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蛋白GPR45-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4146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融合蛋白GPR45-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融合蛋白GPR45-Gila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背景技术
G蛋白(G-protein)是ー种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a,β,Y三个不同亚基组成。G蛋白具有GTP酶活性,有a,β,Υ三聚体G蛋白、低分子量的単体小G蛋白和高分子量的其他G蛋白三类。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是ー种与三聚体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含有7个穿膜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其成员有1000多个。G蛋白偶联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激活所偶联的G蛋白,启动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导致各种生物效应。G蛋白偶联受体与其配基-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激素等相互作用,并且充当促进或关闭ー很多功能生物过程的分子开关。G蛋白偶联受体在血压调节、炎症和心理疾病等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现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首先是寻找、确定和制备药物筛选靶-分子药靶。药物靶点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结合位点,包括基因位点、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选择确定新颖的有效药靶是新药开发的首要任务。迄今已发现作为治疗药物靶点的总数约500个,而G-蛋白偶联的受体(GPCR)靶点占其中受体的绝大多数。高通量药物筛选是开发药物早期阶段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种融合蛋白GPR45_Gil 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I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a)的氨基酸序列经过ー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由序列I衍生的蛋白质。为了使(a)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a)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I所示的标签。表I标签的序列
权利要求
1.ー种蛋白质,是如下(a)或(b) (a)由序列表中序列I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a)的氨基酸序列经过ー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由序列I衍生的蛋白质。
2.编码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的基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是如下I)至4)中任一所述的DNA分子 1)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I至2178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 2)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3)在严格条件下与I)或2)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蛋白的DNA分子; 4)与I)或2)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蛋白的DNA分子。
4.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盒、重组细胞或重组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将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插入pFASTBacl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得到的重组质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将权利要求5所述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DHlOBac菌株,通过菌内重组得到的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的杆状病毒质粒。
7.ー种制备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权利要求6所述杆状病毒质粒转染昆虫细胞,培养后收集上清,即为Pl代病毒液; (2)将所述Pl代病毒液感染昆虫细胞,培养后得到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细胞为sf9细胞;所述步骤(I)中,所述培养的培养时间为72小时;所述步骤(2)中,所述感染的感染剂量为MOI = 5,所述培养的培养时间为72h。
9.ー种表达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的试剂盒,包括大肠杆菌DHlOBac菌株、昆虫细胞和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
10.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GPR45-Gi1α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a)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G蛋白抗原活性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单独的GPR45或Gi1α蛋白脱离了生命状态(活细胞环境)是无法结合在一起的,需要借助细胞内环境,才能结合成为被Gi1α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蛋白复合物。而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脱离了生命状态(活细胞环境)即具有Gi1α蛋白的抗原活性,可以作为体外筛选系统,对候选的作为药物的化合物或小分子进行筛选(考察其能否与融合蛋白结合)。
文档编号G01N33/68GK102863535SQ20111018516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4日
发明者刘永学, 彭明丽, 吴芳明, 陈曦, 韩春光, 白月霞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