分支部9在轮胎径向RD排列有多个,由此基于导电分支部9的分割部位沿着轮胎径向RD设定于多个位置。多个导电分支部9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导电分支部9之间的间隔越窄,所述效果的表现越强,间隔越大所述效果的表现越弱,因此可根据部位使导电分支部9的配置间隔不同。由此,能够根据部位适当地设定从胎面部3到胎圈部I的轮胎侧面的刚性,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坐舒适性。
[0042]其他实施方案
[0043](I)在本实施方案中,将胎侧橡胶6及垫带橡胶7两者均由非导电橡胶形成,但只要是胎侧橡胶或垫带橡胶中的至少一个由非导电橡胶形成的轮胎,则本发明均可以适用。作为应用例,可举出胎侧橡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且垫带橡胶由导电橡胶形成的轮胎等。当然,从降低轮胎滚动阻力的观点看,优选地,至少胎侧橡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
[0044](2)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侧部橡胶部Sg中至少在非导电部位设置有径向导电部8,但在侧部橡胶部既有非导电部位又有导电部位的情况下,不仅仅在非导电部位,也可在导电部位设置径向导电部8。作为该例子,可举出如下轮胎:胎侧橡胶由非导电橡胶形成且垫带橡胶由导电橡胶形成,在作为导电部的垫带橡胶设置径向导电部的轮胎。
[0045](3)在本实施方案中,导电通路Ph由导电橡胶构件PhI及径向导电部8构成,但只要是径向导电部构成导电通路的一部分,则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可举出径向导电部的轮胎径向RD外侧端露出于接地面的轮胎。另外,胎面橡胶由导电橡胶形成的情况下,可举出径向导电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连接于胎面橡胶的轮胎。在垫带橡胶由导电橡胶形成的情况下,可举出径向导电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端连接于垫带橡胶的轮胎等。当然,不仅仅适用于胎侧结构,也可适用于图6中示出的侧胎结构。
[0046](4)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分支部9在厚度方向贯穿侧部橡胶部Sg而分割侧部橡胶部Sg,但如图3所示,只要导电分支部109配置在将侧部橡胶部Sg中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半的部位划分为轮胎径向RD外侧和轮胎径向RD内侧的位置,则导电分支部109的顶端109a在侧部橡胶部的内部形成末端也可。图中,用Wl表示侧部橡胶部Sg的厚度方向尺寸,用W2表示被导电分支部109分割的厚度方向尺寸。将Wl和W2设定成满足Wl ^ W2 / 2的关系。如上所述,只要导电分支部109将侧部橡胶部Sg中的轮胎轴向AD (或侧部橡胶部Sg的厚度方向)的50-100%的部位分割,则能够获得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效果。而且,由于导电分支部109的顶端109a在侧部橡胶部Sg的内部形成末端,因此与在厚度方向贯穿侧部橡胶部Sg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导电橡胶的体积并增加非导电橡胶的体积,从而可以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此外,在图3中,厚度方向是指:穿过子午线剖面的导电分支部109和径向导电部8的分支部位109b,使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最短的方向。
[0047](5)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径向导电部8配置在包覆侧部橡胶部Sg的外表面(轮胎轴向AD外侧的面)的位置,但如图4所示,也可将径向导电部208配置在侧部橡胶部Sg的内表面(轮胎轴向AD内侧的面)。在该情况下,导电分支部209将会从径向导电部208分支向厚度方向的外侧延伸。轮胎的侧部橡胶部Sg形成向厚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弯曲形状,因此基于径向导电部的导电通路的长度与穿过厚度方向外侧的情况相比,穿过厚度方向内侧的情况短。因此,通过该结构,与将径向导电部配置在侧部橡胶部Sg的外表面或内部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基于径向导电部的导电通路的长度,并减少导电橡胶的体积,由此降低滚动阻力。另外,如图5所示,将径向导电部308配置在侧部橡胶部Sg的内部也可。在该情况下,导电分支部309将会从径向导电部308分支,向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延伸。图中,径向导电部308向厚度方向的两侧延伸。当然,如图5所示,径向导电部308配置在侧部橡胶部Sg的内部的情况,与径向导电部308配置在侧部橡胶部Sg的内表面的情况相比,在提高耐切割性方面与所述本实施方案一样。
[0048]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采用了胎侧结构,但不仅限于该结构,如图6所示,也可采用将胎侧橡胶406的轮胎径向外侧端放置于胎面橡胶405的两侧端部而成的侧胎结构。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举出如下结构:在从接地面到达至胎面橡胶405的侧表面405a的位置配置导电橡胶构件Phl,将导电橡胶构件Phl连接于径向导电部408,其中该径向导电部配置在构成侧部橡胶部Sg的胎侧橡胶406的内表面。在该情况下,如图所示,径向导电部408的径向外侧端408a未达到露出于轮胎外部的位置P而在轮胎内部形成末端也可,径向导电部408的径向外侧端408a延伸至露出于轮胎外部的位置P也可。此外,图中的附图标记409表导电分支部。
[0049]实施例
[0050]为具体示出本发明的结构和效果,对下述实施例进行了如下的评价。
[0051](I)通电性能(电阻值)
[0052]对安装在轮辋上的轮胎施加规定负载,从用于支撑轮辋的轴向轮胎接地的金属板施加电压(500V ),并测定了电阻值。
[0053](2)橡胶硬度
[0054]将橡胶组成物在150°C下硫化30分钟,在23 °C下对硫化橡胶的橡胶硬度按JISK6253的标准进行了测定。
[0055](3)乘坐舒适性台架上的试验(吸收性、衰减性)
[0056]在承受规定负载而转动的轮胎中,将越过规定高度的突起时所产生的振动的最大振幅作为吸收性,将直到振动消失为止的时间作为衰减性,并分别进行了测量。将比较例I的结果作为100进行了指数评价,数值越大,则表示乘坐舒适性越优异。
[0057](4)耐切割性、耐候性
[0058]将臭氧照射到轮胎上,将所产生的裂缝的大小、深度作为评价的一方面。将比较例I的结果作为100进行了指数评价,数值越大表示耐切割性、耐候性越优异。
[0059]比较例I
[0060]制备了胎面橡胶5、胎侧橡胶6、垫带橡胶7、及帘布层4采用了非导电橡胶的、尺寸为205 / 55R16的轮胎。
[0061]比较例2
[0062]制备了在胎侧橡胶的外表面设置有径向导电部,并且在胎侧橡胶的内部设置在厚度方向贯穿的导电分支部的轮胎。导电分支部的橡胶硬度设定得比胎侧橡胶的硬度低。除此之外,与比较例I的轮胎相同。
[0063]实施例1
[0064]相对于比较例I的轮胎,在胎侧橡胶6及垫带橡胶7 二者的外表面设置径向导电部,并且在胎侧橡胶6及垫带橡胶7的内部设置在厚度方向贯穿的导电分支部。导电分支部的橡胶硬度设定得比胎侧橡胶及垫带橡胶的硬度低。除此之外,与比较例I的轮胎相同。
[0065]实施例2
[0066]制备了将导电分支部的橡胶硬度设定成高于胎侧橡胶及垫带橡胶的硬度的轮胎。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轮胎相同。
[0067]实施例3
[0068]相对于比较例I的轮胎,垫带橡胶采用了导电橡胶,在胎侧橡胶的外表面设置径向导电部,由径向导电部及导电性的垫带橡胶构成导电通路的一部分。另外,在胎侧橡胶的内部,设置了在厚度方向贯穿的导电分支部。将导电分支部的橡胶硬度设定得比胎侧橡胶的硬度低。除此之外,与比较例I的轮胎相同。[0069]实施例4
[0070]相对于实施例3的轮胎,在垫带橡胶的外表面设置径向导电部,在垫带橡胶的内部设置在厚度方向贯穿的导电分支部。导电分支部的橡胶硬度设定得比胎侧橡胶的硬度低。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的轮胎相同。
[0071]实施例5
[0072]在将由胎侧橡胶和垫带橡胶构成的侧部橡胶部的厚度方向的一半的部位分割的位置,配置了导电分支部。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相同。
[0073]实施例6
[0074]在由胎侧橡胶和垫带橡胶构成的侧部橡胶部的内部,配置了径向导电部。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相同。
[0075]实施例7
[0076]在由胎侧橡胶和垫带橡胶构成的侧部橡胶部的内表面(轮胎轴向内侧的面),配置了径向导电部。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相同。
[0077]【表1】
[0078]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非导电性的帘布层,其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到达至胎圈部;胎侧橡胶,其在所述胎侧部设置于所述帘布层的外侧;垫带橡胶,其在所述胎圈部设置于所述帘布层的外侧;导电通路,其用于将所述胎面部的接地面和所述胎圈部的轮辋接触部位电连接,所述胎侧橡胶或所述垫带橡胶的至少一个由非导电橡胶形成,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胎侧橡胶及所述垫带橡胶构成的侧部橡胶部中至少在非导电部位设置在轮胎子午线剖面向轮胎径向延伸的径向导电部,所述径向导电部由导电橡胶形成并构成所述导电通路的一部分, 设置有导电分支部,其从所述径向导电部分支,向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延伸,并穿过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内部, 所述导电分支部,其配置在将所述侧部橡胶部中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半的部位划分成轮胎径向外侧和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由硬度与所述侧部橡胶部的橡胶硬度不同的导电橡胶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分支部在轮胎径向排列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分支部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侧部橡胶部,而分割所述侧部橡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导电分支部,其顶端在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内部形成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由导电橡胶构成的所述径向导电部,其配置在包覆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外表面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由导电橡胶构成的所述径向导电部,其配置在包覆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外表面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由导电橡胶构成的所述径向导电部,其配置在包覆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外表面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由导电橡胶构成的所述径向导电部,其配置在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内表面;所述导电分支部,其从所述径向导电部分支并向厚度方向的外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由导电橡胶构成的所述径向导电部,其配置在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内表面;所述导电分支部,其从所述径向导电部分支并向厚度方向的外侧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由导电橡胶构成的所述径向导电部,其配置在所述侧部橡胶部的内表面;所述导电分支部,其从所述径向导电部分支并向厚度方向的外侧延伸。
【文档编号】B60C13/00GK103796851SQ201280044184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川上和纪 申请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