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6325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雷公藤属卫矛科植物,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台湾等长江流域以南省区,多生长在背阴、多湿、稍肥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从林中,主要采集其全根或去皮根木质部入药,也有用其叶、花、果实入药的。传统中医认为,雷公藤具有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其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癌症、治疗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雷公藤毒性很大,临床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较高,长期用药患者甚至出现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因此研制一种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的制剂成为近年雷公藤研究的热点。 雷公藤最早的外用制剂是将根之粉末外敷或煎汤外洗,以后逐步发展为酊剂、软膏剂、橡皮膏、硬膏剂、巴布剂、离子导入剂、栓剂、双层栓剂等。雷公藤巴布剂是介于硬膏剂及软膏剂之间的一种外用制剂,透皮吸收研究显示巴布剂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平均渗透率大于橡皮膏,药效研究也表明,巴布剂对佐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较相同剂量的口服片剂及浸膏显著。目前市售的雷公藤制剂主要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双层片、雷公藤总萜片、雷公藤内酯软膏五种。微乳是粒径为10-100 nm的胶体分散体系,大小均匀。微乳作为透皮药物载体用于经皮给药,能够增加对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形成较高的浓度梯度,明显增大药物的透以扩散速率,促进药物经皮吸收。微乳粒径小且分布均匀,使被包容的药物分散度提高,并且微乳的结构能够改变药物的亲和力,有利于药物进入并通过角质层,从而突破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同时,微乳中的成分具有渗透促进的作用,因此可以促进药物透皮速率和透皮量,使药物以恒速释出,避免出现血药的峰谷现象,具有长效控释等特点。微乳作为透皮给药载体应用有较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但在中药领域,国内外研究很少,尚无中药微乳外用制剂的产品问世,将微乳制剂应用于中药领域是前景广阔且意义重大的工作。微乳虽是药物的优良载体,但是微乳的粘度较低,在制药工业的应用也受到了制约。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而产生凝胶剂这一种新剂型,凝胶剂是指含有溶解状态药物的澄明的半固体制剂,具有溶胀性、脱水收缩性、透过性和粘合性,既有交联结构存在也具有部分的固体性质,能在较长的时间里与用药部位紧密粘附,能够使半固体制剂在静置时保持一定形状,且在外力作用下又可以流动、变形。在局部外用制剂中,往往利用这些性质来控制药物的释放或其对皮肤的黏附性。微乳凝胶指在微乳液中加入水凝胶如卡拉胶、卡波姆940、泊洛沙姆将会形成一种具有较弱的胶化行为并且粘度发生变化了的凝胶增稠微乳体系。若将雷公藤微乳设计成凝胶剂,则既可以避免口服所引起的胃肠刺激,又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可以降低毒副作用,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提高雷公藤的经皮吸收速率、透皮量以及形成制剂的稳定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以雷公藤作为原料药,采用表面 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以及凝胶基质组成的凝胶作为药物载体。上述的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优选的组分重量百分比如下
A :雷公藤O. 02% I %
表面活性剂10% 35%
助表面活性剂1% 10%
油相3% 12%
水余量;
B :凝胶基质8% 20%。本发明所述的雷公藤提取物中含有雷公藤甲素,同时包括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新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红素、雷公藤乙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选自下列之一或组合聚山梨酯、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下列之一或组合乙醇、异丙醇、1,2-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400、无水乙醇;
所述油相选自下列之一或组合油酸、肉豆蘧酸异丙酯、乙基已基异壬酸酯;所述凝胶基质为伯洛沙姆类。本发明所述的雷公藤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以雷公藤根的木质部为原料,切割成碎片、晒干,粉碎过60目筛,采用50-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3次,回收溶媒,得乙醇提取物。将此提取物用乙醇溶解,配制成浓度为O. 3-0. 5g/mL的上样溶液,将上样溶液通过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20-30%的乙醇洗脱去除杂质,再用70-80%的乙醇洗脱。将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得雷公藤提取物。本发明所述的雷公藤微乳凝胶的制备方法为
(I)室温下,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油相,超声混匀;将雷公藤提取物加入上述混合液中,超声混匀,加入水至总量为100的体积份,磁力搅拌至澄清透明,既得黄色的带蓝色乳光的微乳液,即A。(2)称取适量的凝胶基质均匀洒在微乳中,静置过夜,真空脱气即得。本发明所选择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凝胶基质均为药剂学上广泛应用的药用辅料,具有无毒、无刺激性的特性。通过处方筛选和优化,当配比适当时,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在搅拌或超声的条件下即可形成微乳。由于微乳粘度比较低,因而用于经皮给药的时候,选择将其制成凝胶。将微乳制成凝胶一方面便于给药,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缓释长效的目的。小鼠离体透皮研究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的经皮渗透速率明显高于自制乳膏对皮肤的渗透速率,能显著促进雷公藤的透皮吸收。
本发明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制备简单,采用搅拌、超声、涡旋等方式将各组分混匀,将药物充分溶解,即可得到雷公藤微乳液。将凝胶基质分散微乳液中,使其充分溶胀,静置即得。


图I是含不同浓度泊洛沙姆407的空白微乳凝胶的流变学应力扫描 图2是含不同浓度泊洛沙姆407的雷公藤提取物微乳凝胶的流变学应力扫描 图3是含不同浓度泊洛沙姆407的雷公藤甲素单体微乳凝胶的流变学应力扫描图。下面实施例用于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I微乳三元相图的绘制 将表面活性剂(吐温80-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1:4)和表面活性助剂(无水乙醇)按价!为1: 1,1: 2,2:1,3:1分别进行混合,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混合均匀得混合表面活性剂,称为M1 ;将油相(乙基已基异壬酸酯-油酸6:4)充分混匀后得混合油相,称为M2。将札与M2 以 9. 5:0. 5,9:1,8:2,7:3,6:4,5:5,4:6,3:7,2:8,1:9 质量比混匀,在 25°C下恒温 20min后,磁力搅拌下向混合液中逐滴定量滴加水,边加水边测体系的电导率,绘制体系水百分量与电导率变化的曲线。根据含水量-电导率曲线图,确定体系临界点并计算其各相组成部分的比例,用origin 7. 5软件绘制体系不同血时的伪三元相图。实施例2载药微乳的制备
根据以上伪三元相图显示的微乳区域,从油酸-乙基已基异壬酸酯/吐温80-(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乙醇/水体系筛选不同的处方,制备雷公藤微乳。将制得的微乳进行基本性能的评价。实施例3微乳处方基本性能的评价
根据伪三元相图的结果,从km = 2:1的相图中筛选5个不同的处方,采用离心试验、电导率测定、染色法、粒径测定和粘度对微乳基本性能进行评价。(I)稳定性考察将配制好的处方微乳,13000r · mirT1加速离心30min,观察是否
分层,若分层,微乳不稳定,反之微乳稳定。(2)电导率测定将配制好的微乳处方,用电导率仪测定体系的电导率,根据电导率绘制时的数据进行判断,若电导率较低,判定为W/0型微乳;电导率较高,判定为0/W型微乳。(3)染色法将配制好的微乳处方,分别加入油溶性染料苏丹红和水溶性染料亚甲兰,根据微乳中红色或蓝色的扩散快慢来判断微乳的类型,若红色扩散快于蓝色则为W/0型微乳,反之为0/W型微乳。(4)粒径测定将配制好的微乳处方,用马尔文Zetasizer Nano S激光粒度仪,在30°C温度,根据预实验结果用pH7. 4的磷酸缓冲盐溶液稀释10倍后测量粒径及其分布,若粒径在IO-IOOnm之间,判定为微乳,反之不为微乳。(5)粘度测定微乳的流变性、铺展性对微乳的制备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如生产制备中使用各种器械操作时所用的液体需有一定的流动性,皮肤用药要有适宜的铺展性。因此本实验对以上设计的各处方粘度进行了测定,实验发现,各处方微乳的黏度差别不大,且与水的粘度相近,说明了微乳很好的流变性。
实施例4凝胶基质的筛选
以凝胶的黏度、外观为指标,对凝胶的常用基质cp-941,cp-934, HPMC-K4M,HPMC-E4M,CMC-Na,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进行筛选。将配制好的雷公藤微乳加入一定量的基质,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液体,放置过夜。实施例5微乳凝胶流变学性质的考察
采用Physica MCRlOl型旋转流变仪测定,选用锥板(PP50-1 ),小振幅振荡(OSR)模式,将样品先在固定频率IHZ下进行应力扫描(Stress Sweep, 3_500Pa)。
恒定温度下(30°C),分别测定凝胶基质泊洛沙姆(14%-20%)微乳凝胶的粘弹性,加入雷公藤提取物或雷公藤甲素单体后体系粘性有所降低,但是凝胶区域的变化没有发生改变。结果见图I、图2和图3。
实施例6微乳凝胶微观结构的观察
取一滴制备好的微乳凝胶样品置于载玻片上,采用盖玻片将其压紧,置于偏光显微镜下放大400倍进行观察,比较载药前后微乳凝胶结构的微观变化。泊洛沙姆含量为12%的偏光显微镜照片,泊洛沙姆含量相对不足,网络结构形成不完善,体系为溶胶体系。随着泊洛沙姆含量的提高,网状结构完全形成,这时体系内存在两条通道,一条是由泊洛沙姆、表面活性剂、水组成,另外一条是由油相形成的通道,油相通道中存在大量的0/W微乳液滴,随着泊洛沙姆浓度的提高,水相及油相的通道越紧密,也就是说随着泊洛沙姆浓度的增大,在17%时,体系达到饱和状态,所有的分子都参加了结构的形成,所以网络结构比较紧密,体系的粘弹性也达到最强。但随着泊洛沙姆的含量进步提高,水量相对不足,泊洛沙姆不能充分溶胀,膨胀后通道长度缩短。加入O. 5%雷公藤提取物微乳凝胶网状结构更紧密,加入O. 03%雷公藤甲素单体后使得凝胶网络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但是不能完全破坏微乳液凝胶的网络结构。其变化趋势与不含药微乳凝胶一样,且与流变学结果吻合,因此,微乳液凝胶仍然是一种潜在的药物载体。实施例7微乳凝胶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I)雷公藤乳膏的制备
油相硬脂酸2g,白凡士林O. 8g,羊毛脂O. 4g,单甘脂O. 2g水相吐温-80 I. 6g,甘油2. 4g,平平加O. 8g,三乙醇胺O. 2g称取雷公藤提取物粉末O. Ig于烧杯中,加适量丙二醇和异丙醇超声溶解得药液a,称取处方量的水相和油相于烧杯内,同时放在70°C水浴上,待温度升到85°C时,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缓慢搅拌得b,将a缓慢倒入b,再加一定量蒸馏水至20g,缓慢搅拌5分钟,拿出,继续搅拌至冷。(2)离体小鼠皮肤的制取
取健康雄性小鼠(20±5)g,小鼠用小剪刀剪毛,剥离腹部皮肤,用单背刀小心刮去皮下脂肪组织和粘连物,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置于生理盐水中于4°C冷冻保存待用,
第二天使用。(3)体外透皮实验
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在(37±0. 5) °C下进行透皮试验,分为两部分供给室与接收室,有效扩散面积为S为O. 64 cm2,接收池容积为5ml,外接多功能恒温水浴锅。皮肤固定在供给室和接收室之间,皮肤表皮层面向供给室,接收液分别为接受液分别为A —生理盐水,B — 20%乙醇生理盐水溶液,C 一 30% PEG生理盐水溶液,D - 40% PEG生理盐水溶液,接收室体积为5mL。将ImL的雷公藤微乳缓慢加入到供给室中的皮肤表面,开启电磁搅拌器以300 r .HiirT1的速度搅拌。于2,4,6,8,10,12,24 h取出接收液I mL (每次取样后均补加等量的体积分数为50%乙醇溶液)。将取得的样品用流动相稀释,经O. 45 μ m的微孔滤膜过滤,用HPLC测定雷公藤甲素的含量。雷公藤微乳凝胶与雷公藤乳膏进行透皮释放性能比较,结果见表1、2。表I雷公藤微乳凝胶和乳膏各时间点的累积释药量(n=5,i 土s)
权利要求
1.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其特征在于,以雷公藤作为原料药,采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水以及凝胶基质组成的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组分重量百分比如下A :雷公藤O. 02% I %、表面活性剂10% 35%、助表面活性剂1% 10%、油相3% 12%、水余量;B :凝胶基质8% 20% ;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选自下列之一或组合聚山梨酯、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下列之一或组合乙醇、异丙醇、1,2_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400、无水乙醇;所述油相选自下列之一或组合油酸、肉豆蘧酸异丙酯、乙基已基异壬酸酯;所述凝胶基质为伯洛沙姆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雷公藤微乳凝胶,其特征在于雷公藤中由雷公藤甲素,或同时包括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新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红素、雷公藤乙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雷公藤微乳凝胶,其特征是雷公藤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以 雷公藤根的木质部为原料,切割成碎片、晒干,粉碎过60目筛,采用50-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3次,回收溶媒,得乙醇提取物; 将此提取物用乙醇溶解,配制成浓度为O. 3-0. 5g/mL的上样溶液,将上样溶液通过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用20-30%的乙醇洗脱去除杂质,再用70-80%的乙醇洗脱; 将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得雷公藤提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雷公藤微乳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制备方法为(I)室温下,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油相,超声混匀;将雷公藤提取物加入上述混合液中,超声混匀,加入双蒸水至总量为100的体积份,磁力搅拌至澄清透明,既得黄色的带蓝色乳光的微乳液,即A ; (2)称取适量的凝胶基质均匀洒在微乳中,静置过夜,真空脱气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包含微乳和微乳凝胶剂,微乳由雷公藤、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相组成,微乳凝胶剂由微乳、凝胶基质组成。该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将适量的凝胶基质均匀洒在微乳中,静置过夜,真空脱气即得。本发明的方法可靠,制备工艺简单,所需能耗低,不产生环境污染,所制得的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剂与雷公藤乳膏比较,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并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以减少给药次数及给药量;并且用药方便,不污染衣物。
文档编号A61P19/04GK102973636SQ2011101359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
发明者朱卫丰, 陈丽华, 刘红宁, 管咏梅, 吴德智, 王森, 赵小婷, 黄小英, 蔡佳, 杨明 申请人:江西中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