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156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Bi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纳米管。具体说涉及Bi2Te3基化合物纳米管。
背景技术
自1991年日本碳化学家饭岛(S.Lijima)首次发现碳纳米管(CNTs)以来,人们对碳纳米管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碳纳米管因其具有独特的一维中空石墨片卷曲成的无缝管状结构,而具有一系列独特而优异的性质,如高度的化学稳定性、高的机械强度(理论计算表明,其抗拉强度是钢的100倍,而密度只有钢的1/6)、特异的电学性能(根据管径和螺旋度的不同,可以是比铜还好的导体,也可以是半导体)。碳纳米管是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材料,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电子技术等多个高科技领域。
自碳纳米管以来,其它各种一维管状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备受关注,BN、BC3、BC2N、WS2、MoS2等纳米管相继问世,但仍然满足不了多个研究和应用领域的需求,更多材料和类型的纳米管仍有待于开发和研究。
Bi2Te3是一种窄带隙(禁带宽度为0.13ev)的半导体材料。Bi2Te3基化合物由于其同时具有高电导率和低热导率而成为目前性能最好的室温型热电材料,但其热电性能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Bi2Te3是由V、VI族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在化学稳定性较好的材料中,它是分子量最大的稳定二元化合物。Bi2Te3具有六面体准层状结构,在该结构的同一层上具有相同的原子种类。原子层间按“-Te-Bi-Te-Bi-Te-”方式排布,相邻两个Te层之间为范德华力结合。理论研究表明,该种纳米管的独特微观结构将可能产生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使该种材料具备特殊的输运特性而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热电材料;另外,Bi2Te3基化合物纳米管还将有可能在材料、物理、化学、电子等领域得到其它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i2Te3基化合物纳米管。
本发明的Bi2Te3基化合物纳米管,它的组分和含量如下由Sb或/和Bi元素和Se或/和Te元素按原子比为1.9~2.1∶2.9~3.1的比例形成的p型或n型Bi2Te3基化合物,占材料总原子百分比的95~100%;
掺杂元素原子Sn、Pb、I、Br、Al或Li中的一种或几种,占材料总原子百分比的0~5%。
本发明的Bi2Te3基化合物纳米管的的几何特征是直径在5~150纳米,壁厚1~25纳米,长度1~50微米,管的端部开口或闭口。
本发明的Bi2Te3基化合物纳米管的制备采用水热/溶剂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Sb或/和Bi元素和Se或/和Te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和/或掺杂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按照最终产物化学成分所确定的比例混合于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中,最终产物的组分和含量如下按Sb或/和Bi和Se或/和Te元素原子比为1.9~2.1∶2.9~3.1的比例形成的p型或n型Bi2Te3基化合物,占材料总原子百分比的95~100%,掺杂元素原子Sn、Pb、I、Br、Al或Li中的一种或几种,占材料总原子百分比的0~5%;2)将上述混合液置于高压反应釜的反应容器内,添加足够量的还原剂,然后立即密封;3)将反应容器升温至100~300℃范围内的某个温度并保温反应6~50小时后冷却到室温;4)收集反应容器内的固体反应产物,经去离子水、有机溶剂和/或稀酸溶液多次清洗后干燥,得到本发明材料。
为了控制反应速度和生成产物的粒径,在步骤2)中可添加适量的碱性调节剂和络合剂。
上述步骤1)中所说的Sb或/和Bi元素和Se或/和Te元素的化合物和掺杂元素的化合物可以是氯化物、氧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或碳酸盐等。
上述步骤1)中所说的有机溶剂可以是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吡啶、乙二胺、苯或甲苯等,所说的碱性调节剂可以是NaOH、KOH等,所说的络合剂可以是EDTA二钠盐、柠檬酸、柠檬酸钠或乙二胺四乙酸等。
上述步骤2)中所说的还原剂可以采用NaBH4、KBH4等碱金属的硼氢化合物或Na、K等碱金属。步骤4)中所说的有机溶剂可以是乙醇、丙酮、四氯化碳等。
本发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Bi2Te3基化合物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将能够产生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特殊的输运特性,将有望提高Bi2Te3基化合物的热电性能,并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微电子等领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1、原料分析纯BiCl3,高纯碲粉(>99.99wt%),按Bi∶Te原子比为2∶3的比例配料。
2、将上述原料混合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添加少量络合剂EDTA二钠盐及碱性调节剂NaOH。
3、将上述混合液置于高压反应釜的反应容器内,添加足量的可溶性还原剂NaBH4,然后立即密封;4、将反应容器升温至150℃,并保温24小时进行反应,然后冷却到室温;5、收集反应釜内的固体反应产物,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的反复洗涤后于100℃下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粉末状产物。
用JEM-201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反应产物为平均直径80nm,平均长度18微米纳米管,纳米管平均壁厚15纳米,纳米管端部有开口和闭口两种形态。
实施例21、原料分析纯BiCl3,高纯碲粉(>99.99wt%)。按Bi∶Te原子比为2∶3的比例配料。
2、将上述原料混合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并添加少量络合剂柠檬酸钠及碱性调节剂KOH。
3、将上述混合液置于高压反应釜的反应容器内,添加足够量的可溶性还原剂KBH4,然后立即密封;4、将反应容器升温至180℃,并保温24小时进行反应,然后冷却到室温;5、收集反应釜内的固体反应产物,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的反复洗涤后于100℃下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粉末状产物。
用JEM-201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反应产物为平均直径70nm,平均长度7微米纳米管,纳米管平均壁厚5纳米,纳米管端部有开口和闭口两种形态。
权利要求
1.一种Bi2Te3基化合物纳米管,其特征是它的组分和含量如下由Sb或/和Bi元素和Se或/和Te元素按原子比为1.9~2.1∶2.9~3.1的比例形成的p型或n型Bi2Te3基化合物,占材料总原子百分比的95~100%;掺杂元素原子Sn、Pb、I、Br、Al或Li中的一种或几种,占材料总原子百分比的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i2Te3基化合物纳米管,其特征是纳米管的直径在5~150纳米,壁厚1~25纳米,长度1~50微米,管端部是开口的或闭口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
文档编号C01B19/04GK1526639SQ0315127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赵新兵, 吉晓华, 张艳华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