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盆加强结构、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7329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盆加强结构、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座椅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作为整车内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使乘员能够舒适的乘坐汽车。此外对于座椅来说,除了要保证驾驶员或乘员能够舒适的驾驶或乘坐,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座椅作为乘员约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能够很好的保护人体不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座椅坐盆强度不足,在发生正面碰撞时,会导致坐盆变形大而使乘员发生下潜,从而致使人体伤害加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座椅坐盆在发生碰撞时,容易变形下潜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强座椅坐盆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汽车座椅坐盆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坐盆加强结构的座椅;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坐盆加强结构座椅的汽车。



技术实现要素:
具体如下:

一种坐盆加强结构,包括坐盆侧板4,和分别连接在坐盆侧板4上的坐盆前板1、坐盆后板2,还包括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连接在坐盆后板2后端底部,所述弯曲部用于增加坐盆的强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坐盆加强结构中,还包括卷边2.1,所述卷边2.1的一边与坐盆后板2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坐盆加强结构中,所述卷边2.1的两边分别与坐盆后板2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坐盆加强结构中,所述卷边2.1的一边与坐盆后板2连接,另一边与坐盆后板2焊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坐盆加强结构中,所述卷边2.1的两边分别与坐盆后板2焊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坐盆加强结构中,所述卷边2.1是坐盆后板2的后端底部采用卷边工艺制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坐盆加强结构中,所述采用卷边工艺制成的卷边(2.1)的另一边与坐盆后板(2)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坐盆加强结构,还包括防下潜梁5,所述防下潜梁5的两端分别与坐盆侧板4的左右两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安装有上述的坐盆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上述座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坐盆加强结构,由于坐盆后板2后端底部连接有弯曲部,使坐盆的结构进一步加强;采用卷边工艺设置所述卷边2.1,结构简单的同时成本低廉;与防下潜梁5的结合使用,使其效果进一步加强。安装有所述坐盆加强结构的座椅,及安装有此座椅的汽车,在受到冲撞时,由于坐盆强度增加,不易发生在座椅处的下潜,防止对乘员造成伤害,可有效提高车辆对乘员生命安全的保障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座椅及坐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坐盆加强结构的一种实施例侧视图。

图3是图2的轴侧图。

图4是图2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坐盆加强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侧视图。

图6是图5的轴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坐盆加强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防下潜梁5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一)坐盆加强结构实施例

如图1所示,座椅骨架一般包括坐盆、靠背、坐盆下支撑板及座椅滑轨四部分。其中坐盆是在发生正面碰撞时主要的承力部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坐盆加强结构包括坐盆前板1、坐盆后板2、坐盆侧板4,所述坐盆前板1及坐盆后板2分别连接在坐盆侧板4上;并且与坐盆侧板4连接时,坐盆前板1置于坐盆后板2之前,坐盆后板2上远离坐盆前板1的一端为坐盆后板2的后端,所述坐盆前板1还包括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连接在坐盆后板2的后端底部。

坐盆加强结构实施例1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坐盆加强结构还包括弯曲部,具体为,所述坐盆后板2的后端底部采用卷边工艺形成卷边2.1,所述弯曲部为卷边2.1,卷边2.1的另一边与坐盆后板2接触并焊接,在焊接位置形成焊接边2.2,坐盆后板2、卷边2.1、焊接边2.2共同组成封闭的空腔2.3;

由于采用卷边工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重量较轻,由于所述弯曲部的空腔2.3横截面较大,在发生冲撞时,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径向作用力,不易发生折弯变形而使坐盆下潜。

坐盆加强结构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为卷边2.1,卷边2.1作为独立构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坐盆后板2焊接,卷边2.1,坐盆后板2组成封闭的空腔,此实施例不采用卷边工艺,使坐盆在设置加强结构时,可根据实际坐盆下空间来调整弯曲部空腔的大小,在实现相同的加强效果的同时,更加灵活。

坐盆加强结构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坐盆后板2的后端底部采用卷边工艺形成卷边2.1,所述弯曲部为卷边2.1,坐盆后板2与卷边2.1形成一体连接,而卷边2.1的另一边与坐盆后板2接触或者不接触(即不进行固定连接),即只对坐盆后板2的后端底部做卷边工艺处理,直接形成卷边2.1,卷边2.1的另一端则不需要做进一步固定处理,这种方式使坐盆加强结构的设定,在达到同样增加坐盆强度效果的同时,工序更加简单。

坐盆加强结构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为卷边2.1,坐盆后板2的后端底部与卷边2.1的一边焊接,而卷边2.1的另一边与坐盆后板2接触或者不接触(不进行固定连接),换言之,卷边2.1与坐盆后板2只进行一边连接,另一边并不连接,形成的弯曲部空腔是闭合或者不闭合,这种方式,既可以根据实际坐盆下空间灵活设定弯曲部大小,又使工序更加简化,而且也能起到很好的抗折弯,增加强度的效果。

坐盆加强结构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防下潜梁5,如图5,图6及图7所示,所述防下潜梁5为外径为20mm左右的空心管,两端分别与坐盆侧板4的左右两侧连接,且安装在坐盆前板1和坐盆后板2之间,由于坐盆既有卷边2.1与坐盆后板2构成的弯曲部作为加强结构,又具有防下潜梁5,这样使坐盆的支撑强度进一步增加,能够最大效果的防止发生冲撞时,坐盆下潜而造成乘员损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坐盆加强结构,卷边2.1连接在坐盆后板2后端底部形成一个弯曲部,使得整个坐盆在受到冲撞作用时,表现出良好的抗折弯性能,与防下潜梁5的配合设置,使增强效果进一步提升,更加有效的防止坐盆形变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二)座椅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座椅,该座椅安装有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坐盆加强结构,所述坐盆加强结构通过坐盆侧板4与座椅连接,其中坐盆加强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上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所述坐盆加强结构,重量较轻的同时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很好的增加坐盆的强度;所以设置有所述坐盆加强结构的座椅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三)汽车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安装有上述所述的座椅,其中座椅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上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所述座椅具有良好的防下潜功能,所以安装有所述座椅的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