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207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车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与车身固定,汽车车门一般包括门体、车门附件和内饰盖板。门体包括车门外板、与车门外板固连的车门内板,在车门外办和车门内板之间固设有用于加强门体整体强度的车门加强梁。车门附件一般包括设于门体内的车门锁等。内饰盖板包括与内板的内侧固定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上一般固设有扶手,然后通过皮层包裹。为了汽车在侧碰的时候保护乘员的肩部,在以往的时候往往会在汽车座椅的座板侧面固定有安全气囊包,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且碰撞力超过设定值时,安全气囊包会经充气后向着汽车车顶的方向膨胀,从而保护乘员的肩部区域不受损伤。位于该位置上的安全气囊包在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能保护乘员的肩部区域不受损伤,但是该结构的汽车座椅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发现当汽车发生碰撞冲击力较大时,安全气囊包来不及膨胀而对乘员造成较大的损伤。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533587. X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内的安全气囊装置”,还安全气囊装包设于机动车的车门扶手本体上开设的凹槽内,所述的车门扶手本体外包裹有外表层,安全气囊位于所述的外表层内。该结构的汽车车门能在汽车发生冲击力较大的侧面碰撞的时候,安全气囊能够及时膨胀,从而保护乘员的安全。但是由于安全气囊包从乘员的肩部下方向着肩部方向膨胀,而且安全气囊包充气膨胀的过程是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的,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发现安全气囊包在膨胀的过程当中会碰到乘员的胸部,安全气囊包迅速膨胀的力冲击乘员的胸部,这样会对乘员的胸部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车门,该车门在汽车发生侧碰的时候能够释放安全气囊,安全气囊能够保护乘员的肩部区域不受损伤,而且避免安全气囊在膨胀的过程当中对乘员胸部区域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车门,包括门体和固定在门体内侧的内饰盖板,在内饰盖板上设有车门扶手,其特征在于,位于车门扶手上方的内饰盖板边缘处开设有用于放置安全气囊包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固连有当汽车车门受到撞击且撞击力超过设定值时能够迅速膨胀并覆盖车门扶手上部内饰盖板的安全气囊包。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且撞击力超过设定值的时候,安全气囊包直接向着乘员的肩部方向膨胀,同时扶手上方的位置与乘员的肩部距离较远,不会直接对成员的肩部及胸部区域造成较大冲击,这样就实现了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安全气囊包对乘员的保护,而且避免安全气囊在膨胀的过程当中对乘员胸部区域造成损伤。在上述的汽车车门中,所述的安全气囊包包括固定在凹槽内经充气后覆盖车门扶手上部内饰盖板的气袋,所述气袋与一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且碰撞力超过设定值时对气袋进行充气的充气装置连接。在上述的汽车车门中,所述充气装置包括与气袋相连接的气体发生器、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气体发生器和压力传感器相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与门体内。控制单元主要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同时进行数据的分析,然后对气体发生器发出指令。当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压力传感器将发生碰撞时受到的压力传递给控制单元,当接收到的数据超过控制单元的设定值时,控制单元向气体发生器发出充气指令,气体发生器对气袋进行充气。在上述的汽车车门中,所述凹槽底壁设有连接孔一,在门体上正对着连接孔一设有连接孔二,螺栓穿过连接孔一及连接孔二将所述气袋固定与凹槽中。通过螺栓将气袋固定在凹槽中,便于装配。在上述的汽车车门中,所述的气袋经充气膨胀后呈椭圆形,所述气袋的长度方向与汽车B柱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气袋的厚度值的范围为50m-80mm。气袋充气后呈椭圆形这样能增大气袋与乘员肩部区域的接触面积,提高安全性能。气袋的厚度值由车门扶手上部内饰盖板与乘员肩部之间的空间大小决定,当该空间较大时可取较大的值,若该空间较小时,则应该取较小的值。当上述的空间较大而选取气袋的厚度较小,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乘员会朝向上述的气袋位移一段距离再碰到气袋,在碰到气袋前最主要由安全带对人体的保护,这样随着人体向着气袋方向位移的增大,人体受到安全带拉扯的力就会越大,此时,安全带容易对人体的胸部区域造成损伤;而当上述的空间较小,气袋的厚度值较大时,汽车发生侧面碰撞,乘员向着气袋的方向位移,气袋膨胀的冲击力会对乘员肩部造成损伤,甚至乘员气袋还未及时充气,乘员已经与车门发生碰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其在车门扶手上方的内饰盖板边缘处开设有用于放置安全气囊包的凹槽,凹槽内固连有当汽车车门受到撞击且撞击力超过设定值时能够迅速膨胀并覆盖车门扶手上部内饰盖板的安全气囊包,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安全气囊包直接向着乘员的肩部方向膨胀,扶手上方的位置与乘员的肩部距离较远,不会直接对成员的肩部及胸部区域造成较大冲击,这样就实现了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安全气囊包对乘员的保护,而且避免安全气囊在膨胀的过程当中对乘员胸部区域造成损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气袋膨胀后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门;2、内饰盖板;3、扶手;4、安全气囊包;5、气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I包括门体、固定在门体内侧的内饰盖板2和安全气囊包4。内饰盖板2上具有车门I扶手3。在车门I扶手3上方的内饰盖板2边缘处开设有凹槽。[0018]安全气囊包4固定于凹槽中,当汽车车门I受到撞击且撞击力超过设定值时能够迅速膨胀并覆盖车门I扶手3上部内饰盖板2的安全气囊包4。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且撞击力超过设定值的时候,安全气囊包4直接向着乘员的肩部方向膨胀,同时扶手3上方的位置与乘员的肩部距离较远,不会直接对成员的肩部及胸部区域造成较大冲击,这样就实现了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安全气囊包4对乘员的保护,而且避免安全气囊在膨胀的过程当中对乘员胸部区域造成损伤。安全气囊包4包括包括固定在凹槽内经充气后覆盖车门I扶手3上部内饰盖板2的气袋5,所述气袋5与一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且碰撞力超过设定值时对气袋5进行充气的充气装置连接。充气装置包括与气袋5相连接的气体发生器、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气体发生器和压力传感器相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与门体内。控制单元主要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同时进行数据的分析,然后对气体发生器发出指令。当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压力传感器将发生碰撞时受到的压力传递给控制单元,当接收到的数据超过控制单元的设定值时,控制单元向气体发生器发出充气指令,气体发生器对气袋5进行充气。所述凹槽底壁设有连接孔一,在门体上正对着连接孔一设有连接孔二,螺栓穿过连接孔一及连接孔二将所述气袋5固定与凹槽中。通过螺栓将气袋5固定在凹槽中,便于装配。气袋5经充气膨胀后呈椭圆形,所述气袋5的长度方向与汽车B柱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气袋5的厚度值的范围为50m-80mm。气袋5充气后呈椭圆形这样能增大气袋5与乘员肩部区域的接触面积,提高安全性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汽车车门,包括门体和固定在门体内侧的内饰盖板(2 ),在内饰盖板(2 )上设有车门(I)扶手(3),其特征在于,位于车门(I)扶手(3)上方的内饰盖板(2 )边缘处开设有用于放置安全气囊包(4)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固连有当汽车车门(I)受到撞击且撞击力超过设定值时能够迅速膨胀并覆盖车门(I)扶手(3)上部内饰盖板(2)的安全气囊包(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气囊包(4)包括固定在凹槽内经充气后覆盖车门(I)扶手(3)上部内饰盖板(2)的气袋(5),所述气袋(5)与一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且碰撞力超过设定值时对气袋(5)进行充气的充气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与气袋(5)相连接的气体发生器、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气体发生器和压力传感器相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与门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壁设有连接孔一,在门体上正对着连接孔一设有连接孔二,螺栓穿过连接孔一及连接孔二将所述气袋(5)固定与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5)经充气膨胀后呈椭圆形,所述气袋(5)的长度方向与汽车B柱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气袋(5)的厚度值的范围为 50m-8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车门上的安全气囊包在膨胀的过程当中会碰到乘员的胸部,安全气囊包迅速膨胀的力冲击乘员的胸部,这样会对乘员的胸部造成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门,其在车门扶手上方的内饰盖板边缘处开设有用于放置安全气囊包的凹槽,凹槽内固连有安全气囊包,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安全气囊包直接向着乘员的肩部方向膨胀,扶手上方的位置与乘员的肩部距离较远,不会直接对成员的肩部及胸部区域造成较大冲击,这样就实现了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安全气囊包对乘员的保护,而且避免安全气囊在膨胀的过程当中对乘员胸部区域造成损伤。
文档编号B60R21/21GK202896505SQ2012205656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光玲玲, 王桃英, 初永平, 周大永, 刘卫国,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