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795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主沟槽,例如,通过设置沟槽 宽度不同的多个主沟槽,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透视空隙(see-t虹0U曲void) 面积不同的非对称的胎面花纹已被人所知。 在具有该非对称的主沟槽结构的胎面花纹,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接地压力并不均匀。因 此,反复施加于主沟槽槽底的崎变会增大,从而运成为在槽底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尤其 是,在设置具有大的沟槽宽度的主沟槽的情况下,接地压力在相邻的地面接触部的边缘上 升,因此存在有对主沟槽槽底的崎变变得过大的倾向。因此,为了抑制在槽底产生裂纹,需 要减少接地压力的不均匀,即需要使接地压力变得均匀。 但是,在日本国特开2013-18912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为了改善胎面部的整个 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接地性并提高驾驶稳定性,使中央地面接触部和中间地面接触部的接地 面相对于胎面部的基准轮廓线,分别朝向轮胎径向外侧W规定量鼓出,并且使中央地面接 触部的鼓出量大于中间地面接触部的鼓出量。 另外,在日本国特开2005-263180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为了通过改良接地形状 来提高转弯时的驾驶稳定性,使在主沟槽之间形成的条形花纹的接地面相对于经过胎肩条 形花纹的接地面的外轮廓线,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鼓出,并且将各条形花纹的鼓出顶点相对 于各条形花纹的中屯、线,偏向车辆安装时的内侧而进行配置。 如上所述,在日本国特开2013-189121号公报中,公开如下内容:在设置于胎面部的 多个地面接触部,使接地面W不同的鼓出量鼓出;另外,在日本国特开2005-263180号公报 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使多个地面接触部的接地面鼓出的基础上,将该鼓出顶点设定在从 地面接触部的宽度方向中屯、偏离的位置。然而,并没有公开如下内容:在左右两侧的透视空 隙面积不同的非对称胎面花纹,如何使接地压力均匀W抑制在槽底产生裂纹。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在左右两侧的透视空隙面积不同的非对称胎面 花纹产生槽底裂纹的充气轮胎。 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实施方案,提供下述[1]-[6]的方案。
[1] 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胎面部具备:向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主沟槽、和 被所述主沟槽划分的多个地面接触部,对所述胎面部而言,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宽度方向 一侧的透视空隙面积W大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透视空隙面积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沟槽之 间形成的多个地面接触部的接地面,相对于所述胎面部的基准轮廓线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鼓 出,并且,与位于所述透视空隙面积大的所述一侧的地面接触部的从所述基准轮廓线的鼓 出量相比,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地面接触部的从所述基准轮廓线的鼓出量大。
[2] 根据[1]所述的充气轮胎,在所述主沟槽之间形成的多个地面接触部包括被透视 空隙面积互不相同的两条主沟槽所夹持的地面接触部,该地面接触部的鼓出顶点位于,相 对于该地面接触部的宽度方向中屯、偏向所述透视空隙面积小的主沟槽侧的位置。
[3] 根据[2]所述的充气轮胎,将所述地面接触部两侧的主沟槽的透视空隙面积分别 设为SX、sy(其中,sx<sy),将该地面接触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尺寸设为D,并将从透视空 隙面积小的主沟槽侧的边缘至所述鼓出顶点的沿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化,并且满足 Dt=iXDX(sx/(sx+sy))(在此,对i而言,在Dt<0. 5D的条件下,i= 0. 75-1. 25)。
[4] 根据[1]-巧]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在所述主沟槽之间形成的多个地面接 触部的从所述基准轮廓线鼓出的鼓出量,在设置于所述胎面部的所有所述主沟槽的沟槽宽 度的合计值的0. 5-7 %范围内。
[引根据[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位于所述轮胎赤道面的地面接触部的 从所述基准轮廓线鼓出的鼓出量大于位于所述透视空隙面积大的所述一侧的地面接触部 的鼓出量,并且,小于位于所述另一侧的地面接触部的鼓出量。
[6]根据山-閒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在所述胎面部中,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 宽度方向一侧的透视空隙面积设为Sa,将在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透视空隙面积设为訊,将位 于所述一侧的地面接触部的从所述基准轮廓线鼓出的鼓出量设为H1,将位于所述另一侧的 地面接触部的从所述基准轮廓线鼓出的鼓出量设为肥,满足H1/H2 =(訊/Sa)Xk(在此,对 k而言,在HK肥的条件下,k= 0.6-1.25)。 发明的效果
[0015] 根据本实施方案,在左右两侧的透视空隙面积不同的非对称胎面花纹,由于将位 于该面积小的一侧的地面接触部的、接地面的鼓出量设定为大于位于该面积大的一侧的地 面接触部的、接地面的鼓出量,因此能够抑制位于该面积大的一侧的地面接触部的接地压 力升高。因此,减少崎变而能够抑制在槽底发生裂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一部分的宽度方向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胎面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示出所述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5是示出其他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宽度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周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W(子午线方向) 的剖视图。该轮胎为轿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并具备胎面部10、左右一对胎圈部(未图示) 及胎侧部1、1,胎面部10W彼此连结左右胎侧部1、1的轮胎径向K上的外端部的方式设置。 图中,化表示轮胎赤道面,相当于轮胎的宽度方向W的中屯、。 在充气轮胎埋设有胎体(carcass) 2,该胎体2由横跨一对胎圈部之间而延伸的至少一 个帘布层(carcassply)构成。胎体2从胎面部10贯通胎侧部1延伸,并且其两端部在胎 圈部被卡止。在胎面部10的胎体2的外周侧,设置有带束层化elt) 3。带束层3包括多个 带束层片化eltply),所述多个带束层片是将胶带用帘布化eltcord)相对于轮胎圆周方 向W小角度倾斜排列而形成的。在该例子中,由两个带束层片构成。在带束层3的外周侧 设置有带束加强层4,该带束加强层4是将纤维帘线沿轮胎圆周方向进行配设而形成的。 在带束层3的外周侧(具体而言,带束加强层4的外周侧)设置有胎面橡胶5,通过该 胎面橡胶5来形成用于构成轮胎接地面的胎面部10的表面。 如图1及图4所示,在胎面部10的表面,设置有沿轮胎圆周方向C延伸的多个(在该 例子中,为四条)直线状的主沟槽12。在该例子中,主沟槽12包括一对中屯、主沟槽12A、 12A和一对胎肩主沟槽12B、12B构成,其中,所述一对中屯、主沟槽12A、12A隔着轮胎赤道面 化配置在两侧,所述一对胎肩主沟槽12BU2B分别配置在一对中屯、主沟槽12AU2A的轮胎 宽度方向外侧Wo。此外,轮胎宽度方向外侧Wo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W上远离轮胎赤道面 化的一侧。另外,E表示胎面接地端。 胎面部10被上述主沟槽12划分成多个地面接触部。具体而言,在胎面部10设置有: 中央地面接触部14,其在左右一对中屯、主沟槽12AU2A之间形成;左右一对中间地面接触 部16、16,其在中屯、主沟槽12A和胎肩主沟槽12B之间形成;左右一对胎肩地面接触部18、 18,其在左右一对胎肩主沟槽12B、12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Wo形成。 如图4所示,中央地面接触部14和中间地面接触部16是,并未在轮胎圆周方向C断开, 而在轮胎圆周方向C的整个圆周上连续形成的条形花纹。另一方面,对胎肩地面接触部18 而言,沿与轮胎圆周方向C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沟槽20在圆周方向C上隔开间隔而 设置。横向沟槽20从胎面侧边缘向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胎肩主沟槽12B的前面终结, 由此,胎肩地面接触部18是作为实质上被横向沟槽20划分的多个花纹块在轮胎圆周方向C 排列的花纹块列而形成的。此外,中央地面接触部14和中间地面接触部16可W是被横向 沟槽划分的多个花纹在沿轮胎圆周方向排列的花纹块列,另外,胎肩地面接触部18可W是 在轮胎圆周方向C的整个圆周上连续的条形花纹。 对胎面部10而言,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化的宽度方向一侧Wa的透视空隙面积Sa W大 于宽度方向另一侧师的透视空隙面积Sb的方式形成(Sa〉Sb)。此处,透视空隙面积是指, 沿轮胎圆周方向C看设置在胎面部10的圆周方向沟槽时,不存在有地面接触部并能看穿的 部分的截面面积(图1所示的宽度方向截面中的面积)。在图4所示的截面形状为固定的 直线状主沟槽12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主沟槽12的截面面积就是透视空隙面积(因此,下 面,可能会将透视空隙面积仅称作沟槽截面面积)。另外,宽度方向一侧Wa的透视空隙面积 Sa是指,存在于该一侧Wa的圆周方向沟槽的透视空隙面积的合计;宽度方向另一侧Wb的 透视空隙面积訊是指,存在于该另一侧师的圆周方向沟槽的透视空隙面积的合计。 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作为上述主沟槽12的、沟槽截面面积不同的多个主沟槽, 如上述Sa〉訊那样可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