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667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能够均衡地提高冰路性能、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充气轮胎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具备具有非对称的胎面花纹的胎面部(2)。形成有由外侧胎肩主沟(3)与车辆外侧的接地端(Te)划分而成的胎肩外侧陆地部(6),其中,该外侧胎肩主沟(3)配置于最靠近车辆外侧、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在胎肩外侧陆地部(6)设置有刀槽面(16S)在深度方向上并不恒定的三维刀槽(16)。在中间陆地部(7)或胎肩内侧陆地部(8)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恒定的二维刀槽。
【专利说明】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均衡地提高冰路性能与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以提高冰路性能为目的,已知在胎面部的陆地部设置有二维刀槽的充气轮胎。二维刀槽的彼此对置的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恒定。由这种二维刀槽划分而成的陆地部片,受来自路面的力而易于彼此倒塌,从而发挥了大的边缘效果,进而提高了冰路性能。
[0003]然而,在上述这种充气轮胎中却存在如下问题:因陆地部片的倒塌而导致接地面积的减少以及伴随于此的与路面的摩擦力的降低,从而致使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变差。下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与此相关的技术。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20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这样的情形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肩外侧陆地部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并不恒定的三维刀槽,在中间陆地部或胎肩内侧陆地部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恒定的二维刀槽,以此为基本,均衡地提高了冰路性能、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
[0006]本发明中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并且具备具有非对称的胎面花纹的胎面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外侧胎肩主沟,该外侧胎肩主沟配置于最靠近车辆外侧、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以及内侧胎肩主沟,该内侧胎肩主沟配置于最靠近车辆内侧、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由此在所述胎面部形成了由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与车辆外侧的接地端划分而成的胎肩外侧陆地部、由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与所述内侧胎肩主沟划分而成的中间陆地部、以及由所述内侧胎肩主沟与车辆内侧的接地端划分而成的胎肩内侧陆地部,在所述胎肩外侧陆地部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并不恒定的三维刀槽,在所述中间陆地部或所述胎肩内侧陆地部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恒定的二维刀槽。
[0007]另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在所述中间陆地部设置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0°?30°的角度倾斜的倾斜沟。
[0008]另外,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所述倾斜沟的沟深为所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沟深的90%?110%。
[0009]另外,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所述外侧胎肩主沟的作为轮胎赤道侧的沟缘的内侧沟缘形成为锯齿状,在所述中间陆地部设置有中间横纹沟,该中间横纹沟从所述内侧沟缘朝轮胎赤道侧延伸、且在所述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
[0010]另外,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至4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在所述胎肩外侧陆地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细沟,由此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与所述外侧胎肩细沟之间设置出胎肩细陆地部。
[0011]另外,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至5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所述三维刀槽具有在所述胎面部的踏面呈锯齿状地延伸的折曲部,并且刀槽面相对于深度方向是所述折曲部在所述锯齿的摆幅中心线的方向上折曲的。
[0012]另外,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至5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所述三维刀槽具有在所述胎面部的踏面呈锯齿状地延伸的折曲部,并且刀槽面相对于深度方向是所述折曲部在与所述锯齿的摆幅中心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折曲的。
[0013]另外,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至5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所述三维刀槽具有在所述胎面部的踏面呈锯齿状地延伸的折曲部,并且,所述三维刀槽的刀槽面的所述锯齿的一条边的长度相对于深度方向而变化。
[0014]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且具备具有非对称的胎面花纹的胎面部。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外侧胎肩主沟,该外侧胎肩主沟配置于最靠近车辆外侦U、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以及内侧胎肩主沟,该内侧胎肩主沟配置于最靠近车辆内侧、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由此在所述胎面部形成了由外侧胎肩主沟与车辆外侧的接地端划分而成的胎肩外侧陆地部、由外侧胎肩主沟与内侧胎肩主沟划分而成的中间陆地部、以及由内侧胎肩主沟与车辆内侧的接地端划分而成的胎肩内侧陆地部。
[0015]并且,在胎肩外侧陆地部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并不恒定的三维刀槽。由这种三维刀槽划分而成的陆地部片,由于其借助刀槽面而互相啮合支承,因此,与二维刀槽相t匕,更能抑制陆地部片的倒塌。因此,能够抑制接地面积的减少以及伴随于此的与路面的摩擦力的下降,并能够确保边缘效果。因此,通过将三维刀槽配置于转弯时作用有大的横向力的胎肩外侧陆地部而能够确保转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
[0016]另一方面,在中间陆地部或胎肩内侧陆地部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恒定的二维刀槽。这种二维刀槽利用陆地部片的倒塌而发挥大的边缘效果。即,通过将二维刀槽设置于中间陆地部或胎肩内侧陆地部而能够减小各陆地部的刚性下降、且能够发挥大的冰路性能。
[0017]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均衡地提高了冰路性能、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19]图2是图1的内侧胎肩主沟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三维刀槽的俯视图、主视剖视图以及侧视剖视图。
[0021]图4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的三维刀槽的俯视图、主视剖视图以及侧视剖视图。
[0022]图5是示出又一其它实施方式的三维刀槽的俯视图、主视剖视图以及侧视剖视图。
[0023]图6是示出刀槽面的立体图。
[0024]图7是图1的中间内侧陆地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0026]2…胎面部;3…外侧胎肩主沟;6…胎肩外侧陆地部;7…中间陆地部;8…胎肩内侧陆地部;16…三位刀槽;16S…刀槽面;Te…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优选用作例如轿车用的充气轮胎,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具备非对称的胎面花纹。向车辆安装的朝向,例如在胎侧部(未图示)利用文字等来表示。
[0029] 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2设置有:在安装到车辆时配置在最靠近车辆外侦U、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3 ;在安装到车辆时配置在最靠近车辆内侧、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内侧胎肩主沟4 ;以及在安装到车辆时在比外侧胎肩主沟3靠车辆内侧且比轮胎赤道C靠车辆外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中间主沟5。
[0030]由此,在胎面部2形成有:由外侧胎肩主沟3与车辆外侧的接地端Te划分而成的胎肩外侧陆地部6 ;由外侧胎肩主沟3与内侧胎肩主沟4划分而成的中间陆地部7 ;以及由内侧胎肩主沟4与车辆内侧的接地端Te划分而成的胎肩内侧陆地部8。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陆地部7形成有内侧胎肩主沟4与中间主沟5之间的中间内侧陆地部7A、以及外侧胎肩主沟3与中间主沟5之间的中间外侧陆地部7B。
[0031]此处,所述“接地端” Te是指对轮辋组装成正规轮辋、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的轮胎,加载正规载荷、且以O度的外倾角与平面接地时的最靠近轮胎轴向外侧的接地位置,并将所述“接地端”规定为车辆外侧及内侧的两处位置。
[0032]另外,所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来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Rim”,若为 ETRTO 则表示 “Measuring Rim”。
[0033]另外,所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来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 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 ETRTO 则表示“INFLATION PRESSURE”,但在轮胎用于轿车的情况下,将“正规内压”设为180kPa。
[0034]进而,所述“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来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表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 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 ETRTO 则表示“LOAD CAPACITY”,但在轮胎用于轿车的情况下,将“正规载荷”设为相当于所述载荷的80%的载荷。
[0035]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主沟3形成为锯齿状,作为其轮胎赤道C侧的沟缘的内侧沟缘10包括:长边部10A,该长边部10A朝轮胎轴向的一侧(图1中为左上方)倾斜;以及短边部10B,该短边部10B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长边部10A连接、朝与长边部10A相反的方向倾斜、且轮胎周向上的长度小于长边部10A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这种内侧沟缘10能够发挥轮胎轴向上的边缘效果,从而能够提高冰路上的驱动、制动时的摩擦力,并且能够发挥大雪柱剪切力。外侧胎肩主沟3的作为车辆外侧的沟缘的外侧沟缘11形成为沿着轮胎周向的直线状。由此,能够将沟内的水朝轮胎旋转方向的后方顺畅地排出。[0036]当长边部IOA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 I大时,排水性能有可能变差。当所述角度α I小时,有可能无法发挥上述边缘效果。因此,所述角度α I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7°以上,另外,所述角度α I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3°以下。
[0037]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主沟5形成为沿着轮胎周向的直线状。这种主沟5将沟内的水朝轮胎旋转方向的后方顺畅地排出。进而,中间主沟5确保了中间内侧陆地部7Α及中间外侧陆地部7Β的高的刚性,从而抑制了制动时的车辆的晃动、侧滑等不稳定的举动。
[0038]本实施方式的内侧胎肩主沟4形成为锯齿状,包括:圆弧沟部4Α,该圆弧沟部4Α相对于轮胎周向朝一侧(图1中为右上方)倾斜、且延伸成圆弧状;以及短沟部4Β,该短沟部4Β将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圆弧沟部4Α连接、且轮胎周向上的长度小于圆弧沟部4Α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这种圆弧沟部4Α减小了锯齿状的内侧胎肩主沟4的排水阻力。
[0039]图2中示出了内侧胎肩主沟4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包含圆弧沟部4Α及短沟部4Β的各沟中心线12a、12b在内的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中心线12,是通过将中间点si与中间点s2彼此交替连接而得的直线,其中,中间点s I是内侧胎肩主沟4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沟缘4x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内侧的点al、与内侧胎肩主沟4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沟缘4y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内侧的点a2的中间点,中间点s2是内侧沟缘4x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外侧的点a3、与外侧沟缘4y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外侧的点a4的中间点。
[0040]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排水性能、各陆地部6至8的刚性而均衡地提高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及耐磨损性能,对于外侧胎肩主沟3、内侧胎肩主沟4以及中间主沟5的轮胎轴向上的沟宽Wl至W3而言,优选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3.5mm以上,另外,优选为9.0mm以下,更优选为8.5mm以下。
[0041]对于各主沟3至5的沟深(未图示)而言,优选为6.0mm以上,更优选为6.5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0mm以下,更优选为9.5_以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主沟5的沟深大于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深以及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深。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中间主沟5的沟容积大于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容积以及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容积,因此提高了轮胎赤道C附近的排水性能。
[0042]优选地,将各主沟3至5设定于能够确保各陆地部6至8的刚性平衡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位置。例如,优选地,将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中心线与轮胎赤道C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LI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2.5%?32.5%。优选将内侧胎肩主沟4的沟中心线与轮胎赤道C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L2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
20.0%?30.5%。优选将中间主沟5的沟中心线G3与轮胎赤道C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L3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6.0%?16.0%。此外,对于各主沟3至5的各位置而言,虽然借助它们的沟中心线来确定,但是如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主沟3及内侧胎肩主沟4那样,在沟中心线形成为锯齿状的非直线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沟中心线的摆幅的中心线Gl、G2来确定上述各主沟的位置。
[0043]在胎肩外侧陆地部6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细沟13。由此,胎肩外侧陆地部6在外侧胎肩主沟3与外侧胎肩细沟13之间设置有胎肩细陆地部6A,并且在外侧胎肩细沟13与车辆外侧的接地端Te之间设置有胎肩宽陆地部6B。
[0044]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细沟13形成为沿着轮胎周向的直线状。由此,既确保了胎肩外侧陆地部6的高的刚性,又通过发挥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效果而提高了转弯性能。[0045]对于这种外侧胎肩细沟13的沟宽W4 (与沟的沟中心线成直角的沟宽,以下对于其他倾斜沟、横沟、横纹沟以及副沟也进行同样定义)而言,根据更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的观点,优选为0.5mm?2.0mm。同样,对于外侧胎肩细沟13的沟深(未图示)而言,优选为
0.5mm ?2.0mm0
[0046]为了均衡地提高胎肩细陆地部6A及胎肩宽陆地部6B的刚性,对于胎肩细陆地部6A的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a而言,优选为胎肩宽陆地部6B的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b的15%?35%。
[0047]在胎肩外侧陆地部6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有将外侧胎肩细沟13与车辆外侧的接地端Te之间连接的胎肩横纹沟14。本实施方式的胎肩横纹沟14具有:自外侧胎肩细沟13起以恒定的沟宽延伸的等幅部14a ;沟宽从该等幅部14a朝向车辆外侧的接地端Te扩大的扩大部14b ;以及自扩大部14b起以沟宽大于等幅部14a的沟宽延伸的宽幅部14c。这种胎肩横纹沟14能够将沟内的积水顺畅地朝所述接地端Te排出。
[0048]对于胎肩横纹沟14的沟宽W5而言,根据均衡地提高排水性能与胎肩外侧陆地部6的刚性的观点,优选为2.0mm以上,更优选为2.5mm以上,另外,优选为5.5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同样,对于胎肩横纹沟14的沟深而言,优选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3.5mm以上,另外,优选为7.0mm以下,更优选为6.5mm以下。
[0049]在胎肩外侧陆地部6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并不恒定的三维刀槽16。对于由这种三维刀槽16划分而成的陆地部片6s而言,由于其借助刀槽面16S (图3所示)而互相啮合支承,因此,与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恒定的二维刀槽的陆地部相比,更能抑制陆地部片6s的倒塌。由此,能够抑制接地面积的减少以及伴随于此的与路面的摩擦力的下降,并能够确保边缘效果。因此,通过将三维刀槽16配置于转弯时作用有大横向力的胎肩外侧陆地部6,提高了冰路性能,并确保了转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
[0050]本实施方式的三维刀槽16是从车辆外侧的接地端Te朝轮胎赤道C侧延伸、且在外侧胎肩细沟13形成终端的准闭合类型的刀槽。这种三维刀槽16进一步确保了胎肩外侧陆地部6的高的刚性。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操纵稳定性能、耐磨损性能。
[0051]作为三维刀槽16例如能够采用图3至图5所示的刀槽。图3至图5中分别示出了三维刀槽16的俯视图、主视剖视图以及侧视剖视图。
[0052]如图3至图5所示,三维刀槽16形成有在胎面部2的踏面2a延伸成锯齿状的折曲部17。其中,图3?图5中示出的附图标记P1、P2表示折曲部17的最高点处及最低点处的各棱线。
[0053]对于图3所示的三维刀槽16A而言,其刀槽面16S相对于深度方向在沿着锯齿状的摆幅中心线的方向F上折曲。对于该三维刀槽16A而言,维持了折曲部17的锯齿形状,且使得朝向所述方向F的变位交替地重复。
[0054]对于该实施方式的三维刀槽16A而言,如主视剖视图所示,各棱线P1、P2随着自踏面2a的深度的增加而朝沿着摆幅中心线的方向F的一侧(图3中为左侧)变位。然后,在第一变位折返部Ql折返,并且直至第二变位折返部Q2为止朝所述方向F的另一侧(图3中为右侧)变位。这样,按顺序依次朝所述方向F的一侧、另一侧反复地变位。此时,各棱线P1、P2自踏面2a至刀槽底为止彼此平行。
[0055]在该实施方式的三维刀槽16A中,对于朝向沿着摆幅中心线的方向F的变位量Lx而言,优选为0.3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另外,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8mm
以下。当变位量Lx小时,对置的刀槽面16S之间的凹凸的啮合程度不充分,从而有可能导致倒塌抑制效果不足。当变位量Lx大时,胎肩宽陆地部6B的刚性有可能减小。
[0056]图6中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刀槽面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这种三维刀槽16A的刀槽面16S形成为具有三维凹凸的立体曲面。因此,由于对置的刀槽面16S、16S借助凹部与凸部而彼此啮合支承,因此即便是在受到转弯时的横向力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陆地部片6s的倒塌。其结果,能够抑制接地面积的减少以及伴随于此的粘着摩擦力的降低,并能够提高边缘效果。
[0057]作为这种刀槽面16S,优选通过组合平行四边形面SI而成的所谓的三浦折线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刀槽面16S形成为包括:第一壁面部hl,沿所述摆幅中心线的方向F将平行四边形排列成锯齿状;以及第二壁面部h2,该第二壁面部h2在轮胎径向上与上述第一壁面部hi连接,且以不同于第一壁面部hi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排列成锯齿状。
[0058]图4所示的三维刀槽16B的刀槽面16S相对于深度方向在与锯齿的摆幅中心线的朝向F成直角的直角方向上变位。在该三维刀槽16B中,折曲部17的锯齿形状相对于深度方向恒定,但是朝与所述摆幅中心线的朝向F不同的方向的变位交替地重复。这种三维刀槽16B也与图3的三维刀槽16A相同,其刀槽面16S形成为具有三维凹凸的立体曲面。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陆地部片6s (图6所示)的倒塌,从而能够抑制接地面积的减少以及伴随于此的摩擦力的下降,且能够提高边缘效果。
[0059]图5所示的三维刀槽16C的刀槽面16S相对于深度方向,其锯齿的一条边的长度发生变化。即,在该三维刀槽16C中,折曲部17的锯齿形状本身在深度方向上变化。即便是这种三维刀槽16C,其刀槽面16S也形成为具有三维凹凸的立体曲面,因此能够抑制陆地部片6s (图6所示)的倒塌。
[0060]图7中示出了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放大图。如图7所示,在中间内侧陆地部7A设置有多个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倾斜沟20。另外,在中间内侧陆地部7A设置有:第一中间内侧横纹沟21a,该第一中间内侧横纹沟21a从内侧胎肩主沟4延伸、且与倾斜沟20的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图7中为上侧)20a连接;第二中间内侧横纹沟21b,该第二中间内侧横纹沟21b从中间主沟5延伸、且与倾斜沟20的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图7中为下侧)20b连接;第三中间内侧横纹沟21c,该第三中间内侧横纹沟21c将内侧胎肩主沟4与倾斜沟20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部20c之间连接;以及第四中间内侧横纹沟21d,该第四中间内侧横纹沟21d将中间主沟5与倾斜沟20的所述中央部20c之间连接。其中,第二中间内侧横纹沟21b与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沟20连接。
[0061]倾斜沟20发挥了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效果,从而提高了冰路上的驱动、制动力以及转弯性能。在倾斜沟20的角度Θ I小的情况下,轮胎轴向上的边缘效果有可能减弱。在倾斜沟20的角度Θ I大的情况下,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效果有可能减弱。因此,所述角度Θ1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另外,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
[0062]倾斜沟20的沟深(未图示)优选为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深的90%?110%。这种倾斜沟20能够发挥大的雪柱剪切力,从而能够提高雪路性能。此外,在所述沟深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刚性降低而导致耐磨损性能以及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变差。因此,所述沟深更优选为外侧胎肩主沟3的沟深的95%?105%。
[0063]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沟20的沟宽W6从轮胎赤道C侧朝轮胎轴向外侧逐渐增大。这种倾斜沟20利用第一中间内侧横纹沟21a以及第三中间横纹沟21c而有助于将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踏面的水膜朝内侧胎肩主沟4或车辆内侧的接地端Te顺畅地排出。在倾斜沟20的沟宽W6大的情况下,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刚性有可能降低。在倾斜沟20的沟宽W6小的情况下,雪柱剪切力、排水性能有可能变差。因此,倾斜沟20的平均沟宽W6g优选为
3.5mm以上,更优选为4.0mm以上,另外,优选为9.0mm以下,更优选为8.5mm以下。同样,倾斜沟20的最大沟宽W6a优选为倾斜沟20的最小沟宽W6b的350%?500%
[0064]倾斜沟20的轮胎轴向的沟中心线上的长度L4,优选为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大长度Lc的30%?50%。由此,能够确保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轮胎周向上的刚性,并能够有效地发挥轮胎轴向上的边缘效果。
[0065]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沟20形成了在轮胎周向上重叠的重叠部20k。这种倾斜沟20发挥了更大的轮胎轴向上以及轮胎周向上的边缘效果。此外,在重叠部20大的情况下,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刚性有可能下降。因此,对于重叠部20k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L5而言,优选为倾斜沟20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L6的8%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优选为22%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
[0066]本实施方式的各中间内侧横纹沟21a至21d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且形成为圆弧状。由于这种中间内侧横纹沟21a至21d在多个方向上发挥了边缘效果,因此提高了转弯性能。另外,根据提高冰路上的驱动、制动力的观点,各中间内侧横纹沟21a至21d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9 2a至Θ 2d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
[0067]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并确保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刚性,对于各中间内侧横纹沟21a至21d的沟宽WIa至W7d而言,优选为2.5mm以上,更优选为3.0mm以上,另外,优选为6.0mm以下,更优选为5.5mm以下。对于各中间内侧横纹沟21a至21d的沟深(未图示)而言,优选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3.5mm以上,另外,优选为7.0mm以下,更优选为6.5mm以下。
[0068]在中间内侧陆地部7A设置有将第一中间内侧横纹沟21a与第三中间内侧横纹沟21c连接的中间内侧副沟22。这种中间内侧副沟22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雪柱剪切力、轮胎周向及轮胎轴向上的边缘效果、以及排水性能。
[0069]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中间内侧副沟22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 3优选为
10。?30°。
[0070]根据同样的观点,对于中间内侧副沟22的沟宽W8而言,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另外,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对于中间内侧副沟22的沟深(未图示)而言,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另外,优选为6.0mm以下,更优选为5.5mm以下。
[0071]在中间内侧陆地部7A设置有二维刀槽24。在本说明书中,二维刀槽是指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恒定的刀槽。例如,如图7所示,二维刀槽包括在胎面部2的踏面2a相对于刀槽的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刀槽,除此之外,还包括在踏面2a呈锯齿状地延伸的刀槽。这种二维刀槽24借助由刀槽24划分而成的陆地部片7a的倒塌而发挥大的边缘效果。即,通过在转弯时与胎肩外侧陆地部6相比作用有更小的横向力的中间内侧陆地部7A设置二维刀槽24,不会使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刚性过度降低,能够发挥大的冰路性能。因此,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与设置于胎肩外侧陆地部6的三维刀槽16相辅相成,能够均衡地提高冰路性能与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
[0072]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二维刀槽为准闭合类型,其一端与中间主沟5、内侧胎肩主沟4或者倾斜沟20连通,另一端在中间内侧陆地部7A内形成终端。这种二维刀槽24能够确保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刚性,并能够发挥更大的冰路性能。二维刀槽24并不局限于这种方式,也可以是两端在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闭合类型、或者两端与沟连通的开放类型。
[0073]如图1所示,在中间外侧陆地部7B设置有中间横纹沟25,该中间横纹沟25从内侧沟缘10朝轮胎赤道C侧延伸、且在中间外侧陆地部7B内形成终端。这种中间横纹沟25进一步提闻了雪路性能。
[0074]为了均衡地确保雪路性能与中间外侧陆地部7B的刚性,对于中间横纹沟25的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7而言,优选为中间外侧陆地部7B的轮胎轴向上的最大长度Ld的30%?50%。
[0075]根据同样的观点,对于中间横纹沟25的沟宽W9而言,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另外,优选为4.5mm以下,更优选为4.0mm以下。对于中间横纹沟25的沟深(未图示)而言,优选为4.0mm以上,更优选为4.5mm以上,另外,优选为7.0mm以下,更优选为6.5mm以下。
[0076]在中间外侧陆地部7B还设置有二维刀槽26。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二维刀槽26包括:将中间主沟5与中间横纹沟25连接的刀槽26a ;以及将外侧胎肩主沟3与中间主沟5连接的刀槽26b。这样设置于中间外侧陆地部7B的二维刀槽26为开放类型的刀槽。因此,发挥了大的边缘效果。尤其对于将中间横纹沟25连接的二维刀槽26a而言,利用由轮胎滚动带来的中间横纹沟25的敞开而使陆地部片的倒塌程度增大,因此使边缘效果进一步增大。
[0077]在胎肩内侧陆地部8,将内侧胎肩主沟4与车辆内侧的接地端Te连接的胎肩内侧横沟27沿轮胎周向进行隔开设置。由此,胎肩内侧陆地部8作为花纹块列SR而形成,该花纹块列8R由内侧胎肩主沟4、所述接地端Te以及胎肩内侧横沟27划分出的胎肩内侧花纹块8A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而构成。
[0078]本实施方式的胎肩内侧横沟27构成为包括:以恒定的沟宽从内侧胎肩主沟4侧朝车辆内侧的接地端Te侧延伸的等幅部27a ;与该等幅部27a连接、且沟宽朝所述接地端Te侧扩大的扩幅部27b ;以及与该扩幅部27b连接、且沟宽大于等幅部27a的沟宽的宽幅部27c。这种胎肩内侧横沟27均衡地提高了胎肩内侧陆地部8的刚性、雪柱剪切力以及排水性能。
[0079]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这种胎肩内侧横沟27的沟宽WlO优选为2.0mm?6.5mm。同样,胎肩内侧横沟27的沟深(未图示)优选为3.0mm?7.0mm。
[0080]在胎肩内侧花纹块8A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二维刀槽29,该二维刀槽29从车辆内侧的接地端Te侧朝轮胎赤道C侧延伸、且在胎肩内侧花纹块8A内形成终端。本实施方式的二维刀槽29为闭合类型。因此,大大确保与中间内侧陆地部7A相比作用有更大的转弯力的胎肩内侧花纹块8A的刚性。[0081]对于形成于中间内侧陆地部7A的二维刀槽24、以及形成于胎肩内侧花纹块8A的二维刀槽29而言,根据均衡地提高冰路性能与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的观点,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刀槽24、29的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8优选为5.0mm?10.0mm。
[0082]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0083]基于表I的规格而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花纹且尺寸为215/60R16的充气轮胎,并对各供试轮胎的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冰路和雪路性能、排水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其中,共通规格如下。除了倾斜沟之外的其它沟的沟宽如图1所示。
[0084]胎面接地宽度TW: 160mm
[0085]外侧胎肩主沟的沟深-J.9mm
[0086]内侧胎肩主沟的沟深-J.9mm
[0087]中间主沟的沟深:8.1mm
[0088]外侧胎肩细沟的沟深:1.0mm
[0089]胎肩横纹沟的沟深:4.0mm?6.0mm
[0090]第一至第四中间内侧横纹沟的沟深:3.5mm?5.5mm
[0091]中间内侧副沟的沟深:5.0mm
[0092]中间横纹沟的沟深:5.5mm?6.5mm
[0093]胎肩内侧横沟的沟深:4.0mm?6.0mm
[0094]三维刀槽的形状:图3
[0095]测试方法如下。
[0096]〈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
[0097]将各供试轮胎安装于排气量为2000cc的4轮驱动车的全部车轮,并由一名驾驶员驾驶该车辆在干燥浙青路面的测试跑道上行驶,通过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与方向盘响应性、刚性感、抓地力等有关的行驶特性。以将比较例I评为100分的评分来表示测试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0098]轮辋尺寸:16X6.5JJ
[0099]内压:200kPa
[0100]〈冰路性能〉
[0101]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气温为-1o°C的冰雪压实镜面状的冰路上行驶。并且,测量了在20km/h的速度下实施锁定制动时的制动距离。以将比较例I的制动距离的倒数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测试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0102]〈雪路性能〉
[0103]由一名驾驶员驾驶上述测试车辆在压雪路的测试跑道上行驶。并且,通过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与此时的方向盘响应性、刚性感以及抓地力等有关的行驶特性。以将比较例I评为100分的评分来表示测试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0104]〈排水性能〉
[0105]利用上述测试车辆,一边阶段性地增大速度一边进入在半径为IOOm的浙青路面设置有水深为10mm、长度为20m的水坑的跑道,计算出速度为50?80km/h时的前轮的平均横向加速度(横向G)。以将比较例I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测试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0106]〈耐磨损性能〉
[0107]对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MIX路磨损模式(高速道路占比为50%,一般道路占比为35%,山岳道路占比为15%)下行驶8000km后的胎肩横纹沟的沟残量,在轮胎周向上的8处进行测量。以将比较例I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结果。数值越大越好。将测量位置设在从接地端向轮胎轴向内侧离开IOmm的位置。
[0108]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朝向,并且具备具有非对称的胎面花纹的胎面部,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 外侧胎肩主沟,该外侧胎肩主沟配置于最靠近车辆外侧、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以及内侧胎肩主沟,该内侧胎肩主沟配置于最靠近车辆内侧、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由此在所述胎面部形成了由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与车辆外侧的接地端划分而成的胎肩外侧陆地部、由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与所述内侧胎肩主沟划分而成的中间陆地部、以及由所述内侧胎肩主沟与车辆内侧的接地端划分而成的胎肩内侧陆地部, 在所述胎肩外侧陆地部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并不恒定的三维刀槽, 在所述中间陆地部或所述胎肩内侧陆地部设置有刀槽面在深度方向上恒定的二维刀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陆地部设置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0°?30°的角度倾斜的倾斜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沟的沟深为所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沟深的9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肩主沟的作为轮胎赤道侧的沟缘的内侧沟缘形成为锯齿状, 在所述中间陆地部设置有中间横纹沟,该中间横纹沟从所述内侧沟缘朝轮胎赤道侧延伸、且在所述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肩外侧陆地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细沟, 由此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与所述外侧胎肩细沟之间设置出胎肩细陆地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刀槽具有在所述胎面部的踏面呈锯齿状地延伸的折曲部,并且刀槽面相对于深度方向是所述折曲部在所述锯齿的摆幅中心线的方向上折曲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刀槽具有在所述胎面部的踏面呈锯齿状地延伸的折曲部,并且刀槽面相对于深度方向是所述折曲部在与所述锯齿的摆幅中心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折曲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刀槽具有在所述胎面部的踏面呈锯齿状地延伸的折曲部,并且刀槽面的所述锯齿的一条边的长度相对于深度方向而变化。
【文档编号】B60C11/12GK103909787SQ20131039986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竹本義明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