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嗪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45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三嗪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嗪化合物。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制备和使用三嗪化合物的方法和使用三嗪化合物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新化合物的合成导致了发现新治疗干预的可能性。通过使用结构和活性相关性研究,可以设计化合物,使得这些化合物具有至少一种可以从其结构预测的活性。使用高通过量试验可以快速测定新合成化合物的活性。
在药物和疾病治疗的许多领域需要用于新治疗干预的新化合物。例如,慢性和急性炎症疾病形成影响所有器官系统的疾病的基础,包括、但不限于哮喘、急性炎性疾病、血管炎性疾病、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心肌炎、肾炎、克罗恩病、关节炎、I型和II型糖尿病和相关的血管病。这些炎症疾病的总体发病率在人群中增加,仅糖尿病就影响了16百万人。
早期的数码相机要求用户将来自数码相机内的闪存中的图像下载或传输给各人计算机(PC)。最广泛的是使用标准串行电缆。然而,串行电缆有限的传输速度和数字图像较大的大小使得这类下载需要建立耐受性经历。对仅几打图像连续下载可能需要花费半小时。
数码相机制造商通过将闪速储存芯片置于小的可移动卡上而解决了这一问题。然后可以从数码相机中取出闪速储存卡,几乎就如同从标准照相机中取出胶卷一样。随后可以将闪速储存卡插入PC上适宜的存储槽并将图像文件直接拷贝到PC上。


图1A表示常用方案,其中闪速储存卡和适配器用于将图像从数码相机中传输给PC。一般来说,数码相机14使用含有一个或多个闪速储存芯片的闪速储存卡,所述的闪速储存芯片用于存储与照相机用户拍摄的图像相关的数据。在解释性实例中,CompactFlashT卡16中含有闪速储存芯片(CompactFlash是SanDisk Corp.of Sunnyvale的商标,California),可以通过压插件拔出钮将其从数码相机14中取出。
一般来说,膝上和笔记本计算机带有一个或多个可以接受PCMCIA卡的PC-卡(早期称作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存储槽。在该常用方案中,CF---PCMCIA适配器10用于使PC或膝上计算机读取储存在CompactFlash卡16上储存的数据,就如同将其储存在PCMCIA卡上。正如附图1A中所示,CF---PCMCIA适配器10含有排列在接受CompactFlash卡16开口上的接插件界面。附图1B表示带有插入的CompactFlash卡16的CF---PCMCIA适配器10。
正如附图1C中所示,诸如笔记本PC 20这类计算机可以通过与PC连接的PCMCIA读取器12读取储存在PCMCIA卡上的数据,该过程通过平行或USB电缆或直接通过内置PCMCIA存储槽22来进行。一旦将PCMCIA插入读取器或PCMCIA储存槽,则用户只能够将图像文件从CompactFlash卡16拷贝到硬盘。
控制或调节身体对损伤、手术、代谢因素或反馈机制控制丧失的反应产生的因素、使因素过多或过少长期成为给予药物活性剂的目的。在工业化国家快速增长的一种疾病为发生糖尿病和所有其伴随的后遗症。与糖尿病相关的损害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存在的糖化蛋白。
糖化蛋白和高级糖化终产物(AGE)至少通过两种主要机制使细胞受损,特别是导致糖尿病性组织损伤通过与特异性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功能和改变胞外基质,导致形成蛋白质交联。研究提示糖化蛋白AGE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炎症过程和氧化性细胞损害。AGE增加脂蛋白氧化能力和致粥样硬化性。它与基质蛋白的结合诱导细胞因子合成并激活细胞信使。糖化蛋白和AGE累积是可疑病因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微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和阿尔茨海默病。
正如在糖尿病中观察到的,高血糖导致微血管损害的确切机制尚未得到完全了解。高血糖症可能与微血管病相关的一种可能机制在于通过关键蛋白的非酶糖化过程。非酶糖化、即蛋白质与葡萄糖连接导致形成糖化蛋白。这种糖化途经中的第一步包括葡萄糖与蛋白质上游离氨基、主要是赖氨酸残基上的ε-氨基缩合,形成阿马多里(Amadori)加合物。这些早期的糖化产物可以发生进一步诸如重排、脱水和缩合这类反应而形成不可逆的高级糖化终产物(AGE)。它们是与认为导致致病结果的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受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分子的高度活性基团。
需要治疗而不存在充分和有效疗法的其它主要范围的疾病为细胞增殖性疾病或因不需要或无意的细胞生长导致的疾病。作为可提及的,平滑肌细胞(SMC)增殖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且它还可以产生大量诸如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这类血管手术后的衰竭率。在正常血管中,SMC是静止的,而在发生内皮损害时,它们增殖。天然存在的生长调节剂中许多来源于内皮,它们严格控制体内的SMC增殖。当这种控制变得不受调节时,受试者中诱发病理状态。
另一个主要范围的未受到身体调节系统检查到的不需要的细胞生长是癌症或肿瘤疾病。已经使用了许多疗法且它们致力于恢复健康或至少使不需要的细胞生长终止。治疗剂通常具有各自的作用,但治疗方案通常要求将不同药物活性剂与诸如手术或放疗这类疗法联用。
对治疗慢性或急性疾病存在需求,诸如动脉粥样硬化、不需要的细胞生长或细胞增殖、糖尿病、炎症疾病和血管闭塞性病理情况,因为它们频繁出现、目前可得到的治疗昂贵且许多药物疗法难以治疗这些疾病。控制或预防这类疾病中涉及的机理尚不清楚且对预防和治疗这些和其它疾病的疗法存在需求。因此,目前需要用于治疗和预防慢性和急性疾病的方法和组合物的新化合物。
发明概述本发明涉及主要基于取代的三嗪母核的新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本文公开了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化合物、包括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使用这些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化合物和包括所述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三嗪化合物、其类似物、其衍生物及其混合物。这类三嗪化合物含有如下结构,其中NA、NB和NC一般用于表示与1,3,5-三嗪的2、4和6位连接的取代氨基侧基 这类三嗪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具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在该实例中,各氨基侧基(NRR′)可以单纯表示NH2基团或仲氨基或叔氨基、包括环仲酰胺和如本文所述范围的其它取代基。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括三(氨基)化合物的类似物,包括合成上述三(氨基)三嗪化合物的中间体化合物,例如如下所示的二氨基氯三嗪化合物或氨基二氯三嗪化合物,其中NA和NB为如上所述的取代氨基侧基。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括上述三(氨基)三嗪化合物的类似物,包括合成三(氨基)三嗪化合物中分离为副产物的化合物,诸如如下所示的双(氨基)烷氧基三嗪化合物,其中E=O或S等。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制备新化合物的组合物和制备本文公开的新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括用于这类病理情况的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包括在治疗与不需要的细胞增殖血管的疾病的方法中的化合物和包括这类化合物的组合物。许多血管疾病、诸如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后遗症、血管闭塞性疾病归因于诸如平滑肌(SMC)增殖这类不需要的细胞增殖或因其而具有并行损害,其中所述的血管闭塞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新内膜增生、再狭窄、移植血管病变、心脏同种异体移植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这些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至少一种活性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影响蛋白聚糖合成的活性,包括诱导和合成蛋白聚糖和蛋白聚糖的活性部分。方法包括给予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至少具有影响细胞增殖和影响蛋白聚糖合成和活性的活性的化合物。
本发明还包括包括本文所述的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的化合物具有与调节糖苷酶且由此影响这类酶的底物相关的活性。糖苷酶及其与其底物、诸如蛋白聚糖或糖化蛋白的活性是关注疾病的方面,诸如血管疾病、与蛋白聚糖相关的疾病、肾病、自身免疫病和炎性疾病。本文所述具有影响糖苷酶底物浓度的活性的化合物用于治疗这类血管、炎性、转移和全身性疾病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作为所述疾病或疾患、炎症方面的疾患或疾病的方法和组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包括有效抑制炎症、特别是与糖化蛋白或AGE累积或存在相关的炎症的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治疗方法包括给予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至少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活性的化合物,所述的炎症反应为生物疾病的组成部分,所述的生物疾病包括、但不限于I型和II型糖尿病诱发的血管病变的血管并发症、其它血管病变、微血管病、肾功能不全、阿尔茨海默病和炎症诱发的疾病,诸如动脉粥样硬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包括用于治疗与炎性细胞因子和其它与炎症相关分子相关的疾病、疾病前期或病理情况的方法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含有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的化合物至少具有导致细胞死亡或终止细胞活性的活性,本文称作细胞毒性活性。这种活性可以用于体外或体内细胞毒性的方法。例如,可以将具有这种活性的化合物选择性地转运至活生物体内的区域以便选择性地杀伤该区域内的细胞。这类方法用于治疗过度增殖性细胞,诸如癌症或其它不需要的细胞生长或细胞活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包括非选择性杀伤细胞的化合物的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选择性杀伤细胞的化合物,所述的细胞例如为具有特定细胞标记或其它鉴定特征、诸如代谢率或特定化合物摄取的细胞。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本文公开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还公开了所述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的给药途径和有效剂量。例如,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与其它药物活性剂在各种有效治疗疾病的方案中联合给药。
本发明在另一个方面中涉及含有或涂敷了至少一种本文公开的化合物的药物转运或洗脱(eluting)医用装置。适用于本发明化合物的医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支架(stents)和其它可以提供用于转运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基质的医用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包括用于微阵列装置的组合物和方法。这类微阵列装置和方法包括例如可以用于研究和监测对用本发明化合物治疗的反应的基因表达的各种微阵列。这些微阵列可以包括核酸序列、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它们对具体的细胞、组织、种类、疾病状态、预测疾病结局、疾病发展或可以用于测定本发明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作用的任意其它分子组合具有决定性意义。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包括使用数据库和计算机应用程序的方法。
附图简述附图1.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2.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3.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1-丙基-丁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4.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NMR;附图5.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N6-甲基-N6-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6.N-环庚基-N′-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7.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吡咯烷-1-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8.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9.6-氯-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10.(3-氯-4-甲氧基-苯基)-(4,6-二氯-[1,3,5]三嗪-2-基)-胺的1H NMR;附图11.N-(3-氯-4-甲氧基-苯基)-N′-异丙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12.N2-(3-氯-4-甲氧基-苯基)-N4-异丙基-N6-甲基-N6-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13.5-{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戊-1-醇的1H NMR;附图14.5-[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戊-1-醇的1H NMR;附图15.6-氯-N,N″-双-(3-氯-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16.N,N′-双-(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4-甲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17.N,N′-双-(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18.N-丁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哌啶-4-基)-N-丙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19.N2-丁基-N4-(3-氯-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哌啶-4-基-N2-丙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20.6-环己基甲氧基-N,N′-双-(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21.(4-氯-6-环己基甲氧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的1H NMR;附图22.N,N′-双-(3-氯-4-甲氧基-苯基)-6-环己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
附图23.(4-氯-6-环己基甲氧基-[1,3,5]三嗪-2-基)-(3-氯-4-甲氧基-苯基)-胺的1H NMR;附图24.6-环己基甲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25.N-(3-氯-4-甲氧基-苯基)-6-环己基甲氧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26.N-氮杂庚环(azepan)-1-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27.N4-(3-氯-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2-全氢化-氮杂_(azepin)-1-基-N6-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28.N-氮杂庚环-1-基-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29.N″-(3-氯-4-甲氧基-苯基)-N,N′-双-全氢化-氮杂庚环-1-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30.N-(3-溴-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31.N-(1-苄基-哌啶-4-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2,4,6-三胺的1H NMR;附图32. 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的1H NMR;附图33.N2-环庚基-N4-((S)-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34.N2-环庚基-N4-((R)-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35.N2-环己基甲基-N4-((S)-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36.N2-环己基甲基-N4-((R)-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37.({4-环庚氨基-6-[((S)-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苯基-氨基)-乙腈的1H NMR;附图38.({4-环庚氨基-6-[((R)-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苯基-氨基)-乙腈的1H NMR;附图39.N2-[(1-乙基-2-吡咯烷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6-[(S)-2-(甲氧基甲基)-1-吡咯烷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40. 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41.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42. 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基-1,3,5-三嗪-2-醇的1H NMR;附图43.N2-(3-氯-4-二乙氨基-苯基)-N4-环庚基-N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44.N2-环庚基-N4-(2-二甲氨基-乙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45.({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苯基-氨基)-乙腈的1H NMR;附图46.N,N′-二-正-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47.N,N′-二环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48.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49.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50.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盐酸盐的1H NMR附图51.N2-(3-氯-4-二乙氨基-苯基)-N4-环庚基-N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S42-63盐酸盐的1H NMR;附图52.N2-环庚基-N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盐酸盐的1H NMR;附图53.表示化合物在糖化人血清清蛋白(G-HSA)诱导IL-6产生的试验中的作用的示意图;附图54.表示化合物在抗增殖试验中的作用的示意图;附图55. 4-苄氧基-3-氯-苯胺的1H NMR;附图56.N-(4-苄氧基-3-氯-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57.N-(4-苄氧基-3-氯-苯基)-N′-环庚基-N″-甲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58. 4-[4-环庚氨基-6-(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的1H NMR;附图59. 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的1H NMR;附图60. 2-氯-4-(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的1H NMR;附图61. 2-氯-4-(4-氯-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的1H NMR;附图62. 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的1H NMR;附图63.N-(1-苄基-哌啶-4-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二胺的1H NMR;附图64.N-(1-苄基-哌啶-4-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二胺的1H NMR;附图65.N-环庚基-N′-(4-甲氧基-苯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66. 6-氯-N-环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67.N-环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68.N-环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69. 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丙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70.N-环丙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71. 6-氯-N,N′-双-(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72.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N″-双-(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的1H NMR;附图73. 1-[3-{4-(3-氯-4-甲氧基苯胺基)-6-环庚基-1,3,5-三嗪-2-基氧基]哌啶子基]-1-乙酮的1H NMR;附图74.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2-氮杂茂烷基(azolanyl)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75. 1-[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基-[1,3,5]三嗪-2-基]-哌啶-3-醇的1H NMR;附图76. 1-[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基-[1,3,5]三嗪-2-基]-哌啶-4-醇的1H NMR;附图77.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1-甲基-2-氮杂茂烷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78.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1-甲基-4-哌啶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79.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1,4-噻嗪烷(thiazinan)-4-基)-1,3,5-三嗪-4,2-二胺的1H NMR;附图80.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2-氟苯氧基)-1,3,5-三嗪-4,2-二胺的1H NMR;附图81.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2-(2-氟苯氧基)乙氧基]-1,3,5-三嗪-4,2-二胺的1H NMR;
附图82.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6-甲基-2-pyryl甲氧基]-1,3,5-三嗪-4,2-二胺的1H NMR;附图83. 3-[4-(3-氯-4-甲氧基苯胺基)-6-环庚基-1,3,5-三嗪-2-基氧基]-2-乙基-4H-4-吡喃酮的1H NMR;附图84.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异丙氧基1,3,5-三嗪-2,4-二胺的1H NMR;附图85. 1-[4-(3-氯-4-甲氧基苯胺基)-庚氨基-1,3,5-三嗪-2-基]-2-azoloamymethanol的1H NMR;附图86.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4-甲基哌嗪基)-1,3,5-三嗪-4,2-二胺的1H NMR。
发明详述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所述的特定方法、方案、细胞系、构建体和试剂且可以照此改变。还可以理解本文所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方案,但并并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待批权利要求限定。
将本文提及的所有公开文献和专利引入本文作为参考,例如目的在于描述和公开公开文献中所述的构建体和方法,可以将这些公开内容与当前描述的本发明结合使用。上述公开文献和全文仅用于提供本申请申请日之前的公开技术内容。本文中没有内容作为许可,即没有授予本发明者通过在先发明先于这类公开内容的权力。
I.化合物的描述本发明在一个方面中包括一般描述为N2,N4,N6-三(氨基)-1,3,5-三嗪类的新有机化合物,它们由表1中的名称和表2中的结构通式表示且如下。可以由下列一般结构通式描述本发明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其中NA、NB和NC为与1,3,5-三嗪类的2、4和6位上连接的取代氨基侧基。
因此,本发明包括的典型化合物包括含有如下结构的三嗪化合物 在这种典型实施方案中,每个侧基NR1R2、NR3R4和NR5R6氨基在与三嗪母核结合时可以表示伯胺、仲胺或叔胺,包括环仲酰胺取代基(例如吡咯烷-N-基)和本文所述范围的其它取代基。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括三(氨基)化合物,例如作为合成上述三(氨基)三嗪化合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制备的化合物或表示部分取代的三嗪母核的化合物。本发明三嗪化合物的许多合成方法一般使用氰尿酰氯C3N3Cl3作为原料化合物,由此本发明还包括如下所示的诸如双(氨基)氯三嗪化合物或氨基二氯三嗪化合物这类中间体种类,其中NA和NB为如上所述的取代氨基侧基。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括上述三(氨基)三嗪化合物的类似物,包括合成三(氨基)三嗪化合物中分离为副产物的化合物,诸如如下所示的一般通式,其中E=O或S等。这类化合物的实例为双(氨基)烷氧基三嗪化合物。
一般来说,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结构的三(氨基)三嗪化合物的类似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烷基、环烷基、链烯基、环烯基、环二烯基、炔基、芳烷基、芳链烯基、芳炔基、杂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氨基或二烷氨基,它们各自至多含有12个碳原子且包括其直链或支链衍生物、其环状衍生物、其取代的衍生物、其杂原子衍生物或其杂环衍生物;芳基;杂芳基;芳氧基;芳硫基;卤素;或氨基;G选自NR1或O;E选自CH或N;z为0-3的整数;X1选自R1、NR1+3、CN、NO2、CO2R1、C(O)NR12、CH=CR12、C≡CR1、C(O)R1、SO2R1、SO2OR1或NC(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芳基、吡啶、二噁烷、吡咯、吡咯烷、呋喃或噻吩环;条件是当X1为C(O)R1时,X1位上C(O)R1取代基的R1部分不包括氨基或二烷氨基;X2选自R1;CXxH3-x,其中X为卤素且x为0-3的整数;OR1;SR1;NR12;CN;C(O)OR1;NC(O)R1;4-吗啉基;4-甲基-1-哌嗪基;OR2,其中R2选自CH2OCH3、CH2OCH2OCH3、CH2OCH2CH2OCH3、CH2SCH3或C(O)R1;SR3,其中R3选自CH2OCH3、CH2OCH2CH2OCH3、CH2OCH2CH(CH3)2、CH2NHC(O)CH3或SR1;OM或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AY1为卤素或A选自NR1或O且Y1选自R1;CR43;NR42;OR4;或SR4; 或
其中n为0-8的整数,m为1-8的整数,Z1独立地选自CR1或N,Z2独立地选自CR12、NR1、O或S,条件是两个O或S原子彼此不相邻且条件是不超过两个Z2部分为NR1;R4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直链或支链烷基、环烷基、环烯基、环二烯基、链烯基、炔基、芳烷基、芳链烯基、芳炔基、杂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氨基或二烷氨基,它们各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H、芳基、杂芳基、芳氧基、芳硫基、卤素、氨基、其NR12-取代的衍生物、其OR1-取代的衍生物、其SR1-取代的衍生物或其卤素-取代的衍生物;且DY2为卤素或D选自NR1或O,其中R1如上述所定义,且Y2选自R1、 或 其中Z1独立地选自N或CR4且Z2如上所述独立地选择,条件是两个O或S原子彼此不相邻且条件是不超过两个Z2部分为NR1。按照该一般性描述,本发明的化合物不包括那些包括可以提供如下化合物的唯一取代基组合的化合物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萘-2-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苄基-哌嗪-1-基)-6-吗啉-4-基-[1,3,5]三嗪-2-基]-(4-甲氧基-苯基)-胺;N-环庚基-6-吗啉-4-基-N′-萘-2-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吗啉-4-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6-吗啉-4-基-N′-苯基-[1,3,5]三嗪-2,4-二胺;
N-环庚基-N′-(4-甲氧基-苯基)-6-吗啉-4-基-[1,3,5]三嗪-2,4-二胺;N-苄基-N′-环庚基-N″-(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2-[1,3]二氧戊环-2-基-乙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萘-2-基-[1,3,5]三嗪-2,4,6-三胺;或N-环丙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萘-2-基-[1,3,5]三嗪-2,4,6-三胺。
因为本发明包括表示上述一般结构的饱和衍生物的化合物和包括各种不饱和态的化合物(例如上述化合物的-烯、-二烯、-三烯和-炔衍生物),所以上述一般通式中所示的芳基或吡啶基环在本发明中可以部分或完全氢化。结果是上述结构上的C5E环可以表示X1和X2被取代的环己基或哌啶基(piperidynl)环。一般来说,X1通常、但并非始终表示吸电子基团,诸如卤化物或硝基,而X2通常、但并非始终表示给电子基团,诸如醇盐或氨基。
正如上述一般结构中所示,AY1和DY2一般表示NR1部分(其中R1如上述所定义),其中这些取代基构成氨基或取代氨基的部分且由此化合物本身构成了三嗪。在这种情况中,Y1和Y2可以选自广泛的取代基,包括、但不限于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 其中n为1或2; ;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1;(CHR1)xNR12,其中x为1-6;CH2R1;(CHR1)xOR1,其中x为1-6; 其中x为3-5; ;CH2CF3;(CHR1)xZ1,其中x为1-6且Z1选自NR12、 其中y为3-5、 或 在这些实例中,R1如上述所定义的独立地选择。它们仅是Y1和Y2取代基定义中有代表性的实例且并非仅限于它们。
还注意到AY1共同和DY2共同可以表示与三嗪母核结合的广泛化学部分,诸如卤化物或仲氨基,诸如 或 在后面的情况中,氨基取代基称作仲氨基,然而,当与三嗪母核结合时,氨基氮成为叔胺部分。AY1共同和DY2共同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卤化物; 其中x为3-5; 其中x为0-6; ,其中Z2选自R1; ;C(O)R1;C(O)OR1;吡啶基;芳基; 或 其中x为0-6,且其中R1如上述所定义的独立地选择。它们也仅为这些取代基定义中有代表性的实例且并不限于它们。
表1中列出了本发明有代表性的化合物。该表并不是排除本发明的其它化合物,而是本发明包括的典型三嗪化合物。
表1
一般来说,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括如下结构的三(氨基)三嗪化合物 其中R1-R6表示H、烷基、芳基、链烯基、炔基、芳烷基、芳烯基、芳炔基、环烷基、环烯基、杂烷基、杂芳基、卤化物、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甲硅烷基、甲硅烷氧基(siloxy)、氨基、烷氨基、二烷氨基等,包括其直链或支链衍生物、其环状衍生物、其取代的衍生物、其杂原子衍生物、其杂环衍生物、其官能化衍生物、其盐、其异构体或其组合。
例如,典型取代基R1-R6为取代的烷基,其中该取代基为杂环衍生物。含氮杂环部分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吡啶基(来源于吡啶,通过环碳结合)、哌啶基(来源于哌啶并通过环氮原子或环碳结合)和吡咯烷基(来源于吡咯烷并通过环氮原子或环碳结合)这类基团。
R1-R6的取代的或官能化衍生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含有诸如酰基、甲酰基、羟基、酰基卤化物、酰胺、氨基、叠氮基、酸、烷氧基、芳氧基、卤化物、羰基、醚、酯、硫醚、硫酯、腈、烷硫基、芳硫基、磺酸及其盐、硫醇、链烯基、炔基、硝基、亚胺基、二酰亚胺、烷基、芳基及其组合等这类取代基的部分。此外,就所述部分的烷基化衍生物而言,烷基取代基可以为所述化学部分的侧基或用于通过烷基取代基与胺氮结合本发明化学部分R1-R6的实例进一步包括、但不限于H;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丁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苄基;萘基;吡啶基;呋喃基;四氢-1-萘基;哌啶基;吲哚基;二氢吲哚基;吡咯烷基;2-(甲氧基甲基)吡咯烷基;哌嗪基;喹啉基;醌醇基;烷基化-1,3-二氧戊环;三嗪基;吗啉基;苯基吡唑基;2,3-二氢化茚基;二氢茚酮基吡唑基;噻二唑基;绕丹宁基(rhoclaninyl);硫代内酯基;二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唑基;高哌啶基;噻唑基;奎宁环基(quinonuclidinyl);异噁唑烷酮基;其任意的异构体、衍生物或取代的类似物;或任意取代或未被取代的化学基团,诸如醇、醚、硫醇、硫醚、叔胺、仲胺、伯胺、酯、硫酯、羧酸、二醇、二酯、丙烯酸、丙烯酸酯、甲硫氨酸乙酯、苄基-1-半胱氨酸乙酯、亚胺、醛、酮、酰胺或二烯。
本发明化学部分R1-R6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与胺氮共价结合的如下种类或如下种类的取代或烷基化衍生物呋喃;四氢呋喃;吲哚;哌嗪;吡咯烷;吡咯烷酮;吡啶;喹啉;蒽;四氢喹啉;萘;吡唑;咪唑;噻吩;吡咯烷;吗啉等。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所述种类或这些种类取代或烷基化衍生物的一个特征在于它们可以以任意方式与胺氮共价结合,包括通过侧位取代基或烷基、如果合适通过杂原子或如果合适通过环原子。
本发明的化学部分R1-R6还包括、但不限于环烷类和烯类且包括桥连和非桥连的环。桥连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诸如降冰片基(norbornyl)、降冰片二烯基、金刚烷基、6-氮杂二环[3.2.1]辛烷基、3-氮杂二环[2.2.2]辛烷基等这类基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NR1R2、NR3R4或NR5R6来源于环仲胺。本发明环氨基化学部分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哌啶;4-苄基-哌啶;3-哌啶甲醇;吗啉;4-哌啶子基哌啶;1-(2-氨基-甲基)-哌嗪;十氢喹啉;1,2,3,4-四氢-吡啶并吲哚(或胺部分);3-氨基-5-苯基吡唑;3-氨基吡唑;组氨醇;六亚甲基亚胺;4-羟基哌啶;2-哌啶甲醇;1,3,3-三甲基-6-氮杂二环[3.2.1]辛烷;3-吡咯烷醇;1-甲基哌嗪;2-乙基-哌啶;1,2,3,4-四氢异喹啉;3-氨基吡咯烷;2,6-二甲基吗啉;2,3,4-四氢异喹啉;1,2,3,4-四氢喹啉;1-(2-甲氧基苯基)哌嗪;2,6-二甲基哌嗪(或胺部分);亚氨基二苄基;5-甲氧基色胺;4,4′-联哌啶;1-(2-羟乙基)哌嗪;4-甲基哌啶等。
重要的是,本发明的一般结构包括所示取代基的所有饱和态,诸如任意取代基的所有烯、二烯、三烯和炔衍生物。一般结构还包括可以来源于特定组取代基的所有构象异构体、区域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一般结构还包括所有的对映体、非对映体和其它旋光异构体,无论是对映体形式还是外消旋形式或立体异构体混合物。
化合物库的制备按照下述方法以平行合成步骤制备本发明的许多化合物。表2中提供了通过平行合成技术制备的化合物的实例。这些制备包括使各胺化合物(单体)与也列在表2中的氰尿酰氯和通过平行合成方法制备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反应。
如下按照本发明合成化合物库以提供取代的N2,N4,N6-三(氨基)-1,3,5-三嗪类。化合物库的设计主要基于如下所示的结构95。即集中在N2,N4,N6-三(氨基)-1,3,5-三嗪类的设计,使得在每一合成过程中仅改变氨基侧基之一(上述结构上的NA、NB或NC),而其它两个基团保持不变。所用具体胺类的组合产生新组合物中的化合物库。开始使用甲基-(1-甲基-哌啶-4-基)-胺发展该库,保持环庚基和m-氟茴香胺基(m-fluroanisidyl)不变(在下面的结构95上)。基于甲基-(1-甲基-哌啶-4-基)-胺合成三嗪类并非最佳且随后用可提供更便利合成的(1-乙基-吡咯烷-2-基)-甲胺取代该胺。
基于每次合成仅改变一个氨基侧基的策略并基于如上所示的母体结构95制备N2,N4,N6-三(氨基)-1,3,5-三嗪类库。将该库分称三个亚组库I、II和III(表2中所示)。库I包括带有未改变的NB或NC基团和不同的NA基团(6)的化合物。改变下面所列具体实例的氨基侧基NA。库II包括带有未改变的NA和NC基团和不同的NB基团(7)的化合物。改变下面所列具体实例的氨基侧基NB。库III包括带有未改变的NA或NB基团和不同的NC基团(8)的化合物。改变下面所列具体实例的氨基侧基NC。
使用ISIS-DrawTM2.4.0.20版生成表2和下文中所列的N2,N4,N6-三(氨基)-1,3,5-三嗪化合物且如果不显示,则使用展示未指定的氢原子的选择生成它们,然而,并非所有的氢原子均在所示结构上显示。在本文任何正文、表、方案或附图中所列的所有结构中,尽管并不特别显示在结构上,但是无论是对碳原子还是杂原子,均应推断出为获得常用化合价所需的任意氢原子。
化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文方案中所示。通过使氰尿酰氯依次与伯胺类或仲胺类单体反应制备化合物而得到所需的1,3,5-三嗪衍生物[1,2,3,4]。因此,用于与氰尿酰氯反应的胺原料化合物称作″单体″。在每一合成步骤之间不需要纯化而制备N2,N4,N6-三(氨基)-1,3,5-三嗪化合物并通过标准步骤分离终产物。如果需要,使用flash柱色谱法进行纯化。制备、分离和纯化本文所述的这些化合物和改变所示的合成属于有机合成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范畴。例如,能够通过下列步骤合成本发明的化合物在方案1中所示的任意三个步骤中使用过量的任意伯胺类或仲胺类的单体,从而将过量单体用作三嗪母核的取代基和碱,其中可以不使用i-Pr2NEt碱。
氨基侧基可以被如方案1中对R1-R6所述的官能基取代。通过胺单体的结构和复杂性测定氨基侧基的官能度且它会影响N2,N4,N6-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类的总体分子多样性。广泛的胺单体可以用于本发明。一旦与三嗪母核结合,则可以根据氮原子上取代度的不同将氨基侧基描述为仲取代或叔取代。
表2中分别列出了库I-III的N2,N4,N6-三(氨基)-1,3,5-三嗪化合物的图和用于制备这些化合物的胺前体单体。实施例1-5中详细描述了一般步骤和合成步骤。方案1中加入每一种单体的顺序也列在表2中,其中首先加入单体1、随后加入单体2且第三步加入单体3。尽管并不受到下文限制,但是认为添加顺序是重要的,因为每一合成步骤(stop)必然涉及到单体与不同三嗪前体的反应。即如方案1中所示,单体1与氰尿酰氯反应、单体2与氨基二氯(三嗪)反应和单体3与二氨基氯(三嗪)反应。因此,使用单体的顺序基于一般合成原理,即合成方案中所用单体1-3的相对亲核性和/或碱性一般应从单体增加至单体3。这一策略使得最具亲核性和/或碱性的胺单体与更具空间位阻且推断为活性较低的二氨基氯(三嗪)反应,其中其较强的反应性可以有助于反应进行至完成。在某些情况中,一种以上单体的添加顺序提供了所需的产物,而表2中提供的反应顺序表示目前已知的最佳合成方法。
注意到在上述一般结构中仅在一般意义上表示为NA、NB和NC的取代基相当于实际N2,N4,N6-三(氨基)-1,3,5-三嗪类的N2,N4,N6-命名法。因为将N2,N4,N6取代基指定为三嗪母核上2-、4-或6-位的顺序依赖于分子上每一氨基的名称,所以甚至仅在一个位置上改变单一取代基时,一个特定的氨基始终作为N2、N4、N6取代基出现并非始终确切。例如,表2中的许多化合物含有环庚氨基和3-氟-4-甲氧基苯氨基,而这些基团带有不同的2-、4-或6-位作为三嗪母核上第三个取代基名称的功能。结果是根据上述结构上一个NA、NB和NC侧位(N2、N4或N6位)上的改变的氨基讨论合成,同时维持其它氨基保持不变。此外,注意到一般使用Beilstein′s AutonomTM4.01.188以及Beilstein′s AutonomTM的早期CD″独立″版,Autonom 2000生成表、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所用的化合物名称。一般来说,使用按照这种方式生成的化合物名称而与化合物名称是使用IUPAC、CAS、Beilstein还是其它命名法生成的无关。然而,在每种情况中,名称清楚地确定了指定的化合物。
A.来源于单体1的氨基方案1中所示的单体与三嗪母核的反应顺序为按照该次序加入的单体1、单体2和单体3。因此,氨基二氯(三嗪)由单体1和氰尿酰氯形成、就来源于单体1和氰尿酰氯的第一种氨基侧基而言,所用和指定的单体1的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芳基胺类,特别是苯基、萘基、萘基烷基、喹啉基、杂芳基衍生物等。
用于产生N2,N4,N6-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类的第一个氨基侧基及其[化学文摘登记号]包括、但不限于4-氯苯胺[106-47-9]、3,4-亚乙二氧基苯胺[22013-33-8]、4-溴苯胺[106-40-1]、4-氨基苯甲酸乙酯[94-09-7]、4-氟-溴苯胺[371-40-4]、4-氨基联苯基[92-67-1]、3-氟苯胺[372-19-0]、2-氨基萘[91-59-8]、3-氯苯胺[108-42-9]、4-吗啉代苯胺[2524-67-6]、3-溴苯胺[591-19-5]、4′-氨基N-乙酰苯胺[122-80-5]、3-氨基苯甲酸乙酯[582-33-2]、间-氨基N-乙酰苯胺[102-28-3]、2-氟苯胺[348-54-9]、间-茴香胺[536-90-3]、2-氯苯胺[[95-51-2]、对氨基苯乙醚[156-43-4]、2-溴苯胺[615-36-1]、4-(甲硫基)苯胺[104-96-1]、3,4-(亚甲二氧基)苯胺[14268-66-7]、2-氨基吡啶[504-29-0]、邻-甲苯胺[95-53-4]、2,4-二氟-N-甲基苯胺[138564-16-6]、4-苯氧基苯胺[139-59-3]、N-苯基甘氨腈[3009-97-0]、间-甲苯胺[108-44-1]、3-氯-N-甲基苯胺[7006-52-2]、对-甲苯胺[106-49-0]、2-(甲氨基)三氟甲苯、4-氯-N-甲基苯胺[932-96-7]、4-氨基苄腈[873-74-5]、3-苯胺基丙腈[1075-76-9]、丁卡因[94-24-6]、N-甲基-对-茴香胺[5961-59-1]、3-氯-对-茴香胺[5345-54-0]、苯酰磺胺[127-71-9]、3-氨基喹啉[580-17-6]、1-氨基-4-溴萘[298-07-9]、6-氨基喹啉[580-15-4]、1-氨基-4-氯萘[4684-12-2]、8-氨基喹啉[578-66-5]、(S)-1-(2-萘基)-乙胺[3082-62-0]、3,4-二氯苯胺[95-76-1]、3,4-二氟苯胺[3863-11-4]、N-甲基-4-(三氟甲氧基)苯胺[41419-59-4]、4-(三氟甲氧基)苯胺[461-82-5]、2-氨基-4-甲基噻吩-3-甲酰胺[4651-97-2]、N,N-二乙基-N’-苯乙烯二胺[1665-59-4]、1-(4-氨基-苯基)-4-甲基哌嗪盐酸盐[94520-33-9]、2-氯-N’N’-二乙基-1,4-苯乙烯二胺一盐酸盐[196938-07-5]、4-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11012-47-2]、N,N-二甲基-1,4-苯二胺[1665-95-4]。
B.来源于单体2的氨基单体2与预先形成的氨基二氯(三嗪)反应生成合成N2,N4,N6-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类中的中间体二氨基氯(三嗪)。因此,为了使第二个氨基侧基与三嗪母核结合,所用和指定的单体2包括胺类,特别是烷基(C1-C12直链或支链)、环烷基(C3-C10环大小)、氮杂环(C2-C10)和苄胺衍生物。环烷基和氮杂环胺的环和苄基衍生物的苯基环可以任选被一个或多个部分或部分的组合取代,诸如烷基、链烯基、炔基、苯基、苄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thioxy、烷氧基、芳氧基、卤代烷氧基、烷硫基、芳硫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酰基、羧基、酰氨基、磺酰氨基、磺酰基、硫酸酯、磺酸、吗啉基、硫代吗啉基、哌嗪基、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唑基、磷酸酯、膦酸、膦酸酯等。这些基团可以以用于标准有机合成的被保护或未被保护形式表示。
此外,含有立体中心的所述任意单体包括其对映体、非对映体和旋光异构体,无论是对映体形式或外消旋形式还是立体异构体混合物。它包括本文所列的作为使用旋光、scalemic或外消旋单体结果形成的所有1,3,5-三嗪衍生物及其立体异构体。
用于结合合成N2,N4,N6-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类中的第二个氨基侧基的单体2的具体实例及其相应的[化学文摘登记号]包括、但不限于乙胺[75-04-07]、环己烷甲胺[3128-02-8]、叔丁胺[75-64-9]、糠胺[617-89-0]、苄胺[100-46-9]、2,2,2-三氟乙胺[753-90-2]、环辛胺[5452-37-9]、NN-二甲基乙二胺环己胺[108-91-8]、环戊胺[1003-03-8]、1-(2-氨基乙基)-哌啶[26116-12-1]、1-乙酰基哌嗪[13096-96-3]、吡咯烷[123-75-1]、1-胡椒基哌嗪[32231-06-4]、六亚甲基亚胺[111-49-9]、1-(2-吡啶基)哌嗪[34803-66-2]、十氢喹啉(顺式/反式)[2051-28-7]、1-甲基哌嗪[109-01-3]、1-(3-氨基丙基)-咪唑[5036-48-6]、1-哌嗪甲酸乙酯[120-43-4]、4-甲基环己胺(顺式/反式)[6321-23-9]、1-(3-氨基丙基)-2-吡咯烷[7663-77-6]、2-(氨基甲基)-乙基-1-吡咯烷[26116-12-1]、(+)-S-2-(甲氧基甲基)吡咯烷[63126-47-6]、1-(吡咯烷羰基甲基)哌嗪[339890-45-4]。
C.来源于单体3的氨基单体3与预先形成的二氨基氯(三嗪)反应提供了合成N2,N4,N6-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类的最终步骤。因此,为了使第三个氨基侧基与三嗪母核结合,所用和指定的单体3由胺类组成,特别是烷基(C1-C12直链或支链)、环烷基(C3-C10环大小)、氮杂环(C2-C10)和苄胺衍生物。这些环烷基-、氮杂环胺的环和苄基衍生物的苯基环可以任选被一个或多个部分或部分的组合取代,诸如烷基、链烯基、炔基、苯基、苄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thioxy、烷氧基、芳氧基、卤代烷氧基、烷硫基、芳硫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酰基、羧基、酰氨基、磺酰氨基、磺酰基、硫酸酯、磺酸、吗啉基、硫代吗啉基、哌嗪基、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唑基、磷酸酯、膦酸、膦酸酯等。
此外,含有立体中心的所述任意单体包括其对映体、非对映体和旋光异构体,无论是对映体形式或外消旋形式还是立体异构体混合物。它包括本文所列的作为使用旋光、scalemic或外消旋单体结果形成的所有1,3,5-三嗪衍生物及其立体异构体。
用于结合合成N2,N4,N6-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衍生物中的第三个氨基侧基的单体3的具体实例及其相应的[化学文摘登记号]包括、但不限于乙胺[75-04-07]、环己烷甲胺[3128-02-08]、叔丁胺[75-64-9]、糠胺[617-89-0]、苄胺[100-46-9]、2,2,2-三氟乙胺[753-90-2]、环辛胺[5452-37-9]、N,N-二甲基乙二胺、环己胺[108-91-8]、环戊胺[1003-03-8]、1-(2-氨基乙基)-哌啶[26116-12-1]、1-乙酰基哌嗪[13096-96-3]、吡咯烷[123-75-1]、1-胡椒基哌嗪[32231-06-4]、六亚甲基亚胺[111-49-9]、1-(2-吡啶基)哌嗪[34803-66-2]、十氢喹啉(顺式/反式)[2051-28-7]、1-甲基哌嗪[109-01-3]、1-(3-氨基丙基)-咪唑[5036-48-6]、1-哌嗪甲酸乙酯[120-43-4]、4-甲基环己胺(顺式/反式)[6321-23-9]、1-(3-氨基丙基)-2-吡咯烷[7663-77-6]、2-(氨基甲基)-乙基-吡咯烷[26116-12-1]、(+)-S-2-(甲氧基甲基)吡咯烷[63126-47-6]、1-(吡咯烷羰基甲基)哌嗪[339890-45-4]。
除用于制备表2中化合物的平行合成步骤外,表1中还提供了不使用平行合成的方法分别合成的本发明的其它典型化合物。实施例中列出了这些化合物的整个制备过程和特性,其中提供了所有合成步骤的详细内容。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步骤包括取代氰尿酰氯上的氯化物基团且一旦与三嗪母核结合,则对这些基团进行各种化学修饰。本发明还特别包括实施例和表中提供的中性三嗪化合物的盐。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那些具有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X1选自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或二噁烷环;X2选自p-OR1、p-SR1、p-NR12、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2,其中R2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其中n为1或2;AY2选自卤素或OR1或A为NR1且 Y2选自R1、 或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那些具有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E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或吡啶环;X2选自-H、o-Cl、o-Br、p-OR1、p-SR1、p-NR12、p-F、p-Cl、p-Br、p-CF3、p-C(O)OR1、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A选自NR1或O,其中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 其中A为NR1且其中当A为O时,Y1选自R1或CH2R2,或AY1选自卤素、 或 且DY2为卤素或D为NR1且Y2选自 或(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那些具有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芳基;或(CH2)xCN,其中x为0-6的整数;E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m-SO2OR1、m-NC(O)R1或o-F,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或二噁烷环;X2选自-H、o-Cl、o-Br、o-CF3、o-R1、p-OR1、p-SR1、p-NR12、p-F、p-Cl、p-Br、p-CF3、p-CN、p-C(O)OR1、p-NC(O)R1、p-(4-吗啉基)或p-(4-甲基-1-哌嗪基);AY1为卤素或A为NR1或O且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被R1取代的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1;(CHR1)yOR1,其中y为1-6的整数; 或
AY1共同为 其中x为3-5的整数;且DY2为卤素或D为NR1且Y2选自 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被R1取代的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1; 其中x为3-5的整数; CH2CF3;(CHR1)zZ1;其中z为1-6的整数,且Z选自NR12 其中x为3-5的整数; 或 或NY2R1共同选自 其中Z2选自R1、C(O)R1、C(O)OR1、吡啶基、芳基、 或 其中q为0-6的整数。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包括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那些具有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X1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O2OR1,X2选自o-R1、p-OR1、p-SR1、p-NR12、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且Y2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且R2为-H;或NY2R2共同选自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q为0-6的整数;或 其中Z2选自R1或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那些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X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O2OR1,X2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o-CH3、p-OR1、p-SR1、p-NR12或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 其中n为1或2;或 且Y2选自 或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上述这些化合物和组合物并非起限定作用,而仅是本发明包括的有代表性的化学结构和通式。
药物上可接受的盐就所述的N2,N4,N6-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类而言,术语″无毒性的药物上可接受的盐″或″药物上可接受的盐″指的是保持或提高本发明中所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的1,3,5-三嗪化合物的盐或复合物。盐的实例为来源于1,3,5-三嗪化合物或衍生物与无机(无机酸)或有机酸的相互作用的化合物以及来源于使三胺衍生物的胺氮脱质子化的化合物。
无机酸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氢氟酸、硝酸、亚硝酸、高氯酸、氯酸、次氯酸、亚氯酸、磷酸、硫酸、亚硫酸和碳酸。有机酸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酸、苯磺酸、苯甲酸、丁酸、樟脑磺酸、柠檬酸、乙磺酸、富马酸、戊二酸、2-羟乙酸(衍生物,其中烷基为c=3-7且羟基由此定位)、2-羟基烷基磺酸(衍生物,其中烷基为c=3-7且羟基由此定位)、乳酸、马来酸、苹果酸、丙二酸、甲磺酸、萘磺酸、草酸、棕榈酸、丙酸、苯二甲酸、丙酮酸、水杨酸、硬脂酸、琥珀酸、酒石酸、对甲苯磺酸和氨基酸(例如丙氨酸、N-乙酰甘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
本文所述的盐的实例包括来源于三胺衍生物的胺氮经强碱的脱质子化反应的化合物,从而形成酰氨基盐、化合物或复合物。例如,这些化合物包括那些来源于起布朗斯台德酸(Bronsted)或路易斯(Lewis)酸作用的1,3,5-三嗪化合物或衍生物与无机或有机碱的相互作用或化学反应生成离子和/或复合种类的那些化合物。无机碱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碱或有机金属碱,诸如烷基锂或金属氢化物,其中存在金属抗衡离子,包括、但不限于铝、硼、钙、锂、镁、钾、钠和锌。
有机碱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和芳基胺类和氨。本说明书中包括由无机酸(例如路易斯酸)与起布朗斯台德碱或路易斯碱作用的1,3,5-三嗪化合物或衍生物的组合或相互作用/反应生成离子和/或复合种类而形成的盐。就如上所述的盐和复合物而言,包括所述化合物的水合或溶剂化形式。
另外,本发明还包括无毒性和药物上可接受的这些三嗪衍生物的盐,诸如季铵盐,例如[-N+R2R’]X-,其中R和R’基团表示氢或有机基团(诸如烷基、链烯基、炔基、芳基等)且X基团为抗衡离子(卤素、氢氧化物、醇盐、硫代醇盐或有机酸或无机酸的共轭碱)。就如上所述的盐和复合物而言,包括所述化合物的水合或溶剂化形式。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a的三(氨基)三氮烯(triazene)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R2a选自 R3a选自



R4a选自-H或-CH3;R5a选自 或 R6a选自-H或-CH3;且R7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Ia的三(氨基)三氮烯(triazene)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I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R2a选自-H或-CH3。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V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R3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V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3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V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3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VI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VII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X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且
R3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3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3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I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II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IV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3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V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R3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V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3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VI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R5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VII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5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IX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5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X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或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X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R4a选自-H或-CH3。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XI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R7a选自 或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XIII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a选自



R2a选自 R3a选自


R5a选自 R6a选自-H或CH3。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XIVa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m为1或0;且
R3a选自
当m为0时,R3a含有与三氮烯环结合的杂原子。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表1A表示本发明其它的典型化合物。并不将在该表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而是将这些化合物作为实例提供在该表中。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R2b选自 或-O-R3b;R3b选自


R4b选自-H、-CH3、-CH2CH3或-CH2CH2CH3;R5b选自 R6b选自 或 R7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I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V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R6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V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R6b选自-H、-CH3、-CH2CH3或-C≡N;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V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VI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VII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R4b选自-H、-CH3、-CH2CH3或-CH2CH2CH3;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IX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5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3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2b选自
-O-R3b, R3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I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5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II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IV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1b选自


R3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V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8b选自 或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包括如下一般通式XVIb的三(氨基)三氮烯化合物的类似物
其中R7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表1B表示本发明其它的典型化合物。并不将在该表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而是将这些化合物作为实例提供在该表中。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烯基;苄基;O2CR;C(O)R;或C(O)OR,或其中R为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NH2;CH2OH;或芳基;G为NR1或O;J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o-R1、m-R1、m-OR1、m-OCF3、o-F、o-Cl、m-F、m-Cl、m-Br、m-I、m-CF3、m-CN、m-NO2、m-C(O)OR1、C(O)OLi、C(O)ONa、m-SO2R1、m-NC(O)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X2选自o-R1;p-R1;p-OR1;p-OCF3;o-F;o-Cl;o-Br;o-I;o-CF3;m-F;m-Cl;m-Br;m-I;m-CN;m-CF3;m-OCF3;p-SR1;p-NR12;p-F;p-Cl;p-Br;p-CF3;p-OCF3;p-C(O)OR1;p-OC(O)R1;p-CN;p-NO2;p-NC(O)R1;o-C≡CC(CH3)2OR1;p-C≡CC(CH3)2OR1;p-OM;p-SM;m-C(O)OM或p-C(O)O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p-O(CH2)mZR1,其中m为0-3的整数且Z选自O、S、-S(O)-、-SO2-、-OP(O)(OH)O-、-P(O)(OH)O-或-C(O)-;p-OC(O)(CH2CH2O)rRl;或p-O(CH2CH2O)rR1,其中r为0-6;X3为o-R1、m-R1、p-R1、o-OR1、m-OR1或p-OR1;或X2和X3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AY和DY独立地选自OR1;F;Cl;Br;I;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G选自NH、CH2或SH;或A和D独立地选自O或NR1;且Y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R1;(CHR1)qR1;
其中n为1或2且Q选自CH或N;或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E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NR1、O、S、C=O或C=NR1 其中W-选自Cl-、Br-、I-、[O2CCH2CH2CO3R1]-、[O2CCHCHCO2R1]-或[O2CCF3]-; 其中q为0-3的整数,L选自CH或N,且 U选自O、NR1、S、SO2、CHR1或CHOH; 其中p为0-3的整数,且X1、X2和X3如上所述进行选择;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4选自H、2-R1、3R1、2-OH、3-OH、2-NH2或3-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5选自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6选自H、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其中T选自CO2H、CH2OH或(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H2R1;CH2CF3;C(O)CHR1NH2;CHR1CH2OH;(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O)Z1或(CHR1)Z1,其中z为1-6的整数且Z1选自NR12; 构式)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t为0-6。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芳基;或苄基;X1和X2独立地选自H、m-F、E-Cl、m-Br、m-I、m-CF3、m-CN、m-NO2、m-SO2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或二噁烷环;X3选自p-R1;p-OR1;p-OCF3,p-SR1;p-NR12;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p-O(CH2)mZR1,其中m为0-3的整数,且Z选自O、S、-S(O)-、-SO2-、-OP(O)(OH)O-、-P(O)(OH)O-或-C(O)-;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2,其中R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其中n为1或2且Q选自CH或N;AY2选自OR1、F、Cl、Br、I、 或 其中G选自NH、CH2或SH,或 其中A为O或NR1且Y2选自R1;Q为0-3的整数且K选自NR1、O或S;
其中T选自O、S或NR1; 其中W-选自Cl-、Br-、I-、[O2CCH2CH2CO2R1]-、[O2CCHCHCO2R1]、[O2CCF3]-; 其中W-选自Cl-、Br-、I-、[O2CCH2CH2CO2R1]-、[O2CCHCHCO2R1]、[O2CCF3]-、-C(O)CHR1NH2或-CHR1CH2OH。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烯基;苄基;O2CH;CH2NH2;CH2OH;或芳基;G为NR1、O或S;E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H、o-F、m-F、m-Cl、m-Br、m-I、m-CN、m-NO2、m-C(O)OR1、C(O)OLi、C(O)ONa、m-SO2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或吡啶环;X2选自-H、o-Cl、o-Br、p-OR1、p-SR1、p-NR12、p-F、p-Cl、p-Br、p-CF3、p-C(O)OR1、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X3为H或X2和X3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或四氢吡喃环;A选自NR1或O,其中当A为NR1时,Y1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 且其中当A为O时,Y1选自R1或CH2R1;或AY选自卤素、 ;且DY2为卤素或D为NR1且Y2选自R1; 其中m为0-3的整数,K选自CH或N,且Q选自O、NR1、S、SO2、CHR1或CHOH;
其中p为0-3的整数且X4选自H、p-OR1、p-NO2或p-F;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5选自H,2-OH、3-OH、2-NH2或3-NH2; 其中r为0-3的整数且X6选自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或 其中T选自CO2H或CH2NH2;(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苄基;芳基;或(CH2)xCN,其中x为0-6的整数;E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m-SO2OR1、m-NC(O)OR1或o-F,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或二噁烷环;X2选自-H;o-Cl;o-Br;o-CF3;o-R1;p-OR1;p-SR1;p-NR12;p-F;p-Cl;p-Br;p-CF3;p-CN;p-C(O)OR1;p-NC(O)R1;p-(4-吗啉基);p-(4-甲基-1-哌嗪基);p-OC(O)(CH2CH2O)rR1,其中r为0-6,PO(CH2CH2O)SR1,其中S为0-6,或p-OM,其中M选自Li、Na、K或Mg;AY1为卤素或A为NR1或O且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被R1取代的碳原子的环烷基、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1、(CHR1)yOR1,其中y为1-6的整数 或AY1共同为 其中x为3-5的整数;且DY2选自F;Cl;Br;I;或 其中Z2选自R1、C(O)R1、C(O)OR1、吡啶基、芳基、 或 其中q为0-6的整数;或D为NR1且Y2选自 ;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被R1取代的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1; ,其中x为3-5的整数; CH2CF3;(CHR1)zZ1,其中z为0-6的整数且Z1选自NR12;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t为0-6; 其中u为0-6。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苄基;或芳基;X1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O2OR1,X2选自o-R1、p-OR1、p-SR1、p-NR12、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且Y2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且R2为-H;或NY2R2共同选自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q为0-6的整数;或 其中Z2选自R1或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苄基;或芳基;X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O2OR1,X2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o-CH3、p-OR1、p-SR1、p-NR12或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
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其中n为1或2;或 且Y2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Y1选自OR1;F;Cl;Br;I; 其中G选自NH、CH2、O或S;
其中x为3-5的整数;A为O或NR1且Y1选自R1;
其中n为1或2且Q选自CH或N;或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E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NR1、O、S、C=O或C=NR1; 其中W-选自Cl-、Br-、I-、[O2CCH2CH2CO2R1]-、[O2CCHCHCO2R1]-或[O2CCF3]-; 其中m为0-3的整数,L选自CH或N,且U选自O、NR1、S、SO2、CHR1或CHOH; 其中p为0-3的整数,且X4选自H、p-OR1、p-NO2或p-F;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5选自H、2-R1、3-R1、2-OH、3-OH、2-NH2或3-NH2; 其中r为0-3的整数,且X6选自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其中T选自CO2H、CH2OH或CH2NH2;CH2R1;CH2CF3;C(O)CHR1NH2;CHR1CH2OH;(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O)Z1或(CHR1)zZ1,其中z为0-6的整数且Z1选自NR12; 其中x为3-5的整数; 或 其中t为0-6;
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烯基;苄基;O2CR、C(O)R、或C(O)OR,其中R为H、CH3或C(CH3)3;CH2NH2;CH2OH;或芳基。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选自 或其烯、二烯或饱和衍生物;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烯基;苄基;O2CH;CH2NH2;CH2OH;或芳基。
G为NR1、O或S;E为CH或N;n为0-3的整数;
X1选自-H;o-F;m-F;m-Cl;m-Br;m-I;m-CN;m-NO2;m-C(O)OR1;C(O)O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m-SO2R1;m-NC(O)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X2选自-H;o-Cl;o-CF3;o-R1;o-Br;p-R1;p-OR1;p-SR1;p-NR12;p-F;p-Cl;p-Br;p-CF3;p-OCF3;p-C(O)OR1;p-CN;p-NC(O)R1;p-(4-吗啉基);p-(4-甲基-1-哌嗪基);p-OC(O)(CH2CH2O)R1,其中r为0-6;p-O(CH2CH2O)sR1,其中s为0-6的整数;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p-O(CH2)mZR1,其中m为0-3的整数且Z选自O、S、-S(O)-、-SO2-、-OP(O)(OH)O-、-P(O)(OH)O-或-C(O)-;m-F、m-Cl、m-Br、m-I、m-CN、m-NO2、m-SO2R1、m-SO2OR1、m-NC(O)R1,且X3为H或X2和X3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或四氢吡喃环。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为O或NR1且Y1选自R1;
其中m为0-3的整数;L选自CH或N;且Q选自O、NR1、S、SO2、CHR1或CHOH; 其中p为0-3的整数,且X4选自H、p-OR1、p-NO2或p-F;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5选自H、2-R1、3-R1、2-OH、3-OH、2-NH2或3-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 其中r为0-3的整数,且X6选自H、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其中T选自CO2H、CH2OH或CH2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E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NR1、O、S、C=O或C=NR1; 其中q为0-3的整数;或 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烯基;苄基;O2CR;C(O)R;或C(O)OR,其中R为H、CH3或C(CH3)3;CH2NH2;CH2OH;或芳基。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R1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R1为 且其中R2选自H或CH3。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R1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R1为 且R2选自H或Me。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和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R1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为 且B为 A为 且B为 或A为 且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为 且B为 或A为 且B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表1C表示本发明其它典型的化合物。并不将该表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而将这些化合物作为实例提供在该表中。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G选自NH或O;
Z选自H或 其中X1选自F或Cl且X2选自OCH3、NH2、OC(O)CH3或OH;A选自NR1或O;Y1选自R1、 B选自NR1或O;且Y2选自 其中q为0或1,E选自O或NR2,其中R2选自R1、OR1、C(O)R1、C(O)OR1、C(O)NH2或CH2NH2;或 其中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且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G选自NH或O;X1选自F或Cl;A选自NR1或O;Y1选自R1、 或
B选自NR1或O;且Y2选自 其中q为0或1,E选自O或NR2,且R2选自R1、OR1、C(O)R1、C(O)OR1、C(O)NH2或CH2NH2;或 其中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且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G选自NH或O;X1选自F或Cl;且E选自O或NR2,其中R2选自R1、OR1、C(O)R1、C(O)OR1、C(O)NH2或CH2NH2;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G选自NH或O;X1选自F或Cl;且B选自NR1或O;且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G选自NH或O;Z选自H或 B选自NR1或O;且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
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Q选自NH2、OC(O)R1或OH;X1选自F或Cl;B选自NR1或O;且Y2选自 其中q为0或1,E选自O或NR2,且R2选自R1、OR1、C(O)R1、C(O)OR1、C(O)NH2或CH2NH2;且或 其中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GZ选自NH2、OH、 AY1选自OH、NH2、 或 ;且BY2选自OH、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Y1选自OH、NH2、 ;且BY2选自OH、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Y1选自OH、 ;且BY2选自OH、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Y1选自 ;且BY2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AY1选自 ;且BY2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GZ选自NH2、OH、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GZ选自NH2、OH、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如下通式的那些化合物 其中
GZ选自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该通式化合物以及该通式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组合的组合物。
表1D表示本发明其它典型的化合物。并不将该表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而将这些化合物作为实例提供在该表中。
另外,本发明的化合物包括表1E中所列的化合物。此外,将本文提供的实施例中讨论的这些化合物看作是典型的。
III.抗增殖活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方法和组合物,它们包括用于治疗和预防存在发生或作为细胞增殖结果的不需要的细胞增殖作为疾病或疾患方面的疾患或疾病的本发明化合物。例如,许多血管疾病、诸如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后遗症、血管闭塞性疾病归因于不需要的细胞增殖或因不需要的细胞增殖而具有并行损害,所述的血管闭塞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新内膜增生、再狭窄、移植血管病变、心脏同种异体移植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平滑肌细胞(SMC)增殖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事件,且还可以产生大量诸如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特别是再狭窄这类血管手术后的衰竭率。对局部损伤产生反应的动脉壁SMC增殖是许多血管增生性疾病的主要特征。通常在各种形式的血管损伤和静脉移植物主要成分对采集和手术植入高压动脉循环产生反应后观察到了新内膜增生。响应局部损伤产生的SMC增殖是血管成形术后诸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这类血管增生性疾病的主要特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用于治疗和预防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方法和组合物,优选包括具有抗细胞增殖活性的组合物和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和包括这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称作抗增殖化合物或组合物。这些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至少一种活性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影响蛋白聚糖合成的活性,包括诱导和合成蛋白聚糖和蛋白聚糖的活性片段。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组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活性的一个方面包括诱导HSPG产生并调节SMC(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分子。
至少具有影响细胞增殖活性的本发明化合物如表3中所示。该表中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如通过本文教导的试验测定的影响细胞增殖的活性。并不将本文公开的表的类别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即这类表中包括的化合物至少具有包括在该表中的所示活性且可以具有多种或其它活性。也不将所述表看作起限定作用,即它们仅是本文公开的至少具有包括在表中所示特定活性的典型化合物。本文公开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至少具有用于治疗疾病状态的活性。
将至少表现出这种活性和应用的化合物的实例表示为如下结构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
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X1选自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或二噁烷环;X2选自p-OR1、p-SR1、p-NR12、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2,其中R2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其中n为1或2;AY2选自卤素或OR1;或A为NR1且Y2选自R1、 或 将至少表现出这种活性和应用的化合物的其它实例列在表3中,其中还列出了化合物的活性。表3中使用的活性等级如下(包括数字)″+++″表示IC50低于约3μM;″++″表示IC50在约3-约7μM之间;且″+″表示IC50高于约7μM。此外,分别在包括在结构Ia-XXIVa、Ib-XVIb、Ic-XXIc和Id-XIVd范围内或列在表1A、1B、1C、1D和1E中的化合物、包括其组合物同样可以用于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和/或方面。此外,无论是碳原子还是杂原子,尽管并不特别显示在结构上,但是均应推断出任意原子为获得表3中所列结构上的常用化合价所需的任意氢原子。
除上述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和包括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物也在抗增殖试验中具有活性(基底膜聚糖)。这些化合物和包括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物还一般用于治疗与增殖活性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这些化合物特别包括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和N2-环庚基-N4-甲基-N4-(1-甲基-哌啶-4-基)-N6-萘-2-基-1,3,5-三嗪-2,4,6-三胺。使用与表3中所用相同的活性等级且如上所述,第一种化合物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的特征为该化合物表现出中等或中度活性,而第二种化合物N2-环庚基-N4-甲基-N4-(1-甲基-哌啶-4-基)-N6-萘-2-基-1,3,5-三嗪-2,4,6-三胺的特征为化合物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正如本文所用的,在称作蛋白聚糖时,包括完整的分子或其片段。例如,基底膜聚糖指的是完整的基底膜聚糖分子或其片段。不同的基底膜聚糖片段对细胞具有相同或不同的作用且这些作用可以与基底膜聚糖分子对细胞具有的作用相同或与之不同。本发明关注这些片段和活性且本发明包括的化合物可以具有至少一种调节或影响片段活性或完整分子活性的活性。尽管本文的讨论特别涉及基底膜聚糖,但重要的是注意到本文所述的组合物、方法和试验可以等同地应用于上下文中的其它蛋白聚糖,包括HSPGs且包括、但不限于硫酸软骨素(例如A、B和C)、硫酸酯皮肤素、多配体聚糖(syndecams)和磷脂酰肌醇聚糖。
美国专利US10/091,357教导了用于鉴定这些诱导诸如HSPG(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这类蛋白聚糖合成的化合物或分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活性和用于筛选它们的方法,将该文献的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引入的参考文献中还教导了化合物的体内作用试验且它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来说,方法包括将这种化合物加入到试验中并测定HSPG的合成,包括多配体聚糖、磷脂酰肌醇聚糖和基底膜聚糖的产生,例如多配体聚糖1、2和4以及磷脂酰肌醇聚糖-1。可以用于测定本发明化合物活性的其它试验包括用于测定诱导基底膜聚糖合成的其它方法。例如,在一种试验中,用某些诱导物诱导细胞中的基底膜聚糖并测定其反应。然后将本发明的化合物加入到平行测定的试验中并测定对基底膜聚糖诱导的作用。使用这类方法测定可以抑制基底膜聚糖、增加基底膜聚糖诱导或完全没有作用的化合物。然后将那些有效用作治疗剂的化合物用于动物、人或存在细胞增殖性疾病方面的患者,所述的疾病诸如与血管相关的疾病或SMC增殖性疾病。
测定具有SMC作用的化合物的另一种试验包括将怀疑使平滑肌细胞发生SMC增殖的组合物加入到生长培养基或不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改变、诸如将标记的核苷酸引入分裂的细胞DNA并与未用所述化合物处理的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比较。其它测定包括通过诸如用针对HSPGs的ELISA测定HSPG的量或改变直接测定HSPG的合成水平并与未处理细胞中HSPG的合成量进行比较。本发明关注其它间接或直接测定且它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例如,这类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测定RNA水平;RT-PCR;RNA印迹法;基于蛋白质印迹启动子的用于鉴定影响一种或多种蛋白聚糖的化合物的试验;和在有或没有所关注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用重组蛋白、部分纯化的蛋白质或来自表达蛋白聚糖的细胞的裂解物证实蛋白聚糖生物活性的试验。
用于鉴定和测定本发明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活性的试验包括鉴定与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相互作用的化合物或与该启动子区发生相互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影响该蛋白的化合物,它们在蛋白质表达的转录调节中是重要的。例如,一般来说,如果基底膜聚糖为所述蛋白,那么该方法包括含有启动子-报道基因构建体中的基底膜聚糖基因调节序列和该调节序列、诸如酶控制的指示区的载体。指示区中的蛋白质产物在本文中称作报道酶或报道蛋白。基底膜聚糖序列的调节区包括约-4000-+2000范围的核苷酸,其中转录起点为+1,更优选-2500-+1200,最优选-1500-+800,以转录起点为基准。
用包括启动子-报道基因构建体的载体转染细胞且然后用包括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处理。例如,用包括怀疑影响转录基底膜聚糖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处理转染细胞并将基底膜聚糖调节序列的活性水平与未用该化合物处理的细胞中的活性水平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报道蛋白的量或测定由调节序列控制的报道酶的活性来确定基底膜聚糖调控得到的活性水平。报道蛋白的量或报道酶的活性增加表示通过正面影响启动子而对基底膜聚糖的刺激作用,而报道蛋白的量或报道酶的活性降低表示对启动子和由此对基底膜聚糖的负面作用。
另外,本发明包括用于基因疗法和组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的基因疗法诸如有包括给予包括影响HSPGs、特别是基底膜聚糖合成或表达的核酸的组合物的基因疗法。美国专利US10/091,357中教导了这类方法和组合物,将该文献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本发明包括用于介导蛋白聚糖合成、表达和维持静态SMC的方法和组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和组合物包括治疗和预防血管疾病和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疾病,诸如SMC增殖。这类方法和组合物包括用于抑制平滑肌细胞(SMC)生长和增殖和用于诱导平滑肌细胞静止的方法。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包括用于诱导蛋白聚糖合成、特别是HSPG合成和表达的方法和组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诱导HSPGs、诸如多配体聚糖、磷脂酰肌醇聚糖和基底膜聚糖且优选基底膜聚糖的合成和基因表达。基底膜聚糖是血管基质内主要的胞外HSPG。它与胞外基质蛋白、生长因子和受体发生相互作用。基底膜聚糖还存在于非血管的基膜中和其它胞外基质结构中。
本发明包括的化合物的活性使细胞或组织增加由那些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聚糖合成或可以直接对一种或多种蛋白聚糖起作用以调节生物活性或增加蛋白聚糖自身、例如蛋白质基底膜聚糖的生物活性。本文还包括的活性为通过增加蛋白聚糖基因转录增加一种或多种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增加蛋白聚糖mRNA的生物稳定性或增加将蛋白聚糖mRNA翻译成蛋白质。其它活性包括可以阻断或减少抑制蛋白聚糖活性的活性剂或蛋白质的作用的化合物活性。
本发明包括用于治疗和预防平滑肌细胞增殖、包括血管闭塞性疾病的方法和组合物。这类方法包括给予含有能够抑制SMC增殖的化合物的组合物,诸如包括本文公开的抑制SMC增殖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对怀疑存在或存在例如血管病变或已经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损害内皮的其它手术的人和动物给予有效抑制SMC增殖的这类化合物。对这类人和动物给予的有效量为安全和有效的剂量,包括、但不限于本文教导的范围。给药途径包括、但不限于本文公开的那些途经。如本文所述,可以将包括这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与其它治疗剂或方法联用,所述的方法包括诸如改变患者活动的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改变运动或膳食。
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胞、组织、器官、动物或患者中的至少一种心血管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血管闭塞性损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移植物血管病变、心脏同种异体移植血管病变、再狭窄、冠状动脉移植后的移植物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功能丧失综合征、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风、缺血性发作、出血、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性疾病、高血压、动脉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晕厥、休克、心血管系统梅毒、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房异位搏动、心房扑动、心房纤颤(持续或阵发)、灌注后综合征、心肺分流术炎症反应、紊乱性房性或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规则狭窄QRS心动过速、特殊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希氏束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肌局部缺血性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扩张性充血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心包疾病、心脏肿瘤、主动脉瘤和周围性动脉瘤(aordic and peripheralaneuryisms)、主动脉壁夹层形成、主动脉炎症、腹主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外周血管病、闭塞性动脉病、周围动脉硬化病、血栓闭塞性血管炎、功能性周围动脉病、雷诺现象和雷诺病、手足发绀、红斑性肢痛病、静脉病、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动静脉瘘、淋巴水肿、脂肪水肿、不稳定心绞痛、再关注损伤、泵后综合征、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这类方法可以任选包括对需要这类调节、治疗或疗法的细胞、组织、器官、动物或患者给予包括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组合物或药物组合物。
可以用本发明化合物治疗的与蛋白聚糖相关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分别称作胡尔勒综合征、亨特综合征、桑菲列普综合征和斯利综合征的粘多糖贮积病I-III和VII型、阿尔茨海默病、Simpson-Golabi-Behmel综合征、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相关的疾病、单纯疱疹病毒、登革热、帕金森病、肾病、肌营养不良、施-詹综合征、蛋白尿肾小球病、肌强直和骨骼发育异常、脊柱后侧凸、节段障碍性发育异常、Silverman-Handmaker型、软骨发育不全牙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格-施综合征、可-雅病、瘙痒病、癌、Happle综合征、黄斑点状营养不良、骨病、角膜病、白细胞介导的疾病、胶原原纤维装配障碍和冠心病以及其它血管疾病。
IV.糖苷酶调节活性本发明还包括含有本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的化合物具有与调节糖苷酶相关的活性且由此对这类酶的底物起作用。糖苷酶及其活性与其底物、诸如蛋白聚糖或糖化蛋白是各种疾病的方面,诸如血管疾病,包括上述那些疾病;上述与蛋白聚糖相关的疾病;与血管成分血管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全身性血管疾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和大血管病变(macroangeopathy)、炎性疾病和转移性疾病,诸如癌、细胞增殖性疾病以及实体瘤和血肿产生或其它肿瘤疾病。本文所述具有影响糖苷酶底物浓度的化合物用于这类血管、炎性、转移性和全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包括用于调节诸如糖胺聚糖降解酶这类影响蛋白聚糖水平、量或活性或受到蛋白聚糖水平、量或活性影响的酶的方法和组合物。例如,本发明包括含有调节酶的化合物的方和组合物,所述的酶包括、但不限于类肝素酶、软骨素酶、硫酸乙酰肝素内切糖苷酶、硫酸乙酰肝素外切糖苷酶、多糖裂解酶、角蛋白酶、透明质酸酶(hyauronidase)、葡聚糖酶、淀粉酶、糖苷酶;或其它蛋白聚糖降解酶用于治疗诸如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癌症、炎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心血管疾病这类疾病。例如,本发明包括抑制、减少或下调蛋白聚糖降解酶活性的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
诸如HSPG这类蛋白聚糖是血管内下皮胞外基质和基膜的重要成分。Rosenberg等99J.CLIN.INVEST.2062-70(1997)。基膜是将实质细胞与下层间质结缔组织分隔开的胶原和非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组成的胞外基质的连续片层。它们具有特征透性且在维持组织构造方面起作用。
除HSPGs外,基底层主要由粘着蛋白、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胶原蛋白和玻连蛋白组成。Wight等6CURR.OPIN.LIPIDOL.326-334(1995)。硫酸乙酰肝素(HS)是基底层的重要结构成分。每种粘着蛋白与基质内的HSPGs HS侧链发生相互作用。因此,HSPGs作为转移和炎性细胞外渗的屏障起作用。转移肿瘤细胞和炎性细胞产生的内切糖苷酶类肝素酶裂解HS破坏了层粘连蛋白的过滤特性。此外,HS降解可以有助于胞外基质分解且由此通过使血bome细胞进入血流而有利于细胞迁移。Vlodavsky等,12INVASION METASTASIS 112-127(1992)。
已经描述了许多组织和细胞类型中的类肝素酶活性,包括肝、胎盘、血小板、成纤维细胞、中性白细胞、活化的T和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7-16)。Nakajima等,(31)CANCER LETT.277-283(1986);Nakajima等,36J.CELL.BIOCHEM.157-167(1988);Ricoveri等,46CANCER RES.3855-3861(1986);Gallagher 等,250BIOCHEM.J.719-726(1988);Dempsey等,10GLYCOBIOLOGY467(2000);Goshen等,2MOL.HUM.REPROD.679(1996);Parish等,76IMMUNOL CELLBIOL.104-113(1998);Gilat等,181J.EXP.MED.1929-1934(1995);Graham,等,39BIOCHEM.MOL.BIOL.INT.56371(1996);Pillarisetti等,270J.BIOL.CHEM.29760-29765(1995)。血源肿瘤细胞和白细胞在组织侵害中的重要过程包括其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层且随后使用一组分泌的蛋白酶和糖苷酶降解下面的基底层或基膜和胞外基质。Nakajinia等,220 SCIENCE 611-613(1983);Viodavsky等,12INVASION METASTASIS 112-127(1992)。
经证实类肝素酶活性与动物和人肿瘤细胞系的转移可能性相关。Nakajima等,31CANCER LETT.277-283(1986);Nakajima等,212PROG CLIN BIOL RES.113-122(1986);Freeman等,325BIOCHEM.J.229-237(1997);Vlodavsky等,5NAT.MED.793-802(1999);Hulett等,5NAT MED.803-809(1999)。调节生长因子活性也是已知的。许多生长因子保持与储存形式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并在血管发生过程中被类肝素酶分解,提高肿瘤细胞存活。
用高度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给大鼠注射后,大鼠血清类肝素酶水平提高了一个以上数量级。此外,带有MTLn3肿瘤的大鼠血清中的类肝素酶活性与转移瘤的程度充分相关。此外,经证实存在组织转移瘤的癌症患者中血清/尿类肝素酶活性特别增加了2-4倍。因为HS裂解看起来是转移肿瘤细胞和白细胞通过基膜必不可少的,所以对类肝素酶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研发新的和具有高度选择性类型的抗转移和抗炎药的可能性。
本发明包括调节类肝素酶活性或其它糖苷酶活性的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的酶包括、但不限具有糖胺聚糖活性的酶,诸如软骨素酶、硫酸乙酰肝素内切糖苷酶、硫酸乙酰肝素外切糖苷酶、多糖裂解酶、角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葡聚糖酶和淀粉酶。本发明至少具有调节糖苷酶活性的活性化合物如表6中所示。该表中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如通过本文教导的试验测定的调节糖苷酶活性的活性。并不将本文公开的表的类别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即这类表中包括的化合物至少具有包括在该表中的所示活性且可以具有多种或其它活性。也不将所述表看作起限定作用,即它们仅是本文公开的至少具有同时包括在表中所示特定活性的化合物。本文公开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至少具有用于治疗疾病状态的活性。
显示出至少这种活性和应用的化合物实例如下面的通式所示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X1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O2OR1;X2选自o-R1;p-OR1;p-SR1;p-NR12;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或Mg;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且Y2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 且R2为-H;或NY2R2共同选自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q为0-6的整数;或 其中Z2选自R1或
将至少表现出这种活性和应用的化合物的其它实例列在表6中,其中也显示出了化合物的活性。表6中所用化合物的活性等级如下(包括数字)″+++″表示约70-约100%抑制;″++″表示约30-约40%抑制;且″+″表示0-约30%抑制,均在5μM化合物浓度下。此外,分别在包括在结构Ia-XXIVa、Ib-XVIb、Ic-XXIc和Id-XIVd范围内或列在表1A、1B、1C、1D和1E中的化合物、包括其组合物同样可以用于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和/或方面。还注意尽管并没有特别显示在结构上,但是无论是对碳原子还是杂原子,均应推断出任意原子为获得表6中所列结构上的常用化合价所需的任意氢原子。
有效调节糖苷酶活性的化合物或包括这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癌症,包括、但不限于恶性和非恶性细胞生长、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B-细胞、T-细胞或FABA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毛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淋巴瘤、何杰金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卡波西肉瘤、结肠直肠癌、胰腺癌、鼻咽癌、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肿瘤相关病症/恶性肿瘤高钙血症、实体瘤、腺癌、肉瘤、恶性黑素瘤、血管瘤、转移性疾病、与癌症相关的骨吸收、与癌症相关的骨痛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本文公开的化合物用于调节类肝素酶活性或其它糖苷酶活性作为治疗和预防自身免疫病的方式。一般来说,当(1)免疫系统错误地将正常组织上的细胞表面分子鉴定为外部分子、(2)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淋巴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在根除疾病后并未停止或(3)免疫系统与显性感染发生过度反应并破坏大量周围的正常组织时,导致自身免疫病的结果。
为了在免疫反应中有效,免疫效应细胞必须结合在血管壁的腔/顶部表面上。该过程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免疫效应细胞上的粘着分子与其在衬有接近感染部位的脉管系统的内皮细胞上局部增量调节的关连受体发生相互作用。在结合在上表面后和进入发炎组织前,免疫效应细胞必须突破血管基底部分周围的基膜(BM)和胞外基质并使细胞保持其形状和强度。BM和ECM由包埋在纤维网状结构中的结构蛋白组成,所述的纤维网状结构主要由含有碳水化合物的复杂结构(糖胺聚糖)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硫酸肝素蛋白聚糖(HSPG)。为了突破这种屏障,免疫效应细胞必须削弱或破坏它,该过程通过局部分泌蛋白酶和类肝素酶来进行。
因此,使用本发明化合物抑制类肝素酶或其它糖苷酶活性应用于治疗关节炎和其它自身免疫病。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胞、组织、器官、动物或患者中的至少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发作性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胃溃疡、血清阴性关节病、骨关节炎、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视神经炎、特发性非纤维变性、系统性脉管炎/韦格纳肉芽肿病、结节病、睾丸炎/输精管切除反转术(vasectomy reversal procedures)、过敏性/异位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结膜炎、过敏性肺炎、移植物、器官移植排斥、移植物抗宿主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病综合征、革兰氏阳性菌脓毒症、革兰氏阴性菌脓毒症、培养物阴性脓毒症、真菌性脓毒症、中性白细胞减少性发热、尿脓毒症、脑膜炎球菌血症、创伤/出血、灼伤、接触电离射线、急性胰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酒精诱发的肝炎、慢性炎症疾病、克罗恩病、镰状细胞贫血、糖尿病、肾病、异位性疾病、超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花粉热、全年性鼻炎、结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哮喘、寻麻疹、全身性过敏症(systemicanaphalaxis)、皮炎、恶性贫血、溶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任何器官或组织的移植排斥、肾移植排斥、心脏移植排斥、肝移植排斥、胰腺移植排斥、肺移植排斥、骨髓移植(BMT)排斥、同种移植皮肤排异反应、软骨移植排斥、骨移植排斥、小肠移植排斥、胎儿胸腺移植物排斥、甲状旁腺移植排斥、任何器官或组织的异种移植排斥、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抗受体超敏反应、格雷夫斯病、雷诺病、B型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哮喘、重症肌无力、-介导的细胞毒性、III型超敏反应、POEMS综合征(多神经病、器官巨大症、内分泌病、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和皮肤改变综合征)、多神经病、器官巨大症、内分泌病、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皮肤改变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天疱疮、硬皮病、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特发性阿狄森病、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发性肺纤维变性、硬皮病、糖尿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白斑、脉管炎、MI心切开术后综合征、IV型超敏感性、接触性皮炎、过敏性肺炎、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因胞内生物体导致的肉芽肿、药物敏感性、代谢性/特发性疾病(metabolic/idiopathic)、威尔逊病、血色素沉着、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桥本甲状腺炎、骨质疏松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甲状腺炎、脑脊髓炎、恶病质、囊性纤维化、新生儿慢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家族性噬血细胞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皮肤病、银屑病、脱发、肾病综合征、肾炎、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尿毒症、毒性、先兆子痫、强直性脊柱炎、贝切特病、大疱性类天疱疮、心肌病、口炎性腹泻-皮炎、慢性疲劳性免疫功能障碍综合征(CFIDS)、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多神经病、丘-施综合征、疤痕性类天疱疮、CREST综合征、冷凝集素病、盘状狼疮、特发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纤维肌瘤(fibromyalgia)-纤维肌炎、格雷夫斯病、格-巴综合征(Guillain-Barr)、桥本甲状腺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gA肾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青少年关节炎、扁平苔癣、梅尼埃病、多发性硬化、寻常天疱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寇甘综合征、多软骨炎、多腺体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病、多肌炎和皮肌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雷诺现象、莱特尔综合征、风湿热、斯耶格伦综合症、僵体综合征、高安动脉炎、颞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okt3疗法、抗-cd3疗法、细胞因子疗法、化疗、放疗(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虚弱、贫血、恶病质等);慢性水杨酸盐中毒等。
可以使用诸如美国专利申请US 09/952,648中公开的试验测定例如有效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病的具有类肝素酶活性抑制的化合物,将该文献的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通过添加和不添加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化合物来进行这类试验,它们用于定性和定量地测定细胞和酶活性并用于诊断转移瘤、转移可能性和炎症状态的方法中,从而测定所述化合物的活性。在如下文献中教导了现存的类肝素酶试验Goshen等,2 MOL.HUM.REPROD.679-84(1996);Nakajima等,31CANCERLETT.277-83(1986);和Vlodasky等,12 INVASION METASTASIS 112-27(1992);Freeman和Parish,325 BIOCHEM.J.229-37(1997);Kahn和Newman,196ANAL.BIOCHEM.373-76(1991)。还研发了固相类肝素酶试验,其中使化学和生物合成的放射性标记的肝素和HS链与固相支持体结合,从固相支持体上释放的放射性标记为酶活性的量度。美国专利US4,859,581中教导了使用这类步骤的试验,特别将该文献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一般来说,优选的试验包括使结合配偶体之一与所测定的酶的底物结合,形成底物-结合配偶体。与包括所测定的酶的样品一起保温使得在反应混合物中测定所述酶的活性成为可能。然后根据所需量的不同,将部分或全部反应混合物与互补结合配偶体混合,使得结合配偶体彼此结合。这是第一种结合反应。在为结合进行保温后,进行洗涤。加入与结合底物的第一种结合配偶体互补的互补结合配偶体。该结合配偶体可以与第一种互补结合配偶体相同,也可以与之不同。这是第二种结合反应。按照可测定的方式标记第二种结合反应中的互补结合配偶体。例如,当存在适宜的反应条件时,用产生可测定的颜色改变的酶标记所述的互补结合配偶体。将在有和没有化合物存在下酶活性之间的差异用于确定所述化合物的活性。
类肝素酶试验的一个实例包括下列步骤。将包括生物素-HS(硫酸乙酰肝素)的组合物与诸如肿瘤样品、怀疑具有类肝素酶活性的体液或其它其它流体生物样品混合而形成反应混合物。将该样品进行预处理以除去污染或活性物质,诸如内源性生物素。该反应混合物的对照部分不含本发明的化合物,而测试部分含有一种或多种本文公开的化合物。在保温后,取出反应混合物的等分部分或部分并将其置于生物素-结合平板上。该生物素-结合平板包括使生物素优选与固相表面结合的任意物质。参见WO 02/23197,特别将该文献的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用缓冲液洗涤后,向生物素-结合平板上加入链霉抗生物素-酶缀合物。加入酶用试剂以形成可测定的颜色产物。例如,根据已知标准品的颜色形成降低证实样品中存在类肝素酶活性。将在有和没有化合物存在下酶活性之间的差异用于确定所述化合物的活性。
使用上述试验或本文实施例中教导的试验可以测定样品中酶活性的量且可以测定本发明化合物的活性。例如,在将类肝素酶及其底物-结合配偶体保温前或过程中,将包括本发明化合物的组合物加入到已知量的类肝素酶中。如果化合物改变了类肝素酶的活性,那么本发明的试验方法会显示出可测定标记的量的改变。这类试验用于化合物活性的高通量测定。参见WO 02/23197,特别将该文献完整地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本发明包括的化合物活性以正向或反向调节糖苷酶的活性,包括直接或间接对糖苷酶起作用。这些化合物可以调节细胞或组织合成糖苷酶或可以直接对一种或多种糖苷酶起作用以调节例如类肝素酶这类酶自身的生物活性或生物稳定性。本文包括的活性还有增加一种或多种糖苷酶的生物合成的活性,通过增加糖苷酶基因转录、增加糖苷酶mRNA的生物稳定性或增加将糖苷酶mRNA翻译成蛋白质来实现。其它活性包括化合物可以阻断或减少抑制糖苷酶活性的活性剂或蛋白质的作用的活性。另外,包括如下活性影响诸如上文所述与蛋白聚糖相关的那些糖苷酶的底物或影响所述酶及其底物、辅因子或刺激或抑制因子的结合参数。
本发明包括用于治疗和预防存在糖苷酶活性或因糖苷酶活性而导致的疾病或疾患的方法和组合物。这类方法包括给予包括能够调节类肝素酶活性的化合物的组合物,诸如包括本文公开的用于抑制类肝素酶活性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对怀疑患有或患有例如炎性疾患、自身免疫病或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人和动物给予这类本文公开的有效调节类肝素酶活性的化合物。对这类人和动物给予的有效量为安全和有效的剂量,包括、但不限于本文教导的范围。正如本文公开的,可以将包括这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与其它治疗剂或包括诸如改变患者活动的步骤的方法联用。
V.炎症调节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包括含有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治疗和预防具有作为炎性疾病或疾患方面的疾患或疾病的方法和组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包括有效抑制炎症、特别是与糖化蛋白或AGE累积或存在相关的炎症的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调节炎症的活性包括、但不限于抑制炎症和/或与其相关的糖化蛋白或AGE导致的细胞活化、阻断蛋白质糖化、阻断AGE与受体相互作用、阻断AGE-诱导的信号传导或与信号传导相关的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诱导、合成或释放、AGE形成或AGE交联。
本发明还提供了治疗生物疾病的组合物和方法,所述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I型和II型糖尿病诱发的血管病变的血管并发症、其它血管病变、微血管病、肾功能不全、阿尔茨海默病和炎症诱发的疾病,诸如动脉粥样硬化。其它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关节炎性疾病,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自身免疫病,诸如上文教导的那些疾病;链球菌细胞壁诱发的关节炎、佐剂关节炎、粘液囊炎;甲状腺炎性疾病,诸如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甲状腺炎、盆腔炎症性疾病、肝炎;炎性肠病,诸如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神经炎性疾病,诸如多发性硬化、脓肿、脑膜炎、脑炎和脉管炎;心脏炎性疾病,诸如心肌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包炎;皮肤炎性疾病,诸如急性炎性皮肤病(寻麻疹(寻麻疹)、皮肤棘细胞层水肿性皮炎(spongiotic clermatitis)、多形红斑(em minor)、史-约综合征(sjs,em major)、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ten)和慢性炎性皮肤病(银屑病、扁平苔癣、盘状红斑狼疮、寻常痤疮);眼炎性疾病,诸如葡萄膜炎、变应性结膜炎、角膜炎、眼内炎、虹膜炎;喉炎和哮喘。
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抑制炎症和/或与其相关的糖化蛋白或AGE导致的细胞活化的用途。对AGE-诱导的细胞活化的药理学抑制为在许多疾病中进行治疗干预提供了基础,特别是在糖尿病并发症和阿尔茨海默病中。抑制AGE-诱导的炎症的治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阻断蛋白质糖化、阻断AGE与受体相互作用、阻断AGE-诱导的信号传导或与信号传导相关的炎性反应。
本发明某些化合物的至少一种活性在于通过抑制AGE-诱导的信号传导阻断AGE作用。对导致炎症的这些信号传导过程顺序并不清楚,但抑制这些信号传导过程可以产生炎症减轻或不会导致炎症结果产生。使用筛选试验确定阻断AGE-诱导的炎性分子上调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包括含有阻断糖化蛋白诱导的炎症的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某些化合物可以影响AGE形成或AGE交联。
本发明某些化合物的至少一种活性在于通过抑制与AGE受体的反应阻断AGE作用且本发明也关注这类治疗相关疾病的活性。例如,AGE的已知受体RAGE是治疗靶。阻断RAGE可以抑制AGE-诱导的炎症。在使用本发明化合物前,RAGE的多功能和血浆中累积的AGE的可能的长期副作用阻止了该治疗方法的实施。然而,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组合物可以将更特异的抑制化合物用于治疗并克服目前使用靶受体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至少具有调节炎症活性的活性的化合物如表5中所示。该表中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如本文教导的试验测定的调节炎症活性的活性。并不将本文公开的表的类别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即这类表中包括的化合物至少具有包括在该表中的所示活性且可以具有多种或其它活性。也不将所述表看作起限定作用,即它们仅是本文公开的至少具有同时包括在表中所示特定活性的化合物的代表性化合物。本文公开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至少具有用于治疗疾病状态的活性。
至少显示出这种活性和应用的化合物的实例如下列通式所示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CH2)xCN,其中x为0-6的整数;E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m-SO2OR1、m-NC(O)R1或o-F,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或二噁烷环;X2选自-H、o-Cl、o-Br、o-CF3、o-R1、p-OR1、p-SR1、p-NR12、p-F、p-Cl、p-Br、p-CF3、p-CN、p-C(O)OR1、p-NC(O)R1、p-(4-吗啉基)或p-(4-甲基-1-哌嗪基);AY1为卤素或A为NR1或O且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被R1取代的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1;(CHR1)yOR1,其中y为1-6的整数; 或AY1共同为 其中x为3-5的整数,且DY2为卤素或D为NR1且Y2选自 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被R1取代的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R1; 其中x为3-5的整数; CH2CF3;(CHR1)zZ1,其中z为1-6的整数,且Z1选自NR12; 其中x为3-5的整数; 或 或NY2R1共同选自 其中Z2选自R1、C(O)R1、C(O)OR1、吡啶基、芳基、 或 其中q为0-6的整数。
将至少表现出这种活性和应用的化合物的其它实例列在表5中,其中也显示出了化合物的活性。表5中所用化合物的活性等级如下(包括数字)″++++″表示与不接受化合物的细胞(或对照组IL6产生百分比)相比IL6产生0-约25%;″+++″表示约25-约50%的对照组IL6产生;″++″表示约50-约75%的对照组IL6产生;且″+″表示约75-约100%的对照组IL6产生。注意″n.d.″表示在指定试验中未测定化合物的活性。另外注意尽管并没有特别显示在结构上,无论是碳原子还是杂原子,均应推断出任意原子为获得表5中所列结构上的常用化合价所需的任意氢原子。
除上述化合物外,表7中所示的化合物和包括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物也表现出如本文教导的试验所测定的调节炎症活性的活性。表7中所用化合物的活性等级如下(包括数字)″+++″表示在有AGE或TNF存在的情况下,与不接受任意化合物的细胞相比,对IL6产生的抑制约85-100%;″++″表示在有AGE或TNF存在的情况下,对IL6产生的抑制约65-约85%;且″+″表示在有AGE或TNF存在的情况下,对IL6产生的抑制约50-约65%。此外,分别在包括在结构Ia-XXIVa、Ib-XVIb、Ic-XXIc和Id-XIVd范围内或列在表1A、1B、1C、1D和1E中的化合物、包括其组合物同样可以用于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和/或方面。如上所述,并不将本文公开的表的类别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即这类表中包括的化合物至少具有包括在该表中的所示活性且可以具有多种或其它活性。也不将所述表看作起限定作用,即它们仅是本文公开的至少具有同时包括在表中所示特定活性的化合物的代表性化合物。本文公开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至少具有用于治疗疾病状态的活性。
认为糖化蛋白和AGE的形成和累积增加在糖尿病并发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导致发生一定范围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病、视网膜病和神经病。存在大量体内证据提示通过下列方式可以减少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1)防止蛋白质糖化;2)打断糖化蛋白上的交联键;或3)阻断糖化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尽管AGE在糖尿病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性,但是目前尚没有得到已知阻断AGE形成的药物。
内皮是糖尿病中损害的靶器官。参见Laight等,15 DIABETESMETAB.RES.REV.274-82(1999);Stehouwer等,34CARDIOVASC.55-68(1997)。上调诸如IL-6和单核趋化蛋白-1(MCP-1)这类内皮炎症中涉及的分子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病变。参见Stehouwer等,34CARDIOVASC.55-68(1997);Libby,247 J.INTERN.MED.349-58(2000);Van Lente,293 CLINIC.CHIMICA.ACTA.31-52(2000)。
IL-6是已知在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的促炎细胞因子。参见Horii等,39 KIDNEY INT.SUPPL.71-5(1993);Huber等,19ARTERIOSCLER THROMB.VASC.BIOL.2364-67(1999);Shikano等,85NEPHRON 81-5(2000);Pickup等,8(67)LIFESCI.291-300(2000)。IL-6还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由此导致肾病。参见Kado等,36ACTA.DIABETOL.67-72(1999)。糖尿病受试者中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的健康对照组(3.48+/-3.29pg/ml对0.784+/-0.90pg/ml,平均值+/-SD)。此外,尿IL-6水平是糖尿病性肾病的良好指示剂。血清IL-6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肾病。
发现另一种促炎细胞因子MCP-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损害中得到高度表达且推定它在单核细胞补充入动脉壁并发生损害中起中心作用。参见Libby,247J.INTERN.MED.349-58(2000)。目前的结果证实MCP-1也是糖尿病性肾病中的致病分子。参见Eitner等,51 KIDNEYINT.69-78(1997);Banba等58 KIDNEY INT.684-90(2000)。糖化清蛋白刺激内皮的IL-6和MCP-1产生。糖化清蛋白对I L-6产生的作用与为IL-6的已知诱导物的TNFα相差无几。已知这些细胞因子是血管疾病中的因子。
可以使用本文所述和美国专利申请US10/026,335中的试验测定本发明化合物抑制糖化蛋白和-AGE-诱导的炎症的活性,将该文献的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这类试验包括测定已知细胞反应中涉及的生物成分的特异性活性。这些试验提供了可测定的确定化合物活性的反应。一种试验包括测定化合物对细胞对存在的刺激剂产生的炎性反应的作用。另一种试验包括通过添加糖化蛋白(刺激剂)刺激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以通过产生特异性细胞因子作为反应。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测定方案测定产生的细胞因子的量。然后将本发明的化合物加入到试验中并测定产生的细胞因子。根据不使用所述化合物的试验与使用该化合物的试验的比较可以测定化合物的生物作用。该化合物可以具有抑制作用、刺激作用或完全没有作用。
可以使用免疫方法、诸如ELISA试验测定产生的细胞因子的量和类型。本发明的方法并不限于用于测定产生的细胞因子的量的试验类型且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意方法和以后研发的方法用于测定对刺激剂和具有未知活性的化合物的反应而产生的细胞因子的量。
本发明一方面包括用于治疗与炎性细胞因子和其它与炎症相关的分子相关的疾病、疾病先兆或病理情况的方法和组合物,所述的炎性细胞因子和其它与炎症相关的分子包括、但不限于IL-6、VCAM-1、AGE-诱导的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红素加氧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选择蛋白、IP-10、MIG和I-TAC、NF-κB、IL-1β(白细胞介素1β)、L-11(白细胞介素11)、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纤蛋白原、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粘着分子、选择蛋白、VCAM-1(血管细胞粘着分子-1)、CRP(C-活性蛋白)和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这类疾病的实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和发生II型糖尿病中的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例如,影响TNFα活性或水平是急性或慢性炎性反应后组织损害的关键介体。本发明关注提供的组合物和方法,它们可以调节诸如TNFα、IL-6、VCAM-1、IP-10、MIG、I-TAC和AGE-诱导的MCP-1这类细胞因子和炎性分子的作用并治疗相关疾病、急性或慢性疾病、疾病先兆和病理情况。
用于测定能够调节炎症的化合物的活性的试验包括美国专利申请US10/026,335和09/969,013中教导的那些试验,特别将这两篇文献的内容引入作为参考。一般来说,一旦内皮细胞对产生细胞因子的刺激剂的基线反应得到建立,由此包括用于筛选试验的对照水平,则方法包括添加本发明化合物的步骤。通过比较在有刺激剂存在下产生的细胞因子的量与有刺激剂和本发明化合物存在下产生的细胞因子的量来测定化合物对基线反应的作用。在优选的方法中,随后将在有糖化清蛋白存在下对细胞炎症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用作治疗剂。可以向筛选试验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可以加入化合物的组合或混合物。加入不同量的化合物和制剂以测定对筛选试验的影响。还可以将筛选试验用于测定刺激化合物或对该试验没有影响的化合物。
本发明包括用于治疗与炎症相关的疾病、疾患和病理情况的方法和组合物。这类组合物包括包括能够调节诸如AGE或细胞因子或其它细胞因子这类与炎症相关的分子的化合物,包括释放率或活性,且这类组合物包括本文公开具有炎症调节活性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对怀疑患有或患有例如炎性疾患、例如糖尿病诱发的血管病变、自身免疫病、肾功能不全、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和炎症诱发的疾病、诸如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和动物给予这类本文公开的有效调节炎症的化合物。对这类人和动物给予的有效量为安全和有效的剂量,包括、但不限于本文教导的范围。给药途径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公开的途径。正如本文公开的,可以将包括这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与其它治疗剂或包括诸如改变患者活动的步骤的方法联用,所述的改变患者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改变运动或膳食。
VI.细胞毒性活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含有至少具有导致细胞死亡或终止细胞活性、本文称作细胞毒性活性的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该活性可以用于体外或体内细胞毒性的方法。例如,可以将具有这种活性的化合物选择性转运至或生物体内的区域以便选择性杀伤该区域内的细胞。这类方法用于治疗过度增殖性细胞,诸如癌或其它不需要的细胞生长或细胞活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包括非选择性杀伤细胞的化合物的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选择性杀伤细胞的化合物,所杀伤的细胞例如有含有特定的细胞标记或其它鉴定特征的细胞,诸如特定化合物、诸如钠、钙或胸苷的代谢率或摄取。
本发明还提供了治疗生物疾病的组合物和方法,所述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细胞毒性活性为治疗手段所针对的疾病。例如,提供至少具有细胞毒性活性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和方法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胞、组织、器官、动物或患者的至少一种过度增殖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恶性和非恶性细胞生长、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B-细胞、T-细胞或FAB A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毛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淋巴瘤、何杰金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卡波西肉瘤、结肠直肠癌、胰腺癌、鼻咽癌、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肿瘤相关病症/恶性肿瘤高钙血症、实体瘤、腺癌、肉瘤、恶性黑素瘤、血管瘤、转移性疾病、与癌症相关的骨吸收、与癌症相关的骨痛等。
本发明至少具有细胞毒性活性的化合物如表A和B中所示。该表中所示的化合物具有如本文教导的试验测定的细胞毒性活性。并不将本文公开的表的类别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即这类表中包括的化合物至少具有包括在该表中的所示活性且可以具有多种或其它活性。也不将所述表看作起限定作用,即它们仅是本文公开的具有该活性的化合物,至少具有包括在表中所示特定活性的代表性化合物。本文公开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至少具有用于治疗疾病状态的活性。
至少显示出这种活性和应用的化合物的实例如下列通式所示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E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0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或吡啶环;X2选自-H、o-Cl、o-Br、p-OR1、p-SR1、p-NR12、p-F、p-Cl、p-Br、p-CF3、p-C(O)OR1、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A选自NR1或O,其中当A为NR1时,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 且其中当A为0时,Y1选自R1或CH2R1;或AY1选自卤素、或 且
Dy2为卤素或D为NR1且Y2选自 或(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
至少显示出这种活性和应用的化舍物的其它实例如下列通式所示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X1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m-F、m-Cl、m-Br、m-I、m-CN、m-NO2、m-SO2R1或m-SO2OR1;X2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CH3、p-OR1、p-SR1、p-NR12或p-OM或p-S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
其中Y1选自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 其中n为1或2;或 且Y2选自 或 将至少显示出这种活性和应用的化合物的其它实例列在表4A和4B中。正如在本文所列的其它表中所示的,使用Autonom生成表4A和4B的化合物命名,其中提供的名称为Beilstein或CAS版的化学名。注意尽管并没有特别显示在结构上,但是无论是碳原子还是杂原子,均应推断出任意原子为获得表4A和4B中所列结构上的常用化合价所需的任意氢原子。此外,分别在包括在结构Ia-XXIVa、Ib-XVIb、Ic-XXIc和Id-Vd范围内或列在表1A、1B、1C、1D和1E中的化合物、包括其组合物同样可以用于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和/或方面。
用于测定能够具有细胞毒性活性的化合物活性的试验包括本文教导的那些试验且其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试验。一般来说,为了测定是否存在与化合物相关的细胞毒性活性,用所关注的化合物处理生长期或静止期中的特定类型细胞。将细胞死亡或终止的各种参数用于测定化合物的作用。例如,可以测定核酸或蛋白质合成的量或可以将细胞状态的目测观察结果、诸如从底物中的释放用于确定细胞状态。
本发明包括用于治疗和预防存在细胞增殖或不需要的细胞增殖或细胞活性或因其所致的疾病或疾患的方法和组合物。这类方法包括给予包括能够调节细胞活性或导致细胞死亡或使其生长终止的化合物的组合物,诸如包括本文公开的具有细胞毒性活性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对怀疑具有或具有例如癌症、诸如甲状腺或下丘脑这类过度活动的组织或释放不需要量的因子的细胞疾病的人和动物给予这类有效细胞毒性活性的化合物。对这类人和动物给予的有效量为安全和有效的剂量,包括、但不限于本文教导的范围。给药途径包括、但不限于本文公开的那些途经。正如本文公开的,可以将包括这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与其它治疗剂或方法联用,所述的方法包括诸如改变患者活动的步骤。
化合物/组合物-涂敷的医用装置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单独使用或与其它活性剂与转运装置联用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本文所述的疾病,不过,在因血管疾病且特别是损伤和/或移植导致的血管疾病中发现了特定的应用。尽管该实例集中在血管疾病,但是本发明也包括提供用于治疗能够用本发明化合物治疗的疾病和疾患的医用装置配备本发明的化合物。
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各种医用治疗装置最终可能诱发进一步的并发症。例如气囊血管成形术是用于增加通过动脉的血流的方法且是冠状血管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该方法一般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由此产生新问题或随后使原始问题加剧。尽管其它方法和疾病可以导致相似的损伤,但是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案描述对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其它类似动脉/静脉手术后再狭窄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所述的其它类似动脉/静脉手术包括动脉、静脉和其它器官或身体部位中携带流体的其它导管的连接,所述的器官或身体部位诸如有肝、肺、膀胱、肾、脑、前列腺、颈和腿。
本发明的化合物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化合物与其它治疗剂从支架(stent)中的局部转运防止了通过支架的支架作用的血管回缩和改型。与或不与其它治疗剂一起提供的化合物的活性有助于确定施用涂敷的医用装置所治疗疾病的应用。例如,化合物涂敷的支架可以预防新内膜增生或再狭窄中的多种因素并减少炎症和血栓形成。将本发明的化合物和其它治疗剂局部给药至支架支撑的冠状动脉还可以具有其它治疗有益作用。例如,可以使用局部转运而非全身给药实现本发明化合物和其它治疗剂的较高组织浓度。此外,可以使用局部转运而非全身给药使全身毒性降低,同时维持较高的组织浓度。在使用从支架的局部转运而非全身给药的过程中,单一步骤可以满足更好的患者依从性。联用治疗剂和/或化合物疗法的另一个有益性是可以减少每一种治疗剂的剂量,由此限制毒性,而仍然可以减少再狭窄、炎症和血栓形成。基于支架的局部转运由此是改善抗-再狭窄药、抗炎药和抗血栓药治疗剂的治疗比(功效/毒性)的方式。
尽管根据治疗再狭窄和其它相关并发症描述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案,但是重要的是注意可以将单独或作为治疗剂组合的组成部分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局部转运用于治疗使用任意数量的医用装置的各种疾病或提高装置的功能和/或寿命。例如,白内障手术后放置用于恢复视力的人工晶状体通常受到形成继发性白内障的危害。后者通常是细胞在镜片表面上过度生长的结果且能够通过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至少具有进行预防不需要的细胞生长的活性的本发明化合物与装置将上述情况减小到最低限度。诸如脑积水用分流器、透析移植物、结肠造瘘袋附件、耳引流管、心脏起搏器用导联和植入式除颤器这类通常因组织向内生长或蛋白质累积在装置内、其上和周围而失效的其它医用装置也可以得益于本发明化合物、可能的其它药剂和装置的组合。其它手术装置、缝合线、U形钉、吻合器、椎骨盘、骨针、缝合锚凹、止血防护层、钳、螺钉、板、夹、血管植入物、组织粘合剂和组织密封剂、组织支架、各种类型的敷料、骨代用品、官腔内器具和血管支持物也可以给使用这种化合物-装置组合手段的患者提供益处。尤其是可以按照一定方式给任意类型的医用装置涂敷单独或作为治疗剂组合组成部分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化合物,从而提高使用不联用所述化合物的装置或治疗剂过程中的治疗作用。
正如上文所公开的,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以联合疗法的方式与其它治疗剂一起给药且并不仅限于本文公开的其它治疗剂。因此,本发明除关注各种医用装置外,还关注可以用于递送本发明化合物的这些装置上的涂敷材料。可以将这种解释性目录中的治疗剂通过药物装置或医用装置给药且这类治疗剂包括、但不限于抗增殖药/抗有丝分裂药,包括天然产物,诸如长春花生物碱(例如长春碱、长春新碱和vinorelbine)、紫杉醇、表鬼臼毒素(epidipodophyllotoxins)(例如依托泊苷、替尼泊苷);抗生素(放线菌素D(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阿霉素和伊达比星(idarubicin)),蒽环霉素,米托蒽醌、博来霉素、普卡霉素(普卡霉素)和丝裂霉素;酶(L-天冬酰胺酶,全身代谢L-天冬酰胺和除去不具有合成其自身天冬酰胺能力的细胞);抗血小板药,诸如G(GP)IIb/IIIa抑制剂和玻连蛋白受体拮抗剂;抗增殖/抗有丝分裂烷基化剂,诸如氮芥(氮芥、环磷酰胺和类似物、美法仑、苯丁酸氮芥)、亚乙基亚胺类和甲基蜜胺类(六甲基蜜胺和塞替派)、烷基磺酸酯类-白消胺、亚硝基脲类(卡莫司汀(BCNU)和类似物、链佐星)、三氮烯类(trazenes)-达卡巴嗪(DTIC);抗增殖/抗有丝分裂抗代谢药,诸如叶酸类似物(甲氨蝶呤)、嘧啶类似物(氟尿嘧啶、氟尿苷和阿糖胞苷)、嘌呤类似物和相关抑制剂(巯嘌呤、硫鸟嘌呤、喷司他丁(pentostutin)和2-氯脱氧腺苷(克拉屈滨));铂配位化合物(顺铂、卡铂)、甲苄肼、羟基脲、米托坦(mitotane)、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激素(例如雌激素);抗凝血药(肝素、合成肝素盐和其它凝血酶抑制剂);纤蛋白溶解药(诸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链激酶尿激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dipyridamole)、噻氯匹定(ticlopidine)、克罗匹多(clopidogrel)、阿昔单抗(abciximab);抗迁移药;抗分泌药(breveldin);抗炎药,诸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皮质醇、可的松、氟氢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6α-甲泼尼龙、曲安西龙(triamcinolone)、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非甾类活性剂(水杨酸衍生物,即阿司匹林;对-氨基苯酚衍生物,即acetominophen;吲哚和茚乙酸类(吲哚美辛(indomethacin)、舒林酸(sulindac)和依托度酸(etodalac))、杂芳基乙酸类(托美丁(tolmetin)、双氯芬酸(diclofenac)和酮咯酸(kelorolac))、芳基丙酸类(布洛芬和衍生物)、邻氨基苯甲酸类(甲芬那酸和甲氧芬那酸)、烯醇酸类(吡罗昔康(piroxicam)、替诺昔康(tenoxicam)、保泰松(phenylbutuzone)和oxyphenthatrazone)、萘丁美酮(nabumetone)、金化合物(金诺芬(auranofin)、金硫葡糖、金硫丁二钠);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西罗莫司(sirolimus)(雷帕霉素)、硫唑嘌呤、麦考酚酸吗乙酯(mycrophenolate mofetil));生血管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紧张肽受体阻滞剂;一氧化氮供体;反义寡核苷酸及其组合;细胞周期抑制剂、mTOR抑制剂和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激酶抑制剂。
尽管可以按照本发明使用任意数量的支架,但是为了简便起见,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案中描述了有限数量的支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可以将任意数量的支架与本发明联用。此外,如上所述,可以使用其它医用装置。例如,尽管描述了支架,但是还关注相关外部的套管,因为它们是可以为给予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提供基体的医用装置。
支架常用作保留在导管腔内侧的减轻阻塞的管状结构。一般将支架以非膨胀方式插入腔且然后使其自主或借助于原位的第二种装置膨胀。常用的膨胀方法通过使用安装导管的血管成形术气囊进行,所述的血管成形术气囊在狭窄血管或身体通道内膨胀以疏通和破坏与血管壁成分相关的阻塞并获得扩张的腔。
支架可以与可膨胀的圆柱体类似且可以含有用于在血管、导管或腔内放置的有孔结构以便保持血管、导管或腔的开口,更具体的说,用于防止动脉节段在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再狭窄。支架可以以环状面方式膨胀并维持环状面或径向刚性的膨胀构型。例如,当支架以带状弯曲时,它可以呈中轴弯曲,支架可以避免任何外部前突的组成部分。
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方法制成支架。例如,支架可以由空心或成形的不锈钢管制成,所述的不锈钢管可以使用激光、放电塑炼、化学浸蚀或其它方式以机器制造。将支架插入体内并在所需部位以膨胀形式放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膨胀可以通过气囊导管在血管中进行,其中支架的最终直径为所用气囊导管的直径的函数。应理解可以将本发明的支架包埋在形状记忆材料(shape-memory material)内,包括例如合适的镍和钛合金或不锈钢。
由不锈钢形成的结构可以通过使不锈钢成形、例如通过将其扭转成编织的构型以预定方式进行自我膨胀。在该实施方案中,在形成支架后,可以将其压缩以占据足够小的空间而使其通过插入装置插入血管或其它组织,其中插入装置包括合适的导管或柔性杆。在从导管中显现时,支架可以成形而膨胀成所需的构型,其中膨胀是自动的或因压力、温度或电刺激改变而引起。
此外,可以改进支架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储蓄器。每个储蓄器可以根据需要开口或封闭。可以对这些储蓄器进行特别的设计以保留所转运的化合物或化合物/治疗剂的组合。优选以足够的特异性和足够的浓度施用化合物或化合物/治疗剂组合的剂量以便为受侵害的区域提供有效剂量,而与支架的设计无关。在这方面,带中储蓄器的大小优选适合于足以将化合物或化合物/治疗剂组合的剂量以所需量施用在所需部位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可以给支架的完整内表面和外表面涂敷治疗剂量的化合物或化合物/治疗剂组合。涂敷技术可以根据化合物或化合物/治疗剂组合的不同而改变。此外,涂敷技术可以根据支架或其它腔内医用装置所含的材料的不同而改变。
可以以许多方式将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且在某些情况中作为与其它治疗剂的组合添加或固定在支架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化合物直接混入聚合物基质并喷在支架外表面上。在一定时间内从聚合物基质中洗脱下化合物并进入周围组织。该化合物优选在支架上保留至少3天-约6个月且更优选7天-30天。
可以将任意数量的非腐蚀性聚合物与所述化合物联用且这类聚合物组合物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聚合物基质包括两层。基层包括聚(乙烯-共乙酸乙烯酯(ethylene-covinylacetate))和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olybutylmethacrylate)的溶液。将化合物混入该基层。外层仅包括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且起防止化合物过快洗脱的扩散屏障作用。外层或上涂层的厚度决定化合物从基质中洗脱的速率。化合物主要通过经聚合物基质扩散而从基质中洗脱。聚合物是透性的,由此使固体、液体和气体从其中脱离。聚合物基质的总厚度在约1微米-约20微米或20微米以上的范围。重要的是注意可以在聚合物基质固定在医用装置上后使用引发剂层和金属表面处理。例如,可以将酸洗、碱(碱)洗、盐化和聚对二甲苯(parylene)二甲基沉积用作上述全部过程的组成部分。
可以以许多方式将聚(乙烯-共乙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和化合物溶液混入或添加在支架上。例如,可以将该溶液喷在支架上或将支架浸入该溶液。其它方法包括旋转涂敷和等离子聚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所述溶液喷在支架上且然后使之干燥。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使该溶液带电呈一种极性,而使支架带电呈相反极性。按照这种方式使溶液与支架相互吸引。在使用这种类型的喷雾法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废物且可以在涂层厚度上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药物涂敷的支架由许多公司生产,包括Johnson &Johnson,Inc.(NewBrunswick,NJ);Guidant Corp.(Santa Clara,CA);Medtronic,Inc.(Minneapolis,MN),Cook GrouPIncorporated(Bloomington,IN);Abbott Labs.,Inc.(AbbottPark,IL);和Boston Scientific Corp.(Natick,MA)。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6,273,913;美国专利申请US20020051730;WO02/26271;和WO 02/26139,特别将每篇文献完整地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表达分布图和微阵列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包括用于微阵列装置的组合物和方法。这类微阵列装置和方法包括例如可以用于研究和监测响应用本发明化合物治疗的基因表达的各种微阵列。微阵列可以包括核酸序列、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它们对特定的细胞、组织、种类、疾病状态、预测、疾病发展或任意其它可以用于测定本发明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作用的分子组合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
例如,本发明的微阵列可以来源于例如特定的生物体或细胞类型或以它们为代表,包括人微阵列、血管微阵列、炎症微阵列、癌微阵列、编程性细胞死亡微阵列、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剂微阵列、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微阵列、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微阵列、血液微阵列、细胞周期微阵列、神经阵列、小鼠微阵列和大鼠微阵列或其组合。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微阵列可以表示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血管病变、炎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神经性疾病、免疫疾病、各种癌症、感染性疾病、内分泌障碍和遗传疾病。
另一方面,用于评价本发明化合物功效的微阵列可以表示特定的组织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心脏、肝、前列腺、肺、神经、肌肉或结缔组织;优选冠状动脉内皮、脐动脉内皮、脐静脉内皮、主动脉内皮、皮肤微血管内皮、肺动脉内皮、子宫肌层微血管内皮、角质细胞上皮、支气管上皮、乳腺上皮、前列腺上皮、肾皮质上皮、肾近端小管上皮、小呼吸道上皮、肾上皮、脐动脉平滑肌、新生儿皮肤成纤维细胞、肺动脉平滑肌、皮肤成纤维细胞、神经先祖细胞、骨骼肌、星形胶质细胞、主动脉平滑肌、肾小球系膜细胞、冠状动脉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子宫平滑肌、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前列腺基质细胞或其组合。
本发明进一步关注包括基因表达分布图的微阵列,所述的基因表达分布图包括一种或多种多核苷酸序列,包括互补序列和同源序列,其中所述的基因表达分布图由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的细胞类型产生且选自包括下列细胞类型的组冠状动脉内皮、脐动脉内皮、脐静脉内皮、主动脉内皮、皮肤微血管内皮、肺动脉内皮、子宫肌层微血管内皮、角质细胞上皮、支气管上皮、乳腺上皮、前列腺上皮、肾皮质上皮、肾近端小管上皮、小呼吸道上皮、肾上皮、脐动脉平滑肌、新生儿皮肤成纤维细胞、肺动脉平滑肌、皮肤成纤维细胞、神经先祖细胞、骨骼肌、星形胶质细胞、主动脉平滑肌、肾小球系膜细胞、冠状动脉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子宫平滑肌、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前列腺基质细胞。
本发明关注包括一种或多种蛋白质结合剂的微阵列,其中所述的基因表达分布图由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的细胞类型产生且选自包括下列的组冠状动脉内皮、脐动脉内皮、脐静脉内皮、主动脉内皮、皮肤微血管内皮、肺动脉内皮、子宫肌层微血管内皮、角质细胞上皮、支气管上皮、乳腺上皮、前列腺上皮、肾皮质上皮、肾近端小管水平、小呼吸道上皮、肾上皮、脐动脉平滑肌、新生儿皮肤成纤维细胞、肺动脉平滑肌、皮肤成纤维细胞、神经先祖细胞、骨骼肌、星形胶质细胞、主动脉平滑肌、肾小球系膜细胞、冠状动脉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子宫平滑肌、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前列腺基质细胞。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关注用于可再现地测定和评价例如一组特定细胞中特异性mRNAs或蛋白质表达的方法。一种方法合并和使用了如下技术激光俘获显微解剖、基于T7的RNA扩增、从扩增的RNA产生cDNA和含有用于各种特异性基因的固定化DNA分子的DNA微阵列,所述的特异性基因包括HSPGs,诸如基底膜聚糖,从而产生了用于对极少量特定细胞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的分布图。分别鉴定了所需细胞并通过激光俘获技术使之与底物结合且然后从剩余的细胞中分离俘获的细胞。随后从俘获的细胞中提取RNA并使用基于T7的扩增技术将提取的RNA扩增约100万倍且可以由扩增的RNA制备cDNA。制备与微阵列中的特异性多核苷酸杂交的各种特异性DNA分子并使所述DNA分子固定在合适的底物上。将由俘获细胞制备的cDNA在使cDNA与微阵列上固定的DNA杂交的条件下应用于微阵列。俘获细胞的表达分布图获自对使用扩增的RNA或由俘获细胞扩增的RNA制备的cDNA和微阵列上特异性固定的DNA分子的杂交结果的分析。例如,杂交结果证实了微阵列上表示的哪些基因作为探针与来自俘获细胞的cDNA杂交和/或特异性基因表达的量。杂交结果代表了俘获细胞的基因表达分布。可以将俘获细胞的基因表达分布图用于比较不同组俘获细胞的基因表达分布。例如,可以由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和未处理)的细胞生成基因表达分布图。相似性和差异为确定在不同条件下相同细胞类型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更具体地说,提供了响应对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的基因表达的改变。
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的技术同样应用于上下文中蛋白质表达分布。可以从细胞样品中分离总蛋白并使其与包括多种蛋白质-结合剂、包括抗体、受体蛋白、小分子等的微阵列杂交。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任意几种试验检测杂交并如上所述进行分析。就荧光检测而言,可以用算法提取代表特定细胞类型的蛋白质表达分布图。在这方面,可以评价响应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的细胞的蛋白质表达改变。
因此,本发明在一个方面中包括至少一种相当于在方法中分离自特定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基因群的微阵列,所述的方法用于检测因选择的组织或细胞接触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而导致的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在该实施方案中,可以使来源于生物体或建立的细胞系的生物样品在体内或体外接触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化合物。此后,通过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方法分离组织或细胞的基因转录物,主要是mRNA。SAMBROOK等,MOLECULAR CLONINGA LAB.MANUAL(2001)。然后使分离的转录物在转录物与相应探针杂交而形成杂交对的条件下与微阵列杂交。因此,微阵列提供了接触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后的转录反应性模型。可以将这类信息用于确定治疗候选物。然后可以检测每一杂交对处的杂交信号以获得基因表达分布图。
还可以将基因和/或蛋白质表达分布图和微阵列用于鉴定诸如基底膜聚糖或其它HSPG这类特定基因的活化或非活化的化合物。将增加转录率或刺激、维持或稳定蛋白质活性的化合物看作活化且将减少比例或抑制蛋白质活性的化合物为非活化的。此外,细胞的生物状态中可以反映出化合物的生物作用。这种状态的特征在于细胞组成。细胞生物状态的一个方面是其转录状态。细胞的转录状态包括在指定的一组条件下细胞中组成RNA种类、尤其是mRNAs的性质和量。因此,本文所述的基因表达分布图、微阵列和算法可以用于分析和表征指定细胞或组织在接触活化或非活化的化合物、特别是本发明化合物后的转录状态。
用于分析结果的微阵列技术和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参见美国专利US6,263,287;美国专利US6,239,209;美国专利US6,218,122;美国专利US 6,197,599;美国专利US 6,156,501;美国专利US 5,874,219;美国专利US 5,837,832;美国专利US 5,700,637;美国专利US 5,445,934;美国专利申请US 2001/0014461 A1;2001/0039016A1;2001/0034023A1;WO 01/94946;和WO 01/77668。另外参见Haab等,2 GENOME BIOLOGY 1-12(2001);Brown等,97PROC.NATL.ACAD.SCI.USA 262-7(2000);Getz等,97PROC.NATL.ACAD.Scl.USA 12079-84(2000);Harrington等,3CURRENTOPINION MICROBIOL285-91(2000);Holter等,97PROC.NATL.ACAD.SCI.USA8409-14(2000);MacBeath等,289SCIENCE1760-63(2000);Duggan等,21NATURE GENET 10-14(1999);Lipshutz等,21NATURE GENET 5-9(1999);Eisen等,95PROC.NATL.ACAD.Sci.USA14863-68(1998);Ermolaeva等,20NATUREGENET.19-23(1998);Hacia等,26NUCLEIC ACIDsRES.3865-66(1998);Lockhart等,NUCLEIC ACIDSSYMP.SER.11-12(1998);Schena等,16TRENDS BIOTECHNOL.301-6(1998);Shalon,46PATHOL.BIOL.107-9(1998);Welford等,26NUCLEIC ACID RES.3059-65(1998);Blanchard等,11BIOSENSORSBIOELECTRONICS 687-90(1996);Lockhart等,14NATUREBIOTECHNOL.1675-80(1996);Schena等,93PROC.NATL.ACAD.SCI.USA10614-19(1996);Tomayo等,96PROC.NATL.ACAD.SCI.USA 2907-12(1996);Schena等,270 SCIENCE 467-70(1995)。
数据库生成、数据库进入和相关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用于控制或使用与化合物、制备化合物的方法、化合物的使用和给药方法以及诊断、预测遵循与化合物可有效治疗的疾病相关的结果的方法相关的数据的各种方法。例如,本发明关注提供与生物分子相关的诊断和预测的方法,所述的生物分子包括HSPGS、特别是基底膜聚糖。本发明范围内还包括提供与本发明化合物功效相关的诊断和预测的方法。本发明进一步关注对正常和患病组织提供表达分布数据库的方法和用于产生这类数据库的方法。
表达分布数据库可以为内部数据库,它用于包括有关为评价本发明化合物的作用和通过其它来源和方法的作用而产生的表达分布的注解信息。这类信息可以包括例如,分析指定生物分子的数据库;与表达分布相关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癌症或肿瘤类型或发展;与本发明化合物有关的信息,诸如剂量和给药信息;有关与序列、组织或细胞来源相关的相关cDNAs的描述信息;获自外部来源的序列数据;指定基因和相关疾病状态或疾病过程的表达分布图,例如表达分布是涉及还是预示特定的疾病状态;和制备方法。表达分布图可以基于获自公众将得到或有专利权的来源的蛋白质和/或多核苷酸微阵列数据。可以将该数据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储存序列和相关表达分布图,而另一部分用于储存相关信息。可以将该数据库作为各人数据库维持,其带有中心计算机设备中的防火墙。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且表达分布数据库对公众而言是可得到的。
数据库可以为连接客户和网络服务器的网络系统。该网络可以是大量常用网络系统中的任意一个,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络(WAN),正如本领域中公知的(例如Ethernet)。服务器可以包括为处理用户要求访问数据库信息和提供使信息应用于客户机的界面的软件。该服务器可以支持全球信息网并维持用于客户机程序的网址和网浏览程序。在技术、商业和专利文献中充分记录了客户机程序/服务器环境、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
通过网浏览程序,客户可以构建从例如微阵列数据库和表达分布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的检索式。例如,用户可以″点和单击″用户界面部件,诸如钮,下拉菜单和滚动条。客户命令可以被传输到网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将它们格式化成可以用于从例如基于通过客户获得的微阵列或表达数据和/或其它表型或基因型信息的系统数据库中采集信息的查询命令。特别地,客户可以提交基于获自用本发明化合物治疗的患者的微阵列表达分布的表达数据并使用该系统获得基于该信息的诊断,所述的信息基于系统对客户的表达数据与数据库中包含的表达数据的比较。作为实例,系统比较了客户提交的表达分布图与数据库中包含的表达分布图且然后基于客户表达分布图与数据库分布图的最佳匹配为客户提供了诊断信息。因此,在一个方面中,表达分布图的比较有助于临床医师确定用本发明化合物的治疗有效性。基于这类比较,临床医师可以改变或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网址可以提供与诸如GenBank和作为国家药物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组成部分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维持的这类相关数据库的公共数据库的超链接和提供基因表达分析、遗传疾病、科学文献等的相关信息的任意链接。本发明包括信息,其包括但不限于与每一基因相关的标识(identifiers)、标识类型、生物分子序列、常用的标识群(GenBank、Unigene、Incyte模板鉴别序列等)和种类名称。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评价和比较生物信息、特别是表达分布和其它用于本发明组合物和方法上下文中的信息的系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计算机处理器、可操作地与计算机处理器连接的合适存储器和储存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在计算机处理器内执行命令且包括用于将来自患者的生物分子序列表达分布与数据库中生物分子序列的表达分布和序列鉴别信息进行比较的工具。更具体地说,计算机系统用于比较由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的生物样品产生的表达分布与数据库中的表达分布和其它信息。
此外,用于评价和比较生物分子数据库中包含的信息的系统包括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包括为比较由例如用本发明化合物治疗的患者产生的表达分布与生物分子数据库中生物分子序列的表达分布和序列鉴别信息而提供算法的计算机密码。
本发明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关注图示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Interface)(″GUI″)在访问储存在生物分子数据库中的表达分布信息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GUI可以由两个框结构构成。第一个框结构可以含有用户可以访问的生物分子数据库的选择列表。当在第一个框结构中选择生物分子数据库时,第二个框结构可以显示出由配对方式比较表达分布数据库与如上所述客户提供的表达分布与任意其它表型或基因型信息而产生的信息。
GUI的第二个框结构可以含有生物分子序列表达信息的列表和选择的数据库中包含的分布图。此外,第二个框结构可以使用户选择子目录、包括所有的生物分子序列并对生物分子序列表进行操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与每一生物分子序列相关的选择方框来选择生物分子序列的子集。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进行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将所有列出的生物分子序列下载到含有分类信息的数据库电子表格中;将选择的生物分子序列子集保存到用户文件中;将所有列出的生物分子序列下载到不含有分类信息的数据库电子表格中;和显示有关选择的生物分子序列子集的分类信息。
如果用户显示有关选择的生物分子序列子集的分类信息,那么第二个GUI可以提供给用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个GUI可以含有用于生成如上所述的表达分布数据库的一种或多种外部数据库的目录。此外,对每一种外部数据库而言,GUI可以显示与每一外部数据库相关的一种或多种领域的列表。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GUI可以使用户选择或放弃选择第二个GUI中显示的一种或多种领域中的每一种。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GUI可以使用户选择或放弃选择一种或多种外部数据库中的每一种。
本申请的方法涉及本发明组合物和方法的商业和其它应用。在一个方面中,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和方法在买卖、销售或许可的意义上提供给消费者,即患者、医务工作者、医疗服务的提供者、研究人员和药物分配者和制造商,其中表达分布数据库特别包括使用本发明化合物产生的数据库。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建立用于分发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便销售的分配系统且可以任选包括建立销售药物组合物的销售组。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进行靶物发现的方法,包括用一种或多种上述药物发现方法如上所述鉴定调节诸如基底膜聚糖这类基因产物的基因表达水平或活性的测试化合物;对鉴定的活性剂或其其它类似物完成在动物中的功效和毒性的治疗特征研究;和任选配制包括一种或多种鉴定为具有可接受的治疗特征的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且任选许可或销售对所述鉴定的活性剂进行进一步药物开发的权利。
药物组合物除本文公开的化合物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括任意适宜助剂中的至少一种,诸如、但不限于稀释剂、粘合剂、稳定剂、缓冲剂、盐、亲脂性溶剂、防腐剂、佐剂等。优选药物上可接受的助剂。制备这类无菌溶液的实例和方法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且可以在众所周知的教科书中找到,诸如、但不限于REMI NGTON′S PHARMACEUTICALSCIENCES(Gennaro,Ed.,18th Edition,Mack PublishingCo.(1990))。通常可以选择适合于给药方式、化合物的溶解性和/或稳定性的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
用于本发明的药物赋形剂和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例如糖类,包括单糖、二糖、三糖、四糖和寡糖类;衍生的糖类,诸如糖醇类、醛糖酸类、酯化的糖类等;和多糖类或糖聚合物),它们可以单独或以组合方式存在,包括以1-99.99%重量或体积单独或以组合方式存在。典型的蛋白质赋形剂包括血清清蛋白,诸如人血清清蛋白(HSA)、重组人清蛋白(rHA)、明胶、酪蛋白等。还可以起缓冲剂容量作用的有代表性的氨基酸成分包括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甜菜碱、组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天冬甜素(aspartame)等。
适用于本发明的碳水化合物赋形剂包括例如单糖类,诸如果糖、麦芽糖、半乳糖、葡萄糖、D-甘露糖、山梨糖等;二糖类,诸如乳糖、蔗糖、海藻糖、纤维素二糖等;多糖类,诸如棉子糖、松三糖、麦芽糖糊精、葡聚糖、淀粉等;和糖醇类,诸如甘露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山梨醇(葡萄糖醇)、肌醇等。
包括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包括缓冲剂或pH调节剂。一般来说,缓冲剂是由有机酸或碱制备的盐。有代表性的缓冲剂包括有机酸盐,诸如柠檬酸、抗坏血酸、葡糖酸、碳酸、酒石酸、琥珀酸、乙酸或苯二甲酸的盐;Tris;氨丁三醇盐酸盐;或磷酸盐缓冲液。
另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包括聚合物赋形剂/添加剂,诸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蔗糖(聚合糖)、葡萄糖结合剂(例如环糊精,诸如2-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二醇类;调味剂;抗菌剂、增甜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例如聚山梨醇酯类,诸如″TWEEN 20″和″TWEEN 80″);脂类(例如磷脂类、脂肪酸)、甾类(例如胆固醇);和螯合剂(例如EDTA)。适用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已知药物赋形剂和/或添加剂是本领域中公知的,例如列在REMINGTONTHE SCIENCE &PRACTICE OF PHARMACY(19th ed.,Williams & Williams(1995))和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52nd ed.,Medical Economics(1998))中,将这些文献完整地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口服给药用药物组合物为了以片剂或胶囊形式进行口服给药,可以将化合物域口服无毒性的药物上可接受的惰性载体组合,诸如乙醇、甘油、水等。此外,如果需要或必要,还可以将合适的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和着色剂混入混合物。合适的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淀粉;明胶;天然糖类,诸如葡萄糖或β-乳糖;玉米增甜剂;天然和合成树胶,诸如阿拉伯胶、黄蓍胶或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蜡等。用于这些剂型中的润滑剂包括、但不限于油酸钠、硬脂酸钠、硬脂酸镁、苯甲酸钠、乙酸钠、氯化钠等。崩解剂包括、但不限于淀粉、甲基纤维素、琼脂、膨润土、黄原胶等。
可以将适合于口服给药的本发明制剂制成含有预定量活性组分的分散单位,诸如胶囊、扁囊剂或片剂;制成粉剂或颗粒;制成含水液体或非水液体的溶液或混悬剂;或制成水包油型液体乳剂或油包水型溶剂和制成大丸剂等。
可以通过任选用一种或多种辅助组分压制或模制制备片剂。可以通过在合适的机器中压制诸如粉剂或颗粒这类自由流动形式的任选混合了粘合剂、润滑剂、惰性稀释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的活性组分制备压制片。可以通过在合适的机器中模压用惰性液体稀释剂湿润的粉状化合物的混合物制备模制片。可以任选给片剂包衣或刻痕且可以将其进行配制以便对其中的活性组分提供缓释或控释。
此外,可以将组合物混入生物降解聚合物,使得化合物缓释,将聚合物植入需要药物转运的附近,例如再狭窄部位。例如,Brem等,74J.NEUROSURG.441-46(1991)详细描述了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应用。缓释组合物的合适的实例包括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固体疏水聚合物的半透性基质,该基质为成形的制品形式,例如薄膜或微囊。缓释基质的实例包括聚酯类、水凝胶(例如聚(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聚(乙烯醇))、,polylactides(美国专利US 3,773,919)、L-谷氨酸与y乙基-1-谷氨酸酯的共聚物、不可降解的乙烯-乙烯基乙酸酯、可降解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诸如LUPRON DEPOT_;(TapPharmaceuticals,Inc.,Chicago,IL)(由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和乙酸亮丙立德组成的可注射微球)和聚-D-(-)-3-羟基丁酸。
非肠道给药用药物组合物适合于非肠道给药的制剂包括可以含有抗氧化剂、缓冲剂、制菌剂和使制剂与接受者血液等渗的溶质的水和非水无菌注射溶液和可以包括悬浮剂和增稠剂的水和非水无菌混悬液。可以将制剂制成单剂量或多剂量容器、例如密封的安瓿和小瓶中且可以将它们储存在仅需要在使用前立即加入无菌液体载体、例如注射用水的冷冻干燥(冻干)条件下。可以由上述类型的无菌粉末、颗粒和片剂制备临时用注射溶液和混悬液。
为了进行非肠道给药,需要无菌混悬液和溶液。在需要进行静脉内给药时,使用含有合适的防腐剂的等渗制剂。可以经注射由溶于惰性液体载体的活性组分组成的制剂而通过非肠道给予药物组合物。本文所用的术语″非肠道″包括、但不限于皮下注射、静脉内、肌内、腹膜内注射或输注技术。可接受的液体载体包括例如植物油,诸如花生油、棉子油、芝麻油等;和有机溶剂,诸如solketal、甘油甲缩醛等。可以通过将活性组分溶于或悬浮于液体载体制备制剂,使得最终制剂含有约0.005%-30%重量的活性组分、即本发明的化合物。
用于其它给药途径的药物组合物适合于口腔内局部给药的制剂包括包括添加调味基质、通常为蔗糖和阿拉伯胶或黄蓍胶的锭剂;包括在惰性基质中的活性组分的软锭剂,所述的惰性基质诸如明胶和甘油或蔗糖和阿拉伯胶;和包括在适宜液体载体中给予的化合物的漱口剂。液体剂型可以包括适当调味的悬浮剂或分散剂,诸如合成和天然树胶,例如,黄蓍胶、阿拉伯胶、甲基-纤维素等。
可以将直肠给药用制剂制成含有包括例如可可脂或水杨酸酯的适宜基质的栓剂。
可以将适合于阴道给药的制剂制成阴道栓、tamports、霜剂、凝胶、糊剂、泡沫或喷雾剂,它们除含有活性组分外,还含有诸如本领域公知适宜的这类载体。
还可以将化合物包埋在例如通过凝聚技术或通过界面聚合制备的微囊中、例如分别为羟甲基纤维素或明胶-微囊和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微囊中、胶态药物转运系统(例如脂质体、清蛋白微球、微乳、纳米粒和纳米囊)或粗乳浊液中。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SCIENCES(A.Osol ed.,16th ed.(1980))。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将本文公开的化合物配制成脂质体。通过本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制备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脂质体。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 5,013,556;美国专利US 4,485,045;美国专利US 4,544,545;WO 97/38731;Epstein等,82PROC.NATL.ACAD.SCI.USA3688(1985);和Hwang等,77PROC.NATL.ACAD.SCI.USA 4030(1980)。还可以以脂质体转运系统形式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诸如小单层囊、大单层囊和多层囊。可以由各种诸如胆固醇、硬脂胺或磷脂酰胆碱这类磷脂形成脂质体。
还可以通过使用单克隆抗体作为化合物分子与之偶联的各个载体转运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以与作为靶药物载体的可溶性聚合物偶联。这类聚合物可以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吡喃共聚物、聚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苯酚、聚羟乙基天冬酰胺苯酚或被棕榈酰残基确定的环氧乙烷聚赖氨酸。
药物上可接受的防腐剂本发明提供了稳定的制剂和含有防腐剂的防腐溶液和制剂以及适合于药物或兽药应用的多用途防腐制剂,它们包括至少一种在药物上可接受制剂中的本文公开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剂可以任选含有至少一种已知的防腐剂。防腐剂包括、但不限于在含水稀释剂中的苯酚、间-甲酚、对-甲酚、邻-甲酚、氯甲酚、苄醇、亚硝酸苯汞、苯氧基乙醇、甲醛、氯丁醇、氯化镁(例如六水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烷基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苯扎氯铵、苄索氯铵、脱氢醋酸钠和硫柳汞(thimerosal)或其混合物。正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浓度或混合物,诸如0.001-5%或任意范围或其中的数值。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非防腐剂0.1-2%间-甲酚、0.1-3%苄醇、0.001-0.5%硫柳汞(thimerosal)、0.001-2.0%苯酚(pheno)、0.0005-1.0%对羟基苯甲酸烷基酯类等。
可以任选将其它赋形剂、例如等渗剂、缓冲剂、抗氧化剂、防腐促进剂加入到稀释剂中。通常使用已知浓度的等渗剂,诸如甘油。优选加入生理上耐受的缓冲剂以提供改善的pH控制。制剂可以包括广泛的pHs,诸如约pH4-约pH10,特别是约pH5-约pH9,且更具体地说约为6.0-约8.0。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制剂具有约6.8-约7.8的pH。合适的缓冲剂包括磷酸盐缓冲液,例如磷酸钠和磷酸缓冲盐水(PBS)。
可以任选将其它添加剂加入到药物组合物中以减少聚集,诸如药物上可接受的加溶剂,如Tween 2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糖醇单月硅酸酯)、Tween 4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糖醇单棕榈酸酯)、Tween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luronic F68(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和PEG(聚乙二醇);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诸如聚山梨醇酯20或80或伯洛沙姆184或188、Pluronic_polyls、其它嵌段共聚物;和螯合剂,诸如EDTA和EGTA。如果使用泵或塑料容器给予药物组合物,那么这些添加剂特别有用。药物上可接受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减少了组合物聚集的特性。
在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任意方法中,必须和/或需要保护所涉及的任意分子上的敏感性或活性基团。可以通过常用保护基达到这一目的,诸如描述在如下文献中的那些保护基PROTECTIVE GROUPS INORGANIC CHEMISTRY(1973);和GREENE和WUTS,PROTECTIVE GROUPS INORGANIC SYNTHESIS(1991)。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在随后适宜的阶段除去保护基。
给药途径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文公开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给药方法,通过下列途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口服、非肠道、皮下、肌内、静脉内、关节内(intrarticular)、支气管内、腹内、囊内、软骨内、腔内、体腔内、小脑内(intracelebellar)、脑室内、结肠内、颈管内、胃内、肝内、心肌内、骨内、骨盆内、心包内、腹膜内、胸膜内、前列腺内、肺内、直肠内、肾内、视网膜内、脊柱内、滑膜内、胸内、子宫内、膀胱内、浓注、阴道、直肠、口含、舌下、鼻内、离子导入装置或透皮装置。
肺/鼻给药存在具有几种理想特征的用于给予本发明化合物的吸入装置。例如,通过吸入装置转运是可靠、可再现和精确的。为了进行肺部给药,以有效达到肺或窦的下气道以颗粒大小转运至少一种药物组合物。吸入装置可以任选转运例如小于约10μm、优选约1-5μm的小干颗粒以获得良好的可吸入性。
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用于通过吸入给予治疗剂的任意各种吸入或鼻用装置转运至少一种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能够使气溶胶化制剂沉积在患者窦腔或肺泡内的装置包括定量吸入器、雾化吸入器(nebulizer)、干粉发生器、喷雾器等。适合于定向肺或鼻部给药的其它装置也是本领域中公知的。
可以将所有这类装置用于给予气溶胶中的药物组合物。这类气溶胶可以包括溶液(水和非水)或固体颗粒。如Ventolins_定量吸入器这类定量吸入器一般使用抛射剂气体且需要在吸气过程中启动。例如,参见WO 98/35888;WO 94/16970。如Turbuhalere_(Astra)、Rotahaler_(Glaxo)、Diskus_(Glaxo)、Spiros_吸入器(Dura)、InhaleTherapeutics销售的装置和Spinhaler_粉末吸入器(Fisons)这类干粉吸入器使用混合粉末的自然呼吸启动。参见美国专利US5,458,135;美国专利US 4,668,218;WO 97/25086;WO 94/08552;WO94/06498;和EP 0237507,特别将每篇文献的内容完整地引入本文作为参考。如AERx_、Aradigm、Ultravent_雾化吸入器(Mallinckrodt)和AcornII_雾化吸入器(Marquest Medical Products)这类雾化吸入器由溶液产生气溶胶,而定量吸入器、干粉吸入器等产生小颗粒气溶胶,特别将上述文献完整地引入本文作为参考。这些商购吸入装置的具体实例作为适合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装置的代表,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适合于鼻部给药的载体是固体的制剂包括具有例如20-500微米这类颗粒大小的粗粉,按照给予鼻吸药的方式给予这种粗粉,即通过快速吸入使来自容器的保持接近鼻部的粉末通过鼻通道来进行。载体是液体的合适的给药制剂包括活性组分的水或油溶液,作为实例有鼻腔喷雾剂或滴鼻剂。
可以通过使本文公开化合物的混悬液或溶液在压力下通过喷嘴生产包括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喷雾剂。可以对喷嘴大小和构造、施加的压力和液体进料速率进行选择以获得所需的排出量和颗粒大小。例如,可以通过与毛细管或喷嘴进料器连接的电场产生电喷雾。有利的是,由喷雾器转运的至少一种化合物颗粒具有约小于1μm-小于约20μm的颗粒大小。
适用于喷雾器的本发明至少一种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一般包括本文公开的水溶液形式的化合物,其浓度约为0.1mg-约100mg本文公开的化合物/ml溶液或mg/gm或任意范围或其中的值,包括、但不限于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40、45、50、60、70、80、90或100mg/ml或mg/gm。药物组合物可以包括诸如赋形剂、缓冲剂、等渗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这类试剂或其它已知的药物组合物试剂。
可以通过诸如射流喷雾器或超声喷雾器这类雾化吸入器给予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一般来说,在射流喷雾器中,压缩气体源用于通过孔口产生高速气体射流。当气体在喷嘴外膨胀时,产生低压区,它携带组成蛋白溶液通过与液体储蓄器连接的毛细管。来自毛细管的液流剪切成不稳定的丝和滴形式存在于毛细管中,产生气溶胶。可以将一定范围的构型、流速和挡板类型用于获得来自指定射流喷雾器的所需性能特征。在超声喷雾器中,一般使用压电转换器将高频电能用于产生振动的机械能。将这种能量直接或通过偶联流体传送给组成蛋白制剂,产生包括组成蛋白的气溶胶。有利的是,由雾化吸入器转运的药物组合物颗粒具有约小于1μm-小于约20μm的颗粒大小。
包括适用于既可以是射流喷雾器、也可以是超声喷雾器的雾化吸入器的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一般包括约0.1mg-约100mg本文公开的化合物/ml溶液或mg/gm或任意范围或其中的值的浓度,包括、但不限于对喷雾组合物公开的各用量。药物组合物可以包括其它药物试剂,诸如赋形剂、缓冲剂、等渗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和本领域中公知用于雾化吸入器给药的那些试剂。
在定量吸入器(MDI)中,抛射剂、本发明的化合物和任意赋形剂或其它添加剂作为包括液化压缩气体的混合物包含在cannister中。启动定量阀释放作为优选含有约小于1μm-小于约20μm颗粒大小的气溶胶的混合物。
可以通过使用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剂获得所需气溶胶的颗粒大小,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剂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生产,包括、但不限于气流粉碎、喷雾干燥、临界点缩合等。合适的定量吸入器包括那些由3M或Glaxo生产且使用氢氟烃抛射剂的定量吸入器。
用于定量吸入器装置的药物组合物一般包括含有本文公开的化合物的细粉,所述的化合物作为混悬液在非水介质中,例如借助于表面活性剂悬浮于抛射剂中。抛射剂可以为用于该目的的任意常用物质,诸如氯氟烃、氢氯氟烃、氢氟烃或烃,包括三氯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二氯四氟乙醇和1,1,1,2-四氟乙烷、HFA-134a(氢氟烷-134a)、HFA-227(氢氟烷-227)等。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抛射剂为氢氟烃。可以选择表面活性剂以使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在抛射剂中的混悬液保持稳定,从而防止活性剂发生化学降解等。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大豆卵磷脂、油酸等。在某些情况中,溶液气溶胶优选使用溶剂,诸如乙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通过经本文未描述的装置对肺部给予本文公开的化合物来实施本发明的方法。
为了通过粘膜表面吸收,用于给予本文公开的化合物的本发明组合物和方法包括乳剂,它包括大量亚微粒、粘膜粘着剂大分子、生物活性肽和通过使乳剂颗粒粘膜粘着促进经粘膜表面吸收的水连续相。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 5,514,670。适合于本发明乳剂应用的粘膜表面可以包括角膜、结膜、口腔、舌下、鼻、阴道、肺、腹部、肠和直肠给药途径。诸如栓剂这类用于阴道或直肠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含有例如聚(亚烷基)二醇类、凡士林、可可脂等作为赋形剂。用于鼻内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为固体且含有例如乳糖这类赋形剂或可以为滴鼻剂的油溶液。为了进行口腔给药,赋形剂包括糖类、硬脂酸钙、硬脂酸镁、预胶化淀粉等。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 5,849,695。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透皮贴剂剂型经透皮途经给予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为了进行透皮给药,将本发明的化合物包囊在转运装置中,诸如脂质体或聚合物纳米粒、微粒、微囊或微球(除非另有说明,共同称作微粒)。许多合适的装置是已知的,包括由如下材料制成的微粒,合成聚合物,诸如多羟基酸,诸如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聚原酸酯类、聚酐类和聚磷腈类;和天然聚合物,诸如胶原蛋白、聚氨基酸、清蛋白和其它蛋白质、藻酸盐和其它多糖类;及其组合。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5,814,599。为了以透皮转运系统形式给药,例如,在整个给药方案中,剂量的给予可以是连续而非间断的。
可以将适合于对皮肤局部给药的制剂制成包括在药物上可接受载体中给予的组分的软膏剂、霜剂、凝胶和糊剂。优选的局部转运系统为包括本发明化合物的透皮贴剂。
可以将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局部用组合物与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许多载体物质混合,包括醇类、芦荟凝胶、尿囊素、甘油、维生素A和E油、矿物油、PPG2肉豆蔻基丙酸酯等,例如形成醇溶液、局部清洁剂、清洁霜、皮肤凝胶、皮肤洗剂和霜剂或凝胶剂形式的香波。这类载体的实例和配制方法可以在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SCIENCES(1990)中找到。药物制剂可以含有约0.005%-约10%重量的活性组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制剂含有约0.01%-5%重量的本发明化合物。
有时需要在延长时间期限内给受试者递送本发明的化合物,例如从单次给药开始1周-1年。可以使用某些医用装置以便给患者提供连续、间歇或即刻给药。装置可以为用于调节药物转运的扩散仪器泵或含有药物储蓄器和任选诊断或监测部件的装置。可以使用各种缓释、长效制剂或植入剂型。例如,剂型可以含有本文公开的在体液中具有低度溶解性的药物上可接受的无毒性的盐,例如(a)与多元酸形成的酸加成的盐,所述的多元酸诸如有磷酸、硫酸、柠檬酸、酒石酸、单宁酸、双羟萘酸、藻酸、聚谷氨酸、萘一-或二-磺酸类、聚半乳糖醛酸等;(b)与多价金属阳离子、诸如锌、钙、鉍、钡、镁、铝、铜、钴、镍、镉等或与由例如N,N′-二苄基-乙二胺或乙二胺形成的有机阳离子形成的盐;或(c)(a)和(b)的组合,例如单宁酸锌盐。另外,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或优选如上所述的相对不溶性盐配制成凝胶,例如,含有例如芝麻油的适合于注射的一硬脂酸铝凝胶。典型的盐包括、但不限于锌盐、单宁酸锌盐、双羟萘酸盐等。另一种类型的注射用缓释长效制剂可以含有分散或包封在缓慢降解、无毒性、无抗原性聚合物中的化合物或盐,所述的缓慢降解、无毒性、无抗原性聚合物诸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合物,例如,如美国专利3,773,919中所述。可以将化合物或如此处所述的相对不溶性盐配制成胆固醇基质硅橡胶丸粒,特别用于动物。其它缓释长效制剂或植入制剂、例如气体或液体脂质体是文献中已知的。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 5,770,222;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S(1978)。
其它实例包括通过含有生物降解组合物的缓释转运系统给予的本发明的化合物。生物降解组合物可以由生物降解的水可凝结的非聚合物和在含水介质中可溶混的分散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有机溶剂。可以将该转运系统植入植入部位,使溶剂从组合物中通过产生的微孔基质散逸、分散或沥滤入周围组织液。
本文所用的术语″植入部位″用以包括非聚合物组合物所施用其内或其上的部位。移植或植入部位还可以包括用固体装置将包括本发明至少一种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导入的部位。例如,将药物组合物混入植入受试者的支架上的涂层。另外,可以将其它固体或生物降解材料用作施用药物组合物的基质。然后将包括药物组合物的涂敷材料植入、插入受试者或患者或与之相邻。术语″生物降解″指的是非聚合物材料和/或植入物基质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人体内酶的作用、简单或酶催化的水解作用和/或其它类似机制降解。所谓″生物侵蚀的″指的是植入基质因为(至少部分是因为)接触周围组织液中发现的物质、细胞作用等而在一段时间内侵蚀或降解。所谓″生物吸收的″指的是非聚合物基质在人体内例如被细胞、组织等分解和吸收。
可以用于组合物的非聚合物材料一般为生物相容性的、基本上不溶于水和体液和生物降解和/或生物侵蚀的。非聚合物材料能够至少部分溶于水溶性有机溶剂。非聚合物材料还能够凝结或固化成固体植入物基质。将非聚合物材料于相容和合适的有机溶剂合并成具有从水性到粘性、再到可涂布的油腻性或糊状范围的所需稠度的组合物。
合适的有机溶剂为生物相容性的、药物上可接受的且至少部分溶解非聚合物材料。该有机溶剂具有溶混至可分散范围的水溶性。组合物中可以任选包括形成孔的试剂以便在植入物基质内产生附加的孔。形成孔的试剂可以为任意有机或无机药物上可接受的物质,它基本上溶于水或体液且从凝结的植入物的非聚合物材料和/或固体基质中分散入植入部位周围的体液。
本发明的化合物能够在动物体内提供局部或全身的生物、生理或治疗作用。在配制本文所述的某些药物组合物的过程中,优选将化合物溶于或分散于非聚合物组合物以形成均匀混合物并在植入时混入植入物基质。当固体基质在一段时间内降解时,所述的化合物能够优选以受控速率从基质中释放入相邻的组织液并达到于植入部位相邻或远离的相关身体组织或器官。例如,化合物从基质中的释放可以根据化合物在含水介质中的溶解性、化合物在基质内的分布、固体基质的大小、形状、多孔性以及溶解性和生物降解性的不同而改变。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 5,888,533。对患者给予的组合物中组分的量和浓度一般可以有效地达到所述目的。
可以通过含有悬浮于聚合物基质中的微粒的生物活性剂转运系统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微粒可以为本领域中目前公知的微囊、微球或纳米球。一旦置于生物环境中,则微粒应能够被完全吸入为或成为凝胶的聚合物内。微粒可以为生物降解的或非生物降解的。本领域中教导了许多用于可生物活性剂混入微粒载体的许多微囊化技术。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4,652,441;美国专利US5,100,669;美国专利US4,438,253;和美国专利US5,665,428。
优选的聚合物基质为生物降解的且在低温下表现出水溶性并可以在哺乳动物生理体温下发生可逆的热凝。聚合物基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和以受控方式释放其基质内吸入的物质。聚合物在水或生理环境中逐步通过酶或非酶水解被降解。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6,287,588。
可以通过药物转运组合物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所述的药物转运组合物包括含有悬浮于聚合物基质中的至少一种化疗剂和至少一种化学致敏物的微粒。这些微粒可以为本领域中目前公知的微囊、微球或纳米球。微粒应在生理环境中生物可降解的和稳定的。微粒还使化疗剂和化学致敏物以预定释放速率从芯内经基质扩散。离子化疗剂适用于本发明的转运组合物。可以将药物转运组合物通过各种已知的给药途径转运至靶部位。可以将化学剂和化学致敏剂药物转运组合物的剂量以各种已知的给药途径转运至靶部位。混入药物转运组合物的化疗剂和化学致敏物的剂量取决于个体需要、所需的作用和选择的给药途径。例如,参见WO 98/50018。
剂量测定一般来说,可以单独或与其它治疗剂一起以通过常规测试确定的适宜剂量使用本文公开的化合物以获得最佳功效,同时将任何可能的毒性减小到最低限度。可以根据不同因素选择本发明化合物的使用剂量方案,包括患者类型、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医学情况、所治疗疾病的严重程度、给药途径、患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以及所用的特定化合物。本领域的临床医师或兽医易于确定和开据预防、抵抗或终止疾病发展所需的药物的有效量。
获得产生最佳功效范围内的药物浓度的最佳精确性可能需要基于化合物在一个或多个靶向部位的利用度的动力学的方案。当确定治疗方案的最佳浓度时,可以考虑药物的分布、平衡和消除。当合并以获得所需作用时,可以调整本文公开的化合物剂量。另一方面,可以独立地使这些不同治疗剂的剂量最优化并将其合并以获得协同效果,其中病理情况比单独使用活性剂之一时更为减轻。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在细胞培养物或实验动物中的标准药物步骤测定本文公开的化合物的毒性和治疗功效,例如,测定LD50(使50%的群体致死的剂量)和ED50(在50%的群体中产生治疗有效性的剂量)。毒性与治疗作用之间的剂量比为治疗指数且可以将其表示为LD50/ED50比。优选表现出较大治疗指数的化合物,但除外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为需要的活性或治疗结果时的情况。尽管可以使用表现出毒性副作用的化合物,但是转运系统可以使这类化合物靶向至受侵害部位以便使对未感染细胞的可能损害减小到最低限度且由此减轻副作用。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使功效最大化并将毒性减小到最低限定的方式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
可以将获自细胞培养物试验和动物研究的数据用于配制用于人体的剂量范围。这类化合物的剂量优选落入包括几乎没有或无毒性的ED50的循环浓度范围。这些剂量可以在该范围内改变,这取决于所用的剂型和所用的给药途径。就用于本发明方法的任意化合物而言,最初可以根据细胞培养物试验估计治疗有效剂量。可以在动物模型中配制剂量以获得包括如在细胞培养物中测定的IC50(对症状产生半数最大抑制作用的测试化合物浓度)的循环血浆浓度范围。可以将这类信息用于精确测定在人体中有用的剂量。例如,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血浆中的水平。
此外,可以使用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系统使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给药剂量最优化。例如,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剂量方案且可以将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用于测定一种或多种剂量方案的药动学/药效学分布。接下来,可以选择基于特定药动学/药效学分布获得所需药动学/药效学反应的给药剂量方案之一。参见WO00/67776,特别将该文献完整地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本领域中已知测定治疗和预防目的的公开药物组合物和公开的药物组合的有效剂量,无论是否将其配入同一组合物。就治疗目的而言,本文所用的术语″联合有效量″指的是单独或组合形式的每一活性化合物或药物活性剂的用量,该用量可以引起研究人员、兽医、医生或其它临床医师寻找的组织系统、动物或人内的生物或医学反应,包括所治疗疾病或障碍的症状的缓解。就预防目的(即抑制疾病发作或发展)而言,术语″联合有效量″指的是单独或组合形式的每一活性化合物或药物活性剂的用量,该用量可以抑制作为研究人员、兽医、医生或其它临床医师寻找的受试者疾病的发作或发展。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两种或多种治疗剂的联合用药物,其中,例如(a)独立地给予治疗或预防有效量的每种治疗剂;(b)如果单独给药,以亚治疗或亚预防量给药联合用药物中的至少一种治疗剂,而当与本发明的第二种或其它治疗剂联合给药时,其用量为治疗或预防有效量;或(c)如果单独给药,那么以亚治疗或亚预防量给药两种治疗剂,而当共同给药时,其用量为治疗或预防量。三种或多种治疗剂的组合可能是有利的。联合疗法包括共同给予含有所用活性剂的单一制剂、主要是同时给予一种以上制剂和给予两种或多种单独配制的活性剂。
剂量更具体的说,可以给予每日单剂量的药物组合物或可以将每日的总剂量分成每天两次、三次或四次的剂量。就口服给药而言,组合物的每日剂量可以在约0.0001-约1,000mg/患者/天范围内改变。更具体的说,对成年人(约60kg)而言,该范围可以约为0.001mg/kg-10mg/kg体重/天、约0.1-100mg/天、约1.0-50mg/天或约1.0-20mg/天。
药物组合物的每日剂量可以在约0.01-约1000mg/成年患者/天范围内改变。就口服给药而言,优选将药物组合物制成片剂形式,它含有约0.1mg-约1000mg化合物或0.1、0.2、0.5、1.0、2.0、5.0、10.0、1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或1000毫克活性化合物以便对所治疗患者的剂量根据症状进行调整。通常提供药物有效量的剂量水平约为0.1mg/kg-约20mg/kg体重/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范围约为0.2mg/kg-约10mg/kg体重/天。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范围约为0.5mg/kg-约10mg/kg体重/天。可以根据约1-约10次/天的方案给予所述的化合物。
就注射剂而言,通常便利的是通过静脉内途经对成年人(约60kg)给予约0.01-30mg、约0.1-20mg或约0.1-10mg/天。就其它动物而言,也可以对60kg给予计算的剂量。
本发明化合物的剂量可以任选包括0.0001-1,000mg/kg/给药或0.001 to 100.0mg/kg/给药、0.01-10mg/kg/给药、0.1-10mg/kg/给药,包括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和/或100-500mg/kg/给药或其任意范围、值或部分;或获得的血清浓度为0.1、0.5、0.9、1.0、1.1、1.2、1.5、1.9、2.0、2.5、2.9、3.0、3.5、3.9、4.0、4.5、4.9、5.0、5.5、5.9、6.0、6.5、6.9、7.0、7.5、7.9、8.0、8.5、8.9、9.0、9.5、9.9、10、10.5、10.9、11、11.5、 11.9、20、12.5、12.9、13.0、13.5、13.9、14.0、14.5、4.9、5.0、5.5、5.9、6.0、6.5、6.9、7.0、7.5、7.9、8.0、8.5、8.9、9.0、9.5、9.9、10、10.5、10.9、11、11.5、11.9、12、2.5、12.9、13.0、13.5、13.9、14、14.5、15、15.5、15.9、16、16.5、16.9、17、1.5、17.9、18、18.5、18.9、19、19.5、19.9、20、20.5、20.9、21、22、23、24、25、26、27、28、29、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6、100、200、300、400 500、600、700、800、900、1000、 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和/或5000μg/ml血清浓度/单次或多次给药或其任意范围、值或部分。
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可以按照0.1-100mg/kg一次或定期剂量的本发明化合物对人或动物提供治疗,诸如0.5、0.9、1.0、1.1、1.5、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40、45、50、60、70、80、90或100mg/kg/天,给药在如下时间进行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或40天中的至少一天;或可选或另外,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或52周的至少一周;或可选或另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年中的至少一年;或其任意组合,可以使用单次、输注或重复剂量。
特别地,可以在几周过程中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至少每周给药一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在几周-几个月过程中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至少每周给药一次。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在4-8周过程中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至少每周给药一次。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在4周过程中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至少每周给药一次。
更具体的说,可以按照如下时间给予药物组合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3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4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5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6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7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8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9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0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1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2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3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4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5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6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7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8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19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0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1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2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3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4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5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6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7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8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29天;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30天;或每天至少一次,持续约31天;或者,可以将药物组合物每天给药约1次、每2天给药约1次、每3天给药约1次、每天4给药约1次、每5天给药约1次、每6天给药约1次、每7天给药约1次、每8天给药约1次、每9天给药约1次、每10天给药约1次、每11天给药约1次、每12天给药约1次、每13天给药约1次、每14天给药约1次、每15天给药约1次、每16天给药约1次、每17天给药约1次、每18天给药约1次、每19天给药约1次、每20天给药约1次、每21天给药约1次、每22天给药约1次、每23天给药约1次、每24天给药约1次、每25天给药约1次、每26天给药约1次、每27天给药约1次、每28天给药约1次、每29天给药约1次、每30天给药约1次或每31天给药约1次。
或者,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每周给药约1次、每2周给药约1次、每3周给药约1次、每4周给药约1次、每5周给药约1次、每6周给药约1次、每7周给药约1次、每8周给药约1次、每9周给药约1次、每10周给药约1次、每11周给药约1次、每12周给药约1次、每13周给药约1次、每14周给药约1次、每15周给药约1次、每16周给药约1次、每17周给药约1次、每18周给药约1次、每19周给药约1次、每20周给药约1次。
或者,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每月给药约1次、每2个月给药约1次、每3个月给药约1次、每4个月给药约1次、每5个月给药约1次、每6个月给药约1次、每7个月给药约1次、每8个月给药约1次、每9个月给药约1次、每10个月给药约1次、每11个月给药约1次或每12个月给药约1次。
或者,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2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3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4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5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6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7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8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9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0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1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2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3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4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5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6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7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8周;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19周;或每周至少给药1次,持续约20周。
或者,可以将药物组合物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1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2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3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4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5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6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7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8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9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10个月;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11个月;或每周给药至少一次,持续约12个月。
联合疗法此外,可能需要共同给予或依次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和其它治疗剂,诸如化疗剂、免疫抑制剂、细胞因子、细胞毒性剂、溶核化合物、放射性同位素、受体和前体药物活化酶,它们可以天然存在或重组方法生产。联合给药包括使用单独的制剂或单一药物制剂共同给药和依次连续给药,其中优选存在两种(或所有)活性治疗剂同时发挥其生物活性的时间期限。
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与至少一种选自如下药物组成的组的药物联合给药抗风湿药(例如甲氨蝶呤、金诺芬(auranofin)、金硫葡糖、硫唑嘌呤、依那西普、金硫丁二钠、硫酸羟氯喹、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sulfasalzine))、肌肉松弛药、麻醉品、非甾类抗炎药(NSAID)、止痛药、麻醉药、镇静药、局麻药、神经肌肉阻滞剂、抗癌药、抗菌药(例如氨基糖苷、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卡巴培南(carbapenem)、头孢菌素、氟喹诺酮、大环内酯、青霉素、磺胺、四环素、另一种抗菌药)、抗银屑病药、皮质类固醇、同化激素、与糖尿病相关的活性剂、矿物药、营养药、甲状腺制剂、维生素、与钙相关的激素、止泻药、镇咳药、止吐药、抗溃疡药、缓泻药、抗凝药、红细胞生成素(例如阿法依泊汀)、非格司亭(例如G-CSF、抗中性白细胞减少药)、沙格司亭(GM-CSF、白细胞素)、免疫接种、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例如巴利昔单抗、环孢菌素、达珠单抗(daclizumab))、生长激素、激素替代药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散瞳药、睫状肌麻痹药、烷基化剂、抗代谢药、有丝分裂抑制剂、放射性药物、抗抑郁药、抗躁狂药、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拟交感神经药、兴奋剂、多奈哌齐(donepezil)、他克林(tacrine)、哮喘药、β激动剂、吸入的类固醇、白三烯抑制剂、甲基黄嘌呤、色甘酸、肾上腺素或其类似物、阿法链道酶(阿法链道酶)或细胞因子。
这类抗癌或抗菌化合物还可以包括与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连接、结合、共同配制、共同给药或依次给药之一的毒素分子。毒素可以任选起选择性杀伤患病细胞或组织的作用。患病细胞可以为癌细胞或其它细胞。这类毒素可以为、但不限于纯化或重组毒素或含有至少一种毒素的功能性细胞毒性结构域的毒素片段,例如选自蓖麻毒蛋白、白喉毒素、毒液毒素(venom toxin)或细菌毒素直中的至少一种。术语毒素还包括由任意天然存在的、突变或重组细菌或病毒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所述的细菌或病毒可以使人和其它哺乳动物致病,包括可以导致死亡的毒素休克。这类毒素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热不稳定性肠毒素(LT)、热稳定性肠毒素(ST)、志贺氏菌属细胞毒素、气单胞菌属肠毒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B(SEB)或C(SEC)、链球菌肠毒素等。这类细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的菌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例如血清型0157H7的菌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种类(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白色化脓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yogenes))、志贺氏菌属(Shigela)的种类(例如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dysenteriae)、弗氏志贺氏菌(Shigellaflexneri)、鲍地氏志贺氏菌(Shigella boydii)和宋内氏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沙门氏菌属(Salmouella)的种类(例如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ra-sui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的种类(例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Clos tr idium perfringens)、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icile)、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弯曲杆菌属(Camphlobacter)的种类(例如空肠弯曲杆菌空肠亚种(Camphlobacter jejuni)、胚胎弯曲杆菌(Camphlobacter fetus))、螺杆菌属(Heliobacter)的种类(例如幽门螺杆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种类(例如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类志贺邻单胞菌(Pleisomonasshigelloide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a enterocolitica)、弧菌属(Vibrios)的种类(例如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克雷白氏杆菌属的种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链球菌。例如,参见Stein,ed.,INTERNAL MEDICINE,3rd ed.,pp 1-13,Little,Brown和Co.,Boston,(1990);Evans等,eds.,Bacterial Infections ofHumansEpidemiology and Control,2d.Ed.,pp 239-254,PlenumMedical Book Co.,New York(1991);Mandell等Principles and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3d.Ed.,ChurchillLivingstone,New York(1990);Berkow等,eds.,The MerckManual,16th edition,Merck和Co.,Rahway,N.J.,1992;Wood等,FEMSMicrobiology Immunology,76121-134(1991);Mar rack等,Science,248705-711(1990),将这些参考文献的内容完整地引入本文作为参考。
更具体的说,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与至少一种免疫抑制剂联合给药以用于例如治疗或预防血管闭塞性疾病,诸如移植物血管病变。合适的免疫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CellCept(Roche Labs.)、Gengraf(Abbott Labs.,Inc.)、Micrhogam(Ortho-Clinical)、Neoral(Novartis)、Orthoclone OKT3(Ortho-Biotech)、Prograf(Fujisawa)、Rapamune(Wyeth-Ayerst)、Sandimmune(Novartis)、Thymoglobulin(SangStat)、Zenapax(Roche)。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按照同时或依次之一且在不同时间与本发明化合物一起给予的治疗剂包括化疗剂。″化疗剂″是用于治疗癌症的化合物。化疗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化剂,诸如塞替派(thiotepa)和环磷酰胺;磺酸烷基酯,诸如白消安、英丙舒凡(improsulfan)和哌泊舒凡(piposulfan);丫丙啶类,诸如苯佐替派(benzodopa)、卡波醌(carboguone)、美妥替哌(mefuredopa)和乌瑞替派(uredopa);亚乙基亚胺类和甲基蜜胺类,包括六甲蜜胺、曲他胺、三亚乙基环磷酰胺(trietylenephosphoramide)、塞替派(triethylenethiophosphaoramide)和三羟甲蜜胺(trimethylolomelamine);氮芥,诸如苯丁酸氮芥、萘氮芥、氯环磷酰胺(cholophosphamide)、雌莫司汀、异环磷酰胺、氮芥、盐酸氧氮芥、美法仑、新氮芥、苯芥胆甾醇(phenesterine)、泼尼莫司汀、曲磷胺、乌拉莫司汀(uracil mustard);亚硝基脲类,诸如cannustine、氯脲菌素、福莫司汀、洛莫司汀、尼莫司汀、雷莫司汀;抗生素,诸如阿克拉霉素、放线菌素、authramycin、偶氮丝氨酸、博来霉素、放线菌素C、加利车霉素(calicheamicin)、carabicin、去甲柔红霉素、癌霉素(carzinophilin)、色霉素、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地托比星、6-重氮-5-氧代-1-正亮氨酸、阿霉素、表柔比星、依索比星、idambicin、马塞罗霉素、丝裂霉素、麦考酚酸、诺拉霉素、稻霉素、培洛霉素、potfiromycin、嘌罗霉素(puromycin)、三铁阿霉素(quelamycin)、罗多比星(rodorubin)、链黑霉素、链佐星、杀结核菌素(tuberciolin)、乌苯美司(ubenimex)、净司他汀(zinostatin)、zorubicin;抗代谢类例如甲氨喋呤和5-氟尿嘧啶(5-FU);叶酸类似物,如denopterin、甲氨喋呤、喋罗呤(pteropterin)、三甲曲沙(trimetrexate);嘌呤类似物,例如氟达拉滨,6-巯基嘌呤、thiamiprine、硫鸟嘌呤;嘧啶类似物,如环胞苷、azactidine、6-氮尿苷、卡莫氟(carmofur)、阿彩胞苷(cytarabine)、二脱氧尿苷、去氧氟尿苷、依诺他滨(enoeitabine)、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loxur idine)、5-FU;雄性激素如calusterone、屈他雄酮丙酸酯(dromostanolone propionate)、环硫雄醇(epitiostanol)、美雄烷(mepitiostane)、睾内酯(testolactone);抗肾上腺类如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米托坦(mitotane)、曲洛司坦(trilostane);叶酸补充物如frolinic acid;醋葡醛内酯(aceg latone);aldophosphamide glycoside;aminolevulinicacid;安吖啶(amsacrine);bestrabucil;比生群(bisantrene);edatraxate;defofamine;demecolcine;地吖醌(diaziquone);elfornithine;依利酯铵(elliptinium acetate);依托格鲁(etoglucid);gallium nitrate;hydroxyurea;lentinan;氯尼达明(lonidamiue);米托胍腙(mitoguazo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莫哌达醇(mopidamol);nitracrine;喷司他丁(pentostatin);phenamet;吡柔比星(pirarubicin);podophyllinicacid;2-ethyldrazide;甲苄肼(procarbazine);PSK_;雷佐生(razoxane);sinofrran;锗螺铵(spirogermanium);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三亚胺醌(triaziquone);2,2′,2″-trichlorotriethylamine;urethan;长春地率(vindesine);达卡巴嗪(dacarbazine);甘露醇氮芥(mannomustine);二溴甘露醇(mitobronitol);二溴卫矛醇(mitolactol);哌泊溴烷(pipobroman);gacytosine;阿拉伯糖苷(arabinoside)(“Ara-c”);cyclophosphamide;塞替派(thiotepa);taxoids,例如paclitaxel(TAXOL_,Bristol-Myers)Squibb Oncology,Princeton,NJ)和doxetaxel(TAXOTERES,Rhone-Poulenc Rorer,Antony,France);苯丁酸氮芥;吉西他滨(gemcitabine);6-硫鸟嘌呤;巯嘌呤;甲氨蝶呤;铂类似物,诸如顺铂和卡铂;长春碱;铂;依托泊苷(VP-16);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米托蒽醌;长春新碱;vinorelbine;诺维本(navelbine);诺消灵;替尼泊苷;道诺霉素;氨蝶呤;适罗达(xeloda);伊班膦酸盐(ibandronate);CPT-11;拓扑异构酶抑制剂RFS 2000;二氟甲基鸟氨酸(DMFO);维A酸;esperamicins;卡培他滨;和上述任意药物的药物上可接受的盐、酸或衍生物。该定义中还包括起调节或抑制激素对肿瘤作用的抗激素药,诸如抗雌激素,例如包括他莫昔芬、雷洛昔芬、芳香酶抑制4(5)-咪唑类、4-羟基他莫昔芬、曲沃昔芬、keoxifene、奥那司酮(onapristone)和托瑞米芬(toremifene)(Fareston);和抗雄激素,诸如氟他胺(flutamiole)、尼鲁特米(nilutamide)、比卡鲁胺(bicalutamide)、亮丙立德(leuprolide)和戈舍瑞林(goserelin);和上述任意药物的药物上可接受的盐、酸或衍生物。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治疗剂包括细胞因子。术语″细胞因子″是由一种细胞群与作为胞间介体的另一种细胞产生作用而释放的蛋白质的一般性术语。这类细胞因子的实例有淋巴因子、单核因子和传统的多肽激素。细胞因子中包括生长激素,诸如人生长激素、N-甲硫氨酰人生长激素和牛生长激素;甲状旁腺素;甲状腺素;胰岛素;胰岛素原;松弛素;松弛素原(prorelaxin);糖蛋白激素,诸如促卵泡激素(FSH)、促甲状腺素(TSH)和黄体生成素(LH);肝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乳素;胎盘催乳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β;缪氏(mullerian)抑制物质;小鼠促性腺激素相关肽;抑制素;活化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整联蛋白;血小板生成素(TPO);神经生长因子,诸如NGF-β;血小板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s),诸如TGF-α和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II;红细胞生成素(EPO);骨诱导因子(osteoinductive factors);干扰素,诸如干扰素-α、-β和-γ;集落刺激因子(CSFs),诸如巨噬细胞-CSF(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CSF(GM-CSF);和粒细胞-CSF(GCSF);白细胞介素(ILs),诸如IL-1、IL-1a、IL-2、IL-3、IL-4、IL-5、IL-6、IL-7、IL-8、IL-9、IL-11、IL-12、IL-15;肿瘤坏死因子,诸如TNF-α或TNF-β;和其它多肽因子,包括LIF和试剂盒配体(KL)。本文所用的术语细胞因子包括来自天然来源或重组细胞培养物的蛋白质和天然序列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等价物。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与抗炎药一起给药,所述的抗炎药包括、但不限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皮质醇、可的松、氟氢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6α-甲泼尼龙、曲安西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非甾类活性剂(水杨酸衍生物,即阿司匹林;对-氨基苯酚衍生物,即acetominophen;吲哚和茚乙酸类(吲哚美辛、舒林酸和依托度酸)、杂芳基乙酸类(托美丁、双氯芬酸和酮咯酸)、芳基丙酸类(布洛芬和衍生物)、邻氨基苯甲酸类(甲芬那酸和甲氧芬那酸)、烯醇酸类(吡罗昔康、替诺昔康、保泰松和oxyphenthatrazone)、萘丁美酮、金化合物(金诺芬、金硫葡糖、金硫丁二钠)。商购的非甾类抗炎药包括、但不限于Anaprox(Roche Labs.)、Arthrotec(Searle)、Cataflam(Novartis)、Celebrex(Pfizer)、clinoril(Merck)、Dolobid(Merck)、Feldene(Pfizer)、Indocin(Merck)、Lodine(Wyeth-Ayerst)、Mobic(BoehringerIngelheim)、Motrin(McNeil Consumer)、Naprosyn(Roche Labs.)、Orudis(Wyeth-Ayerst)、Oruvail(Wyeth-Ayerst)、Ponstel(FirstHorizon)、Relafen(GlaxoSmithKline)、Tolectin(Ortho-McNeil)、Toradol(Roche Labs.,Inc.)、Vioxx(Merck)、Voltaren(Novartis)、Advair(GlaxoSmithKline)、Flovent(GlaxoSmithKline)、Pulmicort(AstranZeneca)和Vanceril(Schering)、Asacol(Procter &Gamble)、Colazal(Salix)、Colazal(Pharmacia & Upjohn)和Rowasa(Solvay)。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与抗风湿药一起给药。商购的抗风湿药包括、但不限于Anaprox(Roche Labs.)、Arava(Aventic)、Arthrotec(Searle)、Azulfidine(Pharmacia & Upjohn)、Cataflam(Novartis)、Celebrex(Pfizer)、Celestone(Schering)、Cuprimine(Merck)、Enbrel(Immunex)、Feldene(Pfizer)、Gengraf(Abbott)、Indocin(Merck)、Lodine(Wyeth-Ayerst)、Naprosyn(Roche Labs.)、Neoral(Novartis)、Pediapred(Celltech)、Prednisone(Roxanne)、Remicade(Centocor)、Solu-Medrol(Pharmacia & Upjohn)、Triliate(Purdue Frederick)和Voltaren(Novartis)。
此外,可以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与任意心血管药联用,所述的心血管药包括、但不限于肾上腺素能阻断药,诸如Cardura(Pfizer)、Dibenzyline(WellSpring)、Hytrin(Abbott)、Minipress(Pfizer)和Minizide(Pfizer);肾上腺素能兴奋剂,诸如Aldoclor(Merck)、Aldomet(Merck)、Aldoril(Merck)、Catapres(BoehringerIngelheim)、Clorpres(Bertek)和Tenex(Robins);α/β肾上腺素能阻断药,诸如Coreg(GlaxoSmithKline)和Normodyne(Schering);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诸如Accupril(Parke-Davis)、Aceon(Solvay)、Altace(Monarch)、Captopril(Mylan)、Enalaprilat(Baxter Anesthesia)、Lotensin(Novartis)、Mavik(Abbott)、Monopril(Bristol-Myers Squibb)、Prinivil(Merck)、Univasc(Schwarz)、Vaotec(Merck)和Zestril(AstraZeneca);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诸如Lexxel(AstraZeneca)、Lotrel(Novartis)、Tarka(Abbott)、Accuretic(Parke-Davis)、Lotensin(Novartis)、Prinzide(Merck)、Uniretic(Schwarz)、Vaeretic(Merck)和Zestoretic(AstraZeneca);血管紧张肽II受体拮抗剂,诸如Atacand(AstraZeneca)、Avapro(Briston-Myers Squibb)、Cozaar(Merck)、Diovan(Novartis)、Micardis(BoehringerIngelheim)和Teveten(Unimed);抗心律失常药(I-IV族);抗血脂药,诸如胆汁酸螯合剂、fibricacid衍生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烟酸;β肾上腺素能阻断药;钙通道阻断药;肌力作用物;血管舒张药,包括冠状血管扩张药、利钠肽和外周血管扩张药;和血管加压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治疗剂包括小分子毒素,包括美登素(maytansine)、calicheamicin、trichothene和CC 1065。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治疗剂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calicheamicin分子。calicheamicin族抗生素能够产生亚皮摩尔浓度的双链DNA中断。Calicheamicin的结构类似物也是已知的。参见Hinman等,53CANCERRESEARCH 3336-42(1993);Lode等,58CANCER RESEARCH 2925-28(1998)。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治疗剂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酶活性毒素及其片段。这类毒素的实例包括白喉毒素、白喉A链、外毒素A链(来自铜绿假单胞菌)、蓖麻毒蛋白A链、相思豆毒蛋白A链、modeccin A链、α-八叠球菌、dianthin蛋白、美国商陆蛋白(PAPI、PAPAII和PAP-S)、苦瓜抑制剂、麻疯树毒蛋白、巴豆毒蛋白sapaonariaofficinalis抑制剂、gelonin、丝林霉素(mitogellin)、局限曲菌素(restrictoein)、酚霉素、依诺霉素和tricothecenes。例如,参见WO 93/21232。
本发明进一步关注具有溶核活性的治疗剂,诸如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此外,各种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生产放射性缀合的结合配偶体。实例包括Ye90、At222、Ret86、Re186、Sm153、Bi212、P32和Lu的放射性同位素。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可以使至少一种化合物与受体、诸如链霉抗生物素缀合而用于肿瘤的预靶向。简单的说,将化合物-受体缀合物给予患者并用螯合剂从循环中除去未结合的缀合物。然后给予与细胞毒性剂缀合的配体,诸如生物素。
定时给药在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案中,在给予第二种治疗剂前或后给予本文所述的化合物。可以在给予第二种治疗剂前几分钟-几小时之间的任意时间给予化合物。另一方面,可以在给予第二种治疗剂前几小时-几天、可能是几周且至多几个月之间的任意时间给予所述化合物。
更具体的说,可以在给予第二种治疗剂之前或之后的如下时间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至少约1分钟、至少约几分钟、至少约几分钟、至少约几分钟、至少约几分钟、至少约2分钟、至少约3分钟、至少约4分钟、至少约5分钟、至少约6分钟、至少约7分钟、至少约8分钟、至少约9分钟、至少约10分钟、至少约11分钟、至少约12分钟、至少约13分钟、至少约14分钟、至少约15分钟、至少约16分钟、至少约17分钟、至少约18分钟、至少约19分钟、至少约20分钟、至少约21分钟、至少约22分钟、至少约23分钟、至少约24分钟、至少约25分钟、至少约26分钟、至少约27分钟、至少约28分钟、至少约29分钟、至少约30分钟、至少约31分钟、至少约32分钟、至少约33分钟、至少约34分钟、至少约35分钟、至少约36分钟、至少约37分钟、至少约38分钟、至少约39分钟、至少约40分钟、至少约41分钟、至少约42分钟、至少约43分钟、至少约44分钟、至少约45分钟、至少约46分钟、至少约47分钟、至少约48分钟、至少约49分钟、至少约50分钟、至少约51分钟、至少约52分钟、至少约53分钟、至少约54分钟、至少约55分钟、至少约56分钟、至少约57分钟、至少约58分钟、至少约59分钟或至少约60分钟。此外,可以在给予第二种治疗剂之前或之后的如下时间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至少约1小时、至少约2小时、至少约3小时、至少约4小时、至少约5小时、至少约6小时、至少约7小时、至少约8小时、至少约9小时、至少约10小时、至少约11小时、至少约12小时、至少约13小时、至少约14小时、至少约15小时、至少约16小时、至少约17小时、至少约18小时、至少约19小时、至少约20小时、至少约21小时、至少约22小时、至少约23小时或至少约24小时。
此外,可以在给予第二种治疗剂之前或之后的如下时间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至少约1天、至少约2天、至少约3天、至少约4天、至少约5天、至少约6天、至少约7天、至少约8天、至少约9天、至少约10天、至少约11天、至少约12天、至少约13天、至少约14天、至少约15天、至少约16天、至少约17天、至少约18天、至少约19天、至少约20天、至少约21天、至少约22天、至少约23天、至少约24天、至少约25天、至少约26天、至少约27天、至少约28天、至少约29天、至少约30天或至少约31天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可以在给予第二种治疗剂之前或之后的如下时间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至少约1周、至少约2周、至少约3周、至少约4周、至少约5周、至少约6周、至少约7周、至少约8周、至少约9周、至少约10周、至少约11周、至少约12周、至少约13周、至少约14周、至少约15周、至少约16周、至少约17周、至少约18周、至少约19周或至少约20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可以在给予第二种治疗剂之前或之后的如下时间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至少约1个月、至少约2个月、至少约3个月、至少约4个月、至少约5个月、至少约6个月、至少约7个月、至少约8个月、至少约9个月、至少约10个月、至少约11个月或至少约12个月。
为方便起见,下面提供了说明书、实施例和待批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某些术语和措词的含义。
定义本文所用的术语″化合物″包括单数和复数且包括至少具有本文公开的活性的任意单一实体或合并的实体和这类实体的组合、片段、类似物或衍生物。这类实体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元素、分子、化合物、混合物、乳浊液、化疗剂、药物活性剂、激素、抗体、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核酸、蛋白质、肽类、肽模拟物(peptidomimetics)、核苷酸、碳水化合物和这类实体的组合、片段、类似物或衍生物。
术语″苯基胺″指的是伯或仲苯胺,通常更称作苯胺。苯胺上的氨基可以被氢、烷基(C1-C12,直链或支链)、环烷基(C3-C10)或芳基取代的芳基取代。这种苯胺衍生物的苯环可以任选被一个或多个官能基或官能基的组合所取代,诸如烷基、链烯基、炔基、苯基、苄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thioxy、烷氧基、芳氧基、卤代烷氧基、烷硫基、芳硫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酰基、羧基、酰氨基、磺酰氨基、磺酰基、硫酸酯、磺酸、吗啉基、哌嗪基、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唑基、磷酸酯、膦酸或膦酸酯。如果合适,这些基团可以以用于标准有机合成的保护或未被保护的形式表示。
术语″萘基胺″指的是伯或仲α-或β-萘基胺。萘基胺上的亚结构环可以任选被一个官能基或官能基的组合取代,诸如烷基、链烯基、炔基、苯基、苄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thioxy、烷氧基、芳氧基、卤代烷氧基、烷硫基、芳硫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酰基、羧基、酰氨基、磺酰氨基、磺酰基、硫酸酯、磺酸、吗啉基、硫代吗啉基、哌嗪基、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唑基、磷酸酯、膦酸、膦酸酯等。这些基团可以以用于标准有机合成的保护或未被保护的形式表示。
术语″萘基烷基胺″指的是伯或仲α-或β-萘基烷基胺(例如2-α-萘基乙基胺)。术语″苄烷基胺″指的是伯或仲苄基烷基胺(例如苯基乙基胺)。这些芳烷基亚结构或化合物可以为旋光或非旋光的。萘基烷基和苄烷基胺类的芳基(环)亚结构可以任选被一个官能基或官能基组合取代,诸如烷基、链烯基、炔基、苯基、苄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thioxy、烷氧基、芳氧基、卤代烷氧基、烷硫基、芳硫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酰基、carbolyl、酰氨基、磺酰氨基、磺酰基、硫酸酯、磺酸、吗啉基、哌嗪基、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唑基、磷酸酯、膦酸、膦酸酯等。如果合适,这些基团可以以用于标准有机合成的保护或未被保护的形式表示。
术语″喹啉基胺″指的是伯或仲喹啉基胺类。这些胺类可以为旋光或非旋光的。喹啉基胺的芳基(环)亚结构可以任选被一个官能基或官能基组合取代,诸如烷基、链烯基、炔基、苯基、苄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thioxy、烷氧基、芳氧基、卤代烷氧基、烷硫基、芳硫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酰基、羧基、酰氨基、磺酰氨基、磺酰基、硫酸酯、磺酸、吗啉基、硫代吗啉基、哌嗪基、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唑基、磷酸酯、膦酸、膦酸酯等。这些基团可以以用于标准有机合成的保护或未被保护的形式表示。
术语″杂芳基胺类″指的是吡咯类、吡唑类、咪唑类和吲哚类。杂芳基胺的芳基(环)亚结构可以任选被一个官能基或官能基组合取代,诸如烷基、链烯基、炔基、苯基、苄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thioxy、烷氧基、芳氧基、卤代烷氧基、烷硫基、芳硫基、氨基、烷氨基、芳氨基、酰基、羧基、酰氨基、磺酰氨基、磺酰基、硫酸酯、磺酸、吗啉基、硫代吗啉基、哌嗪基、磷酸酯、膦酸或膦酸酯。这些基团可以以用于标准有机合成的保护或未被保护的形式表示。
本文所用的术语″糖化蛋白″包括通过酶或非酶方式与葡萄糖连接的蛋白质,主要通过蛋白质上游离ε-氨基与葡萄糖缩合而形成阿马多里加合物得到。此外,本文所用的糖化蛋白不仅包括含有这些起始糖化产物的蛋白质、而且包括由其它形成不可逆糖化终产物(AGE)的反应得到的糖化产物,所述的其它反应诸如有重排、脱水和缩合。
术语″多核苷酸″一般指的是任意长度的核苷酸的聚合形式,既可以是核苷酸,也可以是脱氧核苷酸。因此,该术语包括、但不限于单链、双链或多链DNA或RNA。多核苷酸可以进一步包括基因组DNA、cDNA或DNA-RNA杂种。此外,可以通过合成方式产生本发明的多核苷酸。
多核苷酸可以包括化学修饰、生化修饰或衍生的分子。例如,多核苷酸可以部分包括修饰的核苷酸,诸如甲基化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多核苷酸可以包括糖类、cap、核苷酸支链和连接基,诸如氟核糖和硫代酸酯(thioate)。此外,核苷酸序列可以被非核苷酸成分打断。此外,可以在聚合后修饰多核苷酸以有利于它与其它多核苷酸、蛋白质、金属离子、标记成分或固相支持体结合。
多核苷酸主链可以包括修饰或取代的糖和/或磷酸基。另一方面,多核苷酸主链可以包括合成亚单位的聚合物、诸如亚磷酰胺类且由此可以为寡脱氧核苷氨基磷酸酯或混合的氨基磷酸酯-磷酸二酯寡聚体。参见Peyrottes等,NUCL.ACIDS RES.(1996)241841-1848;和Chaturvedi等,NUCL.ACIDS RES.(1996)242318-2323。
本文所用的术语″同源性″指的是互补性程度。可以存在部分同源性或完全同源性(即同一性)。部分互补序列为至少部分抑制相同序列与靶多核苷酸杂交的序列;优选使用功能术语″基本上同源″。在低严格条件下使用杂交试验(DNA印迹或RNA印迹、溶液杂交等)检验对完全互补序列与靶序列杂交的抑制程度。基本上同源的序列或探针竞争和抑制完全同源的序列或探针与靶序列在低严格条件下的结合(即杂交)。这并不是说低严格条件要求允许非特异性结合;低严格条件要求两种序列的彼此结合为特异性(即选择性)相互作用。通过使用甚至缺乏部分互补性程度(例如低于约30%的同一性)的第二种靶序列测试不存在非特异性结合;在没有非特异性结合存在的情况下,探针不会与第二种非互补性靶序列杂交。
术语″基因″指的是包括产生多肽或前体必不可少的编码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且还可以包括表达控制序列或其它控制或调节序列。多肽可以由全长编码序列或由任意部分编码序列编码。基因可以完整或部分来源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意来源,包括植物、真菌、动物、细菌基因组或附加体、真核、核或质粒DNA、cDNA、病毒DNA或化学合成的DNA。基因可以构成未被打断的编码序列或它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通过适宜剪接点结合的内含子。此外,基因可以在编码区或未翻译区内含有能够影响多核苷酸或多肽的某些特性的一种或多种修饰,诸如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或化学结构、表达率或表达控制方式。这类修饰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突变、插入、缺失和取代。在这方面,这类修饰的基因可以称作天然基因的变体。
″基因表达″指的是如下过程多核苷酸序列进行成功转录和翻译而将可检测水平的核苷酸序列表达为蛋白质或如果从DNA拷贝RNA,那么多核苷酸序列进行转录,或如果从DNA拷贝DNA,则进行复制,使得所得核苷酸拷贝可检测到。
术语″基因表达分布(profile)″指的是一组表示任意活化状态的特定细胞或组织类型(例如神经元、冠状动脉内皮或疾病组织)的基因。在一个方面中,由接触本发明化合物的细胞或组织产生基因表达分布图。可以将该分布图与由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前相同类型细胞或组织产生的基因表达分布图进行比较。此外,可以由用本发明化合物、特别是不同剂量或时间过程处理的细胞或组织产生一系列基因表达分布图以评价该化合物的作用。基因表达分布图也称作基因表达特征。
术语″差异表达″指的是基因的短暂和组织表达上的定量和定性差异。例如,差异表达的基因可以使其在正常与疾病条件下的表达为活化或完全失活。这类定性调节的基因可以在指定组织或细胞类型中表现出表达模式,这种表达模式在对照或疾病之一的条件下可检测到,而不能在两种条件下都检测到。本文所用的″差异表达的多核苷酸″指的是仅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的多核苷酸序列,使得样品中差异表达的多核苷酸的检测与样品中存在的差异表达的基因建立联系。
类似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以使其在正常与疾病条件下的表达为活化或完全失活。这类定性调节的蛋白质可以在指定组织或细胞类型中表现出表达模式,这种表达模式在对照或疾病之一的条件下可检测到,而不能在两种条件下都检测到。本文所用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指的是仅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使得样品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的检测与样品中存在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建立联系。
本文所用的″细胞类型″指的是来自指定来源(例如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指定分化状态的细胞或与指定病理或遗传组成相关的细胞。
术语″多肽″指的是任意长度的氨基酸的聚合形式,其可以包括翻译的、未翻译的、化学修饰的、生化修饰的和衍生的氨基酸。多肽可以是天然存在的、重组的或合成的或其任意的组合。此外,本文所用的术语″多肽″指的是任意大小、结构或功能的蛋白质、多肽类和肽类。例如,多肽可以包括通过肽键保持彼此连接的氨基酸链。多肽可以可选地包括通过肽键保持彼此连接的长链氨基酸。此外,多肽还可以包括天然存在的蛋白质或肽的片段。多肽可以为单一分子或可以为多分子复合物。此外,这类多肽也可以含有修饰的肽主链。
术语″多肽″进一步包括免疫标记的蛋白质和融合蛋白,包括、但不限于带有异源氨基酸序列的融合蛋白、带有异源和同源前导序列的融合蛋白和带有或不带有N-末端甲硫氨酸残基的融合蛋白。
术语″蛋白质表达″指的是多核苷酸序列进行成功转录和翻译而表达可检测水平的氨基酸序列或蛋白质的过程。
术语″蛋白质表达分布″指的是一组特定细胞或组织类型(例如神经元、冠状动脉内皮或疾病组织)的蛋白质。在一个方面中,由接触本发明化合物的细胞或组织产生蛋白质表达分布图。可以将该分布图与由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前相同类型细胞或组织产生的蛋白质表达分布图进行比较。此外,可以由用本发明化合物、特别是不同剂量或时间过程处理的细胞或组织产生一系列蛋白质表达分布图以评价该化合物的作用。蛋白质表达分布图也称作″蛋白质表达特征″。
本文所用的″生物分子″包括多核苷酸和多肽类。此外,本文所用的″生物分子序列″是指多核苷酸序列的全部或部分的术语。生物分子序列还可以指多肽序列的全部或部分。生物分子序列还可以指多肽序列的全部或部分。就例如基底膜聚糖这类生物分子而言,术语″功能等价物″指的是具有功能性或结构特征的蛋白质或多核苷酸分子,这些功能性或结构特征基本上与天然基底膜聚糖蛋白或编码天然基底膜聚糖的多核苷酸的全部或部分类似。天然基底膜聚糖蛋白的功能性等价物可以含有修饰,这些修饰取决于这类用于特异性结构或特异性功能特性的修饰的必要性。术语″功能等价物″用以包括天然基底膜聚糖的″片段″、″突变体″、″衍生物″、″等位基因″、″杂合体″、″变体″、″类似物″或″化学衍生物″。
本文所用的″宿主细胞″指的是作为可以是或已经用作多核苷酸重组载体或其它转运的接受者的单细胞实体培养的微生物、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或细胞系且包括已经转染的原始细胞的子代。可以理解因天然、偶然或目的性突变而导致单细胞的子代在形态或基因组或总DNA补体上可以不必与原始母体相同。
就免疫球蛋白而言,术语″功能等价物″指的是表现出基本上与母体免疫球蛋白类似的免疫结合特性的免疫球蛋白。本文所用的术语″疫结合特性″指的是免疫球蛋白分子与免疫球蛋白特异性针对的抗原之间发生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类型。实际上,例如,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等价物可以抑制母体单克隆抗体与其抗原的结合。功能等价物可以包括F(ab′)2片段、F(ab)分子、Fv片段、在噬菌体上展示可变的单链片段(scFv)、单域抗体、嵌合抗体等,条件是该免疫球蛋白表现出母体免疫球蛋白的特征。
本文所用的术语″分离的″指的是多核苷酸、多肽、抗体或宿主细胞,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于所述多核苷酸、多肽、抗体或宿主细胞天然存在的环境。分离的多核苷酸、多肽、抗体或宿主细胞一般是基本上纯化的。
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上纯化的″指的是从具有如下特性的化合物从其天然环境中取出且至少约60%-99.9%不含与其天然相关的其它成分或至少约60%不含、至少约65%不含、至少约70%不含、至少约75%不含、至少约80%不含、至少约83%不含、至少约85%不含、至少约88%不含、至少约90%不含、至少约91%不含、至少约92%不含、至少约93%不含、至少约94%不含、至少约95%不含、至少约96%不含、至少约97%不含、至少约98%不含、至少约99%不含、至少约99.9%不含或至少约99.99%不含与其天然相关的其它成分。例如,当组合物中至少约85%重量的总A+B为A时,含有A的组合物″基本上不含”B。另一方面,A包括组合物中至少约90%重量的总A+B,A还可以包括至少约95%乃至99%重量的总A+B。
本文所用的″诊断″一般包括确定受试者对疾病或疾患的敏感性、确定受试者目前是否受到疾病或疾患侵害、预测受到疾病或疾患侵害的受试者(例如鉴定转移前或转移癌状态、癌症阶段或癌症对疗法的反应性)和治疗测定(例如监测受试者病情以提供疗法作用或功效的信息)。
术语″生物样品″包括获自或来源于可以用于诊断、监测或其它试验的生物体的各种样品类型。该术语包括血液、血清、血浆、细胞、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酸、尿、鼻分泌物、粘膜分泌物、细胞液、细胞渗出液和其它生物来源的液体样品;固体组织样品,诸如活检样本或组织培养物或来源于其中的细胞及其子代。该术语特别包括临床样品且进一步包括细胞培养物中的细胞、细胞上清液、细胞裂解物、羊膜液、生物流体和组织样品。该术语还包括在诸如针对某些成分用试剂处理、溶解或富集这类方式获取后按照任意方式操作的样品。生物样品可以直接来源于生物体或从环境中采集。
术语″个体″、″受试者″、″宿主″和″患者″指的是需要诊断、治疗或疗法的任意受试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个体、受试者、宿主或患者为人。其它受试者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动物,包括、但不限于牛、绵羊、马、狗、猫、豚鼠、家兔、大鼠、灵长类、负鼠(opossums)和小鼠。其它受试者包括细菌、噬菌体、细胞培养物、病毒、植物和其它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未分类的生物体的种类。
本文所用的术语″治疗(treatment)″、″治疗(treating)″、″治疗(treat)″等一般指的是获得所需的药理和/或生理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预防性的、即完全或部分预防疾病或其症状和/或可以是治疗性的、即部分或完全稳定或治愈疾病和/或因该病导致的不良作用。本文所用的″治疗″包括对受试者、特别是人疾病的任何治疗且包括(a)预防可能易感疾病或症状、但尚未诊断为患有该病或症状的受试者发生这类疾病或症状;(b)抑制疾病症状,即阻止其发展;或(c)减轻疾病症状,即使疾病或症状退化。
表达方式″治疗有效量″指的是例如本文公开的化合物有效预防、改善、治疗或延缓疾病或病患发作的用量。
″预防有效量″指的是例如本文公开的化合物有效预防疾病或病患的用量。
″脂质体″是由各种类型的脂类、磷脂类和/或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用于将药物递送给诸如哺乳动物或其它动物这类受试者的小囊泡。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由脂质体递送。脂质体的成分通常以双层形式排列,与生物膜中脂类的排列方式相似。脂质体制剂、脂质体的载荷和给药以及脂质体的转运是本领域中公知的。
广泛定义的″杂交″指的是多核苷酸序列通过碱基配对与互补序列结合的任意过程。杂交条件可以通过例如预杂交和杂交溶液中盐或甲酰胺的浓度确定且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杂交可以在各种严格条件下进行。杂交还可以指蛋白质-俘获剂与靶蛋白在某些诸如正常生理条件这类条件下的结合。
本文理解的术语″活化″指的是信号传导途经或生物反应的任何改变,包括例如高于基础水平的增加、从抑制状态恢复至基础水平和刺激高于基础水平的途经。
术语″生物活性″指的是蛋白质或肽的生物特性和作用。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可以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受到影响。例如,反义寡核苷酸可以防止特定mRNA的翻译,由此抑制该mRNA编码的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此外,抗体可以结合特定的蛋白质并抑制该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本文所用的术语″寡核苷酸″指的是包括例如约4个核苷酸(nt)-约1000nt的多核苷酸序列。用于本发明的寡核苷酸优选约为15nt-约150nt、更优选约150nt-约1000nt长度。寡核苷酸可以为天然存在的寡核苷酸或合成的寡核苷酸。可以通过亚磷酰胺法(Beaucage和Carruthers,TETRAHEDRON LETT.(1981)221859-1862)或三酯法(Matteucci等,J.AM.CHEM.SOC.(1981)1033185)或通过本领域中公知的其它化学方法制备寡核苷酸。
术语″微阵列″一般指的是由寡核苷酸(多核苷酸序列)或蛋白质结合剂在微阵列上表示的基因或蛋白质的类型且其中微阵列上表示的基因或蛋白质的类型取决于该微阵列的使用目的(例如用于监测人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指定微阵列上的寡核苷酸或蛋白质结合剂可以相当于相同类型、类或组的基因或蛋白质。可以将基因或蛋白质看作相同类型,条件是它们共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诸如来源的种类(例如人、小鼠、大鼠);疾病状态(例如癌症);功能(例如蛋白激酶、肿瘤抑制物);相同的生物过程(例如编程性细胞死亡、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节、增殖、分化)。例如,一种微阵列类型可以为″癌症微阵列″,其中微阵列寡核苷酸或蛋白质结合剂中的每一种相当于与癌症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质。″上皮微阵列″可以为相当于独特上皮基因或蛋白质的寡核苷酸或蛋白质结合剂的微阵列。类似地,″细胞周期微阵列″可以为寡核苷酸或蛋白质结合剂相当于与细胞周期相关的独特基因或蛋白质的微阵列类型。
术语″可检测的″在一个意义上指的是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逆录酶(RT)-PCR(RT-PCR)、差示展示和RNA印迹分析的标准技术检测到的多核苷酸表达模式。类似地,可以通过标准技术、包括诸如蛋白质印迹这类免疫测定法″检测″多肽的表达模式。一般来说,当特别通过物理方式、诸如颜色改变观察到诸如在试验步骤中添加化合物这类作用结果时,使用术语″可检测的″。
″靶基因″指的是通常来源于生物样品的寡核苷酸探针与之特异性杂交的多核苷酸。检测的是存在或不存在靶多核苷酸或对靶多核苷酸的量进行定量。靶多核苷酸带有与定向于靶物的相应探针的多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序列。靶多核苷酸还可以指探针定向于的较大多核苷酸的特异性亚序列或需要检测表达水平的总序列(例如基因或mRNA)。
″靶蛋白″指的是通常来源于生物样品的蛋白质-俘获剂与之特异性杂交或结合的多肽。检测的是存在或不存在靶蛋白或对靶蛋白的量进行定量。靶蛋白带有由定向于靶物的相应蛋白质-俘获剂识别的结构。靶蛋白或氨基酸还可以指蛋白质-俘获剂定向于的较大蛋白质的特异性亚结构或需要检测表达水平的总结构(例如基因或mRNA)。
术语″互补″指的是探针分子与其靶物的相互作用表面的拓扑相容性或配对。可以将靶物及其探针描述为互补且此外,接触表面特性彼此互补。核苷酸或核酸之间、例如双链DNA分子两链或寡核苷酸探针与靶物之间的杂交或碱基配对是互补的。
术语″背景″指的是例如多核苷酸、多肽类、小分子与多肽类或小分子与多核苷酸之间的非特异性结合或其它相互作用。″背景″还可以指包括免疫测定在内的试验中的非特异性结合或其它相互作用。
就微阵列而言,术语″背景″指的是因标记的靶多核苷酸与寡核苷酸微阵列成分(例如寡核苷酸探针、对照探针、微阵列支持物)之间或靶蛋白与蛋白质微阵列的蛋白质-结合剂之间的非特异性结合或其它相互作用产生的杂交信号。背景信号还可以由微阵列成分自身的内在荧光产生。可以根据完整的微阵列计算单一背景信号或可以对每种靶多核苷酸或靶蛋白计算不同的背景信号。可以将背景计算为平均杂交信号强度或其中对每种靶基因或靶蛋白计算不同的背景信号。另一方面,可以将背景计算为通过与探针杂交产生的平均杂交信号强度,所述的探针不与在样品中发现的任意序列互补(例如,定向于反义多核苷酸或未在样品中发现的基因的探针,所述的基因诸如为细菌基因,其中样品为哺乳动物多核苷酸)。还可以将背景计算为完全缺乏任何探针或蛋白质-结合剂的微阵列区产生的平均信号强度。
″小分子″包括合成的、天然衍生的或部分合成的由碳、氢、氧、和氮组成的化合物或分子复合物,它们还可以含有其它元素且可以具有如下分子量小于约100-约15,000道尔顿或小于约15,000、小于约14,000、小于约13,000、小于约12,000、小于约11,000、小于约10,000、小于约9,000、小于约8,000、小于约7,000、小于约6,000、小于约5,000、小于约4,000、小于约3,000、小于约2,000、小于约1,000、小于约900、小于约800、小于约700、小于约600、小于约500、小于约400、小于约300、小于约200或小于约100。
术语″融合蛋白″指的是由两种或多种通过相应氨基和羧基末端经形成单一连续多肽的肽键连接的多肽组成的蛋白质,不过这些多肽一般不以其天然状态连接。可以理解两种或多种多肽成分可以直接连接或通过肽接头/间隔基间接连接。
术语″正常生理条件″指的是一般在活生物体或细胞内的条件。尽管某些器官或生物体提供了极端的条件,但是生物体内和细胞内环境一般在pH7左右(即pH6.5-pH7.5)改变、含水作为主要溶剂且在高于0℃和低于50℃的温度下存在。各种盐的浓度取决于作为参比的器官、生物体、细胞或细胞区室。
术语″簇″指的是在序列同源性方面彼此相关的一组克隆或生物分子。在一个实例中,基于同源性和/或重叠(例如严格性)的特定程度形成簇。可以使用序列数据进行″簇化″。例如,可以将认为与一种组织中特定分子或生物活性相关的生物分子序列与另一序列库或数据库比较。这类检索用于寻找其它组织或样品中同源的和推定功能相关的序列,且可以用于使本发明的方法流线化,即可以在实施本发明的方法前一种或多种数据库中使用簇化以使生物分子序列聚集。将与有代表性的序列表现出足够同源性的序列看作″簇″的组成部分。这类″足够的″同源性″可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的范围内改变。
本文所用的术语″内部数据库″指的是维持在局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库。例如,它含有与计划相关的生物分子序列。它还可以含有与序列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发现指定序列的库和有关与该序列相关的可能基因的描述信息。一般可以将内部数据库作为企业网络中防火墙下的各人数据库维持。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实施方案且内部数据库可以为公众获得。内部数据库可以包括维持该数据库的相同企业产生的数据且还可以包括获自外部来源的序列数据。
本文所理解的术语″外部数据库″指的是位于所有内部数据库外部的数据库。一般来说,不同于维持内部数据库的企业网络的企业网络维持外部数据库。例如,外部数据库可以用于提供有关储存在内部数据库中的生物分子序列的描述信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外部数据库为GenBank和作为国家药物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组成部分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维持的相关数据库。
除非上下文中有清楚地说明,本文和待批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种(a)″、″一种(an)″和″所述的(the)″包括涉及复数形式。因此,例如所谓″化合物″指的是一种或多种这类化合物且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等价物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尽管可以将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意方法、装置和物质用于实施或测试本发明,但是目前描述的是优选的方法、装置和物质。
将本文提及的全部公开文献和专利引入本文作为参考,例如,目的在于描述和公开文献中描述的可以用于与目前描述的本发明结合使用的构建体和方法。上述和全文中提供的公开文献仅用于公开本申请申请日前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本文中没有任何内容被视为允许本发明者通过在先发明拥有先于这类公开内容的权利。
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所述的特定方法、方案、细胞系、构建体和试剂且可以照此改变。还可以理解本文所用的方法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案的目的且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待批权利要求限定。
实施例通过下列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而仅作为解释目的。相反,显然理解可以在阅读本文的描述后得出各种其它实施方案、修改及其等同技术方案,它们自身可以提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实质或脱离待批权利要求的范围。
整个实验部分中已经使用了下列首字母组合词、缩写、术语和定义。字母组合词或缩写DIEA(N,N-二异丙基乙胺);THF(四氢呋喃);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法)s;mp(熔点);rt(室温);aq(水);min(分钟);h(hr,小时);atm(大气压sssss);conc.(浓);MS(质谱分析/质谱法);NMR(核磁共振);Rf(TLC保留因子);Rt(HPLC保留时间)。NMR缩写br(宽峰),apt(表观),s(单峰),d(双峰),t(三重峰),q(四重峰),dq(四重峰中的双峰),dd(双峰中的双峰),dt(三重峰中的双峰),m(多重峰)。
实施例1一般合成、纯化、表征和光谱步骤一般合成步骤。
将室温定义为环境温度范围,一般在20-25℃。将冰浴(碎冰/水)温度定义为一般在-5-0℃的范围。将回流温度定义为主要反应溶剂沸点±15℃。过夜定义为8-16小时的时间范围。将真空过滤(水泵)定义为5-15mm Hg的范围。将真空中干燥定义为使用0.1-5mm Hg范围的高度真空泵。将中和定义为典型的酸-碱中和法且用于使用pH-试纸测定pH6-8的范围。将盐水定义为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将氮气环境定义为通过带有扩散器系统的Drierite柱的氮气的正态压力。将浓氢氧化铵定义为约15M溶液。
制备用于柱或薄层色谱法所用的所有洗脱液且报导为体积∶体积(v∶v)溶液且HPLC洗脱液比为v∶v比。将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水溶液制成重量∶体积(w∶v)比。将盐酸水溶液制成v∶v比。
用于反应操作或产物分离的溶剂和/或试剂的量为一般由有机化学合成领域的技术人员使用的那些用量且基于合成经验和对具体反应的适合性测定所用的这些溶剂和/或试剂的量。例如1)随反应规模而改变的约10-1000g用量范围的碎冰;2)随物质用量、混合物的复杂性和所用色谱柱大小而改变的用于柱色谱法的硅胶量且范围在约5-1000g;3)随反应大小而改变的范围在约10-500mL的萃取溶剂体积;4)随反应规模而改变范围在约10-100mL溶剂或aq试剂的用于化合物分离的洗涤液;5)随所干燥溶剂量及其水含量而改变的范围在约5-100g的干燥试剂(碳酸钾、碳酸钠或硫酸镁)。
对照水银温度计测定熔点,但并未校正。
就使用浓氢氧化铵作为流动相的组成部分的柱色谱法而言,用硫酸钠、碳酸钾或两者的混合物干燥从柱上收集的级分。然后通过重力或真空过滤有机层以除去干燥剂,此后浓缩/蒸发。
急骤(Flash)色谱法.在表中,″ISCO″表示如下通过急骤色谱法进行纯化。仪器ISCO CombiFlash_ Si 10x。柱ISCO RediSep_-用于急骤色谱法的一次性柱(10g凝胶-正相-35-60微米颗粒大小(230-400目))。流动相ACH2Cl2;流动相B10%在MeOH中的NH4OH;梯度0-10%B,在22分钟内,保持10% B 18min;级分从每个柱上收集30个级分,每个1.5min。流速8.93mL/分钟。通过MS和TLC分析显著的级分(90∶9∶1CH2Cl2∶MeOH∶NH4OH-Rf范围0.15-0.45)并合并入带条形码的配衡小瓶中。对所得溶液取样用于LC/MS分析、在真空中浓缩并测定其质量和产率制成表。
如果在完成平行合成后不再进行纯化,那么将其表示为表2中的″无″。
分析型HPLC法.按照两种具体方法之一实施分析型HPLC法,这取决于如下的装设仪器的有效性和样品要求。
HPLC法A.柱Thomson Inst.Co.4.6x50mm C18 5μm 60A;流动相A含0.1%TFA的H2O;流动相B含0.1%TFA的CH3CN;检测UV 254nm。梯度1ELSD12MG;10-90%B,在10min内,保持90%B 5min;流速1.0mL/分钟。梯度2ELSD5MG;15-100%Bin 5min,保持100%B3min;流速-2.0mL/min。
HPLC方法B.柱Thomson Inst.Co.21x5mm C18 5μm 60A;流动相A含0.1%TFA的H2O;流动相B含0.1%TFA的CH3CN;检测UV254nm。梯度1MIC8MG;0-100%B,8min内,保持100%B 2min;流速0.5mL/min。梯度2MIC15MG;10-90%B 15min,保持90%B 3min;流速0.5mL/min。
制备型HPLC法.如下进行制备型HPLC。仪器Gilson;柱ThomsonInst.Co.21.5x150mm C18 5μm 60A;流动相AH2O;流动相BCH3CN;梯度15-100%B 10min内,保持100%B 5min;流速22mL/min;检测UV 254nm。将含有所需化合物的级分收集在带条形码的配衡小瓶中、取样用于LC/MS分析、在真空中浓缩并测定其质量和产率,如表中所示。
光谱和其它仪器法NMR.使用Varian INOVA600(600MHz)、Varian UNITY600(600MHz)或Varian 400(400MHz)分光计获得本文所述的1H和13C NMR光谱。将用于特定样品的分光计场强和NMR溶剂表示在实施例中或实际上如附图中所示的任意NMR光谱上。一般将1H NMR化学位移报导为以百万分之几(ppm)表示的δ值,将处于低场的四甲基硅烷(TMS)(δ=0ppm)作为内标;且以来自TMS的低场的ppm报导13C NMR化学位移并参比CDCl3信号中心线(δ=77.0ppm)。将固体或液体样品溶于适宜的NMR溶剂(CDCl3或DMSO-d6)、置于NMR样品管内并根据分光计说明手册采集数据。在可变温度模式中、一般在约55℃下分析大部分样品,不过对某些样品而言,在环境温度下使用探头采集某些数据。使用AcornNMR提供的NUTSNMR应用变换软件(Lite Version-20011128)处理NMR数据。
LC-MS.
用于检验本发明化合物的液相色谱法-质谱法(LC-MS)装设仪器一般为使用电雾化电离(ESI)的四极/飞行时间质谱仪。例如,所用的典型LC-MS装设仪器为使用电雾化电离(ESI)的Micromass Q-Tof。这利仪器为能够达到约7500的m/z的四极/飞行时间质谱仪。首先通过将样品溶于和稀释于甲醇或乙腈且将样品溶液经10μL环形Rheodyne注射阀注入ESI源而以直接注射模式导入样品。载体溶剂一般为含有约0.1%甲酸的70%CH3CN或MeOH和30%H2O(v∶v)的混合物。按照类似方式进行精确的质量分析,但不在高质量分辨条件下使用相同仪器进行多点质量校准。使用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适宜内部质量参比化合物示踪样品并如上所述进行分析。
实施例2平行合成的一般方法实施例3-5描述了制备N2,N4,N6-三(氨基)-1,3,5-三嗪类″库″的合成步骤,该库基于每次合成仅改变一个氨基侧基的策略并基于如下所示的母体结构95制备,其中库中的每一化合物均含有95上侧基中的两个。
95将该库分成三个亚组并将所有3个亚组列在表2中。库I(化合物1-50)包括如实施例3中所列方法A制备的带有未改变的环庚氨基和[(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氨基取代基与在剩余的三嗪氨基位上改变的不同基团的化合物。库II(化合物51-75)包括如实施例4中所列方法B制备的带有未改变的[(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氨基和(3-氟-4-甲氧基苯基)氨基取代基与在剩余的三嗪氨基位上改变的不同基团的化合物。库III(化合物76-100)包括如实施例5中所列方法C制备的带有未改变的(3-氟-4-甲氧基苯基)氨基和环庚氨基取代基与在剩余的三嗪氨基位上改变的不同基团的化合物。因此,所用特定胺类的组合产生了新组成的化合物库。还将为形成库中化合物加入每一单体的顺序列在表2中,因为首先加入单体1的胺,随后加入单体2的胺,且第三步加入单体3的胺。
实施例3用于库I化合物的平行合成法A下列反应方案提供了用于表2化合物的命名为方法A的平行合成方法A的一般试剂和条件。

试剂和条件(a)ArNHR,DIEA,CH3CN/1,4-二噁烷,-11C,1h(b)环庚胺,DIEA,CH3CN/1,4-二噁烷,rt,过夜(c)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DIEA,CH3CN/1,4-二噁烷,80C,15制备氰尿酰氯(0.542M)在1,4-二噁烷中的储备溶液并将1mL该溶液(含有100mg或0.542mmol)配入50支带条形码的40mL小瓶的每一支中。使用与循环冷却器连接的J-KEM块将这些溶液冷却至约-11℃(冷冻)。同时,制备每一芳基胺ArNHR(特别指定为表2中的单体1,0.542mmol)和二异丙基乙胺(DIEA)(77mg/104μL,0.596mmol)在1mL CH3CN中的各溶液。(为了制备盐酸盐,使用204μL DIEA(约2.1当量)。)在约1H期限内,将所述胺/DIEA溶液依次加入到相应的冷冻氰尿酰氯溶液中,同时涡旋。然后将所得溶液在约-11℃下振摇约1H并在接下来的1小时内将反应块温至室温。将所得的2-氨基-4,6-二氯三嗪溶液不经纯化而进行下-步。
制备环庚胺(1.08M)和DIEA(1.19M)在CH3CN中的储备溶液并将0.5mL(含有61mg/69μL,0.542mmol胺和77mg/104μL,0.596mmolDIEA)配入来自第一步的各40mL小瓶。在室温下将小瓶在J-KEM块上振摇过夜并置于冷藏箱内(约-14℃),不经纯化而用于下一步反应。
制备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1.08M)和DIEA(1.19M)在CH3CN中的储备溶液并将0.5mL(含有69mg/79μL,0.542mmol胺和77mg/104μL,0.596mmol DIEA)配入来自第二步的各40mL小瓶。然后在约80℃下将小瓶在J-KEM块上振摇约15h。将该溶液冷却至室温并在真空中开始干燥。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残余物并用盐水洗涤萃取物。用乙酸乙酯对水层进行第二次萃取并用Na2SO4干燥合并的有机层且使其通过CeliteTM塞而进入带条形码的配衡小瓶中。在真空中浓缩后,测定质量并计算产率其对化合物取样用于LC/MS分析。
实施例4用于库II化合物的平行合成方法B下列反应方案提供了用于表2化合物的命名为方法B的平行合成方法B的一般试剂和条件。
试剂和条件(a)3-氟-对-茴香胺,DIEA,CH3CN/1,4-二噁烷,-20C,1h(b)R2NHR,DIEA,CH3CN/1,4-二噁烷,rt,过夜(c)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DIEA,CH3CN/1,4-二噁烷,80C,15在烘箱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将氰尿酰氯(5.0g,27.1mmol)在1,4-二噁烷(40mL)中的溶液在CH3CN/干冰浴中冷却至冷冻状态。向该冷冻溶液中加入40mL CH3CN,随后加入DIEA(3.85g/5.19mL,29.8mmol)。然后通过注射器缓慢加入3-氟-对-茴香胺(3.83g,27.1mmol)在10mLCH3CN中的溶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约-20℃下搅拌约1h并在约1h内将其温至室温。将所得2-氨基-4,6-二氯三嗪溶液不经纯化而进行下一步。
将制备的50mL(13.5mmol)(4,6-二氯-[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溶液等分(各2mL或0.54mmol)入25支带条形码的40mL闪烁管中。制备每一R2NHR(其中R2胺表示表2中的单体2,0.542mmol)和DIEA(77mg/104μL,0.596mmol)在0.5mL CH3CN中的各溶液并加入到相应标记的40mL小瓶中。在室温下将所得溶液在J-KEM块上振摇过夜且然后置于冷藏箱内(约-14℃),不经纯化而用于下一步反应。
制备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1.08M)和DIEA(1.19M)在CH3CN中的储备溶液并将0.5mL(含有69mg/79μL,0.542mmol胺和77mg/104μL,0.596mmol DIEA)配入来自第二步的各40mL小瓶。然后在约80℃下将小瓶在J-KEM块上振摇约15h。将该溶液冷却至室温并在真空中浓缩。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残余物并用盐水洗涤萃取物。用乙酸乙酯对水层进行第二次萃取并用Na2SO4干燥合并的有机层且使其通过CeliteTM塞而进入带条形码的配衡小瓶中。在真空中浓缩后,测定质量并计算产率其对化合物取样用于LC/MS分析。
实施例5用于库III化合物的平行合成法C下列反应方案提供了用于表2化合物的命名为方法C的平行合成方法C的一般试剂和条件。
试剂和条件(a)3-氟-对-茴香胺,DIEA,CH3CN/1,4-二噁烷,-20C,1h(b)环庚胺,DIEA,CH3CN/1,4-二噁烷,rt,过夜(c)R3NHR,DIEA,CH3CN/1,4-二噁烷,80C,15在烘箱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将氰尿酰氯(5.0g,27.1mmol)在1,4-二噁烷(40mL)中的溶液在CH3CN/干冰浴中冷却至冷冻状态。向该冷冻溶液中加入40mL CH3CN,随后加入DIEA(3.85g/5.19mL,29.8mmol)。然后通过注射器缓慢加入3-氟-对-茴香胺(3.83g,27.1mmol)在10mLCH3CN中的溶液。将该反应混合物在约-20℃下搅拌约1h并在约1h内将其温至室温。将所得2-氨基-4,6-二氯三嗪溶液不经纯化而进行下一步。
用环庚胺(1.53g/1.73mL,13.5mmol)和DIEA(1.93g/2.60mL,14.9mmol)在CH3CN(8mL)中的溶液处理制备的50mL(13.5mmol)(4,6-二氯-[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溶液。将所得溶液室温搅拌过夜且不经纯化进行下一步。
用CH3CN将所得6-氯-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溶液(13.5mmol)稀释至62.5mL,并在25支带条形码的40mL闪烁瓶之间等分(各2.5mL或0.54mmol)。制备R3NHR(其中R3胺表示表2中的单体3,0.542mmol)和DIEA(77mg/104μL,0.596mmol)在0.5mL CH3CN中的各溶液并加入到相应标记的40mL小瓶中。在约80℃下将所得溶液在J-KEM块上振摇约15h。将该溶液冷却至室温并在真空中浓缩。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残余物并用盐水洗涤萃取物。用Na2SO4干燥各有机层且使其通过CeliteTM塞而进入带条形码的配衡小瓶中。在真空中浓缩后,测定质量并计算产率其对化合物取样用于LC/MS分析。
实施例6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102)的合成 向101(0.3004g,1.0mmol,如本文所述制备)溶于丙酮(4mL)得到的样品中加入环己烷甲胺(0.13mL,1.0mmol)在丙酮(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溶液(0.0448g,1.0mmol溶于1mL H2O)。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搅拌约3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入碎冰并用10%HCl(aq)和5%NaOH(aq)中和。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化合物102(0.29g,收率76%)。
实施例7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03)的合成向102(0.286g,1.0mmol)溶于1,4-二噁烷(4mL)得到的样品中加入N-甲基-4(甲氨基)哌啶(0.15mL,1.0mmol)在丙酮(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溶液(0.0462g,1.0mmol溶于1mL H2O)。将该反应混合物在约80℃下搅拌约2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入碎冰并用10%HCl(aq)中和。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淡紫色固体103(41mg,9%),mp 84℃;HPLCYMCPack Pro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2.7min.97%纯度);1H NMR(600MHz,CDCl3,55℃)δ7.98(s,1H),7.18(S,1H),6.85(d,J=9Hz,1H),6.58(s,1H),4.89(s,1H),4.58-4.62(m,1H),3.87(s,3H),3.25(t,J=6.6Hz,2H),3.05(s,3H),2.94(d,J=11.4Hz,2H),2.31(s,3H),2.15(S,2H),1.86(dq,J=12,4.2Hz,3H),1.57-1.78(m,8H),1.15-1.30(m,4H),1.00(dq,J=11.4,3Hz,2H);MS(ESI)m/z 476(37.7),474(M+H,100),410(1.4).
实施例8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1-丙基-丁基)-[1,3,5]三嗪-2,4二胺(104)的合成
向101(0.3062g,1.0mmol)溶于丙酮(4mL)得到的样品中加入4-庚胺(0.15mL,1.0mmol)在丙酮(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溶液(0.0410g,1.0mmol溶于1mL H2O)。将该反应混合物在30-50℃下搅拌约3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入碎冰并用10%HCl(aq)和5%NaOH(aq)中和。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化合物104(0.363g,收率94%)。
实施例9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1-丙基-丁基)-[1,3,5]三嗪-2,4,6-三胺(105)的合成向104(0.363g,1.0mmol)溶于1,4-二噁烷(6mL)得到的样品中加入N-甲基-4(甲氨基)哌啶(0.15mL,1.0mmol)在丙酮(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溶液(0.0414g,1.0mmol溶于1mL H2O)。将该反应混合物在约80℃下搅拌约2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入碎冰并用10%HCl(aq)中和。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淡紫色固体105(97mg,20%),mp 249℃.HPLCYMCpack Pro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4.4min,98%纯度;MS(ESI)m/z 476(M+H,100),412(2.9),366(2.8),239(1.9).
实施例10N-(3-氯-4-甲氧基-苯基)-N′-异丙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06)的合成 向101(0.6157g,2.0mmol)溶于无水1,4-二噁烷(15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异丙胺(0.17mL,2.0mmol)在无水乙腈(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在无水乙腈(1mL)中的N,N-二异丙基乙胺(DIEA)(0.38mL,2.2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在无水乙腈(1mL)中的DIEA(0.38mL,2.2mmol),随后加入在无水乙腈(1mL)中的N-甲基-4(甲氨基)哌啶(0.29mL,2.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用乙酸乙酯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将合并的有机层洗涤一次并用无水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有机层并使其在真空中干燥。进行柱色谱(硅胶,93∶6∶1 CH2Cl2∶CH3OH∶浓NH4OH)而得到淡棕色固体106(271mg,32%);TLC(硅胶,93∶6∶1 CH2Cl2∶CH3OH∶浓NH4OH),Rf0.28;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4min,84.8%纯度;MS(ESI)m/z 422(26),420(M+H,71.2),378(4.2),231(100),211(40.4),118(5.4).
实施例11N2-(3-氯-4-甲氧基-苯基)-N4-异丙基-N6-甲基-N6-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07)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93∶6∶1 CH2Cl2∶CH3OH∶浓NH4OH)分离化合物107作为副产物(0.159g);mp129℃;TLC(硅胶,93∶6∶1 CH2Cl2∶CH3OH∶浓NH4OH),Rf0.14;HPLCInertsil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4min,93.5%纯度;MS(ESI)m/z 408(17.2),406(M+H,46.6),375(18.5),245(11.9),224(100),204(13.4).
实施例125-{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戊-1-醇(108)的合成
向101(1.5046g,5.0mmol)溶于无水1,4-二噁烷(30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5-氨基-1-戊醇(0.5067g,5.0mmol)在无水乙腈(12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在无水乙腈(2mL)中的N,N-二异丙基乙胺(DIEA)(0.95mL,5.5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在无水乙腈(1mL)中的DIEA(0.95mL,5.5mmol),随后加入在无水乙腈(1mL)中的N-甲基-4(甲氨基)哌啶(0.73mL,5.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用乙酸乙酯将该反应混合物提取3次。用盐水溶液将互补的有机层洗涤一次并用无水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有机层并使其在真空中干燥。进行柱色谱(硅胶,90∶9∶1CH2Cl2∶CH3OH∶浓NH4OH)而得到淡棕色固体108(300mg,13%);TLC(硅胶,90∶9∶1 CH2Cl2∶CH3OH∶浓NH4OH),Rf0.22;HPLCYMC Pack Pro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5min,74.8%纯度;MS(ESI)m/z 466(24.2),464(M+H,71.5),378(5.2),253(4.5),244(20.5),233(100),216(33.3),196(14.6),118(5.1).
实施例135-[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戊-1-醇(109)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90∶9∶1 CH2Cl2∶CH3OH∶浓NH4OH)分离化合物109作为副产物(0.820g);mp101℃;TLC(硅胶,90∶9∶1 CH2Cl2∶CH3OH∶浓NH4OH), Rf0.08;HPLCInertsil ODS-3V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6min,95.3%纯度;MS(ESI)m/z 452(13),450(M+H,35.6),419(3.9),267(5.1),246(100),226(21.3),209(23.6),118(1.1).
实施例14N-丁基-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丙基-[1,3,5]三嗪-2,4-二胺(110)的合成 向101(1.5334g,5.0mmol)溶于丙酮(20mL)得到的样品中加入N-丙基-丁胺(0.77mL,5.0mmol)在丙酮(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2.0mL,2.5N,5.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30-35℃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3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将样品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并将所得油状物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得到淡棕色固体110(1.4g,77%收率)。
实施例15N-丁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丙基-1,3,5]三嗪-2,4,6-三胺(111)的合成向110(1.323g,3.4mmol)溶于1,4-二噁烷(25mL)得到的样品中加入N-甲基-4(甲氨基)哌啶(0.4mL,3.4mmol)在1,4-二噁烷(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4mL,2.5N,3.4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2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将样品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并将所得油状物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0∶9∶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得到淡棕色固体111(527mg,33%)。mp 68℃;TLC(silica gel,90∶9∶1 CH2Cl2∶CH3OH∶conc.NH4OH),Rf0.46;HPLC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1.6min,90.8%纯度);MS(ESI)m/z 476(M+H,28.5),261(20.2),260(52.8),259(100),239(18.6),239(50.6).
实施例16N2-丁基-N4-(3-氯-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哌啶-4-基-N2-丙基-1,3,5-三嗪-2,4,6-三胺(112)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90∶9∶1 CH2Cl2∶CH3OH∶浓NH4OH)分离化合物112作为副产物(0.112g);Rf0.23;HPLC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5nm,Rt41.4min,97.8%纯度);MS(ESI)m/z 464(11.6),462(M+H,28.9),431(15.6),273(12.7),253(58.8),252(100),232(25.8),157(14.5).
实施例172,4-二氯-6-环己基甲氧基-[1,3,5]三嗪(113)的合成 向溶于甲苯(20mL)在氰尿酰氯(3.76g,20.0mmol)中加入碳酸氢钾(2.80g,20.0mmol)和18-冠-6(0.1614g,0.6mmol),随后滴加在15mL甲苯(15mL)中的环己基甲醇(2.5mL,2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18小时。使该反应混合物通过Celite塞并使用旋转蒸发器浓缩且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113,为油状物(5.212g,99%收率)。
实施例18(4-氯-6-环己基甲氧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114)的合成向113(1.011g,3.8mmol)溶于丙酮(20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3-氟-对-茴香胺(0.541g,3.8mmol)在丙酮(1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52mL,2.5N,3.8mmo1)和水(3m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3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油状物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70∶30己烷∶乙酸乙酯)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14(0.581g,42%),mp98℃;TLC(硅胶,30∶70乙酸乙酯∶己烷),Rf0.36;MS(ESI)m/z 369(39.1),368(22.1),367(M+H,100),273(3.2),271(10.7).
实施例196-环己基甲氧基-N,N′-双-(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115)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70∶30己烷∶乙酸乙酯)得到化合物115,为副产物(0.159g);mp181℃;TLC(硅胶,30∶70乙酸乙酯∶己烷),Rf0.17;MS(ESI)m/z 472(M+H,100),261(1.5).
实施例206-环己基甲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116)的合成向114(0.3004g,0.82mmol)溶于1,4-二噁烷(15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0.12mL,0.82mmol)在丙酮(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0.33mL,2.5N,0.82mmol)和水(1m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2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3∶6∶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16(226mg,60%),mp 59℃;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
Rt10.5min,100%纯度;1H NMR(600MHz,CDCl3,55℃)δ7.65(宽峰共振,旋转异构体,1H),7.07(br d,J=7.8Hz,1H),6.90(t,J=9Hz,1H)6.84(宽峰共振,旋转异构体,1H),4.12(s,2H),3.88(S,3H),1.02(s,1H),2.26(六重峰,J=6.6Hz,1H),2.19(q,J=9Hz,1H),1.16-1.92(m,10H),1.57(s,2H),1.17-1.32(m,3H),1.05-1.11(m,4H);MS(ESI)m/z 459(M+H,100),363(40.7),223(16.1),202(4.4),138(1.2).
实施例21(4-氯-6-环己基甲氧基-[1,3,5]三嗪-2-基)-(3-氯-4-甲氧基-苯基)-胺(117)的合成 向化合物113(1.012g,3.8mmol)溶于丙酮(20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3-氟-对-茴香胺(0.605g,3.8mmol)在丙酮(1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52mL,2.5N,3.8mmol)和水(3m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3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油状物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70∶30己烷∶乙酸乙酯)而得到淡桃红色固体化合物117(0.547g,38%),mp114℃;TLC(硅胶,30∶70乙酸乙酯∶己烷),
Rf0.44;MS(ESI)m/z 385(74.3),384,(22.9),383(M+H,100),287(8.3).
实施例22N,N′-双-(3-氯-4-甲氧基-苯基)-6-环己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118)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70∶30己烷∶乙酸乙酯)得到化合物118,为副产物(0.178g);mp188℃;TLC(硅胶,30∶70乙酸乙酯∶己烷),Rf0.22;MS(ESI)m/z 504(M+H,100),379(1),338(1.3).
实施例23N-(3-氯-4-甲氧基-苯基)-6-环己基甲氧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119)的合成向117(0.3007g,0.78mmol)溶于1,4-二噁烷(15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0.11mL,0.78mmol)在丙酮(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0.31mL,2.5N,0.78mmol)和水(1m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2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3∶6∶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19(159mg,43%), mp 140℃.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5.2min,99.7%纯度;MS(ESI)m/z 475(M+H,64.1),379(49.5),231(48.6),210(100),190(3.2).
实施例246-氯-N,N″-双-(3-氯-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120)的合成 向101(3.0556g,10.0mmol)溶于丙酮(25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3-氟-对-茴香胺(1.6050g,10.0mmol)在丙酮(1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4.0mL,2.5N,10.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3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入碎冰。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中干燥而得到化合物120(4.06g,95%), mp 213℃;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70.0min,97.1%纯度MS(ESI)m/z 427(20.90),426(M+H,99.6),210(100),209(22.2),196(55.3),169(25.4).
实施例25N,N′-双-(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4-甲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121)的合成向化合物120(1.5004g,3.5mmol)溶于1,4-二噁烷(20mL)得到的样品中加入N-甲基-4(甲氨基)哌啶(0.5mL,3.5mmol)在1,4-二噁烷(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4mL,2.5N,3.5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2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入碎冰并用10%HCl(aq)中和。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中干燥。进行柱色谱(硅胶,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紫色固体化合物121(487mg,27%),mp 130℃;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8.1min,96%纯度;1H NMR(600MHz,CDCl3,55℃)δ7.81-7.92(宽峰共振,2H)7.19-7.30(宽峰共振,2H),6.87(d,J=9Hz,2H),6.72(s,2H),4.60-4.65(m,1H),3.88(s,6H),3.05(s,3H),2.95(d,J=12Hz,2H),2.32(s,3H),2.19(t,J=11.4Hz,2H),1.89(dq,J=12.6,3.6Hz,2H),1.71(apt d,J=11.4Hz,2H),1.65(s,1H);MS(ESI)m/z 519(28.3),518(M+H,42.1),261(71.9),260(100).
实施例26N,N′-双-(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122)的合成 向120(1.5004g,3.5mmol)溶于丙酮(20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环庚胺(0.4mL,3.5mmol)在丙酮(1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4mL,2.5N,3.5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约2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入碎冰并用10%HCl(aq)中和。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中干燥而得到淡紫色固体化合物122(1.5g,85%), mp 183℃;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59 min,96%纯度;MS(ESI)m/z 503(M+H,29),502(100),458(24.2),425(17.9),225(5.7),155(11.3),114(27.6).
实施例27N-(3-溴-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23)的合成 向在约-10℃下搅拌的溶于乙腈(3mL)的氰尿酰氯(0.184g,1.0mmol)中加入3-溴-对-茴香胺(0.2019g,1.0mmol)在乙腈中的溶液,随后添加在乙腈中的N,N-二异丙基乙胺(DIEA)(0.17mL,1.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约-10℃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温至室温并将其在室温下和氮气环境中再搅拌1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环庚胺(0.13mL,1.0mmol)在乙腈中的溶液,随后加入DIEA(0.17mL,1.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在乙腈中的N-甲基-4(甲氨基)哌啶(0.13mL,1.0mmol),随后加入DIEA(0.17mL,1.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液。用乙酸乙酯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0∶9∶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0.029g(6%)的123,1H NMR(400MHz,CDCl3)δ7.97-8.19(宽峰共振,1H),7.12(宽峰共振,1H),6.78-6.80(m,2H),4.82(br s,1H),4.58(br s,1H),3.92(br s,1H),3.84(s,3H),2.90-2.98(m,5H),2.29(s,3H),2.17(宽峰共振,2H),1.99-2.24(宽峰共振,4H),1.72-1.85(m,3H),1.42-1.62(m,11H);MS(ESI)m/z 520(100),518(93.9),458(10.4),424(20.8),422(21.1),261(67.5),260(63.4),213(13.9),212(13.6).
实施例286-氯-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125)的合成 向124(40.02g,138.4mmol,如本文所述制备)溶于丙酮(300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环己烷甲胺(18.0mL,138.4mmol)在丙酮(3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55.4mL,2.5N,138.4mmol)和130mL水。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搅拌约3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倒在碎冰上并用10%HCl(aq)和10%NaOH(aq)中和。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从乙酸乙酯中重结晶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25(32.93g,65%),mp 156℃;HPLCInertsil ODS-3V C18,40∶10∶5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7.9min,92%纯度;MS(ESI)m/z 366(M+H,100).
实施例29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26)的合成向125(10.02g,27.3mmol)溶于1,4-二噁烷(150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4.0mL,27.3mmol)在丙酮(1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1mL,2.5N,27.3mmol)和27mL水。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搅拌约2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3∶6∶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26(7.014g,56%),mp 72℃;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8.5min,93.4%纯度;MS(ESI)m/z 458(M+H,37.3),362(4),250(100),230(15.3),229(44.1).
实施例30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吡咯烷-1-基-[1,3,5]三嗪-2,4-二胺(128)的合成
向化合物127(13.24g,36.2mmol,如本文所述制备)溶于THF(150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吡咯烷(3.0mL,36.2mmol)在THF(1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4.5mL,2.5N,36.2mmol)和36mL水。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搅拌约2.5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8∶2二氯甲烷∶甲醇)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28(3.36g,23%),mp 79℃;HPLCInertsil ODS-3V C18,40∶10∶5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24.5min,95.5%纯度;1H NMR(600MHz,CDCl3,55℃)δ7.77(宽峰共振,1H),7.01-7.03(m,1H),6.86(t,J=9Hz,1H),6.62(s,1H),4.80(s,1H),4.02-4.06(m,1H),3.85(s,3H),3.54(s,4H),1.99-2.03(m,2H),1.91-1.93(m,3H),1.47-1.66(m,11H);MS(ESI)m/z 402(30.7),401(M+H,100).
实施例31(4,6-二氯-[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124)的合成图 向在约0-5℃下搅拌的溶于丙酮(200mL)的氰尿酰氯(28.84g,156.0mmol)中加入3-氟-对-茴香胺(22.16g,156.0mmol)在丙酮(20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63mL,2.5N,156.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约0-5℃下搅拌约2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倒在碎冰上并用10%HCl(aq)和5%NaOH(aq)中和。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水洗涤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70∶30己烷∶乙酸乙酯)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24(29.6g,66%);mp 134℃;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20.3min,97.7%纯度实施例326-氯-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127)的合成向124(10.00g,34.6mmol)溶于丙酮(150mL)所得到的样品中加入环庚胺(4.4mL,34.6mmol)在丙酮(2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3.8mL,2.5N,34.6mmol)和35mL水。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搅拌约3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而得到127(12.4g,98%收率),mp 145℃;HPLCInertsil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04.8min,97.3%纯度;1H NMR(600MHz,CDCl3,55℃)δ7.50-7.64(m,1H),7.02-7.03(br共振,2H),6.90(t,J=8.9Hz,1H),5.35-5.41(br共振,1H),3.99(br s,1H),4.12(旋转异构体),3.87(s,3H),2.01(br s,2H),1.42-1.67(m,11H).
实施例33N-环庚基-N′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129)的合成向溶于THF(150mL)的127(11.00g,30mmol)中加入乙胺盐酸盐(2.43mL,30mmol)在THF(2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24mL,2.5N,60mmol)和30mL水。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搅拌约2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8∶2二氯甲烷∶甲醇)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29(4.81g,43%),mp 84℃;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0.7min,94.2%纯度;1H NMR(600MHz,CDCl3,55℃)δ7.69(s,1H),7.00(br d,J=7.0Hz,1H),6.86(t,J=8.4Hz,1H),6.64(s,1H),4.79-4.83(br共振,2H),4.01-4.03(m,1H),3.85(s,3H),3.38-3.42(m,2H),1.99-2.01(m,2H),1.47-1.67(m,11H),1.19(t,J=7.2Hz,3H);MS(ESI)m/z 376(29.5),375(M+H,100).
实施例34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30)的合成
向溶于THF(80mL)的127(5.009g,13.7mmol)中加入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2.0mL,13.7mmol)在THF(1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5.5mL,2.5N,13.7mmol)和13mL水。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N2atm环境中搅拌约2小时。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90∶9∶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30(3.63g,58%),mp 76℃;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7.1min,97.1%纯度;MS(ESI)m/z 459(16.5),458(M+H,48.7),362(31.3),250(100),230(22.8),229(62.7),222(17.2),202(34).
实施例352-[4-氯-6-(3-氯-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丙-1,3-二醇(131)的合成 向溶于丙酮(3mL)的101(0.6114g,2mmol)中加入溶于丙酮(1mL)和水(1mL)的2-氨基-丙-1,3-二醇(0.1818g,2mmol)。然后将水(1mL)加入反应混合物中,随后加入2.5N NaOH(aq)(0.8mL,2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N2气环境中加热3小时。用乙酸乙酯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2x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用无水K2CO3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而得到0.634g紫色固体。通过硅胶flash柱色谱法纯化粗物质,用100%乙酸乙酯洗脱而得到无色油状物131(0.124g,18%); HPLCInertsil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5.7min,833%纯度;MS(ESI)m/z 360(M+H,100),338(10.7),183(10.3)实施例362-(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丙-1,3-二醇(132)向溶于3mL 1,4-二噁烷的131(0.979g,0.271mmol)中加入溶于2mL 1,4-二噁烷的甲基-4-(甲氨基)哌啶(0.05mL,0.34mmol),随后添加2.5N NaOH(aq)(0.11mL,0.275mmol)。将该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加热3小时45分钟、冷却至约室温且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浓缩。用二氯甲烷稀释所得物质并过滤。然后浓缩滤液而得到56.5mg物质。通过硅胶吸移管柱纯化粗物质,使用100%甲醇洗脱而得到白色固体132(21.1mg,18%), mp 84℃;MS(ESI)m/z 454(34.7),452(M+H,100),422(11.3),248(25.3),247(51.3),157(60.3),129(27.5).
实施例37N-(1-苄基-哌啶-4-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2,4,6-三胺(134)的合成 向溶于3mL乙腈的133(0.1252g,0.382mmol,如本文所述制备)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DIEA)(0.07mL,0.382mL),随后加入4-氨基-1-苄胺(0.07mL,0.382mmol)。将该混合物在N2气环境中回流过夜。用二氯甲烷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用K2CO3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而得到0.159g物质。通过硅胶flashcolumn色谱法纯化粗物质,用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洗脱并用碳酸钾干燥收集的级分、过滤且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浓缩而得到77mg产物。在类似条件下的第二个柱上又得到30mg物质,合并产物为134(103mg,50%);
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3.7min,97.7%纯度;MS(ESI)m/z 538(15.4),536(38.2),448(19.3),446(49.3),290(41.4),289(84.6),269(100),247(4.4).
实施例38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N6-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35)的合成 向在2mL甲醇中的134(0.0485g,0.0867mmol)中加入10%Pd/C(0.052g),随后加入甲酸铵(0.0646g,1.02mmol)。将该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N2气环境中加热约1.5h。通过真空经Celite过滤冷却的反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冲洗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滤液而得到36mg物质。通过硅胶flash色谱法纯化粗物质,用90∶9∶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洗脱且用碳酸钾干燥收集的级分、过滤且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浓缩而得到固体135(20mg,51.8%),mp 167℃;HPLCInertsil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6min,52,1%(另一个主要的峰在Rt 7.3min,46.9%);MS(ESI)m/z 448(4.4),446(12.5),412(22.7),386(2.3),265(32.9),248(42.6),244(56.2),228(37.1),227(100),207(6.9).
实施例39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N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136)的合成 向溶于3mL乙腈中的133(0.1257g,0.382mmol,如本文所述制备)中加入DIEA(0.07mL,0.382mL),随后加入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0.06mL,0.382mmol)。将该混合物在N2气环境中回流过夜。用二氯甲烷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用K2CO3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而得到0.143g物质。通过硅胶flash柱色谱法纯化粗物质,用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洗脱,用约1∶1碳酸钾/硫酸钠干燥收集的级分、过滤且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浓缩而得到77mg产物。在类似条件下完成的第二个柱上又得到30mg物质,合并为98mg(54%)的黄色固体136;mp 69-70℃;HPLCYMC Pack Pro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2.9min,96.5%纯度;MS(ESI)m/z 476(16.3),474(42.9),260(15),259(44.2),258(100),238(56),216(5.3),210(9.2).
实施例40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138)的合成 在无水条件下,向约0℃(冰/水浴)下和N2气环境中的在干燥圆底烧瓶中溶于无水二氯甲烷(3mL)的137(0.1008g,0.21mmol,如本文所述制备)中通过注射器缓慢加入BBr3(2.1mL,2.1mmol,1M在二氯甲烷中)。将该混合物在约0℃下搅拌约2小时且然后用水(5mL)猝灭。在rt下稳定过夜后,用乙酸乙酯、水和10%NaHCO3(aq)稀释该混合物并分离有机相且然后用盐水洗涤。随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层、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而得到0.648g物质。使用硅胶flash柱色谱法纯化粗物质,用100%甲醇洗脱而得到白色固体138(7mg,7%);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9min,90.3%纯度;1H NMR(600MHz,CDCl3,55℃)(所有共振为宽峰)δ7.93(s,1H),7.13(s,1H),6.91-6.92(m 1H),6.55(s,1H),4.80(s,1H),4.59(s,1H),4.02(s,1H),2.96-3.0(m,5H),2.32(s,3H),2.13(s,2H),2.03(s,2H),1.86-1.88(m,2H),1.53-1.67(m,12H);MS(ESI)m/z 463(12.4),461(27),252(59),251(100),231(32.3),224(1),203(9.8).
实施例41N2-环庚基-N4-((S)-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39)的合成 向在约-10至-20℃下的氰尿酰氯(0.368g,2mmol)在CH3CN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在CH3CN中的3-氟-对-茴香胺(0.28g,2mmol),随后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DIEA)(0.35mL,2mmol)并搅拌1小时。然后使该反应混合物达到室温下1小时。不进行进一步纯化继续进行第二步。加入环庚胺(0.25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搅拌过夜。也不进行任何纯化而进行第三步。加入S-(-)-2-氨基甲基-N-乙基吡咯烷(0.29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回流过夜。用乙酸乙酯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而得到0.920g粗物质。通过柱色谱法纯化粗物质而得到白色固体139(0.550g,60%),mp 75-77℃;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7.9min,95.9%纯度;MS(ESI)m/z458(M+H,100).
实施例42N2-环庚基-N4-((R)-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40)的合成
向在约-10至-20℃下的氰尿酰氯(0.368g,2mmol)在CH3CN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在CH3CN中的3-氟-对-茴香胺(0.28g,2mmol),随后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0.35mL,2mmol)并搅拌1小时。然后使该反应混合物达到室温下1小时。然后加入环庚胺(0.25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搅拌过夜。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R-(+)-2-氨基甲基-N-乙基吡咯烷(0.29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回流过夜。用乙酸乙酯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而得到0.920g粗物质。通过柱色谱法纯化粗物质而得到白色固体140(0.500g,54.7%),mp 77-79℃;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7.9min,74.3%纯度;MS(ESI)m/z 458(M+H,100).
实施例43N2-环己基甲基-N4-((S)-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41)的合成
向在约-20℃下的氰尿酰氯(0.368g,2mmol)在CH3CN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在CH3CN中的3-氟-对-茴香胺(0.28g,2mmol),随后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DIEA)(0.35mL,2mmol)并搅拌约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加入环己基甲胺(0.26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搅拌过夜。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S-(-)-2-氨基甲基-N-乙基吡咯烷(0.29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回流过夜。用乙酸乙酯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粗物质,用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洗脱而得到白色固体141(0.400g,43.7%),mp68-69℃;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8.2min,97.1%纯度;MS(ESI)m/z 458(M+H,100),362(2.8),230(85.4).
实施例44N2-环己基甲基-N4-((R)-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42)的合成 向在约-20℃下的氰尿酰氯(0.368g,2mmol)在CH3CN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在CH3CN中的3-氟-对-茴香胺(0.28g,2mmol),随后加入DIEA(0.35mL,2mmol)并搅拌约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加入环己基甲胺(0.26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然后加入R-(+)-2-氨基甲基-N-乙基吡咯烷(0.29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回流过夜。用乙酸乙酯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粗物质,用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洗脱而得到142(0.100g,10.9%),mp 66-67℃;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8.2min,96.7%纯度;1H NMR(600MHz,CDCl3)δ7.58-7.73(宽峰共震,1H),7.07-7.11(宽峰共震,1H),6.82(t,J=9Hz,1H),5.49-5.65(宽峰共震,1H),4.96-5.13(宽峰共震,1H),3.82(s,3H),3.54-3.70(宽峰共震,1H),3.13-3.20(br m,4H),2.81(宽峰共震,1H),2.54(宽峰共震,1H),2.05-2.18(m,2H),2.01(s,1H),1.50-1.83(br m,9H),1.05-1.22(m,5H),0.91(apt q,J=11.4Hz,2H);MS(ESI)m/z 458(M+H,100),362(3.8),230(99.8),216(1),182(1.1).
实施例45({4-环庚氨基-6-[((S)-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苯基-氨基)-乙腈(143)的合成 向在约-20℃下的氰尿酰氯(0.368g,2mmol)在CH3CN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在CH3CN中的N-苯基甘氨腈(0.264g,2mmol),随后加入DIEA(0.35mL,2mmol)并搅拌约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随后加入环庚胺(0.25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搅拌过夜。然后加入S-(-)-2-氨基甲基-N-乙基吡咯烷(0.29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回流过夜。用乙酸乙酯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粗物质,用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洗脱而得到143(0.300g,33%), mp 53-55℃;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6.9min,94.1%纯度;MS(ESI)m/z 449(M+H,100),381(1.2),353(16.2),226(19.9),225(54.3),212(20.5),177(18.3),164(9.6).
实施例46({4-环庚氨基-6-[((R)-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苯基-氨基)-乙腈(144)的合成 向在约-20℃下的氰尿酰氯(0.368g,2mmol)在CH3CN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在CH3CN中的N-苯基甘氨腈(0.264g,2mmol),随后加入DIEA(0.35mL,2mmol)并搅拌约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随后加入环庚胺(0.25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搅拌过夜。然后加入R-(+)-2-氨基甲基-N-乙基吡咯烷(O.29mL,2mmol)和DIEA(0.35mL,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回流过夜。用乙酸乙酯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粗物质,用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洗脱而得到144(0.300g,33%), mp 53-55℃;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6.8min,92.6%纯度;MS(ESI)m/z 449(M+H,100),381(1.4),353(11.8),226(13),225(33.1),212(15),177(13.5),164(7.8).
实施例47N2-[(1-乙基-2-吡咯烷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6-[(S)-2-(甲氧基甲基)-1-吡咯烷基]-1,3,5-三嗪-2,4-二胺(145)的合成 将氰尿酰氯(11.07g,60mmol)溶于40mL CH3CN并冷却至约-20℃。向该体系中加入DIEA(11.5mL,60mmol),随后加入在20mLCH3CN中的3-氟-4-甲氧基苯胺(8.47g,60mmol)(反应体系冷冻)。在-20℃下约1小时后将该反应体系温至室温。TLC(2%CH3OH/CH2Cl2)和质谱显示存在化合物124。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约0℃,此后加入DIEA(11.5mL,66mmol)。加入在CH3CN(10mL)中的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7.77g,60mmol)。将该反应体系温至rt并搅拌过夜。然后加入在20mL 1,4-二噁烷中的DIEA(11.5mL,66mmol)和S-(+)-2-甲氧基乙基吡咯烷(6.91g,60mmol)。将该反应体系在约50℃下加热过夜。在真空中除去溶剂并通过填充了乙酸乙酯的硅胶的flash色谱法纯化所得残余物。除去前面洗脱的杂质且随后使洗脱液的极性增加至10%CH3OH∶乙酸乙酯。然后将从柱上收集的物质溶于水并用CH2Cl2(4倍)萃取、用MgSO4干燥并浓缩至干而得到棕色固体145(9.7g,27.6%产率),71-72℃;
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5.37min,90.3%纯度;1H NMR(600MHz,CDCl3,55℃)δ7.69(s,1H),7.08(d,J=7.8Hz,1H),6.86(t,J=9Hz,1H),4.29(s,1H),3.90-3.96(m,1H),3.84(s,3H),3.63-3.81(m,6H),3.35(s,3H),3.23-3.25(m,1H),2.85(宽峰s,1H),2.78(宽峰s1H),2.14(宽s,2H),1.89-2.04(m,6H),1.37(表观t,J=7.2Hz,3H);13C NMR(150.8MHz,CDCl3,55℃)δ165.8,163.8(2C),152.3(d,Jc-f=243.5Hz),143.0(142.9,旋转异构体或非对映体),133.7(133.67,旋转异构体或非对映体),115.0,114.4,109.1(108.9,旋转异构体或非对映体),72.8,66.6,59.0,.57.0,56.6,53.7,51.0,46.8,42.2,28.4(28.2,旋转异构体或非对映体),23.1(23.0,旋转异构体或非对映体),10.9;MS(ESI)m/z 460.2(M+H,44.7),251.1(47.7),235.1(27.5),231.1(37.4),230.6(100),214.6(36.5).
实施例48(3-氯-4-甲氧基-苯基)-(4,6-二氯-[1,3,5]三嗪-2-基)-胺(101)的合成 向在约0-5℃(冰-水浴)下搅拌的溶于丙酮(250mL)的氰尿酰氯(36.911g,200.0mmol)中加入3-氯-对-茴香胺(31.528g,200.0mmol)在丙酮(150mL)中的溶液,随后加入NaOH溶液(80mL,2.5N,200.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约0-5℃(冰-水浴)下搅拌搅拌约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倒在碎冰上并用10%HCl(aq)中和。用水洗涤所得的固体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101(58.3g,96%),
mp 165℃;HPLCYMC Pack Pro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24.3min,97.8%纯度);MS(ESI)m/z 305(M+H,100),283(26.3),271(26.9),269(75.2),139(16.2).
实施例49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133)的合成 在rt下向化合物101(20.02g,65.6mmol)在丙酮(200mL)中的样品中通过加液漏斗缓慢加入在丙酮(55mL)中的环庚胺(8.3mL,65.5mmol)。然后加入水(66mL),随后通过加液漏斗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26.2mL,2.5N,65.5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加热约3小时。将该反应体系冷却、用乙酸乙酯稀释、用水洗涤1次且最终用盐水洗涤1次。分离有机层并用碳酸钾/硫酸钠干燥。过滤有机层并在真空中浓缩。通过flash柱色谱法(硅胶,1∶4乙酸乙酯∶己烷)纯化产物(24.13g)。合并级分并在真空中浓缩而得到133,为淡黄色固体(17.66g,70.5%),mp 146℃;HPLCInertsil ODS-3V C18,40∶10∶5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58.8min,99.9%纯度);MS(ESI)m/z 382(M+H,100),241(2.8),226(8.4),139(43.5),116(6).
实施例50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37)的合成 向在1,4-二噁烷(80mL)中的133(10.014g,26.2mmol)中通过加液漏斗缓慢加入溶于1,4-二噁烷(15mL)的甲基-(1-甲基-哌啶-4-基)-胺(3.8mL,26.2mmol)。然后通过加液漏斗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10.5mL,2.5N,26.2mmol),随后加入水(26m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加热约2.5小时。将该反应体系冷却并用二氯甲烷稀释。使用真空过滤该反应混合物并除去白色固体147。然后用盐水将滤液洗涤1次。用二氯甲烷将水层反萃取1次。合并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有机溶液并在真空中浓缩而得到粗产物(5.89g)。通过flash柱色谱法(硅胶)纯化粗反应产物,使用96∶3∶1二氯甲烷∶甲醇∶15M氢氧化铵洗脱。合并级分、用硫酸钠/碳酸镁干燥、过滤并在真空中浓缩而得到137,为白色固体(3.84g,30.9%),
mp 104-105℃;HPLCYMC Pack Pro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3.8min,97%纯度);MS(ESI)m/z 474(M+H,41),408(2.3),364(2.8),258(13),239(14),239(47.5),238(100),127(5.3).
实施例51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N6-甲基-N6-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46)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分离化合物146,为副产物,mp114-116℃;TLC(硅胶,90∶9∶1,CH2Cl2∶CH3OH;浓NH4OH),Rf137 0.31和Rf146 0.15;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mn,Rt10.7min,91.1%纯度);MS(ESI)m/z 460(M+H,25.4),364(17.9),292(2),273(17.1),272(37.9),252(44),251(100),231(2.2),157(10.54),118(2.8).
实施例52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醇(147)的合成在分离137前通过真空过滤分离化合物147,为副产物,白色固体,mp>310℃;MS(ESI);m/z 727([2(363)+H],1.2,364(M+H,100).
实施例53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148)的合成 向在约0℃下溶于无水乙腈(30mL)的101(3.056g,10.0mmol)中加入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1.5mL,10.0mmol)在无水乙腈(5mL)中的溶液,随后加入DIEA(1.9mL,11.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温至室温并在室温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然后加入DIEA(1.9mL,11mmol),随后加入在1,4-二噁烷(5mL)中的3-氨基奎宁环二盐酸盐(1.962g,10.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2次并用乙酸乙酯萃取1次。用盐水将合并的有机层洗涤1次并用无水碳酸钾干燥。用20%HCl(aq)中和有机层。用2.5N NaOH(aq)中和水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用盐水将合并的有机层洗涤1次、用碳酸钾干燥、在旋转转发器上浓缩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85∶14∶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灰白色固体148(100mg,2%),mp 83℃;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8.1min,71.2%纯度);MS(ESI)m/z 488(M+H,18.7),280(100),245([M+2H]++,37.4),236(23.5).
实施例54
N2-(3-氯-4-二乙氨基-苯基)-N4-环庚基-N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149)的合成 向在约-20℃下的氰尿酰氯(1.8g,9.7mmol)在CH3CN中的混合物中加入在CH3CN中的2-氯-N,N-二乙基亚苯基-1,4-二胺盐酸盐(2.35g,10mmol),随后加入N,N-二乙丙基乙胺(DIEA)(1.75mL,10mmol)并搅拌约1小时。然后使该反应混合物达到室温下约1小时。然后加入环庚胺(1.25mL,9.8mmol)和DIEA(1.75mL,10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小时。随后加入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1.45mL,10mmol)和DIEA(1.75mL,10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过夜。用乙酸乙酯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硅胶)纯化粗物质,用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洗脱而得到149(0.800g,15%),为白色固体mp 84-85℃;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9.5min,96%纯度;MS(ESI)m/z 515(M+H,9.4),259(16.8),258(55.1),257(100).
实施例55N2-环庚基-N4-(2-二甲氨基-乙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50)的合成 将冷却至约-10℃的在CH3CN(20mL)中的氰尿酰氯(1.84g,10mmol)中加入3-氟-对-茴香胺(1.41g,10mmol),随后加入DIEA(1.8mL,10mmol)。将该反应体系搅拌约45分钟,然后在室温下和N2气环境中搅拌约45分钟。加入环庚胺(1.26mL,10mmol),随后加入DIEA(1.8mL,10mmol)并将该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加入N,N-二甲基乙二胺(1.1mL,10mmol),随后加入DIEA(1.8mL,10mmol)并将该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N2环境中加热过夜。用乙酸乙酯稀释该反应特性、用盐水洗涤并用无水K2CO3干燥。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该物质(1.178g)而得到固体150(1.178g,28%),mp 73-76℃;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0.8min,95.1% purity;MS(ESI)m/z 418(M+H,100),373(11.9),322(7.8),277(6.8),162(3.6).
实施例56({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苯基-氨基)-乙腈(151)的合成
向在约-10至-20℃下的在CH3CN(20mL)中的氰尿酰氯(1.84g,10mmol)中加入在DIEA(1.75mL,10mmol)和N-苯基甘氨腈(1.3g,10mmol),并搅拌1小时。然后使该反应混合物达到室温下1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DIEA(1.75mL,10mmol)和环庚胺(1.25mL,10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搅拌过夜。然后加入DIEA(1.75mL,10mmol)和2-氨基甲基-N-乙基吡咯烷(1.45mL,10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回流过夜。处理该反应混合物、分离且然后通过柱色谱法(硅胶)纯化,用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洗脱而得到151,(3g,66%),mp 52-54℃;MS(ESI)m/z 449(M+H,100),225[(M+2H)2+,22.3].
实施例57N-氮杂庚环-1-基-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152)的合成 向溶于丙酮(75mL)的101(6.03g,20.0mmol)中加入1-氨基高哌啶(2.3mL,20.0mmol)在丙酮(10mL)中的溶液,随后加入NaOH(8.0mL 2.5N NaOH溶液,20.0mmol)和20mL水。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将样品在旋转转发器上浓缩并在真空中将所得油状物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6∶3∶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淡紫色固体152(1.2g,16%),mp139℃;TLC(硅胶,96∶3∶1,CH2Cl2,CH3OH,浓NH4OH),Rf0.31;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52.5min,94.9%纯度,MS(ESI);m/z 383(M+H,100).
实施例58N″-(3-氯-4-甲氧基-苯基)-N,N′-双-全氢化-氮杂_(azepin)-1-基-1,3,5三嗪-2,4,6-三胺(153)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96∶3∶1,CH2Cl2∶CH3OH;浓NH4OH),mp 199℃;TLC(硅胶,96∶3∶1,CH2Cl2∶CH3OH;浓NH4OH)分离化合物153,为副产物(2.3g), Rf0.11;HPLCInertsil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5min,86%纯度);MS(ESI)m/z 461(M+H,100),366(19.7),365(19.6),232(11),231(27.3).
实施例59N-氮杂庚环-1-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54)的合成 向溶于THF(10mL)的152(0.2007g,0.5mmol)中加入N-甲基-4(甲氨基)哌啶(0.07mL,0.5mmol)在THF(1mL)中的溶液,随后加入在乙腈(1mL)中的DIEA(1.0mL,0.55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将样品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并在真空中将所得油状物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0∶9∶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154(65mg,27%),mp100℃;TLC(硅胶,90∶9∶1,CH2Cl2,CH3OH,浓NH4OH),Rf0.36;MS(ESI)m/z 475(M+H,23.2),378(11.6),258(68.9),239(52.2),238(100).
实施例60N4-(3-氯-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2-全氢化-氮杂_-1-基-N6-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55)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90∶9∶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mp81℃;TLC(硅胶,90∶9∶1 CH2Cl2∶CH3OH;浓NH4OH)得到化合物155,为副产物(50mg),Rf0.25;MS(ESI)m/z 461(M+H,20.3),430(2.8),273(11.8),272(25.5),251(100),236(4.6),215(4.7).
实施例61N,N′-二-正-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56)的合成 向在约-20℃下的在CH3CN中的氰尿酰氯(0.368g,2mmol)中加入在CH3CN中的3-氟-对-茴香胺(0.28g,2mmol),随后加入DIEA(0.39mL,2.2mmol)并搅拌约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然后加入正-丙基胺(1.64mL,19.9mmol)和DIEA(0.39mL,2.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搅拌过夜。按照常规方式处理该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在减压条件下浓缩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化合物156。
mp 53-55℃;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3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2.6min,93.7%纯度;MS(ESI)m/z 335(M+H),100),331(1.5),126(1).
实施例62N,N′-二环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57)的合成 向在约-20℃下的在CH3CN中的氰尿酰氯(0.368g,2mmol)中加入在CH3CN中的3-氟-对-茴香胺(0.28g,2mmol),随后加入DIEA(0.39mL,2.2mmol)并搅拌约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然后加入环丙胺(1.39mL,20mmol)和DIEA(0.39mL,2.2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搅拌过夜。按照常规方式处理该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释并用盐水洗涤。分离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在减压条件下浓缩并通过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化合物157(200mg,30%)。
mp 91-92℃;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8.6min,99.1%纯度;MS(ESI)m/z 331(M+H,100),305(0.8),151(.3).
实施例63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58)的合成 向在约-10至-20℃下的在1,4-二噁烷(1mL)中的氰尿酰氯(0.180g,1mmol)中加入在CH3CN(1mL)中的N,N-二异丙基乙胺(DIEA)(0.19mL,1mmol)和在CH3CN(1mL)中的3-氟-对-茴香胺(0.14g,1mmol)并搅拌约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然后加入环庚胺(0.13mL,1mmol)和DIEA(0.19mL,1mmol)在CH3CN(0.5mL)中的溶液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rt下搅拌过夜。随后加入在CH3CN(0.5mL)中的N-甲基-4(甲氨基)哌啶(0.15mL,1mmol)和DIEA(0.19mL,1mmol)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回流过夜。使用饱和碳酸氢钠和盐水处理该反应混合物。分离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条件下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硅胶,90∶9∶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纯化粗物质而得到158(0.130g,28%);TLC(硅胶,90∶9∶1,CH2Cl2∶CH3OH;浓NH4OH),
Rf0.26);1H NMR(600MHz,CDCl3,55℃)δ7.74(br s,1H),6.94(br s,1H),6.81-6.84(m,2H),4.83(br共振,1H),4.55(s,1H),3.98(s,1H),3.82(s,3H),2.97(s,3H),2.94(br d,J=11.9Hz,2H),2.29(s,3H),2.06-2.10(m,2H),1.93-1.97(m,2H),1.84-1.90(m,2H),1.44-1.66(m,12H).
实施例64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59)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90∶9∶1二氯甲烷∶甲醇∶浓氢氧化铵);TLC(硅胶,90∶9∶1 CH2Cl2∶CH3OH;浓NH4OH)得到化合物159,为副产物(55mg), Rf0.1);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8.3min,93.5%纯度;MS(ESI)m/z 443(M+H,100).
实施例65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盐酸盐(160)的合成 在N2气环境中用注射器向在干甲醇中的171(1mL,如本文所述使用合适的单体按照平行合成方法C制备)中加入HCl(0.3mL,0.3mmol,1M在乙醚中)。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0分钟、浓缩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水溶性的米色固体160(0.131g),mp189-190℃(在160℃下样品变棕色);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7.3min,89.1%纯度.
实施例66[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61)的合成 向溶于甲醇(5mL)中的137(0.473g,1.0mmol)中加入1.0M在乙醚(1.0mL,1mmol)中的盐酸。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将所得固体溶于水、过滤并在真空中浓缩且收集固体161(359.1mg,70%),mp173-176℃。
实施例67N2-(3-氯-4-二乙氨基-苯基)-N4-环庚基-N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盐酸盐(163)的合成 向在甲醇(10mL)中的162(1.0g,2mmol,如本文所述使用合适的单体按照平行合成方法A制备)中加入在乙醚中的HCl(2.5mL,2.5mmol,1M)并搅拌。蒸发该反应混合物。然后将其溶于水、过滤、在真空中蒸发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固体163(1.1g,93%)。
实施例68N2-环庚基-N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6-(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盐酸盐(164)的合成
向在干甲醇(10mL)中的130(2.285g,5mmol)中加入HCl(5mL,5mmol,1M在乙醚中)并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在真空中蒸发该反应特性、溶于水、过滤、蒸发且然后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固体164(2.396g,97%),mp 131-133℃;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7.9min,98.2%纯度.
实施例69N2-(环己基甲基)-N4-[(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N6-(4-氟-3-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盐酸盐(165)的合成 向在干乙醚中的136(0.457g,1mmol)中加入HCl(1mL,1mmol,1M在乙醚中)。沉淀立即形成。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且然后在真空中浓缩。将所得物质溶于水、过滤、蒸发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固体165(0.400g,81%),mp 85℃;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8.2min,89.6%纯度;实施例70((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苯基-氨基)-乙腈盐酸盐(166)的合成 向在干乙醚(2mL)中的151(0.448g,1mmol)中加入HCl(1mL,1mmol,1M在乙醚中)。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且然后在真空中浓缩。将所得物质溶于水(5-10mL)、过滤、蒸发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固体166(0.418g,86%),mp 125-127℃;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6.9min,73.4%纯度实施例71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马来酸盐(167)的合成 将化合物158(100.3mg,0.219mmol)和马来酸(25.4mg,0.219mmol)溶于CH3OH(2mL)并在室温下和N2气环境中搅拌约75分钟。将该反应混合物通过棉塞过滤并在真空浓缩而得到固体167,0.1239g,mp99-100℃。在定性试验中,该物质为水溶性的。
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7.7min,87.9%纯度.
实施例72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柠檬酸盐(168)的合成
将化合物158(100mg,0.219mmol)和柠檬酸(42.1mg,0.219mmol)溶于CH3OH(2mL)并在室温下和N2气环境中搅拌约2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通过棉塞过滤并在真空浓缩而得到固体168(0.1387g),mp125℃。在定性试验中,该物质为不溶于水。
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7.7min,90.1%纯度.
实施例73N2-环庚基-N4-(3-氟-4-甲氧基-苯基)-N6-甲基-N6-(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琥珀酸盐(169)的合成 将化合物158(101.5mg,0.219mmol)和琥珀酸(24.8mg,0.219mmol)溶于CH3OH(2mL)并在室温下和N2气环境中搅拌约75分钟。将该反应混合物通过棉塞过滤并在真空浓缩而得到固体169(0.1248g),mp81℃。在定性试验中,该物质为水溶性的。
HPLCInertsil ODS-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7.6min,89.8%纯度.
实施例74N-(3-溴-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盐酸盐(170)的合成向溶于甲醇(5mL)的123(1.0mmol)中加入1.0M在乙醚(1.0mL,1mmol)中的盐酸。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约1小时。然后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该反应混合物。将所得固体溶于水、过滤并在旋转蒸发器上浓缩。在真空中冻干样品并收集固体170(70%)。
实施例75三(氨基)1,3,5-三嗪化合物的可选合成途经下列反应方案代表了1,3,5-三嗪类的建议和可选的合成途经。
本方案代表对本专利中所述的制备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类的合成途经的改进。与氰尿酰氯(X=Cl)相比,可以将可选的离去基X用于在有酸(质子)清除剂存在下SNAr与依次加入亲核胺的反应而得到带有所需氨基组合的三-取代的1,3,5-三嗪。
实施例76
三(氨基)1,3,5-三嗪化合物的可选合成途经下列反应方案代表了1,3,5-三嗪类的建议和可选的合成途经。
本方案代表对本专利文本中所述的制备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类的合成途经的改进。可以将包括过量胺试剂R2NH在内的碱作为可选地常规用于我们步骤中的Hünig′s碱(iPr2NEt)的酸(质子)清除剂。这些碱可以包括其它有机叔胺碱或离子无机碱。可以使用强碱(NaH,KH,或RLi)以便首先使氨基单体脱质子化,此后加入到氰尿酸-X底物中。另外,可以使用固相支持的碱(例如改进的Hünig′s碱树脂-NR2)作为质子清除剂。这可能使得分离步骤更为容易且反应产物更纯净。因此,可以使用与选择用于该步骤的碱相容的适宜溶剂或溶剂组合。
实施例77三(氨基)1,3,5-三嗪化合物的可选合成途经下列反应方案代表了1,3,5-三嗪类的建议和可选的合成途经。
本方案代表对本专利中所述的制备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类的合成途经的改进。使用蜜胺(melamine)作为原料,概括的方法可以包括三个依次的还原氨基化步骤。通过控制添加、温度和醛类或酮的选择,可以制备带有所需氨基组合的三-氨基取代的三嗪类实施例78三(氨基)1,3,5-三嗪化合物的可选合成途经下列反应方案代表了1,3,5-三嗪类的建议和可选的合成途经。
方案D 本方案代表了制备对称或不对称取代的三-氨基取代的三嗪类的固相合成手段。树脂应带有易裂解的用于连接氨基的连接基(L)和离去基(G)。本方案概括了通过开始经树脂与氨的反应连接单纯氨基NH2的合成。使用用于取代全卤化1,3,5-三嗪的标准SNAr化学方法,可以使三嗪与胺化的树脂结合。在有酸清除剂存在的情况下用官能化胺类依次确定三嗪母核上的卤素可以产生所需的二-氨基取代的1,3,5-三嗪。从树脂结合物上裂解三嗪而得到三-氨基取代的三嗪产物。可以使用标准化学方法、诸如还原氨基化或N-烷基化可以进-步使三嗪的游离NH2部分烷基化或官能化而得到完全官能化的三-氨基取代的1,3,5-三嗪。
实施例79三(氨基)1,3,5-三嗪化合物的可选合成途经下列反应方案(方案A和B)代表了1,3,5-三嗪类的建议和可选的合成途经。
方案A 方案B 这些方案代表了使用合成三-氨基取代的三嗪类的Suzuki偶联时的变化形式。正如方案A中所说明的,可以使蜜胺的氨基与烷基或芳基硼酸衍生物在有适宜靶催化剂、添加物和溶剂存在的情况下反应而得到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的对称或不对称的三-氨基取代的三嗪类在方案B中,可以由氰尿酰氯或溴化物制备三-硼酸1,3,5-三嗪。然后可以使该衍生物与如上述胺单体描述中所说明的芳基或烷基胺在有适宜金属催化剂(例如,Cu或Pd催化剂)、添加物和溶剂存在的情况下偶联而得到对称或不对称的三-氨基取代的三嗪类。
实施例80蛋白聚糖诱导在血清饥饿过程中使平滑肌细胞达到静止期,导致阻断DNA合成。为了证实基底膜聚糖(蛋白聚糖实例)在SMC静止期中的作用,通过从培养基中除去血清使细胞饥饿。用于本实施例和本文其它实施例中的细胞为生长在补充了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Clonetics,San Diego,CA)的基础培养基中的主动脉SMC。
在有或没有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测定总PGs(蛋白聚糖)和基底膜聚糖的SMC分泌。通过将细胞与(35S)硫酸盐一起保温2-6小时而用(35S)硫酸盐对PGs进行放射性标记。收集培养基中的PGs并通过DEAE-纤维素色谱法纯化。通过用含有4M脲、1%Triton X-100、0.1mM EDTA和1mM PMSF的pH7.4的50mM Tris缓冲液提取细胞评价细胞结合的PGs。(35S)硫酸盐和(3H)亮氨酸的水溶液来自Amersham。对照细胞不含添加的化合物,而处理的细胞含有添加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化合物。
为了测定PG水平的改变,进行DEAE-纤维素色谱法。用含有4M脲、0.1M NaCl、0.1mM EDTA、1mM PMSF和1% 3[(3-胆酰氨基丙基)二甲氨基]-1-丙磺酸盐(CHAPS)的50mM Tris缓冲液平衡DEAE-纤维素柱。用相同缓冲液和含有0.25M NaCl的缓冲液洗涤该柱并用含有0.5M NaCl的相同缓冲液洗脱PG。收集含有放射性的级分(35SO4)并对MEM透析过夜且计数。
为了测定HSPG和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CS/DS PG)的相对比例,在37℃下将收集的级分的等分部分在pH5.2的50mM乙酸钠缓冲液中与1个单位/ml的各类肝素酶和类肝素酶或与0.5个单位的软骨素ABC裂解物一起保温16h。软骨素ABC指的是不同异构体类型的软骨素,例如软骨素A、软骨素B和软骨素C。用0.5个体积的1%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鎓或与3个体积的乙醇沉淀该反应混合物以沉淀未消化的糖胺聚糖类。测定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
为了测定基底膜聚糖蛋白对存在的化合物反应的改变,使细胞在有(3H)亮氨酸存在的不含血清或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24h(稳态)。将细胞以低密度(在48孔平板中8×104/孔,30-40%融合率)接种并培养24h(小时)。然后给各孔重新补充不含血清或含有10%胎牛血清(FBS)的新鲜培养基。再保温24h后,用(3H)胸苷将细胞标记6h并通过对细胞裂解物进行三氯乙酸(TCA)沉淀来测定引入DNA的放射性。(3H)胸苷来自NEN。通过与抗-基底膜聚糖抗体(稀释100-倍的)一起保温对纯化的PG(0.5M洗脱物)进行免疫沉淀,随后用蛋白质A-琼脂糖进行沉淀。通过5%SDS-PAGE分析免疫沉淀物。通过放射自显影术鉴定基底膜聚糖(Mr>550kDa)。对照细胞不含添加的化合物,而处理的细胞含有添加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化合物。
实施例81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使用实施例I的方法获得通过DEAE-纤维素色谱法从SMC培养基中纯化的基底膜聚糖并测试其对SMC的抗增殖活性。
向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中添加基底膜聚糖将SMC生长抑制了70%。将分会合SMC(40-50%融合率)在不合血清或含有10%血清的培养基中与或不与纯化的基底膜聚糖一起保温24h。然后通过将细胞在含有(3H)胸苷的培养基中再保温5h来测定DNA合成。测定TCA沉淀的(DNA)胸苷计数并表示为生长在10%FBS中的细胞内DNA合成的百分比。
本试验可以用于通过将化合物首先与基底膜聚糖一起保温、然后进行试验来证实化合物对基底膜聚糖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用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化合物预处理细胞以证实间接作用。对照细胞不含添加的化合物,而处理的细胞含有添加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化合物。
实施例82平滑肌细胞增殖试验中的三嗪化合物使用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lonetics)。使细胞生长在含有5%胎牛血清的补充了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的基础培养基中。为了测定本发明的三嗪化合物对SMC具有的作用,将细胞以低密度(在96孔平板中4000个细胞/孔)接种并培养24h。溶剂对细胞进行血清饥饿24h以诱导静止期。然后加入不含化合物或含有10μM化合物的新鲜生长培养基并进一步保温24h。通过使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来自Promega的Celltiter96 AQueous)测定细胞数量。
不同三嗪化合物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如附图53中所示。许多三嗪化合物抑制SMC增殖70%以上。
实施例83内皮类肝素酶蛋白质的诱导和测定对生长在48-孔平板(~90%的融合率)中的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进行实验。为了诱导类肝素酶活性,用200μl补充有1%牛血清清蛋白(BSA)且含有或不含刺激剂(5ng/ml TGF-α、1ng/ml IL1α、200ng/ml VEGF或其它刺激剂、细胞因子或需要的诱导剂)的Dulbecco改进的Eagle培养基(DMEM)取代培养基。通过SDS/PAGE分析分泌的蛋白质并通过使用多克隆抗-人类肝素酶抗体的免疫印迹检测类肝素酶蛋白。通过光密度分析测定类肝素酶表达的改变。按照本实施例进行本文表中报导的内皮类肝素酶蛋白的诱导和测定。
实施例84生物素化HS的制备使用带有延长的间隔臂的生物素使硫酸乙酰肝素(HS)生物素化,所述的间隔臂使用获自Pierce的琥珀酰亚胺基-6-(生物素酰氨基)己酸酯(NHS-LC-生物素)。将约0.5ml HS溶液(2mg/ml在NaHCO3,pH8.5)与0.05ml新近制备的NHS-LC-生物素在二甲亚砜中的溶液混合。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保温1小时。通过经Microcon-3滤器(微孔)离心(10,000RPM)除去未缀合的生物素,随后用磷酸缓冲盐水(PBS)稀释。将该步骤重复5次以确保完全除去游离生物素。然后通过在室温下与1毫升Tris-甘氨酸缓冲液(25mM-183mM,pH8.3)一起保温20分钟使反应终止。如上所述使该混合物进行三个循环的微量过滤。将生物素化的HS(5mg/ml在PBS中)等分并储存在-20℃下。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生物素化,使用过量25-倍的生物素。使用HABA试剂测定HS与生物素之比为1∶2。
使用抗生物素蛋白-HABA(Pierce Chemical Co)测定HS生物素化的程度。可以将HABA测定在宽范pH和盐浓度内使用。HABA(4-羟基偶氮苯-2′-羧酸)是结合抗生物素蛋白的染料且可以用作未占据的结合位点的指示剂。抗生物素蛋白可以经化学计量与生物素结合,从而能够利用抗生物素蛋白与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之间的任何物化差异作为用于各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的基础。
当HABA与抗生物素蛋白结合时,在HABA染料中存在较大的光谱改变。新的吸收带在500nm处出现,它是该染料的醌型特征。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不结合HABA且因为该复合物的解离常数过低,所以该染料可以经化学计量被生物素取代。因此,HABA测定法可以成为比色和滴定测定法的基础。可以根据500nm处的吸收度增加直接计算抗生物素蛋白的量或可以将染料用作用生物素进行分光光度滴定中的指示剂。
当加入生物素时,由抗生物素-HABA复合物产生的吸收带成比例减少。由于生物素对抗生物素蛋白具有如此高的亲合性,所以它取代了HABA染料。可以通过使用已知量的生物素取代结合抗生物素蛋白的HABA制备标准曲线并对500mu处的吸收度作图来测定未知量的生物素。
通过将24.2mg of HABA(Pierce)加入到9.9ml H2O中且然后加入0.1ml 1M NaOH制备HABA溶液。通过将10mg抗生物素蛋白和600gl HABA溶液加入到19.4ml磷酸缓冲盐水中来制备抗生物素蛋白-HABA试剂。向在小池中的1ml抗生物素蛋白-HABA试剂中加入100μl的生物素化HS并用分光光度计在500nm处测定光密度。使用已知量的HABA确定标准曲线。测定添加生物素化HS后HABA光密度的下降。
实施例85
类肝素酶试验在对照和处理条件下用类肝素酶消化如上所述制备的生物素-标记的HS并使含有未降解和降解HS的反应体系在生物素-结合平板上结合。向结合平板上加入与酶缀合的链霉抗生物素。对显色反应的定量确定了可利用生物素结合位点的量。颜色从已知量减少反映出类肝素酶消化了HS。对照条件不合添加的本发明化合物,而处理条件中含有添加的本发明化合物。
使含有0.1个单位的酶活性的类肝素酶冻干粉(获自Seikagaku的类肝素酶III)在100μl反应缓冲液(3.33mM乙酸钙pH7.0,含有0.1mg/ml BSA)中水合。然后用反应缓冲液将该溶液稀释至操作浓度的类肝素酶溶液(0.01微单位-1毫单位)。类肝素酶(Seikagaku)制造商将酶活性定义如下将一个单位的酶活性定义为每分钟产生1微摩尔己糖醛酸所需的量。用反应缓冲液将生物素-HS稀释至所需浓度。
为了测定类肝素酶活性,在96孔平板上将10μl含有或不合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的类肝素酶溶液与200μl生物素-HS底物混合。将该反应体系在43℃下保温1小时。将100微升该反应混合物加入到水合生物素-结合平板(Chemicon)中并在37℃下保温30分钟。用200μl1x试验缓冲液(Chemicon)水合生物素-结合平板。用1X试验缓冲液将孔洗涤5次并与100μl按照1∶3000稀释的链霉抗生物素蛋白-酶缀合物(Chemicon)一起在37℃下保温30分钟。用1x试验缓冲液将各孔洗涤5次并与100μl底物溶液(Chemicon)一起保温20分钟。通过用微量培养板读数仪(Labsystems,Muliskan Ascent model)在450nm处测定光密度来评价孔的显色。对照条件与处理条件之间的差异证实了类肝素酶对添加的化合物的调节活性。
实施例86通过IL-6 ELISA测定的AGE-诱导的炎性反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在生长培养基(Clonetics)中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Clonetics)含有人内皮生长因子、氢化可的松、细胞内皮生长因子、肝素结合生长因子-B、长R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抗坏血酸、艮他霉素/两性霉素和5%FBS的基础培养基。使这些细胞达到至少90%的融合率,此后进行实验处理。糖化人血清清蛋白(G-HSA)来自US Biologicals。肿瘤坏死因子来自R & D Systems。
用对照培养基或含有10-100ng/ml TNF-α或300μg/ml糖化-HAS(处理的细胞或处理)的培养基中将内皮细胞处理24小时,本试验在对照品和按照一式两份添加含有10μM化合物的化合物中进行。所有的处理、添加化合物和对照均在不含血清的含有0.2%清蛋白的培养基中进行。从所有条件下收集培养基并用于IL-6 ELISA。
按制造商所述的使用IL-6 DuoSet ELISA显色试剂(R & D Systems)进行IL-6 ELISA。将小鼠抗-人I1-6用作俘获抗体(2μg/ml)并将生物素化山羊抗-人IL-6(200ng/ml)用作检测抗体。将培养基与俘获抗体(在96孔中)在室温下一起保温2h。用洗涤缓冲液(0.05%在磷酸缓冲盐水(PBS)中的tween-20,pH7.4)将各孔洗涤3次,随后在室温下与检测抗体一起保温2h。在进行3次洗涤后,将各孔与链霉抗生物素-HRP一起保温20min。用微量培养板读出器在450nm处读取显色。
本发明化合物对G-HAS诱导的IL-6的作用如附图54中所示。G为G-HAS且C为不用化合物或G-HAS处理的对照品。内皮细胞在基础条件下分泌约25pg/ml的IL-6。将内皮细胞与G-HSA一起保温诱导内皮细胞的IL-6分泌增加3倍。向含有G-HSA的培养基中添加如各化合物序号所示的本发明化合物显著减少了内皮细胞的IL-6分泌。这些抑制作用可变,最有效的化合物在IL-6分泌上显示出减少80%。这些数据证实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
实施例87细胞毒性/乳酸脱氢酶试验将适宜数量的细胞平板接种在4个96-孔平板上,第″0天″1个平板且第1-3天3个平板。用不同浓度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与和不与编程性细胞死亡诱导物顺铂(2μM)(″+顺式″或″-顺式″)一起处理细胞。还用和不用顺铂检测未处理的细胞。转染后,将平板在37℃下保温过夜。
将适宜数量的细胞平板接种在4个96-孔平板上,第″0天″1个平板且第1-3天3个平板。用不同浓度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化合物处理细胞。阴性对照细胞具有正常培养基条件,用指定所述化合物、但没有添加化合物的组合物处理一式两份组的细胞,而用编程性细胞死亡诱导物顺铂(2μM)处理阳性对照细胞。用含有对编程性细胞死亡条件起反应的启动子的载体转染所有细胞。当编程性细胞死亡发生时,启动子开始启动且乳酸脱氢酶被活化并形成酶蛋白且具有活性。用于通过颜色改变检测活性。在转染后,将平板在37℃下保温过夜。
合并约8mls温热的αMEM LDH裂解缓冲液(2% Triton X100)和约8mls培养基(1/2稀释)。制备两个96-孔v-形底平板,一个标记″裂解″,而另一个标记″上清液″。为了裂解细胞,向一个已经除去上清液的测试平板中加入约200μl αMEM裂解缓冲液(按照1/2稀释)并向该平板中加入标记的上清液。混合后,将约200μl裂解的细胞转入裂解平板。将裂解和上清液平板均以约1600rpm离心约10min。离心后,将约100μl上清液和裂解液转入相应的96-孔平底平板。
细胞毒性试验使用来自Roche DiagnosticsCorp.(Indianapolis,IN)的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LDH)。使用提供的说明混合染料溶液并加入各孔的裂解液和上清液平板且在15-25℃的黑暗中保温至多20-25min。
当将未处理的细胞与用顺铂或具有细胞毒性活性的本发明化合物处理的细胞相比时,乳酸脱氢酶从细胞与释放的量的差异表明了测试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活性实施例884-苄氧基-3-氯-苯胺(E1)的合成 向溶于丙酮(250mL)的4-氨基-2-氯苯酚(7.23g,50mmol)中加入碳酸钾(6.94g,50mmol),随后添加苄基氯(5.8mL,50mmol)、溴化四丁基铵(TBAB)(1.66g,5mmol)和氢氧化钾(2.84g,50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过夜。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油状物干燥过夜。通过硅胶flash柱色谱法纯化该物质,用50∶50 v∶v 己烷∶乙酸乙酯洗脱并在真空中浓缩收集的级分而达到E1(9.3g,80%);mp 54℃;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4.8min,98.7%纯度;MS(TOF ES+)m/z 234(M+H,100).
实施例89N-(4-苄氧基-3-氯-苯基)-N′-环庚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E2)的合成
向在-20℃下搅拌的溶于乙腈(70mL)的氰尿酰氯(3.148g,17.0mmol)中加入4-苄氧基-3-氯-苯胺(4.0188g,17.0mmol)在乙腈(40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二异丙基乙胺(DIEA)(3mL,17.0mmol)并在-20℃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1小时。将该混合物温至室温且然后在无水乙腈(5mL)中加入环庚胺(2.2mL,17.0mmol),随后加入DIEA(3.2mL,18.7mmol)并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DIEA(3.2mL,18.7mmol),随后加入N-甲基-4-(甲氨基)哌啶(2.5mL,17.0mmol)并搅拌且在回流状态下加热过夜。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将合并的有机层提取1次且用无水碳酸钾干燥。在真空中浓缩有机层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0∶9∶1 v∶v∶v 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而得到E2(619mg,7%);mp 84℃;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7.1min,99.4%纯度;MS(TOF ES+)m/z 550(M+H,100),276(M+2H,34.9),275.5(83.9).
实施例90N-(4-苄氧基-3-氯-苯基)-N′-环庚基-N″-甲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E3)的合成通过柱色谱法(硅胶;90∶9∶1 v∶v∶v 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得到化合物E3,为副产物(2.63g);mp 74℃;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8.6min,99.8%纯度;MS(TOF ES+)m/z 536(M+H,100),269(44.6),268.5(M+2H,97.9).
实施例914-[4-环庚氨基-6-(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E4)的合成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Pd/C(301.5mg)并用3-5滴水湿润。使氮气在Pd/C上吹过约5分钟,然后谨慎地加入甲醇(10mL)并使氮气再吹过该混合物5分钟。加入溶于甲醇(5mL)的三嗪E3(251.8mg,0.50mmol),随后加入甲酸铵(381.5mg,6.0mmol)并搅拌该反应体系且回流加热约1.5小时。加入二氯甲烷并使其冷却至室温。通过经Celite真空过滤该混合物,用二氯甲烷冲洗并在真空中浓缩滤液。通过硅胶flash色谱法纯化该物质,用90∶9∶1体积的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洗脱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收集的级分、过滤且然后在真空中浓缩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4)(98mg,44%);mp 130℃;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2min,99.6% purity;MS(TOF ES+)m/z 412(M+H,100),235.6(87.2),206.6(16.1).
实施例92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E5)的合成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 Pd/C(301.0mg)并用3-5滴水湿润。使氮气在Pd/C上吹过约5分钟,然后谨慎地加入甲醇(10mL)并使氮气再吹过该混合物5分钟。加入溶于甲醇(5mL)的三嗪E2(250.5mg,0.45mmol),随后加入甲酸铵(340.5mg,5.4mmol)并搅拌该反应体系且回流加热约1.5小时。加入二氯甲烷并使其冷却至室温。通过经Celite真空过滤该混合物,用二氯甲烷冲洗并在真空中浓缩滤液。在真空中浓缩粗物质而得到淡棕色固体(E5)(144mg,70%);mp 157℃;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 v∶v∶v[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0min,93.8%纯度;MS(TOF ES+)m/z 426.3(M+H,20.9),234.1(100).
实施例932-氯-4-(4,6-二氯-[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E6)的合成 将氰尿酰氯(12.95g,70.0mmol)溶于丙酮(200mL),用冰浴将该溶液冷却至0-5℃并加入在丙酮(100mL)中的4-氨基-2-氯苯酚(10.09g,70.0mmol)。将该混合物在0-5℃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1小时。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在真空中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而得到E6(20.2g,99%); mp 180℃;HPLCInertsilODS 3V C18,40∶30∶30 v∶v∶v[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1.6min,99.4%纯度;MS(TOF ES+)m/z 293(97.5),291(M+H,100).
实施例942-氯-4-(4-氯-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E7)的合成
向溶于丙酮(25mL)的E7(1.06g,3.4mmol)中加入环庚胺(0.44mL,3.4mmol)在丙酮(5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2.5N NaOH(1.4mL,3.4mmol)和水(3.5mL)。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在回流状态下加热3小时。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提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浓缩样品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淡棕色固体(E7)(1.25g,99%);mp 91℃;HPLCInertsil ODS 3VC18,40∶30∶30 v∶v∶v[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2.9min,92.1%纯度;MS(TOF ES+)m/z 370(65.9),368(M+H,100).
实施例95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138)的可选合成向溶于THF(25mL)的E7(1.00g,2.7mmol)中加入N-甲基-4-(甲氨基)-哌啶(0.45mL,3.1mmol)在THF(5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2.5N NaOH(1.1mL,2.7mmol)和2.5mL。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回流加热过夜。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提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硫酸钠干燥。浓缩样品并将所得固体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硅胶,100%甲醇)而得到米色固体(138)(177mg,14%);mp68℃;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 v∶v∶v[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7min,99.6%纯度;MS(TOF ES+)m/z 460(M+H,55.3),251(100),224(51.1).
实施例96N-(1-苄基-哌啶-4-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二胺(E8)的合成 向溶于THF(100mL)的127(6.00g,16.4mmol)中加入在THF(5mL)中的4-氨基-1-苄基哌啶(3.6mL,18.9mmol),随后添加H2O(17mL)和2.5N NaOH(6.6mL,16.4mmol)。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在氮气环境中回流加入约12小时。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样品、浓缩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3∶6∶1 v∶v∶v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8)(2.98g,35%);mp 87℃;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1.1min,93.9%纯度;MS(TOF ES+)m/z 520(M+H,66.3),430(100).
实施例97N-(1-苄基-哌啶-4-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二胺(134)的可选合成
向溶于THF(100mL)的133(6.04g,15.7mmol)中加入在THF(5mL)中的4-氨基-1-苄基哌啶(3.4mL,18mmol),随后添加水(16mL)和2.5N NaOH(6.3mL,15.7mmol)。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在氮气环境中回流加热约12小时。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样品、浓缩并在真空中将所得固体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3∶6∶1 v∶v∶v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134)(3.71g,44%);mp 90℃;HPLCInertsil ODS 3V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4.6min,99.5%纯度;MS(TOF ES+)m/z 538(27.8),536(M+H,72.1),448(39.2),446(100).
实施例98N-环庚基-N′-(4-甲氧基-苯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E9)的合成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 Pd/C(600.2mg)并用3-5滴水湿润。使氮气在Pd/C上吹过约5分钟,然后谨慎地加入甲醇(25mL)并使氮气再吹过该混合物约5分钟。加入溶于甲醇(15mL)的三嗪134(501.2mg,0.93mmol),随后加入甲酸铵(708.4mg,11.2mmol)并搅拌该反应体系且回流加热约1.5小时。加入二氯甲烷并使其冷却至室温。通过经Celite过滤该混合物,用二氯甲烷冲洗,浓缩滤液并在真空中将该粗物质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0∶9∶1 v∶v∶v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9)(226mg,55%);mp 118℃;HPLCInertsil ODS 3V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6min,99.6%纯度;MS(TOF ES+)m/z 412(M+H,39.8),247.9(63),227.3(100).
实施例996-氯-N-环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E10)的合成
向溶于丙酮(40mL)的124(2.01g,7.0mmol)中加入环丙胺(0.5mL,7mmol)在丙酮(5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2.8mL,2.5N,7.0mmol)和8mL水。搅拌该反应体系并在回流状态下加热3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倾倒在碎冰上。通过真空过滤收集形成的固体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未纯化的E10(1.8g)。{分离反应[124,(2.00g,7mmol)和环丙胺(0.5mL,7mmol)]产生未纯化的E10(1.9g)。}合并两批(1.8g和1.9g)用于纯化。进行柱色谱(50∶50v∶v己烷∶乙酸乙酯)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10)(2.89g,67%);mp 186℃;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16.6min,94.9%纯度;MS(TOF ES+)m/z 310(M+H,100),312(44.4).
实施例100N-环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E11)的合成向溶于THF(40mL)的E10(1.04g,3.2mmol)中加入N-甲基-4-(甲氨基)-哌啶(0.5mL,3.2mmol)在THF(2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3mL,2.5N,3.2mmol)和3.5mL。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回流加热2小时。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样品、浓缩并将所得固体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0∶9∶1 v∶v∶v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11)(164mg,13%);mp 94℃;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2min,96.7%纯度;MS(TOFES+)m/z 402.1(M+H,100),231(41.5),202.1(6).
实施例101N-环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E12)的合成 向溶于THF(40mL)的E10(1.05g,3.2mmol)中加入2-(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0.5mL,3.2mmol)在THF(2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3mL,2.5N,3.2mmol)和3.5mL水。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回流加热2小时。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样品、浓缩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0∶9∶1 v∶v∶v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12)(755mg,59%);
mp 68℃;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 M,pH3.2)∶CH3OH∶CH3CN],264nm,Rt3.2min,95.5%纯度;MS(TOF ES+)m/z402.1(M+H,100),231.(23.4).
实施例102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丙基-[1,3,5]三嗪-2,4-二胺(E13)的合成 向溶于丙酮(35mL)的101(2.01g,6.5mmol)中加入环丙胺(0.45mL,6.5mmol)在丙酮(5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2.6mL,2.5N,7.0mmol)和6.5mL水。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回流加热3小时。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样品、浓缩并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50∶50v∶v己烷∶乙酸乙酯)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13)(1.12g,53%);mp 172℃;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24.6min,99%纯度;MS(TOF ES+)m/z 328(72.6),326(M+H,100).
实施例103N-环丙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E14)的合成向溶于THF(40mL)的E13(0.88g,2.7mmol)中加入N-甲基-4-(甲氨基)-哌啶(0.4mL,2.7mmol)在THF(2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NaOH(1.1mL,2.5N,2.7mmol)和3mL水。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回流加热2小时。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样品、浓缩并将所得固体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0∶9∶1 v∶v∶v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14)(93mg,8.3%);mp 92℃;HPLCInertsil ODS 3VC18,40∶30∶30[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4min,96.9%纯度y;MS(TOF ES+)m/z 418.1(M+H,100),210.1(12.3).
实施例1046-氯-N,N′-双-(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E15)的合成 向溶于丙酮(25mL)的124(1.09g,3.5mmol)中加入在丙酮(5mL)中的3-氟-对-茴香胺(0.54g,3.5mmol),随后添加2.5N NaOH(1.4mL,3.5mmol)和水(3.5mL)。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回流加热3小时。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样品、浓缩并将所得固体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15)(1.332g,97%);mp 194℃;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 v∶v∶v[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33.2min,97.6%纯度;MS(TOF ES+)m/z396(35.0);394(M+H,100).
实施例105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N″-双-(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E16)的合成向溶于THF(25mL)的E15(1.01g,2.5mmol)中加入2-(氨基甲基)-乙基吡咯烷(0.42mL,2.9mmol)在THF(5mL)中的溶液,随后添加2.5N NaOH(1.0mL,2.5mmol)和2.5mL水。搅拌该反应混合物并回流加热过夜。使用二氯甲烷将该反应混合物萃取3次;用盐水洗涤合并的有机层并用碳酸钾干燥。过滤样品、浓缩并将所得固体在真空中干燥过夜。进行柱色谱(90∶9∶1 v∶v∶v二氯甲烷∶甲醇∶氢氧化铵)而得到淡黄色固体(E16)(570mg,47%);(mp66℃;HPLCInertsil ODS 3V C18,40∶30∶30 v∶v∶v[KH2PO4(0.01M,pH3.2)∶CH3OH∶CH3CN],264nm,Rt4.7min,99.3%纯度;MS(TOF ES+)m/z 486(68.4,M+H),264(100),244[(M+2H)++,48.1).
实施例1061-(4-(3-氯-4-甲氧基苯胺基)-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2-azoloamymethanol(E17)的合成
向在道尔热载体(.Dowtherm)(5mL)中的133(0.2g,0.52mmol)中缓慢加入脯氨醇(0.16g,1.57mmol)并将该混合物在150-160℃下加热5小时,同时搅拌。在反应完成后,将该混合物冷却至25℃且然后直接转入硅胶柱用于纯化目的。使用1∶1(按体积计)EtOAc-石油醚洗脱柱而得到E17,为淡棕色固体(0.14g,60%),mp 82-84℃;HPLCInertsil ODS 3V(250×4.6mm)5 microns50∶50
,223nm,Rt11.86min,97.49%纯度);MS(CI)m/z 447(M+,100),416(35).
实施例107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4-甲基哌嗪基)-1,3,5-三嗪-4,2-二胺(E18)的合成 向133(0.5g,1.31mmol)在1,4-二噁烷(5mL)中的溶液中缓慢加入1-甲基哌嗪(0.13g,1.31mmol)在1,4-二噁烷(5mL)中的溶液,随后加入2.5N氢氧化钠溶液(0.5mL,1.31mmol)和水(1.2mL)。将该混合物在搅拌下和氮气环境中加热至回流2.5-3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并用水(10mL)稀释。随后将该混合物搅拌10-15min.,过滤出沉淀的固体并在真空中干燥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18,为米色固体(0.5g,86%) mp 120-122℃;HPLCInertsil ODS 3V(250×4.6mm)5微米65∶35
,223nm,Rt10.23min,98.50%纯度);MS(CI)m/z 446(M+H,100),375(25).
实施例1083-[4-(3-氯-4-甲氧基苯胺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氧基]-2-乙基-4H-4-吡喃酮(E19)的合成 将133(0.3g,0.78mmol)、2-乙基-3-羟基-4H-吡喃-4-酮(0.11g,0.78mmol)和K2CO3(0.54g,3.91mmol)在二甲基甲酰胺(15mL)中的混合物在80℃下和氮气环境中搅拌6小时。在反应完成后,将该混合物冷却至25℃并用水(50mL)稀释。过滤出沉淀的固体并在真空中干燥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19,为米色固体(0.2g,52%)。
mp 124-126℃;HPLCInertsilODS 3V(250×4.6mm)5微米 50∶50
,223nm,Rt18.47min,98.18%纯度);MS(CI)m/z 486(M+,100),382(90).
实施例1091-[3-{4-(3-氯-4-甲氧基苯胺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氧基}哌啶子基]-1-乙酮(E20)的合成 将N-乙酰基-3-羟基哌啶(0.335g,2.27mmol)和氢氧化钠(95mg,2.27mmol)在苯(10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2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添加化合物133(0.3g,0.78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6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10mL)稀释。过滤出沉淀的固体并通过柱色谱法纯化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0,为米色固体(0.35g,91%)。mp138-140℃;HPLCInertsilODS 3V(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7.0);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 B=0/60,10/60,25/80,40/80,45/60,50/60;268nm,Rt17.20min,91.70%纯度;MS(CI)m/z 489(M+,100)。
实施例110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异丙氧基-1,3,5-三嗪-2,4-二胺(E21)的合成
将异丙醇(2mL)和氢氧化钠(95mg,2.27mmol)在苯(10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2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添加化合物133(0.3g,0.78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6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10mL)稀释。过滤出沉淀的固体并通过柱色谱法纯化(1-2%MeOH-CHCl3)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1,为米色固体(0.30g,94%)。mp136-138℃;HPLCInertsil ODS 3V(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7.0);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B=0/60,10/60,25/80,40/80,45/60,50/60;268nm,Rt30.06min,98.78%纯度;MS(CI)m/z 406(M+H,100)。
实施例111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2-氮杂茂烷基(azolanyl)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E22) 将脯氨醇(0.0243g,2.27mmol)和氢氧化钠(95mg,2.27mmol)在苯(10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2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添加化合物133(0.3g,0.78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6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10mL)稀释。过滤出沉淀的固体并通过柱色谱法纯化(1-2%MeOH-CHCl3)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2,为米色固体(0.35g,定量)。mp84-86℃;HPLCInertsil ODS3V(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7.0);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 B=0/60,10/60,25/80,40/80,45/60,50/60;268nm,Rt24.67min,99.59%纯度;MS(CI)m/z 447(M+H,100)。
实施例1121-[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哌啶-3-醇](E23)的合成 将3-羟基哌啶(0.198g,1.96mmol)和氢氧化钠(79mg,1.96mmol)在苯(10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2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添加化合物133(0.25g,0.65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6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10mL)稀释。过滤出沉淀的固体并通过柱色谱法纯化(1-2%MeOH-CHCl3)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3,为米色固体(0.06g,21%)。mp100-102℃;HPLCHichrom RPB(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5.5);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B=0/2O,10/20,25/80,40/80,55/60,65/20,70/20;270nm,Rt41.95min,98.43%纯度;MS(CI)m/z 447(M+H,100)。
实施例1131-[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哌啶-4-醇](E24)
将4-羟基哌啶(0.198g,1.96mmol)和氢氧化钠(79mg,1.96mmol)在苯(10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2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添加化合物133(0.25g,0.65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6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10mL)稀释。过滤出沉淀的固体并通过柱色谱法纯化(1-2%MeOH-CHCl3)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4,为米色固体(0.20g,58%)。mp142-144℃;HPLCHichrom RPB(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5.5);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B=0/20,10/20,25/80,40/80,55/60,65/20,70/20;270nm,Rt40.56min,98.60%纯度;MS(CI)m/z 447(M+H,100)。
实施例114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1-甲基-2-氮杂茂烷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E25)的合成 将N-甲基脯氨醇(0.226g,1.96mmol)和氢氧化钠(79mg,1.96mmol)在苯(10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2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添加化合物133(0.25g,0.65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6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3mL)稀释。收集分离的树胶(通过滗洗出液体部分)并通过柱色谱法纯化(1-3%MeOH-CHCl3)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5,为半固体(0.06g,20%)。HPLCSymmetry shield RP18(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3.0);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B=0/35,10/35,40/80,50/80,55/35,60/35;270nm,Rt15.51min,99.55%纯度;MS(CI)m/z 461(M+H,100)。
实施例115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1-甲基-4-哌啶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E26)的合成 将N-甲基哌啶醇(0.22g,1.96mmol)和氢氧化钠(79mg,1.96mmol)在苯(10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2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添加化合物133(0.25g,0.65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6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10mL)稀释。过滤沉淀的固体并通过柱色谱法纯化(5-10%MeOH-CHCl3)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6,为淡黄色固体(0.16g,53%)。HPLCHichrom RPB(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7.0);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B=0/60,10/60,25/80,40/80,45/60,50/60;270nm,Rt35.21min,98.09%纯度;MS(CI)m/z 461(M+H,50),364(100)。
实施例116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1,4-噻嗪烷(thiazinan)-4-基)-1,3,5-三嗪-4,2-二胺(E27)的合成 将硫代吗啉(97mg,0.942mmol)、氢氧化钠(31.4mg,0.785mmol)和水(0.5mL)在1,4-二噁烷(15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3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添加化合物133(0.30g,0.785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12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20mL)稀释。然后用EtOAc(2×20mL)萃取该混合物。用水(2×10mL)洗涤合并的有机层、用无水Na2SO4干燥并在真空中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10-20%EtOAc-己烷)由此获得的残余物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7,为淡黄色固体(0.26g,74%)。mp78-80℃;HPLCInertsil ODS 3V(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溶剂B=CH3CN],A∶B=20∶80;220nm,Rt20.36min,97.15%纯度;MS(CI)m/z 449(M+H,100)。
实施例117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2-氟苯氧基)-1,3,5-三嗪-4,2-二胺(E28)的合成
将化合物133(0.3g,0.785mmol)、2-氟苯酚(0.106g,0.942mmol)和碳酸钾(541mg,3.93mmol)在二甲基甲酰胺(3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80℃下12小时。然后将该混合物冷却、用水(20mL)稀释并用EtOAc(2×20mL)萃取。用水(2×10mL)洗涤合并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并在真空中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10-20%EtOAc-己烷)由此获得的残余物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8,为淡黄色固体(0.2g,56%)。mp98-100℃;HPLCInertsil ODS 3V(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7.0);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 B=0/60,10/60,25/80,40/80,45/60,50/60;268nm,Rt29.79min,99.82%纯度;MS(CI)m/z 458(M+H,100)。
实施例118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2-(2-氟苯氧基)乙氧基]-1,3,5-三嗪-4,2-二胺(E29)的合成 将2-(2-氟苯氧基)-1-乙醇(367mg,2.356mmol)和氢氧化钠(94mg,2.356mmol)在苯(15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3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加入化合物1(0.30g,0.785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12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20mL)稀释。然后用EtOAc(2×20mL)萃取该混合物。用水(2×10mL)洗涤合并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并在真空中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10-20% EtOAc-己烷)由此获得的残余物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29,为半固体(90mg,23%)。HPLCInertsil ODS 3V(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7.0);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 B=0/60,10/60,25/80,40/80,45/60,50/60;268nm,Rt32.31min,99.30%纯度;MS(CI)m/z 502(M+H,100)。
实施例119N2-(3-氯-4-甲氧基苯基)-N4-环庚基-6-(6-甲基-2-pyryl甲氧基)-1,3,5-三嗪-4,2-胺(E30)的合成 将6-甲基-2-吡啶基甲醇(145mg,1.17mmol)和氢氧化钠(63mg,1.57mmol)在苯(15mL)中的混合物在氮气环境中和搅拌下加热至回流3小时且然后冷却至25℃,随后在相同温度下加入化合物133(0.30g,0.785m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12小时、在真空中浓缩并用水(20mL)稀释。然后用EtOAc(2×20mL)萃取该混合物。用水(2×10mL)洗涤合并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并在真空中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70-80% EtOAc-己烷)由此获得的残余物而得到标题化合物E30,为吸湿固体(257mg,70%)。HPLCInertsil ODS 3V(250×4.6mm)5微米[溶剂A=0.01M KH2PO4(pH7.0);溶剂B=CH3CN],梯度洗脱程序T/% B=0/60,10/60,25/80,40/80,45/60,50/60;268nm,Rt23.93min,99.14%纯度;MS(CI)m/z 469(M+,100)。
实施例120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37)的合成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37)为1,3,5-三嗪衍生物,其通过连续取代胺类、例如分别是3-氯-4-甲氧基苯胺、环庚胺和1-甲基-(4-甲基氨基)哌啶由2,4,6-三氯-1,3,5-三嗪(氰尿酰氯)合成。
该反应方案解释了化合物137的合成,通过使用氢氧化钠(NaOH)作为碱使氰尿酰氯与3-氯-4-甲氧基苯胺在0-5℃下反应而产生(3-氯-4-甲氧基苯基)-(4,6-二氯-[1,3,5]三嗪-2-基)胺(化合物101),它在有NaOH存在的情况下与环庚胺回流下反应时得到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化合物133)。化合物133与1-甲基-(4-甲基氨基)哌啶反应时产生最终的化合物137。
实施例121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37)的可选合成 将1kg批量(campaign)用于进行研发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多柱纯化并应用合适的重结晶法生产化合物137。该方案对所述批量而言是稳定的,不过,按比例放大通过单罐合成产生的化合物133导致形成最终步骤中携带的杂质且难以除去。分离杂质且鉴定为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3-氯-4-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为了避免杂质,不使用单罐反应并分离化合物101且通过在乙酸乙酯中重结晶进行纯化。
尝试将杂质减少到最低限度涉及扫描几种碱和溶剂,但保留产生的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3-氯-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然后不添加碱制备化合物101,产生的杂质水平可以忽略不计。使用NaOH水溶液作为碱由化合物101制备化合物133。
实施例122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37)的一般大规模合成
在筛选的碱和溶剂中,乙酸钠(NaOAc)和1,4-二噁烷表现出持续良好的1kg制备量结果。该方案涉及制备化合物101,其中在0-5℃下和没有碱存在的丙酮中使氰尿酰氯与3-氯-4-甲氧基苯胺反应,然后使其在有NaOH存在的回流状态下与环庚胺反应而得到化合物133。使用NaOAc在1,4-二噁烷中使该化合物133与1-甲基-(4-甲基氨基)哌啶反应而生成化合物137粗品,通过制备盐酸盐使其纯化,即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HCl盐化合物E31并在异丙醇中重结晶。然后使该盐酸盐释放而得到游离碱化合物137。按照这种方式获得的化合物表现出相同高质量的外观、纯度、低残留溶剂、检测和杂质分布等。
实施例123(3-氯-4-甲氧基苯基)-(4,6-二氯-[1,3,5]三嗪-2-基]胺(101)的大规模合成作为上述反应方案中提供的,将3-氯-4-甲氧基苯胺(42.5g)在丙酮中的溶液缓慢加入到氰尿酰氯溶液(在-10-0℃下50g溶于丙酮)中。添加后将反应物质维持在相同温度下约1小时。通过TLC监测反应进行的情况。在反应完成后,在搅拌中将反应物质倾到在碎冰上。将析出的固体化合物在真空中过滤、用水充分洗涤且然后干燥。使上述化合物从乙酸乙酯中重结晶(Wt.60g Y73%)。
下表中阐明了使用不同碱、溶剂和其它反应条件获得的结果。
实施例124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133)的大规模合成如上述反应方案中提供的,在20-30℃下将环庚胺(20.4g)在丙酮中的溶液缓慢加入到101溶液(50g溶于丙酮)中。向这种搅拌的溶液中加入水(100ml),随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水(6.5g溶于水)。然后使反应物质的温度升至回流并维持约2-3h。监测TLC。在反应完成后,使RM(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达到25-30℃并在搅拌下将反应物质倾到在冷却水上。过滤析出的固体化合物并干燥(Wt.60g Y95.8%)。
下表中阐明了使用不同碱、溶剂和其它反应条件获得的结果。
实施例125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133)的单罐(One-Pot)合成
如下进行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的便利单罐合成。在0-5℃下向溶于丙酮的氰尿酰氯(50g)中加入3-氯-4-甲氧基苯胺(42.5g)在丙酮中的溶液,随后添加碳酸钾(112g)。将反应物质维持在相同温度下约1小时。通过TLC监测反应进行情况。当反应完成时,在0-10℃下加入环庚胺(29g溶于丙酮)。将反应物质维持在回流状态下约2-3小时。通过TLC验证反应完成。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0-30℃并在搅拌下倾到在碎冰上。过滤析出的固体化合物并干燥。然后使化合物粗品从乙酸乙酯中重结晶(Wt.50gY48%)。
实施例126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37)的大规模合成在RT下将1-甲基-(4-甲氨基)哌啶(17g在1,4-二噁烷中)加入到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50g溶于1,4-二噁烷)的溶液中,随后添加乙酸钠(21.5g)。将RM(反应混合物)在回流状态下维持约2-3小时。通过TLC监测反应进行情况。当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0-30℃并通过高速流化床过滤。蒸发滤液至最小体积并用甲苯稀释。在搅拌条件下将该体系用稀HCl酸化。过滤并干燥所得固体。使上述化合物粗品从异丙醇中重结晶(Wt.20g Y30%)。
将HCl盐(20g)溶于甲醇、用乙酸乙酯稀释并用碳酸钾水溶液碱化。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再次萃取水层。合并有机层、用水洗涤并蒸发至得到化合物(Wt.20g Y30%)。
实施例127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的醇盐衍生物的一般合成 在三嗪母核上依次取代便利地形成三嗪类的醇盐。该方法涉及制备化合物101,通过使氰尿酰氯与3-氯-4-甲氧基苯胺在0-5℃无碱存在下和丙酮中反应,然后在有氢氧化钠存在的回流状态下与环庚胺反应而得到化合物133。将该化合物133在醇类、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中与碱一起回流而得到醇盐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验证其结构。
实施例1286-甲氧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E32)的合成向溶于甲醇中的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5g)中加入K2CO3(3.2g)并回流约6-8h。监测TLC。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质通过真空过滤并蒸发滤液而得到标题化合物。(Wt.4.7g Y95%)实施例1296-乙氧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E33)的合成将部分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5g)在有K2CO3(3.2g)存在的乙醇中回流约8-10h。监测TLC。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质通过真空过滤并蒸发滤液而得到标题化合物。(Wt.4.6g Y90%)实施例1306-异丙氧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E34)的合成向部分在异丙醇中的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5g)中加入K2CO3(3.2g)并回流约10-12h。监测TLC。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质通过真空过滤并蒸发滤液而得到标题化合物。(Wt.3.7g Y70%)实施例1316-烷氧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的可选合成 向溶于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6-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二胺(5g)中加入K2CO3(3.2g)并回流约8-10h。监测TLC。在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质通过真空过滤并蒸发滤液而分别得到标题化合物E32、E33和E34。
实施例132生物活性数据将本发明化合物的其它生物活性数据列在表8中,正如通过本文教导的试验测定的,其中提供了至少具有影响细胞增殖活性或至少具有调节炎症活性的活性的代表性化合物。就表现出至少调节炎症活性的活性的化合物而言,一般通过与不接受化合物的细胞比较测定和报导了对IL6产生的活性(或控制IL6产生百分比)。并不将本文公开的表的类别中包括的化合物看作起限定作用,即这类表中包括的化合物至少具有包括在该表中的所示活性且可以具有多种或其它活性。也不将所述表看作起限定作用,即它们仅是本文公开的至少具有同时包括在表中所示特定活性的化合物。本文公开的-种或多种化合物至少具有用于治疗疾病状态的活性。注意尽管并没有特别显示,但是无论是碳原子还是杂原子,均应推断出任意原子为获得表8中所列结构上的常用化合价所需的任意氢原子。
参考文献1.Brownlee et al.,101 ANN.INTERN.MED.527-37(1984)2.Yang et al.,91 PROCNATL.ACAD.SCI.USA 9436-40(1994)3.Tanji et al.,11 J.AM.SOC.NEPHROL.1656-66(2000)4.Schmidt et al.,84 CIRC.RES.489-97(1999)5.Yamamoto et al.,902 ANN.N.Y.ACAD.SCI.163-70(2000)6.Yano et al.,8 DIABETES RES.CLIN.PRACT.215-19(1990)7.Cohen et al.,Vol.7 J.AM.SOC.NEPHROL.183-90(1996)8.Brownlee et al.,232 SCIENCE 1629-32(1986)9.Liet al.,93 PROC.NATL.ACAD.SCI.USA 3902-07(1996)10.Piercy et al.47 METABOLISM 1477-80(1998)11.Wautier et al.,97 J.CLIN.INVEST.238-43(1996)12.Schmidt et al.,96 J.CLIN.INVEST.1395-1403(1995)13.Park et al.,4 NAT.MED.1025-31(1998)14.Taguchi et al.,405 NATURE 354-60(2000)15.Hofmann et al.,97 CELL 889-901(1999)16.Du Yan et al.,94 PROC.NATL.ACAD.SCI.U.S.A.5296-5301(1997)
17.Lander et al.,272 J.BIOL.CHEM.7810-4(1997).
18.Thornalley,44 CELL MOL.BIOL.1013-23(1998)19.Orford et al.,86 AM.J.CARDIOL.6H-11H(2000)20.Bult,21 PHARMACOL.SCI.274-79(2000)21.Schwartz,100 J.CLIN.INVEST.S87-89(1997)22.Cooper et al.,43 DIABETOLOGIA 660-64(2000)23.Birrell et al.,4 DIABETOLOGIA 110-16(2000)24.Wada et al.,42 DIABETOLOGIA 743-47(1999)25.Soulis et al.,50 KIDNEY INT.627-34(1996)26.Cooper et al.,43 DIABETOLOGIA 660-64(2000)27.Oturai et al.,49(8)METABOLISM 996-1000(2000)28.Laight et al.,15 DIABETES METAB.RES.REV.274-82(1999)29.Stehouwer et al.,34 CARDIOVASC.55-68(1997)30.Libby,247 J.INTERN.MED.349-58(2000)31.Van Lente,293 CLINICA.CHIMICA.ACTA.31-52(2000)32.Horiiet al.,39KIDNEYINT.SUPPL.S71-75(1993)33.Huber et al.,19 ARTERJOSCLER THROMB.VASC.BIOL.2364-67(1999)
34.Shikano et al.,85 NEPHRON 81-5(2000)35.Pickup et al.,8(67)LIFE SCI.291-300(2000)36.Kado et al.,36 ACTA.DIABETOL.67-72(1999)37.Eitner et al.,51 KIDNEY INT.69-78(1997)38.Banba et al.58 KIDNEY INT.684-690(2000)39.Campbell et al.,48 ANNU.REV.PHYSIOL.295-306(1986)40.Karnovsky.105 ROUS-WHIPPLE AWARD LECTURE.AM.J.PATHOL.200-206(1981)41.Gustafson et al.,54 TETRAHEDRON 4051-4065(1998)42.Shah et al.,2 J.COMB.CHEM.453-460(2000)43.Johnson et al.,54 TETRAHEDRON 4097-4106(1998)44.Ichihara et al.,CHEM.LETT.631-632(1995)45.Kaiser et al.,73 J.AM.CHEM.SOC.2984-2986(1951)46.Thurston et al.,73 J.AM.CHEM.SOC.2981-2983(1951)47.Campbell et al.,26 ORG.CHEM.2786-2789(1961)48.Koopman et al.,77 RECUEIL 235-240(1958)49.Whitten et al.,39 J.MED.CHEM.4354-4357(1996)50.JP Patent No.2001-145355(issued Jan.12,2201)
51.Masquelin et al.,48 HETEROCYCLES,2489-2505(1998)52.Scharn et al.,2 J.COMB.CHEM361-369(2000)53.Silen et al.,42 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447-53(1998)54.Scharn et al.,66 J.ORG.CHEM.507-513(2001)55.Masala et al.,1 ORG.LETT.1355-1357(1999)56.Miyaura et al.,95 CHEM.REV.2457-2483(1995)57.Suzuki et al.,576 ORGANOMET.CHEM.147-168(1999)58.Antilla et al.,3 ORG.LETT.2077-2079(2001)59.Janietz et al.,SYNTHESIS,33-34(1993)



















































































































表2.通过平行合成反应制备的本发明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包括胺单体、产物和特征数据















































权利要求
1.通式Ia的化合物 其中R1a选自 或 R2a选自 -O-R3a, 或 R3a选自-H, 或 R4a选自-H或-CH3;R5a选自 或 R6a选自-H或-CH3;且R7a选自 或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为N-环庚基-N′-(3-碘-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甲氧基-3-硝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5-{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苄腈;N-环庚基-N′-(4-乙氧基-3-氟-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丙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异丙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乙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丙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异丙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苄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苄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2-(3-氟-4-甲氧基-苯基)-乙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2-(3-氯-4-甲氧基-苯基)-乙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三氟甲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苄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苄基)-N″-甲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4-甲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环己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1-甲基-哌啶-3-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哌啶-3-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1-甲基-1,4-二氢-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基)-甲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吡啶鎓氯化物;乙酸4-{4-环庚基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N-环庚基-N′-(5-氟-6-甲氧基-吡啶-3-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氟-5-甲氧基-吡啶-2-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4-甲基哌嗪-1-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4-三氟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3-氟-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氨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二甲氨基-3-氟-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6-(3-氯-4-甲氨基-苯氧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二甲氨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6-(3-氯-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N″-二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4-烯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乙基-3-氟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环己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3-烯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4-{4-(1-乙基-己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N-环庚-2-烯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2-氯-4-[4-环庚氨基-6-(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4-[4-环庚氨基-6-(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2-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钠;N-(3-氯-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磷酸一-(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基)酯;磷酸一-(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基)酯一钠盐;N-(3-氯-4-甲基硫烷基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磷酸二叔丁酯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酯;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磷酸二苄酯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酯;磷酸一-(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甲基)酯;2-(2-{2-[2-(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2-(2-{2-[2-(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1-膦酰氧基甲基-哌啶鎓氯化物;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磷酸一-(4-{4-环庚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基)酯;磷酸一-(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哌啶-1-基甲基)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1-膦酰氧基甲基-哌啶鎓氯化物;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吡啶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氨基}-1,1-二甲基-哌啶鎓碘化物;N-烯丙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丙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丙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3-甲氨基-丙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3-二甲氨基-丙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3-二甲氨基-丙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二甲氨基-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6-氮杂环庚-1-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氧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哌啶-1-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哌啶-4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基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哌啶-1-醛;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环己醇;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2]辛-2-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2]辛-2-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1]庚-2-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亚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3-{[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环己醇;3-{[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环己醇;N-(3-氨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二甲氨基-环己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甲氧基-环己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氧基-环己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二甲氨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环己硫醇;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甲基硫烷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甲磺酰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磺酰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硫杂庚环4-基-[1,3,5]三嗪-2,4,6-三胺;6-(二环[2.2.1]庚-2-基氧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1,1-二氧代-1λ*6*-硫杂庚环-4-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1λ*6*-硫杂庚环-4-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硫杂庚环-3-基-[1,3,5]三嗪-2,4,6-三胺;5-{[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环庚氨基-6-(3-氟-4-羟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3-氯-4-羟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6-(二环[2.2.1]庚-2-基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4-[4-环庚氨基-6-(羟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5-({4-(3-氟-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4-[4-环庚氨基-6-(吡咯烷-2-羰基氧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N-环庚基-N′-(2,3-二氢-1 H-吲哚-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环己硫醇;2-{[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环己醇;N-(2-氨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2-氨基-环己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4-(2-氨基-环己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环己醇;N-(3-氟-4-甲氧基-苯基)-N′-(2-甲基-环己基)-N″-(1-甲基-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3-甲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3-甲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庚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酯;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酯;1-{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1-{2-[2-(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甲基-哌啶鎓氯化物;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1-{2-[2-(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甲基-哌啶鎓氯化物;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1-{2-[2-(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甲基-哌啶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1-{2-[2-(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甲基-哌啶鎓氯化物;5-{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5-{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乙酯;5-{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钠;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氯化物;4-{[4-环庚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溴化物;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溴化物;3-羧基-丙酸-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3-羧基-丙烯酸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羧基-甲酸-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羧基-甲酸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3-羧基-丙烯酸-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4-[4-(3-氯-4-羟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3-氟-4-羟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1-(4-甲氧基-苄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4-[4-环庚氨基-6-(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4-[4-环丙氨基-6-(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1-氧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1-氧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1-氧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1-氧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磺酰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或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甲磺酰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
3.包含通式Ia化合物的组合物 其中R1a选自 或 R2a选自 -O-R3a, 或 R3a选自-H, 或 R4a选自-H或-CH3;R5a选自 或 R6a选自-H或-CH3;且R7a选自 或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N-环庚基-N′-(3-碘-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甲氧基-3-硝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5-{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苄腈;N-环庚基-N′-(4-乙氧基-3-氟-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丙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异丙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乙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丙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异丙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苄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苄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2-(3-氟-4-甲氧基-苯基)-乙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2-(3-氯-4-甲氧基-苯基)-乙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三氟甲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苄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苄基)-N″-甲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4-甲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环己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1-甲基-哌啶-3-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哌啶-3-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1-甲基-1,4-二氢-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吡啶鎓氯化物;乙酸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N-环庚基-N′-(5-氟-6-甲氧基-吡啶-3-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氟-5-甲氧基-吡啶-2-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4-甲基哌嗪-1-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4-三氟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3-氟-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氨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二甲氨基-3-氟-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6-(3-氯-4-甲氨基-苯氧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二甲氨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6-(3-氯-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N″-二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4-烯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乙基-3-氟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环己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3-烯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N″-二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4-{4-(1-乙基-己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N-环庚-2-烯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2-氯-4-[4-环庚氨基-6-(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4-[4-环庚氨基-6-(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2-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钠;N-(3-氯-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磷酸一-(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基)酯;磷酸一-(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基)酯一钠盐;N-(3-氯-4-甲基硫烷基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磷酸二叔丁酯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酯;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磷酸二苄酯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酯;磷酸一-(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甲基)酯;2-(2-{2-[2-(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2-(2-{2-[2-(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1-膦酰氧基甲基-哌啶鎓氯化物;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磷酸一-(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基)酯;磷酸一-(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哌啶-1-基甲基)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1-膦酰氧基甲基-哌啶鎓氯化物;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吡啶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氨基}-1,1-二甲基-哌啶鎓碘化物;N-烯丙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丙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丙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3-甲氨基-丙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3-二甲氨基-丙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3-二甲氨基-丙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二甲氨基-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6-氮杂庚环-1-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氧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哌啶-1-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哌啶-4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哌啶-1-醛;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环己醇;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2]辛-2-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2]辛-2-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1]庚-2-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亚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3-{[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环己醇;3-{[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环己醇;N-(3-氨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二甲氨基-环己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甲氧基-环己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氧基-环己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二甲氨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环己硫醇;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甲基硫烷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4-甲磺酰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磺酰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硫杂庚环-4-基-[1,3,5]三嗪-2,4,6-三胺;6-(二环[2.2.1]庚-2-基氧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1,1-二氧代-1λ*6*-硫杂庚环-4-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1λ*6*-硫杂庚环-4-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N″-硫杂庚环-3-基-[1,3,5]三嗪-2,4,6-三胺;5-{[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环庚氨基-6-(3-氟-4-羟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3-氯-4-羟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6-(二环[2.2.1]庚-2-基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4-[4-环庚氨基-6-(羟甲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5-({4-(3-氟-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4-[4-环庚氨基-6-(吡咯烷-2-羰基氧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N-环庚基-N′-(2,3-二氢-1H-吲哚-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环己硫醇;2-{[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环己醇;N-(2-氨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2-氨基-环己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4-(2-氨基-环己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环己醇;N-(3-氟-4-甲氧基-苯基)-N′-(2-甲基-环己基)-N″-(1-甲基-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3-甲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3-甲基-环己基)-[1,3,5]三嗪-2,4,6-三胺;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酯;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酯;1-{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1-{2-[2-(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甲基-哌啶鎓氯化物;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1-{2-[2-(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甲基-哌啶鎓氯化物;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1-{2-[2-(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甲基-哌啶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1-{2-[2-(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甲基-哌啶鎓氯化物;5-{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5-{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乙酯;5-{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钠;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氨基}-1-甲基-哌啶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溴化物;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溴化物;3-羧基-丙酸-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3-羧基-丙烯酸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羧基-甲酸-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羧基-甲酸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3-羧基-丙烯酸-4-{[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1-甲基-哌啶鎓;4-[4-(3-氯-4-羟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3-氟-4-羟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1-(4-甲氧基-苄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4-[4-环庚氨基-6-(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4-[4-环丙氨基-6-(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1-氧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1-氧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1-氧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1-氧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磺酰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或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甲磺酰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
5.治疗人或动物不需要的细胞增殖、炎症介导的疾病或过度增殖性疾病或调节人或动物糖苷酶的方法,包括对人或动物给予治疗有效量的包括通式Ia化合物的组合物 其中R1a选自 或 R2a选自 -O-R3a, 或 R3a选自-H, 或 R4a选自-H或-CH3;R5a选自 或 R6a选自-H或-CH3;且R7a选自 或
6.微阵列,包括由用通式Ia化合物处理的细胞类型产生的基因表达分布图 其中R1a选自 或 R2a选自 -O-R3a, 或 R3a选自-H, 或 R4a选自-H或-CH3;R5a选自 或 R6a选自-H或-CH3;且R7a选自 或
7.表达分布图数据库,包括患者鉴定参比物;和通过对患者给予通式Ia的化合物产生的该患者的表达分布图 其中R1a选自 或 R2a选自 -O-R3a, 或 R3a选自-H, 或 R4a选自-H或-CH3;R5a选自 或 R6a选自-H或-CH3;且R7a选自 或
8.通式Ib的化合物其中 R1b选自 或 R2b选自 或-O-R3b;R3b选自 或 R4b选自-H、-CH3、-CH2-CH3或-CH2-CH2-CH3;R5b选自 或 R6b选自 或 和R7b选自 或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4-二胺;6-(3-氯-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6-(3-溴-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碘-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苄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甲氧基-苄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碘-4-甲氧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2-(3-氟-4-甲氧基苯基)-乙基]-[1,3,5]三嗪-2,4,6-三胺;N-[2-(3-氯-4-甲氧基-苯基)-乙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2-(3-溴-4-甲氧基-苯基)-乙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2-(3-碘-4-甲氧基-苯基)-乙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乙氧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乙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乙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乙氧基-3-碘-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丙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丙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碘-4-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碘-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氨腈;(3-氯-4-甲氧基-苯基)-{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腈;(3-溴-4-甲氧基-苯基)-{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腈;{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3-碘-4-甲氧基-苯基)-氨腈;4-{4-环庚氨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溴-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4-{4-环庚氨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碘-苯酚;N-环庚基-N′-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丙基-[1,3,5]三嗪-2,4,6-三胺;6-环庚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6-环丙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6-环戊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6-环己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1-氧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丙基-丁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戊-2-烯基-(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2-烯基-(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2-烯基-(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咯烷-1-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哌啶-1-基-[1,3,5]三嗪-2,4,6-三胺;N-氮杂庚环-1-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腈;N-[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乙酰胺;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吡咯烷-2-酮;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2-酮;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氮杂庚环-2-酮;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咯烷-3-基-[1,3,5]三嗪-2,4,6-三胺;N-氮杂庚环-3-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氧杂庚环-3-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吡喃-3-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3-基)-[1,3,5]三嗪-2,4,6-三胺;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氮杂-二环[2.2.1]庚-3-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1]庚-2-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酸;[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脲;[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丙-2-酮;[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戊-2-酮;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氨基}-哌啶-1-基}-乙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酰胺;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醇;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醛;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1-甲基}-吡咯烷-1-甲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酰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吡喃-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四氢-吡喃-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二甲氨基环己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4H-吡啶-1-基}-乙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丁-1-酮;1-{4-[4-环庚氨基-6-(3-氟-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基氨基]-哌啶-1-基}-戊-1-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基氨基]-哌啶-1-甲酸甲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乙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基氨基]-哌啶-1-甲酸丙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苄酯;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丙-2-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戊-2-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己-2-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乙酸甲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乙酸乙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乙酸丙酯;N-环庚-3-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氮杂庚环-4-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氮杂庚环-4-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硫杂庚环-4-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1λ*6*-硫杂庚环-4-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氧杂庚环-2-基-[1,3,5]三嗪-2,4,6-三胺;N-氮杂庚环-2-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硫杂庚环-2-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硫杂庚环-3-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1λ*6*-硫杂庚环-3-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2-{[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溴化物;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碘化物;1-乙酰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酚钾;3-羧基-丙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3-羧基-丙烯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1H-吡咯-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1H-吡咯-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噻吩-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噻吩-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1-二氧代-四氢-1λ*6*-噻吩-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5-氟-6-甲氧基-吡啶-3-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氟-5-甲氧基-吡啶-2-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啶-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啶-3-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三氟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三氟甲基-苯酚;N-环庚基-N′-(2-乙基-环戊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2-甲基-环戊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醇;N-(2-氨基-环戊基甲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3-{[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醇;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环戊醇;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四氢-吡咯并[1,2-c]咪唑-2-基)-[1,3,5]三嗪-2,4-二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六氢-吡咯并[1,2-c]咪唑-3-酮;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 H-咪唑-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6-(2,3-二氢-吲哚-1-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吲哚-1-基-[1,3,5]三嗪-2,4-二胺;1-(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甲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2-(2-{2-[2-(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3-{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醇;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2-{2-[2-(3-甲氧基-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基硫烷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环丙氧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带有磷酸一乙酯的化合物;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带有磷酸二苄酯乙酯的化合物;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带有磷酸二叔丁酯乙酯的化合物;磷酸一-(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基)酯;5-{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羟基-苯甲酸,带有乙烷的化合物;5-{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钠;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二叔丁氧基-磷酰氧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1-(双-苄氧基-磷酰氧基甲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1-膦酰氧基甲基-吡咯烷鎓氯化物;三氟乙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1-膦酰氧基甲基-吡咯烷鎓;或磷酸一-(2-{[4-环庚氨基-6-(3-氟-4-羟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甲基)酯,带有乙烷的化合物。
10.包含通式Ib化合物的组合物 其中R1b选自 或 R2b选自 或-O-R3b;R3b选自 或 R4b选自-H、-CH3、-CH2-CH3或-CH2-CH2-CH3;R5b选自 或 R6b选自 或 和R7b选自 或
11.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4-二胺;6-(3-氯-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6-(3-溴-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碘-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苄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甲氧基-苄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碘-4-甲氧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2-(3-氟-4-甲氧基苯基)-乙基]-[1,3,5]三嗪-2,4,6-三胺;N-[2-(3-氯-4-甲氧基-苯基)-乙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2-(3-溴-4-甲氧基-苯基)-乙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2-(3-碘-4-甲氧基-苯基)-乙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乙氧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乙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乙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乙氧基-3-碘-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丙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丙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碘-4-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碘-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氨腈;(3-氯-4-甲氧基-苯基)-{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腈;(3-溴-4-甲氧基-苯基)-{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腈;{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3-碘-4-甲氧基-苯基)-氨腈;4-{4-环庚氨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溴-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4-{4-环庚氨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碘-苯酚;N-环庚基-N′-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丙基-[1,3,5]三嗪-2,4,6-三胺;6-环庚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6-环丙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6-环戊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6-环己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1-氧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丙基-丁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戊-2-烯基-(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2-烯基-(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2-烯基-(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咯烷-1-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哌啶-1-基-[1,3,5]三嗪-2,4,6-三胺;N-氮杂庚环-1-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腈;N-[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乙酰胺;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吡咯烷-2-酮;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2-酮;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氮杂庚环-2-酮;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咯烷-3-基)-[1,3,5]三嗪-2,4,6-三胺;N-氮杂庚环-3-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氧杂庚环-3-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吡喃-3-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3-基)-[1,3,5]三嗪-2,4,6-三胺;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氮杂-二环[2.2.1]庚-3-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1]庚-2-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酸;[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脲;[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丙-2-酮;[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戊-2-酮;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哌啶-1-基}-乙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酰胺;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醇;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醛;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酰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吡喃-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四氢-吡喃-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二甲氨基环己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4H-吡啶-1-基}-乙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丁-1-酮;1-{4-[4-环庚氨基-6-(3-氟-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基氨基]-哌啶-1-基}-戊-1-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基氨基]-哌啶-1-甲酸甲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乙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基氨基]-哌啶-1-甲酸丙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苄酯;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丙-2-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戊-2-酮;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己-2-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乙酸甲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乙酸乙酯;{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乙酸丙酯;N-环庚-3-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氮杂庚环-4-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氮杂庚环-4-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硫杂庚环-4-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1λ*6*-硫杂庚环-4-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氧杂庚环-2-基-[1,3,5]三嗪-2,4,6-三胺;N-氮杂庚环-2-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硫杂庚环-2-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硫杂庚环-3-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1λ*6*-硫杂庚环3-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2-{[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溴化物;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碘化物;1-乙酰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酚钾;3-羧基-丙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3-羧基-丙烯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1H-吡咯-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1H-吡咯-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噻吩-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噻吩-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1-二氧代-四氢-1λ*6*-噻吩-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5-氟-6-甲氧基-吡啶-3-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氟-5-甲氧基-吡啶-2-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啶-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啶-3-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三氟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三氟甲基-苯酚;N-环庚基-N′-(2-乙基-环戊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2-甲基-环戊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醇;N-(2-氨基-环戊基甲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3-{[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醇;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环戊醇;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四氢-吡咯并[1,2-c]咪唑-2-基)-[1,3,5]三嗪-2,4-二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六氢-吡咯并[1,2-c]咪唑-3-酮;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H-咪唑-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6-(2,3-二氢-吲哚-1-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吲哚-1-基-[1,3,5]三嗪-2,4-二胺;1-(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甲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2-(2-{2-[2-(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3-{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醇;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2-{2-[2-(3-甲氧基-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基硫烷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4-环丙氧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带有磷酸一乙酯的化合物;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带有磷酸二苄酯乙酯的化合物;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带有磷酸二叔丁酯乙酯的化合物;磷酸一-(4-{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基)酯;5-{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羟基-苯甲酸,带有乙烷的化合物;5-{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钠;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二叔丁氧基磷酰氧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1-(双-苄氧基-磷酰氧基甲基)-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1-膦酰氧基甲基-吡咯烷鎓氯化物;三氟乙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1-膦酰氧基甲基-吡咯烷;或磷酸一-(2-{[4-环庚氨基-6-(3-氟-4-羟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甲基)酯;带有乙烷的化合物。
12.治疗人或动物不需要的细胞增殖、炎症介导的疾病或过度增殖性疾病或调节人或动物糖苷酶的方法,包括对人或动物给予治疗有效量的包含通式Ib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步骤 其中R1b选自 或 R2b选自 或-O-R3b;R3b选自 或 R4b选自-H、-CH3、-CH2CH3或-CH2CH2CH3;R5b选自 或 R6b选自 或 且R7b选自 或
13.微阵列,包括由用通式Ib化合物处理的细胞类型产生的基因表达分布图 其中R1b选自 或 R2b选自 或-O-R3b;R3b选自 或 R4b选自-H、-CH3、-CH2CH3或-CH2CH2CH3;R5b选自 或 R6b选自 或 且R7b选自 或
14.表达分布图数据库,包括患者鉴定参比物;和通过对患者给予通式Ib的化合物产生的该患者的表达分布图其中 R1b选自 或 R2b选自 或-O-R3b;R3b选自 或 R4b选自-H、-CH3、-CH2CH3或-CH2CH2CH3;R5b选自 或 R6b选自 或 且R7b选自 或
15.通式Ic或IIc的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烯基、苄基、O2CR、C(O)R或C(O)OR,其中R为H或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NH2、CH2OH或芳基;G为NR1或O;J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o-R1、m-R1、m-OR1、m-OCF3、o-F、o-Cl、m-F、m-Cl、m-Br、m-I、m-CF3、m-CN、m-NO2、m-C(O)OR1、C(O)OLi、C(O)ONa、m-SO2R1、m-NC(O)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X2选自o-R1;p-R1;p-OR1;p-OCF3;o-F;o-Cl;o-Br;o-I;o-CF3;m-F;m-Cl;m-Br;m-I;m-CN;m-CF3;m-OCF3;p-SR1;p-NR12;p-F;p-Cl;p-Br;p-CF3;p-OCF3;p-C(O)OR1;p-OC(O)R1;p-CN;p-NO2;p-NC(O)R1;o-C≡CC(CH3)2OR1;p-C≡CC(CH3)2OR1;p-OM;p-SM;m-C(O)OM;或p-C(O)O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p-O(CH2)mZR1,其中m为0-3的整数且Z选自O、S、-S(O)-、-SO2-、-OP(O)(OH)O-、-P(O)(OH)O-或-C(O)-;p-OC(O)(CH2CH2O)rR1或p-O(CH2CH2O)rR1,其中r为0-6;X3为o-R1、m-R1、p-R1、o-OR1、m-OR1或p-OR1;或X2和X3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AY和DY独立地选自OR1;F;Cl;Br;I;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G选自NH、CH2或SH;或A和D独立地选自O或NR1;且Y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R1;(CHR1)qR1;(CHR1)qCF3; 其中n为1或2且Q选自CH或N;或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E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NR1、O、S、C=O或C=NR1; 或 其中W-选自Cl-、Br-、I-、[O2CCH2CH2CO2R1]-、[O2CCHCHCO2R1]-或[O2CCF3]-; 其中q为0-3的整数,L选自CH或N,且U选自O、NR1、S、SO2、CHR1或CHOH; 其中p为0-3的整数且X1、X2和X3如上述所定义;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4选自H、2-R1、3-R1、2-OH、3-OH、2-NH2或3-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5选自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6选自H、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或 其中T选自CO2H、CH2OH或(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H2R1;CH2CF3;C(O)CHR1NH2;CHR1CH2OH;(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O)Z1或(CHR1)zZ1,其中z为0-6的整数且Z1选自NR12; 其中x为3-5的整数; 或 其中t为0-6。
1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为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酮;N-[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胍;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吡咯烷-2-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1-(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酮;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甲酯;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2-乙基-环戊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2-乙基-吡唑烷-1-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3-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咪唑-1-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6氢-吡咯并[1,2-9]哌嗪-2-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3-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吡咯烷-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乙基-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酰胺;吡咯烷-1,2-二甲酸1-叔丁酯2-[4-(环己基甲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酯;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甲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甲氧基-3-硝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5-[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2-甲基-戊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磺酸;5-{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methyxy-苄腈;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氯-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钠;N-(3-氯-4-乙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2-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基硫烷基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亚磺酰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磺酰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基硫烷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硫醇;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四氢-吡咯并[1,2-c]咪唑-2-基)-[1,3,5]三嗪-2,4-二胺;磷酸一-(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甲基)酯;磷酸一-(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基)酯;HH磷酸一-(2-氯-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基)酯;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氨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乙酸4-{4-(环己基甲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N-(4-氨基-3-氟-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4-二甲氨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3-氯-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异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4-环丙氧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环丙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4-乙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三氟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三氟甲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乙基-噁唑烷-4-基甲基)-N″-(4-三氟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5-二氯-4-甲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5-二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5-二氟-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6-二氟-苯酚;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氟-5甲氧基-吡啶-2-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5-氟-6甲氧基-吡啶-3-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8-氟-苯并二氢吡喃-6-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4-二胺;6-(4-氨基-3-氟-苯氧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6-(4-氨基-2-氟-苯氧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吡喃-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N′-哌啶-4-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氧基)-N″-硫代吗啉-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1λ*6*-硫代吗啉-4-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硫代吡喃-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六氢-1λ*6*-硫代吡喃-4-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苄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氧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硝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氟-苄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戊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2-烯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丙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醇;N-(3-氨基-环戊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氨基-环戊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2-{[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醇;N-(2-氨基-环戊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基-环己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2-甲基-环己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2-{[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己醇;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 ]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己醇;4-{[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己醇;N-(4-氨基-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氨基-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1]庚-2-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2]辛-2-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环己基-1-甲基-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噻吩-2-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噻吩-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乙氧基-苯基)-N″-(1H-吡咯-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nethoxy-苯基)-N″-(1-甲基-1H-吡咯-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2,3-二氢-1H-吲哚-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2-二甲氨基-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酰胺;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酯;1-甲基-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酰胺;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六氢-吡咯并[1,2-c]咪唑-1-酮;1-[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吡咯烷-2,5-二酮;1-[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咪唑烷-2,4-二酮;3-[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噻唑烷-2,5-二酮;2-{4-(环己基甲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氯化物;1-乙酰基-2-{[4-(环己基甲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噻吩-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噻吩-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噁唑-5-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咪唑-1-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咪唑-1-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嘧啶-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2-氨基-嘧啶-4-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5-{[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己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环己基甲氨基)-6-(3-氟-4-羟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3-氯-4-羟基-苯氨基)-6-(环己基甲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4-{4-(环己基甲氨基)-6-[(2,4-二氧代-噻唑烷-5-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溴化物;5-{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5-{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钠;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OH2-{2-[2-(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1-(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3-{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3-{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2-(2-{2-[2-(2-{[4-(环己基甲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3-羧基-丙酸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3-羧基-丙烯酸-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N-环己基甲基-6-(2-二甲氨基-乙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噻吩-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噁唑-5-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6-苄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1H-吡咯-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呋喃-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噻吩-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6-(二环[2.2.2]辛-2-基氧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吡咯烷-2-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4-[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氧基甲基]-环己醇;4-[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氧基甲基]-苯酚;[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4-羟基-苯基)-乙酸;环己基-[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乙酸;[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基-乙酸;6-(2-氨基-1-苯基-乙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2-[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苯基-乙醇;N-(1-苄基-吡咯烷-2-基甲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氨基-苯基-乙酸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酯;三氟乙酸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或2-环己基-2-[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乙醇。
17.组合物,包含通式Ic或IIc的化合物 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链烯基、苄基、O2CR、C(O)R或C(O)OR,其中R为H或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NH2、CH2OH或芳基;G为NR1或O;J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o-R1、m-R1、m-OR1、m-OCF3、o-F、o-Cl、m-F、m-Cl、m-Br、m-I、m-CF3、m-CN、m-NO2、m-C(O)OR1、C(O)OLi、C(O)ONa、m-SO2R1、m-NC(O)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X2选自o-R1;p-R1;p-OR1;p-OCF3;o-F;o-Cl;o-Br;o-I;o-CF3;m-F;m-Cl;m-Br;m-I;m-CN;m-CF3;m-OCF3;p-SR1;p-NR12;p-F;p-Cl;p-Br;p-CF3;p-OCF3;p-C(O)OR1;p-OC(O)R1;p-CN;p-NO2;p-NC(O)R1;o-C≡CC(CH3)2OR1;p-C≡CC(CH3)2OR1;p-OM;p-SM;m-C(O)OM;或p-C(O)O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p-O(CH2)mZR1,其中m为0-3的整数且Z选自O、S、-S(O)-、-SO2-、-OP(O)(OH)O-、-P(O)(OH)O-或-C(O)-;p-OC(O)(CH2CH2O)rR1或p-O(CH2CH2O)rR1,其中r为0-6;X3为o-R1、m-R1、p-R1、o-OR1、m-OR1或p-OR1;或X2和X3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AY和DY独立地选自OR1;F;Cl;Br;I;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G选自NH、CH2或SH;或A和D独立地选自O或NR1;且Y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R1;(CHR1)qR1;(CHR1)qCF3; 其中n为1或2且Q选自CH或N;或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E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NR1、O、S、C=O或C=NR1; 或 其中W-选自Cl-、Br-、I-、[O2CCH2CH2CO2R1]-、[O2CCHCHCO2R1]-或[O2CCF3]-; 其中q为0-3的整数,L选自CH或N,且U选自O、NR1、S、SO2、CHR1或CHOH; 其中p为0-3的整数且X1、X2和X3如上述所定义;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4选自H、2-R1、3-R1、2-OH、3-OH、2-NH2或3-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5选自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6选自H、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或 其中T选自CO2H、CH2OH或(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H2R1;CH2CF3;C(O)CHR1NH2;CHR1CH2OH;(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O)Z1或(CHR1)zZ1,其中z为0-6的整数且Z1选自NR12; 其中x为3-5的整数; 或 其中t为0-6。
18.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酮;N-[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胍;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吡咯烷-2-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1-(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酮;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甲酯;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2-乙基-环戊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2-乙基-吡唑烷-1-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甲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唑烷-3-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咪唑-1-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6-(1-乙基-吡唑烷-2-基甲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唑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吡咯烷-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唑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1-乙基-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乙基]-酰胺;吡咯烷-1,2-二甲酸1-叔丁酯2-[4-(环己基甲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酯;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酯;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溴-4-甲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甲氧基-3-硝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5-[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2-甲基-戊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磺酸;5-{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methyxy)-苄腈;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氯-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钠;N-(3-氯-4-乙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2-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己基甲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基硫烷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亚磺酰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磺酰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硫烷基-笨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己基甲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硫醇;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四氢-吡咯并[1,2-c]咪唑-2-基)-[1,3,5]三嗪-2,4-二胺;磷酸一-(4-{4-(环己基甲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甲基)酯;磷酸一-(4-{4-(环己基甲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基)酯;HH磷酸一-(2-氯-4-{4-(环己基甲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氧基甲基)酯;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氨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乙酸4-{4-(环己基甲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N-(4-氨基-3-氟-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4-二甲氨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3-氯-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异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4-环丙氧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环丙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4-乙基-3-氟-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三氟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三氟甲氧基-苯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乙基-噁唑烷-4-基甲基)-N″-(4-三氟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5-二氯-4-甲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5-二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5-二氟-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6-二氟-苯酚;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氟-5甲氧基-吡啶-2-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5-氟-6甲氧基-吡啶-3-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8-氟-苯并二氢吡喃-6-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4-二胺;6-(4-氨基-3-氟-苯氧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6-(4-氨基-2-氟-苯氧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吡喃-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N′-哌啶-4-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硫代吗啉-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1λ*6*-硫代吗啉-4-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硫代吡喃-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1-二氧代-六氢-1λ″6″-硫代吡喃-4-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苄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氧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硝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4-氟-苄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戊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2-烯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丙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醇;N-(3-氨基-环戊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苄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氨基-环戊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2-{[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戊醇;N-(2-氨基-环戊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4-甲基-环己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2-甲基-环己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2-{[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己醇;3-{[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己醇;4-{[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环己醇;N-(4-氨基-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氨基-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1]庚-2-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二环[2.2.2]辛-2-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氮杂-二环[2.2.2]辛-3-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1-环己基-1-甲基-乙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噻吩-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噻吩-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乙氧基-苯基)-N″-(1H-吡咯-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nethoxy)-苯基)-N″-(1-甲基-1 H-吡咯-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2,3-二氢-1H-吲哚-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己基甲基-N′-(2-二甲氨基-乙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酰胺;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酯;1-甲基-吡咯烷-2-甲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酰胺;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六氢-吡咯并[1,2-c]咪唑-1-酮;1-[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吡咯烷-2,5-二酮;1-[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咪唑烷-2,4-二酮;3-[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噻唑烷-2,5-二酮;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氯化物;1-乙酰基-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呋喃-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噻吩-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噻吩-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噁唑-5-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咪唑-1-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咪唑-1-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嘧啶-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2-氨基-嘧啶-4-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5-{[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己基甲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环己基甲氨基)-6-(3-氟-4-羟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5-{[4-(3-氯-4-羟基-苯氨基)-6-(环己基甲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噻唑烷-2,4-二酮;4-{4-(环己基甲基-氨基)-6-[(2,4-二氧代-噻唑烷-5-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钠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氯化物;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溴化物;5-{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5-{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钠;3-(2-{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3-(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酯;N-环己基甲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OH2-{2-[2-(4-{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1-(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3-{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1-(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3-{2-[2-(2-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1-酮;2-(2-{2-[2-(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1-(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3-羧基-丙酸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3-羧基-丙烯酸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N-环己基甲基-6-(2-二甲氨基-乙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噻吩-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噁唑-5-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6-苄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1H-吡咯-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呋喃-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噻吩-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6-(二环[2.2.2]辛-2-基氧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吡咯烷-2-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4-[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氧基甲基]-环己醇;4-[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氧基甲基]-苯酚;[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4-羟基-苯基)-乙酸;环己基-[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乙酸;[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基-乙酸;6-(2-氨基-1-苯基-乙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2-[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苯基-乙醇;N-(1-苄基-吡咯烷-2-基甲基)N′-环己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氨基-苯基-乙酸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酯;三氟乙酸2-{[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或2-环己基-2-[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乙醇。
19.治疗人或动物不需要的细胞增殖、炎症介导的疾病或过度增殖性疾病或调节人或动物糖苷酶的方法,包括对人或动物给予治疗有效量的组合物的步骤,该组合物包含下列通式Ic或IIc化合物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 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链烯基、苄基、O2CR、C(O)R或C(O)OR,其中R为H或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NH2、CH2OH或芳基;G为NR1或O;J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o-R1、m-R1、m-OR1、m-OCF3、o-F、o-Cl、m-F、m-Cl、m-Br、m-I、m-CF3、m-CN、m-NO2、m-C(O)OR1、C(O)OLi、C(O)ONa、m-SO2R1、m-NC(O)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X2选自o-R1;p-R1;p-OR1;p-OCF3;o-F;o-Cl;o-Br;o-I;o-CF3;m-F;m-Cl;m-Br;m-I;m-CN;m-CF3;m-OCF3;p-SR1;p-NR12;p-F;p-Cl;p-Br;p-CF3;p-OCF3;p-C(O)OR1;p-OC(O)R1;p-CN;p-NO2;p-NC(O)R1;o-C≡CC(CH3)2OR1;p-C≡CC(CH3)2OR1;p-OM;p-SM;m-C(O)OM;或p-C(O)O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p-O(CH2)mZR1,其中m为0-3的整数且Z选自O、S、-S(O)-、-SO2-、-OP(O)(OH)O-、-P(O)(OH)O-或-C(O)-;p-OC(O)(CH2CH2O)rR1或p-O(CH2CH2O)rR1,其中r为0-6;X3为o-R1、m-R1、p-R1、o-OR1、m-OR1或p-OR1;或X2和X3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AY和DY独立地选自OR1;F;Cl;Br;I;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G选自NH、CH2或SH;或A和D独立地选自O或NR1;且Y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R1;(CHR1)qR1;(CHR1)qCF3; 其中n为1或2且Q选自CH或N;或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E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NR1、O、S、C=O或C=NR1; 或 其中W-选自Cl-、Br-、I-、[O2CCH2CH2CO2R1]-、[O2CCHCHCO2R1]-或[O2CCF3]-; 其中q为0-3的整数,L选自CH或N,且U选自O、NR1、S、SO2、CHR1或CHOH; 其中p为0-3的整数且X1、X2和X3如上述所定义;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4选自H、2-R1、3-R1、2-OH、3-OH、2-NH2或3-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5选自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6选自H、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或 其中T选自CO2H、CH2OH或(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H2R1;CH2CF3;C(O)CHR1NH2;CHR1CH2OH;(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O)Z1或(CHR1)zZ1,其中z为0-6的整数且Z1选自NR12; 其中x为3-5的整数; 或 其中t为0-6。
20.微阵列,包括由用通式Ic或IIc化合物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处理的细胞类型产生的基因表达分布图 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链烯基、苄基、O2CR、C(O)R或C(O)OR,其中R为H或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NH2、CH2OH或芳基;G为NR1或O;J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o-R1、m-R1、m-OR1、m-OCF3、o-F、o-Cl、m-F、m-Cl、m-Br、m-I、m-CF3、m-CN、m-NO2、m-C(O)OR1、C(O)OLi、C(O)ONa、m-SO2R1、m-NC(O)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X2选自o-R1;p-R1;p-OR1;p-OCF3;o-F;o-Cl;o-Br;o-I;o-CF3;m-F;m-Cl;m-Br;m-I;m-CN;m-CF3;m-OCF3;p-SR1;p-NR12;p-F;p-Cl;p-Br;p-CF3;p-OCF3;p-C(O)OR1;p-OC(O)R1;p-CN;p-NO2;p-NC(O)R1;o-C≡CC(CH3)2OR1;p-C≡CC(CH3)2OR1;p-OM;p-SM;m-C(O)OM;或p-C(O)O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p-O(CH2)mZR1,其中m为0-3的整数且Z选自O、S、-S(O)-、-SO2-、-OP(O)(OH)O-、-P(O)(OH)O-或-C(O)-;p-OC(O)(CH2CH2O)rR1或p-O(CH2CH2O)rR1,其中r为0-6;X3为o-R1、m-R1、p-R1、o-OR1、m-OR1或p-OR1;或X2和X3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AY和DY独立地选自OR1;F;Cl;Br;I;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G选自NH、CH2或SH;或A和D独立地选自O或NR1;且Y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R1;(CHR1)qR1;(CHR1)qCF3; 其中n为1或2且Q选自CH或N;或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E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NR1、O、S、C=O或C=NR1; 或 其中W-选自Cl-、Br-、I-、[O2CCH2CH2CO2R1]-、[O2CCHCHCO2R1]-或[O2CCF3]-; 其中q为0-3的整数,L选自CH或N,且U选自O、NR1、S、SO2、CHR1或CHOH; 其中p为0-3的整数且X1、X2和X3如上述所定义;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4选自H、2-R1、3-R1、2-OH、3-OH、2-NH2或3-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5选自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6选自H、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或 其中T选自CO2H、CH2OH或(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H2R1;CH2CF3;C(O)CHR1NH2;CHR1CH2OH;(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O)Z1或(CHR1)zZ1,其中z为0-6的整数且Z1选自NR12; 其中x为3-5的整数; 或 其中t为0-6。
21.表达分布图数据库,包括患者鉴定参比物;和通过对患者给予通式Ic或IIc化合物或其烯、二烯、三烯或炔衍生物、其饱和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产生的患者表达分布图 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环链烯基、苄基、O2CR、C(O)R或C(O)OR,其中R为H或至多含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H2NH2、CH2OH或芳基;G为NR1或O;J为CH或N;n为0-3的整数;X1选自o-R1、m-R1、m-OR1、m-OCF3、o-F、o-Cl、m-F、m-Cl、m-Br、m-I、m-CF3、m-CN、m-NO2、m-C(O)OR1、C(O)OLi、C(O)ONa、m-SO2R1、m-NC(O)R1或m-SO2OR1;或X1和X2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X2选自o-R1;p-R1;p-OR1;p-OCF3;o-F;o-Cl;o-Br;o-I;o-CF3;m-F;m-Cl;m-Br;m-I;m-CN;m-CF3;m-OCF3;p-SR1;p-NR12;p-F;p-Cl;p-Br;p-CF3;p-OCF3;p-C(O)OR1;p-OC(O)R1;p-CN;p-NO2;p-NC(O)R1;o-C≡CC(CH3)2OR1;p-C≡CC(CH3)2OR1;p-OM;p-SM;m-C(O)OM;或p-C(O)OM,其中M选自Li、Na、K、Mg或Ca;p-O(CH2)mZR1,其中m为0-3的整数且Z选自O、S、-S(O)-、-SO2-、-OP(O)(OH)O-、-P(O)(OH)O-或-C(O)-;p-OC(O)(CH2CH2O)rR1或p-O(CH2CH2O)rR1,其中r为0-6;X3为o-R1、m-R1、p-R1、o-OR1、m-OR1或p-OR1;或X2和X3共同为稠合的苯、吡啶、二噁烷或四氢吡喃环;AY和DY独立地选自OR1;F;Cl;Br;I; 其中x为3-5的整数; 其中G选自NH、CH2或SH;或A和D独立地选自O或NR1;且Y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R1;(CHR1)qR1;(CHR1)qCF3; 其中n为1或2且Q选自CH或N;或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E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NR1、O、S、C=O或C=NR1; 或 其中W-选自Cl-、Br-、I-、[O2CCH2CH2CO2R1]-、[O2CCHCHCO2R1]-或[O2CCF3]-; 其中q为0-3的整数,L选自CH或N,且U选自O、NR1、S、SO2、CHR1或CHOH; 其中p为0-3的整数且X1、X2和X3如上述所定义;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4选自H、2-R1、3-R1、2-OH、3-OH、2-NH2或3-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5选自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其中q为0-3的整数,且X6选自H、2-R1、3-R1、4-R1、2-OH、3-OH、4-OH、2-NH2、3-NH2或4-NH2; 或 其中T选自CO2H、CH2OH或(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H2R1;CH2CF3;C(O)CHR1NH2;CHR1CH2OH;(CHR1)xNR12,其中x为1-6的整数;C(O)Z1或(CHR1)zZ1,其中z为0-6的整数且Z1选自NR12; 其中x为3-5的整数; 或 其中t为0-6。
22.通式Id的化合物 其中G选自NH或O;Z选自H或 其中X1选自F或Cl且X2选自OCH3、NH2、OC(O)CH3或OH;A选自NR1或O;Y1选自R1、 或 B选自NR1或O;且Y2选自 其中q为0或1,E选自O或NR2,其中R2选自R1、OR1、C(O)R1、C(O)OR1、C(O)NH2或CH2NH2;或 其中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且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2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化合物,其中该化合物为6-(3-氯-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6-环庚氧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6-环庚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6-(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3-氯-4-甲氧基-苯基)-[4-环庚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基]-胺;[4-环庚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4-二胺;6-(3-氯-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6-环庚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6-环庚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4-环庚氧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基]甲基-(1-甲基-哌啶-4-基)-二胺;[4-环庚氧基-6-(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环庚基-[4-(3-氟-4-甲氧基苯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基]-胺;2-环庚氧基-4-(3-氟-4-甲氧基-苯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3-氯-4-甲氧基-苯氧基)-4-环庚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基]-胺;[4-环庚氧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基]-(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胺;[4-环庚氧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环庚基-[4-(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基]-胺;2-环庚氧基-4-(1-乙基-吡咯烷-乙基甲氧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N-(4-氨基-3-氨-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乙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酰胺;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醇;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酰胺;乙酸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酯;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吡喃-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四氢-吡喃-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氯-4-[4-环庚氨基-6-(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N-(4-氨基甲基-环己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甲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4-[4-(4-氨基甲基-环己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哌啶-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哌啶-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哌啶-4-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3-氟-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醇;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醇;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醇;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醇;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醇;N-(4-氨基-环己基甲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甲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醇;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醇;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醇;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醇;或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醇。
24.组合物,包含通式Id的化合物 其中G选自NH或O;Z选自H或 其中X1选自F或Cl且X2选自OCH3、NH2、OC(O)CH3或OH;A选自NR1或O;Y1选自R1、 或 B选自NR1或O;且Y2选自 其中q为0或1,E选自O或NR2,其中R2选自R1、OR1、C(O)R1、C(O)OR1、C(O)NH2或CH2NH2;或 其中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且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2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6-(3-氯-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6-环庚氧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6-环庚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6-(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6-(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4-二胺;(3-氯-4-甲氧基-苯基)-[4-环庚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基]-胺;[4-环庚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4-二胺;6-(3-氯-4-甲氧基-苯氧基)-N-环庚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6-环庚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6-环庚氧基-N′-(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1,3,5]三嗪-2,4-二胺;N-环庚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1,3,5]三嗪-2,4-二胺;[4-环庚氧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基]甲基-(1-甲基-哌啶-4-基)-二胺;[4-环庚氧基-6-(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氧基)-胺;环庚基-[4-(3-氟-4-甲氧基苯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基]-胺;2-环庚氧基-4-(3-氟-4-甲氧基-苯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2-(3-氯-4-甲氧基-苯氧基)-4-环庚氧基-6-(1-甲基-哌啶4-基氧基)-[1,3,5]三嗪;[4-环庚氧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基]-(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胺;[4-环庚氧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1,3,5]三嗪-2-基]-(3-氟-4-甲氧基-苯基)-胺;环庚基-[4-(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2-基]-胺;2-环庚氧基-4-(1-乙基-吡咯烷-2-基甲氧基)-6-(3-氟-4-甲氧基-苯氧基)-[1,3,5]三嗪;N-(4-氨基-3-氯-苯基)-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1-{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基}-乙酮;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甲酸酰胺;4-[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哌啶-1-醇;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2-{[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酰胺;乙酸2-氯-4{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酯;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四氢-吡喃-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四氢-吡喃-4-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2-氯-4-[4-环庚氨基-6-(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酚;N-(4-氨基甲基-环己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甲基-环己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4-[4-(4-氨基甲基-环己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N″-哌啶-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N″-哌啶-4-基甲基-[1,3,5]三嗪-2,4,6-三胺;4-{4-环庚氨基-6-[(哌啶-4-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氟-苯酚;N-环庚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环庚基-N′-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N-(3-氟-4-甲氧基-苯基)-N′-甲基-N′-(1-甲基-哌啶-4-基)-[1,3,5]三嗪-2,4,6-三胺;4-(3-氟-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醇;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醇;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环庚氨基-[1,3,5]三嗪-2-醇;4-环庚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醇;4-环庚氨基-6-(甲基-(1-甲基-哌啶-4-基)-氨基)-[1,3,5]三嗪-2-醇;N-(4-氨基-环己基甲基)-N′-(3-氯-4-甲氧基-苯基)-N″-环庚基-[1,3,5]三嗪-2,4,6-三胺;N-(4-氨基-环己基甲基)-N′-环庚基-N″-(3-氟-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胺;4-环庚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醇;4-[(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醇;4-(3-氯-4-甲氧基-苯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醇;4-(环己基甲基-氨基)-6-(3-氟-4-甲氧基-苯氨基)-[1,3,5]三嗪-2-醇;或4-(环己基甲基-氨基)-6-[(1-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1,3,5]三嗪-2-醇。
26.如权利要求3、10、17或24中所述的组合物,进一步包含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任选药物上可接受的助剂;任选药物上可接受的防腐剂;和任选药物上可接受的赋形剂。
27.如权利要求3、10、17或24中所述的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选自下列的试剂化疗剂、免疫抑制剂、细胞因子、细胞毒性剂、溶核化合物、放射性同位素、受体、前体药物激活酶、抗炎药、抗风湿药、心血管药、毒素或其任意组合。
28.如权利要求3、10、17或24中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为片剂、胶囊、扁囊剂、粉剂、颗粒、溶液、混悬剂、乳剂、大丸剂、锭剂、栓剂、阴道栓、tamport、霜剂、凝胶、糊剂、泡沫、喷雾剂、气溶胶、微囊、脂质体、透皮贴剂、软锭剂、糊剂或漱口剂形式。
29.治疗人或动物不需要的细胞增殖、炎症介导的疾病或过度增殖性疾病或调节人或动物糖苷酶的方法,包括对人或动物给予治疗有效量的包含通式Id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步骤 其中G选自NH或O;Z选自H或 其中X1选自F或Cl且X2选自OCH3、NH2、OC(O)CH3或OH;A选自NR1或O;Y1选自R1、 或 B选自NR1或O;且Y2选自 其中q为0或1,E选自O或NR2,其中R2选自R1、OR1、C(O)R1、C(O)OR1、C(O)NH2或CH2NH2;或 其中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且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30.医用装置,包括药物转运或洗脱部件;和配备在所述药物转运或洗脱部件上或内部的权利要求3、10、17或24中所述的组合物。
31.如权利要求30中所述的医用装置,其中所述的药物转运或洗脱部件为支架。
32.如权利要求30中所述的医用装置,所述的药物转运或洗脱部件选自分流器、结肠造瘘袋附件、耳引流管、起搏器用导联、植入式除颤器用导联、缝合线、U形钉、吻合器、椎骨盘、骨针、缝合锚凹、止血防护层、嵌、螺钉、板、夹、血管植入物、组织粘合剂、组织密封剂、组织支架、骨代用品、官腔内器具、支架或血管支持物。
33.微阵列,包括由用通式Id化合物处理的细胞类型产生的基因表达分布图 其中G选自NH或O;Z选自H或 其中X1选自F或Cl且X2选自OCH3、NH2、OC(O)CH3或OH;A选自NR1或O;Y1选自R1、 或 B选自NR1或O;且Y2选自 其中q为0或1,E选自O或NR2,其中R2选自R1、OR1、C(O)R1、C(O)OR1、C(O)NH2或CH2NH2;或 其中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且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34.如权利要求6、13、20或33所述的微阵列,其中所述的细胞类型选自包括如下细胞的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脐动脉内皮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主动脉内皮细胞、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肺动脉内皮细胞、子宫肌层微血管内皮细胞、角质化细胞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前列腺上皮细胞、肾皮质上皮细胞、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小气道上皮细胞、肾上皮细胞、脐动脉平滑肌细胞、新生儿皮肤成纤维细胞、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神经先祖细胞、骨骼肌细胞、星形细胞、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子宫平滑肌细胞、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或前列腺基质细胞。
35.表达分布图数据库,包括患者鉴定参比物;和通过对患者给予通式Id的化合物产生的该患者的表达分布图 其中G选自NH或O;Z选自H或 其中X1选自F或Cl且X2选自OCH3、NH2、OC(O)CH3或OH;A选自NR1或O;Y1选自R1、 或 B选自NR1或O;且Y2选自 其中q为0或1,E选自O或NR2,其中R2选自R1、OR1、C(O)R1、C(O)OR1、C(O)NH2或CH2NH2;或 其中R3选自R1、C(O)R1、C(O)OR1或C(O)NH2;且其中R1在每次出现时均独立地选自H或至多含有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36.如权利要求5、12、19或29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在以每日剂量、每日亚剂量或其任意合适部分对人或动物给药时可有效减少所述疾病的作用或调节糖苷酶的用量。
37.如权利要求5、12、19或29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在以每日剂量、每日亚剂量或其任意合适部分对人或动物给药时可有效减少不需要的细胞增殖的作用的用量。
38.如权利要求5、12、19或29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在以每日剂量、每日亚剂量或其任意合适部分对人或动物给药时可有效调节糖苷酶的用量。
39.如权利要求5、12、19或29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在以每日剂量、每日亚剂量或其任意合适部分对人或动物给药时可有效减少炎症介导的疾病的作用的用量。
40.如权利要求5、12、19或29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在以每日剂量、每日亚剂量或其任意合适部分对人或动物给药时可有效减少过度增殖性疾病的作用的用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包含治疗因炎症反应导致的病理生理疾病的化合物的方法和组合物。本发明特别涉及抑制或阻断糖化蛋白产生的诱导与内皮细胞中信号传导相关的炎症反应的化合物。本发明涉及抑制平滑肌增殖的化合物。本发明特别涉及通过调节诸如基底膜聚糖的HSPGs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化合物。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化合物在治疗诸如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这类特征在于平滑肌增殖的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C07D251/00GK1697831SQ03822602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3日
发明者R·T·蒂默, C·W·亚历山大, S·皮勒里塞蒂, U·萨克斯纳, K·R·耶勒斯瓦拉普, M·帕尔, J·T·雷迪, V·V·R·M·K·雷迪, B·S·斯里德维, P·R·库玛, G·O·雷迪 申请人:雷迪美国治疗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