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060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充气轮胎设置有:胎体,该胎体包括至少一层帘布层、环状地跨越在轮胎的一对胎圈芯之间并且与胎圈芯接合;胎圈填胶,该胎圈填胶配置在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轮辋保护部,该轮辋保护部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突出且位于轮胎与适用轮辋之间的分离点的轮胎径向外侧,该分离点与在轮胎组装到适用轮辋、充填预定空气压力且无负荷的状态下轮胎与适用轮辋之间的分离点对应。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截取的截面中,各轮辋保护部的位于比各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轮廓的曲率半径在5mm至40mm的范围;以及如果相对于轮辋保护部的作为基准点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的方向被设定为正方向、而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的方向被设定为负方向,则从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到各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测量的轮胎径向距离在-0.2CSH至0.05CSH的范围,其中从胎体的轮胎径向最内端到胎体的轮胎径向最外端测量的轮胎径向距离为1CSH。
【专利说明】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特别地涉及一种在确保了轮辋保护部对轮辋的良好的 保护效果的同时成功地减小了轮胎的滚动阻力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当组装有适用轮辋的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且使用时,存在如下可能性:由于例如 车辆接近路的路肩或壁太近使得轮辋的一部分与路缘或壁接触,这种接触可能损坏轮辋。 为了防止轮辋发生这种损坏,通常已知存在如下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有环状的轮辋 保护部(rim guard),该环状的轮辋保护部设置在比轮辋线靠轮胎径向外侧以向轮胎宽度 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
[0003] 因为在轮胎接近路缘等的情况下轮辋保护部先与路缘等接触,所以具有上述轮辋 保护部的这种轮胎能够保护其轮辋不与路缘等接触并防止该轮辋损坏。具有上述功能的轮 辋保护部有时也称为"轮辋保护件"等。
[0004] 已经存在对改变轮辋保护部的形状和尺寸以改进充气轮胎的性能进行研究的报 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0005]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设置有轮辋保护部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轮辋保护部 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轮廓的曲率半径在15mm至40mm的范围。专利文献1通过将轮辋保护部 的上述部分的曲率半径设定在上述范围来确保轮辋保护部对轮辋的良好的保护效果的同 时减轻了该充气子午线轮胎的质量。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012012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3269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1] 然而,在近年的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方面,因为要求充气轮胎具有良好的燃耗 性(fuel efficiency),所以上述传统的充气轮胎在减小轮胎滚动阻力方面仍存在改进空 间。
[0012]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确保了轮辋保护部对 轮辋的良好的保护效果的同时成功地减小了轮胎的滚动阻力。
[0013]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轮廓具有曲率半径的充气轮胎、 特别地在确保轮辋保护部对轮辋的良好的保护效果的同时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的途径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地,本发明的发明人尝试了改变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 径向位置。
[0015] 在通常使用的轮辋保护部具有相对大的体积、即采用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 的轮廓的曲率半径超过40mm的轮辋保护部并且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定位成比轮辋 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情况下,与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定 位成比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靠轮胎径向内侧的情况相比,由于下述现象的发 生使得轮胎的滚动阻力增大了。
[0016] 当沿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施加变形力时,轮辋保护部从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 向最外端位置作为起点而发生变形。在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定位成比轮辋保护部的 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上述情况下,抑制了由沿轮胎宽度方向施加的变形 力造成的轮辋保护部的变形,因此抑制了轮辋保护部的滞后损耗。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具 有相对高的损耗角正切的胎圈填胶的体积增大,所以使胎圈填胶的滞后损耗增加。此外,在 上述情况下,由于胎侧部的刚性增大,所以胎面部的滞后损耗增加。
[0017] 相应地,为了避免如上所述的胎圈填胶的滞后损耗和胎面部的滞后损耗的增加, 需要将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定位在与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的轮胎径 向高度相同的轮胎径向高度处或定位在比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靠轮胎径向 内侧的位置。
[0018] 然而,当以上述这种方式定位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时,胎圈填胶本身的尺 寸减小,因此设置有具有相对大的体积的传统的轮辋保护部、即设置有轮辋保护部的径向 外侧部分的轮廓的曲率半径超过40mm的轮辋保护部的轮胎由于沿轮胎宽度方向施加的变 形力而造成轮辋保护部的变形幅度增加,因此使得轮辋保护部的滞后损耗增加。
[0019]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轮辋保护部的滞后损耗的增加压制(overwhelm) 了对胎圈 填胶的滞后损耗及胎面部的滞后损耗的抑制,由此最终增加了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
[0020]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尝试通过相对于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的 位置适当地调整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位置并且指定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 的轮廓的曲率半径的范围来改变上述传统的充气轮胎,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0021] 具体地,本发明的主要结构如下。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胎体,所 述胎体环状地跨越轮胎的一对胎圈芯之间、与该胎圈芯卡定并且由至少一层帘布层构成; 胎圈填胶,所述胎圈填胶配置在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轮辋保护部,所述轮辋保 护部设置于比在轮胎组装到适用轮辋、充填预定空气压力且无负荷的状态下轮胎与适用轮 辋分离的分离点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其特征在于,在该轮 胎的宽度方向截面中,与所述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相比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轮 辋保护部部分的轮廓具有5mm至40mm的曲率半径,假设从所述轮辋保护部的作为基准点 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的方向为正方向、从所述轮辋保护部的作为基准 点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的方向为负方向,则在从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 最内端到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距离为ICSH的情况下,从所述轮辋保护 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到所述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距离(下文中,该 距离可以称为"轮辋保护部宽度方向最外端-胎圈填胶径向最外端距离")为-0.2CSH至 0. 05CSH。。
[0022] 在传统的轮胎具有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轮廓的曲率半径超过40mm的轮 辋保护部的情况下,将会发生以下现象。
[0023] 具体地,在传统轮胎中,可以通过相对于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将胎 圈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定位在上述范围内、即-〇. 2CSH至0. 05CSH来减小通常具有高损 耗角正切的胎圈填胶的体积,因此抑制胎圈填胶的滞后损耗。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抑 制胎面部的变形,因此抑制了由于胎侧部的刚性造成的胎面部的滞后损耗。然而,另一方 面,由于沿轮胎宽度方向施加的变形力造成轮辋保护部的变形幅度增加,由此使得具有相 对大的体积的轮辋保护部的滞后损耗明显增加。在传统的轮胎中,因为具有上述曲率半径 的轮辋保护部确实具有相对大的体积,所以轮辋保护部的滞后损耗的增加压制了对胎圈填 胶的滞后损耗及胎面部的滞后损耗的抑制。
[0024] 相应地,在传统的轮胎中,最终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倾向增加。
[0025] 相比之下,在本发明的如下充气轮胎中: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轮廓的曲 率半径被设定在5_至40_的范围,通过相对于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将胎圈 填胶的轮胎径向最外端定位在上述范围、即-〇. 2CSH至0. 05CSH,将会发生以下现象。
[0026] 具体地,与设置有具有相对大的体积的轮辋保护部的传统的轮胎相比,由于将轮 辋保护部的曲率半径设定在5mm至40mm的范围,所以轮辋保护部本身的尺寸减小并且由于 沿轮胎宽度方向施加的变形力而易于产生变形。然而,由于轮辋保护部的体积的减小,所以 容易减少轮辋保护部的滞后损耗。由轮辋保护部的体积的减小产生的效果实际上超过了由 轮辋保护部的易于变形产生的效果,由此在本发明的轮胎中抑制了轮辋保护部中的滞后损 耗的增加。此外,由于沿轮胎宽度方向施加的变形力造成轮辋保护部更易于变形而相应地 抑制了胎圈填胶的变形,由此进一步减少了胎圈填胶的滞后损耗。
[0027] 相应地,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可以抑制包括胎圈填胶、胎面部及轮辋保护部的轮胎 整体的滞后损耗,由此减小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
[0028]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将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轮廓的曲率半径设定在5mm 至40mm的范围来确保轮辋保护部对轮辋的良好的保护效果的同时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
[0029] 此外,可以通过相对于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将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 最外端定位在-〇. 2CSH至0. 05CS范围来确保轮辋保护部对轮辋的良好的保护效果的同时 减小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
[0030] 在本发明中,"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表示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位 于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点。在轮辋保护部中存在多个上述这种点的情况 下,在这些点之中的轮胎径向最外侧的点应该表示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
[0031] 此外,"轮辋保护部的比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靠轮胎径向外侧的部 分的轮廓(即,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轮廓)的曲率半径"表示在从轮辋保护部的轮 胎宽度方向最外端起沿着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朝向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 轮廓中、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和与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最近的 拐点之间的轮廓部分的曲率半径(在轮廓仅具有单一曲率半径的情况下,该单一曲率半径 表示轮廓的曲率半径)。
[0032] 此外,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尺寸表示在轮胎组装到适用轮辋、充填预定空气压力 且无负荷的状态下的尺寸。在这方面,"适用轮辋"表示由在制造并使用轮胎的区域中有效 的工业标准规定的轮辋。工业标准的示例包括:日本的JATMA(日本机动车轮胎制造者协 会)年鉴、欧洲的ETRTO(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及美国的TRA(轮胎和轮辋 协会)年鉴等。"预定空气压力"表示与在具有各适用尺寸的轮胎上施加的预定载荷对应的 空气压力(最大空气压力)。
[0033]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所述轮辋保护部部分的轮廓优选地具有5mm至15mm的曲 率半径(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
[0034] 可以通过将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轮廓的曲率半径设定在5mm至15mm的 范围来确保轮辋保护部对轮辋的良好的保护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地减小轮胎整体的滚动阻 力。
[0035] 发明的效果
[0036]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可以确保轮辋保护部对轮辋的良好的保护效果的同时减 小轮胎的滚动阻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在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的充气轮胎的轮 胎半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
[0038] 图2是在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的充气轮胎的轮 胎半部的胎圈部附近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
[0039] 图3是示出对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的充气轮胎进行轮辋保护性试验的试验方法 的概要。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图1示出了在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的充气轮胎1 的轮胎半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该充气轮胎1具有:胎面部2 ;-对胎侧部3,其从胎面 部2的各侧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附图仅示出了一侧壁部的一部分);以及一对胎圈 部4,其从各胎侧部3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附图仅示出了一侧的胎圈部)。
[0041] 此外,充气轮胎1具有:一对胎圈芯5,其埋设于各胎圈部4(图1仅示出了一侧的 胎圈芯);以及子午线胎体6,其由至少一层帘布层构成(图1中为一层帘布层)且跨越该 对胎圈芯5之间环状地设置,使得该胎体6与该胎圈芯5接合且由该胎圈芯5保持。
[0042] 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的充气轮胎1的子午线胎体6包括:胎体主体 部6a,其绕着各胎圈芯5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以与胎圈芯5接 合并由该胎圈芯5保持;以及胎体折返部6b,其均从该胎体主体部6a延伸且绕着对应的胎 圈芯5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然而,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不限于 上述充气轮胎1的结构,例如,子午线胎体6可以绕着胎圈芯5卷绕或绕着胎圈芯5从轮胎 宽度方向外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折返。
[0043] 此外,尽管图1示出了子午线胎体由一层帘布层构成的情况,但根据需要,本发明 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胎体可以由多层帘布层构成。此外,尽管图1示出了胎体是子午线胎 体的情况,但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体可以是斜交胎体。
[0044] 在胎体主体部6a和胎体折返部6b之间的区域,充气轮胎1在埋设于对应的胎圈 部4的各胎圈部5的轮胎径向外侧具有胎圈填胶7,使得该胎圈填胶7的厚度沿着子午线胎 体6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逐渐减小。在图1和图2中,胎圈填胶7分别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
[0045] 充气轮胎1还具有:橡胶胎圈包布8,其在胎体折返部6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以 及轮辋保护部10,其设置在比在该橡胶胎圈包布8的表面设定的轮辋线位置RL靠轮胎径向 外侧,使得该轮辋保护部10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突出且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在图1 和图2中,轮辋保护部10分别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
[0046] 在这方面,"轮辋线位置"表示在轮胎组装到适用轮辋、充填预定空气压力且无负 荷的状态下轮胎与适用轮辋分离的轮辋-轮胎分离点。
[0047] 图2示出了在轮胎组装到适用轮辋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的充气轮胎1 的轮胎半部的胎圈部4附近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
[0048] 在本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1的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IOa的轮廓的曲率半 径R必须在5mm至40mm的范围。
[0049] 此外,在图1中,假设"L1"表示与轮胎转动轴线平行且穿过子午线胎体6的轮胎 径向最内端6ri的假想线且"L2"表示与轮胎转动轴线平行且穿过子午线胎体6的轮胎径 向最外端6ro(在图1中,最外端6ro位于轮胎赤道面CL上)的假想线,假想线Ll和假想 线L2之间的距离、即从子午线胎体6的轮胎径向最内端6ri到子午线胎体6的轮胎径向最 外端6ro的轮胎径向距离是1CSH。
[0050] 此外,假设"L3"表示与轮胎转动轴线平行且穿过轮辋保护部10的轮胎宽度方向 最外端IOso的假想线,从作为轮胎径向的基准线的假想线L3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的方向表 示"正方向",而从作为基准线的假想线L3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的方向表示"负方向"。基于 该假设,在充气轮胎1中必须使从假想线L3到胎圈填胶7的轮胎径向最外端7ro的距离Dl 在-0. 2CSH至0. 05CSH的范围。也就是,从轮辋保护部10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IOso到 胎圈填胶7的轮胎径向最外端7ro的距离Dl必须在-0. 2CSH至0. 05CSH的范围(图2示 出了具有DDO的充气轮胎)。
[0051] 在充气轮胎1中,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IOa的轮廓的曲率半径R越大,导致 轮辋保护部的体积越大。轮辋保护部的体积越大,导致由沿轮胎宽度方向施加的变形力造 成的轮辋保护部的滞后损耗(hysteresis loss)越大。相应地,曲率半径越大,导致轮辋保 护部的滞后损耗越大。
[0052] 在这方面,尽管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稍微容易变形,但将曲率半径R设定 为40mm或更小能够抑制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体积增大,因此能够抑制轮辋保护 部的滞后损耗增加。此外,由于在沿轮胎宽度方向施加变形力的情况下轮辋保护部的径向 外侧部分比胎圈填胶容易变形,因此由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变形导致的滞后损耗 增加,而由胎圈填胶(通常具有相对高的损耗角正切)的变形导致的滞后损耗相应地减小。 结果,能够减小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
[0053] 此外,在这方面,将曲率半径R设定为5mm或更大能够确保轮辋保护部对轮辋的良 好的保护效果。
[0054] 简言之,可以通过将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曲率半径R设定在上述范围内 来减小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而不会对轮辋保护部保护轮辋的良好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0055] 此外,可以通过将从轮辋保护部10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IOso到胎圈填胶7的 轮胎径向最外端7so的轮胎径向距离Dl设定为-0. 2CSH或更大来确保在比轮辋保护部的 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的胎圈部具有令人满意的刚性,因此抑制了胎圈 部的变形。结果,能够减小胎圈部的滞后损耗。
[0056] 此外,将Dl设定为0. 05CSH或更小避免了胎侧部的刚性的过分增大,因此成功地 抑制了胎面部的变形。结果,能够抑制胎面部的滞后损耗的增加。此外,尽管与传统轮胎的 胎圈填胶相比、该胎圈填胶稍微容易经受由沿轮胎宽度方向施加的变形力导致的变形,但 在Dl为0. 05CSH或更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胎圈填胶的体积,由此能够减小胎圈填胶的滞 后损耗。结果,能够抑制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由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圈填胶的体积 减小,使得还能够减小轮胎整体的质量。
[0057] 在充气轮胎1中,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IOa的轮廓的曲率半径R优选地被 设定在5mm至15mm的范围。
[0058] 如上所述,通过将曲率半径R设定为5mm或更大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0059] 将曲率半径R设定为15_或更小还能够抑制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体积 增大,由此还能够抑制轮辋保护部的滞后损耗的增加。此外,由于由轮辋保护部的径向侧部 的变形导致的滞后损耗增加,相应地使得由胎圈填胶(具有相对高的损耗角正切)的变形 导致的滞后损耗减小。结果,还能够减小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
[0060] 由于上述相同的原因,在充气轮胎1中优选地将轮辋保护部的径向外侧部分的轮 廓的曲率半径R进一步设定在5mm至IOmm的范围。
[0061] 此外,由于上述相同的原因,在充气轮胎1中进一步优选地将从轮辋保护部10的 作为基准点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IOs 0到胎圈填胶7的轮胎径向最外端7ro的轮胎径向 距离Dl设定在-0. ICSH至0. 05CSH的范围。
[0062] 在充气轮胎1中,优选地将假想线Ll和轮辋保护部10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 IOso之间的距离、即从子午线胎体6的轮胎径向最内端6ri到轮辋保护部10的轮胎宽度方 向最外端IOso的轮胎径向距离D2设定在0. 25CSH至0. 50CSH的范围。
[0063] 可以通过将从子午线胎体6的轮胎径向最内端6ri到轮辋保护部10的轮胎宽度 方向最外端IOro测量的轮胎径向距离D2设定为0. 25CSH或更大来确保轮辋保护部10的 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IOso和轮辋之间具有足够的轮胎宽度方向距离,由此可以确保对轮 辋的良好的保护效果。此外,可以通过将D2设定为0. 50CSH或更小来抑制胎圈填胶的体积 增大,由此可以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
[0064] 在图2中所示的充气轮胎1中轮辋保护部10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然而,本发明 的充气轮胎不限于这种结构,而该轮胎的轮辋保护部在其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可以具有 梯形形状、具有圆顶点的梯形形状等。轮辋保护部可以具有多个突出部。
[0065] 适用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圈填胶的弹性模量Eb优选地在轮辋保护部的弹性 模量Ek的200 %至3000 %的范围。
[0066] 使胎圈填胶的弹性模量Eb为轮辋保护部的弹性模量Ek的200%或更大确保了胎 圈部具有令人满意的高刚性、抑制了胎圈部的变形,由此减小了胎圈部的滞后损耗。然而, 使胎圈填胶的弹性模量Eb超过轮辋保护部的弹性模量Ek的3000%则过分增大了胎侧部的 刚性,由此可能使胎面部的滞后损耗增加。因此,可以通过将E b与Ek的比设定在上述范围 来进一步地减小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
[0067] 在这方面,在确保令人满意的高刚性的方面,在上述范围内的Eb与Ek的比越高则 越优选。相应地,由于上述相同的原因,特别优选地将Eb与Ek的比设定在1000 %至2000 % 的范围。
[0068] 适用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圈填胶的损耗角正切tan δ B优选地在轮辋保护部 的损耗角正切tan 〇%至600% (不包括0%且包括600%)的范围。使胎圈填胶的 损耗角正切tan δ B为轮辋保护部的损耗角正切tan δ κ的600%或更小抑制了胎圈填胶的 滞后损耗的过分增加,由此成功地进一步减小了轮胎整体的滚动阻力。
[0069] 在这方面,在滚动阻力方面,更优选的是,在上述范围内的tan δ Β与tan δ κ的比越 小则越优选(tan δ B越小导致滞后损耗越小)。相应地,由于上述相同的原因,特别优选地 将tan δ Β与tan δ κ的比设定在20%至300%的范围。
[0070] 尽管在根据图1中示出的本发明的一示例的充气轮胎1中一对轮辋保护部10分 别设置于一对胎圈部4,但可以仅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胎圈部中的一个胎圈部设置轮辋 保护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使得轮胎的设置有轮辋保护部的一侧朝向车辆外侧的方式 将轮胎安装在车辆上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0071] 实施例
[0072] 在下文中,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而本发明不通过任何方式限制 于这些实施例。
[0073] (实施例1)
[0074] 制备具有表1中示出的相关特征的实施例1的充气试验轮胎,通过使用如此制备 的充气试验轮胎进行以下评价。
[0075] (比较例1)
[0076] 制备具有表1中示出的相关特征的比较例1的充气试验轮胎,通过使用如此制备 的充气试验轮胎以与实施例1的充气试验轮胎同样的方式进行以下评价。
[0077] (1)滚动阻力试验
[0078] 将各充气试验轮胎(225/45R17)组装到由JATM轮胎标准规定的适用轮辋 (7. 5J),由此制备轮胎-轮辋组件。将如此组装到轮辋的充气试验轮胎在内压230kPa、载荷 4. 5t的条件下安装在车辆上并进行下述滚动阻力试验。
[0079] 通过使上述充气试验轮胎在转鼓试验机的铁板表面(直径为I. 7m)上以80km/ hour的速度行驶、然后允许车辆通过惯性力行驶、测量从轮胎的减速开始的滚动阻力,来确 定用于评价的滚动阻力。更具体地,为了评价而以比较例1的对应评价结果均为"100"的 指数值来计算的各滚动阻力值。在表1中示出了如此计算的评价结果。指数值越小表示滚 动阻力越小,即,表示燃耗性越好。
[0080] ⑵轮胎质量的测量
[0081] 测量在组装到轮辋之前的各充气试验轮胎的质量。具体地,为了评价而以比较例 1的对应评价结果为"100"的指数值来计算轮胎的质量值。在表1中示出了如此计算的评 价结果。指数值越小表示轮胎的轻量化的效果越好。
[0082] (3)轮辋保护性试验
[0083] 将各充气试验轮胎组装到由JATM轮胎标准规定的适用轮辋(7. 5J),由此制备轮 胎-轮辋组件。然后使如此组装到轮辋的充气试验轮胎在如下的状态下进行轮辋保护性试 验:轮胎没有充填内压(即,内压为OkPa)以模拟保管轮胎-轮辋组件的情况。
[0084] 图3示出了轮辋保护性试验的试验方法的概要。通过如下的方法确定轮辋保护 性:将各充气试验轮胎(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的充气轮胎1)横倒地放在阿姆斯勒试 验机(Amsler testing machine)上使得该轮胎的一侧面面向平板30 ;将铁板31放在该轮 胎的另一侧面上;从铁板31侧向平板30侧对该轮胎施加载荷;以及计算安装到轮胎的轮 辋20的在平板30侧的轮辋凸缘20a与平板30接触所需要的能量。具体地,为了评价而以 比较例1的对应评价结果为"100"的指数值来计算轮胎的轮辋保护性值。在表1中示出了 如此计算所得的评价结果。指数值越大表示轮辋保护效果越好。
[0085] (实施例2至实施例18、比较例2至比较例5)
[0086] 制备均具有表1中示出的相关特征的实施例2至实施例18、比较例2至比较例5 的充气试验轮胎。然后,以与实施例1的充气试验轮胎相同的方式评价实施例2至实施例 18、比较例2至比较例5的各充气试验轮胎的行驶性能。
[0087] [表 1-1]
[0088]

【权利要求】
1. 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包括:胎体,所述胎体环状地跨越轮胎的一对胎圈芯 之间、与该胎圈芯卡定并且由至少一层帘布层构成;胎圈填胶,所述胎圈填胶配置在所述胎 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轮辋保护部,所述轮辋保护部设置于比在轮胎组装到适用轮辋、 充填预定空气压力且无负荷的状态下轮胎与适用轮辋分离的分离点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 置且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其特征在于, 在该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中, 与所述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相比靠轮胎径向外侧的轮辋保护部部分的 轮廓具有5mm至40mm的曲率半径, 假设从所述轮辋保护部的作为基准点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的方 向为正方向、从所述轮辋保护部的作为基准点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朝向轮胎径向内侧的 方向为负方向,则在从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最内端到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 向距离为1CSH的情况下,从所述轮辋保护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到所述胎圈填胶的轮 胎径向最外端的轮胎径向距离为-〇. 2CSH至0. 05CSH。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保护部部分的轮廓具有5mm 至15mm的曲率半径。
【文档编号】B60C13/00GK104245365SQ20138001952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
【发明者】长井俊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