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传送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143阅读:1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传送带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传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速灵活,变速误差小的变速传送带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流水线上,传送带装置是传送工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传送带装置的传送速度是固定的,对于一些需要做变速处理的传送带装置而言,通常的控制方法是通过检测电机轴的转速来调节传送带的速度,而电机轴与齿轮以及传动带之间因为传动啮合的关系,线速度会存在一些损耗,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与电机轴之间具有不可补偿的速度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速灵活,变速误差小的变速传送带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变速传送带装置,包括两相对反向设置的固定架,两所述固定架之间通过两平行的连接板条连接固定,两所述连接板条的上沿端之间设有上托板,两所述连接板条的下沿端之间设有下托板,一端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主动转轴,另一端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被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被动转轴之间连接有传送皮带,所述上托板和所述下托板均与所述传送皮带的相应内表面滑动贴合,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固定有带轮和角速度感应器,所述带轮上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另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有驱动器和控制器,所述角速度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一种变速传送带装置,所述固定架包括主梁架和设在所述主梁架两端的固定耳板,所述主动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相应所述固定架的固定耳板之间,所述被动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相应所述固定架的固定耳板之间。

上述的一种变速传送带装置,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被动转轴均为实心的铜质转轴,外圆周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6um。

上述的一种变速传送带装置,所述上托板和所述下托板均为铝合金板材,厚度为0.5~1mm,外表面粗糙度为0.2u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变速传送带装置通过直接测量主动转轴的转速来调节传送皮带的传输速度,误差小,控制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去除了上托板和下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去除了传送皮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图。

图中:1-固定架、2-主动转轴、3-被动转轴、4-传送皮带、5-连接板条、6-伺服电机、7-传动带、8-上托板、9-下托板、11-主梁架、12-固定耳板、13-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传送带装置,包括两相对反向设置的固定架1,两固定架1之间通过两平行的连接板条5连接固定,两连接板条5的上沿端之间设有上托板8,两连接板条5的下沿端之间设有下托板9。一端的固定架上设有主动转轴2,另一端的固定架上设有被动转轴3,主动转轴2和被动转轴3之间连接有传送皮带4,上托板8和下托板9均与传送皮带4的相应内表面滑动贴合,上托板8可对位于传送皮带4上的工件提供支撑,避免工件对传送皮带4造成压坠变形。主动转轴2的一端固定有带轮13和角速度感应器,角速度感应器用于感应主动转轴2的角速度数值。带轮13上连接有传动带7,传动带7另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连接有驱动器和控制器,角速度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工作时,角速度感应器获取主动转轴2的角速度数值,然后将该角速度数值传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的处理计算出主动转轴2的线速度值。控制器将实际需要的传送速度与当前主动转轴2的线速度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应该加速还是减速,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器发出相应的指令给驱动器,最后通过驱动器控制伺服电机6的电机轴转速。通过直接测量主动转轴2的转速来调节传送皮带4的传输速度,实现了传送皮带4传输速度的精确控制,误差小,控制灵活。

具体的,在上述的一种变速传送带装置中,固定架1包括主梁架11和设在主梁架11两端的固定耳板12。主动转轴2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相应固定架1的固定耳板13之间,被动转轴3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相应固定架1的固定耳板13之间。为避免传送皮带4在主动转轴2和被动转轴3上打滑造成速度损耗,主动转轴2和被动转轴3均为实心的铜质转轴,其外圆周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6um。为减轻整个变速传送带装置的重量,上托板8和下托板9均为铝合金板材,其厚度为0.5~1mm,外表面粗糙度为0.2u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