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激酶抑制剂的新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106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作为激酶抑制剂的新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苯并咪唑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这样的衍生物是某些丝氨酸/苏氨 酸和酪氨酸激酶(并且特别是P頂1-3激酶和DYRKlA激酶)的有效抑制剂。本发明还涉及 包含这样的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特别地可用于治疗PM1-3激酶和 DYRKlA激酶相关疾病,例如癌症(特别是白血病、淋巴瘤和实体瘤)、自身免疫病、炎性疾病 和神经变性疾病。
【背景技术】
[0002] 激酶是通过化学方式向其他蛋白质添加磷酸基团(该过程称为磷酸化)来修饰所 述蛋白质的酶。靶蛋白质的磷酸化不仅导致其活性的功能性改变,而且还可修饰与其他蛋 白质的缔合、运输和亚细胞定位。据估计,全部蛋白质中有高达30%可被激酶所修饰。因 此,激酶是大多数细胞途径(尤其是涉及信号转导的那些)的关键调节因子。激酶是当前最 令人感兴趣且最广泛研宄的药物靶标之一。在当前所寻找的用于治疗性抑制的新激酶靶标 中,PIM激酶无疑是最令人感兴趣的新兴分子靶标之一。PIM家族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由 三种高度同源的蛋白质PM-l、PM-2和PIM-3构成,它们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 用,并且在涉及细胞存活、炎症、细胞运动和应激应答的途径中具有贡献(请参考近期的综 述Blanco-Aparicio Biochem Pharmacol. 2012年 10月 5 日,Nawijn,Nat Rev Cancer. 2011 年 1 月;11 (I) :23-34)。
[0003] 对于PM-I参与癌性转化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可指出由PM-I激酶所调控的 多个过程,如刺激细胞周期进程、mTOR途径的共活化、凋亡抑制、c-Myc的转录共活化、促进 抗药性以及细胞迀移和转移。已在多种癌症类型中报道了 PM激酶过表达,范围从造血系 统恶性肿瘤(例如,弥散性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源性白血病) 到实体瘤(例如,前列腺癌和胰腺癌)。在PM-I基因中获得突变可能是参与滤泡性淋巴瘤 (follicular lymphoma,FL)和慢性13淋巴细胞白血病(B-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CLL)组织学转化为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的分子机制之一(Rossi等,Heamatologica,2006,第91卷,第10期,第1405-9页)。还在 AIDS相关的非霍奇金淋巴瘤(Gaidano等,Blood,2003,第102卷,第5期,第1833至1841 页)、HCV感染的B细胞NHL患者(Libra等,J. Pathology,2005,第206卷,第1期,第87至 91 页)、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 (Montesinos-Rongen 等,Blood,2004 年 3 月 I 日,第 103 卷,第 5 期,第 1869 至 1875 页)、 结外DLBCL病例以及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PCMZL) (Deutsch 等,J Invest Dermatol. 2009 年 2 月;129 (2) :476-9 ; Deutsch等,Blood,2007年4月15日,第109卷,第8期,第3500至3504页)、原发性纵隔 大 B 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LBCL) (Martelli 等,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08 年 12 月;68(3) :256-63.)的病例中检出 PM-I 基因的突 变。在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感染的B细胞中,PM-I激酶上调,其中PM-I激酶 增强EBNA2蛋白的转录活性,这对于被感染B细胞的生长转化和永生化是必需的。PM-I激 酶的这种作用机制可使永生化的B细胞倾向于发生恶性转化(Rainio等,Virology. 2005年 3 月 15 日;333 (2) :201-6)。
[0004] PIM-1似乎还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发生中发 挥关键性作用。多篇报道指出PM-I激酶在下游FLT3(Fms样酪氨酸激酶3)激酶信号 传导中的作用。受体酪氨酸激酶FLT3的组成型活化之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突变在白血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其存在与AML中的不良预后 有关。组成型FLT3信号传导使白血病细胞中的PM-I水平上调,并且FLT3的近膜结构 域是该上调所需要的关键结构域(Kim等,Blood. 2005年2月15日;105(4) :1759-67 ; Vu等,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9 年6月 5 日;383(3) :308-13)。令人感兴趣 的是,该下游信号传导似乎与STAT5、Akt和MAPK信号传导无关。PM-I激酶的上调有利 于FLT3信号传导所引起的增殖和抗凋亡途径,并且主要的抗凋亡作用机制是PM-I依赖 性的Bad 磷酸化(Kim 等,J Haematol.2006 年9月;134(5) :500-9)。与 FLT3类似, PM-I激酶还被Bcr-Abl融合蛋白所上调,这是慢性髓细胞源性白血病的主要原因。SH3/ SH2介导的Bcr/Abl激酶与Hck激酶(造血细胞激酶,hematopoietic cell kinase)的相 互作用导致Hck的活化以及STAT5B对关键性Tyr699残基的磷酸化。活化的STAT5B刺激 下游效应物(例如,PIM-I激酶和Al蛋白)的表达,其是Bcr/Abl所介导之体外转化和体 内白血病发生必需的关键因子(Klejman等,EMBO J. 2002年11月1日;21 (21) :5766-74 ; Nieborowska-Skorska 等,Blood. 2002 年 6 月 15 日;99 (12) :4531-9)。而抑制 PM-I 似 乎不足以克服Bcr/Abl介导的癌细胞中的转化,Adam等的精巧研宄显示,PM-I和PM-2 在此发挥冗余的作用,同时靶向这两种激酶可得到令人兴奋的治疗替代方案以克服对小 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性(Nosaka和Kitamura,Exp Hematol. 2002年7月;30(7): 697-702 ;Adam 等,Cancer Res. 2006 年 4 月 1 日;66 (7) :3828-35)。在过去几年中,已深入 研宄了前列腺癌发生中PM-I激酶的参与情况,并且提供了具有临床重要性的多个实例以 及治疗适应症的基本原理。2001年,在微阵列筛选中已显示PM-I表达与疾病临床结果相 关联,并提议其为优于血清中PSA水平之标准诊断测试的更好的标志物(Dhanasekaran等, Nature. 2001年8月23日;412 (6849) :822-6)。这得到了由其他小组所进行之研宄的进一 步证实(Cibull 等,J Clin Pathol. 2006 年 3 月;59 (3) :285-8 ;Xu 等,J Surg Oncol. 2005 年 12 月 15 日;92 (4) :326-30 Thompson 等,Lab Invest. 2003 年 9 月;83 (9) :1301-9.; Valdman等,Prostate. 2004年9月1日;60 (4) :367-71)。人前列腺癌细胞中PIM-I的过表 达通过破坏有丝分裂纺锤体检验点、中心粒扩增、染色体错误聚集和多倍性来诱导基因组 不稳定性。当PM-I激酶在永生化的、非致瘤的人细胞中过表达时,这些细胞变为致瘤性的 (Roh 等,PLoS One. 2008 年 7 月 2 日;3(7) :e2572;Roh 等,Cancer Res. 2003 年 12 月 1 日; 63(23) :8079-84)。Zemskova及同事的非常令人感兴趣的发现支持在前列腺癌治疗中额外 地使用PM-I激酶抑制剂。出人意料的是,用多西他赛(标准护理)处理前列腺癌细胞诱 导STAT3磷酸化和PM-I基因的转录上调。如敲低和抑制剂实验所显示的,多西他赛处理 之后,PM-I激酶的表达对于这些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该数据支持在多西他赛抗性患者的 联合治疗中进一步测试新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Zemskova等,J Biol Chem. 2008年7月25 日;283 (30) :20635-44)。在Beier等的广泛研宄中,在细胞上进行的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与 非肿瘤组织相比,在98% (41/42)的侵袭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〇ma,HNSCC)中有PIM-I蛋白过表达。使用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活检样品重复该 研宄,显示PM-I表达与组织学肿瘤之间近乎显著的相关性,突显了 PM-I在HNSCC发生中 的作用(Beier 等,Int J Oncol. 2007 年 6 月;30 (6) :1381-7)〇
[0005] PM-2是PM激酶家族的第二成员。功能上,已注意到PM-2与Akt/mTOR途径相 交叉,但是其被独立地调节。PM-2和Aktl激酶均通过Cot激酶的磷酸化调节NF κ B依赖 性的转录(Kane 等,Mol Cell Biol. 2002 年 8 月;22 (16) :5962-74 ;Hammerman 等,Cancer Res. 2004年11月15日;64 (22) :8341-8)。已表明PM-2表达维持高水平的NF-κ B活性, 并且PM-2对NF- κ B的活化是其抗凋亡功能所需的。此外,这些数据提示,Cot依赖性的 NF κ B活化可通过转录诱导PM-2而发生,而非作为受体起始之激酶级联的直接结果。多个 报道显示,在驱动肿瘤发生中,PM-2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PM-I或与其相配合。由于这两 种激酶共有一些靶标(如Bad蛋白),它们均作为阻止凋亡诱导的促存活激酶起作用(Yan 等,J Biol Chem. 2003 年 11 月 14 日;278 (46) :45358-67 ;Aho 等,FEBS Lett. 2004年 7 月 30 日;571 (1-3) :43-9)。因为PM-I和PM-2均是由上游信号传导(如FLT3或Bcr-Abl信号 传导)诱导转录的,所以它们可以合作并通过v-Abl癌基因在B细胞肿瘤转化中至关重要 (Chen 等,Blood. 2008 年 2 月 1 日;111 (3) :1677-85)。与 PM-I 类似,PM-2 和 c-Myc 转基 因的共表达诱导恶性转化(Allen等,Oncogene. 1997年9月4日;15(10) :1133-41)。此外, 如文献中所示,PIM-I和PIM-2两者对细胞周期抑制的作用似乎协同加速细胞增殖和细胞 周期进程,但是仅详细描述了 PIM-I激酶调节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Dai等,Prostate. 2005 年 11月 1 日;65(3) :276-86 ;Chen等,Mol Cancer Res. 2005年8月;3(8) :443-51)。然而, 这两种激酶之间似乎还存在差异。尽管最近有关缺氧的出版物指出其在实体瘤形成和化学 抗性中新发现的作用,但尚无针对PM-2激酶的类似报道,因此需要进一步研宄该作用。另 一方面,在Tamburini的出版物中,特别地强调PIM-2在关键性4EBP1转录因子的磷酸化 (在丝氨酸 S65 上)中的作用(Tamburini 等,Blood. 2009年8 月 20 日;114(8) :1618-27)。 如该出版物所示,临床样品中PM-I的表达与上述发现不相关,提供了 PM-I和PM-2在调 节4EBP1磷酸化、调节蛋白质合成和促进肿瘤转化中非重叠作用的证据。Fox及同事也已报 道了类似的发现,强调了 PM-2激酶独立于Akt/mTOR途径之外地控制翻译的关键作用,并 指出抑制PM-I激酶作为开发新疗法(尤其在急性髓细胞源性白血病中)的有吸引力的可 选方案(Fox 等,Genes Dev.2003 年8月 1 日;17 (15) :1841-54)。
[0006] 与PM-I类似,已在数种人肿瘤类型中报道了 PM-2的过表达。其中一个有名的 报道涉及PIM-2参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肿瘤发生(Gong等,J Surg Res. 2009年5月1日;153⑴:17-22)。在人肝癌组织和!fepG2细胞(人肝细胞肝癌 细胞系)中研宄PM-2基因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在这两种情形中,PIM-2基因和蛋白质的 表达高于经永生化之肝细胞系L02中的表达,表明其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作用。进一步 的实验表明,PM-2表达及其激酶活性是IL-3依赖性的;然而其凋亡抑制作用是IL-3非依 赖性的。还发现PM-2对凋亡的保护是葡萄糖依赖性的,所以被高浓度葡萄糖和生长因子 所包绕的体内生长之肝细胞具有表达PIM-2的有利条件,而在剥夺葡萄糖后,PIM-2不能阻 止凋亡。所以,一旦在肝细胞中过表达,PM-2可以是肿瘤发生中的重要因子。
[0007] PM-3是PM激酶家族的第三成员。与PM-2和PM-I类似,PM-3以促存活的 方式起作用,其通过磷酸化Bad来阻止凋亡。然而,与PM-1/2不同的是,PM-3似乎对 Ser 112残基的特异性较低,优选磷酸化Ser 136、Ser 155和Ser 170 (Macdonald等,BMC Cell 81〇1.2006年1月10日;7:1)。对于磷酸化561'136残基沖頂-3是最有效的激酶,这似乎 对于随后的磷酸化步骤和与抗凋亡Bcl-XL蛋白相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现PM对 Bad的磷酸化促进14-3-3结合以及抑制Bcl-XL结合。与PM-I类似地,PM-3似乎还参与 促进血管形成和血管发生(Zippo等,Blood. 2004年6月15日;103 (12) :4536-44 ;Zhang 等,J Cell Physiol. 2009年7月;220(1) :82-90)。血管发生是涉及从已有血管生长出新 血管的生理过程。该特征在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血管发生通常发生在转移之前。 虽然血管发生是生长和发育中的正常过程,然而它也是肿瘤从休眠状态转化为恶性状态的 基本步骤。已发现内皮细胞中PM-3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高度表达,并且该蛋白质与细 胞片状伪足(lamelliopodia)黏着斑激酶(FAK)(-种参与细胞黏附和扩散过程的激酶) 共定位。FAK通常位于被称为"黏着斑(focal adhesion)"的结构处;这些是连接细胞外基 质与胞质细胞骨架的多蛋白质结构。在细胞之间的黏着斑动力学中,它作为参与者而被募 集,并且在运动性和细胞存活中发挥作用。FAK还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并且最初被鉴定为 癌基因蛋白质的底物。用破坏肌动蛋白微丝的细胞松弛素 D(cytochalasin D)处理之后,从 片状伪足释放P頂-3,这表明PIM-3与细胞骨架的强相互作用。此外,通过siRNA敲低PIM-3 对内皮细胞迀移、增殖和出芽形成具有显著的作用。鉴于该发现,PM-3激酶似乎是用于血 管发生新型抑制剂的有前景之新靶标。
[0008] 已在数种人癌症(主要是实体瘤,如胃肠癌、结肠癌或肝癌)中观察到PM-3过表 达,其中PM-3的表达似乎还是不良预后的标志物,而它在胰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已被更 详细地研宄(Popivanova 等,Cancer Sci. 2007 年 3 月;98 (3) :321-8 ;Zheng 等,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08年4月;134 (4) :481-8)。发现PM-3表达于胰腺的恶性病变中,而 不表达于正常的胰腺组织中(Li等,Cancer Res. 2006年7月1日;66(13) :6741-7)。与 该发现相一致的是,PIM-3 mRNA和蛋白质组成性地表达于所有被检测的人胰腺癌细胞系 中。敲低P頂-1 mRNA水平导致细胞发生凋亡,这证明PM-3在抑制胰腺癌细胞系凋亡中 的关键作用。进一步的实验显示胰腺细胞系中P頂-3的表达受Ets-I蛋白与人PM-3基 因-249bp至-183bp之间V -侧翼区的结合所控制(Li等,Cancer ScL 2009年3月; 100(3) :396-404)。过表达Ets-I转录因子能够刺激PM-3激酶的转录和翻译。这些观察 结果表明,在人胰腺癌细胞中转录因子Ets-I可诱导异常的PM-3表达,并随后阻止凋亡。 尽管PM-3是癌症发生中具有新发现之作用的激酶的事实,但上述结果表明PM-3可在肿 瘤发生中发挥的重要和多样化的作用,并且为进一步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PM-3抑制剂提 供了理论基础。
[0009] DYRK1A/MNB激酶是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DYRK)家族的成员,其催化 在其底物中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以及催化活化环中酪氨酸残基上的自磷酸 化(Himpel 等,Biochem J. 2001 年 11 月 1 日;359 (Pt 3) :497_505,Kentrup 等,J Biol Chem. 1996年2月16日;271 (7) :3488-95)。DYRKlA在发育期间发挥不同的作用,在通 过神经元增殖和神经发生来在控制脑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ecker FEBS J.2011Jan; 278(2) :222, Tejedor FEBS J.2011Jan;278(2) :223-35)。DYRKlA 高于正常水平与神经 变性疾病的病理学相关。尤其是21三体连接的DyrklA过表达涉及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的一些神经生物学改变,例如精神发育迟滞(Park Cell Mol Life Sci. 2009年 10月;66(20) :3235-40)。除了其在发育中的作用之外,已经逐渐认识到成人中DYRKlA的 过表达可导致唐氏综合征的认知缺陷和阿尔茨海默样神经变性(Wegiel FEBS J.2011Jan; 278(2) :236-45)。在DYRKlA过表达的小鼠中观察到,参与囊泡转运的蛋白质(发动蛋白 (dynamin)、双栖小泡蛋白(amphiphysin)、突触小泡磷酸酶(synaptojanin))磷酸化的增 强可导致突触功能失调(Murakami J Biol Chem. 2006 年 8 月 18 日;281 (33) :23712-24, Adayev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6 年 12 月 29 日;351 (4) :1060_5,Xie PLoS 0ne.2012;7(4) :e34845)。此外,DYRKlA过表达导致微管相关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并随 后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这是阿尔茨海默病或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标志之一(Wegiel FEBS J. 2011年1月;278 (2) :236-45)。DYRKlA的其他底物还被鉴定为蛋白质聚集体的组分,这 是神经变性疾病的标志,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淀粉样斑块和帕金森病和Lewy小体痴呆 中的 Lewy 小体(Kim J Biol Chem. 2006 年 11 月 3 日;281 (44) :33250-7)。Dyrkl 在体外 在Thr212上磷酸化人微管相关tau蛋白,所述Thr212为在胎儿tau中被磷酸化以及在阿 尔茨海默病(AD)和Tau病变(tauopathy)(包括皮克病(Pick disease))中被高度磷酸化 的残基(Ferrer Neurobiol Dis. 2005 年 11 月;20 (2) :392-400)。近来已证实 DYRKlA 多态 性改变了发生α突触核蛋白相关痴呆的风险(Jones Neurodegener Dis. 2012 ;10(1_4): 229-31)。当与未患病的人脑相比时,AD脑中DyrklA的表达有所升高(Ferrer Neurobiol Dis. 2005 年 11 月;20(2) :392-400 ;Kimura Hum Mol Genet. 2007 年 1 月 1 日;16(1): 15-23)。
[0010] 发明目的和概述
[0011] 本发明的发明人尤其出人意料地发现如本文中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表现出对 PM1-3激酶和DYRK激酶的强抑制活性。
[0012]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0013]
[0014] 其中
[0015] X1 选自硝基、氰基、甲基、三氟甲基、_C( = Ο)!11、-" = 0)0T4 和-S( = 0) 2T4;
[0016] Z和X2各自独立地选自F、Cl、Br、I、-C ^烷基和三氟甲基,前提是Z和X 2不同时 为-Cp3烷基;
[0017] X3选自H、-C ^烷基、-C i_6條基、-C i_6炔基和3至6兀饱和碳环或杂环,前提是在所 述杂环上的连接点是碳,其中所述3至6元碳环或杂环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FfOT^-NCT2) (τ3)、-c ( = 0) N (τ2) (τ3)、-C ( = 0) OT1、-ST1、-s ( = 0) J1 和-s ( = 0) 2N (T2) (T3)的一个或 更多个取代基所取代,并且其中所述-Cp6烷基、-c Η烯基和-C H炔基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 F, -OT1, -N (Τ2) (Τ3), -C ( = 0)Ν(Τ2) (Τ3), -C ( = 0)0T\ -ST\ -S ( = 0)2T\ -S ( = 0)2Ν(Τ2) (Τ3)和3至6元碳环或杂环的一个或更多个取代基所取代,其中所述3至6元碳环或杂环任 选地被独立地选自 F、-OI^-N (Τ2) (T3)、-C ( = 0) N (Τ2) (T3)、-C ( = 0)0111、-SI^-S ( = 0) J1和-S( = 0)2N(T2) (T3)的一个或更多个取代基所取代;
[0018] X4不存在,或者选自-NR 4_ 和-N (R4) (CH2)-;
[0019] R4选自H和-Ch6烷基;
[0020] Y1选自H、-C η烷基和4至7元饱和或不饱和芳族碳环或杂环,前提是,如果X 4是-NR4-或-N(R4) (CH2)-,则在所述杂环上的连接点是碳,其中所述-Cp6烷基任选地被独 立地选自 F、-OT1、-N (Τ2) (T3)、-C ( = 0) N (Τ2) (T3)、-C ( = 0) OT1、-ST1、-S ( = 0) J1、-S (= 0)2N(T2) (T3)和5至6元饱和杂环的一个或更多个取代基所取代,并且其中所述4至7 元碳环或杂环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F、-0T1、-N(T2) (T3)、-C( = 0)Ν(Τ2) (T3)、-C( = 0) 0T1、-ST1、-S( = 0)21\ -S( = 0)2Ν(Τ2) (Τ3)、氧代和-C1^烷基的一个或更多个取代基所取 代,其中所述-Cp3烷基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OT 7、-N(Τ2) (T3)和6元饱和杂环的一个或更 多个取代基所取代;
[0021] T1、T2和T 3各自独立地选自H和-C ^烷基,所述-C ^烷基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 F、-N (Τ5) (T6)、-OT7、-ST7、氰基、-C ( = 0) OT7、-C ( = 0) N (Τ5) (T6)、-OC ( = 0) N (Τ5) (T6)、-S (= 0)2T7、-S( = ο)2οτ8和-s( = 0) 2N(T5) (T6)的一个或更多个取代基所取代;
[0022] T4是-C ^烷基,所述-C ^烷基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被F、-N (Τ 5) (T6)、-0T7、-ST7、 氰基、-C( = 0)0T7、-C( = 0)N(T5) (T6)、-0C( = 0)N(T5) (T6)、-S( = 0)2T8、-S( = 0)20T7和-S( = 0)2N(T5) (T6)的一个或更多个取代基所取代;
[0023] T5、T6和T 7各自独立地选自H和-C K烷基,所述-C K烷基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F、 氨基、羟基、巯基和氰基的一个或更多个取代基所取代;并且
[0024] T8选自-C η烷基,所述-C η烷基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F、氨基、羟基、巯基和氰基 的一个或更多个取代基所取代。
[0025]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X1选自硝基、氰基、甲基和三氟甲基。在一个甚至更优选 实施方案中,X1选自硝基、氰基和三氟甲基。可特别优选的是,X 1为硝基。
[0026]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Z和X2各自独立地选自F、Cl、Br、I、甲基和三氟甲基, 前提是Z和X2不同时为甲基。
[0027]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Z和X2各自独立地选自F、Cl、Br、I和三氟甲基。
[0028]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Z和X2各自独立地选自F、Cl、Br和I。在再一个优选 实施方案中,Z和X2各自为Br。
[0029] 对于X3的定义,可优选的是,如X3所定义的所述3至6元饱和碳环或杂环选自环丙 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氮杂环丙烷、环氧乙烷、硫杂环丙烷、氮杂环丁烷、氧杂环丁烷、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