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转且斜倚的车辆座椅总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90336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储存舱室58的厢式货车、卡车、轿车、旅行轿车、以及运动型多功能车。应当理解的是,除了说明的位置,车辆座椅总成10可以位于遍及车辆40的各个位置,例如中间排位置、前排位置、或车辆内其他预期的位置。也可以想到的是,可以改变车辆座椅总成10的横向宽度以适应附加的乘员或车辆40内的横向车辆座椅总成,且也可以改变车辆座椅总成10的其他可能的大小以适应车辆40的内部舱室48的更大或更小部分。
[0040]如图2所示,示出的后围52连续横跨在邻近的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总成42、44的后面,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总成42、44 一起形成了座椅的后排38。应当理解的是,后围52可以分成单独的部分,例如在每个座椅总成10后面的单独的板结构,且也可以包括从内部舱室48延伸到车辆40的后部储存舱室58(图1)的通道开口以允许物体的通过和从座椅的后排38进入后部存储舱室58。尾部结构54的底部60与车辆40的地板26可固定地耦接以形成大于90度且小于150度的角,且更优选地在100度和130度之间。车辆40的地板26从尾部结构54向前延伸在车辆座椅总成42、44的座椅底座14下方,且从那里进一步向前以限定在每个单独的座椅总成42、44前面的搁脚空间62,为了适应在车辆40的子结构中的通道,在搁脚空间62之间形成升高的地板区域64,其可以容纳车辆排气管路和驱动轴。接近车辆座椅总成42、44的座椅底座14的地板26为固定座椅总成42、44提供刚性且稳定的下部支承。同样地,后围52为牢牢支承座椅靠背12提供后部支承20。
[0041]也如图2所示,图示的后围52的实施例包括接近每个座椅靠背12的上部的凹陷区域66,用于为各个车辆座椅总成42、44连接头枕68。在头枕68下面设置缓冲区域70,其从尾部结构54向前突出,处在座椅靠背12的内缘72之间和在车门开口 46(图1)和座椅靠背12的外缘74之间。也邻近座椅底座14设置缓冲区域70,其从地板26向前突出在座椅底座14的内缘72之间和在车门开口 46和座椅底座14的外缘74之间。缓冲区域70具有外表面76,外表面76紧密接近且大体与处于垂直位置36的座椅靠背12的靠背支承表面78和处于降低位置82的座椅底座14的座椅支承表面80对齐。应当理解,缓冲区域70的外表面76在附加的实施例中可以可选地与处于不同位置的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底座14对齐,远离座椅靠背12或座椅底座14凹陷,或不包括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区域70可以包含各种缓冲部件和座椅材料,包括开孔或闭孔泡沫材料、柔性聚合物、覆盖层材料、或其他可能的座椅和装饰材料,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那样。
[0042]如图2-3所示,车辆座椅总成42、44相对彼此独立地驱动,以便示出的第一车辆座椅总成42具有处于斜倚位置34的座椅靠背12和相应的处于升高位置84的座椅底座14,同时示出的附加的第二车辆座椅总成44具有处于垂直位置36的座椅靠背12且处于降低位置82的座椅底座14。为了实现这些位置之间的调节,滑动组件86耦接在前部连杆22的底端28和地板26之间。滑动组件86安置为相对地板26和车辆40的其他通常固定部分纵向移置前部连杆22的底端28。座椅靠背12连同滑动组件86的驱动移动,以便座椅靠背12也相对固定的后围52和车辆40的地板26移动,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
[0043]参考图2_4,座椅靠背12包括上部靠背支承部分88和下部靠背支承部分90,每个包括单独的与靠背支承板94耦接的靠背垫组件92。在附加实施例中,上部和下部靠背支承部分88、90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彼此独立移动或可以结合到单个的靠背垫。座椅靠背12的底端96接近下部靠背支承部分90的底部处,与座椅底座14的后部部分98枢转地耦接。更具体地,靠背支承板94与座椅底座14的座椅支承板99围绕枢转地连接支承板的铰链销100铰接。应当理解的是,各种可选的枢轴连接可以配置在支承板之间,例如活动铰链或其他铰链排布,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那样。
[0044]也如图2-4所示,座椅底座14的座椅支承板99大体是平坦的且限定用于支承坐在车辆座椅总成10上的乘员的刚性基层元件。座椅底座14的前部部分102接近座椅支承板99的底面104处,与前部连杆22的上端106枢转地耦接。座椅和靠背支承板94、99可想象地包括中央开口,中央开口具有横跨中央开口的柔性组件以为坐着的乘员提供更多的挠曲和弹性。座垫108位于座椅支承板99之上以大体遮盖座椅支承板99,同时暴露用于与座椅靠背12的靠背支承板94枢转地耦接的座椅支承板99的后部部分98。如图4所示,座垫108向前延伸在座椅支承板99的前端110之上以限定座椅底座14的突出部分112,突出部分112配置用于支承乘员的膝盖后面的乘员的腿。座垫108和靠背垫部件92可以由各种缓冲部件和座椅材料组成,包括开孔或闭孔泡沫材料、柔性聚合物、覆盖层材料、或其他可能的座椅和装饰材料,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那样。可以想象的是,在本发明的附加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座椅底座14和座椅靠背12的各种附加的形状和配置。
[0045]现在参考图4-5,耦接在前部连杆22的底端28和地板26之间的滑动组件86包括一对导轨114,导轨114纵向延伸在地板26的表面之上且在导轨114的相对端116与地板26固定地耦接。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的导轨114具有大体管状的形状,具有在相对端116之间延伸的大体一致的直径。滑动支架118与每个导轨114可滑动地与耦接以允许前部连杆22的底端28相对地板26纵向前后移动。滑动支架118也与前部连杆22的底端28枢转地耦接以允许前部连杆22基于在导轨114上前后移动而有角度地调节。驱动器120与在导轨114之间中心处的地板26耦接且包括电动马达122,电动马达122具有纵向延伸在地板26表面之上并大体与导轨114平行对齐的带螺纹的蜗杆124。蜗杆124与枢转地耦接到前部连杆22的调节支架126可操作地接合。可以预期的是,在附加实施例中,驱动器120可以可选地配置有其他设备以可操作地调节前部连杆22的纵向位置。
[0046]图5-6B所示的图示实施例中,前部连杆22包括矩形,其具有水平延伸在座椅支承板99的前端110下面且与座椅支承板99上的连接部件130枢转地耦接的上部横向组件128。前部连杆22的下部横向组件132与上部横向组件128平行对齐地水平延伸且与滑动支架118和调节支架126枢转地耦接,限定前部连杆22的底端28。前部连杆22的侧部组件134线性延伸在上部和下部横向组件128、132的相对端116之间。在附加的实施例中,可以预期的是,侧部组件134可以包括单个的组件或附加的组件,且可以延伸在上部和下部横向组件128、132上可选的位置之间且可以以弯曲的或可选形状的配置延伸。
[0047]如图6A-6B进一步所示,进一步限定每个后部连杆24和上部连杆16包括延伸在座椅总成10和地板26或后围52之间的单独的组件。特别地,后部连杆24包括第一连杆组件136和第二连杆组件138,第一连杆组件136和第二连杆组件138具有上端和下端,上端与固定地耦接至座椅支承板99的底面104的连接元件140枢转地耦接,下端与固定到地板26接近地板26和后围52之间的过渡处的连接元件140枢转地耦接。因此,可以想象的是,后部连杆24的下端可以可选地与后围52的下部枢转地耦接以提供同样的旋转运动。同样地,上部连杆16包括一对连杆元件142,连杆元件142在前端与连接到后部支承板94的后表面146的支承支架144枢转地耦接且在后端与后围52上的支承支架144枢转地耦接。可以预期的是,后部连杆24或上部连杆16可以包括单个的连杆组件或附加的连杆组件,或也可以是可选地配置有其他可移动的耦合器,例如配置有与从座椅总成10延伸的销可滑动地接合的弯曲的槽排布,以提供沿着与各个后部连杆24或上部连杆16提供的相同的路线的移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那样。
[0048]现在参考图7,从垂直位置36 (如虚线所示)移动座椅靠背12至斜倚位置34,并且从降低位置82 (如虚线所示)移动座椅底座14至升高位置84。前部连杆22的底端28从后部位置32到前部位置30的移动相对地板26升高了座椅底座14的前部部分102。特别地,蜗杆124(图6B)通过电动马达122的转动驱动在蜗杆124上向前移动了调节支架126,且从而纵向沿着导轨114可滑动地移动前部连杆22的下部横向组件132 (图6B)。前部连杆22的下部横向组件132在导轨114上的向前移动和上部横向组件128(图6B)与座椅底座14的枢转和非滑动连接引起前部连杆22有角度地调节至更斜倚的位置。同样地,前部连杆22的底端28在后部和前部位置32、30之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