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稠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_2

文档序号:9803215阅读:来源:国知局
8.04(dd,J = 7.7,1.2Hz, 1Η), 7.41( td,J = 7.5,1.4Hz, 1H) ,7.30(td,J = 7.6,1.2Hz,lH) ,7.16(d,J = 7.4Hz,lH) ,3.81-3.71(m,2H) ,3.13(s,3H), 3.11(dd ,J = 6.5,3.2Hz,lH),2.22(s,lH),1.89(dd ,J=14.9,9.7Hz,lH),1.63(qd ,J = 7.4, 1·3Ηζ,2Η),1.52(dd,J= 14.9,3.2Hz,lH),1.49(q,J = 7.4Hz,2H),0.90(t,J = 7.6Hz,3H), 0.85(t ,J = 7.5Hz,3H)〇
[0047] 实施例4
[0048]
[0049] 在氮气氛围下,向反应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为体积比3:1的DMF(N,N-二甲基甲酰 胺)与1,4-二氧六环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1 OOmmo 1上式⑴化合物、170mmo 1上式(II)化合 物、7mmol催化剂四羰基二氯化二舒和12mmol添加剂AgNTf2,于65°C下搅拌混合25分钟,然 后加入17mmol助剂三氟甲磺酸铜(Cu(0Tf) 2)和125mmol氧化剂双(三氟乙酸)碘苯(Phi (TFA)2),升温至85°C并搅拌反应9小时;
[0050]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趁热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 %的 NaCl水溶液充分洗涤,分出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300-400目的硅胶 柱色谱,以等体积比的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混合物进行冲洗,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 产率为95.2%。
[0051] 4 Mffi(CDCl3,400MHz) :S8.04(dd,J = 7.7,l.lHz,lH),7.38(td,J = 7.5,1.4Hz, 1H) ,7.29( td,J = 7.6,1. ΙΗζ,ΙΗ) ,7.21 (d,J = 7.5Hz,lH), 3.76(dd,J = 12.4,4.1Hz, 1H), 3.71-3.62(m,2H) ,3.42(dt,J=13.4,7.4Hz,lH) ,3.17(dq,J = 7.1,3.4Hz,lH) ,2.53(s, lH),1.97(dd,J=14.7,8.9Hz,lH),1.64-1.54(m,3H),1.41-1.32(m,5H),1.30(s,3H),0.93 (t ,J = 7.4Hz,3H)〇
[0052] 实施例5-16
[0053] 实施例5-8:除将催化剂四羰基二氯化二钌替换为二茂钌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 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5-8。
[0054] 实施例9-12:除将催化剂四羰基二氯化二钌替换为三苯基膦氯化钌外,其它操作 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9-12。
[0055] 实施例13-16:除将催化剂四羰基二氯化二钌替换为羟基氯化钌外,其它操作均不 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13-16。
[0056] 结果见下表1。
[0057] 表 1
[0058]
[0059]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催化剂中,四羰基二氯化二钌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而其它催 化剂均导致产率有显著的降低。
[0060] 实施例17-28
[0061] 实施例17-20:除将添加剂AgNTf2替换为三氟乙酸银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 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17-20。
[0062]实施例21-24:除将添加剂AgNTf2替换为乙酸银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 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21-24。
[0063]实施例25-28:除将添加剂AgNTf 2予以省略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 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25-28。
[0064] 结果见下表2。
[0065] 表 2
[0066]
[0067]由此可见,当选择添加剂时,AgNTf2具有最好的效果,而其它银化合物均导致产率 有显著的降低。出人意料的是,当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时,产物产率反而要高于使用三氟乙酸 银或乙酸银时的产率,这证明三氟乙酸银和乙酸银根本没有任何正面效果,而AgNTf 2却有 着意想不到的改善效果。
[0068]实施例29-32
[0069]除将助剂三氟甲磺酸铜(Cu(0Tf)2)予以省略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 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29-32,发现产物产率为90.1-90.8%,要显著低于实施例1-4 的95.2-95.6%,这证明三氟甲磺酸铜(Cu(0Tf) 2)能够显著的进一步提高产物产率,这是令 人惊讶的。
[0070] 实施例33-44
[0071] 实施例33-36:除将氧化剂Phi (TFA)2替换为DTBP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 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33-36。
[0072]实施例37-40:除将氧化剂Phi (TFA)2替换为TBHP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 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37-40。
[0073] 实施例41-44:除将氧化剂PhI(TFA)2替换为PhI(0Ac)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 复实施了实施例1_4,顺次得到实施例41-44。
[0074] 结果见下表3。
[0075] 表 3
[0076]
[0077]由此可见,在所有的氧化剂中,PhI(TFA)2具有最好效果,即便是与其非常类似的 Phi (0Ac)2,产物产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明显降低。
[0078] 实施例45-64
[0079] 实施例45-48:除将有机溶剂替换为单一组分DMF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 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45-48。
[0080] 实施例49-52:除将有机溶剂替换为单一组分DMS0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 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49-52。
[0081] 实施例53-56:除将有机溶剂替换为单一组分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 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53-56。
[0082] 实施例57-60:除将有机溶剂替换为单一组分1,4-二氧六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57-60。
[0083] 实施例61-64:除将有机溶剂替换为单一组分乙腈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 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61-64。
[0084] 结果见下表4。
[0085] 表 4
[0086]
[0087] 由此可见,当使用单一溶剂组分时,产率均有显著的降低,而当使用DMF与1,4_二 氧六环的混合物时,却能取得良好的产物产率(见实施例1-4),这证明两者的复合溶剂能够 取得最好的溶剂效果。
[0088]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了新 型的催化/助催化复合体系,通过试剂种类的筛选与组合,有效地促进了反应的正向进行, 表现出收率高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0089]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 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 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下式(III)所示稠环酷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氮气氛围下, 向反应器中的有机溶剂中依次加入下式(I)化合物、下式(II)化合物、催化剂和添加剂,于 60-70°C揽拌混合20-30分钟,然后加入助剂和氧化剂,升溫至80-90°C揽拌反应8-10小时, 反应完毕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其中,R功H、C广C6烷基、&-C6烷氧基或面素; 化、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C6烷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二茂钉、Ξ苯基麟氯化钉、 四幾基二氯化二钉或径基氯化钉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四幾基二氯化二钉。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Ξ氣乙酸银、乙酸银或 双(Ξ氣甲烧横酷基)酷亚胺银(AgNTf2)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双(Ξ氣甲烧横酷基)酷亚 胺银(AgNTf2)。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Ξ氣甲横酸铜(Cu (OTf)2)。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二叔下基 (DTBP)、叔下基过氧化氨(TBHP)、双(Ξ氣乙酸)舰苯(PhI(TFA)2)或二乙酸舰苯(陆I(OAc)2) 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双(Ξ氣乙酸)舰苯(PhI(TFA)2)。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和式(II)化 合物的摩尔比为1:1.5-2.5。7.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 摩尔比为1:0.04-0.08。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添加剂的 摩尔比为1:0.1-0.2。9.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助剂的摩 尔比为 1:0.1-0.2。10.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氧化剂的 摩尔比为1:1-2。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式(III)所示稠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氮气氛围下,向反应器中的有机溶剂中依次加入下式(I)化合物、下式(II)化合物、催化剂和添加剂,于60-70℃搅拌混合20-30分钟,然后加入助剂和氧化剂,升温至80-90℃搅拌反应8-10小时,反应完毕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其中,R1为H、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卤素;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C1-C6烷基。所述方法采用了新型的催化/助催化复合体系,通过试剂种类的筛选与组合,有效地促进了反应的正向进行,表现出收率高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IPC分类】B01J31/28, C07D217/24
【公开号】CN105566221
【申请号】CN201610051550
【发明人】高玉化
【申请人】高玉化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