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式枢纽器与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842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可挠式枢纽器与其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挠式枢纽器(flexible hinge)与其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挠式枢纽器结构复杂,导致重量较重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可挠式枢纽器与其总成,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挠式枢纽器,包括多个板件与多个枢轴,其中各该板件的一端弯曲形成一第一卷筒,且相对的另一端弯曲形成两第二卷筒,该第一卷筒的两筒缘沿轴向分别设有一第一止挡件,该两第二卷筒相向的两筒缘沿轴向分别设有一第二止挡件,其中两相邻的所述板件的该第一卷筒设于该两第二卷筒之间且该第一卷筒与该两第二卷筒分别枢设于对应的该枢轴,该第一止挡件与该第二止挡件可互相止挡以限制两相邻的所述板件相对展开或收合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挠式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止挡件为一凹槽,该第二止挡件为一凸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挠式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该凹槽的一端为一内侧壁,且相对的另一端为一开放面并靠近该板件,其中该凸条的一端为一第一外侧壁,且相对的另一端为一第二外侧壁,其中该凹槽的该内侧壁与该凸条的该第一外侧壁可互相止挡以限制两相邻的所述板件相对展开的角度,该凹槽的该开放面所靠近的该板件与该凸条的该第二外侧壁可互相止挡以限制两相邻的所述板件相对收合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挠式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可挠式枢纽器还包括一第一承架与一第二承架,该第一承架的一端弯曲形成该第一卷筒,该第二承架的一端弯曲形成该两第二卷筒,该第一承架的该第一卷筒设于所述板件中位于最外面的其中一板件的该两第二卷筒之间且该第一卷筒与该两第二卷筒分别枢设于对应的该枢轴,所述板件中位于最外面的其中另一板件的该第一卷筒设于该第二承架的该两第二卷筒之间且该第一卷筒与该两第二卷筒分别枢设于对应的该枢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挠式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各该枢轴包括两轴件,该两轴件其中一轴件穿设于两相邻的所述板件的该第一卷筒与该两第二卷筒其中一第二卷筒,该两轴件其中另一轴件穿设于两相邻的所述板件的该第一卷筒与该两第二卷筒其中另一第二卷筒。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挠式枢纽器总成,包括两前述的可挠式枢纽器与多个连接件,其中各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该两可挠式枢纽器中相对的该两板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挠式枢纽器总成的一实施例中,可挠式枢纽器总成还包括多个固定件,其中各该可挠式枢纽器的所述板件与各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穿孔,各该固定件穿设固定于对应的该板件与该连接件的该穿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挠式枢纽器,包括多个枢轴与多个板件,每一板件的第一端具有一第一卷筒,且每一板件的第二端具有两第二卷筒;其中,每一板件的第一端的第一卷筒藉由对应的该枢轴枢接至相邻另一板件的第二端的两第二卷筒;其中,相互枢接后的所述板件的一端还枢接有一第一承架,而另一端还枢接有一第二承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挠式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卷筒上设有一第一止挡件,且该两第二卷筒上设有一第二止挡件,该第一止挡件可与该第二止挡件互相止挡,以限制两相邻的所述板件相对展开或收合的角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枢纽器的组立图,且其为可挠式枢纽器于第一承架与第二承架相对角度为180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枢纽器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枢纽器于第一承架与第二承架相对角度为90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枢纽器于第一承架与第二承架相对角度为0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枢纽器总成的组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枢纽器总成的分解图。

标号说明

1、1a、1b 可挠式枢纽器

10、10a、10b、10c 板件

11 第一卷筒

111 第一止挡件

112 内侧壁

113 开放面

12 第二卷筒

121 第二止挡件

122 第一外侧壁

123 第二外侧壁

13 穿孔

20、20a、20b、20c、20d 枢轴

30 第一承架

40 第二承架

2 连接件

21 穿孔

3 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与图2,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枢纽器1的组立图与分解图。可挠式枢纽器1包括多个板件10、多个枢轴20、第一承架30与第二承架4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三个板件10a、10b与10c以及四个枢轴20a、20b、20c与20d,但不限于此。板件10a、10b与10c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一端弯曲形成一个第一卷筒11,且相对的另一端弯曲形成两个第二卷筒12,此外,第一卷筒11的两个筒缘沿第一卷筒11的轴向分别设有第一止挡件111,两个第二卷筒12相向的两个筒缘沿第二卷筒12的轴向分别设有第二止挡件121。

两相邻的板件10的第一卷筒11设于两个第二卷筒12之间,且第一卷筒11与两个第二卷筒12分别枢设于对应的枢轴20。具体来说,两相邻的板件10a与10b,板件10a的第一卷筒11设于板件10b的两个第二卷筒12之间,且板件10a的第一卷筒11与板件10b的两个第二卷筒12分别枢设于枢轴20b;两相邻的板件10b与10c,板件10b的第一卷筒11设于板件10c的两个第二卷筒12之间,且板件10b的第一卷筒11与板件10c的两个第二卷筒12分别枢设于枢轴20c。换句话说,通过互相配合的第一卷筒11与第二卷筒12,板件10a、10b与10c依序枢接在一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枢轴20包括两个轴件,但不限于此。以两相邻的板件10a与10b为例,两个轴件其中一个轴件先穿设于板件10b的一个第二卷筒12再穿设于板件10a的第一卷筒11的一端内,而两个轴件其中另一个轴件则先穿设于板件10b的另一个第二卷筒12再穿设于板件10a的第一卷筒11的另一端内。

两相邻的板件10的第一止挡件111与第二止挡件121可互相止挡以限制两相邻的板件10相对展开或收合的角度。具体来说,两相邻的板件10a与10b,板件10a的第一止挡件111与板件10b的第二止挡件121可互相止挡以限制板件10a与10b相对展开或收合的角度;两相邻的板件10b与10c,板件10b的第一止挡件111与板件10c的第二止挡件121可互相止挡以限制板件10b与10c相对展开或收合的角度。

第一承架30的一端弯曲形成一个第一卷筒11,第一承架30的第一卷筒11与板件10的第一卷筒11具有相同的结构,故采用相同的组件符号来表示。第二承架40的一端弯曲形成两个第二卷筒12,第二承架40的第二卷筒12与板件10的第二卷筒12具有相同的结构,故采用相同的组件符号来表示。第一承架30的第一卷筒11设于这些依序枢接的板件10a、10b与10c中位于最外面的其中一板件(在本实施例中为板件10a)的两个第二卷筒12之间,且第一承架30的第一卷筒11与板件10a的两个第二卷筒12分别枢设于枢轴20a;而这些依序枢接的板件10a、10b与10c中位于最外面的其中另一板件(在本实施例中为板件10c)的第一卷筒11设于第二承架40的两个第二卷筒12之间,且板件10c的第一卷筒11与第二承架40的两个第二卷筒12分别枢设于枢轴20d。换句话说,通过互相配合的第一卷筒11与第二卷筒12,第一承架30、板件10a、10b与10c、第二承架40依序枢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卷筒11的第一止挡件111为凹槽,此凹槽的一端为内侧壁112,且相对的另一端为开放面113并靠近板件10或第一承架30。第二卷筒12的第二止挡件121为凸条,此凸条121的一端为第一外侧壁122,且相对的另一端为第二外侧壁123。通过凹槽111的内侧壁112与凸条121的第一外侧壁122可互相止挡,得以限制两相邻的板件10相对展开的角度,以及限制板件10与第一承架30或第二承架40相对展开的角度;此外,通过凹槽111的开放面113所靠近的板件10或第一承架30与凸条121的第二外侧壁123可互相止挡,得以限制两相邻的板件10相对收合的角度,以及限制板件10与第一承架30或第二承架40相对收合的角度。

请参照图1、图3与图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枢纽器1于第一承架30与第二承架40相对角度为180度、90度与0度的示意图。首先,如图1所示,当第一承架30与板件10a相对展开至180度时,第一承架30的凹槽111的内侧壁112会与板件10a的凸条121的第一外侧壁122互相止挡,限制两者相对角度不能超过180度。当两相邻的板件10a与10b相对展开至180度时,板件10a的凹槽111的内侧壁112会与板件10b的凸条121的第一外侧壁122互相止挡,限制两者相对角度不能超过180度。当两相邻的板件10b与10c相对展开至180度时,板件10b的凹槽111的内侧壁112会与板件10c的凸条121的第一外侧壁122互相止挡,限制两者相对角度不能超过180度。当板件10c与第二承架40相对展开至180度时,板件10c的凹槽111的内侧壁112会与第二承架40的凸条121的第一外侧壁122互相止挡,限制两者相对角度不能超过180度。因此,在如图1所示的状态下,只能扳动第一承架30与第二承架40使其开始收合。

接着,如图3所示,当扳动第二承架40使第二承架40与板件10c相对收合至一特定角度时,第二承架40的凸条121的第二外侧壁123会沿板件10c的凹槽111移动到超出开放面113而碰触到板件10c,使第二承架40的第二外侧壁123与板件10c互相止挡,限制两者相对角度不能低于该特定角度。当继续扳动第二承架40时,通过第二承架40与板件10c已互相止挡,扳动第二承架40将会带动板件10c与板件10b开始相对收合。当扳动第二承架40带动板件10c与板件10b相对收合至该特定角度时,板件10c的凸条121的第二外侧壁123会沿板件10b的凹槽111移动到超出开放面113而碰触到板件10b,使板件10c的第二外侧壁123与板件10b互相止挡,限制两者相对角度不能低于该特定角度,此时第一承架30与第二承架40相对角度为90度。因此,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下,第二承架40、板件10c与10b之间已互相止挡而只能使其开始展开,又板件10b与10a、第一承架30之间已互相止挡而只能使其开始收合,所以可扳动第一承架30与第二承架40使其开始收合或展开均可。

接着,如图4所示,当继续扳动第二承架40时,通过第二承架40与板件10c已互相止挡、板件10c与10b已互相止挡,扳动第二承架40将会带动板件10b与板件10a开始相对收合。当扳动第二承架40带动板件10b与板件10a相对收合至该特定角度时,板件10b的凸条121的第二外侧壁123会沿板件10a的凹槽111移动到超出开放面113而碰触到板件10a,使板件10b的第二外侧壁123与板件10a互相止挡,限制两者相对角度不能低于该特定角度。当继续扳动第二承架40时,通过第二承架40与板件10c已互相止挡、板件10c与10b已互相止挡、板件10b与10a已互相止挡,扳动第二承架40将会带动板件10a与第一承架30开始相对收合。当扳动第二承架40带动板件10a与第一承架30相对收合至该特定角度时,板件10a的凸条121的第二外侧壁123会沿第一承架30的凹槽111移动到超出开放面113而碰触到第一承架30,使板件10a的第二外侧壁123与第一承架30互相止挡,限制两者相对角度不能低于该特定角度,此时第一承架30与第二承架40相对角度为0度。因此,在如图4所示的状态下,只能扳动第一承架30与第二承架40使其开始展开。

请参照图5与图6,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挠式枢纽器总成的组立图与分解图。可挠式枢纽器总成包括两个可挠式枢纽器1a与1b、多个连接件2与多个固定件3,其中可挠式枢纽器1a与1b皆采用前述的可挠式枢纽器1,各连接件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可挠式枢纽器1a与1b中相对的两板件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可挠式枢纽器1a与1b的各板件10设有穿孔13,各连接件2的两端分别设有穿孔21,而各固定件3穿设固定于对应的板件10的穿孔13与对应的连接件2的穿孔21,使得各连接件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可挠式枢纽器1a与1b中相对的两板件之间,进而使得可挠式枢纽器1a的板件10与可挠式枢纽器1b的板件10可互相连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