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曲霉H768的发酵化合物在制备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1859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海洋真菌提取化合物的应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发酵提取得到的曲霉发酵化合物在制备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食物过敏,即食物变态反应,是指某些人在吃了某种食物之后,引起身体某一组织、某一器官甚至全身的强烈反应,以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食物过敏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在过去几十年内其发病率逐渐增加。食物过敏反应主要是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e,ige)介导的,而这种过敏反应通常伴随着特异型免疫球蛋白ige含量的提高。

目前治疗食物过敏的方案只有避免接触过敏原或进行脱敏疗法,还未找到抑制致敏食物抗原的活性药物。膳食干预是重要的食物过敏管理方法,但会对人体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或激素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等副作用,所以寻找抗食物过敏活性化合物尤为重要。

天然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源泉,据最新的一份统计表明,从1981年到2014年共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批准的小分子药物共有1211个,其中来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占65%。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导致了对陆地微生物持续50多年的集中研究和开发。时至今日,陆地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发现的重复率已高达95%,因此人们将关注度转向海洋,尤其是深海。目前,海洋微生物来源的代谢产物正迅速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源泉。目前已有多种海洋来源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被开发成用于治疗包括肿瘤、病毒等在内多种疾病的药物。

因此,在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发现具有抗食物过敏活性的天然产物对于海洋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深海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经发酵提取得到发酵化合物在制备抗过敏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曲霉发酵化合物在制备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曲霉发酵化合物是由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经发酵提取得到,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所述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7121,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7年3月15日。

作为本发明曲霉发酵化合物的应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过敏药物为抗食物过敏的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食物过敏的药物,其包括有效剂量的作为活性成分的曲霉发酵化合物及其盐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以及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

所述曲霉发酵化合物是由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经发酵提取得到,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

所述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7121,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7年3月15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曲霉发酵化合物由深海真菌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发酵提取纯化得到,经实验发现,其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可用于制备和开发抗过敏药物,特别是抗食物过敏的药物。本发明为研发抗过敏药物提供了新的化合物来源,对我国海洋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促进深海生物资源的有效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7121,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7年3月15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参数、比例等可因地制宜做出选择而对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深海真菌中的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为原料,制备式(i)所示的曲霉发酵化合物,具体步骤如下:

(1)取土曲霉h768(aspergillusterreush768),加入到培养基中,静置35天,加有机溶剂萃取三次,合并得到萃取液,将萃取液低压浓缩,得到28.6g曲霉发酵粗提物;

(2)将步骤(1)中曲霉发酵粗提物进行ods色谱柱吸附,采用甲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

(3)将步骤(2)中所得活性部位用葡聚糖凝胶lh-20吸附,使用1:1的氯仿-甲醇溶液进行洗脱;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活性部位进行100~200目硅胶柱层析吸附,采用10:0至1:1的氯仿-甲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

(5)根据tlc检测结果,收集和合并步骤(4)中氯仿-甲醇溶液洗脱液,减压浓缩蒸干后得到一个化合物,重量为257mg。

将上述所得化合物用1h-nmr和13c-nmr谱分析。

化合物1为白色粉末,高分辨质谱(hr-esi-ms)显示分子式为c24h24o7,不饱和度为13,其1h-nmr(cd3od,400mhz)在低场显示7个氢,其中δh6.87(2h,d,j=8.8hz,h-2,6)与δh7.60(2h,d,j=8.8hz,h-3,5)为典型的1,4-二取代苯,而δh6.53(1h,dd,j=8.2,1.6hz,h-15),6.41(1h,d,j=1.6hz,h-19),及6.50(1h,d,j=8.2hz,h-16)则是一个典型的abx苯环,而δh5.05(1h,brt,j=7.4hz,h-12)为一个烯键质子,δh3.76(3h,s,h-12)为一个甲氧基,此外还有2个亚甲基质子[δh3.45(1h,d,j=14.6hz,h-13a),3.40(1h,d,j=14.6hz,h-13b)],3.07(2h,d,j=6.8hz,h-20)]和3个甲基单峰(δh1.51s,1.73s,3.77s,各为3h)。13c-nmr(cd3od,100mhz)谱中显示24个碳信号,其中包括11个季碳(δc86.8,123.1,125.1,128.4,129.2,133.0,139.7,155.0,159.3,170.4,171.6)、8个次甲基(δc115.0,116.6,116.6,123.5,129.8,130.4,130.4,132.4)、2个亚甲基(δc28.7,39.6)]、以及3个甲基(δc17.8,25.9,53.8)。以上数据与butyrolactonei完全一致,经进一步的1d、2dnmr及hr-esi-ms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化合物为butyrolactonei,其结构如式(i)所示。

butyrolactonei:白色粉末,c24h24o7;1hnmr(cd3od,400mhz):δh6.87(2h,d,j=8.8hz,h-2,6),7.60(2h,d,j=8.8hz,h-3,5),3.76(3h,s,h-12),3.45(1h,d,j=14.6hz,h-13a),3.40(1h,d,j=14.6hz,h-13b),6.53(1h,dd,j=8.2,1.6hz,h-15),6.50(1h,d,j=8.2hz,h-16),6.41(1h,d,j=1.6hz,h-19),3.07(2h,d,j=6.8hz,h-20),5.05(1h,t,j=7.4hz,h-12);13cnmr(cd3od,100mhz):δc159.3(s,c-1),116.6(d×2,c-2,6),130.4(d×2,c-3,5),123.1(s,c-4),129.2(s,c-7),139.7(s,c-8),170.4(s,c-9),86.8(s,c-10),171.6(s,c-11),53.8(q,c-12),39.6(t,c-13),125.1(s,c-14),129.8(d,c-15),115.0(d,c-16),155.0(s,c-17),128.4(s,c-18),132.4(d,c-19),28.7(t,c-20),123.5(d,c-21),133.0(sc-22),17.8(q,c-23),25.9(q,c-24)。

实施例2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化合物的体外抗食物过敏活性筛选

本实施例选择ige介导的rbl-2h3细胞模型,检测细胞致敏后的脱颗粒效率,计算化合物样品对细胞脱颗粒效率的抑制率,从而检测实施例1中化合物1的抗食物过敏活性。

本实施例分为以下4组:

(1)未激活组;

(2)dnp-bsa激活组;

(3)阳性对照组,氯雷他定;

(4)曲霉发酵化合物实验组:实施例1中步骤(5)所得曲霉发酵化合物;

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操作:

(1)胰酶消化回收rbl-2h3细胞,6×105cells/ml,每孔加100μl(即6×104cells/孔)入96孔板,同时添加anti-dnp-ige至1μg/ml的终浓度,培养箱(37℃,5%co2)孵育过夜;

(2)用pbs洗孔3遍,将样品溶于pbs中,分别取5μl样品加95μltyrode’s缓冲液混匀(曲霉发酵化合物终浓度为1.25,2.5,5,10,20,40μg/ml),未激活组及dnp-bsa激活组添加5μlpbs+95μltyrode’s缓冲液,分别取95μl加到培养板中,继续培养1h。dnp-bsa激活组及曲霉发酵化合物实验组用5μldnp-bsa(终浓度为1μg/ml)刺激rbl-2h3细胞1小时;未激活组添加5μlpbs继续培养1小时。

(3)β-氨基己糖苷酶的活性利用4-methylumbellife-ryl-n-acetyl-β-d-glucosaminide底物进行检测,回收细胞培养上清后,向培养板中加100μltyrode’s缓冲液(含0.1%tritonx-100)裂解细胞;最后用25μl上清或细胞裂解液分别入96孔荧光板,每孔加100μl4-methylumbellife-ryl-n-acetyl-β-d-glucosaminide试剂(1.2mm),反应30min(37℃),用酶标仪获取每孔溶液360nm激发,450nm发射的荧光值。

(4)脱颗粒效率计算公式:

脱颗粒效率=(上清的荧光值/(上清的荧光值+细胞裂解液的荧光值))×100%。

(5)抗过敏抑制率计算公式

化合物抗过敏抑制率计算公式=(dnp-bsa激活组的脱颗粒效率-曲霉发酵化合物实验组的脱颗粒效率)/(dnp-bsa激活组的脱颗粒效率-未激活组的脱颗粒效率)×100%。

结果显示曲霉发酵化合物有较明显的抗过敏活性,其抗过敏抑制率为95.12%,大于阳性对照氯雷他定的41.61%。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曲霉发酵化合物,ic50为:10.36μg/ml,优于阳性对照氯雷他定的35.01μg/ml,可用于制备相应的治疗药物。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